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4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达标训练:第四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达标训练:第四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含解析)

学业分层达标训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基础过关]1.下列属于图中B所示的是( )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 D.森林、海盐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推断,B图例为自然资源,因此,该题实际上是判断四个选项中哪项是自然资源,焦炭不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而是由煤加工而成,雷电目前不能被利用,化肥、大米也是由人类加工而成的。

2.2013年的春天,我国西北甘肃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冬春连旱,这使得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这一工程的建设,反映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A.分布的不平衡性B.数量的有限性C.资源间的联系性D.利用的发展性答案 A解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说明了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反映了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少B.降水年际变化大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4.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较小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D.水资源春夏多,秋冬少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

第4题,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所以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主要基础。

读下表,完成5~6题。

社会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中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小中大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简单中等多样化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中高5.表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方式和效率产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增大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D.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6.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农业文明阶段,人地矛盾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答案 5.B 6.B解析第5题,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

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课件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课件鲁教版必修1

【答案】 M 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 M 城 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全球气候变化
3.(2015· 重庆高考)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 年 12 月 4 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 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 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C.丙 B.乙 D.丁
)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C.大连 B.秦皇岛 D.烟台 )
)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 C.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 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 20~40 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 的日数介于 0~20 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 C、 D 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 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 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 层厚。故选 B。
【解析】 M 城地处东南亚湄南河的河口附近,其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需 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 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 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 城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河口处河水经常受到海潮顶托,洪水下泄不畅。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第4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第4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2.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洪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解析】第1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集中;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

水库较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2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答案】 1.C 2.B下图为我国主要蓄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解析】第3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 3.A 4.B如图是我国苏南山区某村庄拟开挖的引水渠线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导学号:63380152】A.①B.②C.③D.④6.夏季该水渠施工时,要注意避免导致()A.水土流失B.洪涝灾害C.水体污染D.水位剧降【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等高线和河流的关系进行判断,河流一般发育于山谷,所以图中等高线弯曲处地形部位为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所以图中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

2018年秋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2018年秋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

读图,回答1~3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3.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答案 1.A 2.B 3.D下表是西藏各站点0.8米深度年代平均地温距平(℃)资料。

据此完成4~5题。

4.①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②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5.根据西藏地区年代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 )①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②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③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④青藏铁路沿线永久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4.C 5.B意大利威尼斯素以“水城”之美誉闻名于世。

从抵御外敌入侵、建立海上强国到吸引八方游客,水在威尼斯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水而繁荣的威尼斯,如今却面临着被水淹没的威胁。

有专家甚至断言,80年后威尼斯就将从地图上消失,这颗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从此将永远成为历史。

据此回答6~7题。

6.威尼斯现在每年都要遭受100多次规模不等的洪水袭击,洪灾发生的频率是一百年前的6倍。

有关洪灾喜欢光顾威尼斯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B.过度抽取地下水C.威尼斯所在的潟湖湖底淤泥不断堆积D.非洲板块向北迅速移动,并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导致了阿尔卑斯山的上升和威尼斯的下沉7.人为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答案 6.D 7.C水是一种资源,甚至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必修1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分层突破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1~2题。

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导学号:63380111】A.大气运动B.地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差异D.大陆轮廓和岛屿影响2.由信风引起的洋流,其运动方向为( )A.北半球向西,南半球向东B.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C.南北半球都由东向西D.北半球向东,南半球向西【解析】第1题,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影响洋流运动方向,海水密度差异可以形成密度流但不是主要动力。

第2题,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和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都使大规模海水自东向西流动。

【答案】 1.A 2.C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印度半岛为旱季B.图中寒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C.①附近沿海可能形成渔场D.图示季节马六甲海峡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4.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解析】图示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为夏季,印度半岛为雨季,马六甲海峡海水向东南流入南海,图中寒流流向主要受地形、西南季风影响,①附近沿海在离岸风的作用下有上升补偿流,易形成渔场。

