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复习讲义:伤寒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第09章 传染病
3 .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应用脱水药。
早期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呼吸道明显阻塞或呼吸衰竭明显缺氧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及应用高频呼吸器治疗。
4 .积极防治继发感染。
5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三)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加强护理,防止压疮和继发感染的发生;进行语言、智力、吞咽和肢体的功能锻炼,结合理疗、针灸、推拿按摩、高压氧、中药等治疗。
六、预防采取灭蚊、防蚊及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疫苗接种应在乙脑流行前1个月完成。
伤寒一、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革兰阴性,检测血清标本中的“0”与“H”抗体即肥达反应,有助于木病诊断。
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不产生外毒素。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带菌者或患者为伤寒的唯一传染源。
典型伤寒患者在2〜4周排菌量最大,传染性强。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传播途径 水源污染——爆发流行 食物污染——群体流行 生适接触——散发病例昆虫传播一一苍蝇、蜂螂 三、病理解剖特点伤寒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病变最为显 著。
病程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 病程第2周:肿大淋巴结发生坏死病程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若病变累及血管时可引起肠出血,侵入肌层和浆膜层时可引起 肠穿孔病程第4周:溃疡渐愈合,不留瘢痕,亦不引起肠腔狭窄I 、临床表现潜伏期3〜60天,通常为7〜14天。
(一)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为4期。
1 .初期病程第1周。
缓慢起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常伴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
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在5〜7日内达39〜40° C,发热前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明显。
2.极期 病程第2〜3周。
并发症多出现在本期。
(1)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可持续10〜14日。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等。
严重患者可有澹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甚至昏迷。
儿童可有抽搐。
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
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科作为医学的基础和核心,承担着诊断和治疗大部分疾病的重任。
而内科主治医师则是内科领域中的专家,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考试的挑战,内科主治医师需要进行复习,积累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的第一步就是复习基础知识。
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方面。
内科主治医师需要对人体的各个系统有深入的了解,掌握其结构和功能。
此外,病理学的知识也是内科医师必备的,只有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临床经验的总结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的第二步是总结临床经验。
临床经验是内科医师的宝贵财富,通过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各种情况。
内科主治医师可以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术论文的阅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的第三步是阅读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内科主治医师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内科主治医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定期阅读其中的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中。
四、经典教材的研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的第四步是研读经典教材。
经典教材是内科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内科主治医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内科教材,如《哈里森内科学》、《内科学》等,进行深入的研读。
通过研读经典教材,内科主治医师可以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模拟考试的刷题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的最后一步是刷题。
模拟考试是内科主治医师复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刷题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内科主治医师可以选择一些内科学习资料中的习题,进行模拟考试,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2013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
2013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外感肺系201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点归纳第一章外感肺系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or 葱豉桔梗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5.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6.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7阳虚感冒:再造丸二、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8肺气虚:补肺汤三、哮证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o.r 小青龙汤(冷哮恶寒重)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o.r越婢加术汤| 哮剧烈者用紫金丹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o.r厚朴麻黄汤(表寒不显著)。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肺肾气阴两伤)合金水六君煎(肾虚阴伤多痰)。
3)肾虚证: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四、喘证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2.虚喘医,学,全,在,线,提,供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气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3)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五、肺胀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4)痰浊壅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桑白皮汤or 越婢加术汤6)痰湿毒蕴or痰湿阻肺苏子降气汤六、肺痈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七、肺痨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八、肺癌1)气血淤滞:桃红四物汤2)痰湿蕴肺: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生脉饮2013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心脑系201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点归纳第二章心脑系一.