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
浅谈导学案设计范文
浅谈导学案设计范文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设计工具,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通过预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在导学案设计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认知特点,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在导学案设计中,需要注重学生的预习环节。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进行了解和准备,为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
在预习环节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例如,可以提供一段视频或文章,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观看或阅读,并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挖掘知识。
其次,导学案设计中应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和资源,进行个体化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合作与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最后,导学案设计中需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和展示等。
同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例如观察记录、小组展示、个人报告和问答互动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参与度。
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活动。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
2.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递进性。
导学案设计应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将知识点进行组织和梳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3.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导学案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导学案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浅谈“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让“导学案”成为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角我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性学习课题实验,通过大胆的尝试,作为一线的教师深感“导学案”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的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课前必须认真、扎实、有效设计“导学案”,让课堂上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课堂充分发挥作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是从学生的“学”出发,它是为学生“学”服务的。
教师必须注意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导学案”要能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尽量使“导学案”成为学生表演的剧本,教师只能扮成导演的角色。
“导学案”的设计与教案完全不同,它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自检题、讨论题、思维训练题和学习小结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目标要根据新课标拟定,这是学生通过预习必须达到的目的和要求,要简洁、明确。
自检题是学生课前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即可完成的基本练习题,教师可联系课本内容编写,如选择题、判断题等。
这种做法与传统教学先听课后做作业的顺序刚好相反,有利与学生独立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
拟定讨论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头戏”。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拟定讨论题,有的放矢组织学生自由质疑、讨论、解疑。
至于思维训练题是指导教师精心设计和挑选出来的一些有一定难度,小而巧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深化思维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待学生小结,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时,内容应把握精,少,活,不能过于繁杂。
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从而对语文课学习产生厌恶感。
二“导学案”的运用为了促使学生在自学中能主动获取知识,把握重点,探索疑点,教师一般首先按教材单节以框题为系列,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通常课前印发给学生,以指导学生课前独立自学。
由于“导学案”要求必须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并要有机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设计了阶梯式练习,利于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深入地钻研教材,主动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全面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导学案”设计原则
伴随着 推进 “ 主体参 与 ” 课 堂文化建 构 . “ 导学 案” 应 运 而 生。 “ 导学 案 ” 有利 于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 有 利 于 教 师 的专 业 成 长 , 有 利 于 备 课 组 团 队 的发 展 它 从 学 生 的 发 展 出 发 . 能 使 课 堂 结
构简洁明 了、 清 晰 自然 , 体 现 学 科 特 点 。 引 导 学 生 课 前 充 分 预 习 .让 学 生 通 过 自主 学 习 基 本 完 成 学 案 所设 计 的 学 习 任 务 。 达 到“ 先学后教 、 以学 定 教 ” 的 目的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自主学 习 的快 乐, 品尝 到 成 功 的 喜悦 。 同时 导 学 案 也 改 变 了传 统 的师 生 关 系 , 真 正 确立 了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促 进 了 教 师 角 色 的转 变 。 导 学 案 在 小 学 语 文 精 读 课 上 发 挥 的 作 用 已 经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得 到 了验 证 . 它基本分 成四个板块 : 课前预 习、 预 习反馈 、 课 堂探究 、 当堂 检 测 。 为 了 保证 精 读 课 的效 果 , 导 学 案 的设 计 至 关 重要 , 在设 计 导 学 案 时 应 遵 循 以 下原 则 。 目标 性 原 则 导学 案 应 该 具 备 明 确 的 学 习 目标 .表 述要 明 确 、具 体 、 可
勋” 邓稼先》 为例 . 课文通过描写科 学家邓稼先 “ 在病房里 ” “ 公 共 汽车上” 和“ 天安 门广场上” 这 几个 场景 . 展现 了邓 稼先执著 追求科学 . 忠诚 于祖 国和 人 民的 崇 高 品格 。 在导学案的“ 课 堂探 究” 部分设 置了一个环节 : “ 自读 课 文 : 课 文 中描 写 了 哪 几 个 场 面? ” 通 过 品 读 课 文 中 的场 面描 写 , 指导 学 生 认 识 场 面 描 写 的 重 要性 . 进 而 指 导 写 法 这样 既把 握 了课 文 的 主 要 内 容 , 又 让 学 生 掌 握 了 写作 和理 解 课 文 的 方 法 。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从教二十年,曾经在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方式间徘徊。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提问式进行设计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师的问题设计展开教学。
教师基本是围绕着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把一堂课设计好以提问式呈献给学生,学生能有所获,而且是条理清晰有逻辑地收获大纲上要求掌握的相应学段相应内容。
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少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学习兴趣会逐渐消失。
