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表格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表格教案--

•基本内容:有中国特色实施地域;民族自治地方•目的
必要性;优越性建议学生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观察、分析
思考、解答
分析
阐明观点
•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中国成立前与成立后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出示一组表格
引导学生对数据做出
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观察表格
得出结论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
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概括、总结提升认识

书设计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八下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八下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学案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学案命制人:武顺智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三、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四、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本完成填空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1.民族分布格局:、。

2.新中国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

⑷既反对,也反对。

3.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

3.意义⑴保障了。

⑵维护了。

⑶有利于。

⑷有利于。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1.措施:⑴有计划地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⑵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发展多种产业。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步伐。

2.结果:⑴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

⑵民族地区的、交通、通讯及文化教育、等都有很大发展。

(二)小组讨论1.我国政府促进少数民族繁荣进步的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3.我国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4. 如何评价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自我检测题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有()A、5个B、31个C、55个D、56个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小杂居、小聚居D、大杂居、大聚居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B、民族大融合C、民族大杂居D、发展民族经济4、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大杂居D、民族共同繁荣5、我国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A、10个B、8个C、6个D、5个6.新中国成立前设立的省级自治区是()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7.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是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六、当堂检测题1、下列不符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一政策的是()A、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B、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C、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D、少数民族必须学习汉语2、关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B、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D、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word教案1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word教案1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学习目标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域的经济文化进展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大体政治制度。

难点:处置好民族问题对保护国家统一、进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教学进程自主学习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一、民族散布:在长期的历史进展进程中,各民族形成了、的散布格局。

二、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民族的民族政策。

3、方法(1)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放平等参与国家生活。

(2)风俗上:尊重和爱惜少数民族的、。

(3)文教上:爱惜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既反对主义,也反对主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概念: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址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治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二、自治机构(1)中国的民族自治地址分为:、、。

(2)1947年,自治区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址,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设立、广西、宁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权利,又保护了,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进展同少数民族的进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一起繁荣一、背景:新中国成立前,业是少数民族地域的要紧产业。

二、方法(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打算地在中西部地域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域的经济结构,进展多种产业。

(2)中共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域的经济利用。

3、结果: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域解决了温饱问题。

民族地域的工商业、交通、通信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专门大进展。

课堂练习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进展进程中,各民族形成的公布格局【】①大混居②小混居③大聚居④小聚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各民族间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一起进展的新时期。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word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word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word学案内容提要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进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我们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点民族分裂主义,极大地爱护和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点实行区域自治,设置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治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点。

新中国成立后,又连续设置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新中国成立后,专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进展出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气。

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咨询题]导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把握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进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进展和繁荣的状态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整理知识提炼结论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良好适应,获得正确分析咨询题的能力识图想象知识迁移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讲明文字,结合本校西藏班网页介绍的内容,通过汉藏“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传统树立责任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明白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伙儿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关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学习英模主动进取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主动向上的人一辈子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奉献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进展政策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缘故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教师讲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伙儿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闻名美女吗?谁讲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3.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齐唱《爱我中华》。

介绍这首歌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提问: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学生活动】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教师活动】出示地图《中国民族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活动】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情况: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教师活动】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教师活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民族大团结》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与互助,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对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历程;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分析民族团结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查阅。

4.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说课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本课选自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2课,分为三个子目:“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內容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节课讲述的内容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政策和了解少数民族发展状况的关键一课。

因此,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事史实,并学会分析其重要意义。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处理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利用影像资料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重点设置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民族大团结(教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民族大团结(教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初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与地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材料,总结归纳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成果,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感受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4.从民族区域实施自治的实施情况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史实学习,感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及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民族政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画廊展示新中国成立前民族情况的示例教师出示表格,并布置任务: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事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通过人才、技术、教师出示西藏农奴和奴隶烧毁图片、新疆自治区成立庆祝图片,新疆一揽子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图片,“我在南疆”两个创业视频,文化教育举例以及西部发开发、兴边富民政策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国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师展示成果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启弹幕功能,便于学生公布思考答案成果。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等材料,体会本地区发展受益于哪些具体措施。

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知识小结填表:学生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等角度进行回答。

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搜集相关案例,以“一方有难八方动,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写一篇时政文章报道。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课标要求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2、活动建议:谈谈自己了解的国内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重要一课,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问题,内容安排简单,学生易于理解,但是具体史实仍然不够丰富,需要多补充一些图片、文字等资料,增加感性认识。

重点是让学生对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加深认识,能够树立各民族平等、尊重、共同发展的思想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情况
过程与
方法
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锻炼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
教材归纳中央政府如何存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举措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升华对于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对整个中国发展的意义,能够认同各民族的
平等、团结的发展,自觉维护民族交流,做到指导实践
民族大团结
各民族风俗习惯
你的认识和感受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的影响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建立原
因、过程
历史上
民族交
融史实
丰富多
彩,各
具特色
民族融合、和平交流是主流
历史、地理因素过程
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有利于国家边疆稳定
有利于祖国繁荣稳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民族大团结的概念;2.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族群矛盾与团结历程;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民族大团结概念的传达和理解;2. 民族矛盾与团结历程的了解和掌握;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族群矛盾与团结历程;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族群矛盾与团结历程。

随着近代以来的中外交往和现代化进程,中国逐渐形成了由各个族群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但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差异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加剧。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各族群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和本土民族主义势力的威胁,形成了伟大的民族大团结。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民族大团结是中国民族近现代历史最为伟大的成就之一。

