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段锦

合集下载

十二段锦全套示范讲解

十二段锦全套示范讲解

十二段锦全套示范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十二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健身养生方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气功养生理论。

十二段锦锻炼包括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气功等多种元素,通过精细调理身体内部气血、筋脉、经络,达到调理身体、强身健体的功效。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十二段锦全套的具体动作及每个动作的功效。

第一段:哈拉步1、动作要领:两手先抱拳,后左手放下,右手从腰间伸出护胸向前推至䶮,然后右手放下,左手推至䶮,两腿不动,左右推交换。

2、功效:增强心肺功能,舒畅声带,放松颈部。

第二段:十字抱膝1、动作要领:立正两脚开肩宽,双手交叉,右手抱住左膝,左手抱住右膝,每次抱膝和做五次。

2、功效:通窍益脾,舒经活络,开胸肺。

第三段:五禽戏1、动作要领:站立两脚分开如骑马,双手撑地,左右横移。

第四段:推掌上升1、动作要领:两手掌心相对,慢慢向上推至头部,然后慢慢落下。

第五段:指线排云1、动作要领:两手指张开,指尖微曲,向两侧伸出,从上到下画弧线。

2、功效:练活指关节,放松手指筋膜,增强手臂力量。

第六段:合掌抱玉1、动作要领:双手掌心相对合十,上身微微前倾,眼睛保持平视。

每次做五次。

第七段:仰卧起坐1、动作要领:仰卧于地,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弯曲膝盖,上身向前起来坐起。

2、功效:锻炼腹肌,固本强腰,增强腹部力量。

第八段:弓箭步1、动作要领:左脚向前跨大步,右脚后跟着,双手插腰姿势保持直立。

第九段:开阔胸部1、动作要领:两手插腰,腰部往左右扭转,同时上身向后伸展,打开胸部。

2、功效:拉伸胸部肌肉、肋骨,增强肺活量。

第十段:转身摆臂1、动作要领:两脚平行站立,双手交叉于胸前,慢慢向一侧转动,同时伸出一只手,另一只手向后摆出。

2、功效:练习平衡力,调理膝盖关节,增强下肢力量。

第十二段:踮脚站立2、功效:加强小腿肌肉、足踝力量,改善腿部曲线。

以上就是关于十二段锦全套示范讲解的内容,通过坚持练习十二段锦,可以有效调理身体气血、筋脉、经络,保持身体健康,强身健体。

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

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 ( 或大方凳或床上 ) 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 ( 轻细无声 )10 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 ( 脊梁挺直,腰不可软 ) ,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 ( 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 。

呼吸 9 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 ( 与叩齿同时做 ) 。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 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 ( 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 ) ,左右指同时弹击 24 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 24 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 26 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坐式八段锦床上八段锦之十二段锦图文详解白话文教学

坐式八段锦床上八段锦之十二段锦图文详解白话文教学

坐式八段锦床上八段锦之十二段锦图文详解白话文教学2018-07-23 14:26:52 作者:admin 来源:古武网十二段锦又叫作坐式八段锦、床上八段锦,以下是具体的动作详解。

第一段: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原注: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忘心中杂念。

凡坐要竖起脊柱,腰不可软懈,身不可倚靠。

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祛邪也。

静思者,静心思虑而存神也(图1)。

注释:第一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入静,就是要达到心无所想所思无念无想的境界,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不然则不符合辩证法了。

古人云:“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枯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

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

道家所谓不怕念起,惟怕觉迟。

至于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牢。

惟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固也。

”武当气功中的“五调八要”也正是对修炼者的基本要求,故其中之调身、调心应用于此,自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综上所述,只有排除杂念,方可冥心;只有冥心,方可存神,这才是十二段锦的基础,也是道家修练筑基的不二法门,学者宜勤加修炼,自可登堂入室。

具体动作:首先轻闭双目,盘腿而坐。

轻闭双目,是为了防止看到眼前的事物而扰乱心神难以入静。

若闭目时仍有杂念,可以目露一线之光,所谓目视鼻端,鼻观心,借此以集中精神,以达到排除杂念心无所想之境界。

但一般情况下,仍以轻闭双目为宜。

盘坐的方法有单盘、双盘、自然盘三种姿势,初练时,可采取自然盘,待功力稍有进境再单盘,渐至双盘,其要求各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以单盘为宜,以右脚跟抵精门进行练习。

盘坐好后,可以将大拇指轻扣于四指中,两手握成拳状(此道家谓之握固),分别置于双膝上,静静地盘膝而坐。

握固的目的,一方面使掌心劳宫穴,气之出入不至疏泄;另一方面可使手太阴肺经与心经相接通,使心肺二脏得到较好地锻炼,此道家秘术,不传六耳矣。

盘坐时以床上为佳,不但柔软舒适,而且使杂气不易侵入人体,使海底常处温暖之中。

盘坐时脊柱要伸直,大椎穴稍前顶(此亦秘术),自然会拉起人身之龙骨,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线,便于养丹炼丹。

