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释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陈向红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成的。
恩格斯说:“这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1844一1847年的笔记时发现了这份提纲。
当时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现在使用的标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的编者加的。
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时把《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发表时,恩格斯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高度评价了这篇不足1500字的《提纲》,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19世纪40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占据统治地位。
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他的哲学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地登上了王座。
后来他又出版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1841年)、《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宗教的本质》(1845年),从而宣告了唯心主义的破产和唯物主义的胜利。
费尔巴哈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但由于他主张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办法,而不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实现人类的解放,因此,它不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这样一来,就给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项任务,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历史时期,如何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列宁在谈到这一点时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和狄慈根出现于哲学舞台上,都是当唯物主义在所有先进知识分子中间、特别是在工人中间已经占居优势的时候。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不是重复旧的东西,而是认真地在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就是说,修盖好唯物主义哲学这所建筑的上层,这是理所当然的。
”《提纲》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写作的。
第二章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第二章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一、被传统哲学遗忘的“实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旅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所写的笔记,这些笔记写在他的1844-1847年的笔记本中,笔记上端写着:“1.关于费尔巴哈”。
这是匆匆写成的准备作进一步研究、写作用的提纲,当时并没准备发表。
马克思逝世五年之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这个提纲,1888年恩格斯在自己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中第一次发表,发表时的标题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
这篇不到一千五百宇的提纲,以警句的形式凝结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华。
它第一次较系统地概括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恩格斯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提纲》概括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思、恩格斯第一部合著的《神圣家族》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表明马克思已最终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并意识到自己的哲学同资产阶缓哲学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在两个根本观点上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第一,提出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结论,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以革命实践的观点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第二,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台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与费尔巴啥以“抽象的人”为基础所建立的唯心史观,与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核心所建立的唯心史观彻底划清了界限。
正是从速两个主要观点出发,马克思开始清算自己以前的哲学观点,走上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与恩格斯于1846年春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详细地阐发了《提纲》的观点。
当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批判并不是从《提纲》才开始的,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本质”,在《神圣家族》中开始以“现实的人”的论述超越出费尔巴哈抽象的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讲解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的背景(一)它适应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理论正是应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工业革命的影响1、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2、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4、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从根本上说,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二)它是肃清工人运动中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及其世界观影响的需要当时支配和影响工人运动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其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
工人运动要摆脱其影响,就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及其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反对资产阶级世界观及其思潮中产生的。
(三)它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提纲》正是马克思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创立马克思哲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链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841年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创立自己的“人本学”体系。
在批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斗争,他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形成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我们所属的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2)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即人脑的产物;(3)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链接: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恩格斯从分析黑在1820年《法哲学原理》一书序言中的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出发,揭示出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并进而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思考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解马克思对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关于实践观点的批判认为,他们都是不理解实践的内涵的。
在批判继承以往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改造这一角度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在《提纲》中,马克思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首先,马克思的这句话肯定了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马克思是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改造这一视角出发来研究客观世界,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接着,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就是说,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自身。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反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新的认识从而改造周围的生存环境,发展自己,使客观世界按着自己的需要发展,也使自己适应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实践成为人类认识的源泉、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在《提纲》中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就是说马克思把认识的问题也理解为实践问题来看,不仅与以往的哲学划清了界限,而且给实践以正确的解释。
他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真理即正确的认识,是主观思维和客观实际相一致、相符合,人类的认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这并不是理论所能解决的,而是一个实践的范畴。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实现“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而为了使客观世界更好地朝着人们所向往的方向发展,人们又会不断地接近“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更好地进行指导实践的活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解读《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内容解读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背景(一)它适应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理论正是应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工业革命的影响1、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2、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4、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从根本上说,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二)它是肃清工人运动中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及其世界观影响的需要当时支配和影响工人运动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其世界观是资产阶级的。
