福柯权力学说视野下的师生关系
从福柯的知识权力论来看学校教育
从福柯的知识权力论来看学校教育福柯的知识权力论简介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知识权力论方面有着广泛的贡献。
知识权力论旨在探讨权力的性质,如何产生和制造,并如何在社会中运作。
福柯认为,权力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知识相互关联,知识被权力支配,同时知识也作为权力的产物。
福柯认为,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固定的实体。
这种关系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不断变化的知识体系。
福柯在他的著作中一再阐述,知识与权力相互依存,知识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控制人们思想和行动方式的机制。
学校教育如何体现知识权力论学校教育是福柯所说的知识考核机制之一。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教授知识,而且制定了一套标准来评估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种知识评估机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支配学习者,并在社会中产生权力效应。
以考试为例,学校考试机制是一种实现知识权力的手段。
在考试机制下,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制定的标准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否则他们将无法获得学位或晋升。
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遵循学校规范,并按照惯例行事。
而不符合规范或想要挑战规范的学生则会面临惩罚,比如降低成绩或者是被开除。
此外,在学校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分享知识和经验。
但福柯指出,这种知识的分享是必须从权力关系中理解的。
在教室中,只有学生付出努力、遵守规则和表现良好,才有机会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赏。
于是,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增加了,低成绩的学生则可能会遭受羞辱或领受处罚。
学校教育中的权力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福柯的知识权力论可以具体表现为权力效应。
这种效应是一种社会控制机制,通过规范个体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
权力效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正面效应,即积极行为被奖励,提高学习动力和信心;另一方面是负面效应,即负面行为被惩罚,损失信心和动力。
在学校教育中,权力效应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铁笼心态”。
学生在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往往会将自己的表现单一化地理解为好或不好,成或不成。
福柯在分析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时
福柯在分析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时福柯(Michel Foucault)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文化理论家之一,他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福柯认为知识与权力密不可分,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他提出了知识-权力关系的概念,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力和实践,而权力则是一种影响和控制的手段。
在福柯的理论中,知识与权力相互作用,相互构成,并且通过知识的生产和运作来实现权力的运行和扩张。
福柯的思想源自他对现代权力的研究,他认为现代社会不再是以国王和君主的绝对权力为基础,而是通过复杂的机制和技术手段来实行权力的统治。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柯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对于事物的认知和了解,更是一种权力关系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不断被生产、组织和运作,通过知识的生产和统治,权力得以巩固和扩张。
福柯提出了一种名为“知识政治学”的概念,通过研究知识的生成和运作过程来揭示权力的机制和运转。
他认为,知识是由一系列社会实践和技术手段构成的,包括学校教育、医疗制度、监狱体系、专业机构等。
这些知识实践和技术手段不仅制定了对于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标准,更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权力得以对人们进行操控和控制。
福柯对于知识的定义非常广泛,他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对于客观事实的了解,更包括了对于主观观念、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的认同和传播。
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是通过一系列机制和实践实现的,包括教育制度、科学研究、媒体传播等。
通过这些机制和实践,知识被不断生产、流通和实践,对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福柯强调,知识并非无害的,它既具有解放和启蒙的作用,也具有压迫和统治的作用。
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权力通过一系列机制和技术手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操控和控制。
通过知识的塑造和运作,权力得以实现对人们的支配和控制,而人们往往对此毫无察觉。
福柯还提出了一种名为“生活政治学”的概念,他认为权力不仅仅存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中,而且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之中。
关于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基于福柯规训与权力的视角
关于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基于福柯规训与权力的视角摘要:关键词:学校组织规训权力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道:“成年人有意识的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唯一的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学校仍然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和道德的倾向。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专门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它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特点,也具有其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之处。