道家十二段锦总决(附图)

道家十二段锦总决(附图)

道家十二段锦总决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三分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轮转两脚放舒伸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潺潺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以上是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决自无差错。

第一图盘腿而坐紧闭双目,冥亡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梁,腰不可软弱,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却邪也。

静思者静息思虑而存神也。

第二图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

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相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

第三图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计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义之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度,两手共弹四十八乃放手握固。

第四图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招摆各二十四次。

第五图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三分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舍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予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潺潺有声吞下,心暗想目暗看所吞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下去气自随之。

第六图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错擦极热,急分两手磨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

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磨二十六遍乃收受握固。

第七图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乃放气从鼻出脐轮,即脐丹田。

第八图左右辘轮转。

曲弯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般,右手亦如之,此单转辘轮法。

第九图两脚放舒伸义手双虚托。

放所盘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相义,反掌向上,先安所义之手予头顶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着力上耸,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头顶又托上共九次。

十二段锦口令

十二段锦口令

十二段锦口令十二段锦口令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字幕配口令)道家真传功法·十二段锦功法教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的动作名称及注意事项预备势注意事项:速度均匀,身体平稳,正身端坐。

第一式冥心握固注意事项:⑴两臂上举时,舒胸展臂;两掌下按时,立项竖脊,百会虚领。

⑵宁心静气,物我两忘。

第二式叩齿鸣鼓注意事项:⑴叩齿鸣鼓需掩实耳孔,静听默数;叩齿宜轻,略带咬劲,嘴唇轻闭。

⑵鼻吸鼻呼;鸣鼓食指要有弹力。

第三式微撼天柱注意事项:⑴转腰旋臂时,以腰带臂,沉肩、立身。

⑵转头时,上体不动,竖项;抬头时,下颏用力。

颈项不可松懈断劲。

第四式掌抱昆仑注意事项:⑴抱头转体,向后展开肩、肘;左右侧身时,异侧肘充分上抬,抻拉肋部。

⑵低头时,立身、收紧下颏;抬头时,挺胸塌腰。

第五式摇转辘轳注意事项:⑴单摇:臂前送时,转腰、顺肩、坐腕;臂回拉时,屈肘、提腕。

⑵双摇:食指根节点揉肾俞穴,绕肩要圆活连贯。

⑶交叉摇:以腰带臂绕立圆,两肘前后摆起要一致。

第六式托天按顶注意事项:⑴两掌上托时,躯干与臂要保持垂直,伸展腰臂,抻拉两肋,挺腰,脚面绷平。

⑵两掌下按时,立腰,头向上顶,挺膝,勾紧脚尖。

第七式俯身攀足注意事项:⑴挺胸、塌腰、膝关节伸直,脚尖勾紧。

⑵抬头时,下颏主动向上用劲;下颏内收时,颈部向上伸展。

第八式背摩精门注意事项:⑴搓手时,闭气,两掌压紧,搓热。

⑵背摩时,五指并拢,掌心含空,上轻下重,速度适中。

第九式前扶脘腹注意事项:⑴向上摩擦时,吸气、收腹、提肛;向下摩擦时,呼气、松腹、松肛。

⑵速度均匀,用力适度。

第十式温煦脐轮注意事项:⑴意想脐轮有温热感,用意要轻,采用顺腹式呼吸法,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⑵揉按腹部时,劳宫对准肚脐,柔和缓慢,呼吸自然。

