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瞳孔改变
伤后可出现一侧或双侧瞳孔散 大或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
消失。
肢体瘫痪
伤后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瘫 痪,严重时可导致长期卧床不
起。
02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定期评估
观察病人的反应、意识状态和认知能 力,判断是否清醒、嗜睡、昏睡或昏 迷。
定期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记录变化 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恶化或好转。
情感状态
观察病人情感变化,判断 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 绪障碍。
03
颅脑损伤病人的基础护理
病情观察
意识状态
观察病人是否清醒、是否有昏 迷现象,以及昏迷程度。
瞳孔变化
观察病人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等变化,判断是否有颅内压增 高或脑疝等情况。
生命体征
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呼吸等 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 况。
肢体功能评估
01
02
03
运动功能
检查病人肢体运动功能, 判断是否存在偏瘫、截瘫 或肌肉萎缩。
感觉功能
评估病人痛觉、触觉、温 度觉等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协调与平衡
观察病人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判断是否存在共济失 调或步态不稳。
认知与情感状态评估
记忆力
测试病人记忆力,了解是 否存在记忆障碍。
注意力
评估病人注意力集中能力, 判断是否存在注意力缺陷。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病人 免疫力,预防肺部感染。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 常见的并发症,预防 与护理同样重要。
定期翻身
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 一次,减轻局部受压, 预防褥疮发生。

护士资格考点: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护士资格考点: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护士资格考点: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护士资格考点: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

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

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

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

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

根据伤情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护理复杂,死亡率高,除应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还应精心合理的加强临床护理,这不仅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和促进病人康复、减少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1、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是反应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多提示脑疝的早期表现。

意识状态:意识的改变与脑损伤的轻重密切相关,是观察脑外伤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护理上通过对格拉斯评分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瞳孔变化:检查瞳孔的'变化,可观察到是否有脑疝的形成。

如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消失,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常是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引起脑疝的表现。

2、精心护理体位:对颅脑损伤或手术的患者,给予床头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肺部通气量,并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呼吸道。

吸痰:因脑损伤而出现昏迷的病人,由于舌肌松驰、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下气道分泌物积滞,极易出现窒息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上应尤为注意,除应及时吸收痰液外,还应在病情稳定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褥疮的护理: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在尾骶部和其它骨突出部位垫气圈和泡沫垫,经常按摩受压部位。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包括观察病情、卧位、呼吸道护理和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

在观察病情方面,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变化快,应严密观察并记录。

意识情况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昏睡和昏迷的程度可提示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瞳孔变化也是重要的体征之一,不等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情况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也需要定时测量和记录。

在卧位方面,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而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则应取头高卧位。

深昏迷者应取侧卧或侧俯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呼吸道护理方面,需要及时吸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但脑脊液鼻漏者不宜从鼻腔吸痰。

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可用舌钳将舌牵出或放置口腔通气管或气管内插管。

必要时需要早期行气管切开。

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方面,呕吐频繁或昏迷者应禁食,由静脉输液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在急性期,应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量,成人每天的输入量不应超过1500-1000毫升。

输入速度应缓慢而均匀,每分钟约15-30滴,以防止脑水肿加重。

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使用鼻饲。

脱水治疗常用于治疗脑水肿、抢救脑疝和呼吸衰竭等危急病人。

常用药物包括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50%葡萄糖溶液。

不应单独使用50%葡萄糖溶液,对于心、肾功能不良或血压过低的患者,脱水疗法应禁用。

长期或多次使用脱水剂的患者应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冬眠低温疗法常用于治疗危重病人。

常用冬眠合剂包括Ⅰ号合剂和Ⅱ号合剂。

在使用冬眠药物前,应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按照医嘱将冬眠药物加入5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进行静脉注射。