而新课改之后的新型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课上进行交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设计这样的问题: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你觉得某一段话哪些词用得好,等等。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讲解与补充,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发言给予回应,这种形式和问题的设计实际上更加考验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要求教师包罗万象,无所不通,并对教师更是一种大的挑战,虽然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同时显露此种方式的弊端: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很容易跑偏,偏离文本,偏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收获更多的是来自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获得的,收获的内容可能范围更广,面更宽。
但是内容之间或许缺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不成系统。
当然,有时老师也能把学生从漫无边际中拉回来,但那样似乎又陷入了提问式的漩涡中。
经历无数次对课堂的实验和反思,最终,我觉得从学生长期发展来看,以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好。
新型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这样的课堂学生更乐于参与,能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但要把握好度,教师要有良好的"引"的能力.否则,课堂将是漫无边际的.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优秀成分也不能摒弃.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对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系统性学习并掌握,又能充分发散思维,使有学习积极性呢?这时候,导学案应运而生,它合理有效地中和了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引导学生有条理、有规律的学习,又能以点发散,放射性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导学案介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导学案介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改和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式,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要通过课堂重构及转变质量增长方式来实现。
导学案介入课堂是很好的突破方式。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导学案介入小学语文课堂必须保证“一变”“一不变”。
变的是课堂结构、基本策略、导学手段等,不变的是语文课程的特征,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需要加强语言文字的必要训练。
一、处理好“教案”与“导学案”的关系“教案”侧重于“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流程图;“导学案”侧重于“学”,是学生在教师有效“导”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线路图。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教案”是“纲”,“导学案”是“目”,“纲”举“目”张,“导学案”必须是教师依据“教案”和学情,通过问题引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是“唇”,“导学案”是“齿”,“唇”“齿”相依,“教案”与“导学案”应水乳交融,相互辉映,一旦脱离,则“唇”亡“齿”寒,导学案便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课堂必须“始出问题,归于问题”1.课堂应该以问题为楔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始,教师应反馈导学案预习效果,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敏锐地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点。
以此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以及全班交流。
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在反复读悟中解决问题。
这样既保持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又发挥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2.课堂呈现的问题应该“激兴趣、低起点、层次化、贴生活、重体悟”兴趣是生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问题应引起学生探究的渴望,要有“问题一出来,课堂一锅粥”的热烈探讨气氛。
要围绕教学目标,将问题逐渐深入下去,体现出层次性;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三、导学案课堂新授课的课堂结构第一课时(五环节)环节一:预习展示,梳理问题预设目标:通过反馈预习及学生预习生成的文本问题,师生探讨梳理出有价值的学生不易普遍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导学案编制及应用
小学语文导学案编制及应用作者:陶忠华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01期最好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原则。
导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自主学习,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应该坚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依靠科学,既要有传承传统的经验,又要有正确的理论做基础。
一、小学语文导学案编制的依据1?郾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以自主学习为起点,以“学”为主,这种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它摆正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变了,但是学生学习的每一步必须有老师引导,教师要策划学生自学的策略,要发挥主导作用。
2?郾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以自主学习为起点,其实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反馈对象只局限于学优生的现象。
因为合作交流时学困生也可以交流自己的收获,而且在合作过程中得到学优生的帮助,而学优生自己也会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双方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此外,检测达标题为巩固训练题、提高训练题、拓展训练题三个部分,能够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郾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事实证明,认识从实践开始。
以自主学习为起点,学生就会“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学习、训练、再学习、再训练,这个过程符合认识实践规律。
4?郾有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这就是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即自主创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小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
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课题名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导学过程。
两个课时的导学过程可以这样设计:第一课时1?郾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
课题:
晏子使楚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五
执教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及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懂得晏子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
收获
附:
板书设计
2、我能与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课文中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3、我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本文讲了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主探究
(6)
2、我会理解:大夫侮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3、我能用“安居乐业”说一句话。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导入感知
(6)
一、激趣导入:
1、理解文题《晏子使楚》,晏子是(
)人。“使”的意思是()
2、从本文中,你想进一步了解晏子的哪些方面?
