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激发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阅读行动实施方案
小学阅读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阅读能力整体偏低,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制定小学阅读行动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使其阅读理解水平明显提升。
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 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促进他们形成持续的阅读动力。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阅读计划,学校应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包括每周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和任务。
2. 丰富阅读资源,学校图书馆应加强书籍采购,丰富图书馆藏书种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同时,鼓励学生家长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扩大阅读资源。
3. 阅读指导,学校应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阅读指导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指导方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理解阅读内容。
4. 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阅读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阅读推广周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乐趣。
5. 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阅读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四、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学生阅读能力明显提升,阅读理解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 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持续的阅读动力。
五、总结。
小学阅读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个学校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该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中小学阅读活动实施方案 (6)
中小学阅读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中小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下降,阅读量减少,阅读品质下降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制定一套中小学阅读活动实施方案,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中小学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内容1. 读书分享活动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组织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学生可以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读后进行分享。
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分享、班级展示、校园读书角等。
通过与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感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借鉴,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推广活动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书店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同时,在学校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展览,展示各类图书、阅读资料和阅读技巧,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资源和指导。
3. 读书角落的打造在校园内设置读书角落,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图书和阅读材料。
读书角落应有舒适的座椅和灯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教师和志愿者可以定期巡视和管理读书角落,确保学生能够安静地进行阅读。
此外,还可安排相关的阅读活动和互动游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阅读。
4. 阅读挑战赛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挑战赛,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指定的书目,并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评价。
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比赛结束后,可以举办颁奖典礼,表彰优秀的阅读者,并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四、实施步骤1. 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适合的阅读活动内容和形式,例如读书分享、阅读推广、读书角落打造和阅读挑战赛等。
同时,确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2. 协调资源和合作联系学校图书馆、书店、社区等资源方,协调资源并建立合作关系。
寻找可能提供赞助和支持的机构和个人,如出版社、作家、教育机构等,共同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运用自己的心智能力去发现和探索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中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需要有创新冲动,善于发现问题是产生冲动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甚为深远。
不少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积极性教差,表现为不愿思考,不爱提问,不善答问。
大家知道,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完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长期的不能问,逐步演变为不想问,不爱问,不愿问,至而不会问。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缺乏问题意识,是导致学生不能养成问题意识的根源所在。
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上,学生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触动他们的思维因子,思考和感悟自然无从谈起,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就不可能存在。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使学生敢问。
但是,许多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害怕自己说错,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不悦,尤其是农村学生在课堂上害怕答问,一旦老师问到自己,即使勉强站起来,也大多低头塞语,引得老师大怒。
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自然活跃不起来,头脑里的“问题”便越来越少,最后以至湮灭。
加之课堂上,教师和教材的权威地位如泰山压顶,常常使学生却步雷池。
教师则更多以教为惟一中心,以考试为最终目标,完全忽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情感,致使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参与学习。
这一系列做法,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问。
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学生怕老师,有的则是学生怕学生(差生怕好生)。
因此,给学生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民主课堂,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至为必要。
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应该是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而不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个性以及他们各自的哪怕是极为细小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篇誗教学研究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文|柴苑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
小学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的启蒙时期和基础阶段,但就当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针对问题找准解决的策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阅读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低段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是天性,其注意力保持时间也较短,多以无意注意为主,阅读中有意注意时长不超过15分钟。
从实际阅读中就能发现,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遇到新鲜事物很容易受诱惑而分散注意力,或者阅读中常常走神,无法保持持续阅读文本的学习状态,阅读难以长时间坚持下去。
而且低段小学生的自律性、自控力都比较弱,有的刚看了几分钟的书,趁教师不注意就和同桌说悄悄话,甚至有时学生的这种个别行为也会演变为集体行为,造成课堂秩序被扰乱,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课堂上互动性不足不少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而且,当教师抛出阅读问题后,要么“自问自答”,要么“蜻蜓点水”式仅让个别学生回答,未给予全班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交流,以及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与机会,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够积极主动,难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师互动。
而且,课堂上教师既不关注自身与学生的互动,又不重视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另外,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认知仅停留在阅读表面,无法掌握所要阅读的内容以及阅读的技巧与方法,也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次情感体悟,因此也难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由于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受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在阅读中遇到障碍或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致使自身的阅读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都 乐 于提 问 。
敢 问是一 种 良好 的心理行 为。 自古有
那么爱 问。 总是有一 种试 试看的想法 。 。 老 师我 能提 个 问题 吗” . 。 我 向别人 提 问题 , 别 人 会 不 会 笑 我 笨? ~ 我 提 个 问题 行
“ 不耻下 问 . 在 我们周 围的学生可显 得不 能力。
如< 珍 贵 的教 科 书> 一 文以 “ 珍贵 为
核心展 开故事 情节 ,抓住题 眼 “ 珍贵 ” 设 疑. 教 科 书为什 么珍贵?在解疑 的过程 中
在 阅读教 学 中 . 让学 生学会从具体 到
抽象, 从个 别到一 般 的思 考方法 。教 师可
读教 学的第一步 , 也是最重 要的一步。
一
设 置有坡度 的 生有一个 良好 的学 习氛 围。同时 , 教 师可 需 要教师在 关键时 拉一把 .