因此,长期以来,学校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组织一直成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对象。
同时,学校组织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福柯的规训与权力的视角分析学校组织规训权力的出现、实施及其影响。
一、福柯的规训与权力理论福柯认为人所身处的社会环境中有着无所不在的权力关系,这些权力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压抑、禁制、束缚的压力形式,而可能是某种规范、训练、引导或建议,并且其功能不在于消除某种行为,而是到处某种具生产性的行为,以至可欲的成果。
(一)知识与权力人们总是认为知识就是真理。
然而,福柯认为知识与权力是并生的,权力产生知识,知识又以其权威性助长权力。
福柯认为知识的权力作用尤其表现在关于人的学科中,这些关于人的学科均号称是一种科学,因而发挥着有如真理般的权威性。
然而,这些学科根本是伴随着社会权力机制而发展起来的。
权力产生知识,权力与知识是直接相互指涉的;没有一种权力关系不具有相关的知识领域构体,也没有一种知识不同时预设或建构权力关系。
(二)规训与监督福柯通过驯化身体的技术、社会操纵技术、全景敞视体系、监狱与规训网络四方面分析了规训与监督的权力运作。
在理化的趋势下,现代社会逐渐产生了一种行为纪律化的要求,认为理性化除应体现于社会制度外,也应落实到个人的日常行为中。
对行为的理性化、纪律化的要求逐渐扩散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并通过各相关机构,以教育、教养、训练、灌输、矫正、强制等强制手段来推行。
从福柯的知识权力论来看学校教育
从福柯的知识权力论来看学校教育作者:何璇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何璇(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摘要: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与权力之关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
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规训型社会,规训可能出现在学校、监狱、管教所、医院、工厂等多种制度中,而判断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法官”存在于整个社会,比如教师、医生等。
本文通过阐释知识权力理论,重点分析规训型权利在学校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浅析知识权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福柯;知识权力论;后结构主义;教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39-02一、知识权力论(一)生平1926年10月15日,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出生于法国普瓦捷市一个医生世家。
1946年,福柯考入法国最富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福柯在巴黎高师的这段时间为他将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福柯大学毕业,得到梯也尔基金会的资助,留校做了3年的学术研究后到里尔大学任教。
1955年福柯应聘到瑞典的乌普萨特拉大学任教,从事法语教学、讲授法国文学与戏剧,同时被任命为法国外交部文化交流处在瑞典设立的“法国之家”主任。
1960年到克莱蒙费朗大学任心理学讲师,1961年获得博士学位,职位由讲师提升为教授,当年34岁。
1970年,福柯被选为法兰西研究院的“思想哲学史教授”。
之后,福柯的学术活动逐渐活跃起来,代表作相继出版。
主要代表作有《精神病和心理学》(1954)、《疯癫与文明》(1961年)、《临床医院的诞生》(1963)、《事物的秩序》(1966)、《知识考古学》(1969)、《词与物》(1971)、《规训与惩罚》(1975)、《性史》(1976-1984)等。
微观权力理论视角下教室中的规训与抗拒
02
规训与抗拒在教室中的互动关系表现 为一种动态平衡。教师需要通过适度 的规训来维护课堂秩序,同时也需要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以避免过度 规训或不当规训。学生也需要尊重教 师和课堂规则,同时通过合理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03
从微观权力理论视角看教室中的规训 与抗拒的未来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力 关系需要更加平等和相互尊重;二是 规训和抗拒的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和 人性化;三是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 协商机制,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 合作和理解。
规训与抗拒的互动关系是复杂而多变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背景、教育制度、师 生个人因素等。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措施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 动和合作关系。
从微观权力理论视角看教室中的规训与抗拒的未来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不 断更新,教室中的规训与抗拒现象也 将发生变化。未来的教室将更加注重 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教师的 规训行为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 合作。同时,学生也将更加敢于表达 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维护自己的权益 。
微观权力理论视角下教室中 的规训与抗拒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微观权力理论概述 • 教室中的规训现象 • 教室中的抗拒现象 • 微观权力理论与教室中的规训
与抗拒 • 对策与建议
01
微观权力理论概述
微观权力的定义
01
微观权力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 情境下所拥有的权力,这种权力 通常不被明显察觉,但在实际操 作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教育效率
规训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 ,使教育过程更加有序、 高效。
限制学生自由