二、整体感:
1、我能读通课文,并做好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批注、质疑。
学习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学习难点:
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及维护齐国尊严的爱国思想品质。
预习准备:
读通课文,认记生字词,针对课文质疑。
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导学案逐渐成为教师们备课的重要一部分。
导学案是指教师针对所教授的教材内容,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将预习、自学、讨论、实践等学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整理成一份文件,供学生进行学习和针对性的讨论。
导学案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导学案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预习和课后巩固中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总结和探索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提高学习效果导学案的制定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问题或提供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学生在接受正式课堂教学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在导学案中设置一些拓展问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同时,导学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实例分析等,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 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导学案的编写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和合作。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与合作,开展小组活动和课堂互动。
这种互动与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便于教学评价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进度,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便于进行个别或集体的诊断和评价。
这样,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以及便于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应善于利用导学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有效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有效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小学语文导学案是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缺的环节,是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
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教师怎样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并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按时、准确、高效地完成导学案也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导学案;设计导学案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284-01语文导学案的布置应本着实效,高效的原则。
我任教的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课程开齐的前提下,要给学生减负,那么学生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按时、准确、高效的完成导学案,是一个难题。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于有效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一、寓学于玩乐,设计趣味性导学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诺丁斯博士强烈地呼吁:“玩直接有助于学习,尤其对儿童而言更是如此。
所有老师应该注意到在学习中玩的效能。
”她又说“欢乐不必从小学就结束。
教师应该研究有关他们所学学科的娱乐活动,它们能给学习带来乐趣。
”喜欢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在玩中学的导学案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完成导学案,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他们刚从一、二年级升到三年级,忽然发现三年级课程一下子变得难了,学习内容多了,任务重了,对一些不大认真学习的孩子来说,成绩肯定很容易滑下去,自尊心严重受挫。
这样一来,三年级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
因此,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导学案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导学案的质量还愁没保证?如:复习成语时将成语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玩“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
复习多音字时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记等。
浅谈“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素养方略169浅谈“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陈华晖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
以“导学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常规教学到高效课堂模式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
“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
本人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遵循规律,设计学案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
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比如,对一年级的学生,我努力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
而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喜欢写字,喜欢阅读,喜欢交际,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
要实现这些,前提是你设计的学案能否让学生动起来,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
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
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赵音贤(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岔沟小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界教育人士都在深入探索各种教学方式方法。
其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而随之升温的“学案导学法”正是适应这种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新型的“学案”代替了传统的“教案”,以往被教师奉为至宝的“教案”正在作古。
的确,“学案”与“教案”相比,更能体现“课改”的精神和实质,也一定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一、关于学案导学法的理解对于学案导学的认识,我认为随便将教材内容整理成填空或者习题的堆积都不能称之为语文学案,语文学案至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如:学案是用于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复习?或者学案是体现教师授课意图,还是为学生引导?一定要在编写学案前潜心钻研,这样才能发挥学案的作用。
“学案导学法”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与利用。
通过学案这一媒介,教师将课程内容与课外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合作讨论结合到了一起;语文学案内容的编写要能够呈现出思维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实现“跳一跳能够到”,触发联想,形成认识上的飞跃。
语文学案要能够真正体现出导学的作用,精心设计好学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要能够让学案发挥出“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
二、学案导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与反思1.学案导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语文的新授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新知识点多,有时让学生提前预习,或者课前就把教学思路呈现,对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必要时在部分课程中使用学案导学法。
借助《课程学案》的教学思路引导,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拘于一般的研究方法,即学生大胆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深入研究、探讨。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策略
6、分层设置原则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对不 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题目。 题目设置要分A 、B 、C三个层次。 在保证A、B层学习高效的同时, 也满足C层学习需求。确保不同层 次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 程度提高。
11
7、全面育人原则
设计导学案要全面考虑育人设 计,既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 升,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完善学 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
