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2篇)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2篇)教育学原理考点背诵版(第一篇)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问题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背后的本质联系。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科学三个阶段。
古代教育思想以孔子、苏格拉底等为代表,近代教育理论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为代表,现代教育科学则以杜威、布鲁纳等为代表。
3.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包括: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培养教育人才和推动教育改革。
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指导教育实践是教育学应用价值的体现,培养教育人才是教育学社会功能的体现,推动教育改革是教育学发展动力的源泉。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通过对人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实现个体自我价值等;社会功能包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社会文化、维护社会稳定等。
3. 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功能实现的主渠道,家庭教育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社会教育是教育功能实现的补充。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层次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育目的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2.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社会需求、个体需求和学科特点。
社会需求是教育目的确定的外部依据,个体需求是教育目的确定的内在依据,学科特点是教育目的确定的学术依据。
3.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规则。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范文)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范文)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以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
近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为代表,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理论开始形成。
现代教育学:以杜威、布鲁纳等为代表,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学生主体性。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案例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社会传递性。
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发展性: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的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社会功能: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传承文化。
文化功能:传递和创造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定义: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类型:包括广义的教育目的和狭义的教育目的。
确定依据: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要、教育规律等。
2. 教育制度定义: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构成: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特点: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稳定性。
四、课程与教学1. 课程定义: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安排方式。
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设计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适切性、发展性。
2. 教学定义: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双边活动。
过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评价等环节。
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五、德育与美育1. 德育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推荐】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推荐】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要素(1)教育者:具有教育能力和教育意愿的人。
(2)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人,具有学习和发展潜能。
(3)教育内容: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4)教育方法: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5)教育环境:影响教育活动进行的一切外部条件。
3. 教育的功能(1)个体功能: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社会功能: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1)东方:儒家教育、道家教育、佛教教育等。
(2)西方:古希腊教育、古罗马教育等。
2. 中世纪教育(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传播基督教信仰。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阶层。
3. 近代教育(1)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文主义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2)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
(3)启蒙时期:理性主义教育、功利主义教育。
4. 现代教育(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进步教育、新教育、国民教育。
(2)20世纪中叶: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三、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受教育者发展方向的明确规定。
2. 教育目的的类型(1)终极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基本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的人才。
(3)具体目的:培养特定领域或层次的人才。
3. 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1)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符合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3)符合教育自身的特点。
四、教育制度1. 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2. 学制的类型(1)单轨制:只有一种类型的学校。
(2)双轨制: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类型的学校。
(3)分支制:在普通教育阶段设置多个分支。
3. 学制的改革与发展(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及其发展规律。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教育思想:孔子、孟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学、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
观察法:直接观察教育现象,记录和分析数据。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基本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包括智力、品德、体质等方面。
社会功能:推动社会进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文化功能:传承和创新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3. 教育的具体功能经济功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功能:培养合格公民,维护社会稳定。
文化功能: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
科技功能: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
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层面的总体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具体学校的培养规格。
课程目标: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
3. 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社会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需要。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第1章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原理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必背知识点1.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就像园丁培育花朵,是为了让它们绽放出最美的色彩呀!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要让他们考高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社会能力,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善良的人,这不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吗?2.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太重要啦!你想想看,小婴儿和大孩子能一样教吗?就像给小树苗浇水和给大树施肥,方法完全不同呀!了解孩子们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不是吗?3. 教学方法得灵活多样才行呢!不能总是老一套呀。
好比做饭,不能天天都吃一样的菜吧。
有时候用讲解法,有时候让学生自己探索,这样孩子们学起来才更带劲呀!比如上自然课,可以带学生去实地观察,那效果肯定比光在教室里讲好多了吧!4. 教师的角色多关键呀!可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哟。
教师就像船长,要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呀!不仅要教,还要关爱、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
当学生迷茫时,老师就是那盏指明灯呀,对吧?5. 教育环境的影响可不容小觑呢!好的环境就像温暖的阳光,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一个充满爱和鼓励的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啦。
你看那些在和谐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不是往往更自信开朗呀?6. 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呀!可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就像建房子,得一层一层慢慢来。
比如学知识,得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掌握呀,难道不是吗?7. 教育评价可不能只看成绩哟!那多片面呀。
就像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一样。
要全面、综合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的努力、进步和特长。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呀,你说对不对?我觉得这些教育学原理必背知识点真的超级重要呀,只有深刻理解并运用它们,才能让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最新)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最新)一、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本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
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育人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政治功能:培养合格的公民,维护社会稳定。
经济功能: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功能:传承和创新文化。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 教育目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 教育方针概念: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而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内容:通常包括教育的性质、方向、目标、任务和途径等。
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两者都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意志,都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区别:教育方针更侧重于宏观的方向和途径,而教育目的更侧重于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三、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校外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等。
2.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概念: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类型:包括单轨制、双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
双轨制:以英国为代表,分为贵族教育和大众教育两条轨道。
分支型学制:以前苏联为代表,初等教育后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轨道。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
精心整理第一篇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10.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2.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
3.教育活动的结构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①教育是上层建筑;②教育是生产力;③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④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⑤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 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动力性: 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4.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5.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6.劳动起源说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 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2.教育水平低3.教育没有阶级性4.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2.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 同样占领了学校, 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1.封建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教育学原理100条必考重点
引言概述: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针对教育学原理的100条必考重点进行详细阐述。