规训可能会限制学生的自 由,使学生失去自主探索 和创新的机会。
师生关系对教师权力策略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
师生关系对教师权力策略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 冰
杜志强 汪 昌权
[ 摘
要 ]本研 究采 用问卷 法,抽取 中学在职教师样本2 8 ,探讨师 生关 系状况对 中学教师权 力 l份
策 略 的影 响 作 用。 研 究 发 现 师 生 关 系的 某 些 维 度 对 教 师 权 力 策 略 具 有 影 响 作 用 .证 实 了 师 生 关 系是教 师 权 力 策 略 的 主要 影 响 因素之 一 。
力策 略包括强制性 、奖励性 、放 任性 、寻求协助 、以理 服
32
0 0 0 0
人等 多个方 面 .师生关 系包括 冲突性 、亲密性 、支 持性 、
满 意 度 等 多 个 维 度 。研 究 将 在 教 师 权 力 策 略 和 师 生 关 系 中 选 取一 些具 有 代表性 的方 面 ,以探 究 二者 之 间 的 内部关
可 能 大 致存 在 两 个 向 度 。一 个 是 关 系性 向度 , 以采 取各 种 策 略 拉 近 与学 生 的关 系 为 主要 特 点 ;一 个 是 控 制 性 向度 ,以采 取 各 种 策 略 向学 生 施 加 压 力 为 主 要 特 点 。 关 系 性 策 略 如 交
策略具有不同程度 的影响作用 。
可 以从 “ 识 成 分 、情 感 成 分 、行 为 成 分 ” 4 个 方 面 来 认 ]三 考 虑 。 认 识 成 分 就 是 师 生 间 的 相 互 了解 和 理 解 , 情 感 成 分
( )教 师权 力 策 略 一 教 师 权 力 策 略是 教 师 以学 生 为 对 象 .在 特 定 的 教 育 过程
供 一定 指导 。 ( )师 生关 系 二
教 师权 力 策 略 处 于 关 系 网络 之 中 。 师 生 关 系 可 以理 解 为 : “ 师 和 学 生 在 相 互 交 往 的过 程 中 出发点 ,通过情感交流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 { , 3 3
规训权力视域下的学生维权_基于师生冲突案例的思考
规训权力视域下的学生维权———基于师生冲突案例的思考杜志强汪昌权规训权力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所提出的一种权力理论,它通过对动作、举止和态度等诸多方面进行观察、监视、检验、分类和规范以达到严格管理的目的。
福柯向世人揭示了监狱、精神病院以及学校等皆是规训权力运作的场所。
在教育领域内,师生冲突凸显了学校规训权力的运作。
一、师生冲突的场景再现福柯认为,权力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渗透于生活的细微之处。
学校被视为现代规训的一个隐秘场所,教师被视为规训权力的主要操纵者,学生被视为此种权力下的受害人。
教师权力的主要部分是由知识所构成的,知识可以被视为一种权力资源。
师生关系被置于权力不平等的环境之中,师生冲突时有发生。
一些学生作为被规训的对象,长期受其所处的规训环境影响,在自身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忍气吞声,茫然不知所措。
为了能够深入细致地把握规训权力视角下的学生权利问题,下面结合一则案例进行分析。
熄灯之后———××中学A同学的维权案例A同学与C同学寄宿于学校,是关系不错的室友。
谁也没有想到学校的规矩会给他们带来不愉快的回忆。
以下是C同学的叙述:场景一:宿舍回到宿舍以后,我接了个电话。
十点半的时候,宿舍准时熄灯了。
我点了一支蜡烛,准备洗脚睡觉,同学们还在聊天。
忽然听到外面哨子的声音,我们知道是值班的张老师来了,都自觉地压低了声音。
“那个宿舍怎么还点着蜡烛呢!”听到老师严厉的声音,我们有点紧张。
小A准备去关门,可张老师已经走了进来,身上一股酒味儿。
他训斥了我们一顿,把蜡烛没收走了。
过了一会儿,小A又点了一支蜡烛。
谁知道张老师并没有走远。
“开门!”“谁点的?”这次他火气很大。
小A嘀咕了几句,就被张老师拉到门外,我们都不敢出声。
“烧着了怎么办!”“我负责!”“你负得起吗!”“不用你管!”“还无法无天了!”好像小A被打了耳光。
“霸道,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嚣张……”小A还说了一些骂人的话,张老师可能被激怒了。
解构师生关系
解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一个结构的存在意味着它有中心和边缘,它有一套等级森严的制度,它遵循着一个固定的原则,以一个稳定的基础来维持结构的继续存在。
这就是工具理性带来的科层结构的本质。
在传统的教学结构中,教师享用着"话语霸权",学生则只能"聆听";教师是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边缘地位。
这个结构遵循着"师道尊严"的逻辑,不平等的等级关系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们先来谈一下话语。
简单地说,话语就是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方式的具体运用。
由于话语体现一定的欲望,所以话语总是体现出一定的意识形态。
教师就是这样通过自己宏大叙事的话语方式,客观上给学生灌输了"我就是权威"的意识形态。
福柯曾围绕权力对社会进行了分析。
他所说的"话语即权力",深刻地揭示了"话语-权力"之间的关系,即话语隐含了权力,而权力的载体往往就是话语。
福柯并没有善罢甘休,后来还将"话语即权力"引申开来,将真理与知识也视为了权力。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说:"我们应该承认,权力制造知识;权力和知识是直接相互连带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教师通过运用自己的话语权力,强迫学生接受自己认为的那些是真理的知识。
福柯以"人之死"否定了主体哲学,他认为主体是权力造成的。
与之相反,哈贝马斯走的是另一条路线。
他没有囿于笛卡尔以来的主体哲学,而是突破了主体哲学的认识论,将主客体视为一种对话关系,从而提出"主体间性"--即一种交往理性--的概念。
可见,在哈贝马斯那里,师生关系不是主客体的对峙关系,而是平等交往的"主体间性"关系。
我们用唯心主义的观点来看看传统师生关系的非法性。
教师"目中无人"地进行教学,由于教师主体性的过分突出,让学生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福柯的哲学理念
福柯的哲学理念
福柯的哲学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权力与知识的关系:福柯关注权力和知识的交织关系,认为权力不仅是一种抑制和支配
的机制,也是一种生产和塑造知识的机制。
他探讨了权力如何通过知识制度、社会机构和规范来塑造和规训个体,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和身份。
2.知识与真理:福柯对真理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出质疑,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映射,
而是受到权力关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他主张关注不同的知识形式和视角,揭示它们背后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条件。
3.主体性与身份建构:福柯对主体性和身份的观念提出批判,认为主体性并非固定不变的
实体,而是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建构。