以上要素缺一不可
20
(五)栏目的变化
导学案的栏目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课型中导学 案的具体栏目设置可以也应该是不同的,以下供大家参考:
新授课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导引(预习案);问题导学; 典题训练;精讲点拨;归纳小结;当堂检测;作业布置
复习课 考纲要求;重点难点;自主梳理(预习案);问题导学; 典题训练;精讲点拨;归纳小结;当堂检测;作业布置
1、“学习什么”
明确学习目标
1 地球只有一个( 第一课时).doc 2 地球只有一个(第二课时).doc
注意:
表达学习目标时,谓语应该使 用外显性的行为动词来表述。例如:
会说、会写、会认、记住、说 明、猜测、解释、区分、辨别、朗 读、默读、背诵、概括、作文、修 改、提出疑问等等。
2、“怎样学习”
6
2、探索性原则
编写导学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 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导学 案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 要激活学生思维,要让学生在问题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中, 体验成功喜悦,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7
3、启发性原则
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 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 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 敏捷性,享受顿悟的奇妙。
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分析
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分析小学语文导学案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然而,有些教师在使用小学语文导学案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误区一:过分依赖导学案有些教师将小学语文导学案看作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一切都依据导学案进行。
这种做法忽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教学变成了机械化的填鸭式教育。
导学案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进度进行合理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把握好导学案的使用时机和方法,正确使用导学案,而不是照本宣科、盲目追求完美。
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态,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误区二:过分追求规范化有些教师在设计和使用小学语文导学案时,过分追求规范化,强调标准答案和规定流程,让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种做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影响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在规范化和创新性之间寻求平衡点,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判断力,适度放松教学标准,鼓励学生发散思考和自主探究。
导学案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工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自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误区三:缺乏贯彻落实有些教师在制定和使用小学语文导学案时,缺乏贯彻落实,只是形式上执行,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这种做法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让导学案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导学案的制定和使用纳入日常的教学流程中,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教学作用。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导学案的反馈和调整,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导学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正确合理地使用这种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探索小学语文“精读引领课”导学案实践教学的研究
探索小学语文“精读引领课”导学案实践教学的研究摘要: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依靠语文单元课本的现有主题,有效地整合课本课文,单元练习,单元活动和语言主题等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地实践语言课程的整体备课和主题教学。
以单元为主题,并继续尝试多种课程类型的单元学科教学,努力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单元引言指出,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应该用心去体验作者表达的感受,并想象作者通过场景或事物表达的感受。
因此,本文在单元文本解读和学情的基础上,初步设计出主题教学下“精读引领课”的导学方案。
《穷人》一课中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作者对于所体现的人性美,让学生们在文字中感受人物体现的喜怒哀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读引领课”;导学案;实践教学《穷人》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学生应该注重作者对于环境的描写以及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不同人身上的品质所运用的写法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部分。
教师要在单元教材分析和学习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课堂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穷人》精读引领课导学案设计(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穷人》+图书《中彩之夜》《穷苦人(节选)》《一个地主的早晨》(二)课时安排通过2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以及渔夫的质朴善良,学习他们虽然贫穷但是要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2.掌握文章内容,纠正读音。
3.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手法,学习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4.学习图书《中彩之夜》《穷苦人(节选)》,深入体会对穷苦人们的品格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1.体会桑娜和渔夫虽然穷但是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感受文章中的“穷”所代表的含义。
2.学习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深化对质朴善良品格主题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思考,提出问题。
让学生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分出段落。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8篇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8篇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
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
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
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
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
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
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
立足于“导”__放手于“学”——浅谈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3年第11期一、导学案的提出“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校还处在尝试阶段、研究阶段。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避免现实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一是课堂“因循守旧”,长期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老师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了分段,会归纳段意就可以了。
诚然,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优点是显而易见,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的小学生来说,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
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来巩固自己的基础。
但是,这样的课堂太注重刻板的训练,把原来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
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于是,在上语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消失了、不见了,丰富而真切的个人感受也随之消失了。
二是课堂“画蛇添足”,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
如我们经常会看见画蛇添足的多媒体教学,毫无意义的小组合作,牵强附会的学科整合,教学过程重主体失主导,重表演轻感悟,重对话轻朗读,阅读课堂虽然热闹但是缺乏实在的东西。
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校语文科组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本人执教的《搭船的鸟》和其他老师执教的研讨课《慈母情深》《长相思》《伯牙绝弦》等,这些课例为导学案使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导学案的设计模式和操作方法提供了可观可感的实例,供老师们参考、揣摩和权衡。
