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课件ppt
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检 查和病毒分离,以确定病原体 的具体类型。
需要与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02
手足口病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
对于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早 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干扰素等,可以抑制病毒复制,
减轻病情。
疗程和剂量
抗病毒治疗的疗程通常为5-7天, 剂量需根据患儿的体重和病情进行 调整。
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教育
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普 及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提高公 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医疗救治
加强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护 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疫苗接种
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为易 感人群提供免疫保护,降低感
染和发病风险。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
01
病毒变异与传播途径
研究手足口病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 的传播。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定和完善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
的职责和义务。
加强国际合作
02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全球手
足口病疫情挑战。
科研创新
03
加强手足口病防控科研创新,研究更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手
段,提高防控效果和水平。
06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针对手足口病病毒的新药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病毒的新药研发正在进行中,包括病毒抑制剂、病毒中和 抗体等。这些新药可以更有效地治疗手足口病,减少病毒耐药性的产生。
饮食调理
患儿饮食应以清淡、易消 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 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物。
手足口病班会
学生健康监测机制建立
每日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对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学生及时隔 离并通知家长。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就医情况,对患病学生的病情进行跟踪 和监测。
加强与当地卫生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手足口病的疫情动态和防控要 求。
家长沟通协作平台搭建
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共 同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利用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手足口病 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改善社区环 境卫生状况,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志愿者团队招募和培训活动
招募具有医学、护理、公共卫生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参 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明确志愿者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教育 、疫情监测等方面的作用。
对志愿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开展工作 的能力和素质。
加强对志愿者的关心和支持力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 满意度。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规划
本次班会活动效果评估
宣传教育效果
通过班会,学生们充分了解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及 预防措施,对疾病的认知有了明显提升。
学生参与度
班会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讲座、互动问答等,学生们积极参与, 现场氛围热烈。
家校合作
误区三
滥用抗生素。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 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还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等副作用。
正确做法
遵循医嘱,对症治疗;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皮疹;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05
社会资源整合与支持 系统建设
政府部门角色定位及政策支持
观察病情
手足口病的宣传内容
手足口病的宣传内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特别容易传播。
为了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我们需要广泛传达以下信息:
1. 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儿童传染病,主要病因是肠道病毒,特征是口腔、手掌和足底等部位出现水疱和溃疡。
2. 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或直接接触病人传播。
密切接触、不洁饮食和不良卫生习惯会增加感染风险。
3. 预防方法: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勤洗手。
- 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如分享餐具、毛巾等物品。
-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 提升自身免疫力,注意合理营养和适量锻炼。
4. 症状和治疗: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食欲不振等,后期出现水疱和溃疡。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5. 集体环境的防控: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相关机构应加强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同时,及时发现患病儿童并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手足口病是一种需引起广泛重视的传染病,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全面了解并遵循上述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护儿童的健康。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健康从小事做起!。
认识手足口病教案
认识手足口病教案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教学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定义、病因和传播途径。
2. 掌握手足口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 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常见的有肠道病毒71型和肠道病毒16型。
-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
2. 手足口病的症状- 发热:起病时常伴有高热,可达39-40℃。
- 口腔症状:口腔黏膜出现红斑、疱疹,舌苔脱落,口腔溃疡。
- 手足症状:手掌、脚底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可能伴有疼痛。
- 其他症状:喉咙痛、食欲不振、腹泻等。
3.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婴幼儿、餐前餐后、上厕所后等情况下。
-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避免使用患者的餐具、玩具等。
-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经常通风。
- 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加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讨论他们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2. 介绍手足口病的定义、病因和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念。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讨论并列出手足口病的症状。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列出的症状,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补充。
5. 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6.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遇到手足口病患者时的正确应对方式。
7.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份手足口病的预防小贴士,并在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是否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4篇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认识手足口病教案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教学准备:1. 手足口病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展示材料,如海报或幻灯片。
3. 手足口病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步骤:引入:1. 发放一份问卷给学生,让他们填写自己对手足口病了解的程度。