他强调身份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指出身份是通过权力关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
4.边缘群体与被边缘化的关注:福柯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和被边缘化的群体的权力和权利,
并主张对这些群体给予关怀和政治行动。
5.对文化分析的取向:福柯的哲学旨在揭示我们自身文化中的“空位”,并质疑既定的知识
和真理体系。
他认为哲学的宗旨应该是对我们思考、生活以及与他人和与我们自己发生关联的方式进行质疑,以便展现出可能采取的其他方式。
总的来说,福柯的哲学理念强调权力、知识、身份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试图揭示社会和文化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从启蒙、权力话语看“隐蔽的教育家”福柯
的指涉面与其它话语息息相关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 身 。话 语 是 动态 的 , 所包 括 或排 斥 的事 物状 态处 在 它
对 立 、 争 的 状 态 , 隐 含 了权 力 ( 暴 力 ) 竞 它 或 的过 程 。 话语 还 具有 强 烈 的 排 他 性 (xls n , ec i ) 因此 , uo 它会 包 含禁 令 限制 其意 义 , 以免 发生 歧 义 。 同 时 , 语 的产 话
话语不是福柯的原创 ,话语分 析的理论有众多
流派 : 如语 言 学 、 系统 功 能 语 言 学 、 判 语 言学 、 会 批 社
译为“ 话语 ” 在港 台华语 刊物上 , , 则译 为“ 论述 、 叙 述、 论说 ” 等。福柯话语一词 的定义是 : 话语是 由话语 领域 中的所有有效声 明( 包括书写或 口述 ) 的总体性
力 量 , 力 压 抑 自然 、 抑 本 能 、 抑 个 人 也 压 抑 阶 权 压 压
谈 权 力 和知 识 的关 系 , 力 的体 现 为真 理 。权 力话 语 权 是 福柯 话 语 理论 中最 重 要 的组 成 部分 。
福 柯认 为 ,话 语 是 一 种 “ 语 结 构 ( 话 或形 构 ) ” ( i usv r t n)话 语 、 间 、 力之 间有 着 较密 ds rief mai 。 c o o 空 权 切 的关 系 : 什 么是 他 说话 而 不 是你 说 话 ?谁 有 权力 为 之 眼 ( y f o r?为 什 么你 要 被凝 视 和聆 听 ?谁在 eeo we) p 话 语 中发 出 指 令 ? 谁有 权 力 、谁 有 资 格 运 用 各 种 语 言 ? 他 在 哪 一 个 空 间 ( 置 ) 话 ?你 在 哪一 个 空 间 位 说
尹 宗利 , 京 师 范 大 学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副教 授 南
福柯规驯权利下的学校教育
规训权力下的学校教育——以福柯的微观权力论为基础摘要:权力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综观所有的权力思想主要有两种:宏观权力理论和微观权力理论。
福柯是微观权力理论的主要代表者,他站在后现代性的理论立场上,批判性地分析了各种权力理论, 并建立起一整套权力理论。
福柯采取片断性、非连续性、多样性的方式解释了规训权力的内涵,并科学地分析了规训权力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和运作机制。
本文将运用福柯独特的微观权力视角,解剖现代权力作用下学校教育的特点和本质。
关键词:规训权力学校监狱群岛权力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有关权力的理论也丰富多样,但多数权力理论都以行为主义为视角,认为权力是某人或某一群体的行为对他人或其他群体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及范围;也有很多学者从宏观角度来分析权力,认为权力是国家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进行剥削、压迫的暴力与强制,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领导、指挥、支配、控制、管理、约束或镇压的手段和形式。
福柯则运用后现代思维方式,以自下而上的视角,从社会生活的底层出发,用权力结构去解析社会机体。
在福柯看来,权力并不只存在于战场、刑场、绞刑架、皇冠、权杖或红头文件中,它更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习俗、闲谈碎语、道听途说,乃至众目睽睽之中。
因此,福柯权力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国家、法律这些中心化的存在,而是疯人院、监狱、修道院等社会边缘、底层中的权力关系。
在福柯看来,权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存在,而是由各种因素构成,是一种综合性的力量,一种无处不在的复杂实体。
在人类社会中,不论是知识、话语、性、惩罚、规训与教育,都与各种各样的权力密切相关。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用“规训”一词来概括近代以来一种新型的管理权力与特殊的权力技术。
福柯认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规训权力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方面。
一.福柯的权力学说在福柯眼里,权力是微观的、具体的和生产性的,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力量关系。
福柯正是运用这种理论考察了当前社会中各种权力的谱系,指出当代社会是一个“经由各种知性和政治技术的配置所筑成的政治理性领域”,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系统的“管制工程”1。
从福柯的权力话语角度解析课堂教学
话语 霸权 、 保障学生话语权力实现 的关键 。 4 总 结
我们进行教学改革 , 采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对传统教学 模式 的全盘否定。传统 的教学模式曾经培养 出了大批的人才 , 在人 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 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它 是功不可没的, 但 随着社会 的发展它 已不能完全适应 当今 的形势 ,因此我们必须改 革。但我们在改革的过程当中 , 在采用新型课堂教学的模式 中仍要 注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华的汲取。同样我们反对课堂教学 中教
者、 裁决者 、 监控者 的角色 。在课堂上, 学生不再是教师规戒 的对象
系, 并将话语和权力 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
而是教师教学的伙伴, 教师要尊重 、 鼓励和支持及信任学生, 让学生 也拥有参与课 堂活动 的权力, 成为平等的知识创造者。在新型课堂 教学 中广泛 引入讨论 、 对话 的活动形式 , 培养新型的讨论教 学、 对
【】F uah 1 ocu ,M. h rhooyo nweg [ .od nT vs c ,97 T eA celg fK o lde M】 n o aiok17 . L t
3 新 型 的 课 堂教 学
新 型的课堂教学引人 了讨论与对话的教学机制 , 这是新 型的课