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4)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5)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6)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二、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感寒痛甚者,用乌头赤石脂合苏合香丸)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三、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3)肾精不足:偏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偏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四、厥证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平日服用香砂六君丸及甘麦大枣汤)2.血厥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2)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3.食厥:和中消导—先用盐汤探吐,继用神术散合保和丸4.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五、不寐(失眠)1.实证1)心火炽盛:清心泻火、安神宁心-朱砂安神丸2)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3)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虚证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六、痴呆1)髓海不足:补肾益精——七福饮2)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3)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洗心汤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神——通窍活血汤七、痫证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医学.全在线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八、癫病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九、狂病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2013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脾胃系201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点归纳第三章脾胃系一、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 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化肝煎5) 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6)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7) 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4)饮食停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医学全在线5)气机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6)瘀血阻滞: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三、呕吐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四、呃逆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呕-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五、噎膈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or 右归丸六、泄泻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医学,全在线.提供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若食滞化热:枳实导滞丸)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5)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若阴寒内盛:附子理中丸加减|若久泻脱肛:补中益气汤。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伤寒的概述
伤寒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二)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先天性遗传缺乏α1-AT所致二、病理(—)小叶中央型(二)全小叶型(三)两型同时存在,则称混合型肺气肿。
三、病理生理四、临床表现(一)症状(二)体征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Ⅹ线检查(二)心电图检查(三)呼吸功能检查1、通气功能障碍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7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
2、残气量增加残气量占肺总量超过40%对诊断阻塞性肺气肿有重要意义。
(四)动脉血气分析可出现Pa02降低,Paco2升高。
(五)血液和痰液检查六、并发症(一)自发性气胸(二)肺部急性感染七、诊断和分型(—)诊断(二)分型1.气肿型(又称红喘型,PP型,A型)2、支气管炎型(又称紫肿型,BB型,B型)3、混合型八、治疗(—)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二)急性发作期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三)呼吸肌功能锻炼(四)家庭氧疗有呼吸衰竭者,每天10~15小时(1~2L/min)持续给氧能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五)康复治疗(六)手术治疗---------------------------------------------------------------------------------------------------------------------------------------内科学基础之体格检查:血管检查:脉搏(三)血管检查:脉搏脉波1.正常脉波波峰又称潮波,出现在收缩中、晚期,系血液向动脉远端运行的同时,部分逆返,冲击动脉壁引起。
降支发生于心室舒张期,来源于主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外周向近端折回后又向前,以及主缩,使血流持续流向外周动脉所致。
在降支上有一切迹称重搏波,在明显主动脉硬化者,此波趋于不明显。
由升支(叩击波),波峰(潮波)和降支(重搏波)三部分构成。
升支发生在左宰收缩早期,由左室射血冲击主动脉壁所致。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伤寒论(linwenq2整理)(精)
伤寒论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伤寒论》的作者2.伤寒的含义3.六经病的传变4.六经辨证方法第二单元太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太阳病辨证纲要要点:1.太阳病提纲2.太阳病的分类细目二:太阳病本证要点:1.桂枝汤证1-1 主症1-2 病机1-3 治法1-4 方剂组成1-5 方义1-6 煎服法2.麻黄汤证2-1 主症2-2 病机2-3 治法2-4 方剂组成3.大青龙汤证3-1 主症3-2 病机3-3 治法3-4 方剂组成4.小青龙汤证4-1 主症4-2 病机4-3 治法4-4 方剂组成细目三:太阳病变证要点:1.变证的治则2.辨寒热真假3.辨虚证实证4.辨表里先后治则5.辨标本缓急治则6.太阳蓄水证6-1 主症6-2 病机6-3 治法6-4 方剂组成6-5 方义7.太阳蓄血证7-1 主症7-2 病机7-3 治法7-4 方剂组成7-5 方义第三单元阳明病辨证论治细目一:阳明病辨证纲要要点:1.阳明病提纲2.阳明病脉证细目二:阳明病本证要点:1.白虎汤证1-1 主症1-2 病机1-3 治法1-4 方剂组成1-5 方义2.白虎加人参汤证2-1 主症2-2 病机2-3 治法2-4 方剂组成2-5 方义3.三承气汤证3-1 主症3-2 病机3-3 治法3-4 方剂组成3-5 方义第四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少阳病辨证纲要要点:1.少阳病提纲2.少阳病治禁细目二:少阳病本证要点:1.小柴胡汤证的主症2.小柴胡汤证的病机3.小柴胡汤证的治法4.小柴胡汤的方剂组成5.小柴胡汤的方义6.小柴胡汤的方药加减法细目三:少阳病兼变证要点:1.大柴胡汤证的主症2.大柴胡汤证的病机3.大柴胡汤证的治法4.大柴胡汤的方剂组成5.大柴胡汤的方义第五单元太阴病辨证论治要点:1.太阴病提纲 2.太阴病本证2-1 主症2-2 病机2-3 治法2-4 代表方药第六单元少阴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少阴病辨证纲要要点:少阴病提纲细目二:少阴病本证要点:1.四逆汤证1-1 主症1-2 病机1-3 治法1-4 方剂组成1-5 方义2.真武汤证2-1 主症2-2 病机2-3 治法2-4 方剂组成2-5 方义3.黄连阿胶汤证3-1 主症3-2 病机3-3 治法3-4 方剂组成3-5 方义细目三:少阴兼变证要点:1.少阴兼表证的辨证治疗2.四逆散证2-1 主症2-2 病机2-3 治法2-4 方剂组成2-5 方义第七单元厥阴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厥阴病辨证纲要要点:厥阴病提纲细目二:厥阴病本证要点:1.乌梅丸证1-1 主症1-2 病机1-3 治法1-4 方剂组成1-5 方义2.当归四逆汤证2-1 主症2-2 病机2-3 治法2-4 方剂组成2-5 方义3.吴茱萸汤证3-1 主症3-2 病机3-3 治法3-4 方剂组成3-5 方义说明:本考试大纲依据熊曼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学》制定。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伤寒
