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转基因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转基因家蚕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家蚕的研究进展

18 90年 ,odn 等 将 重 组 D A 用 显 微 注 射 法 导 G ro N
人 小 鼠受精 卵原 核 , 次 获 得 了整 合 有 外 源 基 因 的 首
因兔 、 、 等 。但 这类 转基 因大动物 出现许 多病 理 猪 羊
小 鼠。18 9 2年 , a tr 将 大 鼠生 长 激 素 基 因 Pl e_ 等 mi 2 显 微注 射到 小 鼠受 精 卵 中 , 次获 得 了体 重 为 正 常 首 小 鼠 2倍 以上 的 “ 级 小 鼠” 提 出 了从 转 基 因 动 超 并 物 中提取 药 物 蛋 白的设 想 。 目前 除 转 基 因小 鼠外 , 转 基 因兔 、 羊 、 及 山羊 , 基 因鸡 J转 基 因 大 绵 猪 转 , 鼠及 转基 因 鱼 J转 基 因 牛 J转 基 因 猴 _ 等 也 已 4, , 6
② 转 基 因研 究 的必 要 工 具— — 报 告 基 因 的选
择 。起 初 以家 蚕幼 虫 的皮肤 和卵 色为 首 的许 多 突变 系统作 为 参照 , 戎锐 等 对 这 一 阶 段 的 家 蚕转 基 因 的研究 作 过 总结 。遗 憾 的是 到 19 9 8年 尚未 使 常用 的 C T、 erG P作 为报告 基 因 。 A N o、 F 家蚕 转基 因研 究 近几年 已取 得 了很 多新 的研究
基 因以及需 研究 的 目的基 因。 两个 品系 杂 交 , 后 其 代 便可 组织 特异 性 表达报 告 基 因以及 所需研 究 的 目 的基 因。 O a a等 构 建 的 基 于 pgy a 座 子 gw i B c转 g
翅 目昆虫 , 生活 周期 短 , 繁殖 率高 , 能大 量饲 养 , 不仅
是 一种 重 要 的经济 昆虫 , 是 研 究 真 核 基 因 表 达调 更 控 的理 想 模式 之一 。

家蚕基因组与家蚕产业的发展

家蚕基因组与家蚕产业的发展

家蚕基因组与家蚕产业的发展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全球最重要的丝绸生产材料。

丝绸是一种古老又具有巨大价值的时装材料,它具有卓越的抗菌性、防紫外线、亲肤性及高效的保暖性能,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已经对家蚕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这为家蚕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一、家蚕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2018年1月,中国读取的家蚕基因组已经达到了99.94%的精度,这个成就不仅是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是国际上基因测序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测序的结果表明,家蚕基因组约有1.13亿个碱基对,其中包含了约1.5万个基因编码。

通过对家蚕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蚕的特性和生命过程,从而为家蚕产品的优化,品种育种的改进,病虫害防治的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基因编辑技术将现代技术应用到家蚕产业中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现代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家蚕产业中。

目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实现对家蚕基因组的人为改造,令家蚕产生更丰富的丝变种。

同时,对家蚕品种进行基因修饰,可以令其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从而提高家蚕的养殖生产效率。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家蚕产业带来增长潜力,同时也为家蚕产品提供了更加精细和突出的特性。

比如,可以通过编辑家蚕的基因,改善家蚕的丝质强度,加强其防水、防紫外线、防微生物的能力等,从而增加家蚕销量和市场需求。

三、家蚕产业的发展前景家蚕产业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农业产业,具有久远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家蚕基因组的研究,可以将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家蚕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为家蚕产品提供更加多样化、精细化的特性,满足现代市场对家蚕产品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通过对家蚕品种的精细化育种和品质管理,可以提高家蚕的生长和丝产量,进一步拓宽家蚕产业的盈利空间。

总体而言,家蚕基因组的研究和应用,必将为家蚕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家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经济昆虫,用于生产丝线。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插入、删除或修改基因的方式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丝线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改善家蚕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有潜力开发新型的丝线产品。

家蚕转基因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丝线生产效率和质量以及改善家蚕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首先,家蚕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丝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家蚕丝线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传统育种方法在提高家蚕产量和改良丝线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插入和调控与丝线合成相关的基因,从而提高家蚕的产丝能力和丝线质量。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提高了家蚕丝腺中丝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使家蚕产丝能力显著提高。

另外,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通过改变丝蛋白的合成过程,提高丝线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改善纺织品的品质。

其次,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家蚕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家蚕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家蚕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方法主要通过育种来提高家蚕的抗病性,但进展较慢。

