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发现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
1.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圆柱与圆锥的关系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彩色粉笔。
2.圆柱模型、圆锥模型。
3.教学课件、教学实验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圆柱体,引出“圆柱”的概念。
2. 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板书及生动的示范,教授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3. 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介绍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并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和讨论
•设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
5. 探究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与圆锥的相似之处和区别,展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延伸
1.拓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引导他们观察和探究更多的立体图形。
2.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圆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圆柱的认识》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圆柱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圆柱的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是一节几何知识的课,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它的特征,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侧面展开图。
2、能力目标:通过对常见的罐头盒,圆木等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
通过观察和用手摸,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把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测验展开图形的各边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的特征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观察法,从直观实物入手,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用演示介绍法,让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用实践操作法,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如果按以上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认识圆柱。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新课导入我采用了复习的方法,导入新课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将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变成圆柱形的,你们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老师电脑演示图形,同学们睁开眼睛看,屏幕上的图形哪一个与你想象的相吻合?验证同学们想象的是否正确,上划√号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聆听几何图形圆柱。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3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引导语: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㈠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对数学课程有兴趣。但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够积极回应。此外,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影响了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体积公式。
2.结构清晰:板书设计应条理分明,逻辑清晰,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圆柱的知识,从特征到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用简练的文字和符号概括圆柱的主要特征和体积公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圆柱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圆柱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圆柱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圆柱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圆柱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7厘米,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答案:S = 2πr² + 2πrh = 2π × 5² + 2π × 5 × 7 = 130π平方厘米。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什么有关?b、引导小结: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三、巩固练习1、做第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2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2一、揭题示标【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圆柱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圆柱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柱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教学PPT;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个视频或进行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圆柱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圆柱的定义和性质:1.圆柱是由一个圆和与该圆共面且平行的两个圆面包围而成的几何体;2.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圆柱的高是连接两个底面心的直线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性质:1.圆柱的底面积等于底面上圆的面积;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矩形,可将其展开成一张长方形;3.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乘以高求得;4.圆柱的表面积由底面积、侧面积和顶面积组成。
3. 计算圆柱的体积(3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1.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 = 底面积 × 高;2.学生通过计算圆柱的体积,巩固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计算圆柱的表面积(3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1.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为:A = 2πr² + 2πrh;2.学生通过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巩固对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同样地,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圆柱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如圆柱的应用等。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或练习题,对学生对圆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与圆柱相关的实物,如铅笔、杯子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物的形状特征,进一步巩固对圆柱的认识。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测量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1、复习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2、出示一个茶叶筒提问:这个物体的形状叫什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体的?你对它了解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柱体。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操作感知,发现特征1、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摸摸它的面。
师:圆柱有几个面?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各面的名称。
2、小组合作,制作形体。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为一组,大家合理分工,做一个圆柱体。
想一想我们要制作它需要做哪几部分?分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后动手做。
3、成果展示。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合作成果,向大家展示。
(2)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准备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做的?4、交流讨论。
(1)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粗有细,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高有矮,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什么是圆柱的高?怎样测量这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5、发现特征。
师:从我们准备的材料和在操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圆柱的哪些特征?师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相同的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
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圆柱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圆柱1、找找圆柱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
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圆柱的认识教案详案及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案详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认识圆柱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圆柱的特征;2.学生能够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3.学生能够应用圆柱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与工具:1.教材: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工具: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圆柱的图形,学生使用纸张和计算器。
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圆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是什么图形?2.你能描述一下这个图形的特征吗?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圆柱的特征:圆柱有两个圆面和一个侧面,圆面和侧面之间由直线连接。
Step 2:探究圆柱的体积(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师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πr²h计算,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的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其体积。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和步骤。
Step 3:探究圆柱的表面积(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教师告诉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公式S = 2πrh + 2πr²计算,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的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其表面积。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公式和步骤。
Step 4:应用题训练(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与圆柱相关的应用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例如: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教师鼓励学生用纸张和计算器辅助计算,并与同桌讨论解决方法。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分享并讲解答案。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圆柱的定义、特征、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6: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更加复杂的圆柱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究圆柱的定义、特征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讨论和解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圆柱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