、
创 设 问题情境 。 增强心 理安全磁 。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敢 于 提 问
良好 氛围 , 在 这样 的氛 围中 。 学 生勇于 发 现 自我 , 表现 自我 , 也 培养 了独 立思考 的
学 生往往 在提 问时抓不住要 领 , 这就
问题 , 达到 善 问的 目的。 首先是 词语方 面 , 这里不仅指在疏 通 文字过程 中 ,对不理 解 的词语提 出疑 问 , 也 是指 在 深入 理 解课 文 内容 时对 表达 内 容 有影 响的不可缺少 的重点 词语 的质疑。
前提和基 础 , 对学 生问题意识 的培养是 阅
题。 如《 草 原> 一文中: 。 到处 翠 色欲 流 , 难 发现 这 两个 分句 “ 欲流 与“ 流入 是 矛 盾的 。 在 这个 地 方提 出质 疑 , 就 可 以引发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实施⽅案农村⼩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实施⽅案《农村⼩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案《农村⼩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研究的⽬的、意义。
1、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问题。
课外阅读是指学⽣在课外的各种独⽴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给予学⽣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什么样的⽅式⽅法来激发学⽣课外阅读兴趣,扩⼤学⽣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国外对于课外阅读⼀直是很重视的。
如美国多利斯.布朗研究发现,早期给孩⼦读书,能够教会孩⼦学会分享和参与,对孩⼦将来的学习及⼼理的健全有不可替代的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过研究认为:课外阅读为教学提供“⼴阔的智⼒背景”,并“能发展学⽣的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重视中⼩学的阅读教学实验。
中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学⽣的课外阅读。
进⼊当代,对课外阅读的研究理论也有增⽆减。
如万云英在其《注意培养⼉童的课外阅读兴趣》中指出,⼩学各年级学⽣独⽴阅读理解⽔平的⾼低,与其平时课外阅读书籍量的多少有很⼤关系;舒华的“课外⼤量阅读对⼉童伴随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的论述;伍腾提出的为享受乐趣⽽读书的理论等。
新课改以来,许多⼉童⽂学理论家也对⼉童⽂学与语⽂课程的整合做了⼤量的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针对⼉童课外阅读的研究理论的确不少,也引起了⼤家的重视,但在实际的语⽂教学中,收效还不太令⼈满意。
在⼩学阶段,对⼩学⽣进⾏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教师还⽐较少。
另外,中国⼩学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在理论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未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因此,在这⽅⾯作⼀些有益的探讨,必将有助于我们的语⽂教学改⾰。
以培养问题意识为目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以培养问题意识为目标的阅读教学策略一、破解文题破解,就是点拨学生依据文章的标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来设计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是文章内容主旨高度精炼的概括。
许多课文标题本身就是解读文章的金钥匙,破解标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文章的内容主旨的过程。
利用文章标题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标题去生成问题,设计问题,是很有价值也很有效的。
策略一:利用文题的结构。
许多文题,结构清楚,内容明确,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文题本身设计出问题。
如“纪念刘和珍君”、“想北平”、“我与地坛”等等。
学生很容易就生成这些问题:刘和珍是谁?她发生了什么事?鲁迅为什么要纪念刘和珍?鲁迅怎么纪念刘和珍的?老舍为什么想北平?老舍想北平的什么?我与地坛有什么关系?我是人,地坛是个公园,我和一个公园是怎样产生关系的?我为什么要到地坛去?我在地坛都干了些什么?……策略二:利用文题的含蓄。
有些文题乍看让人费解,一下子不好理解,但往往具有深刻、多重的内涵。
这样的文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质疑发问,如以下课堂片段:师:今天我们学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小说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写的,我们看看它会有什么与众不同。
(板书文题)生:题目就很奇怪!师:是有些奇怪。
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呢?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生:这句话从哪里来的?生: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作者说的吗?生:后面省略了哪些话?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生:这篇小说我看过了,还是不知道这个题目是啥意思。
生: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用这个作为标题,肯定不简单的。
(大家笑他说废话)学生通常对文题瞥一眼就过去了,根本没有思考的习惯,以至于有时候看到一个文题居然想不起它的内容。
所以通过点拨,主要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到文题上。
点拨引导学生“破解文题”,旨在激发好奇心和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并提出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循题设问”的习惯。
小学开展阅读活动实施方案 (2)
小学开展阅读活动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孩子们往往更喜欢玩游戏、看电视、上网,而丧失了阅读的习惯。
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它不仅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世界观。
因此,为了解决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以及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开展阅读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方案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欲望。
2.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
3.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
三.方案内容1. 设立阅读角将阅读角设立在学校的图书馆或者教室内,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杂志、报纸等阅读材料。
阅读角的装饰应该舒适温馨,充满阅读的氛围,例如,可以摆放柔软的坐垫、鲜花等。
2. 组织阅读活动(1)举办读书分享会:每周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鼓励小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推荐和感受。
可以进一步开展演讲比赛,奖励优秀的读书分享者。
(2)举办绘本故事时间:每月组织一次绘本故事时间,由老师或学生讲述精彩的故事。
通过图画和声音的结合,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3)阅读周活动: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进行阅读周活动,包括朗读比赛、书法比赛、阅读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通过比赛和竞争,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
3. 鼓励家庭阅读(1)发放家庭阅读指南:向家长发放家庭阅读指南,指导他们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建议家长定期与孩子一同阅读,倾听他们的阅读心得,培养亲子阅读的氛围。
(2)组织家庭阅读分享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家庭阅读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读过的书籍、互相推荐阅读资源。
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的阅读活动日程表,确保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配置和整理阅读角的阅读材料,确保每种类型的图书均有适量的数量。
3.培训志愿者和老师,指导他们如何组织和推动阅读活动。
实验小学阅读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阅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实验小学作为一所素质教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阅读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定位。
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实施方案。