第十一式摇身晃海注意事项:⑴上体绕转时,要求竖脊、收下颏,速度均匀,圆活连贯。

⑵幅度不宜过大,两膝不要抬起。

⑶内视海底,引气归元。

第十二式鼓漱吞津注意事项:⑴意想口中生满津液。

⑵舌在口中搅动要圆活连贯。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 十二段锦养生导引法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 十二段锦养生导引法
全部练完了 。
以意 引导 ,即 心 中暗 想 之意 。初学 者 若是 气 不 会
行 ,可用手 指点 在脐下 ,以加 强条件反 射 ,练 习既久 , 气 自会下行 。
第八段锦 :左右辘轳转 。
方 法 :弯 曲 两臂 ,先 以左 手 连 肩 圆转 ( 用 摇 辘 轳 状) 三十六次 ,然后 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
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 ,分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咽下 ,要汩 汩有声 。
注 :神水j聿液 ; 赤龙{ 。
第六段锦 :闭气搓手热 。背摩后精 门。
方法 :吸气一 口 ,停闭不 呼 出 ,两 手互搓至 发热 ,
急分开 摩擦 背后 “ 精 门 ” ,一面摩擦 一面 呼气 ,反 复练
2 6次 ,做 完后 收手 握固 。
应吃点东西 。
第十段锦 :低头攀足顿 。
方法 :两手 向前伸 ,握 住双足 ,用力扳 ,扳时身 体
另 外所 谓 子 后午 前行 ,是指 最 好在 子 时 以后 午 时
之前 修炼 。古人养生 理念 的根本之一 是阴阳 学说 ,认 为
向前倾 ,头 向下低 ,1 2次 ,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 ,收
健康时 尚 / 跟 我动起来
丽 —~
两眼 ,舌舔上腭 ,摒 除心 中杂念 ,调息 ( 轻细无声 )1 0 分钟 。坐姿要 求身体 正直 ( 脊梁挺直 ,腰不可 软 ),身
不可向后倚靠 。
注 :握 固 ,气功修炼 中 ,手 的一种姿 态 。握 固的方
法是 ,屈大拇 指于 四小指下 ,或 以大指掐 中指中 节 ,四
第四段锦 :徽摆摇天柱 。
方法 :低头扭颈 向左右侧 视 ,肩 也随之左右 摇摆 , 各2 4次 。 注 :天柱就是后颈 ,颈椎统称 “ 天柱 骨” 。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1946年我在吉林省梨树县读小学五年级时,得先父玉清公之方外好友关帝庙的华道长(法号已记不清了)之接引,传我道门的入门功夫“内功十二段锦”,从此使我与传统的养生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华道长所授之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

我已62 岁,但耳不聋,眼不花,神清体健,思维敏捷,担负多种社会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现应学员们的要求,把此功法整理介绍出来,对欲借气功修炼而达健康长寿者的中老年读者,尽点薄力。

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 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

呼吸9 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 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 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十二段锦功法

十二段锦功法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一、功法特点意形相随,动息相合。

动静相间,形神共养。

强调伸展,注重按摩。

二、功法基础(呼吸、意念)呼吸(自然、顺腹式、逆腹式、提肛式呼吸、闭气)意念(冥心法、默数法、意守法、观想法)打坐姿势(自然盘、单盘、双盘)三、功法技术(动作名称)预备式:动作: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右膝微屈,左脚后撤,脚掌点地。

屈膝下蹲,两手撑地,右脚插至左小腿下,脚外侧着地,正身盘坐,两掌扶于两膝内侧,目视前方。

注意事项:做预备式时应注意速度均匀,身体平稳,正身端坐。

功理作用:预备式的作用是帮助练习者协调四肢,端正身形,调整呼吸,安定心神。

第一段锦:冥心握固(宁心静气,物我两忘,垂帘30秒)动作:两掌前伸,两臂外旋,向斜上方举起,抬头,下颌内收,两掌下落至前平举。

两掌下按,两手大拇指至无名指根节握固,置于两膝内侧,两眼垂睑,约三十秒。

注意事项:做这一式动作时,应冥心静气,物我两忘,两臂上举时,舒胸展体,两掌下按时,力向竖已,百会虚领。

功理作用:冥心可净化大脑,颐养身心,使心气归一,启动气机。

握固可以正筋守魄,舒肝理肺。

冥心握固这一式动作,对心悸、失眠、头昏、乏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第二式叩齿鸣鼓(叩齿36次,弹击后脑24次)动作:两拳变掌,两臂内旋,体侧平举,两臂外展,屈肘,两掌变通天举,中指掩实耳孔,叩齿三十六次,目视前下方,两中指拔离耳孔。

两手心按实耳孔,食指轻扶后脑,中指腹位于枕骨初隆处,食指放在中指上,弹击后脑二十四次。

两手拔离耳孔,前伸按于腹前,目视前方。

注意事项:做这一式时应注意,叩齿鸣鼓需掩实耳孔,静听默数,叩齿宜轻,略带咬劲,嘴唇轻闭,呼吸是鼻吸鼻呼;鸣鼓时,食指要有弹力。

功理作用:叩齿鸣鼓这一式动作中,叩齿可坚固牙齿,防治牙科疾病;鸣鼓可以醒脑提神,聪耳明目。

第三式微撼天柱(左右式共3遍)动作:上体左转,两臂内旋,成侧平举,掌心向后,目视左掌。

上体向右转正,两臂外旋,两掌抱于体前,左掌在上,左掌下按,两掌合于腹前,头向左转,两掌右移至右大腿内侧,左肩下沉,左掌根向下压右掌,抬头。

十二段锦全套示范讲解

十二段锦全套示范讲解

十二段锦全套示范讲解《十二段锦》是一种传统的气功锻炼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健身保健领域。

下面是《十二段锦》的全套示范讲解: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1. 站立直立,双腿微曲,两臂自然下垂。

2. 同时将双手缓慢举起,手掌向上,直到两臂平举。

3. 保持姿势,感受手臂上升的力量,呼吸均匀。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1. 站立直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

