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同步检测习题机解析

合集下载

2《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2《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2《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红烛(节选)闻一多红烛阿!__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③烧沸世人的血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⑤烧破世人的梦A.②①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①②⑤④③D.①②③⑤④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偌大(ruò)慰藉(jiè)黏合(niān)B.僻静(pì)贫瘠(jí)悲怆(chuāng)C.发轫(rèn)桑梓(zǐ)躯壳(qiào)D.烙印(luò)搭讪(shàn)悠邈(miǎo)二、小阅读-课内3.请赏析下面语句。

(1)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3)第二节说“一误再误",到第三节却说“不误,不误”,应怎样理解?4.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三、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①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②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③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彩——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⑤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⑥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⑦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

《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

《红烛》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顶的海风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

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

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

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

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

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

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

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

“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

”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

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

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

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

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

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

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

《红烛》同步检测习题机解析

《红烛》同步检测习题机解析

课时优案红烛1.文化常识*“红烛”“灯烛”意象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

灯是光明、希望、智慧,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暗示着失望、痛苦等灰色的心情。

“, ”这是漂泊异乡、归期无定的李商隐对团圆的梦想;杜牧有“,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心灵流泪,李商隐有“, ”对感情的坚贞、缠绵;中国佛教里还有为破暗除惑而奉施的“明灯”,而阿拉伯神话里同样有象征神奇智慧的“”。

烛红悠悠,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古典艺术的静照之中。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定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

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五四以来,诗体大解放、自由诗盛行使新诗出现欧化和散文化的倾向,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以唯美的倾向和浓丽的风格,扯起新诗格律化的大旗。

B.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他认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于它的节奏造成的。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红烛》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红烛》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红烛》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检测1.闻一多的《红烛》中的红烛指的是()A.祖国B.人民C.家人D.自己2.闻一多先生在《红烛》一诗中写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向人间,培出感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A.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B.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可贵C.要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必须对社会作出贡献D.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形成于隋唐,盛行于宋。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中调,因为沿用了古体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诗词。

B.新月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闻一多、徐志摩、郭沫若等都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C.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原则”,即“音乐美”“意象美”“建筑美”。

《红烛》是体现并发展了“三美”格律诗论特点的代表诗作。

D.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二、课外阅读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4.诗歌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象征着什么?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始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终于“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问而不答,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2020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红烛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2020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红烛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一、现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1920年1、2月间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这两行诗句中“殷勤”是殷切的意思,写祖国对诗人的关爱。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是说诗人热爱祖国,愿报国济民。

B.诗的第2节通过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鲁莽直率,但胸中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3节交代煤的出身,诗人以煤自喻,不只是表现自己身份、地位之低下和性格的粗狂,还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4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

“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2.诗中“年青的女郎”比喻什么?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的含义?(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色彩闻一多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4.联系诗歌内容,诗中的“色彩”有什么象征意义?5.生命既然有“悲哀”,并且“黑”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同步练习一、课文理解1.阅读《红烛》思考,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请概括“红烛”的形象。

2.诗人在诗文前引用了李商隐的诗句,联系《红烛》全诗,谈谈诗人写《红烛》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红” 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红烛”在诗人心里是什么的化身。

3.以下关于《红烛》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红烛啊”这一句在诗中共出现了九次,每一次出现都使诗歌的主旨进一步深人,感情进一步升华,而且使全诗层次清楚,节奏感强。

B.诗歌开头就写到“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以红烛自比,借红烛燃烧自己,奉献光明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深沉的爱国之情。

C本诗语言凝练,感情充分,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红烛,形成直接而强烈的情感交流,更显出感情的炽热和热诚。

D.本诗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 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4.阅读《红烛》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想想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5,闻一多的《红烛》寄寓了诗人丰富强烈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受到哪些启发?请结合诗歌加以阐述。

二、阅读赏析.《红烛》一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

请运用此法,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一组句子,反复咏叹,意象任选。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6.赏析《红烛》第一节: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8,以下对闻一多的《红烛》赏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闻一多项选择择“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意象,又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的奉献精神。