《圆柱的认识》教案(精选3篇)《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具准备:硬卡纸圆柱体,相应电脑课件,尺子,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
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
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4)认识高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
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
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
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3.巩固特征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柱的认识》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直观认识了圆柱这种物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向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2)过程与方法: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三)我的教学理念是: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在认知上是个飞跃,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发现者,先直观认识,再通过动手做圆柱,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做数学”。
(四)本节课我的教学具准备如下:每组准备圆规一个、彩色卡纸两张、小剪刀一把、胶水,学生自带圆柱物品等。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应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①情景教学法;②探究发现法;③活动体验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应用以下学法组织教学。
①观察操作法;②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标题:《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圆柱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识别和绘制圆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能准确地识别和绘制圆柱。
2.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圆柱形的,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
1. 认识圆柱的基本元素:底面、侧面和高。
2. 学习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一周所成的立体图形叫做圆柱。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三)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圆柱的高、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柱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圆柱有关的练习题,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圆柱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认识圆柱体特征教案设计
认识圆柱体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顶面等部分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圆柱体的特征,能够准确描述圆柱体的各个部分。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的三维结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教学实例、教学辅助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纸笔,以便于课堂练习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物体,如筒形的水杯、铅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顶面等部分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体的形状和结构。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圆柱体的各个部分,并标注出各个部分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纠正错误,加深对圆柱体特征的理解。
4. 拓展应用(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与圆柱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表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圆柱体的特征和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发现更多的圆柱体物体。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顶面等部分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对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下至少5个圆柱体物体,并写出它们的特征和应用。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投影出示圆柱.3.导入、揭示课题.板书:圆柱的认识二、新授(一)圆柱的认识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2.教师出示实物.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的,上下粗细相同,我们叫它圆柱.(二)圆柱的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3)用双手摸侧面.3.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三)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四)操作实验1、做教科书11页的游戏,得出圆柱与长方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2、操作,将圆柱侧面展开。
学生剪一剪,试试看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四、巩固练习1.P11做一做.2.练习二第2题.五、实践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
2 页
续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2)自学课本第 11 页并 填空。 圆柱是由一个( 和两个( )
页
预设学生行为及设计理念
补充修订
学生自习并回答: 圆柱是由一个(曲面 )和两
)面组成的。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 的( );周围的面叫做 );两个地面
个( 圆 )面组成的。圆柱的 两个圆 面叫做圆柱的( 底 面 );周围的面叫做圆柱的
预设学生行为及设计理念
补充修订
.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 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 (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 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 程. 再展开, 在重复操作中观 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 和宽的过程。) 察。 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延伸发现. 展开的平行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 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 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 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 欢圆柱的理由。 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 钢管、杯子、水桶 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 体。 2.圆柱的表面 (1)请同学摸摸自己手 摸摸圆柱。 中圆柱的表面, 说说发现 了什么?
介休市中小学教案
介休市中小学教案
第 4页
续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质疑: 当圆柱底面周长与 预设学生行为及设计理念 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 补充修订
高相等时, 侧面展开图是 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什么形? 三、演练 1.做第11页“做一做” 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 题。 教师行间巡视, 对有困 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 15 页练习二的第 4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
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
教案标题:认识圆柱体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圆柱体的形状特征和基本属性。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圆柱体的实际应用。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圆柱体模型、图片、绘本等。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保持安静整洁。
3. 教学材料:纸、彩笔、胶水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出示圆柱体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形状特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圆柱体吗?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圆柱体模型,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圆柱体的形状。
3. 游戏互动(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圆柱体形状认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和认识圆柱体的形状特征。
4. 观察实践(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或学校周围,用手指指出周围环境中的圆柱体,并描述其
特点。
5. 创作活动(15分钟):
教师让学生用纸和彩笔制作圆柱体的手工作品,加深对圆柱体形状的认识。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对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物展示和互动游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和理解圆柱体的形状特征。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圆柱体,并加深对其形状特征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投影出示(牙膏盒等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二、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岗亭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
(板书课题)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学生回答后,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确定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长度相等。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大小完全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
(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出示,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预设: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说得很好。
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预设: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你们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
板书:化曲为直
组2:我们把圆柱的侧面斜着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组3:我们把圆柱沿高剪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画直为曲的方法?
生1: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2: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以长方形为例)生3: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鼓励学生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观察验证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
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
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
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五、课堂检测
(一)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个地面之间的()叫做高,高有()条。
2、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宽等于圆柱的()。
(二)判断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3、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后一定是个正方形。
()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