这些重点内容涵盖了教育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
通过对这些重点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正文内容: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进行指导和培养,使其达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2.教育的社会属性和内涵3.教育的规律和方式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品德、身体等各个方面。
1.教育的智力发展目标2.教育的情感发展目标3.教育的品德发展目标4.教育的身体发展目标三、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其特点和需求。
1.幼儿教育的原理和方法2.小学教育的原理和方法3.中学教育的原理和方法4.高等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1.集中教学法和分散教学法2.讲授法和讨论法3.实验法和研究法4.合作学习法和个体学习法5.情景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五、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与心理的关系,以及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发展规律。
1.认知发展理论2.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3.个体差异与教育4.情绪与学习的关系5.自我概念与教育总结:本文对教育学原理的100条必考重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重点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333教育学原理背诵重点
333教育学原理背诵重点一、教育与教育学1.名词解释●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元教育学●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生物起源说●劳动起源说2.论述●简述教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论述现代教育的特征二、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系1.名词解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先行●内发论●外铄论2.论述●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及二者的关系●简述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简述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学意义●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简述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简述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三、教育目的、制度1.名词解释●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培养目标●素质教育●教育制度●学制●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义务教育2.论述●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简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论述在确立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时要考虑的问题——个人、社会本位论●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简述我国学制确立的依据●简述学制的类型●论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如何在我国推动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四、课程1.名词解释●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2.论述●简述课程的多样化与一元化的问题●简述泰勒原理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简述组织课程内容时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论述当前我国所倡导的新型的课程改革有哪些贡献●简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述核心素养五、教学1.名词解释●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范例教学模式●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讲授法●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分组教学●走班制2.论述●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论述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原则,举例简述及各自的要求●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六、德育、教师与学生1.名词解释●德育●陶冶●榜样示范●体谅模式●师生关系2.论述●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简述德育的方法●简述德育的途径●论述当前我国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简述学生观(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简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教育的个别性和社会性、教育的工具性和发展性、教育的多维性等。
要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观点,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第二、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要。
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并能够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体差异原理、适应原理、有效性原理、主动性原理、培养发展原理等。
要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
第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要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
第五、教育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教育发展的阶段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
教育发展的规律包括:从定制教育到个性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从单一课程到综合素质教育等。
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实践中。
第六、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
要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并能够在教育研究中合理选择和应用。
最后,复习教育学原理还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教育活动来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复习教育学原理需要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和应用这些原理,同时也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二)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二)1.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其中,德育是根本,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和劳动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以下功能:个体功能: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社会功能:培养合格公民,传承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自身功能:教育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
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具有以下特点:专业性:具备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创造性: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方法。
示范性: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具有以下特点: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学习。
差异性:受教育者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发展性:受教育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课程、教材、实践活动等。
教育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教育手段:黑板、多媒体、网络等。
3. 教育的基本过程教育的基本过程包括:传授知识: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创新能力。
提升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促进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其全面发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习惯。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5. 课程与教材课程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教材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课程课程包括:知识性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
技能性课程:体育、音乐、美术等。
实践性课程:社会实践、实验实习等。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卢梭《爱弥儿》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4、杜威《儿童社会中心说》《民主与教育》第二章:1、教育功能的分类:(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对象分类(二)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从教育功能的层次分类(三)正功能与负功能从教育功能的性质与作用方向分类(四)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分类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的作用,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
(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历来与政治紧密结合,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的重要功能:⑴ 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第一,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第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养的社会公民。
第三,教育通过宣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⑵教育具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变革的功能。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⑴教育通过生产人力资本,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⑵教育通过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⑴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保存与功能;⑵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⑶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第三章:1、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定向功能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它既是学校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也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学校只能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来办学。
具体体现为:一是明确规定了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即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二是规定了社会所需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即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三是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取舍,即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四是决定了教学的重点和质量标准,即对教师的定向作用。
(二)调控功能教育目的自身的各种内在规定性对整个教育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功能。
首先,某种教育目的总是被赋予特有的价值取向要求,并成为衡量教育活动意义及质量的内在根据,起到调控实际教育活动的作用;其次,教育目的对人才培养基本质量规格的规定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依循,直接调控着教育内容或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最后,教育目的自身衍生的一系列各级各类教育目标,起着具体调节和矫正教育活动的作用。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对人与人之间的教育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化的探索和总结。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教育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4.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和科学地位第二部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教育的目标与功能2.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3.教育的社会化与人的自由成长的统一4.教育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第三部分: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2.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3.教育的心理发展规律4.教育的教学过程规律第四部分:教育方法1.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2.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3.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4.教育手段与教育技巧的运用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重点,具体复习方法如下:1.温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阅读教材、复习资料等,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基础观点和原理等内容。
2.理解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分析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社会化与自由成长的统一以及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统一等方面。
3.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过程规律等内容。
4.研究教育方法,理解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阶段,掌握教育目标的确定与分析、教育内容的组织与传达以及教育手段与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参加辅导班等方式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可以通过做题、参加讨论以及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当然,复习该门课程最重要的是理解概念和思想,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此,重点是掌握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类型:终极目的、阶段目的、具体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个性发展。