2. 同时将右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左手向后伸直,手掌向上。

3. 保持姿势,感受上肢伸展的力量,呼吸均匀。

4. 换手,重复以上动作。

第三段:左右搬拦挡推车1. 站立直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

2. 同时将右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左手向后上抬,手掌向前。

3. 保持姿势,感受上肢伸展和扭转的力量,呼吸均匀。

4. 换手,重复以上动作。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1. 站立直立,双腿微曲,两臂自然下垂。

2. 同时将两手放在臀部,掌心向下。

3. 慢慢向后仰头,同时将目光往上瞧。

4. 保持姿势,感受颈椎和背部的伸展,呼吸均匀。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1. 站立直立,双腿微曲,两臂自然下垂。

2. 保持上半身平稳,将头部向左右摇动。

3. 同时将臀部向左右晃动,呼吸均匀。

第六段:左右摇摆消劳力1. 站立直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

2. 同时将上半身向左右摇摆,保持下半身稳定。

3. 保持姿势,感受腰部和臀部的伸展,呼吸均匀。

第七段:金鸡独立单腿站1. 站立直立,双腿微曲,两臂自然下垂。

2. 将重心转移到左腿,右腿向后抬起,用右脚尖着地支撑。

3. 保持姿势,感受腿部的稳定和平衡,呼吸均匀。

4. 换腿,重复以上动作。

第八段:神仙望月坐如弓1. 坐在地上,双腿伸直,脚掌并拢。

2. 同时将双手向上举起,手掌相对。

3. 保持姿势,感受上身的伸展和扭转,呼吸均匀。

第九段:弯弓射虎气凝丹1. 坐在地上,双腿弯曲,脚掌平放于地面。

2. 同时将右手握拳,向后拉伸,左手放在左膝上。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

第六式 托天按顶
技术要领:(1遍) 合膝,伸腿,托,按。
注意事项: 1.两掌上托时,躯干与臂要保持垂直,伸展腰臂,抻 拉两胁,挺膝,脚面绷平。 2.两掌下按时,立腰,头向上顶,挺膝,勾紧脚尖 。
功理与作用: 1.伸脚、勾脚可分別刺激足三阴三阳经,疏通经脉 ,促进气血运行。 2.向上抻拉脊柱、两胁和肩颈部,可调理三焦,舒
功理与作用: 放松肢体,平和气息,愉悦心情,恢复常态。
谢谢
第四式 掌抱昆仑
技术要领:(1遍)
上举,抱头,左转,右倾,起身;右转,左倾,起身, 转正;抬头,低头,托腮,按掌。
注意事项:
1.抱头转体,向后展开肩、肘;左右侧倾身时 ,异侧肘充分上抬,抻拉胁肋部。 2.低头时,立身、收紧下颏;抬头时,挺胸塌 腰。
功理与作用:
1.两手上举,可使三焦通畅、调和睥胃。左右 侧倾身能起到舒肝利胆的作用。 2.两手抱头下拉可刺激督脉、膀胱经和背腧穴 ,调理相应脏腑;两手上托下颌可刺激大椎穴。
收势
技术要领: 搭腕,落掌,上举,下按,撑地起身,并步站立,整 套功法到此结束。
注意事项: 1.两腕交搭、闭气、背向后倚时,拳要握紧,提肛、 收腹、咬牙;两掌下落时,意想周身放松、气血通畅 。 2.两掌上托时注意调整呼吸,两掌下落使气息归元。 3.起身时要借助手脚的撑力,顺势站起,控制住重心 ,保持动作的连贯、稳健。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 功法详解
主讲人:辽宁师范大学 苗福盛 教授
一、功法源流 二、功法特点 三、功法基础 四、动作说明
一、功法源流
十二段锦属古代导引术,由十二段动作组成。用“锦”字来命 名,表示作为一套完整的坐式导引功法,犹如一幅精美华贵、连 绵不断的画卷。
十二段锦之名称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徐文弼编辑的《寿 世传真》一书,其功法内容则来自于“钟离八段锦法”。

十二段锦演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十二段锦演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十二段锦演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引言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本篇长文的概要了解。

本文的标题是《十二段锦演练》,下面将介绍该锦演练的内容和目的。

十二段锦演练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传统中国健身法,它起源于宋朝,现已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珍惜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识日益增强,十二段锦演练作为一种集合了传统文化和健身效果的综合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本文将详细介绍十二段锦演练的起源、基本动作和功效。

首先,我们将回顾一下十二段锦演练的历史背景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其次,我们将对每个动作的具体执行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些动作。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每个动作对人体的具体训练效果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通过学习和实践十二段锦演练,人们可以改善身体柔韧性、增强肌肉协调性、提高心肺功能、缓解压力和促进内脏器官的健康。

此外,十二段锦演练还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保护关节和骨骼健康、提升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好处。