2. 询问学生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并简要介绍手足口病的定义。
内容:1. 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 通过展示资料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即肠道病毒。
- 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 可以播放手足口病相关的视频,展示病情和症状。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向学生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
- 强调密切接触和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3. 预防手足口病:- 向学生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 强调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密闭空间的聚集。
4. 共同完成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 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设计和制作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
- 让学生参考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设计海报的内容,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成果,评估他们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内容。
延伸活动:1. 建议学生回家向家人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提醒家人保持卫生习惯。
2. 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和讲座。
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对手足口病预防的意识。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逃出污染区》适用对象:小班学生(年龄:3-4岁)活动目标:1. 增加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了解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 培养学生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 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小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认识手足口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简单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学会简单的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护理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足口病科普图片、PPT、视频、消毒液、口罩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足口病科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它是怎么传播的?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视频,讲解手足口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简单护理措施。
强调洗手、戴口罩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幼儿回顾所学内容。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4. 活动环节(10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戴口罩方法,幼儿跟随练习。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不被手足口病传染呢?”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手足口病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简单护理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手足口病病毒,并标注其传播途径。
写一篇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日记。
2. 答案:画出手足口病病毒,标注传播途径。
日记内容要包括: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预防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活动环节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名词解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儿童。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污染物品传播。
症状:
1.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
2.口腔痛,表现为口腔黏膜、舌头、咽部出现疱疹和溃疡,疼痛剧烈,影响进食。
3.手足皮肤出现丘疹、疱疹,可伴有痒感。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约2-5mm,数量不
等,一般1-2周后可消退。
4.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呕吐、咳嗽等症状。
治疗: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预防:
1.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或患者。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5.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一周左右可以痊愈。
然而,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恢复期可能会更长,需要更多的休息和护理。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PPT课件
控制疫情的策略
加强监测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 对疫情进行科学评估。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 众的疾病意识和预防能力。
医疗资源储备
提前储备必要的医疗资源,如药品、医疗器械等, 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爆发。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保健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
时间不等。
皮疹
患者的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现 红色斑丘疹,通常在发热1-2天后 出现,逐渐增多并融合成水疱。
口腔症状
患者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疱疹 或溃疡,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流 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
手足口病可能引起脑膜炎、 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 惊厥等症状。
呼吸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肺炎、 心脏疾病等呼吸系统并发 症,表现为咳嗽、气促等 症状。
循环系统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 心包炎等循环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 心悸等症状。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患者发病前1-2周内有手足口病接 触史或到过流行地区。
临床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表现中的至少2项。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全球性的手足口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疫情信息、研究成果 和治疗方案,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及时就医。
05
手足口病的社会影响与应 对措施
社会影响
01 02
经济负担
手足口病爆发时,大量患者就医,导致医疗机构负担加重,医疗资源紧 张,同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防控和治疗,给国家和社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内疱疹、手
足皮疹和发热等症状。
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手足口病,卫生部专门发
布了《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相关要点:
一、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和脚底出现皮疹,同
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和幼儿园人群中,一般经
过7-10天即可自行恢复。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和口-口传播途径传播,患者的粪便、唾液、
呼吸道分泌物等均可成为传播源。
因此家庭、幼儿园及学校是手足口
病易发传播场所。
三、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同时可采用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饮食
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熟的食物;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消毒卫生;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对幼儿园和学校卫生的
管理。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1.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听起来像是个外星病种,其实它可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麻烦。
它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柯萨奇病毒。
得了这病的小朋友,通常会出现口腔内的小水泡,还有手、脚上也会长一些小疙瘩。