堂教学最大 的特点 。这样 可以通过 学生 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来实现师生话语的共享 ,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 的 现象 。因为讨论和对话的基本价值就在 于使课 堂活动的参与者即 学生能够在讨 论问题 中增进知识 , 与对话 的过程其实也是思索 讨论 的过程 , 学生在此过程 当中不仅可 以把他们 自己的观点阐释清楚 ,
话教学机制 , 并使之形成 稳定的制度 , 这是从根本上削弱教师课堂
权力与知识福柯思想的哲学解读
权力与知识福柯思想的哲学解读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哲学家与社会学家,他对权力、知识和社会结构等一系列复杂主题的深入探讨,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哲学、人文科学及社会学等领域。
本文将从福柯的权力与知识关系出发,分析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透视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启示。
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在福柯的理论中,权力并非单一、线性的,而是一种分散且无处不在的网络。
他提出“知识就是权力”,意味着知识不仅仅是理解世界的工具,更是塑造权力关系的重要因素。
福柯认为,权力与知识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知识作为控制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知识被用作控制与监管的工具。
教育系统、科学研究、医疗机构等领域所产生的知识,有时候并非仅仅是中性的真理,它们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例如,在教育中所传播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会通过不同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
福柯通过“生物权力”概念阐释了这一点。
生物权力是指国家对个体生命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能力,它通过对人口健康、出生、死亡等方面进行干预,实现对社会整体的控制。
而这种控制不仅仅依赖于法律和暴力,更依赖于知识——例如医学、统计学及生物科学等。
这说明了知识如何渗透到权力结构之中,并影响人们日常生活。
历史透视福柯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权力与知识关系的变迁。
从古代至今,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方式随着权力结构的发展而演变。
古代社会中,斯多噶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强调理性和真理在道德中的重要性,但这些知识往往是在特定权力结构下形成并维持的。
进入近现代社会,随着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兴起,知识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它逐渐成为规范与标准化的重要依据。
福柯考察了如何通过“话语”的形式来理解这种变化。
他认为,不同历史时期的话语决定了一种特定类型的知识如何被接纳和传播。
例如,在精神病学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疯癫”这一概念被重新定义,其背后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控制及其文化场域。
规训权力视域下的师生关系
寻求合理运用规训 权力的方法,以促 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探讨规训权力与学 生自由及发展的关 系
研究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明确规训 权力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内涵与特点 。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多种研 究手段,了解当前教育实践中规训 权力的运用情况。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规训权力视 域下的师生关系进行深入探究。
分析规训权力与学生自由及发展的 关系,提出合理运用Biblioteka 训权力的策 略和建议。02
规训权力理论概述
规训权力的定义
规训权力是指一种在特定场域中具有控制和支配作用的强制 性力量。
在教育场域中,规训权力通常被理解为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行 为的监督和约束。
规训权力的特点
规训权力具有强制性,它要求 被支配者必须服从。
传统的师生关系
传统师道尊严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被视为知 识的权威和道德的楷模,学生 被要求对教师绝对服从。这种 师生关系强调的是教师的绝对
权威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师生有别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 之间的界限分明,学生被视为 年轻一代,需要接受教师的指 导和教诲。而教师则被视为前
辈和知识的拥有者。
重视知识传授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与忽视
原因分析
在规训权力的影响下,教师可能会采取惩罚 和忽视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这主要是因为教 师认为这种方式可以维护教学秩序,同时也 有可能因为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 技巧。
解决方法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 教学方法入手,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 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教师滥 用权力。此外,也需要加强学生权益保护的
网络与数字化
在当代社会,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对师生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 动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福柯的微观权力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
学业 成绩 ,教师 评价 学 生 的标准 还 取 决于 自身对 某些 行 为 习惯 的价值 取 向,往往 造 成教 师 以 自己的价 值 标准 去 评价 学生, 对学 生贴 各种 标签 的局 面 。 这些 现象 导 致 的结果 便 是
教师 控制 了一些 学生 的发 展机 会 , 如对 入 党 、 评优 的控制 。
人, 机构、 国 家 或 组织 , 是 以网 络 的形 式 分 布 于社 会 的各 个
角落 。所 有 人都 在 权力 这 张 网上 流动 , 既服 从 于别 人 , 也 同