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十二段锦演练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对于那些对传统中国文化、健身和养生有兴趣的读者,本篇长文将成为他们了解和实践十二段锦演练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在接下来的文章部分,我们将逐一介绍十二段锦演练的每个要点,并对其效果和实践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最后,我们将通过总结本文,展望十二段锦演练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在整个文章中,我们将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阐述,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十二段锦演练的机会。

希望读者在阅读完本文后,能够对十二段锦演练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实践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向读者展示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本文采用的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本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和背景进行介绍。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功法技术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功法技术

此功法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

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式,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锦”之称。

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

咸丰年间,潘《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

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

“十二段锦”之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

1.疾病调理十二段锦适合于患慢性、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

有助于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气肿、溃疡病、胃下垂、腰肌劳损、慢性肾炎、肾虚腰痛等患者的康复。

也可根据局部疾病重点选练数节。

如耳鸣、耳聋可选练第一、二、三节;心火旺者可选练第一、四、七节;五劳七伤可选练第一、九节;腰背疾病,可选练第一、十节。

2.养生十二段锦又称“坐式八段锦”。

是中国古代养生方法的杰出代表。

受到明、清众多医学家、养生家的大力推崇。

她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医疗、运动、养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生命质量、完善生命状态为基本目标,提倡通过自我的运动、锻炼,来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十二段锦的养生思想,系统反应了中国传统养生道法自然、内外兼修的锻炼原则。

尤其是对于放松身心有良好作用。

十二段锦由十二段动作组成,动静结合。

其中,静功锻炼内容包括入静、冥想等,动功锻炼内容包括坐式运用及自我按摩。

练习时呼吸、导引、意念相互配合,动作柔和、自然,顺畅,形神兼备。

全套动作简单、明了,易学易练。

适合不同年龄的人锻炼。

长期坚持锻炼可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达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预备势【技术要领】动作一: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动作二:右膝微屈,左脚向后撤步、前脚掌点地;目视前方。

动作三:屈膝下蹲;两手五指撑地,两肘微屈,上体稍前倾;目视前下方。

动作四:右脚插至左小腿左下,脚外侧着地;目视前下方。

十二段锦功法剖析

十二段锦功法剖析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一、功法特点意形相随,动息相合。

动静相间,形神共养。

强调伸展,注重按摩。

二、功法基础(呼吸、意念)呼吸(自然、顺腹式、逆腹式、提肛式呼吸、闭气)意念(冥心法、默数法、意守法、观想法)打坐姿势(自然盘、单盘、双盘)三、功法技术(动作名称)预备式:动作: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右膝微屈,左脚后撤,脚掌点地。

屈膝下蹲,两手撑地,右脚插至左小腿下,脚外侧着地,正身盘坐,两掌扶于两膝内侧,目视前方。

注意事项:做预备式时应注意速度均匀,身体平稳,正身端坐。

功理作用:预备式的作用是帮助练习者协调四肢,端正身形,调整呼吸,安定心神。

第一段锦:冥心握固(宁心静气,物我两忘,垂帘30秒)动 作:两掌前伸,两臂外旋,向斜上方举起,抬头,下颌内收,两掌下落至前平举。

两掌下按,两手大拇指至无名指根节握固,置于两膝内侧,两眼垂睑,约三十秒。

注意事项:做这一式动作时,应冥心静气,物我两忘,两臂上举时,舒胸展体,两掌下按时,力向竖已,百会虚领。

功理作用:冥心可净化大脑,颐养身心,使心气归一,启动气机。

握固可以正筋守魄,舒肝理肺。

冥心握固这一式动作,对心悸、失眠、头昏、乏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第二式 叩齿鸣鼓(叩齿36次,弹击后脑24次)动 作:两拳变掌,两臂内旋,体侧平举,两臂外展,屈肘,两掌变通天举,中指掩实耳孔,叩齿三十六次,目视前下方,两中指拔离耳孔。