Word 文档1 / 1内科主治医师辅导:伤寒内科主治医师辅导:伤寒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四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伤寒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常称"伤寒热',伤寒沙门菌,又称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 组。
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周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孢,无荚膜。
在一般培育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育基中生长更好。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
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枯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C 后30分钟或煮沸后马上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快速致死。
临床表现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爆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爆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
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75%~90%),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
病情慢慢加重,本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2.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慢慢增添,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慢慢好转,腹胀慢慢消失,脾肿开始回缩。
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4.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
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伤寒诊断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1.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四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内科伤寒知识点总结
内科伤寒知识点总结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苔黄腻、脾大、相对缓脉等。
伤寒分为典型伤寒和非典型伤寒两种类型。
典型伤寒是指患者出现高热、相对缓脉、躯体和心理不适等典型症状,同时伴有其他典型临床表现。
非典型伤寒是指患者出现高热、相对缓脉等典型症状,但伴随的其他临床表现与典型伤寒不同。
本文将从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伤寒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1. 伤寒的致病菌为伤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伤寒杆菌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粪便和尿液中,并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感染者粪便中的伤寒杆菌可通过水和食物被其他人口腔摄入而感染。
此外,服用未煮沸的水和未煮熟的食物也是伤寒传播的主要途径。
2. 伤寒杆菌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存活几个月,因此水源和食物可能被感染,导致大规模的伤寒暴发。
此外,伤寒杆菌还可以在患者的尿液中存活数月,因此尿液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3. 潜伏期为7-14天,病程多在2-4周,有时可达数月。
患者在感染初期会出现微量蝇,腹泻、腹痛、全身酸痛和发热。
在此期间,患者可将伤寒杆菌通过粪便排出,并传播给其他人。
二、病理生理1. 伤寒杆菌感染后,会在小肠内繁殖,释放大量内毒素,引起肠道病变。
病理生理上,由于感染引起的小肠炎症反应,会导致细胞间隙的增大,从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充血、肿胀和增大。
此外,伤寒杆菌内毒素的释放会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引起全身器官功能障碍。
2. 伤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
此外,伤寒杆菌的侵袭还会导致肠道黏膜的破坏,导致细菌和毒素的进一步扩散,引起全身性感染症状。
三、临床表现1. 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相对缓脉、躯体和心理不适等。
高热持续一周以上,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
热度大多不规则,常有间歇。
在发热期间,患者通常会感到头痛、肌肉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此外,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舌苔黄腻、脾大、肝大等。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考试辅导03伤寒论.docx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伤寒论)目录第一单元太阳病辨证论治03 第二单元阳明病辨证论治12第三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第四单元太阴病辨证论治第五单元少阴病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厥阴病辨证论治第七单元霍乱病辨证论治161819 23 26第八单元阴阳易建后劳复病辨证论治 (27)第一单元太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太阳病本证耍点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淆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释义】本条论述太阳中风表虚证治。
“阳浮而阴弱”,既指脉象浮缓,又言病机营卫不调,即卫阳浮盛、营阴失守。
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营卫之气受邪,卫气奋起抗邪,趋向于外,与邪相争则见发热、脉浮,故曰“阳浮者•热自发”;卫气受邪,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泄漏于外,则见汗出,故曰“阴弱者,汗自出”;卫气为风寒所袭,失其“温分肉”之职,加之汗出肌疏,故见恶风恶寒。
太阳中风为表证,其热不似阳明里热发自于内,其热势不高,故曰“翕翕发热”。
太阳中风证表气不和,每每影响里气,致里气不调, 肺气不利,则见鼻鸣;冒气上逆,可见干呕等。
桂枝汤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风散寒。
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
因脾胃为营卫生化之本,故又用生姜、大枣益脾和胃。
生姜辛散止呕,助桂枝以调卫。
大枣味甘,补中和胃,助芍药以和营。
姜、枣合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
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芍药等酸味相配,酸甘化阴,能增强益阴之功。
要点二伤寒表实证1.麻黄汤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释义】本条论太阳伤寒的证治。
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表闭阳郁,不得宣泄,故发热;寒邪束表,卫阳被遏,失其温煦之职,故恶风。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资料:伤寒的症状及治疗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资料:伤寒的症状及治疗
1.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1)初期:发热是最早的症状。
相当于病程第1周。