B.诗人主要抓住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来思考红烛,由此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点是创造光明,诗中说“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写出“红烛”只要创造光明,个人得失荣辱可忽略不计。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同步练习3 红烛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基础同步练习3 红烛 (含解析)

基础过关训练3红烛[基础演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蜡炬.(jù)躯.(qū)体心惊胆颤.(chàn)B.溃.(kuì)脓烧沸.(fèi) 按捺.(nà)不住C.脂.(zhǐ)肪匠.人(jiàng) 熏陶渐.(jiān)染D.消弭.(mǐ) 慰藉.(jiè) 一哄.(hòng)而散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腊烛力挽狂澜暧昧灵魂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捣破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脂膏D.凋敝哗众取宠辍学耕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竹书《论语·知道》篇的出土,让在汉魏时代就已失传的“《齐论》版”《论语》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之中。

B.5月8日,美国在退出伊朗核协议一周年的日子里,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重要讲话,称若诉求得不到满足,将不再接受对铀浓缩丰度的限制。

C.闻一多诗学不但具有独特的现代性意义,而且富有深广的古典文化蕴含,从文学到文化的跨越是闻一多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和学者的重要特征。

D.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两位女士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课内精读]阅读闻一多的《红烛》,完成5~7题。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这几句诗以问代答,表明诗人有一颗赤诚的心。

2.2《红烛》(同步习题)(解析版)

2.2《红烛》(同步习题)(解析版)

《红烛》同步习题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4.0分,共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蜡炬(jù)躯(qū)体心惊胆颤(chàn)B.溃(kuì)脓烧沸(fèi) 按捺(nà)不住C.脂(zhǐ)肪匠人(jiàng) 熏陶渐(jiān)染D.消弭(mǐ)慰藉(jiè) 一哄(hòng)而散【答案】D【解析】A项,心惊胆颤zhàn;B项,溃huì脓;C项,脂zhī肪。

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谈到近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便会情不自禁地津津乐道说个不停。

②闻一多经常缺席教授会,基本不参加任何清华的活动,断朋绝友,皓首穷经,已经到了古人所谓“足不窥户”的地步。

③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洋洋洒洒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

④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⑤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直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

⑥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人的排兵布阵顿显捉襟见肘,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A.①②⑤B.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⑤⑥【答案】D【解析】①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

在句中和后面的“说个不停”重复。

②皓首穷经:指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使用正确。

③洋洋洒洒: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

在句中形容“雪花”属于用错对象。

④改头换面:是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第2.2课 《红烛》同步检测(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2.2课 《红烛》同步检测(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2.2《红烛》同步检测一.课内巩固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题。

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①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②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③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采——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⑤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⑥红烛啊!世人造就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⑦红烛啊!流罢!你怎么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⑨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D.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B【解析】B.“《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理解错误。

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是《红烛》,而不是《死水》。

2.下面对《红烛》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自我与红烛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

B.②③两节诗人用反问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觉悟,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学典(3)红烛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学典(3)红烛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红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浓浓的秋,斜斜的雨,倘若你披一件雨衣,踏着润黄湿绿的青草,向草原深处走一走,你会看到秋雨中的草原是一幅感伤的画,一首忧郁的诗。

雨浓一阵的白,淡一阵的白,白蒙蒙的草原,漓漓漫漫的水雾。

那草静静地承受秋雨的浸淫,叶子( );花开始凋零,花瓣窸窸草窣落下来,带着怅然的__________的叹息,而这一切又被淅淅沥沥的雨声所淹没。

空气凉凉的,雨丝凉凉的,满眼一片____________,被雨淋湿的草原,其苍凉、凄清,如不身临其境,谁能体验到这种悲剧韵味的美呢?一两只苍鹰在云中盘桓,天阔云低,草枯鹰疾,更添一抹边塞诗词的古意悠远的韵味。

横风斜雨,彤云低垂,一行大雁,___________,扶老携幼,艰难地跋涉在雨空,远望征程,迢迢万里,回首故园,云霭迷离,雁唳声声,洒下一路悲歌,一路湿湿的哀鸣。