两手心按实耳孔,食指轻扶后脑,中指腹位于枕骨初隆处,食指放在中指上,弹击后脑二十四次。

两手拔离耳孔,前伸按于腹前,目视前方。

注意事项:做这一式时应注意,叩齿鸣鼓需掩实耳孔,静听默数,叩齿宜轻,略带咬劲,嘴唇轻闭,呼吸是鼻吸鼻呼;鸣鼓时,食指要有弹力。

功理作用:叩齿鸣鼓这一式动作中,叩齿可坚固牙齿,防治牙科疾病;鸣鼓可以醒脑提神,聪耳明目。

第三式微撼天柱(左右式共3遍)动作:上体左转,两臂内旋,成侧平举,掌心向后,目视左掌。

十二段锦源流探究

十二段锦源流探究

腑 导 引 法 和 其 他 导 引 法 的一 些 要 素 编 成 的 , 特 点 是
每 段 都 指 明可 祛 “ 之 邪” 。 它 “ 不 治 已病 , 治 未
息 ,勿 令 耳 闻 。 自 此 以 后 , 出 入 息 皆不 可 使 耳 闻) 。
左右 呜 天鼓 ,二十 四度 闻 ( 移 两 手 心 掩 两 耳 , 先 以 第 二 指 压 中 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弹 击 脑 后 , 左 右 各 二 十 四 次 ) 。 微
前 行 。 勤 行 无 间 断 ,万 病 化 为 尘 ” 。将 第 五段 左 右 单 关 辘 轳 、 第 六 段 双 关 辘 轳 两 张 图 谱 合 并 成 一 张 图 谱 。对 “ 钟 离 八 段 锦 法 ” 的 五 言 歌 诀 做 了 如 下 改
轳转 ( 俯 首 ,摆 撼 两 肩 三 十 六 ,想 火 自丹 田 透 双 关 入 脑 户 ,鼻 引清 气 ,闭 少 顷 间) ,两 脚 放 舒 伸 ( 放
三 咽 ,乃 为九 也 ) 。 咽 下 汩 汩 响 , 百 脉 自调 匀 。 河
烧身” ,改 为 “ 想发火 烧身 ” 。将 原 文 最 后 八 句 ,
“ 邪 魔 不 敢 近 … … 八 卦 是 良 因 ”, 改 为 “ 旧名 八 段
锦 , 子 后 午 前 行 ,勤 行 无 间 断 , 万 病 化 为 尘 ” 。对
增加 的图谱为 “ 闭 目冥 心 坐 ,握 固 静 思 神 ” ,
“ 左 右 呜 天 鼓 , 二 十 四 度 闻 ” ,“ 尽 此 一 口气 , 想 火
手 令 极 热 ,鼻 中徐 徐 乃放 气 出) ,背 摩 后 精 门 ( 精 门者 ,腰 后 外 肾也 。 合 手 心摩 串 ,收 手 握 固) 。尽 此 一 口气 ( 再 闭气 也) ,想 火烧 脐 轮 ( 闭 口鼻 之 气 ,

十二段锦的介绍

十二段锦的介绍

十二段锦的介绍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十二段锦的介绍。

十二段锦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

清代被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作为主要练功内容之一,此后逐渐被广大练功者采用,作为内功锻炼功法之一。

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方法。

十二段锦的简述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

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式,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锦之称。

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

咸丰年间,潘《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

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

十二段锦之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

十二段锦的功用疾病调理十二段锦适合于患慢性、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

有助于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气肿、溃疡病、胃下垂、腰肌劳损、慢性肾炎、肾虚腰痛等患者的康复。

也可根据局部疾病重点选练数节。

如耳鸣、耳聋可选练第一、二、三节;心火旺者可选练第一、四、七节;五劳七伤可选练第一、九节;腰背疾病,可选练第一、十节。

养生十二段锦又称“坐式八段锦”。

是中国古代养生方法的杰出代表。

受到明、清众多医学家、养生家的大力推崇。

她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医疗、运动、养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生命质量、完善生命状态为基本目标,提倡通过自我的运动、锻炼,来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十二段锦的养生思想,系统反应了中国传统养生道法自然、内外兼修的锻炼原则。

尤其是对于放松身心有良好作用。

十二段锦由十二段动作组成,动静结合。

其中,静功锻炼内容包括入静、冥想等,动功锻炼内容包括坐式运用及自我按摩。

练习时呼吸、导引、意念相互配合,动作柔和、自然,顺畅,形神兼备。

全套动作简单、明了,易学易练。

适合不同年龄的人锻炼。

长期坚持锻炼可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达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十二段锦详细练法

十二段锦详细练法

十二段锦详细练法
一、前言宣言。

学习太极拳十二段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且极具收获性的体育活动。

此拳既有其理论价值,又有其实践价值。

练习者在苦心研究、练习此拳的过程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也能传承良好的武学精神。

二、练习程序。

1、先学习及熟悉拳谱,理解拳意和执行要领;
2、搭配拳谱,进行调整练习,调整姿势、调整垂直直线;
3、练习刚性和柔韧性,注意腰椎、肩部、膝关节的安全性训练;
4、根据理解拳意及注意安全,反复练习;
5、比较熟练后,进行逐步加长步幅练习;。

6、最终可以连续、从容自如地完成十二段锦训练。

三、收获。

1、培养良好的习武习惯,健身身心,提高身体素质;
2、强化自身认知能力,将思维和行为完整融合;
3、拓展思维,运用太极拳技巧,总结实现太极之理;
4、建立良好的心态,处世原则,抗衡各种社会压力;
5、增强对力量和技击的认知,提升自身抗击能力。

