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5
第1课《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上)3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上)3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以美感教育为主流,充分展现了祖国山河的优美景观。
2、以听促读,以读促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明白得运用于表达。
3、认真有效的组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朗读训练中放手让学生练习,敢于创新,敢于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
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了锤炼。
核心知识1、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看对象,这种写法叫〝移步换景〞。
作者把自己的行踪线索交代的十分清晰,请找出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
并讲讲这种写法的好处。
明确:作者登鼎湖山路线的顺序是:从江轮挟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赶到了鼎湖山时,已近黄昏。
过了寒翠桥,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登四百余阶达庆云寺。
为了整合材料和表达观赏景物的背景,还略约交代了时刻的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我们能够把游踪〔空间变化〕看作纬线,把时刻推移看着经线,这两者交错在一起,成为纵横交叉式的结构。
作者是按照时刻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以行踪为线索,如此能够表现在不同时刻里景物的风貌神韵,能够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面貌,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移步换景〞这种表现手法。
2、贯穿全文的是〝听〞字,依旧〝泉〞字?明确:单纯从题目看,〝听字〞支配〝泉〞字,然而从全文来看,一方面,落实到〝听〞字有一个过程。
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见到山泉,然而,山泉时隐时现,由泉影的变化不定,作者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
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小孩——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爽朗流淌的青春气息。
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蕴寓的精神。
另一方面,在最后,仿«陋室铭»中结句写下了:〝山不在名,有泉那么灵〞,揭示出泉的作用。
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是认识泉的手段。
3、进山以后,作者如何见泉而由爱女引发联想,爱上山泉?明确:作者步入山中,不由联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与自己天天相处的绕膝爱女。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1课 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肇.庆②泠.泠③淙.淙④楹.联⑤怅.惘⑥jiǒng相异⑦dǐng湖山⑧泉水gǔgǔ⑨生意àng然。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A.不决于耳新陈代谢轻重缓急历史变迁B.万籁俱寂繁花似锦气氛肃穆安详厚重C.小心翼翼枝缠藤绕无可住目清彻透明D.曲径通幽山明谷应岁月流世格外清晰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A.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迸跳,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B.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
C.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4.泉声()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下深潭。
A.染流滴坠B.浸淌漏落C.染流漏落D.浸淌滴坠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柔曼如提琴者,是;那清脆如弹拨者,是;那厚重如倍同轰响者,应为;,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2)进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无处不。
山间林密,泉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过,亮亮的一,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3)自古以来,文人们表现泉水多从其形貌入笔,而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中却别辟蹊径,从入手,将层次丰富的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课内阅读.6.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第1课《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长沙外国语学校凌霄鸿●点击学习目标▲知能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进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那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明白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1.把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
2.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技巧。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刷新知识库存知识库存1.作者简介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如何引人注目,然而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鼎湖山简介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
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奇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讲,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风景区范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自唐朝起已成为闻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
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依旧天溪景区。
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
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寺中珍宝颇多,如«碛砂藏经»、舍利子、千人镬、白茶花树、平南王座、百梅诗碑以及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庆云寺邻近有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日本荣睿大师的荣睿碑、荣睿纪念亭和荣睿纪念堂。
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
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1 鼎湖山听泉积累与运用1.zhàolíng c?ng mài chàng gǔ chà xiág?u yǎn2. 缆—揽班—斑景—锦昂—盎3. (1)B扑(2)A绕(3)C推(4)B嵌(5)C泓4.柔曼如提琴清脆如弹拨万道细流汇于空谷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5. 示例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示例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B7. 持之以恒,就能水滴石穿。
理解与鉴赏1. (1)鼎湖山多层次的泉声。
(2)作者在听泉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
(3)对鼎湖山泉水的由衷赞美。
2.因为它能孕育生机,滋润万木。
可结合文章具体语句来谈。
3.示例1:哺育人类,浇灌土地,水就是生命的源泉。
示例2:陶冶情操,开拓眼界,知识就是人类的导师。
4.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岁月的流逝,__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作者能听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与作者本人熟悉乐器和音乐,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以及善于观察、体验和想象是分不开的。
示例:淅淅沥沥的雨声,犹如贝多芬的曲子般清脆美妙,我好像进入仙境,陶醉在雨水的歌唱之中。
你听,滴滴嗒嗒的雨声,汇成一曲奇妙的钢琴曲,在这曲子之中,灵魂得到洗礼,得到升华,清新柔美的感觉遍布全身。
5. 略点拨:要在叙述中突出鼎湖山的特点。
拓展与提高1.(1)为写“水珠洒落”、“花果洒泪”作铺垫;(2)以天气的阴沉反衬(衬托)石榴花的鲜艳。
2.具体指(1)它不曾留恋枝头的繁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
(它让位于新生之果,让其更好地成长)(2)它落而无憾,又准备滋养明年的花。
3.并不矛盾。
作者描写花果满枝的景象是为了从侧面写落花,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朵满枝的盛事,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