北印度洋海区为季风洋流,夏季时洋流的主要动力是西南季风。

【答案】 3.C 4.C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大陆东岸为寒流D.大洋西岸为寒流6.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解析】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是表现为逆时针方向流动的,一般来说大陆的东岸为暖流,大陆的西岸为寒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7. 导致该季节西南地区山洪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是( C )
A.气温
B.土壤
C.降水
D.光照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洪灾害多由强降水引发,我国西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
大且集中,容易诱发山洪灾害;而气温、土壤和光照则不是影响其山洪灾害多发的因素。
0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南京期末]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下图)。据此回答8~10题。
10千米。此次地震共有12个村庄受到影响,约5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据此回答1~2题。
1. 此次地震震源在( A )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地核
[解析]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而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所以可以判断出此次
地震震源在地壳。故选A。
2. 地震发生时,房屋损毁的直接原因有( D )
第四单元
第一节
第1课时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常见自然灾害的 成因
1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01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宿迁期末]伊朗西北部西阿塞拜疆省当地时间2022年10月5日凌晨发生里氏5.4
级地震。据伊朗地震中心报告,本次地震震中位于西阿塞拜疆省霍伊市附近,震源深度
①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地面变形 ②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
软土震陷等地基失效 ③地震引起建筑物结构强度不足、过度变形、连接破坏 ④地震
引起建筑物的构件失稳或整体倾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会使地面变形;地震引起的

鲁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第4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

鲁教版地理必修1课件:第4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第 7 题,在遥感影像图中,海拔高处多积雪和冰川,反射率高, 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颜色较浅,海拔低处较灰暗,甲所在处较灰暗,且比两侧 暗,应为低海拔处,该地位于山顶附近,结合灰暗处的延伸形状,可判断甲位 于山谷中。故选 A。第 8 题,由图 2 可知,2009 年非冰川方格的数量增加到 10 个,比 1973 年多了 3 个,由于每个方格面积表示 900 平方米,说明图示区域冰 川面积减少了 2 700 平方米。故选 D。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 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 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全球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5~6 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其中工 程措施应“因河制宜”。由题目的图文信息知,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应包括开挖入海 河道、修建蓄洪工程、退耕还湖等方面,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重 视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第 5 题,材料中提示经历 1 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只 经历 1 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晚的,经历 3 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经历 2 次冰期 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结合插图可知果洛山经历 3 次冰期,因此最早, 太白山只经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因此最晚,雪宝顶经历了 2 次冰期,时间上 介于其他两座山之间,因此 B 项正确。第 6 题,气温越高,越不利于冰川的发 育,因而气温高是无现代冰川发育的原因,B 项正确;点苍山与末次冰期分布的 最低纬度相差不大,因而日照时数差异不大,A 项排除;植被分布与有无冰川发 育无关,C 项排除;海拔在图中无法体现出来,D 项排除。

2018创新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整合提升

2018创新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整合提升
发电、取 暖、建地热 温室
我国主要分 布地区
沿海地区
农村地区
地热能丰富 的地区,如 青藏高原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特别提示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宏观措施
具体措施
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
开发
量;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 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