使用冬眠药物30分钟后,患者进入冬眠状态,才能开始物理降温,以避免阻寒冷刺激引起反应。

在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应翻身或移动患者,以防体位性低血压。

在冬眠期间,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加强基础护理。

停止冬眠降温治疗时,应先停止物理降温,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

外科护理学第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第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枕下骨折) 下区皮下瘀 皮下及胸锁 XI XII对颅
血斑
乳突肌
神经损伤
一、护 理 评 估
? (2)心理表现 病人可因头部外伤而出现焦虑、害怕、
恐惧等心理反应,对骨折后的恢复顾虑重 重。
二、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
? 1.疼痛:与头部创伤和颅骨骨折有关。 ? 2.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漏、骨折线通
第1节 头皮损伤病人的护理
头皮由浅入深分为 5层,即皮肤、皮下组 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 外膜,临床上所指的头皮是前 3层的合称。
头皮层次示意图(额切面)
一、护 理 评 估
? 1.健康史 了解病人有否外伤史及受伤当时的情况
? 2.身心状况 (1)躯体表现:头皮损伤有头皮血肿、头
? 1.对己出现休克或可能出现休克的病人,应 安置平卧位,加压包扎伤口,给氧,遵医嘱给 予镇静止痛剂及快速输入液体等。
? 2.对早期头皮血肿做好加压包扎,冷敷,以 防血肿继续扩大;对超过48小时的较大血肿, 可配合医生行血肿穿刺抽吸与加压包扎。 对头皮裂伤或撕脱伤,应尽快做好手术前准 备,协助医生行清创术。
四、护 理 措 施
?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 系统征(见脑损伤与颅内血肿),以判断有无 原发或继发性脑损害。
? 2.对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者,应预防颅内 感染。
四、护 理 措 施
? 3.嘱病人卧床休息,颅盖骨折早期可冷敷。 当病人出现严重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 痛药。
四、护 理 措 施
?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有无合并伤的发生 ,一 旦发现异常 ,立即报告医生 ,并积极协助处理。
? 4.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观察 血肿处皮肤或伤口有无红肿、疼痛、压痛等感染 征象,一旦出现上述情况 ,按外科感染处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2024版)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2024版)
性骨折
发生机制
• 颅骨骨折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致伤物的大小 和速度
• 外力作用于头部的方向和部位
解剖概要 颅骨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骨折机制
1.颅底骨折(skull base fracture)
• 颅底部的线性骨折多 为颅盖部骨折延伸至 颅底,也可有间接暴 力引起。
•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 • 一)颅前窝骨折 • 二)颅中窝骨折 • 三)颅后窝骨折 • CSF漏、颅N损伤、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临床症状者,一经确诊应尽 早手术,可采取钻孔引流术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人预后较硬膜 外血肿病人差。
• 慢性硬膜下血肿预后好。
三、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 【病理生理】 脑水肿高峰期在伤后3-4天,可能有癫
痫、脑积水及脑萎缩等后遗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
1、意识障碍 2、局灶症状和体征 3、头痛、呕吐 4、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5、特殊类型:脑干损伤 6、诊断依“CT”和“MRI”检查
(3)骨膜下血肿
常位于骨膜与颅骨外板之间,颅骨骨 折引起。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导致血肿常 界限于颅骨骨缝。
• 治疗:
小的头皮血肿,1~2周自行吸收。(冷热 )
大的头皮血肿,4~6周自行吸收,可适当 加压包扎,防止血肿扩大。同时预防感染 应用抗生素,一般不穿刺抽吸以免感染。
2.头皮裂伤 Scalp Laceration
脑损伤的发生机制
• 两种作用力(直接损伤):
• 1、接触力(冲击力、冲击伤):物体与头部直 接碰撞,由于冲击、凹陷骨折或颅骨的急速内 陷和弹回,而导致局部脑损伤(着力部位)受 伤轻可无昏迷。
• 2、惯性力:来源于受伤瞬间头部的减速或加 速运动,使脑在颅内急速移位,与颅壁相撞, 与颅底摩擦以及受大脑镰、小脑幕牵拉而导致 多处或弥散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创伤,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原因引起。

这类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

以下将详细介绍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是颅脑损伤护理的关键。

通过呼唤、刺痛等方式判断病人的意识程度,如清醒、嗜睡、昏迷等,并记录意识变化的时间和特点。

同时,观察病人的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这对于判断颅脑损伤的部位和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若瞳孔出现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应立即报告医生。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如有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困难,可能是脑干损伤或呼吸道梗阻。

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深慢,常提示颅内压增高。

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或中枢性高热。

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偏瘫、抽搐等。

还要留意头痛、呕吐等症状,呕吐频繁且呈喷射状,往往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二、体位护理颅脑损伤病人应采取适当的体位。

对于昏迷病人,通常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对于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的病人,应采取半卧位,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促进漏口封闭。

定时为病人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头部剧烈晃动,以免加重病情。

三、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颅脑损伤病人至关重要。

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和血块等。

对于舌后坠的病人,可使用口咽通气管或托起下颌。

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定期进行肺部听诊,观察有无肺部感染的迹象。

鼓励清醒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对于不能自主咳嗽的病人,要定时给予吸痰。

四、伤口护理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病人,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