1.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建立丰富多彩的阅读角、图书角,定期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诵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优化阅读资源。
学校图书馆要不断更新图书,丰富阅读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3. 多样化的阅读指导。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指导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阅读心得分享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学校可以邀请作家、学者等专业人士来学校开展读书分享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
5. 注重阅读评价。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评价,包括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学校将会逐步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得到有效激发,阅读能力也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得到全面提高,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实施小学阅读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将会不断完善和调整实施方案,确保其科学有效地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探讨摘要: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述而》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其实就是对问题教学的一种倡导。
而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提问是一种艺术,有效的提问具有鲜明的特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更好地发挥问题的作用,教师有必要对有效提问策略加以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引言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板块,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增强情感体验,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进而升华自己的思想,培养文学核心素养。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通过有效提问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及任务进行阅读,进而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
因此,优化提问环节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现存困境(一)学生思想深度较为浅显,影响教学质量在充分认识到学生思想方式、思考角度的差异之后,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思想深度的问题。
受到小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的限制,学生在阅读课堂中难以直接从语言文字中认识到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得不到深化与升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难以收获语文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无法推进语文教育的革新升级。
(二)提问的类型较为单一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提问的类型较为单一的情况,无法借助提问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学习。
教师设定的课堂问题缺乏一定的梯度性,层次不够合理,都是一些记忆型、理解型的问题,缺乏一些指向高阶思维水平的课堂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课堂提问成为一种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设计过程中,存在提问数量细小、琐碎的现状,无法构建一个清晰的课堂提问脉络、体系,教师通常都是围绕课后练习题,或者围绕文本内容随机提出课堂问题,缺乏主问题的支撑,导致课堂提问较为混乱,根本无法体现出文本中的核心思想,不能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学习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指导实施方案
小学阅读指导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制定小学阅读指导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优秀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 制定阅读计划。
学校应制定每周的阅读计划,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可以安排每天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组织阅读分享活动。
2. 提供优质阅读材料。
学校图书馆应当收集丰富多样的优质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 引导阅读方法。
老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阅读方法,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扫读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4. 阅读评价机制。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阅读评价机制,通过阅读量统计、阅读报告、阅读成绩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 家校合作。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合作,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阅读指导讲座,提高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
四、实施效果评估。
学校应定期对阅读指导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五、实施保障。
学校应确保阅读指导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包括加强师资培训、完善阅读资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等方面进行全面保障。
六、结语。
小学阅读指导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创新精神——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的 问题 质量 如何 都 要给 予鼓 励 ;对提 错 问题 的 提 问 成 问题 的质 量 不 高 , 能 紧扣 课 文 的 内容 造 不 学生, 不能 批 评 , 启 发他 用 另 一种 方法 去 想 , 要 让 来 问。因此 , 进 一步 训练 学 生善 问, 要 而且 要有 所
他树 立 自信 心 。 因此 , 要解 决 了学生 的精神 束缚 创 新地 问 。 只 和心 理 负担 , 他们 在 上课 时就 自然会积 极 举手 , 踊 1从 乐 问到善 问, 时点拨 . 适
、
创 设 环境 。 让学 生敢 问
“ 问” 好 是孩 子 的天 性 , 种 好 问的精 神 正 是 采 用 了什 么修 辞 方式 ? 因此抓 住 课文 的重 点词句 这 创 就 激 打 开知识 大 门 的钥匙 ,也 是 一个 创新 人才 必须 具 为切 入 口, 设 问题 情 境 , 能打 开 学 生 思 路 , 备 的特 点。 但是 天真 可爱 的孩子 跨 入校 门, 随着 年 起 学 生 的认 识冲突 ,使学 生产 生 发现 问题 的浓 厚
问 几 个 为 什 么 , 周 评 选 出 有 独 特 见 解 的“小 每
问 号 ” 。
有 一个学 生接 着 就提 出: 中国 使者 为什 么称 它 为
练 , 老师 的熏 陶下 , 生所提 的 问题 自然 不会 表 在 学
面化 、 浅化 。 肤
实践 证 明 : 要 启 发得 当 , 生就 能 够抓 住课 只 学 比教师 主 观设 计 大 大 小小 的 问题 ,更 能 激发 学 生 学 习 的主 动性 和 积极 性 。正如 叶圣 陶 所 说 : 上课 “
龄 的增长 ,问题 ” “ 越来 越 少 了 , 问题 在于 我们 的 兴 趣 。这样 , 生就 能主 动提 出 问题 。 其 学
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策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又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激发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想问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唤起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
只有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动机,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机,甚至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样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了。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条件,让学生敢问1.设计开放的教学情境。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教学方法开放、学习方法开放、问题开放、课型开放等。