九年级语文题库 第1课《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苏教版九上)
鼎湖山听泉●基础巩固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肇庆()②泠泠()③淙淙()④一脉()⑤怅惘()⑥汩汩()⑦古刹()⑧拾级()⑨污垢()⑩繁衍()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划出并在后面改正。
引我暇想顿生雀跃寻声而去盘旋曲折伸手欲缆清澈透明山鸣谷应小心翼翼炯然相异新陈代谢3.选词填空。
①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A迎B扑C拂)面而来。
②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A绕B趴C偎)我膝下的爱女。
③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A涌B 掀C推)去。
④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去寺。
寺院依山而造,(A藏B嵌C耸)于千峰碧翠之中。
⑤有时,泉水在树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A潭B片C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
B.原来,这是200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C.寺内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
D.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必须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资金匮乏,二是人才紧缺,三是基础设施落后。
B.切实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C.日本大坂举行的第46届乒乓赛上,我国男女健儿奋力拼搏,一举囊括全部七项冠军。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但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6.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开头一段却首先写山中蒙蒙的细雨和雾气,这是因为雨和雾遮挡了视线,“眼不见,耳则愈灵”,突出了本文“听泉”的特点。
初三语文同步练习:鼎湖山听泉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同步练习:鼎湖山听泉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同步练习:鼎湖山听泉题及答案
一.正字正音。
一hong( ) ying联( ) 拾级而上( ) 泠泠淙淙( )( ) 怅惘( )( ) 古刹( ) 生意盎然( )
万lai俱寂( ) 汩汩( )
二.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②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③我们要树立港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
④我们要共同维护港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第句改为:
第句改为:
第句改为:
三.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幺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
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
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幺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幺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
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幺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
临。
1《鼎湖山听泉》随堂练习
《鼎湖山听泉》随堂练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肇庆()怅惘()污垢()楹联()泠泠淙淙()() jiǒng()然相异dǐng()湖山泉水gǔgǔ()()生意àng()然嶙xún()2.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繁衍(增广、增多)礼遇(待遇)迥然相异(差得远)B.品味(辨别好坏)肃穆(恭敬)生意盎然(洋溢)C.幽曲(深远、僻静)拾级(同“涉”)新陈代谢(哀亡)D.驻目(居留其地)怅惘(失意)绿阴如盖(伞)3.下列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进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______,无处不______。
山间林密,泉______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______过亮亮的一______,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A.鸣涌在闪潭B.有响隐闪泓C.涌鸣隐闪泓D.鸣涌隐掠汪4.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使进山之人如入清彻透明的境界,声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B.身不由己,询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C.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D.安祥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
5.下列句子没有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B.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
C.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D.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6.语序最顺当的是()A.经阳光的照耀,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常绿树,现出可爱的亮绿色。
B.整整齐齐的排列着,现出可爱的亮绿色,常绿树经阳光的照耀。
C.常绿树,整整齐齐的排列着,经阳光的照耀,现出可爱的亮绿色。
D.现出可爱的亮绿色,常绿树,整整齐齐的排列着,经阳光的照耀。
7.按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句话。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鼎湖山听泉 练习
鼎湖山听泉练习1、《鼎湖上听泉》练习一、阅读文章2、3、4节,完成下面各题:1.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第4节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答:3.“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答:4.以下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却单项选择很多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
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楚。
C.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
2、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犹如有一股清亮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
D.文章最终说“我愿清泉永在。
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5.山泉本无生命,但在本部分却把它化为一个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依据文意,概括这一形象的两个特点,并揣摩寄予其中的情感。
特点①②情感:6.文中引用了补山亭中的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有什么用意?7.你是如何理解“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安静的暮色中,互相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呼唤着玩耍忘返的孩子”这一句话的?8.“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行3、得”一句写出了山泉的半含半露,《小石潭记》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请默写出来。
二、最新考题展示〔2021贵阳〕阅读文章第8、9、10自然段,按要求作答。
1.本语段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答:2.请仿照语段中的“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自己写一句话。
答:3.请写出语段中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
答:4.比较两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比较好,又好在哪里?〔1〕温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很多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同步达纲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同步达纲练习题(附答案)●点击学习目标▲知能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特点。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技巧。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刷新知识库存知识库存1.作者简介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鼎湖山简介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
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