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护理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减轻颅内压,减轻 脑水肿,改善脑功能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脑水 肿加重等
手术方法:开颅减压术、脑室 引流术、脑脊液分流术等
术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感染,监测生命体征等
药物治疗
01
抗癫痫药物: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如苯 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02
抗抑郁药物:用于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 抑郁情绪,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04
颅脑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等)。
颅脑损伤的分类
01
开放性颅脑损伤:指颅骨骨 折,脑组织暴露在外
02
闭合性颅脑损伤:指颅骨完 整,脑组织未暴露在外
03
脑震荡:指头部受到外力撞 击,导致短暂意识丧失
04
脑挫裂伤:指脑组织受到外 力撞击,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饮食禁忌:避免 辛辣、油腻、刺 激性食物
饮食方式:少量 多餐,避免过饱 或过饥
营养补充:根据 病人情况,适当 补充维生素、矿 物质等营养素
6
健康宣教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预防颅脑损伤
01
避免头部直接撞击:佩戴头盔、安全帽等防护设备
脑疝的类型: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大脑镰疝等
脑疝的临床表现:头痛、呕 吐、意识障碍、瞳孔变化等
脑疝的诊断:CT、MRI等 影像学检查
脑疝的治疗:降低颅内压、 手术治疗等
3
辅助检查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头颅CT
检查方法:通过 CT扫描仪对头部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最新医学PPT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最新医学PPT
学术交流
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护理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推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水平的提高。
护理科研成果与实践转化
科研成果
开展颅脑损伤病人护理相关的科学研究,探索新的护理方法 和手段,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实践转化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通过实践验证和不断完善,推 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的进步和发展。
病因
主要由于交通事故、跌倒、工伤事故 等外力作用引起。
病理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脑组织水肿、颅内 出血、脑挫裂伤等,影响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偏瘫等。
诊断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颅脑损伤,同时需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
02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现状
肠外营养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无法进食的病人,可采用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 支持。
05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新型护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综合护理模式
01
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干预
等,以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个性化护理模式
02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满足
评估周期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以便及时调整 康复计划和方案,确保病人得到最 佳的康复效果。
康复训练
训练内容
训练周期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 练计划,包括认知训练、语言训练、 运动训练等。
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 周期,确保病人得到足够的康复训练。
训练方法
采用多种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 作业疗法、针灸等,以促进病人的功 能恢复。

颅脑损伤的基本护理与康复指导

颅脑损伤的基本护理与康复指导

颅脑损伤的基本护理与康复指导一、颅脑损伤的基本护理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骨骨折、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它能够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及恢复。

下面我们将从早期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两个方面讨论颅脑损伤的基本护理。

早期护理1.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呼吸道受阻。

在此情况下,应采取及时清除气道异物,维持通畅的呼吸道。

特别注意避免滚动和翻身过程中造成二次脑损伤。

2. 保证循环稳定:监测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必要时进行输液和给氧以维持循环的稳定状态。

3.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瞳孔反射、肌力、感觉和语言功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对于有昏迷的患者应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了解其神经状态。

4. 预防感染: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

护理人员要保持手卫生,定期更换患者衣物、床单,并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日常生活护理1. 营养支持:颅脑损伤会影响患者的进食能力,因此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留置胃管喂食或经鼻饲管喂食。

注意监测营养摄入量和体重变化。

2. 皮肤护理:卧床不起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皮肤的保护。

定期翻身更换体位,清洁和按摩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使用过硬和刺激性的材料接触皮肤。