睹景生情,怎能不想阳关三叠的悲怆和凄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几场寒籁过后,草原短命的秋天就寿终正寝了。

怪不得岑参那老头儿说过“胡天八月即飞雪”呢,北方的第一场大雪来得那么急,那么突然,让人___________,而锡林郭勒大草原秋的尸骸就埋葬在这雪里了。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向草原深处走一走,会发现秋雨中的草原是一幅忧郁的画,一首感伤的诗。

B.向草原深处走一走,你会看到秋雨中的草原是一幅忧郁的画,一首感伤的诗。

C.向草原深处走一走,你会发现秋雨中的草原是一幅忧郁的画,一首感伤的诗。

D.向草原深处走一走,你会看到秋雨中的草原是一幅忧郁的画,你会读到一首感伤的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微微下垂,带着缠缠绵绵的凄迷和湿漉漉的忧伤B.微微下垂,带着缠缠绵绵的忧伤和湿漉漉的凄迷C.带着缠缠绵绵的忧伤和湿漉漉的凄迷,微微下垂D.带着缠缠绵绵的凄迷和湿漉漉的忧伤,微微下垂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能为力眼花缭乱若即若离惊慌失措B.无可奈何扑朔迷离若即若离手足无措C.无能为力眼花缭乱貌合神离手足无措D.无可奈何扑朔迷离貌合神离惊慌失措2、下面是某赞助商拟发的—封贺信的主体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红烛》同步练习1(解析版)

《红烛》同步练习1(解析版)

《红烛》同步练习一、课文阅读阅读这首诗歌(见课文),完成1~5题。

1.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答案】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

【解析】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

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

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2.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答案】示例:不矛盾。

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解析】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

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3.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答案】示例: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解析】“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

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

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

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

《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

《红烛》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

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

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

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

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 ……”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

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红烛》同步精选练习题

《红烛》同步精选练习题

《红烛》同步精选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人行道上车让行人本是交规,然而长久以来的落实情况却很不乐观:新交规一经出台,就如汤沃雪,使车让行人蔚然成风。

②你是个不求回报的大方之家,你就像是随叫随到的知心大姐姐,只要朋友需要,你一定会全力相助,从来不去衡量利弊得失。

③这里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富硒土地较多,在专家的帮助下,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发展科技型园艺,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④在安徽省宿松县拍摄的《大山之恋》讲述了一对青年大学生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故事,他们放弃瓜田李下的甜蜜,体现出当代青年的高尚情操。

⑤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我们现在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十年以内BAT未必在,可能三年内就不在了。

”⑥电影《听说》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法常可,它并没有像许多电影那样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而是大胆地选择用背景音乐来打破沉默的画面。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③④【答案】C【解析】①如汤沃雪:比喻事情极容易解决。

使用正确;②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

使用错误;③方寸之地: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只能用寸来衡量面积,后也用来指人心胸狭隘。

此处使用与句中“富硒土地较多”语境不符;④瓜田李下:指容易产生嫌疑的地方。

使用错误;⑤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使用正确;⑥不法常可:不效法常规惯例,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通读《红烛》,虽然感受更多的我们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B. “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C. 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某些部门由于对利益的渴求,依旧纵容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而不依。

2.2新教材《红烛》同步训练02(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2.2新教材《红烛》同步训练02(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红烛》同步训练02一.语言文字运用(改错)1.下面是某高校广播站为前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写的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莅临我校参加自主招生选拔考试,诸君的到来让我们备感荣幸。

我校是百年名校,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东面是美丽的海滨。

自主招生考试期间我校的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全部对外开放,学生会的志愿者们将会鼎力相助。

希望你们能取得优异的佳绩!(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5)将改为。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解答】作答此题,考生要先清楚这是一则特殊的广播稿﹣﹣是高校欢迎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同学的。