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5~7日达39.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
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2)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临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肝脾肿大和皮疹等。
该期的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和肠穿孔。
(3)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
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脾脏开始回缩,食欲好转。
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注意限制饮食。
(4)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
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约需1个月方全康复。
2.预防与治疗
(1)预防:控制伤寒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2)药物治疗:主要是选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药敏率高,列为首选药。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本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历年考点: 1、发热病因多由病毒引起。
2、稽留热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3、弛张热24h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4、病程少于2周者为急性发热,主要由感染引起,2周以上体温超过38℃为长期发热,体温在38℃以内的非生理性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为慢性发热。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体温36~37℃。
但应注意:①下午较上午略高;②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
③妇女月经前及妊娠初期体温略高;④高热环境中,体温略升高;⑤老年人体温略低。
二、发生机制(熟悉)(一)致热源性发热1、外源性致热源:⑴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⑵分子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内毒素是外源性致热源。
2、内源性致热源:由白细胞产生,如白介素(IL-1、6)、肿瘤因子(TNF)与干扰素,(种干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通过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
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
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二)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损伤、出血、炎症。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甲亢。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鱼鳞病)、心力衰竭。
三、病因与分类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类,以前者多见。
(掌握)1、感染性发热:细菌(最常见病原体)、病毒等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病因临床意义特点吸收热无菌性炎症坏死吸收、恶性肿瘤发热,引起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变态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重度脱水--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慢性心衰(循环不好)低热高热无汗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物理性(中暑)、化学性(重度安眠药中毒)与机械性因素(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多为低热★注解:①原发性低热: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
内科主治医师讲义
第一单元常见症状与体征知识点一:发热一、概述【发热的主要机制】【常见病因】【热型】败风驰化脓肺结—[败血症,风湿热,驰张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大寒稽疾盂间歇—[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稽留热]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间歇热]布菌波状皆高热—[布鲁菌病,波状热][以上热型都是指高热]只身使节不规则—[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不规则热]稽留热常见于下列哪个疾病A.风湿热B. 疟疾C.伤寒D.布鲁菌病E.渗出性胸膜炎??『正确答案』C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的是A.波状热B. 稽留热C.不规则热D.弛张热E.间歇热??『正确答案』D【相关的症状和体征】1.伴有寒战病程中只有一次寒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病程中反复于发热前出现寒战,见于疟疾、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和恶性淋巴瘤。
2.伴出血现象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炭疽、鼠疫等。
3.伴明显头痛见于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
4.伴有胸痛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胸膜炎、肺脓肿等。
也可见于心包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5.伴有腹痛见于各种原因的消化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肝脓肿、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腹膜炎,以及腹部恶性实体肿瘤和恶性淋巴瘤。
6.伴尿痛、尿频、尿急见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
7.伴有明显肌肉痛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旋毛虫病、军团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8.伴有皮疹见于:(1)发疹性传染病:包括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幼儿急疹等。
发热和皮疹出现的时间常常相对固定。
(2)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风湿热、药物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等。
9.伴有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恶性组织细胞病、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和其他严重感染、急性溶血等。
201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要点:流行性斑疹伤寒预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发现病人后,同时对病人及接触者进行灭虱,并在7~10日重复一次。
物理灭虱,用蒸、煮、洗、烫等方法。
温度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
化学灭虱可用10%DDT 粉、0.5%666粉或1%马拉硫磷等撒布在内衣里或床垫上。
为防耐药性,以上几种药物可交替使用。
(三)预防接种疫苗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代替灭虱。
疫苗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准备进入疫区者、部队、研究人员等。
灭活疫苗能减少发病率、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常用灭活鼠肺疫苗皮下注射。
第一年共三次,间隔5~10日。
成人剂量分别为0.5ml,1ml,1ml。
以后每年加强注射1ml。
国外有Golinevich化学疫苗,注射1针即可。
