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动词 ,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译为: “到、往”。 例:A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 墓碑记》) B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 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⑵ 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种)、这 样、这些”。 例: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 列传》)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 也》)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D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助词 ⑴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的”。 例:A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B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 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⑵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 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 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例: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 说》) B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总结
一、【之】 1.代词 ⑴ 人称代词 ① 第三人称——可代人、事、物,译为:“他(们)”、 “它(们)”。 例:A 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B 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 C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② 第一人称(较少见),译为:“我”。 例:A 鄙贱之人,wenku.baidu.com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 列传》) B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 窃符救赵》)
⑷ 表明定语后置,不译。 例: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B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 ⑸ 音节助词,不译。 例: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6) 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 山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