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溶栓时机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指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评估指标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一套标准。
溶栓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轻梗死区脑组织的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时间窗口评估:时间窗口是指溶栓治疗的时间限制,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或者4.5小时内。
评估患者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以确定是否符合时间窗口的要求。
2. 病情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国际卒中量表(NIHSS),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来确定患者的病情。
3. 影像学评估: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者MRI,来确定患者的脑梗塞类型和范围。
溶栓治疗适合于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而不适合于出血性脑梗塞患者。
4. 血管评估:通过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来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
溶栓治疗适合于有血栓形成的血管,而不适合于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的情况。
5. 患者选择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普通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合于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
根据以上评估标准,可以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筛选和决策。
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医院和医生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同时,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前,应全面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效果,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决策。
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适应症、禁忌症、溶栓前检查、用药
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发病3-4。
5h内(睡眠中起病,以功能正常的最后入睡时间开始计算). 溶栓适应症1)、年龄18—80岁(>80岁 3h内可溶).NIHSS评分(4—22分之间适合溶栓)。
2)、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并引起可评估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语言、运动功能、认知的损害、凝视障碍,视野缺损或/和视觉忽视)。
缺血性卒中定义为突然发生的急性的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推测原因为脑缺血,CT除外出血。
3)、在症状出现4.5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4)、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症状必须和全脑缺血(如晕厥)、癫痫和偏头痛有明显区别。
溶栓禁忌症1)、CT检查发现高密度病灶(出血)、明显的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梗塞范围大)、急性低密度灶或脑沟消失>MCA供血范围的1/3、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
2)、昏迷或临床评估(如NIHSS>25)和/或其它合适的影像学证实为严重卒中.3)、发病时伴有癫痫发作.4)、3月内有过卒中(不包括陈旧性小腔梗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颅脑外伤或心梗史。
5)、患者在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令),INR>1。
7或PT〉15s.发病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并且aPTT超出实验室正常值的上限。
6)、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凝血功能障碍。
7)、积极的降压治疗后高血压仍未得到控制.未控制的高血压史指间隔至少10分钟,重复3次测得的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
8)、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的高低血糖,即血糖<50mg/dl(2。
7mmol/l)l 或〉400mg/dl(22。
2mmol/l)。
9)、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发病<3h 可溶)。
10)、已知有颅内出血病史或怀疑颅内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
11)、目前或既往6个月内有显著出血性疾病.12)、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性损伤(如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简述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
简述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溶栓治疗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疾病,该技术通过注射一种能够溶解血栓的药物,快速将阻塞血管的血栓溶解,恢复血液循环,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但是,溶栓治疗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判断标准,否则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一、时间窗口时间窗口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以尽可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情的危险,提高治愈的可能性。
如果时间窗口已经超过了3小时,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二、适应证适应证是指溶栓治疗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患者。
具体来说,溶栓治疗适用于出现缺血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患者,且临床判断符合治疗指南的要求。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如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子、肺栓塞等,是否适用溶栓治疗需要综合考虑。
三、禁忌证禁忌证是指哪些情况下不可以使用溶栓治疗。
具体来说,禁忌证包括出血倾向、活动性胃肠道出血、半年内脑部手术等,患者存在这些情况就不能进行溶栓治疗,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四、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指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
具体来说,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溶栓后再次出现心肌梗死、卒中、出血等等。
为了减少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对治疗方案进行精准制定。
以上就是溶栓治疗的4项临床判断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溶栓治疗是一种高级的医学技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朋友不能自行进行操作。
同时,特别是在选用药物方面,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通过合理使用溶栓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溶栓小组评估能否溶栓的标准。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小时内, 无溶栓禁忌症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推荐静脉内使用rt—PA或UK。