不管是什么课型或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突出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师生合作交流,重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建构,充分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
2.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型课堂。
教师在每节课中应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笑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即使是对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不合主题或奇思异想的问题,也不应批评,而应耐心地听学生说完,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问题产生和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
老师要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环境和机会。
例如:在“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节的教学中,我用一张儿时的照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告诉他们儿时的老师是一个问题“宝宝”,总爱向大人问“为什么?”。
比如:秋天为什么会落叶?鱼有没有耳朵?雨是怎样形成的?顿时我与学生的距离接近了,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这一节课,学生便与老师有了说不完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探析论文两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探析论文两篇(一)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而语文阅读又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在实际教学环节,善于发现阅读问题并理解阅读问题,以此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升阅读主体意识。
1、多元阅读教学,深度理解教材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阅读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单纯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内容,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度引导,久而久之,这种单纯的阅读模式会局限和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应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开展多元化阅读教学引导,鼓励学生深度理解教材内容。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多维层面对语文知识进行阅读。
再者,教师还应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代入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饰演的方式演绎课文内容。
这种绘声绘色的演绎模式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文章的内涵,也可以通过合作演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进而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阅读自主意识进行调动。
2、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阅读学习学生正处于第三启蒙阶段,自主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又与日常口语表达方式不同,这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通常单纯地通过讲述法,以照本宣科的模式,对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这与生活主题相去甚远,而且,也不易让学生找到阅读的切入点,因此拉低了阅读效率和质量。
再者,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与生活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这是由于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语文知识也运用于生活,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生活情境进行导人,这会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阅读自主意识。
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教材主题内容,对学生讲述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似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现象,并鼓励学生进行表达,这种真实性的师生共享,不仅调节了阅读氛围,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回忆和表达,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度理解。
带着问题去阅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去阅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陈 茉【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在文本中寻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从中发现疑难之处,然后通过进一步的阅读,解决心中的问题,并且在解疑的过程中继续深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带着问题阅读的方法,真正学会语文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带疑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凭借问题这个支架,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读前设疑,让阅读有的放矢“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这对于阅读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即通过阅读要想学习到哪些内容。
比如,有哪些生字新词,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等。
读前设疑,可以以题目为核心进行设计,也可以结合课后问题。
通过读前设疑,可以让学生的阅读目的明确起来,学习高效起来。
如:小学语文《军神》这篇课文,写的是护国运动时期,刘伯承右眼受伤,在重庆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进行手术,他坚持不用麻醉剂,凭借坚强的毅力完成了72刀的手术,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
课文赞扬了刘伯承坚韧的意志,表达了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我采用“读前设疑”的方法,让学生抓住题目“军神”,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于是同学们纷纷说出了心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军神”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为什么被称为军神?人物“神”在哪里?从中可以发现人物什么特点等。
虽然问题有简有难,有的抓住了文本的重点,有的只是文本的一个要素,但都紧紧围绕着文本的眼睛——题目展开。
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心中最感兴趣的,他们学习起来也非常投入,不仅让学习积极热烈进来,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课前设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既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可用巧问促趣引导参与。
教师巧妙地利用提问、设置悬念或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关键词】阅读继续素质教育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教师提出:为什么课题中用“借”而不用“骗”?让学生读课文,互相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归纳用“借”的好处:一是说明有借必有还,到以后战斗的时候“归还”;二是用“借”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为人;三是与文中有关语句相照应。
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乐参与。
质疑问题引导参与。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讲矣。
”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大胆质疑问难,全体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大胆放手引导参与。