从身份来看,“莅临”用于上级领导或贵宾,所以运用不当,应改为“到”或“来”。

“诸君”,敬辞,指诸位,不适宜在广播稿中出现应改为“你们”。

“全部”在广播稿中容易产生歧义,即“全不”,应将“全部”改为“全”或“全都”。

“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或表示感谢时的客气话;用在此处不妥,应改为“提供帮助”。

“优异的佳绩”中的“佳”就含有“优异”的含义,应将“优异的佳绩”改为“佳绩”或“优异的成绩”。

答案:(1)“莅临”改为“到”或“来”(2)“诸君”改为“你们”(3)“全部”改为“全”或“全都”(4)“鼎力相助”改为“提供帮助”(5)“优异的佳绩”改为“佳绩”或“优异的成绩”2.下面是某学校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120 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

2018 年12 月20 日,母校将迎来120 周年寿辰。

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

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全体师生,热忱邀请您们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

22红烛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2024年具体版)

22红烛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2024年具体版)

2.2红烛1.形近字辨析1.慰jiè()学jí()莲ǒu()2.fèi()水仿fú()fú()沉3.脂gāo()máng()人膏huāng()4.cán()风低jiàn()zhàn()桥2.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烧沸(fèi)耕耘(gēn)家谱(pǔ)躯体(qū)B.灵魂(hún)边缘(yuán)殴伤(ōu)脂膏(gāo)C.捣破(dǎo)干涉(shè)开辟(bì)残风(cán)D.慰藉(jiè)蜕变(duì)狂飙(biāo)创造(chuàng)3.下列各句中句意表达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B.闻一多先生,是英勇的革命烈士,是激情的诗人,是优秀的学者。

C.鲁迅先生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形象,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D.李磊和韩海二人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

4.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称为“长短句”。

C.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D.闻一多与徐志摩都属于新月派,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闻一多的《红烛》并不匀称的节和句,无法体现他“三美”的诗学理念,但其情感结构体现出了“建筑美”,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有着和谐对称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_红烛》2020年同步练习卷(10)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_红烛》2020年同步练习卷(10)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红烛》2020年同步练习卷(10)一、积累与运用1.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近日,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

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为何叫人如此?诗词歌赋最讲究的就是韵律美,诗歌创作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

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想问一问:()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早是无须敏感的常事。

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A.牵肠挂肚权衡登堂入室大动肝火B.耿耿于怀考量登堂入室大惊小怪C.牵肠挂肚考量无伤大雅大动肝火D.耿耿于怀权衡无伤大雅大惊小怪(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A.古诗词还需要韵律吗?作者也许是不会同意的。

B.这样做是不是符合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呢?C.这是否尊重了诗词作者和违背了古诗词的音韵规律了呢?D.诗作者答应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毛将焉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A.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B.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C.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红烛+》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红烛+》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繁星·春水》
9.赏析《红烛》第一节:红烛啊!/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二、阅读鉴赏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①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一比,可是一般颜色?
②红烛啊!是谁制你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石砾撕裂慰籍自然赐予
B.阴蔽迅疾婉转一跃而上
C.催残鄙弃倦怠瞻前顾后
D.晶莹甘霖炽热深山幽谷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B.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C.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D.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6.记字形
蜡jù耕yún
jǔ形纷yúnyún yún众生
怒yǒng怂yǒngyǒng跃
7.辨词义
徘徊·彷徨
(1)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老一代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也经历过苦闷,由到觉醒。
(2)由于不懂汉语,一群从韩国来北京的旅游者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酣畅淋漓·挥洒自如
(1)《将进酒》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诗歌行文,感情喷薄而出,气势不凡。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B.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优案红烛
1.文化常识
*“红烛”“灯烛”意象
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

灯是光明、希望、智慧,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暗示着失望、痛苦等灰色的心情。

“, ”这是漂泊异乡、归期无定的李商隐对团圆的梦想;杜牧有“,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心灵流泪,李商隐有“, ”对感情的坚贞、缠绵;中国佛教里还有为破暗除惑而奉施的“明灯”,而阿拉伯神话里同样有象征神奇智慧的“”。

