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第三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最终得到结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电阻来表示,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采用分层次教学,对探究能力还不够强的学生,要多引导、多启发,避免学生因无从下手而“冷场”。
对学生完成"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探究活动可以进行适时评价,评价要点主要包括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表达与交流三个方面。
检测能否通过电流,就是显示电路里有无电流,而显示电流的方法又有哪些呢-小灯泡检测法(看灯泡的亮灭)、电流表检测法(看指针的偏转)等
根据以上的设想能否画出一个检测电路图呢
【启发2】查阅第一节图4-3的实验电路图,换用其他材料替代其中的一根金属导线,小灯泡会不会亮据此能不能画出一个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的电路图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画在事先分发的表格上)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修改实验方案,确定最佳方案。(检测电路图见教参)
随堂实验一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对上述物品进行探索性实验,把实验现象填入表格。
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容易导电的物质---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
分析结果:插头上的钢片、电线中的铜丝是导体用于导电;插头上的外壳、电线的塑料皮是绝缘体用于绝缘。
初中《科学》(浙教版)第三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设计
浙江省慈溪市上林中学(315300) 叶波
课题
《科学》(浙教版)第三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第137-139页)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主题1《常见物质》第一部分“物质的性质”,要求在探究物质导电性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调查了解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科学》(浙教版)第三册第四章《电路探秘》中的第三节,是在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编排的,其用意是让学生把前面所学知识应用于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而在本节中学生通过思考、设计、讨论、修改得到的检测物质导电性的实验方案可继续用于下一节即第四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也可用于探究电路中的暗箱问题。为后续教学铺平道路。
2、剖析一个简单的电路元件(例如:废旧的开关、灯座),分析组成材料。并用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的电路进行验证。想一想为什么
课件设计思路
课件设计尽量简洁,能体现整个教学过程。
1.要结合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插入flash动画来模拟原子结构和金属导电的原理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
一、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1.检测方法:
2.实验设计:
3.探究结果:
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分
注: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线。
二、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三、电阻
1.定义:
2.单位及符号:
作业设计
1、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活动提示:了解半导体材料的种类,了解半导体材料在生活、技术中有哪些应用,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可以请学生阅读有关半导体的科普书,也可以上网查找收集有关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的资料,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
最后让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实验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并分析导体和绝缘体在电工方面的用途。
演示实验一
演示课本图4—25实验(改进:用220V的交流电代替学生电源,用白炽灯泡代替小灯泡,研究对象为废灯泡玻璃心),让学生观察玻璃芯的变化和灯泡的亮度。
让学生了解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在金属导体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导电的原因: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因为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有大有小。
进行安全教育,不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用电器,有人触电时可以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但要注意湿的木棒能导电,反而会使施救者也触电。
演示实验二
在检测电路中接入光敏二极管,用遮光布遮盖、拿开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介绍半导体,让学生初步了解其概念和应用。
3.由表及里,阐述本质
根据学生提问“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来模拟原子内部结构和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发放表格:
表格中印制的内容分层次:对于前期知识掌握比较好的,探究能力强的学生,直接让学生设计;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印有【启发1】;对于程度低等的学生,印有【启发2】。
【启发1】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测某种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要设计这样的电路,除了被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即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筛选,从而引入新课。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我们一般都用金属铜或铝做导线而用橡胶或塑料做金属导线的外套
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
金属为什么容易导电橡胶塑料为什么不容易导电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问题,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2.针对问题,设计实验探究
桌上有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铜丝、镍铬合金丝、氯化钠晶体、酒精、蒸馏水、导线若干、铅笔芯和你自带的物品(例如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硬币等物品),根据学生提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设问:你用什么方法辨别呢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画在事先分发的表格上)
教学重点: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电阻的概念。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根据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线,在条件改变时(例:高温、潮湿),绝缘体也可变成导体或腐蚀后,会使它的导电能力下降”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用检测电路验证,材料有一寸未生锈的铁钉,一寸生锈的铁钉,二寸生锈的铁钉,取材时引导学生注意控制变量。
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可以被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具准备
教师:各种导线、废灯泡玻璃心、白炽灯泡、开关、铁架台、光敏二极管。多媒体课件。
插入光敏二极管的小实验,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并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建设新农村、新城镇和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借助多媒体flash动画来模拟原子结构和金属导电的原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容易形成概念,认识金属导电的原因。
对于电阻概念,由于前面已学过密度、沸点等物质的特性,已具备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这一概念,只要适当引导即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电阻这一概念。
学生: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铜丝、镍铬合金丝、氯化钠晶体、酒精、蒸馏水、导线、一寸未生锈的铁钉、一寸生锈的铁钉、二寸生锈的铁钉、电流表、烧杯、小灯泡、开关。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各种不同的导线,引导学生找组成材料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提问: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拓展】食盐溶液也能导电,导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4.追根溯源,引出新知
在前面的探究实验中,当不同的物品接入检测电路时,灯泡亮度不同,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用动画将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不同,从而引起灯泡亮度不同生动地演示一遍。
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
5.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