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教师则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如有些线索较明晰、内容比较简单的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等,教师可让学生反客为主,让其充当教师的角色,来一回“假如你是教师,准备让学生弄懂什么、学到什么、怎样上课”等,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确定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等,课中教师进行抽查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质量。
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敢于创新,敢于竞争。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竞争意识,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要教会学生学会竞争,要使学生懂得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跟自己竞争、敢于跟同学竞争。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与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与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
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
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逐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成长中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他们终身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学习品质产生好的影响。
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一、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一)有效提问的启发性提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出发点。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
内涵丰富些的提问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有效的提问不但要能启发思维,还能激发想象与联想。
(二)有效提问的合理性有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合理。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识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三)有效提问的针对性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要能针对全体学生。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
(四)有效提问的目的性能帮助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
阅读教学的提问必须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
要能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当然,老师根据课堂的变化调整提问是可以的,但不应是没有准备的随意提问。
这就要求老师要很好的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
小学阅读项目实施方案
小学阅读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阅读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开展小学阅读项目,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动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项目内容。
1.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课外阅读推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 优质的阅读资源。
建立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库,包括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3. 多元化的阅读指导。
开设阅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4. 有效的阅读评价。
建立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时间表和责任人,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通过校园宣传、主题班会、阅读推广活动等,营造积极向上、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 建设优质的阅读资源。
积极引进优质的图书、数字资源,建设学校图书馆和数字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
4.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组织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课外阅读推荐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 加强阅读指导。
开设阅读课程,邀请专业人士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6. 建立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阅读评价指标,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探讨
-112-2019年第8期(总第156期)YUREN ZHIDAO育人之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探讨伍晓苏摘 要:学贵有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问、好问、善问,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不断探究实践,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语文;教学观(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屿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中图分类号:G623.2一、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
学生1: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学生2:这学校和我们学校有什么不一样?学生3:这所学校有什么特点?学生想了解的不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吗?我就运用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在了解主要内容后,继而让学生围绕“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这个问题展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品读、感悟、交流。
在学生读议之后,各小组汇报。
他们能抓住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再把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进而知道了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一所团结的小学,一所欢乐的小学,一所祥和的小学。
二、紧抓关键词,激发问题意识关键词犹如题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还可以从关键词入手,巧妙设疑。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读课题后,有学生说奇石是奇怪的石头。
我先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理解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
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挖掘文本,点燃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完整研究方案(最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完整研究方案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而教育又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闯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2、课题界定: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培养问题意识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这种心理状态,并利用合理方法、创设情境,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研究的意义本课题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研究依据(—)理论依据l、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问题教学”。
