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神经系统1

合集下载

第8章 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

第8章 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

8.2.2 状态轨迹为极限环
如果在某些参数的情况下,状态N(t)的轨迹是一 个圆,或一个环,状态N(t)沿着环重复旋转,永不停 止,此时的输出A(t)也出现周期变化,即出现振荡, 如图8.4中C的轨迹即是极限环出现的情形。
对于DHNN,轨迹变化可能在两种状态下来回跳 动,其极限环为2。如果在r种状态下循环变化,称 其极限环为r。
对于CHNN,因为f(·)是连续的,因而,其轨迹 也是连续的,如图中B、C所示。
对于不同的连接权值wij和输入Pj(i, j=1, 2, … r), 反馈网络状态轨迹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2.1 状态轨迹为稳定点
状态轨迹从系统在t0时状态的初值N(t0)开始,经 过一定的时间t(t>0)后,到达N(t0+t)。如果 N(t0+t+Δt)=N(t0+t),Δt>0,则状态N(t0+t)称为网络 的稳定点,或平衡点。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由于输入、输出激活函数是 一个有界函数,虽然状态N(t)是发散的,但其输出A(t) 还是稳定的,而A(t)的稳定反过来又限制了状态的 发散。
一般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中发散现象是不会发生 的,除非神经元的输入输出激活函数是线性的。
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是利用第一种情况即稳定的专 门轨迹来解决某些问题的。
如果ai=f(ni)中的f(·)为一个连续单调上升的有界 函数,这类网络被称为连续型反馈网络。图8.3中所示 为一个具有饱和线性激活函数,它满足连续单调上升
的有界函数的条件,常作为连续型的激活函数。
图8.2 DHNN中的激活函数 图8.3 CHNN中的激活函数
8.2 状态轨迹
设状态矢量N=[n1, n2, …,nr],网络的输出矢量 为A=[a1,a2…,as]T ,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

DACBA ABABC BA第八章神经系统一、选择题1.脊髓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所致 B.横断脊髓时大量失血C.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了高级中枢的调节2.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点处,可导致突触前膜释放()A.乙酰胆硷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环磷酸腺苷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幅度小 B.作用广泛而持久 C.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D.反映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E.调节的敏感性差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氨基丁酸 D.5—羟色胺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6.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除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 +B.K +C.Ca2+D.Cl -7.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A.Na +B.K +C.Ca2+D.Cl -8.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经元联系方式为()。

A.聚合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链锁式联系D.环状式联系9.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间化学传递的下列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B、不衰减C、时间延搁D、电化学反应10. 关于突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单向传递B 中枢延搁C 兴奋节律不变D 易疲劳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在突触后膜产生(),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1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在突触后膜产生()。

A. 去极化;B. 超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二、填空1、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2、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肠运动,消化腺分泌量。

3、突触后抑制包括和。

4、在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这样的调控方式称为。

5、当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心率,心肌收缩力。

6、外周神经元之间的作用方式有、和。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八章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八章知识点

第8章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雄性激素能刺激男性性征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雌性激素能刺激女性性征器官的发育和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2、受精过程(1)人的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

(2)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

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开始分裂。

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

3.胚胎发育(1)胚胎发育经历了细胞分裂,进一步发生细胞分化,从而形成各种组织,并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和系统。

(2)第八周末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

(3)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

(4)分娩——妊娠到280天左右(40周)左右时,胎儿发育成熟,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第8章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1、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知道个体发育成熟。

通常主要指从出生后的婴儿发育为成年人这一阶段。

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婴儿期(0-1岁)、幼儿期(2-6岁)、童年期(7-11岁)、青春期(12-23岁)、成年期(24- ~)2、青春期发育(1)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长。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

男生出现遗精,女生出现月经。

男女第二性征分别是在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

男性第二性征: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

女性第二性征: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

6、雌性激素:刺激女性性征器官的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和性周期(即月经周期)。

二、受精过程1、人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

卵子是人体最大的细胞。

2、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部位:输卵管;节育措施: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等。

3、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三、胚胎发育1、过程(约280天):受精卵(输卵管)→胚泡(输卵管)→胚胎、胎儿(子宫)2、主要场所:子宫3、胎儿:第八周末,外貌初具人形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之一,它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本文将对人体解剖学的神经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常见的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人类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脑和脊髓内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脊髓和脑脊液。