本课程还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 民族大团结的概念:通过解释民族大团结的概念和核心内容,让学生理解民族大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民族矛盾与团结历程:通过阐述中国近现代史上各个族群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对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民族矛盾与团结的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教学引导和互动交流方式,增强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认识和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意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及其背景,让学生了解各个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团结历程。

2.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加深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认识。

3. 案例分析:通过介绍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矛盾与团结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做好课前预习,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认真完成课堂任务;2. 能够理解和掌握民族大团结的概念和核心内容,了解中国的民族矛盾与团结历程;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表格式)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表格式)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体例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部分的专题内容。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中的专题内容,主要讲述了两个关系国家团结安定的重要问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重点介绍了两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港澳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不断扩大的事实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他们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认识。

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读图、识图能力,养成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对知识进行迁移。

但是,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概括能力还不强,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绘制时空坐标轴,梳理民族大团结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史实,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研读史料,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研读史料,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识记“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原因、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范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6.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标导学二:共同繁荣发展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且展示图片:2.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展示提高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问题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问题3】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什么?目前,我国全国已经建立了哪几个民族自治区?依据教材第61页《材料研读》说出各民族自治地方与祖国的关系是什么?【问题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请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1·师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前提],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区域]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依据],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权限]。

2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考、交流。

生:阅读教材第60页第二自然段,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

师总结: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探究、思考、交流。

生: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

明确各民族自治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师总结: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目前,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关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

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交流展示。

师总结: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公开课教学设计】八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公开课教学设计】八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村长:大好事,我们这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村委牛:村长,啥叫民族区域自治?
村长手指敲着脑袋:“嗯,民族区域自治嘛.....”
村委王“还是问问我万能的朋友圈吧。万能的朋友圈,你们知道啥叫民族区域自治不?”(边说边起身,转向其他同学)
村委牛:原来是这样啊。可以实行自治权,那以后我们就可以想干啥就干啥了....多好呀。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前置性作业/课前小研究
1.党和国家长期以来为新疆的发展都给予了哪些帮助和扶持?(可以从教育、基础设施、大学生就业、住房、保护民族文化等方面思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历史名词竞猜
由学生主持人抽选各小组学生上台解释名词,台下同学猜,答对者给各自小组加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该年级学生大多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精神,以及对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但是对于我国实行相关的民族政策了解较少,国家对自己家乡进行扶持的具体情况掌握不是很全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相关教学活动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西部大新疆,我们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学生观察民族分布图。
学生可能会得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分布西部多,东部少;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从得出的信息上进一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历史基础、民族关系、现实分布等因素而实行的。
学生历史短剧表演: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学案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我爱
中华┅┅”这首《爱我中华》的歌曲表达的主旨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团结
D.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四、自学检查
6、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提出的开发战略是( )
。极大地维护了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关系。 设立
A.焦裕禄
B.孔繁森
C.袁隆平
D.雷锋
,行使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由少数民族人民


自己管理 三级。中国现有
。 8、简述建国后,我党采取了哪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措施




5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①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大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12 课学案 班级
历史-资料-打印版
姓名
年月日
学习内容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区 主备
课时
族地区
;②民族地区的



学习目标
识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少数民族
都有很大的发展。
五、分层练习
学习流程: 一 、复习上节内容
二、1、认真阅读课文第一目明确
西部 ,促进 20 世纪 90 年代 80%以上的少数民 学习小结
同 繁 荣
1、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目标展示: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预习点拨: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中国民族分布格局:、。

2.新中国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

⑷既反对,也反对。

(5)有计划地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发展多种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步伐。

二、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级别):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

3.历史意义:⑴保障了。

⑵维护了。

⑶有利于。

⑷有利于。

自主练习: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成为一个民族大家庭。

我国现在的民族分布格局是()A、有聚居、无杂居B、有杂居、无聚居C、大杂居、小聚居D、大聚居、小杂居2、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由此你认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C、走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4、下列哪一项措施不符合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A、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B、禁止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C、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D、少数民族有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巩固达标: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④西部大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
学习目标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的分布格局。

2、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民族的民族政策。

3、措施
(1)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放平等参与国家生活。

(2)习俗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

(3)文教上: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既反对主义,也反对
主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概念: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自治机构
(1)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2)1947年,自治区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又陆续设立、广西、宁夏、4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权利,又维护了,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产业。

2、措施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

(2)中共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使用。

3、结果: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

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很大发展。

课堂练习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的颁布格局【】
①大杂居②小杂居③大聚居④小聚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各民族间平等相待、友好互助、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改革开放
D、民族区域自治
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
①民族区域自治②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③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重视培养少数民放干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规定:少数民族即使达不到法定产生一名人大代表的人数,至少也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A、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反对大民族主义
D、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接受国家统一领导
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请完成:
(1)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有哪些?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作用?
请写出学习本节课的反思:
参考答案
自主练习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大杂居,小聚居
2、平等、团结
3、(1)政治(2)风俗见惯、宗教信仰(3)大民族、地方分裂主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国家、区域自治、自治、
2、(1)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3)当家作主的自治、国家的统一
三、1、农牧业
2、(1)单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3、80%
课堂练习
1、C
2、D
3、A
4、B
5、D
6、(1)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放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放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