这种形式的教和学的过程为:教师(1)提问、试验等形式,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任务;(2)组织学生深思熟虑所提出的问题:(3)建议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案的正确性;(4)如果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要求他从该假设中做出关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中高段阅读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激发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引导问题意识的激发。
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
小学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激发势在必行。
二是当前阅读现状的需要。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由于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师引导方法不得力的情况下,多数同学不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方法较陈旧。
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
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后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
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少去关注和尝试。
由此可见,方法陈旧、呆板是阻碍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
3、研读不够深。
从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
4、没有统一的标准。
虽然在阅读的开展上进行了安排,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
还有就是阅读兴趣比较单一;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发展不平衡;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阅读消费较少;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正在退化。
对于如何提高引导学生阅读的效果有时还是感觉无从下手,没能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收效大的引导模式。
这是我校阅读如何深入开展所面临的一个困难。
它需要教师拥有有效引导的理念,掌握有效引导的方法和策略,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在阅读价值日益显现的今天,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激发的有效性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
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校教师更多地学习了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所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在认真审视学校师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将“发展”作为总的价值追求,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
通过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和阅读能力得以明显的突破;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学生阅读意识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全面提高。
为此我们确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激发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的阅读开展实际而确定的。
它的主要意义是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的有效引领方式,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课题的研究界定所谓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
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
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
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灵活性和开放性;2、自主性和合作性;3、趣味性和专题性所谓阅读问题意识的指导,和一般的语文课不一样,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老师们把阅读课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根据阅读提出相应的问题等目标上,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
“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得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激发策略研究”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阅读问题意识的激发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
选择或制订激发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第二,可操作性。
激发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
第三,灵活性。
激发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三、理论依据1、阅读心理学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
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
”明确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
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
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兴趣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人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这一名言已充分证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
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只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满足于课堂所得。
他们很想了解新事物。
但他们的阅读兴趣却有着潜在的、自发的和自觉的区别。
潜在的阅读兴趣是指具有诱发的可能,但还没有成为现实的阅读兴趣。
自发的阅读兴趣是指按学生的意愿随时阅读,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自觉的阅读兴趣则是以明确阅读目的为基础,认真地进行阅读。
教师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适度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生潜在的、自发的阅读兴趣转变为自觉的阅读兴趣,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作用。
2、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阅读教学强调的正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四、研究目标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
指导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展示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3、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阅读问题意识的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阅读教学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五、研究内容(一)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
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选择,首先是选择阅读的内容,给学习定向——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方向。
1、辨别阅读内容的是非,培养学生自觉抵制虚伪丑恶的能力;2、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选择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果断筛选,提炼重点的能力。
(二)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自学成功的乐趣。
所以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 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