转基因技术为研究家蚕免疫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学家们通过插入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使转基因家蚕能够产生更强的抗体或抗菌肽,提高抵抗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能力。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了可以抵御桑蚕丝核桃病毒感染的家蚕品系。

此外,还有研究证明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家蚕对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

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丝线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善家蚕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还有潜力开发新型的丝线产品。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家蚕丝腺中丝蛋白的合成过程,以产生具有不同性质的丝线。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蜘蛛的丝蛋白基因导入家蚕体内,使家蚕产生具有蜘蛛丝特性的丝线。

这种转基因家蚕产生的丝线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1)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1)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1)摘要:目前,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以BmNPV为载体,在家蚕体液中表达多种有用蛋白,其表达量比其它生化微生物高出许多倍;但是利用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蛋白比家蚕BmNPV表达系统有着更大的优越性。

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开发已近20年历史,表达了数百种外源基因,由于表达量不高及产物分离纯化难度和成本问题,至今未能进入产业化;家蚕转基因生物反应器有过比较好的尝试,改进转基因技术提高外源基因的整合率是今后主攻方向。

本文综述了家蚕BmNPV表达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家蚕生物反应器BmNPV表达系统转基因家蚕发展前景ThereearchprogreofilkwormbioreactoranddevelopmentpropectAbtract:Currently,theilkwormbioreactorofreearchanddevelopmentimainly Keyword:Bomby某moribioreactor,BmNPVe某preionytem,Trangenic ilkworm,Developmentpropect前言:养蚕业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长达5000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家蚕(Bomby某mori)属于鳞翅目蚕蛾科,为开放式血管系统,纤薄而强韧的表皮层包围着一个充满血淋巴及各种器官的空间。

几千年来,人们利用家蚕能吐丝结茧这一生物机能,大量生产生丝。

家蚕丝因具有柔软舒适、透气保温、吸湿散湿性能好、珍珠般光泽、染色性强等优良理化特性,被誉为“纤维皇后”,其织出的华丽丝绸深受人们喜爱。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技术和试验方法在家蚕新用途和基础研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家蚕除用作生产蚕茧以抽取蚕丝这一传统用途外,作为生物反应器而生产高价值物质等新用途也不断被开发研究出来。

转基因家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副本

转基因家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副本

转基因家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转基因家蚕Bombyx mori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家蚕染色体中,使之出现先前不具有的性状和产物,并且可以保持传代,在个体水平可以体现外源基因的功能,使外源基因获得大量表达。

关键词:家蚕;转基因;载体;报告基因;生物反应器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ransgenic silkwormZHOU Qi—Sheng,Yu Qi,LIU Qing—Xin (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al Genetics,Shandong 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an,Shandong 271018,China)Abstract:Transgenic silkworm,Bombyx mori was generated by transferring foreign genes to its chromosome with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and creating new traits and products,which could keep the generationand reflect the function of foreign genes with high expressionKey words:Bombyx mori;transgene;vector;reporter gene; bioreactor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曾为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世纪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家蚕因具有世代周期短、繁殖率高、遗传背景清楚,后代个体数量多、能大量饲养等优点而成为经典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

转基因家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家蚕染色体中,使之出现先前不具有的性状和产物,并且可以保持传代,在个体水平可以体现外源基因的功能,使外源基因获得大量表达。

“家蚕生理、病理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家蚕生理、病理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维普资讯
王兴华, : 等 原蚕 5 龄期添食蚕用营养饲料效果试验
有一定影响 , 同品种的敏感 性不同 . 不 从对人 工饲 料 的摄食性 和适应性来看 , 杂交种优于原种 , 原种
中 日系品种优 于中系品种嘲 对 营养饲料的适应性 , 可能也存在同样 的问题 。 但无论是 日系品种还是中

山东蚕业,
[] 6 高立 阳. 多效蚕用添食剂增产效果 试验 山东蚕业, 0 , 2 0 0
() 2: 6
f 崔为正, 贞, 7 ] 李茂 郭长武. 蚕用营养饲料” “ 对茧丝质的影响 及经济效益分析I1 J 广西蚕业,0 4 12: 0 . 2 0 , ( 1 2 4 )8 【] 水中, 8林 裘智勇, 志芳, 添加 营养素提高家蚕杆状病毒 张 等.
国 画国画 囝
浙江省蚕桑学会主办的“ 家蚕生理、 病理与生物技术” 学术研讨会于 4月 1—4日 3 1 在浙江 大学华 家池校 区举行. 内外 5 省 0余名代表 出席 了本 次会议 , 收到学术论文 1 篇 , l 编印论文集 册。学会理事长孟智启 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建新致欢
[ 崔 为正. 1 】 家蚕 营养 添食及蚕用添 食剂研究进展 与发 展方 向【 ’ J 山东蚕业,03() J 20, : 8 32 【 崔为正 , 2 ] 李茂贞, 赵才宝, 多效蚕用添食剂 的研究【. 等. J 山 ] 东蚕业, 9 , ) 3 1 1 511—4 9 (: [ 郭 长武, 为正, 贞, 多效蚕用添食剂生 产试验[’ 3 】 崔 李茂 等. J ]