使得 学生处于劣势地 位 , 为 了避 免学校 对学 生产 生权力压迫 , 对 学 生 造 成 过 度控 制 , 学 生 管理 需 要 改 变传 统 的 以“ 制度 ” 和“ 要求 ” 为 中 心 的管 理 模 式 , 充分 尊 重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1 5 ] 。 尤其 是 当前 高校学 生大 多 是 ’ 9 5 后 的独 生 子 女, 成 长 于 网络 时代 , 具有 个 人意 识 强 、 思想 活 跃度 高 、 责任 意识 弱 、 包容 观
用福 柯 的微 观 权力 论 , 探 讨 新形 势下 高 校学 生 管理 模 式 , 为 新 型师 生关 系 的建立 提供 了理论 借鉴 。
一
对 学 生 的评 价标 准 单一 。比如 , 评 奖 评优 , 越来 越 看重 学 生
的学 业成 绩 , 忽 略 了学 生其 他 方面 的综 合 能力 。此外 , 除 了
力关 系就 在社 会 情境 的无数 个 点上 流动 运 作 , 这 被称 为“ 微 观 权 力理 论 ’ 。 微 观 权力 论认 为 , 权 力不 隶属 于任 何 具体 的
三、 福 柯的微 观 权 力论对 高校 学 生管 理的 启示 ( 一) 改 变管 理理念 , 提 升 以人 为 本的服 务 意识
师生交往权力视角下微观政治学论文
师生交往权力视角下微观政治学论文1师生交往交往内在于社会活动,是标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依托教学内容所展开的交流与沟通。
师生交往区别于其他交往的特质,包括交往的主体、目的、内容等方面。
师生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师生交往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还包括交往主体在交往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情感、品德与个性的发展。
师生交往的内容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文明成果,还包括在交往过程中所生成的个体知识。
2师生交往中的权力属性根据交往发生的条件与基础,我们可以将师生交往定义为是以教室为主要交往环境,以师生对话为媒介,以知识的传授与创造为内容的过程。
因此,结合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以及交往实践论,我们可以将课堂中师生交往的权力系统作用范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即交往环境、交往话语、交往内容。
2.1交往环境教室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交往中权力行使的场所。
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是覆盖整个历史和社会的,毋庸置疑,教室这一生产传播知识的公共场所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福柯认为,教室是权力运作的秘密场所,在教室这个狭小的学科知识传递空间中,每个角落都渗透着微观权力的影响。
教室中的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要求在座位上坐好,手脚必须“定”在课桌椅上,直到教师“解除禁令”,才能变化姿势。
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要求端正姿势,那么教师就会用眼神提醒或是言语提示学生。
教师是教室里面的统治者,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每个学生都被教师设定好他的座位排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课堂表现情况、家庭状况等等诸多方面随意安排学生的座位。
任何学生都不得在未获得教师的同意的情况下随意离开或改变座位。
福柯还认为,微观权力在教室中的运作,还普遍运用着监视和规范化裁决技术。
规范化裁决的处罚理由是不规范,不守规则。
教师在班级中设计了管理制度,定下了行为规则,运用奖惩的多种方式实施评价,评价的内容也几乎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所有方面。
这不就与我国国内中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做法如出一辙?我国国内中小学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就俨然是福柯笔下“教师”统治者的化身。
微观权力视角下大学本科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微观权力视角下大学本科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李鸽;奚源;朱志勇
【期刊名称】《教育学报》
【年(卷),期】2022(18)2
【摘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米歇尔·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视角探究大学本科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形成机制及其类型。
研究发现,大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的辩证关系,产生于教师对学生行动边界的限制与学生的抵抗之下。
教师以制度性控制对学生的行动边界进行限制,传统的师生权力文化为此提供合法性。
学生分别以集体性和个人性的方式抵抗教师的课堂控制。
在具体的课堂互动情境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规训和话语干预的程度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依据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规训和话语干预的不同结果,师生关系呈现为合作型、引导型、控制型、沟通型、交际型、表演型六种类型。
【总页数】15页(P36-50)
【作者】李鸽;奚源;朱志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教师权力视角下师生关系的反思与回归
2.关系、刺激、情境视角下的教师权力与师生关系
3.微观权力视野下现代课堂教学权力的基本特征探析
4.微观权力视角下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权力运作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学校规训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论学校规训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学校生活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师生之间的权力关系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但因为它相对隐蔽,变化不居,往往被人们忽视。
“规训”( discipline ) 是法国思想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使用的概念,用以概括近代以来一种新型的管理权力与特殊的权力技术。
福柯认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规训权力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师生关系。
本文借助福柯的权力研究视角,解剖现代权力作用下师生关系的一些变化与特点。
一、规训与规训权力的特点规训除了指学科、课程,还有纪律、训练、规则、约束、惩戒等含义。