治疗后,前24小时内不得使用抗凝药或阿斯匹林.24小时后CT显示无出血,可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6小时,不推荐常规rt-PA、UK静脉给药,若应用可在特殊影象(PWI、DWI)指导下应用.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症可适当放宽.(1)适应症:①急性缺血性卒中。
②发病3小时内,MRI指导下可延长至6小时③年龄在18-75岁之间。
④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程度比较严重(NIHSS评分在7-22分)⑤脑CT已排除脑出血,且无早期脑梗塞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早期脑梗塞改变。
⑥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绝对禁忌症:①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②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③两次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④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A VM⑤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⑥活动性内出血⑦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⑧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PT>15sec,INR〉1.4,PTT>40sec,血小板<100×109/L)⑨正在应用抗凝剂或卒中发作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者(3)相对禁忌症:①意识障碍②CT显示早期大面积病灶(超过MCA分布区的1/3)③2月内进行过颅内和脊髓内手术④过去3个月患有卒中或头部外伤⑤前3周内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⑥血糖<2.7mmol/L(50mg%)或>22.2mmol/L(400mg%)⑦卒中发作时有癫痫⑧以往有脑出血史⑨妊娠⑩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⑾严重内科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标题: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引言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溶栓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对于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需要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一、病史评估1.1 突发症状:患者是否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发作症状,如突发的头痛、视觉障碍、言语障碍等。
1.2 发病时间:发病时间是否在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一般为发病后4.5小时内。
1.3 既往病史: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消化道出血、近期手术等禁忌证。
二、体格检查2.1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度等。
2.2 血压测量:高血压是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需要控制好血压。
2.3 心电图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三、影像学评估3.1 头颅CT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灶,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3.2 血管造影: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
3.3 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患者脑血流情况,判断患者脑组织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四、实验室检查4.1 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避免溶栓治疗后出现出血并发症。
4.2 血常规检查:排除患者是否有感染等相对禁忌证。
4.3 D-二聚体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指导溶栓治疗的实施。
五、其他评估5.1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5.2 ASPECTS评分:评估患者脑组织缺血程度,判断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5.3 术前讨论:医疗团队应进行多学科讨论,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共同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结论: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病史评估、体格检查、影像学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评估,可以全面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减少治疗的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脑梗塞溶栓评估。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以恢复脑血流,从而减轻症状和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制定了一系列的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 临床特征评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第一个方面是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估。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症状持续时间评估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是判断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因此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应在此范围内。
1.2 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是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症状较轻的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更好。
1.3 支气管哮喘评估评估患者是否有支气管哮喘是判断溶栓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谨慎评估。
2. 影像学评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第二个方面是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脑CT检查脑CT检查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的重要依据。
通过脑CT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如有出血风险则不适合溶栓治疗。
2.2 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血管阻塞,如有血管阻塞则适合溶栓治疗。
3. 实验室检查评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第三个方面是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的重要指标。
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等,则不适合溶栓治疗。
3.2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是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等,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脑血管阻塞有关。