没错,这可不是一场小儿科的“盛宴”,看着孩子难受,作为家长,心里那真是一个五味杂陈。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这病可真是“粘人”,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鼻涕、疱疹液等传播。
想想看,孩子们爱分享玩具,爱亲亲抱抱,这可就给病毒提供了大好机会。
你要是看到小朋友们一边玩耍一边用嘴巴撕开零食包装,那真是要警惕了。
这些病毒可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潜伏着,随时准备“出击”。
不过,家长们也别过于紧张,毕竟保持卫生、勤洗手,就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2.1 防治措施那么,我们要怎么防治呢?首先,勤洗手是关键!记得孩子们吃饭前、上厕所后都要洗手,洗得干干净净。
再说,尽量让孩子们少去人多的地方,特别是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别让他们“闹场”。
而且,如果家里的小朋友不幸感染了,尽量让他们在家休息,减少与其他小伙伴的接触。
别忘了,保持家里的环境清洁也很重要,定期消毒玩具和生活用品,这可是小细节,做得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机会。
2.2 注意症状如果孩子真的不幸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症状。
起初可能只是发热,接着嘴巴里会长水泡,可能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烦躁等表现。
这时候,给孩子多喝水,保持水分补充,能减轻症状。
同时,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饭、面条等。
尽量避免让他们吃辛辣或酸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
孩子们的脾气就像小火焰,得了病会更加烦躁,家长们可要耐心陪伴哦。
3. 预防知识最后,家长们要记得给孩子讲讲防病知识。
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能理解“洗手”的重要性。
你可以把洗手变成游戏,比如用洗手歌吸引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在快乐中养成好习惯。
此外,教他们不要用手去摸脸,这个习惯可得从小抓起,毕竟手上的细菌可不想成为他们的小伙伴。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传染性较强且易发生暴发。
为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和防控能力,以下是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建议: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洗手,尤其在接触到儿童、食物或污物之后。
- 妥善处理垃圾:将垃圾正确分类并及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 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2. 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勤刷洗家具、玩具和床上用品等,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
- 通风透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 定期消毒:对常接触的物品和家居表面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儿童使用的玩具和器具。
3.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食用安全的食品:选购新鲜、卫生的食材,做到分开储存生熟食品,并注意饭前便后洗手。
- 煮熟食物:确保食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类和蛋类,避免生食。
4.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注意保持手指短剪并保持指甲清洁:减少手指进口的机会,避免将病毒带入口腔。
- 注意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接触其体液、唾液或分泌物。
- 带口罩:在人员密集、易感染的场所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
5. 加强儿童日常防护- 室内活动:尽量减少儿童在公共场所活动,特别是疫情高发时期。
- 避免共用物品:减少儿童共用器具、玩具等,避免病毒交叉传播。
- 保持监测:及时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并隔离。
通过以上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建议,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将宣传知识传播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预防手足口病,守护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人类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特点是手、足和口腔黏膜出现水泡、溃疡等症状。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控制疫情的蔓延,以下是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婴幼儿、使用公共场所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确保彻底洗净。
2. 避免与病患密切接触:手足口病可以通过飞沫、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而传播。
尤其是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尽量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
3.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手足口病病毒很容易通过接触污染物品进行传播。
避免共用毛巾、杯子、餐具等个人物品,以免传播病毒。
4.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清洁家居和公共场所的表面,尤其是常接触的物品和设施,如家具、门把手、水龙头等。
5. 加强儿童饮食营养:适当增加儿童的饮食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感染的风险。
6. 注意孩子的洗澡问题:尽量避免让孩子坐在公共浴池中洗澡,沐浴时不要用共用的毛巾和洗脸巾。
7. 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如通过健康宣传单、海报、宣教视频等多种形式让人们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注意:这些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或您的孩子有手足口病或怀疑感染,请及时就诊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2篇)
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2024年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讲座。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病毒污染物品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以发热、咽峡炎、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特别是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中的儿童,因此要特别重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首先,我们要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首要措施。
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进食、接触污染物后要及时洗手。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避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不随地吐痰、咳嗽,不乱丢废弃物等。
其次,我们要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
手足口病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
家中要经常清洁卫生,保持地面、桌面、玩具等物品的清洁。
儿童经常接触的玩具、床上用品等要定期清洗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此外,孩子们还要注意营养均衡的饮食。
良好的营养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降低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我们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坚持每天喝足够的水。
同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一旦发现,要立即隔离患者,以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
同时,要及时给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和调养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
亲爱的同学们,手足口病虽然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但只要我们加强预防,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清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我们就能有效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播。
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自己的健康,健康成长!谢谢大家!2024年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二)尊敬的领导、尊贵的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做关于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讲稿。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感染儿童的急性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生,5至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三是误饮或误食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其中人群密切接触者传播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三、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是2至10天,最短12至24小时,平均3至5天。