烛红悠悠,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古典艺术的静照之中。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定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

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四以来,诗体大解放、自由诗盛行使新诗出现欧化和散文化的倾向,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以唯美的倾向和浓丽的风格,扯起新诗格律化的大旗。

B.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他认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于它的节奏造成的。

C.闻一多先生,是英勇的革命烈士,是激情的诗人,是优秀的学者。

D.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韩寒是愤青,而鲁迅、闻一多、柏杨同样是愤青。

一位位愤青,都是以骂而闻名于世的。

愤青不是因为年轻,而是他们爱愤怒,因为愤怒他们永葆年轻人的活力。

愤青, , , , , 。

①或为惊醒,或为疗救,不平则鸣
②看清了社会的种种无良
③却能发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
④手无实权而心有正义公理
⑤很难居于高位,却能居于思想和灵魂的高地
⑥虽不能与主流之音共鸣
A.⑤②⑥③①④ B.④①⑥③⑤②
C.①④⑤②⑥③ D.⑤②④①⑥③
5.根据语句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
二、课内精段鉴赏
阅读《红烛》一诗,完成1~3题。

红烛(序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红烛啊”开头,用呼告、拟人手法,赋予红烛人的感情,把红烛变成人的精神品质的化身和作者抒情的依托。

B.第一节至第三节采用的抒情方式是问答法。

第一节的问表现了诗人的赤子之心;第二、三节的问与答表现了诗人的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

C.流泪的蜡炬为新的人间消尽了一己的心血,而对于它自己,诗人进一步总结道:“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这里的因果关系非常有趣,从一方面看,诗人将“灰心流泪”置于前,将“创造光明”置于后,突出强调了“灰心流泪”毕竟属于最终的“果”,其个体的悲剧性难以掩饰。

D.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

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并以红烛自励。

2.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自我与红烛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诗人是诗人,红烛归红烛,这是其“离”;但又要吐出心来比一比,这是寻找两者间的精神联系,故又可谓“即”。

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

B.接下去,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

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诗人站在一定的距离上观照红烛,思考红烛,发出种种的慨叹,提出种种的困惑,这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多愁善感。

C.全诗的收束相当简洁:“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向悲剧
挑战,为未来搏击。

因此,这一简洁的收束显得意味深长。

D.综合整首诗作来看,“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的原型意象进入闻一多诗歌创作并被作为诗人人生追求的象征,闻一多不掩饰内心矛盾,大胆地、生动地展示了内心的波澜起伏,诗中的情绪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

3.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感受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烛有泪还惜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阿拉丁神灯
2.答案 B
解析①“赴汤蹈火”指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也泛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

根据前后语境“战场上”“发号施令”可知,应选“冲锋陷阵”。

②“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

指点,评说;江山,国家。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语境中不含贬义,故应用“指点江山”。

③“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语境中强调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凭靠,故应用“安身立命”。

④“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此空需要与后面的“精神”相照应,应选“超凡脱俗”。

3.答案 A
解析B.句式杂糅,“完全在它的节奏造成的”应改为“完全在于它的节奏”,或“完全是它的节奏造成的”。

C.语序不当,可按普通人到人格升华的过程排列,正确的语序是:闻一多先生,是优秀的学者,是激情的诗人,是英勇的革命烈士。

D.不合逻辑,“因而”强加因果,可删除。

4.答案 D
解析先“居于高地”,才能“看清无良”,然后“心有正义公理”,最后才能“为疗救而鸣”,因此选D项。

5.答案 D
解析D项三句可分别与前面的“时局极端险恶”“心未死”“和平可期”三句话形成对仗,其他三项均有不能,故选D项。

二、课内精段鉴赏
1、答案 C
解析“突出强调了‘灰心流泪’毕竟属于最终的‘果’”错,将“灰心流泪”置于前,“创造光明”置于后,应是突出强调了创造的意义。

2.答案 B
解析“这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多愁善感”错,应该是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理性批判精神。

3.答案(1)诗人以“红烛”为题,意在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
(2)运用的是象征的表现手法;(3)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