交 、 造学 研究 氛具 范 推动 流 营 术 气 有示 和 作用。
( 吴小锋 )
总 跨 譬& 《 岛 誊 嚣《 《 印《 s 馨 嚣《 f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领跑世界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领跑世界

蓝星航 运亚洲 区董事谭文健表 示 , “ 安全是 最首要 的考虑” , 新的“ 泰坦尼克” 外观会尽 q . -  ̄ g 展现原有的古 典风貌 , 内核则会采用最先进的导航和安全 系统 , 并配
备 现代 化 服务 设施 。
技术指导。该研究成果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 - r q 发。
表 明 ,这 4种 方 法都 可 以使 家蚕 的死 亡 率 降低 3 0 %左
1 6日晚将在 澳门举 办“ 泰坦尼克二 号” 晚宴及“ 泰坦尼
克” 残 骸 文物展 。
据计划 , “ 泰 坦尼 克 二 号 ” 的 尺 寸将 与原 型 基 本 相 同, 有 9层 甲板 和 8 4 0间 房 间 , 配备 多 个健 身房 、 游 泳
成 功 实现 家蚕 基 因组 编辑 。项 目开展 了基 于锌 指核
酸酶( Z F N) 和 类转 录激 活 因子 核 酸 酶 ( T A L E N) 的基 因
谭 文健 还 说 , 豪华 邮轮 市 场一 向 由欧 洲 主 导 , 中国
组编辑技术体 系的构建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对具有重要
研 究和 经济价 值 的 家蚕 基 因进行 了敲除 , 制 备 了一 系列
池、 图书 室 、 高级 餐厅 和 豪华舱 室 , 约 可容 纳 9 0 0位船 员
及2 4 0 0多位 乘客 。
右 。在 此基础 上 , 对 家蚕 转基 因抗 病毒 策略 进行 了优 化 和 改进 , 构建 了一 个 同时干 涉多个病毒 基 因和增 量表 达
抗性 基 因的转 基 因载体 , 显微 注射 实用品 种 “ 芙 蓉” ( 目
蓝 星航 运 还表 示 , 将 举行 大型 环球 活 动 以缅 怀原 泰

基因编辑技术在家蚕繁殖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家蚕繁殖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家蚕繁殖中的应用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基因编辑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医学上的应用,而在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是基因编辑技术在家蚕繁殖中的应用。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养蚕历史。

在现代,家蚕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饲料、病虫害防治、加工等多个环节。

而在这个链条中,繁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家蚕繁殖一般采用人工配对,保持品种特征并加速进化,但这种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繁殖效率低、容易受病毒感染等。

然而,自从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来,家蚕繁殖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家蚕的基因序列,有效提高家蚕繁殖的效率和品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家蚕繁殖中的应用。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改变性别比例中的应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家蚕的性别比例,已经成为家蚕繁殖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家蚕产业中,雄蚕的价值远高于雌蚕,因此通过调整性别比例,在繁殖中选择更多雄蚕可以提高养殖商的利润。

而传统的繁殖方式中,性别比例的改变难度较大,效率也很低,需要通过多次选育和细分,才能实现雄蚕数量的增加。

而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通过调整与性别相关的基因序列,达到快速改变性别比例,实现高效选择雄性家蚕的效果。

二、基因编辑技术在提高生长速度中的应用家蚕在成长过程中,遗传因素对生长速度及体重有很大的影响。

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调整与生长速度相关的基因序列,提高家蚕的生长速度。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家蚕养殖产业中的养殖期限,更可以提高家蚕的体重和抗病性,降低经济损失。

三、基因编辑技术在改进品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家蚕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家蚕的基因序列,从而实现家蚕品种的改进。

比如可以通过编辑某一基因,使得家蚕的丝线强度得到提升,提高家蚕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可以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提高家蚕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为家蚕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家蚕二化性品种_品系_转基因用蚕卵的预处理技术研究_唐顺明

家蚕二化性品种_品系_转基因用蚕卵的预处理技术研究_唐顺明

蚕 业 科 学 CANYE KEXUE 2009;35(4)收稿日期:2009-08-13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0项目(编号2005CB12-1004),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0项目(编号2007AA10050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KJ D230052)。