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四、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会再得这种病吗?多种人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
人感染后只获得某种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患一次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
五、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至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但只有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病情可以明显好转。
六、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1)看护人(家长、保姆等)接触儿童前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2)儿童接触任何食物前均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5)流行期可每天早晨起床时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幼儿园手足口病小常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小常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它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病毒传播迅速,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手足口病,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小常识。
1. 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给他人。
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或接触到物体表面时,会释放病毒,其他人通过吸入病毒或接触到病毒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睛,就会感染手足口病。
2. 手足口病的症状和表现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口腔溃疡、皮疹等。
发热通常在感染后的1-2天内出现,喉咙痛和口腔溃疡则是病情进展的早期症状。
皮疹往往出现在手掌、脚心和口周等部位,可以是红疹、水疱或溃疡。
3.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传播,有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剪指甲等。
- 给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增强免疫力。
- 避免与患病儿童亲密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 保持教室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 做好幼儿园的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流通。
4.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处理方法一旦发现幼儿园中有手足口病患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将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儿童。
- 告知家长并建议其及时就医。
- 对幼儿园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玩具。
5.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孩子的症状:- 控制孩子的体温,保持适宜的室温。
- 给孩子提供流质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 给孩子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 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口腔溃疡药膏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病,但只要我们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就能有效减少其传播。
通过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
希望家长和幼儿园能够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手足口病健康科普知识
手足口病健康科普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
它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要症状,因此得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患者的呼
吸道分泌物、唾液、粪便和体液中的病毒是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途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咳嗽、打喷嚏、接触污染物品以及与感染者密切
接触。
感染手足口病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喉咙痛、纳差、食欲不
振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其典型症状之一,可出现在舌头、口腔黏膜、
颊粘膜等部位。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多见于手掌、脚掌、手指、脚趾、臀部等部位,皮疹呈现红色丘疹或水疱的形式。
在感染初期,患者一般会有不适感,随后出现以上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
休息可以自愈。
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缓解症状和保持水分平衡为主。
患者应多喝水,适当休息,避免食用过硬、过辛辣、过酸的食物。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与患者接触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总之,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典型症状,采取积极的个人防
护和卫生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以便能够及早缓
解症状并恢复健康。
2024年手足口病讲稿范本(三篇)
2024年手足口病讲稿范本(开场白)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2024年手足口病的讲稿。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很多儿童和家庭的健康。
今年,我们正面临着手足口病爆发的严峻形势。
接下来的时间,我将从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首先,我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这种病主要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也有可能在成年人中发生。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起水泡等。
(二、病因与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
一般来说,肠道病毒主要分为肠道病毒A、B、C、D四个亚属。
其中,肠道病毒A亚属是主要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
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起水泡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三、预防与控制)既然手足口病如此严重,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首先,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要做到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
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增强抵抗力。
此外,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污染物。
对于疑似病例,应立即就医,并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四、治疗与康复)如果不幸感染手足口病,我们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治疗手足口病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退烧药、口服液等药物,并且要求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
在康复期,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饮食营养,同时避免接触其他病毒,以免造成二次感染。
(五、总结)手足口病虽然严重,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同时,家长们要对孩子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手足口病,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一、手足口病的定义和病因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常见的病原体有肠道病毒A组(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16型)、肠道病毒B组和肠道病毒C组。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1.初期症状:发热、喉咙痛、食欲不振等。
2.皮疹:手掌、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等。
3.其他症状: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将病原体排出,其他人吸入后感染。
2.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接触后,通过口腔、眼部、鼻腔等粘膜感染。
3.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使用过的带有病毒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
四、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被褥、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卫生。
2.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保持距离,避免接触其分泌物。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不洁食物,尽量吃熟食,多喝水,增加免疫力。
4.加强个人免疫力: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五、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1.对症治疗:如发热可用退热药物,口腔溃疡可用漱口液,腹泻可用止泻药物。