四、致谢。

在此,向传承太极拳十二段锦的师傅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感谢您们无私的爱心传承,让我们的太极拳文化被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前午后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十二段锦总诀是修习整套功法之总纲,故要求修习者必须背熟记牢,且要按照下文和图谱详加参悟,仔细推敲,认真理解,按步就班,依序练习,自可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
下面笔者将逐段据总提纲进行详释。
何以名之为“十二段锦”呢?“段”在此意为节;“锦”则为精心选择、合理编排、巧妙构思,从而形成的一组巧夺天工的动作组合;又因其共有十二个动作组合而成,故名曰:“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总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待心神完全安定下来后,方可进行下一段的修炼。
第二段: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原注: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交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住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图2)。
注释:牙齿相叩,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如马礼堂的《洗髓金经》(道家不传之秘典)、刘贵珍的《健身功》、恩师陈盛甫的《养生保健功》、幻真先生的《服内元气诀》中均有明确记载。叩齿的作用有以下三个好处:1、叩齿集神,可集中心神,将注意力集中在叩齿上。2、叩齿可使牙根膜中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坚固牙齿,预防牙病作用。故《保健功》歌诀云:方法简便叩齿功,上下牙齿轻轻碰,每次相叩三十六,坚固牙齿防牙病。3、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亦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由于手足阳明经均进入齿中,故其不但与筋骨有直接关系,而且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也密切相关。因此,以经常行此功,可以坚固牙齿,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注释:第一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入静,就是要达到心无所想所思无念无想的境界,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不然则不符合辩证法了。古人云:“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枯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道家所谓不怕念起,惟怕觉迟。至于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牢。惟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固也。”武当气功中的“五调八要”也正是对修炼者的基本要求,故其中之调身、调心应用于此,自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综上所述,只有排除杂念,方可冥心;只有冥心,方可存神,这才是十二段锦的基础,也是道家修练筑基的不二法门,学者宜勤加修炼,自可登堂入室。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即用鼻吸气后,将气向下腹部缓缓压入,并对丹田略为施加压力,增强丹田;吐气时,则将下腹部用力收缩,使气缓缓从鼻孔呼出,排尽体内浊气。鼻吸鼻呼,要做到深、长、细、绵、缓,不使呼吸之声耳闻,以目视鼻端,连续数九息(一呼一吸为一息)。深呼吸的作用,不但能加速人体内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而且对于养丹炼丹大有裨益,读者若能坚持研练,其功效自知矣。
道家养生秘术:十段锦
“十二段锦”是余恩师著名武术家陈盛甫(1902-1996)教授生前所授系列养生功法之一。其后,余师事民间中医、针灸名家郝文圣(1906-1998)老先生研习其家传傅青主(傅山,道教龙门派第六代“真”字辈)医学及养生功法。余在习武研医之余,根据师传,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及自身修习之体悟,详加推究,每有所得。二位恩师均驾鹤西去,感慨之余,特将此“十二段锦”整理成文,尝试用现代语言来诠释传统养生功法。一来缅怀恩师于九泉;二来此术过去虽有介绍,大多照录原书,且文理坚涩,无详细解说,使学者难以明了。也许是因道门须师传口授之故吧;三来使此养生法奇术得以普及推广,为提高全民体质聊尽绵薄之力。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耳!
待上述动作全部做完,即可进行下一段动作了。
第三段: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原注: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叉双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声。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图3)。
注释:鸣天鼓的作用不但是能冲击耳鼓膜,改善听力,对耳鸣、耳聋患者有一定疗效;而且因肾开窍于耳,耳是听觉器官,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较高,所以对提高肾功能亦大有裨益。历代儒医如苏东坡、李东垣等皆非常重视。又由于中指所按压为玉枕穴,玉枕穴通膀胱经,可预防耳疾,使头脑清醒,耳聪目明,故历代养生家修行家都很重视。又因双手大拇指所按压部位为左右风池穴,故如前所述对足少阳胆经之疾病亦有良好防治作用。