作者简介:唐顺明(1971-),男,浙江,博士,副研究员。

E-m ai:l tangs hunm i ng2002@163.co m通信作者:沈兴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E-m ai:l shenxj 63@yahoo 家蚕二化性品种(品系)转基因用蚕卵的预处理技术研究唐顺明1,2沈兴家1,2赵巧玲1,2章 扬2 张国政1,2郭锡杰1,2(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镇江 212018;2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摘 要 家蚕为卵滞育昆虫,二化性家蚕品种(品系)的化性由上代卵期温度与光照等调控。

将若干个二化性家蚕品种(品系)以17~18e 温度催青诱导子代蚕卵非滞育,筛选出1个经济性状较优的实用品种/秋丰0、1个突变品系P33,二者非滞育卵圈比例分别达到9614%和8916%,正常催青的良卵实用孵化率分别达到96111%和98158%,解决了采用显微注射法以家蚕实用品种构建转基因系统过程中因蚕卵滞育不能及时孵化的难题。

另对利用20%盐酸-2%甲醛混合液刺激解除蚕卵滞育的方法以及非滞育蚕卵表面用70%乙醇消毒的方法进行了尝试,前者可以获得96%以上的孵化率,后者可以缩短蚕卵预处理时间。

关键词 家蚕;化性;催青温度;非滞育卵;转基因中图分类号 S8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7-4799(2009)04-0872-05Studies on Pretreatm e nt of Eggs Fro m Bivolti ne Silkworm Varieties (Strai ns)forM icro -i njecti on Transge neTANG S hun -M i n g1,2 SHEN Xi n g-J i a1,2*ZHAO Q i a o -Li n g1,2ZHANG Ya ng 2ZHANG G uo -Zhe ng 1,2GUO X-i J i e1,2(1T he Ke y La b o ra to ry o f G e ne ti c I m p ro vem e nt o f S il k w o r m a nd M u l b e rry,M i n i s try o f Ag ri c u l tu re,Se ri c u l tu ra lRe se a rc h Ins tit u te,C h i n e se Ac a dem y o f Ag r i c u lt u ra l Sc i e nce s,Z he nji a ng J i a ng su 212018,C h i na ;2J i a ng s u U n i ve rs it y o f S c i e nc e a nd Te c hno l o g y,Z he n j i a ng J i a ng su 212003,C h i na )Ab s tra c t T he s i l k w o r m,Bom byx m o r i ,i s a s pe c i e s o f i ns ec t w i th d i a pa us e d ur i n g e g g s t a g e.The vo lti n i sm o f b i v o l ti ne s il k w o r m va r i e ty (s tra i n )i s reg u l a t e d by tem p e ra ture a nd ill u m i na ti o n i n i ts pa re nta l eg g s tag e.F rom a num be r o f b i v o l ti ne v a ri e ti e s (s tra i ns)o fw hi c h e g g s w e re i nd uc e d to be c om e non -d i a pa use b y co n tro l o f t em-pe ra t u re a t 17~18ed uri nge g g i nc ub a ti on ,o ne p ra c ti ca l s il k w o r m va ri e ty Q i ufe ng w i th e xce ll e nt e co nom i cc ha ra c t e rs a nd o ne m u t a nt s tra i n P33w e re se l e c ted.T he ir no n -d i ap a use eg g b a tc h pe rc en t a g e s w e re 9614%a nd 8916%,a nd p ra c ti c a l ha t c h i ng ab ili ti es ofg o o d e g g s und e r no r m a l i ncuba ti o n c o nd i ti o n w e re 96111%and 98158%,res pe c ti ve l y .The se re su l ts ha ve re so l v ed the d iffi c u l ty tha t d i ap ause e g g s c an no t ha t c h d ire c tl y a fte rm i c ro-i n j e c ti o n i n tra ns g e n i c s tud i e s .In add iti o n ,the e ffi c i e nc y o f d i pp i ng e g g s i n m i x ture o f 20%hyd ro c hl o ri c a c i d a nd 2%fo r m a l de hyde so l uti ons fo r a c ti va ti n g d i a pa use e g g s a nd the e ffe c t o f surfa ce d i s i n f e c ti o n w i th 70%e tha no l f o r no n -d i a pa us e e g g s be f o re m i c ro-i n j e c ti o n w e re i nve s ti g a ted.T he re s ults s how e d t ha t t he fo r m e rc ou ld p ro v i de a ha tc hi ng a b ilit y h i g he r tha n 96%,a nd the l a tt e r c o u l d sho rt e n the e g g p re tre a t m e n t du ra ti o n s i g n ifi ca n tl y .K e y w o rdsBom by x m o r i ;Vo l ti n i sm;Inc uba ti o nt em p e ra tu re;No n -d i a p a us e e g g;T ra nsg e ne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蚕(B o m byx m ori )转基因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精子介导法[1-3]、872基因枪法[4-5]、显微注射法[6-8]、病毒介导法[9]、孤雌生殖法[10-12]等多种外源基因导入方法,并利用同源重组原理进行了转基因尝试。