在与传统课堂的比较中,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
导学案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如何使用导学案呢?本人就半年的观摩和研究,进行不成熟的总结。
二、导学案的定义导学案不仅仅是对以往教案的简单修订,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改变了教学理念,而且也改变了教学方法,使教学更有效率、有节奏。
导学案是一种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协作探索和进一步优化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由老师们经过团体调查、个别准备和再团体讨论确定,旨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谈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
谈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作者:丁秀平庞永桥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6期主要是研究小学语文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导学案实施后,全面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本文分别从语文导学案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小学语文导学案高效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高效”的召唤下,开展了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
就我们语文学科来说,它主要有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拓展延伸·巩固——教(学)后反思这几部分组成。
最基本的构成应该有三个部分,即“自学部分——导学部分——检测部分”。
这三个部分是环环相扣、唇齿相依的关系。
自学部分主要是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
如查阅并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等。
通过这一环节,仅仅是实现了《课程标准》中知识能力的目标。
第三部分的检测题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一种检测、反馈与提升。
因此,我认识到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把学生的学习目标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及其学习实际来考虑,帮助并促进其自学。
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我们知道,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导学案的使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学案是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明白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在预习导学的引导下预习课文,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合作探究,达成共识,以至于解决问题。
在课堂巩固、延伸及教学后反思中,都是学生主动去完成,这些都是学生的自主的形式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教师则是主要负责对导学案的编写,在课上协调学生学习,听取汇报,然后对学生质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
作者:丰乐小学罗月华
【内容摘要】在人类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事物都在向前发展,人的进步是最为明显,教育的对象是人,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在改革,我经历了从灌输式到启发式,再到今天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变革,总之就是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四处学习,努力探索,勇于实践,现在终于在实践中整理出课改的一些策略,那就是要学会设计和运用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是一个盲点,许多教师不知从何入手,为了设计导学案,并将付诸于实践,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践,终于摸索出了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浅议见下: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运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
1 、导学案与教案的异同
导学案不等同于教案,教案是老师上课用的,导学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它的使用者是老师和学生,它分为导学目标和导学过程两大环节,导学目标是每一节课师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必须具体化,不能笼统,而且要学会分解,比如,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案将每一篇课文的目标都统统列出来,具体哪一节课要完成哪一个目标没有明确规定,而导学案则不同,每一节课必须根据实际设定出自己的目标。
导学案的导学过程也与教案的教学过程不一样,教案的教学过程的扮演者都是老师,而导学案的扮演者是学生和老师,并且大部分是由学生来完成。
2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事项导学案不是教案,不能教案化,也不能习题化。
设计导学案不能将教师的的课堂语言再现其上,需要老师去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去精心设计问题和设置课堂活动过程,将问题呈现出来,重要的是要有交流探讨价值,而且针对性要强。
3 、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导学目标,二是导学过程。
重点是导学过程的设计,导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学生的自学环节(独学),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与群学),三是展示交流与评价环节,四是学习成果检测。
其中在学生自学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两个环节必须具体,四个环节呈现层层递进,都是围绕本节课的目标来进行,展示环节宜简不宜繁,只要能突破教学目标即可,学习成果检测环节也同样很重要,必须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来设计,它不等同于一般的练习那
么随意,不宜过多过深,更不能偏离
本课的内容,要少而精,达到检测学生在本节课学习所得的目的,具体课例导学案设计如下:丰乐小学六(1)班语文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运用
处在课改中的老师,有的不但不会设计导学案,甚至都不会用别人设计的导学案去上课,比如我丰乐小学一些同级的老师,学科组长已将导学案设计出来了,叫其共享拿去上课,可是这一些老师都不知如何操作,说来也不奇怪,因为大部分老师都没有出去学习过,而且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根据我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将一些成功做法进行了整理,并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反响相当不错,具体做法如下:
1、低年级教学班导学案的使用
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而且识字不多,在考试的时候都是老师读一题做一题,因此导学案中的自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无法自己去完成,需要老师去监督完成。
因此导学案不宜上课伊始就发给学生。
由于低年级导学案的各个环节都很简单,需要教师记住导学案中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通过老师口述一项内容,学生跟着完成一该项内容,相当于像做题一样,但值得强调的是,在这其间,老师只需口述训练项目,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独立或在小组中与同伴共同完成,教师只在其中巡视指导。
一直到学习成果检测环节,才能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而且是当场完成,完成后老师要及时批阅,这样才能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中高年级教学班导学案的使用。
中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却不同,他们识字多,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去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执教老师可以在上课伊始就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师生就按照导学案上的步骤共同去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但这一种做法也还有一定的缺陷,在课堂上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一是忽视了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本来可以在课外完成的事却拿到课内来完成,耽搁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不够高,训练点得不到加强。
二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听指挥,忙于完成自学成果检测项目,心思不放在新内容的学习,导致对新知识不掌
握或掌握不牢。
通过不同方式的实践,我认为最佳的做法是将导学案在头一天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要求去预习新知,这样第二天上课就节省了学生自学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就更加充沛,同时也让小组在全班交流展示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样对新知识的掌握就会更牢固。
总之,改革需要有一定的胆识,更需要精力去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后才能走向成功,工作才能得以全面铺开,就我们现在进行的课改,我认为主要抓好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只要教师们掌握了这两个环节的要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学生不仅得到“鱼”,更是得到了“渔”。
欢迎下载,谢谢观看!资料仅供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