工人运动要摆脱其影响,就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及其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反对资产阶级世界观及其思潮中产生的。
(三)它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提纲》正是马克思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创立马克思哲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链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841年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创立自己的“人本学”体系。
在批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斗争,他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形成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1)我们所属的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2)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即人脑的产物;(3)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链接: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恩格斯从分析黑在1820年《法哲学原理》一书序言中的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出发,揭示出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并进而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概括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概括费尔巴哈是 19 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继承,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文将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进行解读概括,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意义。
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强调客观世界的重要性。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人的意识和思想来源于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继承。
首先,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仍然是消极的、被动的,未能充分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其次,马克思提出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最后,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未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性。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实践唯物主义还指出,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费尔巴哈提纲的当代意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费尔巴哈提纲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进行批判和继承的重要著作。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陈向红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成的。
恩格斯说:“这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1844一1847年的笔记时发现了这份提纲。
当时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现在使用的标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的编者加的。
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时把《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发表时,恩格斯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高度评价了这篇不足1500字的《提纲》,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19世纪40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占据统治地位。
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他的哲学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地登上了王座。
后来他又出版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1841年)、《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宗教的本质》(1845年),从而宣告了唯心主义的破产和唯物主义的胜利。
费尔巴哈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但由于他主张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办法,而不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实现人类的解放,因此,它不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这样一来,就给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项任务,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历史时期,如何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列宁在谈到这一点时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和狄慈根出现于哲学舞台上,都是当唯物主义在所有先进知识分子中间、特别是在工人中间已经占居优势的时候。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不是重复旧的东西,而是认真地在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就是说,修盖好唯物主义哲学这所建筑的上层,这是理所当然的。
”《提纲》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写作的。
解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经典解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经典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
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提纲原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第二讲 哲学部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原著精析
❖ 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1-2条)
❖ 1条:批判旧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实践去理 解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批判旧唯物主义对 实践的错误认识。
❖ 第一、指出旧唯物主义只把客观世界看作与 人的活动无关的纯客体。
❖ 第二、批评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理解为对事 物消极直观的反映,忽视了认识的能动性。 同时,批判唯心主义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否认主体对客体依赖关系的错误。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文章简介
❖ 关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 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旅居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 尔时写下的一篇供自己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
❖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于1888年在为其《路德维 希.费尔吧哈和法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修订, 把这份宝贵的《提纲》作为《终结》一书的附录公 开发表了。发表时,恩格斯对《提纲》作了某些文 字上的修改,并给这个《提纲》加了一个标题《马 克思论巴尔费哈》。
❖ 第二、《提纲》中,马克思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 意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建立了辩证唯物 主义认识论,从而奠定了辩证唯物论的基础,把 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 本任务:不仅是说明认识世界,而且是改造世界。
二、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 批判和对历史唯物主义几个基本观点 ❖ 的3条阐:批明判(了旧3-唯9物条主)义在人和环境、教育的关系上
的形而上学的错误理解,指出了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 中的重要作用 。 ❖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观,并把两者结合起来, 从而科学地解决了人与环境与教育的关系。马克思认 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的改变 和人的活动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 的实践。”这即说:在实践中,人生于一定的环境中 (自然、社会),并为环境所决定。而且,人又在实 践中能动地改造着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且,人在改变 环境的过程中,也改变着自身,环境的改变和人自身 的发展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所以,实践是人与客观 环境相统一的基础。
浅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浅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是马克思及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深刻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将观念的本质揭示为人类实践的产物,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词语游戏和抽象概念上,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说:“费尔巴哈假定,这些思想运动是‘自我生长’、‘自我进化的’、‘自我繁殖的’,这样就把它们当作静态东西对待。
”(《马克思选集》第2卷)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唯心主义观点的错误性,认为唯有从实践出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改变世界。