重庆完成世界首张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

重庆完成世界首张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

病毒引起 的流行性感 冒。 目前 ,扶全球束 i
看 ,扎那 米 韦 是 除达 菲 外 的第 2个 有效 抗 l
防瀹 行 之有 效 的重 庆 完成 世 界 首 张 家 蚕 基 因 组 精细 图谱
( 海) 王

存 得 利 斯集 团 、 ,和 集 同等 大 型规 模 化 猪
我 国猪 蓝 耳 病 防 治 技 术 获 得 突破 由 山东 省农 科 院畜 牧 兽 医研 究所 与 青
岛农 业大 学 共 同承 担 的 “ 蓝 耳病 病 原 分 猪 子 遗 传变 异 诊 断 系统 防 治技 术 ”课 题 研 究
猪 肉信 息 安 全 追 溯 系 统 。
上海 市经济 贸易 委员 会 会 同市 食品 药

■科 技推广 机构 的资源 和技术 优势 , 过 南 大学 家蚕研 究团 队历经 5 通 年攻 坚 ,绘制 完 进修 、 训等多种 形 式加快培 养 高素质 的奶 成 世界首 张家蚕 基 因组 精细 图谱 , 培 同时还 首 牛养殖 队伍 , 提高 标 准化 规模 养殖小 区的 科 次成功开 发 出转 基 因新型有 色茧 品种 , 共取 得4 项重 大研 究成果 。 专 家指 出 ,家 蚕基 因组 精 细 图谱 的 完
学饲养 水平 。 另外 ,内 蒙古 要 求对 所有 奶 牛养 殖 小
区建 立养 殖 档 案 ,加 强奶 牛饲 养 管理 、科
成 ,使 大家 能 更 深地 认 识吐 丝 食 性 发 学挤 奶 等措 施 ,从源 头 上治 理 兽 药残 留超 育 及 变态 等 家 蚕特 异 的 生物 学 过程 ,将 为 标的 问题 。 ( 李云 平) 识 别 、筛 选 具 有重 要 价 值功 能基 因提 供 重 上海 与 外地 屠 宰 场 建立 猪 肉安 全 追溯 系统 ( 展) 陈 目前 ,上海 市 的 4 5 标准化 菜市 场 、 要 支撑 。 8家 9 家大 卖场 、 l 家 生猪屠 宰场 、 l 家 肉类 O 3 1 批发 市 场 已与 6家外 省 市 肉类 加 工厂 建 立

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及其对家蚕育种的影响

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及其对家蚕育种的影响

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及其对家蚕育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为家蚕育种和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的意义1.为家蚕育种和养殖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农业部将其列为“十大养殖动物”之一。

家蚕育种一直是该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但传统的育种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基于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分析可以为以后的育种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精度。

2.促进家蚕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家蚕在生物学领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是蛋白质生物合成、免疫学、演化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基于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蚕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家蚕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3.推动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基因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命科学产业的繁荣。

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研究可以推动基因治疗、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发展,为生命科学产业的成长提供技术支撑。

二、家蚕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的研究进展家蚕基因组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由于技术落后、缺乏资金和资料等问题,一直未能有重大突破。

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杨永健教授领导的团队首次公开发布了家蚕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成功地克隆了家蚕全基因组。

2010年,杨永健教授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公开发表了家蚕基因组的完整序列。

在家蚕基因组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出现。

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家蚕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耕堆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科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家蚕不同品种基因多态性的系统研究。

2017年,王耕堆教授团队在生物学杂志《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家蚕转录组的研究,该研究揭示了家蚕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300多个关键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

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t; lk胆地设 想从转基 因动物制 备有药 用价 值 的蛋 白 ' 3 质. . 这同时也 标志着 转基 因技术 的建立 、 熟和 由此 成 向实 用 阶段 迈进[ 3 1 。近年来 , 基 因动物生 物反 应器 转
够合成大量蛋白质 ,特别是 5 龄期食下桑叶干物约 5 , 化 吸收 2 右 , 中四分 之一 以上 用 于 . g消 5 .g左 0 其 丝腺生长与丝蛋 白合成 。因此 , 建立转基 因家蚕生 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并进行产业化开发已引起国内外 许 多有识 之士 的强烈关 注 。已有一 些学 者在 家蚕 转 基因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 ,但由于研究手段的局限 性和研究材料的特殊性 , 直到最近几年 , 家蚕转基 因
报告基 因的转基 因载体 ,和表达转座酶辅助质粒一 起显微注射人家蚕卵 , G 代 20 从 1 2 蛾区中筛选出三
变态发育阶段 。 家蚕幼虫具有一对发达的绢丝腺 , 能
基金项 目: 江省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浙 编号: 3 8 0 5 ; Y 0 0 0 )浙江省公 益技术研 究农业项 目( 编号 :0 0 3 0 8 ; 2 1C 22 )

