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1)

合集下载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导学案苏科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导学案苏科版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学习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ABO血型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

【预习导学】1.血液由和组成。

2.血细胞包括、和,其中在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是。

患贫血时减少;患炎症时增多。

3.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型、型、型和型4种。

我国提倡献血,输血时应以输入血为原则。

【问题探究】1.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⑴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段时间后,为何会分层?⑵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⑴血液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血细胞包括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血浆的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⑵人体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图片思考讨论问题: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为何看不到血小板?: 通过观察,结合图14-10,比较总结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血细胞形态结构数量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⑴看P13资料分析,明确字母代号的含义。

⑵参考正常参考值,分析老师提供的化验单。

:我们初看化验单时会遇到困难,为方便患者,你认为对化验单应作哪些改进?4.血型和输血想一想:输血前为什么必须要检查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输血的原则是什么?【随堂训练】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2.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的一种血细胞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3.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普遍使用铁质炊具以有利于人体补充铁,是因为()A.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C.铁是维生素C的成分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4.一位援藏教师由北京到拉萨工作两年后,最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生理反应()A.白细胞增多B.心率变慢C.红细胞增多D.血小板增多5.小明是B型血,因交通事故急需输血,那么他首选接受哪种血型()A.O型B.A型C.AB型D.ABO型6.如右图为血液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⑴甲试管出现分层现象,原因是试管内加入____;⑵A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乙图中④这种细胞位于甲试管的_______处。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课件新版苏科版(1)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课件新版苏科版(1)

互动探究
一、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观看图片、视频,思考: 血液由哪些成分构成?这些成分各占血液总量的多少?
讲评:
实验现象
加抗凝剂 静置
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上层: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占血总量约55%
下层:深红色 中间薄层:白色
占血总量约45%
加抗凝剂 静置
血清
实验结论
血液
血浆 (含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3课时)
目标展示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 能; 2.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 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 4.能够说出ABO血型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
预习导学
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 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D )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有贫血
检 验 日 期 : 02 年 1 月17日
血型鉴定结果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3)教案(2024)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3)教案(2024)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5.1.1血管★一、教学目标1、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3、逐步形成体验生命、关爱生命、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难点:描述三种血管的生理功能。

三、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系统。

四、教学过程1、血液循环系统。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展示新房装修初期室内照片),这是哪里的情景呢?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这种细的管子有什么用呢?(供应自来水)这种粗管子有什么用呢?(排除废水) 我们在居家生活过程中需要获取洁净的自来水,也需要排出废水。

人体也是一样,需要获得营养,排出体内的废物。

那么人体内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管道系统呢?学生想一想。

让我们来看人体的三维立体图像,逐级去除其它部分,显露血液循环系统。

果然,人体内也是有类似的管道系统的。

人体内这种管道系统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参考课本,给出答案。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呢?学生观察图像,说明并且记录。

教师及时板书,学生记录:2、动脉这一节课,我们仅研究血管。

现在我们把血液循环系统三维图像简化(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示意图)。

仔细观察,血管可以分为哪几种呢?我们注意到,有一些血管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另有一些血管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还有一些血管很细小,像头发丝一般(一边讲解一边在图上指明)。

心脏收缩时,压出一大股血液,血管有一定的弹性,就鼓起一个大包,随血液流动,这个大包向前推移。

下一次心脏收缩时,又压出一大股血液,又形成一个大包,如此循环反复。

请看动画(展示脉搏形成动画)。

如果把手贴近这种血管,是不是能够感受到搏动呢?让我们来试验一下。

把一只手的手指轻轻搭在另一只手的手腕或颈部下缘,静下心来感觉是否有跳动的感觉?学生自行体验。

血管的这种搏动称为脉搏。

因为能够搏动,所以,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的血管称为动脉。

板书。

现在,我们来测量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一共测量三次,然后计算平均值。

教师计时,学生独自或互助测量,计数、统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瓣膜(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⑤血管的类型: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
⑥血压的概念和测量: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通常用收缩压/舒张压表示,分子是收缩压,分母是舒张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血液循环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体的基本组织和器官,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基本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血液循环的机制,加深对生物体内部物质运输过程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类型及其功能,使学生建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命观念,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机制。
5.请简述血压的概念和异常血压的表现。
答案: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则称为低血压。
课堂
一、课堂评价
1.提问评价: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血液循环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并给予指导。
5.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1)

八年级生物上册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知道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3.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了解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难点: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

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二.新课讲授1.血液的组成(1)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有什么用?(2)探索血液的组成: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实验一:观察血液的组成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鸡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记录: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组成比较位置颜色约占血液总量(%)反馈: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方法步骤:1.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2.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识别脉搏;
(3)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心血管疾病资料的介绍,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了解我国的传统医学—“切脉”,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4)体验生命,关爱生命。

二、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自学讨论,交流汇报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难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四、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导入部分创设情境这一良好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些资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由此可以看出,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配套K12】[学习]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配套K12】[学习]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识别脉搏;
(3)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心血管疾病资料的介绍,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了解我国的传统医学—“切脉”,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4)体验生命,关爱生命。

二、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自学讨论,交流汇报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难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四、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导入部分创设情境这一良好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些资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由此可以看出,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2)识别脉搏(3)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二)能力目标(1)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心血管疾病资料的介绍,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体验生命,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难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动画。

同时播放人体组织细胞的自述。

学生观看动画,聆听组织细胞的自述。

设问:你能说出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是依靠什么来完成的?它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课件展示: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道图、道路交通图。