二、对解释历史的提出马克思主张历史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他认为社会制度的更替不是由个人的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所不断引发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生产力和交往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历史观的基础。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三、关于革命的思考马克思不仅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也对革命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革命不仅仅是一次暴动,更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他说:“社会变革必须是通过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革命而实现的,必须是由斗争而实现的。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不能仅仅靠暴力和斗争,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
四、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是由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的本质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与自然本质不同。
他说:“这是因为人类实践的第一次基础是使自然适应人类,而这种改造自然是物质的生产活动。
”(《马克思选集》第2卷)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创造历史的本质。
五、关于革命的实践马克思的思想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摘要:马克思哲学新视界生成于1845年。
这一年他写下的两部论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产生。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撰写正标志着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
如何正确把握与理解辩证唯物实践观就成为真正读懂马克思的“瓶颈”,是在理解马克思社会视域中的其它理论的切入口。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并在自己的对象化活动中,人把本质力量连同自己的合作关系一并凝结于对象化产物中,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表现为“物化”和“异化”。
本文试图解读《提纲》中的辩证唯物实践观思想,从而更好理解“异化”的概念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实践观、辩证唯物实践观一、就内容而讲,整篇文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提纲》写于1845年春,最早发表于1888年。
对于这个《提纲》,恩格斯给予了高度地评价,认为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24、25页)在《提纲》中,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在这个《提纲》中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就表现在他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上。
实践问题,就好是一条主线一样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整个《提纲》的每一条中。
在这里,马克思非常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强调指出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之点。
由于马克思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并把人的活动了解为实践活动,把人看作是能够改造世界的实践的动物,这就为以后系统的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奠定了基础。
因此,强调实践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所做革命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一、揭露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第一条)唯心论先验论看到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夸大了能动性旧唯物论承认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否认了主体的能动性第二、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起来,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实践的能动性。
(完整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一、写作背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在1845 年春天旅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所写的一份研究提纲。
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这篇文章。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翻检了马克思遗稿,在马克思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这一研究提纲,1888 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单行本,《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提纲》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9 世纪30 — 40 年代,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不断涌现。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导,当时流行的费尔巴哈哲学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
为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科学地论证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写了这个研究提纲。
二、中心思想《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把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
《提纲》提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提纲》还用实践的观点阐明新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就是改造世界。
三、内容讲解《提纲》全文共11 条,近1500 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却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第1 一2 条)第一条,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实践观点的论析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实践观点的论析在代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特别重视实践在理论认识活动中的重大作用,在分析比较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认识论的时候,就把实践蕴涵在认识之中,理解为科学实验活动和认识活动。
指出理论认识要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哲学与世界的关系上,实践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实现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转化的手段和途径。
“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的规律。
”由此马克思开始由纯粹认识的精神自由走向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由。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
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实践范畴和自己的实践观思想。
实践理解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说明了人的本质,从而把自由自觉的劳动当作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
实践的本质内容是对象性的活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揭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是实践的本质所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作品,比《手稿》更为深化地探讨了实践概念,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批判阐明了自己的实践观点。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新唯物主义把世界的基础理解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或对象性的活动,在马克思的视域中,感性活动和实践说的是一回事,有时又用对象性活动指代实践。
第二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释
章节教案第二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2、难点: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观点;掌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及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基本观点;领会“新唯物主义”到底“新”在何处;自觉地学会运用实践观点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
[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究启发式原则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则。
[教学方式] 整体逻辑梳理与个别难句、重点段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多媒体教学与讲授法、复合教学法结合。
[学时] 6学时<学习指导>一、应知知识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
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1、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2、关注实践本体论、生活本体论的讨论与进展<背景链接>(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
原题名为:关于费尔巴哈。
原文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中。
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这篇手稿。
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打算付印。
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件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
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哲学家和社会批评家,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费尔巴哈的生平背景、思想核心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费尔巴哈的生平背景
1.出生和早年经历
2.学术背景和成就
3.与马克思的关系和合作
二、费尔巴哈的思想核心