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 因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 分析探讨了现阶段利用转基 因家蚕生物反应 器表达外
源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 家蚕 ; 转基 因; 生物反应器 ; 研究进展
, lY 类号 : 8 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2 8 4 610 o - o - tr l ¥8. 2 A 05 - 0 92 112 o 6o - 1 4
系统才被逐 步建立起来 。
1 家蚕 转基 因技术 体 系 的建 立
家蚕转基 因研究经过约 2 多年的探索性发展 , O

家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家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家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近年来,家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家蚕是我国复合型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在经济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蚕的质量和产量,为我国家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本文将围绕家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展开阐述。

一、家蚕转基因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家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向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家蚕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增加家蚕对抗病毒、抗虫和逆境的能力。

1. 提高家蚕的产量和质量:家蚕的生产效益主要通过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来实现。

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家蚕体形、生长速度、肉质和产量的调控。

同时,亦能通过调节家蚕与阳离子、电解质、凝集素等营养因子的摄取和代谢,以提高家蚕的成活率和生产效益。

2. 增加家蚕对抗病毒、抗虫和逆境的能力: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毒和虫害的侵袭,影响其生产性能和品质。

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高抗病毒、高抗虫、耐逆境的家蚕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家蚕作为我国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的长远发展与家蚕品质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密不可分。

目前,通过家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已经可以实现对家蚕产量、质量、抗病毒、抗虫和逆境的能力的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其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首先,在家蚕产业方面,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家蚕品种,进而提高家蚕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其次,在家蚕保护方面,转基因技术使得我们能够培育出高抗病毒、高抗虫、耐逆境的家蚕品种,进而降低家蚕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虽然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是作为一项尚未成熟的技术,其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家蚕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风险。

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已经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本实验室依托全国重点学科特种经济动物(蚕、蜂),是国际公认的蚕业科学基础研究重要中心、蚕业高新技术研发著名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几年来,实验室瞄准学科前沿,有计划的推进家蚕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以及家蚕转基因和生物技术研究,先后取得了家蚕10万条表达序列标签(EST)、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家蚕基因芯片和表达谱分析、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国际合作完成)、40个蚕类基因组重测序及高精度遗传变异图谱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其中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研究于2004年在Science发表,被誉为我国科学家做出的“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陈至立),荣获200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被《科技日报》评为建国55周年我国科学家做出的“55个世界第一”之一,2005年荣获日本蚕丝学会成立75年以来第一次颁发的“蚕丝科技进步特别奖”和2005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建国60周年重庆十大科技事件”等重大奖励;家蚕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及基因表达谱,入选2006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蚕类基因组重测序研究2009年再次在Science上发表,使家蚕成为昆虫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参照。

至此,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了“框架图”、“精细图”和“遗传变异图”三部曲,一直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本实验室因此为世人瞩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对家蚕基因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肯定,称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

本实验室拥有一支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和省部级专家为主要阵容的学术队伍,2007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0人,其中:研究人员4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8人, 3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76%;28人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占56%。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863”和“948”首席专家4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重庆市“两江学者”1人,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嘿,朋友!想象一下,在一个充满神秘和奇迹的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正围绕着一些小小的家蚕忙得不亦乐乎。

这可不是普通的家蚕,而是经过了高科技魔法——转基因技术改造的神奇宝贝!先来说说什么是家蚕转基因技术吧。

简单来讲,就好像给家蚕来了一场超级变身,把一些特定的基因“塞”进它们的身体里,让它们拥有一些超乎寻常的能力或者特性。

这技术可不是凭空出现的,那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才慢慢搞出来的。

还记得小时候看《科学怪人》,觉得那种创造新生命的情节太神奇了,现在这转基因技术不就有点像那种神奇的魔法嘛!那这技术到底有啥用呢?比如说,咱们可以让家蚕吐出的丝更坚韧、更漂亮,就像给它们吃了大力水手的菠菜,一下子变得超级厉害。

你想想,以后咱们穿的丝绸衣服,那质量简直杠杠的,怎么扯都扯不坏,这得多棒啊!再比如,有些基因能让家蚕产生特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说不定能成为治病的良药。