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
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
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
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
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寺中瑰宝颇多,如《碛砂藏经》、舍利子、千人镬、白茶花树、平南王座、百梅诗碑以及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庆云寺附近有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日本荣睿大师的荣睿碑、荣睿纪念亭和荣睿纪念堂。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一《鼎湖山听泉》 同步练习
《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肇.庆(Zhào) 一泓.(hónɡ) 污垢.(hòu)B.崇祯.(zhēn) 嬉.戏(xī) 佯.作(xiánɡ)C.繁衍.(yǎn) 拾.级(shí) 怅惘.(wǎnɡ)D.遐.想(xiá) 古刹.(chà) 汩.汩(ɡǔ)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泠泠淙淙万籁具寂可见一班生意盎然清澈透明新陈代解与众不同炯然相异(1)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_________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2)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___________。
(3)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_______________。
A.召唤威胁遐想B.召唤危险遐想C.呼唤威胁想像D.呼唤危险想像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
B.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C.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 100升,颇为引人注目。
D.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
5.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下足了工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
B.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开头一段却首先写山中蒙蒙的细雨和雾气,这是因为雨和雾遮挡了视线,“眼不见,耳则愈灵”,突出了本文“听泉”的特点。
C.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这是因为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都和佛教有关,这样写更能衬托出鼎湖山环境的清静,突出“听泉”的特点。
九年级语文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作业纸班级:姓名:一.正字正音。
一hong() ying联()拾.级而上()泠.泠淙.淙()()怅惘..()()古刹.()生意盎.然()万 lai俱寂()汩.汩()二.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②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③我们要树立“港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
④我们要共同维护港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第句改为:第句改为:第句改为:三.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
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
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
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
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我探究的结果是:四.完成阅读。
泉(贾平凹)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
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
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
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
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
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
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_学习方法网---------------------------------------九年级语文作业纸一.正字正音。
一hong()ying联()拾级而上()泠泠淙淙()()怅惘()()古刹()生意盎然()万lai俱寂()汩汩()二.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②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③我们要树立“港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
④我们要共同维护港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第句改为:第句改为:第句改为:三.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
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
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
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
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我探究的结果是:四.完成阅读。
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
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篇一: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1 鼎湖山听泉积累与运用1.zhàolíng c?ng mài chàng gǔ chà xiág?u yǎn2. 缆—揽班—斑景—锦昂—盎3. (1)B扑(2)A绕(3)C推(4)B嵌(5)C泓4.柔曼如提琴清脆如弹拨万道细流汇于空谷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5. 示例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示例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B7. 持之以恒,就能水滴石穿。
理解与鉴赏1. (1)鼎湖山多层次的泉声。
(2)作者在听泉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
(3)对鼎湖山泉水的由衷赞美。
2.因为它能孕育生机,滋润万木。
可结合文章具体语句来谈。
3.示例1:哺育人类,浇灌土地,水就是生命的源泉。
示例2:陶冶情操,开拓眼界,知识就是人类的导师。
4.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作者能听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与作者本人熟悉乐器和音乐,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以及善于观察、体验和想象是分不开的。
示例:淅淅沥沥的雨声,犹如贝多芬的曲子般清脆美妙,我好像进入仙境,陶醉在雨水的歌唱之中。
你听,滴滴嗒嗒的雨声,汇成一曲奇妙的钢琴曲,在这曲子之中,灵魂得到洗礼,得到升华,清新柔美的感觉遍布全身。
5. 略点拨:要在叙述中突出鼎湖山的特点。
拓展与提高1.(1)为写“水珠洒落”、“花果洒泪”作铺垫;(2)以天气的阴沉反衬(衬托)石榴花的鲜艳。
2.具体指(1)它不曾留恋枝头的繁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
(它让位于新生之果,让其更好地成长)(2)它落而无憾,又准备滋养明年的花。
3.并不矛盾。
作者描写花果满枝的景象是为了从侧面写落花,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朵满枝的盛事,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湖山听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1)清纯:清脆而没有杂音。
(2)万籁俱寂:形容各种人为的声音都没有了。
(3)磅礴:(气势)盛大。
本课指"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的声音响,气势大。
(4)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5)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2.选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A.冷冷(líng)淙淙(cóng)了(liǎo)无杂尘孕(yùn)育B.肇(zhào)庆繁衍(yǎn)迥(jiǒng)然相异C.怅惘(wǎng)汩汩(mì)菩(pú)提树D.循(xún)声佯(yáng)装膝(qī)盖3.下列诗句中,体现诗人积极人生追求和无畏探索精神的一句是()A.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B.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
C.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D.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
