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5课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水
第5课时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难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小组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 汇报点评。
(1)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小组互评、教师点拨: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2)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师板书)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第5节《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主要介绍水的溶解性质以及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问题。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水的来源、性质和用途,对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水的溶解性质,了解水能溶解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限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溶解性质,认识水能溶解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限制。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水的溶解过程,提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溶解性质,水能溶解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限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出合理的解释和
预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对水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老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想一下水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例如:水的无色、无味、能溶解物质等。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吗?水能溶解的物质有没有限制?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第二环节:展开探究
1. 实验1:观察水能溶解的物质
a. 老师准备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糖、盐、小苏打等,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小碗中。
b. 老师分别向每个小碗中加入同等量的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种物质是否能够溶解在水中。
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溶解性;
2.学习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
1.水的特性和水的溶解性;
2.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水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实验方法,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和材料:水、盐、糖、碱、酸等。
2.教学板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5分钟
1.呈现板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让学生思考:水有什么特性?水能够溶解哪些物质?
2.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物质的标签,并询问学生那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教师并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说。
二、实验: 25分钟
1.教师分发不同的物质:盐、糖、碱、酸,并要求同学自行尝
试在水中溶解它们。
2.教师与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情况。
3.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探索,比如:如果我们在
水中加入更多的盐/糖/碱/酸,会发生什么?
三、复习和总结: 10分钟
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结果。
2.教师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3.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并独立留下小记。
教学扩展:
1.学生可以尝试更多的物质,去探索它们在水中溶解性的规律;
2.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同样数量的不同物质到同一杯水中,
观察实验结果;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决定了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数量?水的特性,还是物质自身的特性?
教学评价:
通过这堂课,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水的特性和水的溶解性,以及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说课稿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了解溶解现象的本质;通过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欲望;意识到学习与生活有密切关系,愿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
1.水、食盐、高锰酸钾、方糖、小石子、沙子、面粉等实验材料。
2.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过滤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差异,了解溶解现象的本质。
2.教学难点: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溶解这个词吗?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与溶解有关的现象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很好,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个话题。
2.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教师演示实验:将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学生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3)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说明溶解是什么?
(4)学生回答。
(5)教师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食盐可以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水溶液,并且不能用过滤纸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这说明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是否有颗粒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板书 是否有沉淀
是否可以过滤分离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把着力点放在“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上, 新的课程标准把认识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1 、通过教学发现: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而且,过程中至始至终不离开所教的内容,食盐、沙、面粉,三者紧扣, 实验到位,学生在这样的调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抢先知道自己的想法 , 2、在实验方法的指导上,重点放在第一个的实验,要求指导到位,促使学生清楚 实验的步骤,实验中的注意点,在教学中,我掌握了这点,后面的实验方法都是 在前面的前提下,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话,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就提高了。 3、在过滤实验中,我适当替换了实验器材,学生操作方便。
(二) 设计实验 展开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重点对第一个实验的方法指导,突 出实验步骤,现象观察,以及语言描述的指导
活动一: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1、桌上有一小袋,选一杯清水,一根搅拌棒,怎样利用这3样物品,开展 实验研究呢? 2、学生想想,并说说实验步骤 3、为了实验步骤的严密性,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单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单元5.水能溶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2、通过“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验--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学生能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白糖、味精、食用油、沙子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示范指导,多体辅助,适当讲解。
五、教学准备
教具:烧杯、、玻璃棒、食盐、药匙、白糖、沙子、食用油、实验记录单、PPT 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40ml),玻璃棒,药匙等。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小红军巧送盐的故事,知道了盐放入水中,颗粒会慢慢变小,越来越少,最后全部消失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
生:溶解。
师:说得真好!那么,除了盐,水还能溶解那些物质呢?想知道吗?