脑梗塞溶栓是一种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为了准确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估标准。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
1. 症状持续时间: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
因此,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
如果症状已经持续超过4.5小时,则溶栓治疗可能再也不有效。
2. 症状严重程度:评估脑梗塞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国际卒中量表(NIHSS)和加拿大卒中量表(CCS)。
这些量表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肢体运动、感觉、语言和视力等方面。
通常,症状越严重,溶栓治疗的效果越好。
3.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大脑出血的风险,因为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血液检查:在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血液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禁忌症。
5. 年龄和基础疾病:年龄和基础疾病也是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年龄越大,患者的全身情况越差,溶栓治疗的风险也越高。
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也可能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包括症状持续时间、症状严重程度、脑血管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年龄和基础疾病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评估标准只是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因此,在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前,患者应及早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
脑梗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是指突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常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死亡。
治疗脑梗的最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性期治疗:在脑梗发作后的4.5小时内尽早进行溶栓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供,减少脑梗的程度。
常用的药物溶栓剂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但溶栓治疗需要依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不是所有病例都适合溶栓治疗。
2. 降低颅内压:脑梗导致的脑水肿和高颅压可以通过使用利尿剂、呋塞米等药物来减轻,降低颅内压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脱水疗法,通过调节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浓度差来降低脑细胞的水肿。
3.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梗复发。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4. 改善脑循环:可以通过进行脑血管扩张治疗,改善脑供血,促进梗死区的代谢和恢复。
脑血管扩张药物包括酚妥拉明、尼莫地平等。
5. 康复治疗:脑梗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语言训练、肢体康复、认知训练等方面,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社交能力。
总之,治疗脑梗的最佳方法是及早识别病情、尽早进行溶栓治
疗,并综合应用降颅压、抗血小板药物、改善脑循环和康复治疗等综合手段。
但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因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引起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部血液供应。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1. 时间窗口:-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发病后开始治疗的时间范围。
普通认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的4.5小时内。
超过这个时间窗口,溶栓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2. 年龄:-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因素,年轻患者通常对溶栓治疗反应更好。
普通来说,溶栓治疗适合于18岁到80岁之间的患者。
对于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潜在的风险。
3. 病因:- 溶栓治疗适合于大部份脑梗塞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等。
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的病因,如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脑出血,溶栓治疗是禁忌的。
4. 临床表现:- 溶栓治疗适合于具有典型脑梗塞临床表现的患者,如突发的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对于症状不典型或者无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5. 影像学评估:- 溶栓治疗需要进行头颅CT或者MRI检查来确定脑梗塞的位置和范围。
对于梗塞灶较大或者位于重要脑血管供应区域的患者,溶栓治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6. 出血风险评估:- 溶栓治疗可能引起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ASPECTS评分、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溶栓治疗可能会被禁忌。
7. 禁忌症:- 溶栓治疗有一些明确的禁忌症,包括近期的颅内出血、严重的高血压、活动性出血性疾病、近期的大手术或者创伤等。
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溶栓治疗是不适合的。
总结: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评估患者的时间窗口、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评估、出血风险和禁忌症等因素,可以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溶栓时间窗的界定
溶栓时间窗的界定
溶栓时间窗是指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通过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的时间范围。
这个时间段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最佳,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生。
急性脑梗死后,脑细胞在几分钟内就会开始坏死,因此及时恢复脑部血流至关重要。
溶栓药物能够分解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血流。
但是,溶栓药物也有其使用时机,只有在脑细胞尚未大量坏死之前使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溶栓时间窗的界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症状出现时间:从患者出现脑梗死的症状开始计算时间,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的3-4.5小时内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脑细胞尚未大量坏死,溶栓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
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出血等禁忌症。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判断依据,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恢复脑部血流,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禁忌症。