这就好比家蚕变成了小小的制药厂,不停地为我们生产有用的东西。

在实验室里,小李和老张两位科学家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显微镜下的家蚕。

小李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兴奋地说:“老张,你看这次的转基因效果好像很明显啊!”老张推了推眼镜,认真地回答:“嗯,不过还得再观察观察,可不能马虎。

”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专注,仿佛这些小小的家蚕承载着他们大大的梦想。

其实,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发光发热。

它还能为农业带来不少好处呢!通过转基因,家蚕可以更抗病虫害,就像给它们穿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那些害虫想捣乱都没门。

这难道不比一次次喷农药省心多啦?有人可能会担心,这转基因的家蚕会不会对环境或者咱们人类有啥不好的影响啊?这就好比新出了一款手机,大家总会担心它有没有什么毛病。

但只要科学家们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检测和评估,相信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家蚕转基因技术有点感兴趣啦?反正我觉得,这技术就像给家蚕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控制家蚕发育的转基因研究的开题报告

控制家蚕发育的转基因研究的开题报告

控制家蚕发育的转基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家蚕作为我国的丝绸生产的重要基础,其发育与生长对丝绸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改良家蚕品种的育种方法是通过选育来实现的,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饲养,且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改良家蚕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基因技术,针对家蚕发育过程中的一些难点与瓶颈问题,实现家蚕的高产、早熟、大体型等特性的改良。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控制家蚕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家蚕的快速发育和高产。

具体研究内容:1. 利用CRISPR/Cas9技术设计和合成目标基因的特异性靶向RNA,以克隆或设计目标基因sgRNA,并构建相关的瞬时表达载体。

2. 通过细胞培养和转染技术,在家蚕的幼虫期或成虫期的组织上进行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

3. 使用qRT-PCR、西方印迹等技术,进行转基因家蚕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分析转基因家蚕的表型表现以及丝绸生产量的变化。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通过控制关键基因,实现家蚕的快速发育和高产。

实验结果可以为家蚕的育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提高丝绸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实验采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目标基因的敲除或基因突变,以达到控制家蚕发育的目的。

实验设计包括慢病毒载体构建、细胞培养、转染、qRT-PCR以及实验动物的饲养等环节。

具体实验方案将在项目正式启动前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五、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目标基因的筛选和设计,并进行了相关的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下一步,我们将进行实验动物的饲养以及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

针对实验结果,我们将进行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和表型分析,并进行丝绸生产效率的统计分析。

最终,我们将撰写研究报告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论文发表。

六、参考文献1. Gao, H., Yin, J., Zhou, Y., Ma, W., & Pang, Y. (2017).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of two Bombycidae insects and implication for thei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102, 1175-1182.2. Pang, Y., Yu, N., Hu, S., & Ma, W. (2013). A modified artificial diet for improving the pupae weight and cocoon shell ratio of silkworm.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13(1), 100.3. Thakur, P., Kumar, P., Kumar, A., Patil, K., Sheehan, D., & Roy, P. (2018)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Mulberry Silkworm, a Holistic Approach. Quench, 1(1), 24-25.。

家蚕育种现状研究报告

家蚕育种现状研究报告

家蚕育种现状研究报告家蚕是我国常见的重要经济昆虫,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家养桑蚕。

随着人们对蚕丝的需求不断增大,蚕丝产业的发展对家蚕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对家蚕育种现状进行研究,以期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一、家蚕现状分析1. 家蚕品种:目前常见的家蚕品种主要有白条、黄条和黄鳞,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产丝性能和耐病性方面。

2. 遗传基础:实施家蚕育种的前提是具备丰富的遗传资源,为培育优良品种提供可靠的材料基础。

因此,对家蚕的遗传背景进行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3. 主要育种目标:传统家蚕育种以产量为主要目标,后来逐渐加入了对品质、蚕丝抗性、抗病性等性状的选育。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未来可能更加注重对蚕丝强度和光泽的提高。

二、家蚕育种策略1. 经典育种方法:通过选择、杂交、选择再交叉的经典育种方法,进行家蚕的品种改良。

这种方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蚕的产量和品质。

2. 分子育种方法: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技术手段辅助育种逐渐应用于家蚕育种中。

例如,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育种手段,可以通过对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来改变家蚕的遗传特性。

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望为家蚕育种带来新的突破和可能性。

三、家蚕育种面临的挑战1. 抗病性提升:家蚕容易感染疾病,且疫情蔓延速度快,因此提升家蚕的抗病性是当前育种工作的重要挑战之一。

2. 产丝性能的提高:蚕丝的强度、光泽度等属性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家蚕的产丝性能是家蚕育种面临的重要问题。