根据福柯的本意,规训是指:“近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既是权力干预、训练和监视肉体的技术,又是制造知识的手段。
”[ 1]规训是一种持久的运作机制,通过对人体的分配、组合与编排,达到对人体的精心操纵,以此造就“驯顺的肉体”。
规训是一种造人机制,使人体变得有用,变得好用。
说到底,规训是把人作为“人力资本”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
福柯采用微观视角分析权力,他认为规训权力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
1.权力是一种关系。
传统社会中,人们把权力视为一种物,一种物的占有。
福柯认为现代权力比传统权力复杂得多,它是多元的、多形态的、流动的,具有不确定性。
现代权力根本不可能固定在谁的手中,而是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权力纯粹是一种关系,一种结构性运动。
“权力不是某种可被获得、抓住、分享的东西,也不是人们能够控制和放弃的东西。
权力通过不计其数的点来实施,它在各种不均等和流动的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实施。
”[ 2]2.权力是一张交错的网。
福柯认为,权力是一种关系,但它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控制关系,而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络。
“权力以网络的形式运作在这个网上,个人不仅流动着,而且他们总是既处于服从的地位又同时运用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柯权力学说视野下的师生关系作者:彭齐林刘向阳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9期[摘要]近来中国高校师生冲突集中爆发,为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根据福柯的权力学说,对高校师生冲突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权力学说规训师生冲突师生协奏本文系湖南省级社科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问题研究》系列论文2008年以来,“校车门”事件、“杨帆门”事件、中山大学事件等接踵发生而至,中国高校的师生冲突集中爆发,师生关系似乎是“渐行渐远”。
鉴于此,本文试图根据福柯的权力学说,对高校师生冲突做出分析,进而提出改善师生关系的对策,以就教于方家。
一、福柯的权力学说福柯反对传统权力观,采取了后现代性的理论立场及方法,从各种角度阐述了权力的特质。
第一,权力是什么。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
传统上人们总是把权力看作是只为某些阶级或某些个人所占有一种物(像土地、商品等),谁占有这些物谁就拥有统治权,仅关注权力由谁支配的统治权的问题。
福柯批判了旧的权力观,而主张权力是一种关系,权力关系可以看作是处于流动的循环的过程中,是力量不对称的平衡。
它是多元的、多形态的、运动的,具有不确定性,而根本不可能固定在谁的手中。
“权力不是某种可被获得、抓住、分享的东西,也不是人们能够控制和放弃的东西。
权力通过不计其数的点来实施,它在各种不均等和流动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实施。
”[3]权力纯粹是一种关系,寄存于有社会关系存在的一切地方并每时每刻都在运作着、实施着,而不是为某某人享有的。
第二,权力是一张交织的网络。
在福柯眼里,权力是一种关系,但它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控制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错的复杂的网络。
早先人们通常认为占有权力的阶级或机构对被统治者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支配,从而构成了直线式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但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远非如此简单,“权力以网络的形式运作在这个网上,个人不仅流动着,而且他们总是既处于服从的地位又同时运用权力。
”[4] 每个人都只是权力网中的一个结,无可避免地被卷入权力运动,既是权力网控制、支配的对象,又是权力网的运作者;权力不应被视为某些人的特权,而是“一个永远处于紧张状态的活动之中的关系网络。
”[5]正是基于权力是相互交错的网络的看法,福柯反对将权力关系看作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二元对立。
第三,权力是无主体的。
福柯站在后现代性的理论立场上把主体看作是现代性理论的虚构,是人本主义的骗人的把戏,为此他呼吁解构主体。
作为主体的人不是从来就有的,是19世纪以来现代性的话语、知识的产物。
在福柯看来,随着旧的话语霸权的解构,现代社会的人已沦丧为工具,成为技术的奴隶和附庸,因此现代社会的权力是无主体的。
其实,这种权力无主体的观念与权力是一种关系、权力是一张相互交错的网络的观念是完全一致的。
他一再强调权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谁掌握权力。
在现代社会权力的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只是权力的一个点,而并非操纵权力的主体,他既是权力的实施者又成为权力实施的对象。
与其说个人占有权力,不如说个人是权力的玩偶。
最后,权力是非中心化的。
传统的权力研究关注的往往是某种法律化的权力中心,探求权力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规律,如君主统治、国家机构被视为权力的中心,是政治学研究的热点。
福柯认为,这是一些宏观权力,只是对权力的过于简单化的理解,甚至反对主权的概念,因为主权承认一个最高的权力中心的存在。
他反对上述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权力,而“反其道而行之”,从社会最边缘、最局部、最底层的部分入手研究权力,将现代社会的权力视为非中心的、多元的、分散的关系存在。
作为关系性的网络权力,它有无数的作用点,“每一点都有可能发生权力斗争、冲突,甚至发生暂时的权力关系的颠倒”。
[6]因此可以说,现代社会是“权力社会”。
第二,权力怎样运作。
传统权力是通过对暴力、财力的控制,或者是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来运作的,但是在现代社会,权力运行的基本机制是规训(discipline)。
福柯的系列著述中显示出,规训的方法从十六世纪以后逐步推广到一切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的时间和地点,他从这一历史时期的规训实践中抽象出规训的一般方法和原则,阐述了其特点。
首先就要求有一套行为规则的标准从而可以对行为进行评估;还需要一种方法去了解个人是如何行为的,对其进行观察、评估、和测定。
[1]监督和分类的程序提供了这样的知识。
一切社会机构都遵行层级监督的原则,上级监督下级,下级监督上级,监督成了人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
“插标签”的分类技术可以贴近观察、辨识、按标准进行评估、确认不轨。
凡是不服从或与规定的标准相违背的行为都可以因此而及时发现和处置。
由于这种制裁的目的是校正而非惩罚,制裁也就必然日益趋于“暗示”和训练。
这些措施有助于使行为规范化和整齐化,也有助于人的自我控制。