2.休息和饮食调理: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适当饮食,多喝水,补充体力。
3.预防并发症:手足口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六、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口腔溃疡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居家隔离:患者在发病期及恢复期需居家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3.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用过的物品要做好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家庭成员的防护:家庭成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家居环境清洁。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有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免疫力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中班认识手足口病
避免饲养宠物,减少 孩子与动物接触,降 低病毒感染风险。
家庭物品定期清洁和 消毒,特别是孩子经 常接触的玩具、餐具 等。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方法
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冲洗干净。
孩子的衣物、被褥要勤换洗、晾晒, 保持清洁和干燥。
提醒孩子不要用手触摸口、鼻、眼等 部位,避免病毒进入体内。
家园携手共育
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各界应共 同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 、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识别
01
02
03
发热
患儿通常会出现低热,体 温一般不超过38.5℃。
皮疹
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 小疱疹或小溃疡,疱疹周 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
口腔疼痛
患儿可能因口腔溃疡而表 现出拒食、流涎等症状。
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轻度
仅有低热和皮疹,患儿精 神状态良好,无其他明显 不适。
知识传递
向家长发放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手册、 宣传单等资料,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 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导家长积极配 合幼儿园做好防控工作。
社区联动活动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控中心等部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义诊咨询、健康宣传等活动 。
活动效果
通过社区联动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手足口病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手足 口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也是手 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
与CVA16不同,EV71感染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神经 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等。
EV71病毒颗粒形态与CVA16相似,但两者在遗传 特点和致病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普及总结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普及总结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幼儿园是其易发的场所之一。
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对幼儿园家长和工作人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了解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的知识。
1、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并且易在儿童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扩散。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水源传播等。
2、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治疗患者出现手掌、脚底和口腔黏膜等部位的红疹、丘疹、水泡等症状,伴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
治疗手足口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烧药、止痛药等,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注意饮食、保持休息等。
3、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1)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要让孩子们养成勤洗手、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
(2) 严格环境卫生管理:要保持幼儿园内的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消毒。
要对接触过患者或患者的物品加以特殊处理。
(3)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在外出后回到幼儿园或者家中要及时清洁,洗手、漱口等。
(4) 发现病例应及时报告,确诊患者立即隔离和治疗。
(5) 做好食品安全:要注意食品卫生,婴幼儿的食品尽量选用新鲜食材烹制,不使用过期变质或不卫生的食物。
4、家庭防控手足口病(1) 加强室内外环境卫生,要随时清扫、消毒,洗涤衣物、餐具等。
(2)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家庭成员应多洗手、多做家务,保持家庭卫生。
(3) 携带常用的防备手足口病的药品,及时就医。
(4) 发现家庭成员出现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5) 做好食品安全,不食用生食食品,严格控制厨余垃圾,使用干净的器皿。
总之,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卫生防护,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食品安全等。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最终控制好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重症病例应早期诊治,诊治不与时有 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型病例,。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 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 呼吸、心率增快。4)出冷汗、末梢 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8)膝反射亢进。9)颈轻度抵抗。
处置流程
临床表现
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少部 分可不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 疱疹或溃疡,手、足与部分病例臀 部、膝部出现斑丘、疱疹,疱疹周 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临床表现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 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 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 位仅表现为斑丘疹,无疱疹。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皮疹(部分 可有臀部、膝部皮疹),部分病例可 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诊断困 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 诊断。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 诊。 (一)糞便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二)分离并鉴定出肠道病毒。 (三)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 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1.什么是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任何预防治疗? 3.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现状。
1、患儿男,3岁,因“发热2天,呕吐1天”入院。查 体:T 36.6°C,未吸氧下氧饱和度为84%,一般情 况差,精神差,哭闹,烦躁不安,查体不合作。I°脱 水征,口唇青紫,三凹征(-),口腔黏膜可见2枚溃 疡面分布,咽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可闻与粗 湿性罗音,心率188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 腹平软,未见胃肠型与蠕动波,肝脾未触与,移动性 浊音阴性,肠鸣音7次/分。双侧膝腱反射(+),双 侧对称。双手掌、足掌皮肤可见数枚米粒大小的暗红 色丘疹、疱疹。肢端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3秒。
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 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一 般不易做到。
实验室检查
头颅CT 部分重症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脑 沟回增宽、加深。 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可有窦性心动过速 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脑电图 重症病例(并脑炎)可表现为弥漫 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少数 早期正常,随病情加重而异常。
实验室检查