5、本文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答:6.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7.比较两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比较好,又好在哪里?(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8、把“欢快清亮”、“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淙淙”按次序填入下段横线处。
作者过了寒翠桥,就听到的泉声,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了美妙的音响。
二,提升题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水一直传送到枕边。
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12、仿照第一句,用“像”另外造几个句子。
(1)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2)那像()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3)那像()一样()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那像()一样()的,是()。
13、这里用“像……一样”,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有什么好处?14、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15、淅沥秋雨的夜晚,你静静躺在床上,此刻能让你欣赏到雨的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试写一小段想象雨儿声音的文字。
(二)探究与实践16、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勤奋是。
17、根据下列故事的内容,体会加粗部分的含义,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
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地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大惑不解:“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
”守门人仍然摇头。
欢呼者似乎有所悟,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道天堂何在,原来你没有去过地狱!”你若,那么便是进了天堂;你若,那么便是进了天堂。
总之,若没有其中的一样,你是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
18、参观你家乡的某处名胜,摘取该名胜内所有的楹联,还可尝试检索地方志和互联网,收集与该景有关的文章诗赋,了解这背后的名人掌故。
请将收集到的楹联抄录在下面。
三.创新题听泉韩静霆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
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流出来,跌扑回环在身边。
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
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
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
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华彦钧),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
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
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
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
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了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
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
杨荫浏和阿炳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
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恨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
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
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
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录下了阿炳的曲子。
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
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
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
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
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松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
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
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
《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
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
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
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
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
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注]华彦钧(1893—1950年)现代民间音乐家。
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出身贫寒,做过道士和吹鼓手,后沦为流浪艺人。
传谱有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琵琶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
19、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20、杨荫浏先生把阿炳弹奏的这支曲子取名为《二泉映月》的原因是什么?分三点说明。
(1)(2)(3)21、说明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2)泉水是灵感的婴儿。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从《听泉》一文中,我们听出了《二泉映月》清丽、柔婉、摇人心旌的美妙旋律,更听到了一支完全用心去感受的乐章,那是创造与发现的合奏,是两颗音乐的心灵相遇之后产生的恒久的共鸣。
B、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应该跪下来听,这是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创造者的虔敬和感激,也是对这首“只应天上有”的中国名曲的极大赞誉。
C、文章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来详细地描述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
D、《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E、文章除了运用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外还运用了正反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二泉映月》的旋律之美,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2)万籁俱寂: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万籁俱寂,指一点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寂静。
本课是说夜晚的鼎湖山非常寂静。
2、B(A泠C汩gǔD膝xī)3、A4、D5.本文是游记散文,人物在行动,自然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
从文章看,人物从哪里到哪里,说得很明白,而对时间则写得比较含糊,只有“黄昏”“晚饭后”“入夜”不多的几处。
时间顺序是跟随空间顺序的变换而推移的。
6.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从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7、两句话应该说都写得很不错,要评析这两个句子的优劣,可反复阅读,从朗读节奏、修辞方法运用或者文句的优美等几个方面去着手。
8、“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
二,提升题12、根据第一句和前后文,适当造句。
13、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
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
14、排比、拟人手法;把泉水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亲切,生动有趣。
15、略,适当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
16、仿句是近年来中考中的一个热门题型,难度颇大,主要考察学生对原句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所模拟的句子必须在主题思想、修辞上相近或相同。
17、加点句中的“其中的一样”“另一样”是理解关键,对应着那个故事进行理解,意思对即可。
18、略三.创新题19、因为我们多数人没有用心灵去抚摸自然,感受自然。
20、(1)这支曲用的是回旋曲式(曲子如泉水回环悠扬,让人回味品咂) (2)能感受到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和他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3)曲中淡淡的哀伤如泉水轻咽。
21、(1)杨荫浏记录了《二泉映月》的曲子并将其推荐(传播、介绍)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