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
同时,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医生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总之,溶栓时间窗的界定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只有在最佳的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损伤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专业人员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1. 时间窗口评估:-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发病后能够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范围。
通常情况下,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3-4.5小时内。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
因此,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病程时间,以确定是否处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内。
2. 神经影像学评估:- 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另一个重要评估指标是神经影像学评估,主要通过脑血管造影和脑部CT扫描来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和脑损伤情况。
脑血管造影可以匡助医生确定血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从而指导溶栓治疗的方案。
脑部CT扫描可以评估患者的脑组织缺血情况和脑出血风险,以预测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3. 患者评估:- 在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时,还需要对患者的普通情况进行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既往病史、体重指数、肝肾功能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
例如,年龄较大、既往有严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治疗风险,需要谨慎考虑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4. 溶栓治疗的禁忌症评估:- 溶栓治疗也有一些禁忌症,即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情况。
常见的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出血或者风险较高的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近期内的颅内出血、颅内肿瘤、颅内手术或者创伤、动脉瘤破裂等。
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子细考虑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
综上所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时间窗口评估、神经影像学评估、患者评估和溶栓治疗的禁忌症评估。
通过对这些评估指标的综合考虑,医疗专业人员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如何治疗急性脑梗死?
如何治疗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脑损伤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标是尽快恢复脑血流,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急性脑梗死。
1.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
它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来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溶栓治疗的关键是在发病后的3-4.5小时内进行,因此及早就诊非常重要。
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由于溶栓药物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禁忌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2.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是由于大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脑血流不足。
通常需要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4.5小时内。
在这个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脑功能。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患者在3-4.5小时内到达医院),可能仍然可以考虑溶栓治疗。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溶栓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剂量和给药时间的要求,以避免出现出血等副作用。
3.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它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从而减少脑梗死的风险。
然而,抗凝治疗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有些患者可能存在出血风险或其他禁忌症,因此抗凝治疗可能不适合他们。
4.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帮助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再发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是在急性期开始,并持续一段时间,具体的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5.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包括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和营养状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急性脑梗死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情况。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脑梗塞治疗方法,它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减轻症状和预防脑损伤。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
1. 时间窗口评估: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治疗开始的时间和发病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根据国际标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
因此,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发病时间,以确定是否符合时间窗口的要求。
2. 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脑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
脑CT扫描可以帮助确定脑梗塞的类型和范围,脑血管造影可以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栓的位置。
通过这些影像学评估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3. 患者病史评估:患者病史评估是评估溶栓治疗适应症的重要依据之一。
需要评估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有消化道溃疡、是否有严重高血压等。
这些病史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以避免溶栓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