3. 大小便管理:定期检查排尿和排便情况,避免便秘的发生。

对于无法自主排尿排便的患者,可采取留置导尿管和灌肠等方法以保持排泄通畅。

4. 疼痛管理: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感。

根据患者需要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并监测其效果及副作用。

二、颅脑损伤的康复指导颅脑损伤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早期的康复指导对于促进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指导原则:1. 个体化康复计划: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特点和需求确定合适的康复目标,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2. 多学科团队合作: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多个方面的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外科护理学
第 三十六 讲 主讲教师:张美玉
七、健 康 教 育
告诉病人如何摆放体位,劝告病人勿挖鼻、抠耳, 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
颅骨骨折达到骨性愈合需要一定时间:线性骨折, 一般成人需2~5年,小儿需1年。若有颅骨缺损,
可在伤后半年左右作颅骨成形术。
分类
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累及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或耳漏
乳突区(Battle征)
面神经、听神经ຫໍສະໝຸດ 颅后窝无乳突部、咽后壁
少见
六、护理措施
(一)防止颅内感染 保持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清洁,每日两次清洁、消
毒,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在前鼻庭或外耳道口松松地放置干棉球,随湿随换,
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护理措施
(一)防止颅内感染
严禁为脑脊液漏者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 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 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迹象。 根据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二)促进颅内外漏通道尽早闭合:维持特 定的体位到停止脑脊液漏3—5天 (三)病情观察:有无继发性损伤、颅低压、 颅高压综合征
o 头皮血肿: 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帽下血肿、骨膜下血肿
处理:①小血肿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②血肿大,分次穿刺抽血加压包扎。
o 头皮裂伤:出血多、易休克 处理:局部压迫止血,及早清创缝合。 o 头皮撕脱伤:剧烈疼痛及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
或疼痛性休克。 处理:加压包扎止血,抗休克,及早清创植皮。
3. 颅底骨折 重点观察有无脑损伤及处理脑脊液漏、 脑神经损伤等合并症。
四、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了解病人目前的症状、体征,判断受伤 严重程度。 ①明确有无脑脊液漏。
②了解“CT”检查结果,确定骨折部位 和性质,注意有无骨折引起的继发性损伤。
3.心理社会状况
五 、 护理诊断
1.有感染的危险 与脑脊液外漏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脑脊液外漏后的体位要求及预防
第三节脑损伤
概 述 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和脑神经
的损伤。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 放性和闭合性脑损伤。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主要有脑震荡、 脑挫裂伤等,继发性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等。
损伤机制
二、脑 震 荡
脑震荡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病人在伤后立即 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不超过 30分钟,清醒后大多数不能回忆受伤及当时的情况, 称逆行性遗忘。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CT”检查,无阳性体征,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 息1—2周,适当镇静、镇痛处理。
第二节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改变。 其临床意义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所引起的 脑膜、脑、血管、神经损伤,可合并脑脊液漏、颅 内血肿及颅内感染。 按骨折部位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 按骨折形态分为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 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 骨折
【头皮解剖概要】 分为五层: 各层的特点
分类
o 头皮血肿: 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帽下血肿、骨膜下血肿
处理:①小血肿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②血肿大,分次穿刺抽血加压包扎。
o 头皮裂伤:出血多、易休克 处理:局部压迫止血,及早清创缝合。 o 头皮撕脱伤:剧烈疼痛及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
或疼痛性休克。 处理:加压包扎止血,抗休克,及早清创植皮。
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估计脑脊液外漏量。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
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护理措施
(一)防止颅内感染
严禁为脑脊液漏者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 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 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迹象。 根据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二)促进颅内外漏通道尽早闭合 (三)病情观察
解剖概要 颅骨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骨折机制
一、颅盖骨折
1. 线性骨折 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应警惕 脑损伤及颅内出血, “X”或“CT”可以确诊。
2. 凹陷性骨折 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如凹陷 部位在脑功能区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病征。“X” 或“CT”可协助诊断。
二、颅底骨折
多因强大的间接暴力引起,常为线性骨折,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外科护理学
第 三十五 讲 主讲教师:张美玉
第三十一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概述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仅次于四 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 其致伤、致残率为首位,颅脑损伤可分为头 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存 在也可合并存在。
第一节 头皮损伤
感染方面的相关保健知识。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 合征。
六、护理措施
(一)防止颅内感染 保持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清洁,每日两次清洁、消
毒,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在前鼻庭或外耳道口松松地放置干棉球,随湿随换,
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估计脑脊液外漏量。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
一、颅盖骨折
1. 线性骨折 发生率高、局部压痛、肿胀,应警惕 脑损伤及颅内出血“X”或“CT”可以确诊。
2. 凹陷性骨折 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如凹陷 部位在脑功能区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病征。“X” 或“CT”可协助诊断。
二、颅底骨折
多因强大的间接暴力引起,常为线性骨折,
易引起脑脊液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可分颅前
易引起脑脊液漏,常因脑脊液漏而确诊,可分颅前
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累及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或耳漏
乳突区(Battle征)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乳突部、咽后壁
少见
三 、 颅骨骨折处理:
1. 线性骨折 无需特殊处理,仅需休息、对症治疗。 2. 凹陷性骨折 如位于脑功能区或大片凹陷骨折需手 术治疗。
三、脑挫裂伤
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常同时存在,合称为脑挫裂伤。 1 病理生理:脑水肿高峰期在伤后3-4天,可能有癫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