1.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2.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3.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4.对宗教的批判
三、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发展
2.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3.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4.对后继思想家的影响和启示
四、费尔巴哈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1.对当代社会和政治的启示
2.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
3.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
4.思想的局限性和争议
五、总结
1.回顾费尔巴哈的思想和贡献
2.对当代社会和哲学的影响
3.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展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费尔巴哈的生平背景,并详细介绍他的思
想核心,包括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对资本主义的批
判以及对宗教的批判。
同时,我们也将分析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发展、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对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对后继思想家的影响和启示。
最后,我们将探讨费
尔巴哈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并总结他的思想和贡献,并对未来的发
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深入研究和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
想和贡献,同时也可以对当代社会和哲学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启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一解读资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一解读资料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逐一解读费尔巴哈的理论,包括他的思想背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他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一、费尔巴哈的思想背景1.哲学背景: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哲学的拥趸,他受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
他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于意识和存在的关系的思考是很重要的,他试图将这种思考应用到社会现实的分析中。
2.经济背景:费尔巴哈生活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他目睹了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贫困。
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现实激发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他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二、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1.剩余价值理论:费尔巴哈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问题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阶级的劳动成果来不断积累财富,造成了巨大的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2.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费尔巴哈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存在于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
他指出资产阶级通过传媒、教育等渠道来制造对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使工人阶级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
3.私有制的问题:费尔巴哈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石,它使少数人拥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控制权。
他主张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三、费尔巴哈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1.大众民主:费尔巴哈主张建立一种形式的大众民主,使人民能够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而不再由少数统治阶级来决定所有事务。
他认为这样可以消除阶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民共同执政。
2.社会主义的解放:费尔巴哈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人的解放。
他主张消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3.人的全面发展:费尔巴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可以摆脱劳动的经济压迫,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
马克思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基本阐释分析
马克思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基本阐释分析□王改凤【内容摘要】1845年春天,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一篇以笔记形式记录自己思想的著作,篇幅短小,内容精湛,短短21条内容,1 500字左右,字字有声,恩格斯给了它非常高的评价,称它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其中占核心地位的是实践观点,这一观点贯穿整个著作,把实践这一观点引入进来,以科学的实践观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关于科学实践观的论述,在当今时代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者简介】王改凤(1994.4 ),女,山西朔州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一)对旧哲学进行了批判和对新的世界观进行了阐释。
在1845年,马克思分别经历了来自法国政府和普鲁士政府的压迫,所以他离开了久居的巴黎外出旅游,暂时居住在布鲁塞尔,进行生活和工作。
在旅居期间,马克思并没有停下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是继续刻苦钻研,既完成了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方面的一些整理工作,并且整理出关于新世界观的基本观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马克思形成的一个新的理论或者是关于新世界观的一个观点,其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作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之间的一个环节,对于正在探索中的马克思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随着探究的逐渐深入,费尔巴哈的观点引起了马克思的怀疑,并作出了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完成,是马克思以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为标志的,认真反思,刻苦钻研,形成了新的世界观。
(二)深入到工人生活中,为无产阶级提供理论武器。
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居住期间,同恩格斯一起深入了解工人阶级当时的情况,同工人组织站在一起,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时刻了解关于工人的信息。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深入了解之后,他们迫切地意识到,有义务科学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以便使新的思想观点能被工人阶级所掌握。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他在1844年撰写的一篇重要文献,这篇文章揭示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和自己的思想观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和分析。
文章的标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表明了文章的主题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在文章中,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他没有将物质世界和思维世界联系起来,忽视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批评了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分离的观点,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决定的。
文章的整体格式规范整洁,使用了恰当的段落和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段落。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结论部分总结了整篇文章的观点和思想。
文章的语句通顺,使用了丰富的词汇,表达清晰明了。
马克思在文章中运用了一些哲学术语和思想概念,但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使得文章易于理解。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
文章要求内容准确严谨,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费尔巴哈观点的批判,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他将人的本质与社会存在相联系,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批判了宗教对现实的虚伪性。
马克思的思想观点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篇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文章。
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展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对社会实践的重视。
这篇文章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教案第二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2、难点: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中心观点;掌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环境、宗教、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及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基本观点;领会“新唯物主义”到底“新”在何处;自觉地学会运用实践观点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
[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究启发式原则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原则。