4. 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评估患者溶栓治疗适应症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神经系统症状、肢体活动能力、意识状态等。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通过这些临床评估结果,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5. 溶栓治疗禁忌症评估:溶栓治疗禁忌症是指患者存在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增加溶栓治疗的风险。
常见的溶栓治疗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出血、严重高血压、近期手术或创伤、颅内出血等。
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这些禁忌症,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综上所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时间窗口评估、影像学评估、患者病史评估、临床评估和溶栓治疗禁忌症评估。
通过对这些评估内容的详细分析,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从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估标准。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病史评估1. 首次发病时间: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3-4.5小时内,因此需要了解患者的首次发病时间以确定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要求。
2. 病因评估:了解脑梗塞的病因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
二、体格检查1. 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如瘫痪、失语、感觉异常等。
2. 血压评估:高血压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需要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确保血压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影像学评估1. 脑CT评估:脑CT是评估脑梗塞的重要工具,可以确定梗死区域的范围和程度,排除出血风险。
2. 血管成像评估:包括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可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和栓子位置,确定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四、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评估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排除出血风险。
2. 凝血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排除出血风险。
3. 心电图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电图,排除心源性疾病。
五、其他评估1. NIHSS评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是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常用工具,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来确定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2. 患者和家属的意愿评估:溶栓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评估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确保患者和家属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根据以上评估标准,可以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动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预后。
本文将介绍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南及操作流程。
指南:1.患者选择:动静脉溶栓治疗适用于已确认急性脑梗塞,梗塞部位与症状一致,并仍在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
具体选择患者的标准应根据相关的治疗指南进行判断。
2.确认溶栓时间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时间窗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认为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3-4.5小时内,但根据不同的临床研究,也有研究认为在发病后6小时之内的患者可能也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
3.溶栓药物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原激活剂。
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使纤溶酶溶解血栓。
对于单纯的动脉栓塞,通常使用tPA;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严重血管阻塞或有明显颅内出血风险的患者,通常使用尿激酶原激活剂。
操作流程:1.善后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采血和溶栓药物准备工作。
在溶栓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2.导管室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确保导管室准备充分,包括设备准备、消毒、导管通路的选择和准备等。
3.引流支架植入:对于存在颅内大动脉阻塞的患者,应优先考虑重新开通断流血管。
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植入支架,重新建立血流通道。
4.溶栓药物的准备和导管通路的建立:根据患者选择的溶栓药物,进行药物的准备。
建立导管通路是实施溶栓治疗的前提,可以选择经股动脉或经肘动脉进行导管插入。
5.溶栓治疗的过程:在溶栓治疗中,应仔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根据溶栓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按照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溶栓药物的输注。
6.溶栓后监测和处理:在溶栓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并进行相关处理。
脑梗死溶栓时间窗计算方法
脑梗死溶栓时间窗计算方法脑梗死溶栓时间窗计算方法一、引言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溶栓疗法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溶栓时间窗的准确计算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计算方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医学概念。
二、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定义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简单地说,是指患者出现症状后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范围。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
正确地计算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三、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计算方法1. 依据症状开始时间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计算方法主要是以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为基准。
根据国际溶栓指南,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症状开始后的3至4.5小时。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
2. 影像学检查的辅助另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脑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脑梗死的病灶情况,进而帮助确定溶栓时间窗。
有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并不清楚确切的症状开始时间,这时影像学检查可以作为时间窗的重要辅助依据。