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 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 著。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 征象。
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 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一 般不易做到。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
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生的一种 严重肺部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死 率高。发生机制可能为:(1)冲 击伤理论;(2)渗透缺陷理论; (3)近年免疫学说逐渐受到重视, 认为EV71感染导致了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SIRS)。主要集中在交感 神经亢进和SIRS方面。
流行病学
1975年在保加利亚流行由EV71引起 的7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1%有 瘫痪,44例(6.29%)死亡。我国自 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 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 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 手足口病在我国各地以夏季最高。我 巿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均有散发。以 4-7月为多。
腱
抽风。查体:颈抵抗、膝反反射亢进, 极少数下肢瘫痪病例膝反射消失或减 弱。
重症病例表现
(2)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呼吸困 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 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沬样痰液; 肺部可闻与湿啰音或痰呜音。
重症病例表现
(3)循环系统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 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 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实验室检查
粪便RT-PCR核酸检测并测序检测 EV71、 CoxA16 等肠道病毒。检 出阳性率最高。是实验室确诊的最 好依据。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4倍 以上的升高
分离出肠道病病毒。
实验室检查
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 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 著。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 征象。
流行病学
一般发病率以人口密集的巿区为高, 农村较低,巿区高于郊区,郊区高于 农村。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 (70%-90%),其次以孕妇较易受 侵犯,发病无性别差异。死亡病例男 性明显多于女性。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 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 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 病”命名。2008年3月10日至5月31 日短短时间内安徽阜阳共报告手足口 病7470例;其中重症病例111例,死 亡23例(20.72%)。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传染期 一般为1-2周至3-5周之间,有时更 长,病毒可经粪便排出,也可经疱疹 破溃时的液体流出。
传播途径 主要经口传播,粪口传播, 密切接触,另有报导公共游泳池、医 院门诊口腔检诊器消毒不严格也可传 播本病,其次接触传播,飞沬也可传 播。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婴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 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 而降低。发病后的免疫力不甚巩固, 可再次感染。病毒之间无明显交叉免 疫。隐性感染病例较多,1983年天津 发生本病的流行,总发病率为2.02‰, 幼托机构发病率23.03‰。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者)病情进展 迅速,在发病1-5天内并发脑炎、脑 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 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有存活 病例可留有后遗症。死亡原因主要原 因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脑干脑 炎。
重症病例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 惊、头痛(年长儿)、呕吐、谵妄甚 至昏迷;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瘫痪、
4)重症病例应住院与时治疗。
5)危重病例与时收入重症医学科 (ICU)救治。
普通型手足口病治疗
普通病例 1)注意隔离,可在门诊或 家庭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 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可选用口服维生素C、B2、板兰根、 抗病毒口服液等与采用中西医治疗。 3)认真告知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变化,出现不适随时就诊。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体检: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 经系统与肺部体征。
1)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按照丙类传染 病与时报疫情。 2)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 与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处置流程
3)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 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 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 普通病例可在门诊或家庭隔离治疗。
重症病例表现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无心、肺、 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于中枢神经 系统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水肿,又称 “中枢性肺水肿”或“脑源性肺水 肿”。其在临床上以急性呼吸困难 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早期仅 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呼 吸急促等非特异性表现,胸片改变 不典型。
重症病例表现
待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和濒死感、双肺 湿啰音、粉红色泡沬痰、严重低氧血 症或胸片检查为双肺大片浸润影时虽 诊断己明确,但病情己进入晚期,抢 救成功率很低,病死率可高达90.0%。
1、患儿男,2岁,因“呕吐3天,易惊伴四肢 抖动2天,烦躁1天”入院。查体:T 36.9°C, P130次/分,R30次/分,血压110/60mmhg,
精神差,烦躁,呼吸不规则,口腔黏膜充血,
口腔内未见疱疹分布,咽充血,咽后壁未见滤 泡,双侧扁桃体Ⅱ°肿大,手掌、足底皮肤可 见散在红色丘疱疹,约针尖至芝麻大小不等,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多以中等度发热起病,也可不发热, 出现咽痛,小婴儿表现为流涎、拒食。 口腔内可见疱疹、溃疡,出现流涎、 拒食、哭闹、烦燥。手足心可见散在 的斑丘疹与疱疹,疱疹呈圆形、椭圆 形、扁平状,周围绕以红晕,无明显 瘙痒。有的患儿肛门周围、臀部、膝 部、也可以出现类似皮疹。
重症病例表现
脑干脑炎 一侧或双侧颅神经受累。 球麻痹 共济失调、震颤、肌阵挛、 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严重者迅速 出现肺水肿和心肺衰竭,或MRI证 实脑干病变。EV71感染造成威胁患 儿生命的损害是脑干脑炎、神经源 性肺水肿
重症病例表现
上述病变使儿茶酚胺类分泌骤然增 加,多认为儿茶酚胺过多造成的神 经源性肺水肿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 因。病理解剖发现,死亡患儿脑干、 脊髓均明显水肿,神经元严重受损, 表现为颗粒变性,嗜神经细胞和卫 星现象等。
手足口的现状
2008年4月份以来,该病发病率与 危重病例有增多趋势,临床应引起 高度重视。该病己定为法定传染病 (丙类),网络直报。目前该病己 成为儿科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严重 威胁儿童的健康。
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数十种肠道 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 A2、A4、A5、A7、A9、A10、 A16型等,以与肠道病毒71型 (EV71),其中以CoxA16、 EV71最常见。但近年来报告由 EV71 引起的症状较重,还可伴发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与瘫痪。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 部分可升高。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 可明显升高。 CRP一般不升高。 血生化 病例可有轻度ALT、AST、 CK-MB升高。
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血糖升 高。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 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脑脊液检查 临床诊断重症病例的 重要依据,糖、氯化物正常,细胞 数、蛋白可轻度增高或正常。
鉴别诊断
(一)普通病例 需与出疹性疾病鉴别。 (二)重症病例 病脑、脊髓灰质炎、重
症肺炎(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 水肿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 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 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沬痰,胸片为肺 水肿表现)。 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 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