能等新能源

调运
采取多元化石油进口战略;加快西电东 送、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建设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1)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流域。 (2)根据“我国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归纳我国地下水 资源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各省区中降水量稀少,但地下水资源极丰富的是____。 请举一例说明当地人民是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下水的? (4)我国东部省级行政区中,地下水严重缺乏的是_________(填 简称),请联系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地下水资源严重缺 乏的主要原因。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三 我国主要灾害的分布及防御措施 1.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1)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2)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也出现 了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专题归纳整合
续表
优点
风力发 风 电成本 能 较低,
无污染
发电成 水 本较 能 低,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 第一节-第2课时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 第一节-第2课时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2. [2023·镇江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 _地__震___,它在我国数量多的原因是__我__国__位__于__三_ _大__板__块__的__交__界__处__,__地__壳__活__动__频__繁__,__是__世__界__两__大__ _地__震__带__交__会__的__地__带___。
第四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01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盐城期末]江西省婺源县菊径村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小河绕村庄接近 一周,四周高山环抱。下图为菊径村航拍图。据此回答1~2题。
1. 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A )
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温差较小,且海洋温度较低,不足以提供充足的水汽和热量。
[2023·淮安期末]2022年夏秋季节,长江流域中 下游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干旱,洞庭湖、鄱阳湖面 积较往年减小,并提前进入枯水期。下图中箭头示 意水循环环节。据此回答5~6题。 5. 洞庭湖、鄱阳湖面积较往年减小,并提前进入枯 水期将导致( C ) A.②减少 B.③增加 C.④减少 D.⑤增加 [解析] 由图中箭头指向可知,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 地下径流。洞庭湖、鄱阳湖所在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 当地的蒸发关系不大,A错误;洞庭湖、鄱阳湖面积减小会导致洞庭湖、鄱阳湖对长 江补给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洞庭湖、鄱阳湖面积减小,导致该地区水域 面积减小,则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也随之减少,C正确、D错误。故选C。
(2)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可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泥__石_ _流__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 因是_我__国__山__区__面__积__广__大__,__地__表__起__伏__大__,__加__上__人__类__不__合__理__的__经__济__活__动__,__地__表__结__构__遭__到__严__ 重__破__坏___。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滑__坡___的重要原因。 (3) 当今世界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__人__口__快__速__增__长___ _和__经__济__密__集__发__展__;__人__类__对__自__然__环__境__的__破__坏__日__益__严__重_。

同步鲁教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含解析

同步鲁教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读局部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1~2题。

1.在赤道与30°N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A.东南信风带B.东北信风带C.盛行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C.低温少雨D.温和多雨1.B 2.B[第1题,赤道处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带,称为赤道低压带;从图中可以看出,30°N处形成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带。

第2题,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大气在接近地面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大气中的水汽不易凝结,因此不易形成降雨,因纬度低,气温高,因此气候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M气压带所在半球及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4.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3.C 4.C[第3题,M气压带沿30°纬线分布,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是东南信风,即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

第4题,读图可判断,b为南半球的西风带,②位置最南;d为北半球的西风带,④位置最北;a为东南信风带,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c为东北信风带,③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甲乙5.甲图所示季节,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地区盛行西北风B.10°—20°地区盛行东南风C.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D.30°—40°地区盛行西南风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7月份、夏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5.D 6.B[第5题,甲图表示北半球,且此时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N气压带)应位于赤道以南地区,图甲中0°—20°地区盛行东北信风,A、B错;20°—30°地区盛行下沉气流;30°—40°地区为西南风。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1. 与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相比,地方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B )
A.响应时间长
B.救助人口少
C.响应灾种多
D.救助范围大
[解析] 与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相比,地方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数量多,距离灾害发生
地较近,响应时间短,A错误。地方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救助范围小,救助人口少,D错
误、B正确。地方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级别低,响应灾种少,C错误。故选B。
B.北印度洋
C.西北大西洋
D.南太平洋
[解析]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A正确;北印度洋、西
北大西洋、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对我国没有影响。故选A。
4. 图示沿海各省采取紧急预警措施主要是预防台风带来的( C )
①狂风②暴雨
③风暴潮④严重干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2) 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台风属于_气__象___灾害,台风多于_夏__秋__(__夏__)___季节在我 国_东__南__(__东__部__)__沿__海___地区登陆。 [解析] 夏秋季节气温高,上升气流显著,水汽充足,利于台风的形成。影响我国的台 风多发源于热带与副热带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影响我国东 南沿海地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台风属于气象灾害,台风多于夏秋(夏)季节在 我国东南(东部)沿海地区登陆。
D.②③④
[解析] 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同时台风带来的丰沛雨水,可以缓解干旱,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5. 下列关于台风防御的措施,正确的有( D )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Fra bibliotek②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
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讲义:第4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讲义:第4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①联系性②发展性③农业文明④利益兼顾⑤危害⑥措施⑦不同时期冷暖交替⑧措施[学思心得](教师独具)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问题及对策类型特点分布问题对策水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水土配合欠佳,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浪费惊人①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②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③节约用水;④防治水污染进行资源调配1.读江苏和宁夏两省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2)题.省(自治区)人口总数(万人)人均用水量(m3/人年)人均生活用水量(m3/人年)人均生产用水量(m3/人年)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3/亩年)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江苏9 56661070540446570宁夏630 1 78020 1 750 1 352 4 000(1A.宁夏用水总量超过江苏B.江苏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约为宁夏的10倍多C.宁夏万元GDP用水量是江苏的8倍D.两省区生活用水比重均大于生产用水比重(2)宁夏人均用水超过江苏的主要原因是( )A.宁夏临黄河,水源充足B.宁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C.宁夏人口密度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D.两省区产业结构不同(1)B (2)D [第(1)题,用水总量=总人数×人均用水量,江苏总人数多,用水总量大;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用水量,算出江苏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约为宁夏的10倍多;宁夏万元GDP用水量不到江苏的8水比重。