3. 个体化的判断除了以上的一般原则外,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计算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判断。
对于高龄患者、有合并症的患者或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时间窗可能需要进一步延长或缩短。
临床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最合适的溶栓时间窗。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计算方法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工作。
基于症状出现时间、影像学检查和个体化因素等多方面的考量,才能最终确定最合适的时间窗。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需要更加精准地确定溶栓时间窗,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五、总结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计算方法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依据症状开始时间、影像学检查和个体化因素等多方面的考量,可以最终确定最合适的时间窗。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更加精准的计算方法,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指用于评估病人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的一套标准。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分脑梗塞患者来说,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临床症状评估- 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偏瘫、失语、失明等症状。
- 症状持续时间:评估症状的持续时间,通常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如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
2. 影像学评估- 脑CT或MRI:评估脑梗塞的位置、范围和血管状况。
- 梗塞面积:评估梗塞的面积,通常以梗塞灶的体积或比例表示。
3. 血管评估- 血管造影: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 血栓形态学评估:评估血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4. 患者评估- 年龄:评估患者的年龄,年龄越大溶栓治疗的风险越高。
- 基础疾病: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患者意愿:评估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溶栓治疗。
5. 治疗时间窗口评估- 发病时间:评估患者的发病时间,通常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 溶栓治疗延迟时间:评估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延迟时间,延迟治疗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符合评估标准的患者,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评估标准只是一种参考,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治疗决策。
脑梗心梗肺梗的溶栓治疗
总分14分,
0-3分低危, 4-6分中危, 7-14分高危
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筛查 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
溶栓适应证 • 严重旳连续性胸痛发作≥ 30 分钟,症状不缓解 • 相邻 2 个或 2 个以上导联 T 波增高增宽,ST-T 融合抬高 • 起病时间< 12 小时,年龄< 75 岁,无溶栓禁忌证者 • 患者年龄≥ 75 岁,经谨慎权衡缺血 / 出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 • 发病时间已达 12 ~ 24 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ST 段连续抬高
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 3 个月内旳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者 • 经扩容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无效旳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左心衰竭、肺水肿者 • 高血压病患者经主动降压治疗后,血压仍≥180/110 mmHg 者 • 心肌梗死发作前已使用抗凝药 (如华法林) 旳患者,不提议行溶栓治疗 • 多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消耗状态或晚期恶性肿瘤等患者 • 妊娠期女性 • 患者和(或)家眷不乐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 医师以为其他不适合静脉溶栓旳疾病及情况
两分类法 PE可能性小 0-4
0-1
PE可能大 ≥5
≥2
• 我国临床上常用旳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 两种。
• (1)尿激酶: 2023年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措施为[4]:负荷量4400 IU/kg,静脉注射10 min ,随即以4400 IU/kg/h连续静脉滴注12~24 h;或者采用2h溶栓方案:300万IU连续静脉滴注 2h。我国 “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栓复欣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采用旳方案是UK 20000 IU/kg/2h静脉滴注,总有效率为86.1%,无大出血发生,方案安全、有效和简便易行
静脉溶栓健康宣教
脑梗死溶栓健康教育宣教静脉溶栓治疗是针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的针对性治疗,有望使阻塞血管再通,进而达到挽救缺血脑组织而减少致残率及挽救生命等目的。
国内的资料认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的溶栓时间窗一般为3~6小时,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的时间窗一般为12~24小时,如果病人表现为进展型脑梗死,则时间窗还可适当延长。
用药推荐静脉内使用rt-PA(A级推荐)或UK。
rt-PA 0.9 mg/kg(最大用量90mg),UK100万~150万单位。
10%静脉推注>1分钟,其余静脉点滴1小时。
治疗后,前24小时内不得使用抗凝药或阿司匹林。
24小时后CT 显示无出血,可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一、适应证(1)年龄18~80岁。
(2)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阿替普酶)或6小时(尿激酶)。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5)患者或家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禁忌证(1)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内有头颅低频伤史;近期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不宜压迫的动脉穿刺。
(2)近3个月内有脑梗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性小腔隙梗死面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
(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糖尿病。
(4)体检时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5)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INR为国际标准比率的定凝时间)。
(6)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超出正常范围)。
(7)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L,血糖<27mmol/L。
(8)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9)妊娠。
(10)不合作。
三、溶栓后的并发症(1)全身出血不止(如眼结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尿道出血、呼吸道出血等)。
(2)脑出血。
