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城市化》教案(3) (5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从上海市近几年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由此可以看出,上海这个城市的人口和面积在不断的增加。通常,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称为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读图思考)1.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片:观察哪些城市的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呢?
(读图思考)2.展示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知识拓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济的不均衡。
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市化也有明显的差异。那如何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已达到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的时候也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很大。为什么呢?这得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说起。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图表分析)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取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本部分整体的思路:先进行图2.20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4案例4完成p35活动题。
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 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案例分析)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从英国伦敦市的城市发展过程的案例分析中得出结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合作探究)完成活动
(图表分析)在了解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基础上,请同学们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对此结合教材p33图2.20加以思考。
板书设计定义
城市化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