[教学方式] 整体逻辑梳理与个别难句、重点段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多媒体教学与讲授法、复合教学法结合。
[学时] 6学时<学习指导>一、应知知识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实践观,领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掌握《提纲》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
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1、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去分析社会历史问题2、关注实践本体论、生活本体论的讨论与进展<背景链接>(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
原题名为:关于费尔巴哈。
原文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中。
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这篇手稿。
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打算付印。
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件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他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88年,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出版时,将《提纲》的个别地方作了修改,以《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为标题,作为其著作的附录第一次予以发表。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俄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者所加的。
(二)写作背景1、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兴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真实反映自身利益的新的世界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当时支配和影响着工人阶级政治斗争运动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
如,当时代表着唯物主义哲学最高成就的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不仅是资产阶级世界观,而且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
它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理性的人出发,撇开人的现实社会关系,抽象谈论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幸福与道德。
费尔巴哈用一种美文学的风格抽象谈人“爱”。
这种人本主义在工人中迅速传播,不仅不能指导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而且它反而会消磨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斗争意志。
阻碍无产阶级运动。
因此,要创立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新世界观(哲学)就必须首先批判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要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哲学的错误,把支配和影响当时工人阶级政治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从工人运动中驱逐出去。
马克思、恩格斯决定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制定他们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纲》就是为此而写的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
2、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1)思想转折点:“两个过渡”1844年马克思已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世界观)、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政治)的过渡。
思想发展上,正处于创立自己新世界观的前期。
(2)创立新世界观的前提条件独立地创立新的世界观的科学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已战胜唯心主义,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完成的。
而对旧唯物主义的彻底改造,克服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的根本局限性,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找到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的理论上的“阿基米德点”—实践。
1845年春,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会面,决定着手制定新的世界观的基本原理。
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必须首先具有全新的“实践”观。
《前提》就是马克思对实践范畴、实践观的首次系统表述。
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基本思想。
<内容精析>一、中心思想《提纲》首次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相区别的根本点。
实践观、实践性,才最终使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克服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缺限,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
二、历史地位(一)理论意义《提高》是马克思对以前信仰的总清算,是对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主要观点的鲜明、扼要的最初表述。
1、《提纲》是新世界观的萌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纲领,它为进一步系统地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就此意义上来说,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正因如此,恩格斯对它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提纲》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2、实践观点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哲学、改变世界的哲学。
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建立在它的实践性的基础上的。
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离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就既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发展真理的动力。
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以前所提出的这一基本理论,今天仍热指引着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指引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
它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改革的理论、计划是否正确,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
因此,实践才是推动改革及其理论发展的动力。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在今天就是它的现代化、民族化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如何立足于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观点,去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在实践中去发展马克思主义。
《提纲》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5、《提纲》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变革现实的伟大实践过程。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变革现实的观点,就是坚持实践的观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起来。
在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拓理论的新境界和建设事业的新阶段。
(二)实践意义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及改革开放的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认识、去把握。
《提纲》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
首先,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实质。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切是个实践问题。
再次,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发展真理的动力。
最后,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是变革现实的伟大实践过程。
三、逻辑结构《提纲》全文不到1500字,虽然篇幅短小,但就其思想的精神和深度,表述的清晰和准确来说是无与伦比的。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条):[相当于总论]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结构第二部分(3~9条):[相当于分论]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10~11条):[相当于结论]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
[原文导读](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这部分包括一、二条,是整个《提纲》的总纲。
在这两条里,马克思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概括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开始用科学的实践观去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从而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以后各条的内容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
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
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义,所以马克思在《提纲》里,开宗明义地把这一点看作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和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2、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在分析了旧唯物主义后说:“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
”这是说唯心主义看到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的能动性无限夸大了。
“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把人们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客观物质性抽象掉了,只剩下人们的意志、愿望等主观的东西。
实质上,唯心主义也是把实践活动排斥在认识论之外。
3、批判费尔巴哈的实践观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