(3)溶栓后无效,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病情继续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的脑组织中存在3个区带即正常区 [ 脑血流量略低于 50ml / 100g . min] ,梗死灶 [ 脑 血流量低于10或12ml/lOOg.min]及缺血半暗带 [脑血流量低于20ml/100g.min形成缺血半暗带]。 要确定缺血半暗带,传统的MRI在症状发生后1224h 才能显示,然而在 6h 之内溶栓治疗才有效。 因而近年来发展的功能MRI技术、弥散加权成象 (DWl)、灌注加权成象(PWl)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 特别是发病6h内可超早期诊断脑梗死成为可能。
其次阿司匹林用量问题 , 目前国内在 40 一 lOOmg/d之间作为预防量。两项大规模随机临床 试验一国际卒中试验在患者缺血48小时内给予阿 司匹林 300mg / d(19435 例 ) ,中国急性卒中试验 160mg/d(20,000例),使缺血的复发率20%死亡 率略有下降。但要注意溶栓药与抗血小板药合用 是否有益尚无定说。
以眼球运动神经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纯脑 干卒中脑梗塞,根据MRI和脑血管造影所见,只 有 3 例为纯核性动眼神经麻痹而无其他神经损害。 Kim JS曾报道7例以眼运动神经麻痹为唯一或主 要表现的纯脑干卒中,并根据文献指出只有纯眼 运动神经麻痹,而无其他神经体征大卒中是罕见 的。该组病例中所见病灶均为单灶,分布在脑干 一侧。他们认为仔细地检查面部的感觉可以帮助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患者病灶的定位。
在病因方面Bogousslavsky J等的研究认为脑干 微小梗塞需强调因基底动脉狭窄或微血管病变所 致,Kim JS等强调糖尿病出现外展神经麻痹时要 多考虑桥脑梗塞。本组病例年龄 45~70 岁,均无 高血压和心脏病,但有 4 例合并糖尿病。众所周 知糖尿病时可合并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其 原因与糖尿病所致血管病变使周围神经缺血变性 有关。本组4例为脑干梗塞引起,值得鉴别。
2
. 2 链 激 酶 (SK) 溶 栓 治 疗 澳 大 利 亚 SK 研 究 小 组 340 例 (10) 意 大 利 多 中 心 急 性 卒 中 研 究 组 622 例 (11) 欧 洲 多 中 心 急 性 卒 中 研 究 组 310 例 (12) 三个研究组均因过高的症状性脑出血率20%早 期死亡率而被安全委员会提前终止。
一系列弥散性加权成象研究表明缺血性损害 的扩大发生在最初的53h内,(7)有43%的病人, 急性弥漫性加权成象损害小于7天以上。在T2 WI 所测的最终体积,57%的病人急性缺血损害相等 或大于在T2WI测得的最终体积。(8) 在脑梗死超 急性阶段DW1 和 PW1 不但可以灵敏确诊脑梗死, 而且可鉴别一过性TIA,指导溶栓治疗。 治疗中 一类是诱导缺血区再灌注的药物。另一类是神经 保 护 剂 。
2 . 临 床 研 究 报 告 2 . 1 组 织 型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物 (tPA) 溶 栓 研 究 。 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院, 624 例多中心 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卒中症状出现在 3 小时以内, 采用r+PA 0.9mg/Kg静点;36小时症状性脑出血 率治疗组为6.4%,对照组为0.6%,(P<0.001); 3 个月时治疗组有 31 %的病人无残疾或仅有轻微 残 疾 。 而 对 照 组 仅 为 20 %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脑干梗塞共120例,男72例,女 48 例,年龄: 35—75 岁,平均 60.5 岁, 50 岁以上 占 70.2 %。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 史者总计 45 例。在 120 例中有 65 例做了头颅CT平 扫,其中有12例诊断脑梗塞,有16例显示低密度 影无法与骨伪影区别。发病1 周内做头部 CT扫描 者30例,1周以上者35例。发病1周内做MRI者65 例 , 1 周 以 上 者 55 例 。
2 . 3 尿 激 酶 (UK) 溶 栓 治 疗 PROACT(13) 随机,对照研究 40 例大脑中动脉闭 塞病例溶栓治疗。症状出现5.5小时,治疗组血管 再通率为58%,高于对照组的14%。早期出血两 组无差异,治疗组90天病死率低,神经功能恢复 率高。(我国未开展此项研究工作建议慎用) 溶栓的时间应选择在3小时之内,而超过6小时治 疗效果差,其原因为闭塞超过 6 小时,则会出现 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或死亡,溶栓时要注意颅内 出 血 的 发 生 。
以纯眼球障碍为主的脑干梗塞
• 脑干卒中表现为某种脑干综合征时诊断并不困 难,但有时脑干梗塞可以无颅神经麻痹,或脑 干腔隙梗塞临床上可以完全无症状,仅于MRI 扫描时发现,故至今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脑干梗 塞诊断标准。隋邦森等曾以影象学观点提出脑 干腔隙梗塞的5条诊断标准,指出80%以上脑干 腔隙梗塞病例是伴有幕上腔隙灶的。 Bogousslavs广泛脑梗塞的一部分。可见纯脑干腔隙梗塞是 很少见的。
作者认为以眼运动神经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 的纯脑干微小梗塞,实际上存在的可能性比目前 文献报告的要多。值得临床医生注意,然而只从 临床物理检查要确定其眼肌麻痹的性质是困难的, 需要MRI以确诊。
颈椎牵引致脑干梗塞2例报告
• 男性,64岁,行颈椎牵引,当日出现2次发作 性眩晕伴左上肢麻木,第 3 日出现眩晕呕吐, 伴左上下肢活动障碍,迅速昏迷,压眶去脑强 直,双侧病理征。 • 男性,50岁,颈椎牵引后,当日眩晕,恶心, 呕吐伴耳鸣,第 3 日出现左耳听力完全丧失, 右相水平眼震,第4、5日出现左侧共济失调, 左周围性面瘫,MRI显示:左桥脑、小脑多发 梗塞。
1.2 MRI特点 病变位于上部延髓3例,中部5例, 下部12例,1例同时累及上、中部。6例累及旁正 中腹侧区, 17 例累及背外侧区。 1 例行磁共振血 管成像 (MRA) 示同侧椎动脉狭窄。 5 例同时伴有 小脑腔隙梗塞, 8 例伴有基底节及半卵圆中心区 腔 隙 性 脑 梗 塞 。
本文报告 120 例脑干梗塞,并讨论 MRI 对 脑 干 梗 塞 的 诊 断 价 值 。
1.2 临床表现 以构音障碍一笨手综合征为主要表 现者20例,单纯运动性轻瘫16例,共济失调为主 要表现 14 例,眼球运动障碍 24 例, Wallenberg 综 合 征 5 例 , 以 椎 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全 41 例 。
2. 结 果 120 例中检查 MRI 共发现 132 个病灶,形状多为 圆形,少数为片状及条形裂隙状。大小直径在 5mm 以 下 者 有 80 个 , 5 ~ 10mm 者 40 个 , 11— 15mm 者 12 个。延髓 12 个,桥脑 90 个,中脑 30 个。 单发于脑干梗塞 20 例,余 100 例并发其它部位梗 塞,包括大脑半球、小脑粕脑干。脑干梗塞病灶 位于腹侧75个,背侧45个,中部12个。病灶信号 改变为: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20个,略低信号60 个,较低信号12个。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随着 病程的延长病灶信号会更加明显,即在T1加权像 呈更低信号,在T2加权像呈更高信号,边界也会 逐渐清楚。
延髓梗塞的MRI与临床分析
l 临 床 资 料 1.1 临床特点 全部病例选自1990年8月至1996 年10月住院病人,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延髓 梗塞。符合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其 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8—73岁,平均60.l岁。 起病症状与体征:眩晕7例(8l%),恶心、呕吐14 例 (67 % ) ,霍纳氏征 10 例 (48 % ) ,眼震 9 例 (43 % ) , 舌瘫5例(24%),共济失调步态14例(67%),偏瘫4 例(19%),交叉性痛温觉减退16例(76%),偏身痛 温觉减退 4 例 (19 % ) ,不完全偏身感觉障碍 l 例 (5 %),面部痛温觉减退18例(86%),震动觉、位置 觉减退 3 例 (15%) ,巴彬斯基征阳性1 例 (5 % ) 。合 并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5例。
本组病例显示MRI病变性质全部为梗塞,其中第1、4、5 例为一侧单个小病灶,其余4例为一侧或两侧多个小病灶, 故和上述文献MRI所见病灶数目和分布不同。临床上例1、 5为单个眼肌麻痹,呈不完全性眼运动神经损害,符合核 性眼肌麻痹,可能是因病灶极小,只选择性地损害了该 侧动眼神经核或外展神经核所致;例 2亦是核性眼肌麻痹, 可能因病灶在于旁正中地区,除损害了一侧数个神经核 外还波及到内侧纵束之故;例4的滑车神经不完全麻痹在 梗塞灶对侧,此乃因滑车神经自核发出后弯行向后,向 下在中央灰质的外部,饶导水管到前髓帆,左右交叉出 脑之故。例3为右侧完全动眼神经麻痹,MRI见病灶为两 侧分布,可能以右侧病变为主,损害了该侧全部动眼神 经束所致;例6的外展神经麻痹是完全性,可能因病灶散 在,损害了该侧外展神经束;例7除表现完全性的外展神 经麻痹外尚伴有同侧的三叉神经感觉障碍,可以是病灶 散在影响了外展神经和累及三叉神经上行纤维所致。由 上述可知本组病例临床情况与上述文献报道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