生:想知道。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水能溶解哪些物质”。(板书: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二)探究
1.活动一:“教师演示实验”。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味精、白糖、沙子、食用油。
(2)请同学们做出猜想,制定研究计划。
(3)教师演示试验:
先让学生观察放入水之前的白糖是什么样子的?再取一小勺白糖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白糖颗粒有什么变化?接着用玻璃棒轻轻搅动,学生观察白糖颗粒有什么变化?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优质教案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材解读
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隶属于旧版新课标的物质科学领域。新课标对学科核心概念进行了13个内容结构的细分,纵向比较来看,相对于一二年级掌握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中“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特征”的目标要求,三四年级在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重难点上升为“科学思维”中“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需要掌握“物质的溶液和溶解”的内容。同时,结合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和“完全溶解”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设计上考虑公平)和基础的探究实践能力(规范及科学的实验操作)。
教材书上用一张“水溶解红糖”的图片引入话题--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探索一的活动中让学生说一说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帮助孩子们对“溶解”额概念有正确的、宏观的认识。这里是本课第一个难点,让学生完全理解“溶解”才能为后续的探究打好基础。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直加食盐或者小苏打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水不能一直溶解物质,从而进入本课的科学思维探究重点―-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其中的实验设计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从“公平”角度出发,可能能够初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对于一个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而言,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研讨部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交流。帮助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得出自己的结论。实验操作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学情以文字或者微课录制的形式进行必要的指导。融入班级大数据意识,汇总全班数据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溶解的过程和特点。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溶解的概念和过程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2.难点:溶解的过程和特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溶解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受。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
察来解决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水、盐、糖、茶叶、牛奶等。
2.实验器材:烧杯、杯子、勺子、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呈现(5分钟)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练(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知道水溶解物质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经历溶解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对比实验,体会一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水中溶解的物质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食盐、小苏打、天平、小勺、玻璃棒、2个玻璃杯、若干小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情境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如果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入到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
2.学生汇报:食盐和糖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
3.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苏打、碱、味精、面粉和沙子中,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4.学生讨论回答,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两杯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小苏打和食盐?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部分,围绕几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实验中需要保证两杯水的体积和温度相同,每一份小苏打或食盐的质量相同,等食盐或小苏打在杯中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入下一份;二是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时的现象。
2.实验中,学生自主展开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在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食盐,大约能溶解6克小苏打。
最新2019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5课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课件
新知讲解
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研 讨1
我们小组溶解了7份
食盐,2份小苏打。 我们小组溶解了8份
我们小组溶解了7份
食盐,2份小苏打。
食盐,2份小苏打。
我们小组溶解了8份 食盐,2份小苏打。
我们小组溶解了7份 食盐,3份小苏打。
由于在均分食盐和小苏打的时候,会出现分的不均匀的情况,造成实验过程中溶解份
食盐是否溶解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小苏打是否溶解 是 是
否
ຫໍສະໝຸດ Baidu
否
否否
否
否
我的发现
食盐和小苏打都能够在水中溶解,但是溶解的份数是不一样的。
新知讲解 实验分析: 相同体积的水,能溶解不同量的食盐和小苏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大约18克食盐(7左右),能溶解约5克小苏打(2份左右)。食盐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实验结论: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量不同,说明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溶解能力。在溶解的过程中已经溶解的物质 达到一定的含量,且再次加入的此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此溶液的饱 和状态。
温馨提示 (1)用小勺取食盐不能保证每次取的量都相同,所以可以事先将食盐平均分好份数。 (2)散落在桌面的食盐和小苏打也要收集起来放入原材料中。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教材用“水能溶解食盐和红糖”的话题引入,唤起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物质能否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从而开展探索活动“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从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出发,引出本课的主题“如果把物质不断地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它们能持续溶解下去吗”。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交流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哪些;其次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然后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量是否一样。第三部分——研讨,在实验与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对比实验中确切的数据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拓展,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学生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和糖放进水里会慢慢地溶化。学生在一年级也学过“溶解”一词,所以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本课中使用的小苏打这种材料,学生很少接触,大都不清楚小苏打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本课学生将学到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发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对比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进一步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这一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