第(2)题,宁夏人均用水超过江苏的主要原因是两省区产业结构不同.]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原因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的不确定性使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四单元单元总结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四单元单元总结
• 第3题,提示:画图略。1991年黄河主河道在东南方向 汇入渤海,2017年则改道从东北方向入海。 • 第4题,提示:桥梁、道路、聚落(jùluò)、港口、养殖
第十一页,共15页。
• 教材P109 活动 • 第1题,提示:画图略。 • 第2题。提示:三眼沟的月园村、城关一小等地受灾最 严重。应该将救灾(jiù zāi)重点放到三眼沟、罗家峪沟等 沟谷地带。
• 作用:为研究滑坡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和危害程度等
第十四页,共1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单元总结。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河流中下游多)。地形(dìxíng)特征:处在山地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或平原地区 ,地势低平。气候特征: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雨量大且多暴雨。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集
第五页,共15页。
• 气候特征: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雨量大且 多暴雨。
• 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土地开发 利用程度高,经济较发达。
• 洪涝多发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在夏季,降雨量大且多暴雨;东南(dōngnán)沿海地区夏 秋季节还受热带风暴或台风活动的影响;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河流水系复杂等。(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破 坏植被;围湖造田;建筑物侵占河道等。
• (3) 加强对灾害多发区的工程整治。巩固坡体、加固堤坝、疏 浚河道、修建水利工程等,严把工程质量标准(biāozhǔn)关。
• (4)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灾害发 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 (5)灾害发生后,应及时对灾第十三页民,共15页进。 行心理疏导服务。
• 教材P111 活动上
• 第3题,提示:除特殊的地质构造外,人为破坏是舟曲 县城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分层突破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自然灾害
②形成原因
③可持续利用
④未来变化幅度
⑤土地资源
⑥全球气候变暖
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0~20之间。

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D 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

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

故选B。

第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

故选A。

第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

故选A。

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

【答案】 1.B 2.A 3.A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应“因河制宜”。

由题目的图文信息知,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应包括开挖入海河道、修建蓄洪工程、退耕还湖等方面,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重视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解析】第5题,材料中提示经历1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只经历1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晚的,经历3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经历2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

结合插图可知果洛山经历3次冰期,因此最早,太白山只经历1次冰期(末次冰期),因此最晚,雪宝顶经历了2次冰期,时间上介于其他两座山之间,因此B项正确。

第6题,气温越高,越不利于冰川的发育,因而气温高是无现代冰川发育的原因,B项正确;点苍山与末次冰期分布的最低纬度相差不大,因而日照时数差异不大,A项排除;植被分布与有无冰川发育无关,C项排除;海拔在图中无法体现出来,D项排除。

【答案】 5.B 6.B
图1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7~8题。

7.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
8.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
【解析】第7题,在遥感影像图中,海拔高处多积雪和冰川,反射率高,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颜色较浅,海拔低处较灰暗,甲所在处较灰暗,且比两侧暗,应为低海拔处,该地位于山顶附近,结合灰暗处的延伸形状,可判断甲位于山谷中。

故选A。

第8题,由图2可知,2009年非冰川方格的数量增加到10个,比1973年多了3个,由于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说明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减少了2 700平方米。

故选D。

【答案】7.A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