“想到权力的机制,我总是想到权力以毛细血管状的存在;在这些毛细管处,权力触及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触及他们的躯体,注入他们的行动和态度,他们的对话、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
[7]因此,福柯称规训是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
福柯还认为,任何权力的行使都与知识不可分,知识和权力的关系是紧密内在的,双方各自隐含着并增强者对方。
事实上,法语中“权力”(pouvoir)一词与知识(savoir)一词分享了词根。
他因此创造了一个“知识/权力”的概念以表达这一关系和强调其内在联系。
并且,他之所以使用了规训(discipline)这个词来概括现代社会的惩罚,也恰恰是因为这个词在某些西文中,即具有纪律、训练的意思,也具有学科的含义。
总之,每个现代人都逃不出“权力场”,都是其中的一个“原子”。
二、对师生冲突的分析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在进入社会和文化的快速转型时期。
转型期的中国,既有传统权力的“霸道”,也有现代权力的萌生和弥散,二者“杀”得难分难解,呈现彼涨此消之势。
高校就是其中一种场域,师生冲突貌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实质是师生所代表的两种权力之间的博弈。
如前所述,权力是一种关系,现代社会的每个个人、群体都是权力的端点,师生双方均是施与者和受施者。
学生不仅是权力的受施者,有义务服从老师的指挥,依从学校的管理等;又是权力的施与者,有权力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
但是在我国,传统权力依然强劲。
现有教育体制是按照传统权力模式构建的,自上而下地运作,只专注中心权力,而忽略边缘权力。
高校和老师的权力得到切实保护,学生的权力被漠视,被排斥,学生与老师的权力不对等,形塑了师生之间“一头重一头轻”的畸形。
月累日积,两“端”分化。
高校及老师依仗优势地位制定、执行了诸多条条框框;学生几乎不知道这些条条框框出自何处,依据何在,甚至在受到分类、惩罚的时候,无从解释,申诉无门。
于是,学生蓄积已久的不满和忿恨,通过旷课逃学、冲撞老师等方式表达出来,终至酿成师生冲突。
前已述及,权力是一张网络,现代权力的网状特点是通过监督规训的方法之一体现出来的。
福柯借用边沁所创设的“圆形监狱”(panopticon)揭示了现代人处于既监督他人又被他人监督的状况,每个人在这种监督目光的压力之下,都会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督者,这样就可以实行自我监督,不断通过“暗示”和训练而使规范和秩序内化。
传统权力采用物质性强权、暴力机构以及与之相伴的种种程式和仪典,代价不可谓不巨,但是,用监督做“权力网眼”的现代权力代价低廉,但有实效。
高校也不例外,具有“圆形监狱”的特质。
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人人自危,个个防御;上面提到了师生权力之间是“一头重一头轻”,如此较易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
高校对学生推行全面的量化管理,指定老师为考核分类者。
老师时刻保持着监督的眼光,监视着学生的作和息,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评分,进而插上标签。
学生得分又与班级、学校评比挂钩,这样班级、学校的排名分别与老师、领导的业绩挂钩,直接影响着老师、领导的利益和前途。
鉴于此,高校和老师对学生严密监视,检查不断,确保学生不违规、不出事。
学生是高校和老师的监督对象。
同时,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声誉排名,在老师管理方面实行学生网上评价、匿名打分。
这样,老师也成了学生的监督对象。
监督和分类,就是现代权力的奥妙所在,使老师、学生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但,监督和分类对高校人际关系的影响是重大深远的。
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对立,彼此戒备森严,交谈多而交流少,往来日益流于形式。
师生关系倾向功利化,互为工具,利用多而人情少。
师生互动中缺乏互相理解和信任,较易生发冲突。
上文记叙了权力是无主体的,现代权力的运行导致了人的物化。
例如,人被物化的表现之一是人的数目化,即每个人在持续不停地规训[2]过程中彼此被对方打分量化,分类。
数目化的过程被科学话语堂而皇之地包裹起来,从科学那里获得有力的合法性支持,因而规训过程代价低廉却具实效。
人的物化,压得个人成了孤立、冷酷的原子,个个变成捞分、赚钱的机器,人情污染了,人与人的关系却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湮没。
人被异化是制造师生冲突的又一个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智发育期的后期,仍非十分成熟。
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帮助、感化和挽救人,是为着学生的发展,但是当下,有时过火的规训逾越了矫正的边界而变异为对学生的报复惩罚,规训变成了教育的目的,成了禁锢师生灵性的镣铐,教育过程成了老师生产、扩张自身权力的过程,“育人”过程成了“制器”过程。
教育与自己的初衷甚至南辕北辙了。
因此,师生冲突可以视为一种反抗的力量,主要是学生对现有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中规训过度、理性霸权、无视人性部分做出的反应和抵制。
我们知悉,权力是非中心化的,普通民众所拥有的的权力是不容忽视的,它是现代权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换言之,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社会重视中心权力而轻视边缘权力的做法,则容易引致社会失调,激发社会矛盾。
而且,福柯首创了“知识/权力”的概念,主张权力生产出知识,并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知识一旦被权力生产,就具有能动地生产权力的功能。
因此,“知识就是权力”,[8]谁拥有知识,谁就被赋予影响甚至控制别人的权力。
比较而言,教育部门是传统力量固守的领地。
国家、高校及老师依然是权力的中心,边缘化的学生之利益和需要往往被漠视。
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规训。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标准、计划的制定,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实施,都须经统治阶层的首肯而成为课程的“法定知识”。
从规训的意义上可以说,这门课程知识的诞生是行使国家权力的结果。
在老师对这种“法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知识与国家权力的预先结盟进一步展示为课程知识与老师权力的结盟。
而且,课程知识的法则就是教育活动的准则,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目标还是其教育方法。
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自始至终学生的权力几乎无立足之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权力使教育对象成为受动的、单面的知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