具体动作:首先轻闭双目,盘腿而坐。轻闭双目,是为了防止看到眼前的事物而扰乱心神难以入静。若闭目时仍有杂念,可以目露一线之光,所谓目视鼻端,鼻观心,借此以集中精神,以达到排除杂念心无所想之境界。但一般情况下,仍以轻闭双目为宜。盘坐的方法有单盘、双盘、自然盘三种姿势,初练时,可采取自然盘,待功力稍有进境再单盘,渐至双盘,其要求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以单 盘为宜,以右脚跟抵精门进行练习。盘坐好后,可以将大拇指轻扣于四指中,两手握成拳状(此道家谓之握固),分别置于双膝上,静静地盘膝而坐。握固的目的,一方面使掌心劳宫穴,气之出入不至疏泄;另一方面可使手太阴肺经与心经相接通,使心肺二脏得到较好地锻炼,此道家秘术,不传六耳矣。盘坐时以床上为佳,不但柔软舒适,而且使杂气不易侵入人体,使海底常处温暖之中。盘坐时脊柱要伸直,大椎穴稍前顶(此亦秘术),自然会拉起人身之龙骨
注释:此段功法是利用意念将津液送至丹田,并蓄于丹田之法。此段功法后来被养生家单独抽出来,称其为呑津功。而道家修行,则炼津化气,意念内视丹田,可见津液和气在丹田化合,并受到肾阳之火的温煦发生气化,就好像津液是水,肾阳之火在小腹内暧烘烘地将津液和气“烧”至沸腾,如水被烧开成气化,若雾露之溉,灌溉自己的五脏六腑,激发和推动五脏六腑的机能活动,从而达到养丹炼丹之目的。丹田是人体内重要穴位之一,是生气之源,聚气之所,被历代养生家、修炼家所重视,其具体部位说法不一。但以脐下和关元穴之上的部位,相当于气海穴,他们都寄希望于此,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曰:“道经所谓丹田……,阴阳合辟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丹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了。初练时津液不多,久练自增。故丹经云: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这样
“十二段锦”是从古代的“八段锦”推演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分支,是导引式气功锻炼方法,是吐故纳新之术。在宋代医学巨著《圣济总录·导引》中指出:“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然后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耳目聪明,身体强壮,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明代的《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亦明确指出:“每日频行,必神清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第一段: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原注: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忘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柱,腰不可软懈,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祛邪也。静思者,静心思虑而存神也(图1)。
备录:后文中每段均有“原注”,此据清·潘霨所辑《内功图说·十二段锦》文中所附。惜余未藏此书,只是据师传笔记整理,故原注中若有差错,请持此书者纠正,笔者先行谢过。
鸣天鼓完毕后,松开双手,然后双手握固轻置于膝上,可继续做下一段动作。
第四段:微摆撼天柱。
原注: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摆动,各二十四次。(图4)。
注释:此段功法是转动头部的运动,其目的是要影响头颈两侧的天柱穴。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颈后发际大筋外凹陷中。根据中医针灸学理论,刺激天柱穴可治疗后头痛、鼻塞、落枕、颈项部扭伤、肩背痛、脊柱疼痛等疾病。又因全身经络都与颈项相互关联,故活动颈项,可使经络疏通,血流暢旺,减少供血不足之疾患。故其又对现代的颈项强直、骨质增生等疾病,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养生家不但考虑到防病治病,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将手掌仍按在双耳上,并相互交叉,当右手拉下时左手上推;左手拉下时便以右手上推。如此反复磨擦双耳计九次(左、右上下为一次)。
擦耳完毕后,用掌心紧抱双耳,将两手之大拇指相对,贴压于脑后左右两侧的风池穴上,然后再将双手的中指贴于玉枕穴上,再将双手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后用食指有节奏均匀地弹击后脑二十四次,则耳内有“咚、咚”的响声,故古人称之为鸣天鼓。这种方法还可以消除心理障碍,使人清醒冷静,精神愉快。
头部旋转完毕后,仍盘膝坐好,并将脊背挺直,使头不向前倾,而向左侧扭转;右手在左大腿上,随着向左扭转,左右手掌心朝上,右手叠放在左掌心上,置于左大腿根前,并随身体扭转。扭转时,目光尽量移向左肩后方。向左扭转后,再尽量将头向右扭转,并将目光移向右肩后方,同时将双手跟着转移到右腿上。按照上述要领,将颈部作横向旋转,即由肩部上方用力向后看的动作,左右各做二十四次。旋转时要动作缓慢柔和,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贪功冒进。
而且又因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衔接,为保元保精修身养性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养丹炼丹铺垫通路。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首先将轻握的双拳置于两膝之上,将全身放松,背部自然挺直,低头,两肩不动,先将头脸由前向右、向后,再向左、向前缓缓旋转一周。吸气时,向前低头;呼气时,向后仰头,一呼一吸转一圈,向右转动三圈后,头部回复至原状,并目视正前方;然后,紧接着低头向左转动三圈。转动时,头部向左右要有一种顶天的意念;旋转的幅度要纯任自然,速度完全受呼吸节律的支配,有头晕目眩者不要闭目。
其它,如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宋·陈直撰·元邹铉续编的《寿亲养老新书》、明·高濂的《遵生八笺》,近代1957年人体版的《八段锦》、《易筋经》等著作均有论述。可见,导引类的健身方法,经常行之,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了。“十二段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优秀功法之一。
“十二段锦”功法可以说是为打通人体经络的两大主干线任、督两脉,使任、督两脉实现“小周天”运行而精心设计的一套十分巧妙的“气功打通法”。被道家视为修真入门的必修功法,功夫完成,身内功夫已是做足,已身正是:百节通畅元阳旺,九窍玲珑透体顺。其真义非师传口授,不能妄猜。故曰:饶君聪慧过颜闵,未遇明师莫强猜。其珍贵可想而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