减毒E株活疫苗已被国外部分国家广泛应用,皮下注射一次即可,免疫效果维持5年。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伤寒论要点原文背诵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伤寒论要点原文背诵第一单元太阳病辩证论治细目一太阳病本证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伤寒表实证①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②大青龙汤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8]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③小青龙汤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 资料整理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资料整理在诊断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热型。
稽留热指体温持续在39-40度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小于1度,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和斑疹伤寒。
弛张热是指体温在39度以上,24小时温差大于2度,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是指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和急性肾盂肾炎。
回归热是指体温骤然升至39度以上,然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和周期热。
波状热是指体温逐渐升高到39度,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常见于布鲁菌病。
不规则热则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检体诊断。
伤寒可引起面容无欲貌,核黄素缺乏可引起地图舌,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包括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和心包积液。
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是支气管语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左侧卧位可以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
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是血流加速,肺动脉高压常见第二心音分裂,左心功能不全常见舒张期奔马律,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而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则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心脏和周围血管征。
周围血管征包括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和XXX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和甲亢等。
二尖瓣狭窄常见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伤寒知识培训
伤寒知识培训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在目前的传染病防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中医学书刊中所称的“伤寒”,指许多热性疾病,在中医学属于“湿温”病范畴,与现代医学的伤寒与副伤寒,具有不同的含义。
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并非只局限于肠道受损。
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等病变为显著。
症状体征:潜伏期为5~21天。
潜伏期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
1.临床表现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
起病大多缓慢。
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
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
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于本期末常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
(2)极期:病程的第2~3周。
常伴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亦较多在本期发生。
本期内疾病表现已充分显示。
①高热:稽留热为典型的热型,少数可呈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
高热常持续2周左右,高峰可达39~40℃,亦有超过40℃者。
②消化道症状:食欲缺乏,腹胀,腹部不适或有隐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亦可有轻压痛。
多呈便秘,少数可有腹泻表现。
③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一般与病情之轻重密切相关。
患者虚弱、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
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
亦可呈现虚性脑膜炎表现。
这些表现均与严重毒血症状有关,随着体温下降,病情亦逐步减轻与恢复。
④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脉搏加快与体温上升不相称)或重脉。
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⑤肝脾肿大:本期常可触及肿大的脾脏、质软,有轻压痛。
亦可发现肝大、质软,有压痛。
肝脾肿大通常为轻度,随病情恢复逐渐回复正常。
如并发明显的中毒性肝炎时,可见黄疸,丙氨酸转氨酶上升等肝功能异常。
⑥皮疹:病程第7~12天,部分患者出现皮肤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玫瑰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一、病原学伤寒杆菌为本病病原,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具有菌体抗原(O抗原)和鞭毛抗原(H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M与IgG抗体,用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标本中的O抗原和H抗原各自相应的抗体效价即肥达反应,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此外,该菌还有多糖毒力抗原(Vi抗原)。
伤寒杆菌菌体裂解时释放出内毒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伤寒杆菌对干燥、寒冷的抵抗力较强,能在干燥的污物、水和食物中存活2~3周。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一)人体摄入被伤寒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后,是否发病决定于伤寒杆菌的数量、致病性以及宿主的防御能力。
1.胃酸的pH <2时伤寒杆菌很快被杀灭 2.伤寒杆菌摄入量达10 5以上才能引起发病 3.伤寒杆菌摄入量大于10 7引起典型伤寒的疾病经过 4.胃酸分泌减少、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口服碱性药物、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等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异常有利于伤寒杆菌的定位和繁殖。
5.人体对伤寒杆菌的特异性宿主防御机制仍没有完全阐明,但临床观察提示被激活巨噬细胞对伤寒杆菌的细胞内杀伤起重要作用 6.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
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称为伤寒小结或伤寒肉芽肿,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伤寒的病理特点:全身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愈合。
潜伏期——伤寒杆菌到达回肠下段,穿过黏膜上皮屏障,侵入回肠集合淋巴结繁殖形成初发病灶;进一步侵犯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一次菌血症初期和极期——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繁殖后再次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二次菌血症。
伤寒杆菌向肝、脾、胆、骨髓、肾和皮肤等器官组织播散,肠壁淋巴结出现髓样肿胀、增生、坏死。
缓解期——在胆道系统内大量繁殖的伤寒杆菌随胆汁排到肠道,一部分于粪便排出体外,一部分经肠道黏膜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结,使原先致敏的淋巴组织发生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可形成溃疡。
恢复期——随着机体免疫力增强,伤寒杆菌在血液和各个脏器中被清除,肠壁溃疡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