3. 环境适应性:家蚕是冷血动物,环境因素对其育种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也是育种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发展前景和建议1. 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家蚕育种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育种策略和目标。

2. 引进和应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技术,加快家蚕育种的速度和效果。

3. 加强对家蚕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高家蚕的抗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金娥 .翁宏飚 .盂智启
f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蚕桑研究所 昆虫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 浙江 杭州 3 0 2 ) 1 0 1
摘 要: 近年来 , 显微注射 和生殖系转 化已成为家蚕转基因研究的主流技术与方法。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家蚕转基
因转座 子和启动子选 择上 的发展 以及家蚕转基 因在研究 家蚕基因功能、 产 目的蛋 白、 生 改善蚕丝质量与增强家 蚕抗病 性方面 的应用 。表明家蚕转基因技术 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很高的利用价值 。
关键词 : 家蚕 ; 转基 因; 转座子 ; 启动子 ; 应用 中图分类号 : 82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5 8 4 6 0 80 — 0 — 4 ¥8. A 0 2 — 09 ̄ 0]3 0 5 0
P o r s ft eRe e r h o ik r a s e i r g e so s a c n S l wo m Tr n rl cecsHaghu3 02) hjag ae yo r u uaSine, nzo 10 1 f e
A sr c: R cnl, Miri et nad G r iet ng ns eo emana poc i w r b tat e e t y con c o n eml a se ei b cmet i p rahi s k om j i n r s h n l
CHEN i— , ENG n - io M ENG i q Jn e W Ho g b a , Zh- i
( sc Mo c lr i oyL b rt y S r u ua R sac ntue I et l ua o g a oao , ei h rl eerhIsi t n e B l r c t ,
维普资讯
第3 卷 第3 2 0 年8q 9 期 08 )
Vo .9 No3 Au . 2 0 1 . g, 0 8 3
委亲遍泰
Bu lt f e i u t r l i o r l e en S c u ・ ・ 5
家蚕转基 因研究进展
修 回 日期 : 0 80 — 5 2 0 - 6 0 -
基金项 目: 浙江省 自然科 学基金 资助 N .3 6 3 。 OY 04 2 作者简介 : 陈金娥 (9 9 )女 , 1 7 一 , 浙江上虞人 , 在读博士生, 助理研 究员, 主要从 事家蚕蛋 白质组研 究。
维普资讯
ta s e i t d . n t i p p r t e d v lp n ft n p s n a d p o t ru e n t e t n g n c s d r n g n c su y I s a e , h e e o me t a s o o n r mo e s d i h r s e i t y h o r a u a d t e a p ia i n o e sl wo m a s e e i i e e f n t n su y f r i n p oe n p o u t n s k n p l t ft i h c o h k r t n g n ss n g n u c i t d , o e g r ti r d c i , i r o o l q ai n n i d s a e i r v me t e e i t d c d T e a h e e n h we a i w r  ̄a s e — u l y a d a t ie s mp o e n r nr u e . h c i v me ts o d t tsl o m t - w o h k ngn e i h v r a r s e t n t ef t r 。 ss a e g e t o p c u e p i h u
K e o d :S l wo m , a g n c Tr n po o ,P o oe , p i a in y W r s ik r Tr ns e i , a s s n r m tr Ap lc t o
家蚕是 一种有 益 的经济 昆虫 ,它所 吐 的丝 曾经 为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2 l

6・
品质优 良或者抗逆 、 抗病的新品种。 可以研究基因表 达、 调控及功能 , 可以开发家蚕生物反应器 , 生产有 用蛋 白。 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I ” 。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 发展 ,家蚕又体现了其作为鳞翅 目昆虫模式种的重 要 地位 。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
家蚕转基 因研究 已经有 2 多年的历史 , O 发展了 多种转基 因方法 , 按外源基因导人家蚕体内的方法 可分为显微注射法、 基因枪喷射法和特异质粒转染法
等回 0 。2 几年来 , 家蚕转基 因已从细胞 内外源基 因的
生物的基 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 , 使其 出现原物 种不具有 的性状和产物。转基 因动物被认为是遗传 学 中继连锁分析、 体细胞遗传和 D A重组之后的第 N 四代技术。 家蚕转基 因的意义非常深远 , 比如可以克
瞬时表达网 发展到了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生殖系转化网 。 目 前应用最多的是显微注射法 ,在卵期囊胚层前时
期 由显微注射法将外源基 因导人家蚕.使外源基 因
服遗传壁垒和遗传资源的局限, 改进育种方法, 获得
整合到家蚕染色体 , 获得能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家蚕。
收 稿 日期 : 0 80 — 7 2 0 — 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