引导学生分析,引出人体内复杂的运输网络—血管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联想。

(二)学习新课一、感受血管的跳动课件展示:寻找脉搏图片。

请你对照图在自己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

学生感受血管的跳动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

)学生感受身体其他部位血管是否跳动。

先组内讨论交流再小组代表作汇报。

课件展示:小资料“脉搏的形成”学生阅读分析总结: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脉搏,而且可以测量它。

教师演示:测量脉搏的方法。

同桌的两个同学作为一组互相测量,测量3次并记录数据,算出平均值,填入表格课件展示:讨论题:(1)人体随着运动剧烈程度的增加或降低,脉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男女生的脉搏又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脉搏还与人的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并交流,作出总结。

历史知识介绍:“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

配套K12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配套K12八年级生物上册 6.15.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识别脉搏;
(3)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心血管疾病资料的介绍,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了解我国的传统医学—“切脉”,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4)体验生命,关爱生命。

二、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自学讨论,交流汇报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难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四、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导入部分创设情境这一良好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些资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由此可以看出,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八年级生物上册 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 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请阅读教材10—15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后,分为层,从上到下依次是 .2、血液由和组成,后者又包括。

二、合作助学3、关于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请思考①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是,它的功能是。

②观察图15-12,数量最多、最少,体积最大、最小的分别是哪类血细胞?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区别?③三种血细胞分别有什么功能?④红细胞为什么是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4、尝试分析13页血常规化验单,这位病人有可能得了哪种疾病,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5、人类血型中与输血有较大关系的是血型系统,它包括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

如果输血时血型不合,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三、拓展导学6、请从数量、体积、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列表比较三种血细胞.四、检测促学7、下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五、反思悟学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了6。

5级地震,很多市民主动献血救灾,王同学也想去献血,但是又怕自己献血之后,血液少了,对自己身体有所伤害……你能解除他的顾虑吗?。

八年级生物上册 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3 苏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 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3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3 (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3 (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3 (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血液)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老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的成分和血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加入抗凝剂的鸡血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血常规化验单,制作有关血液的CAI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学设计:资料分析1、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FLSH动画展示的实验过程,讨论血液分成了几层?各层的颜色怎样?各层比例如何?为什么会分层?认真做好实验1、先播放实验的过程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2、阅读血常规化验单认真阅读,理解化验单中的RBC、WBC、HB、PLT各表示意思并关注以上各项的测定值。

指导学生阅读,强调着重注意“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

3、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根据资料讨论: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成分分别在什么层次?设计图或表来表示血液的组成。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人体内物质运输—血液(第三课时)一设计指导思想21世纪是大力推行现代技术教育的时代,生物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更是首当其冲。

在《血液》一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血液分层和凝固实验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及开放性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主动的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变注入式教学为探究式学习;并结合初中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愉快教育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血液》一课所处的章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人体内物质运输》第三课时《血液》,血液是人体细胞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的来源,同时废物排出主要运输渠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获得的主要渠道。

2.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解读血常规化验单难点:血细胞的功能。

3.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和观看血液视频达到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的措施。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细胞的基础知识,并且知道物质运输是高等动植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

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血液的一些常识,有助于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血液的功能、贫血、发炎、解读血常规化验等知识点。

但是血细胞是肉眼看不到的,因此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知识点较为抽象。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2)了解血液的功能。

(3)了解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原则。

(4)掌握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血涂片的能力;(2)通过观察血液成分分析实验、血涂片以及血液视频等培养初中生的观察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脆弱,平时要加强安全防护,懂得珍爱生命。

苏科初中生物八上《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word教案 (3)

苏科初中生物八上《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word教案 (3)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课型新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常见的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难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学习过程旁注与纠错请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介绍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论。

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动脉管内的血流速度快,静脉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有很多分支,数量多,分布广,管内红细胞只能一个一个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血液从动脉流到毛细血管再流到静脉。

设问: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新课讲述: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并展示血液循环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结合课本P17的图14-13血液循环示意图,识图记录。

有条件时展示血液循环动画,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血液流经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有人曾做过测定: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20秒钟,而其中16秒在体循环,4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

师生共同分析:体循环、肺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得出血液循环的意义。

讲解:从左心室射到全身各器官去的是鲜红色的动脉血,它含有很多的氧气,当流经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时,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的组织细胞,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产生许多的二氧化碳,因此这个部位的氧气的浓度低,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这时,血液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便会和结合的氧分离,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组织细胞,供其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扩散入血液,一部分由红细胞运输,大部分由血浆运输而带走。

在进行气体交换的同时,由于毛细血管含有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消化系统(细胞生命活动产生大量含氮废物),因此,在这里还会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营养物质透过血管壁进入细胞供其利用,细胞产生的废物进入血液被血浆带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知道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
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
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
义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了解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难点: 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

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二.新课讲授
1.血液的组成
(1)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有什么用?
(2)探索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实验一:观察血液的组成
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鸡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
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记录: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反馈: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方法步骤:
1.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
2.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

观察与思考: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
反馈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2种血细胞的功能
(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
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

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
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

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3)血小板的功能
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会自然止血?(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

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


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


教师讲述: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

运载血细胞,
总结:学生完善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表
3.血与发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

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4.血量与输血
血液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过多怎么
办?
(1)血量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血为多少?平均为多少?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

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

(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
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问: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
人一次就献2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

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

(献血的条件: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

(2)输血
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

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

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

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