4.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当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
二、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形式。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 现行学制现行学制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现行学制的改革:学制缩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类型多样化。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强迫的、世俗的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范文)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范文)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包括教育过程、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教育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等。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以孔子、柏拉图等为代表,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
近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为代表,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理论逐渐形成。
现代教育学:以杜威、皮亚杰等为代表,强调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关注个体发展。
4.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的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社会功能: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文化传承功能:通过教育传递和弘扬人类文化。
3. 教育功能的分类显性功能:直接可见的教育效果,如知识的掌握。
隐性功能:间接的、潜在的教育效果,如价值观的形成。
正向功能: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负向功能:对个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而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任务、方向、途径等。
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四、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2024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2024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思想:孔子、孟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近代教育学形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学等。
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应用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发展性:随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不断更新。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的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功能: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文化传承功能:传递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
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层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 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目的反映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3. 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与类型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的总和。
类型包括:学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等。
2.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小学、初中。
普通高中教育:高中。
高等教育:大学、研究生教育。
3. 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
教育体系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教育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五、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课程是指学校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教育学原理必背
教育学原理必背一、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6.教育的个性化;7.教育的国际化二、孔子的教育思想1.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
2.教育对象: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教育内容:“六经”,孔子的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与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5.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因材施教的原则;②启发诱导的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学思结合的方法;⑤谦虚笃实的方法。
6.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立志有恒;②自省自克;③身体力行;④改过迁善。
7.教师观: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夸美纽斯的思想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因而夸美纽斯也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1)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
所谓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论普及教育“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他主张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如教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世界图解》。
(3)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制和学日制,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4)论教学原则他在《大教学论》中论述的教学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等,并指出直观性原则是教师教学的“金科玉律”。
四、洛克的教育思想英国哲学家洛克:《教育漫话》《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8.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9. 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10. 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
第2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 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
3. 教育活动的结构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③教育影响,是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统一。
4. 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其它社会系统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5. 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前者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对人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后者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莫顿提出);(3)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莫顿提出)。
6.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①教育是上层建筑;②教育是生产力;③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④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⑤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7.生物起源说:沛·西能和勒图尔诺;有关教育起源正式提出的第一个的学说;该学说认为: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②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③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8.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心理起源说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该学说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模仿,和生物起源说无本质区别。
9. 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是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
劳动起源说认为: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
10.古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②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③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④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⑤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⑥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11.近代教育的特征: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教育的法制化。
12.现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和生活劳动发生密切联系;②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和普及化;③班级授课成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④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广泛使用;⑤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⑥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独立论: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
2. 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
3. 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①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的知识、技能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②它是人的资本形态;③该理论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带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4. 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
5. 劳动力市场理论: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皮里奥、多林格和戈登)和人力资本模式以及工作竞争模式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教育是决定劳动者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6.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②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7.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8.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影响教育目的;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③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9.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②影响受教育者;③会渗透到教育影响中的各个环节中,对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
10.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①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②人口素质影响着教育素质;③人口结构(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对教育也有一定影响。
11.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12.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不仅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能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在①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的民主意识;②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13. 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③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14. 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是科学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科学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15. 教育的人口功能:①教育能够改变人的生育观,对于控制人口出生率具有明显影响;②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呈正相关。
16. 教育现代化是指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的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观念层面的现代化。
17. 全球化是指近代以来,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为动力,人们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获得物质和信息的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在众多方面制定共同纲领,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
其显著特征是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激化;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是:①正确把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巩固交与发展的定位;②辨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有意识地抵御全球化的风险;③拓展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的教育;④加强道德教育;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