大脑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挥中心,大脑被分为左右半球,各个半球之间有大脑半球间沟。

小脑主要负责平衡、协调人体的运动,脊髓是人体最主要的控制中心之一,它连接了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而脑脊液则是脑和脊髓中的液态,它有着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神经组织支配的器官和肌肉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两种类型: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负责向大脑传递身体上各种感觉信息,如痛感、视觉和听觉等。

而运动神经则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从而使我们能够自由地行走、踢球或乒乓球等。

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六个方面:感受、传导、分布、控制、整合和调节。

•感受:人体通过感受器感受外界信息,包括温度、压力、声音、光线、化学和机械刺激等。

•传导:感知到的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以进行人体的内部通信。

•分布: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各部分。

•控制: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运动神经,调节人体的运动和生理活动。

•整合: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初步的感知与思考。

•调节:神经系统可以对人体的各种机能进行调整和影响,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状态。

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种类很多,包括脑部和神经系统的炎症、肿瘤、脑震荡、脑血管意外、运动神经障碍、神经肌肉疾病等。

其中一些疾病比较严重,例如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

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内最为复杂、也是最为神奇的一个系统之一,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完整版)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完整版)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第八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知识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2、熟知学前儿童大脑功能区的发展及其表现3、明晰学前儿童身体及动作不同阶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技能目标1、通过对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特点了解,学会分析其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系;2、能够从儿童动作行为的发展变化中找出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第一节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一)脑发育非常迅速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6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6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

在孕期第4周,胎儿的神经系统开始形成、发育。

到第8周,大脑皮层可以分辨出来。

到26周,大脑皮层已经基本具有和成人一样的沟和回。

大脑皮层的细胞主要是在第15~18周行程,到出生后6个月,脑细胞停止增殖。

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是大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

儿童大脑的重量不断增加,而脑中的增加也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伸长的结果。

3一6岁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

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支增多,长度增长,有更利于神经联系。

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

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渐趋成熟。

大脑生理结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是先皮下,后皮质。

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一6岁逐渐发育成熟。

所以,1岁左右婴儿学走路时步履踊珊,3岁时己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

到5一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

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1、兴奋过程占优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

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

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

ch8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ch8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第8章 神经系统8-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胞体大多集中在大脑和小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胞体包括胞核和核周围的胞质。

神经元的突起又分树突(dedrite)和轴突(axon)。

树突发自胞体,分支多而短,呈树枝状,树突可以看成是胞体的延伸部。

在胞体及树突膜上一般有能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轴突是从胞体发出的细长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nerve fiber),直径均匀,但长短不一;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根轴突,若有分支,则可垂直于轴突发出;轴突末端可分成许多分支,为神经末梢;轴突一般都有髓鞘包被,但在与胞体连接部(轴丘)及其末梢则失去髓鞘。

神经末梢的末端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突触小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小泡,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如脊神经节细胞,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很快形成“T”字形分支,一支进入周围组织形成感觉末梢,另一支进入脊髓;②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如视网膜双极细胞,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伸出一支突起,一支与感觉细胞相连接,另一支与神经节细胞相连接;③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如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支轴突和多支树突。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差异或在反射弧中的位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感觉(或传入)神经元,能接受体内、外的刺激,将兴奋传到中枢神经系统;②运动(或传出)神经元,能把兴奋从中枢传至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如脊髓的运动神经元;③联络(或中间)神经元,它们主要在中枢内起中间连接作用,如脊髓中的闰绍细胞。

根据轴突上是否含有髓鞘,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和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两种。

实际上,即使是无髓纤维的轴突也包绕有一薄层神经膜。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运动解剖学 李世昌8第八章 神经系统

运动解剖学 李世昌8第八章 神经系统

(三)间脑
2、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和侧壁的下部 分。下丘脑包括视交叉、视束、灰给节、漏斗、垂体柄和乳头 体等。下丘脑体积虽小,但结构比较复杂,含有许多孩团,神 经元与端脑、间脑、脑干和脊髓有广泛的联系。
下丘脑主要的核团有位于视交叉上方的视上核和位于第三 脑室侧壁的室旁核。此核能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经神经元的 轴突运输到垂体后叶,再释放到血液。
小脑上面
小脑水平切面
(二)小脑
2、小脑的内部结构 大量的神经元胞体集中于小脑的表层,
形成小脑皮质。小脑的深层为白质,白质内 还含有灰质团块,称小脑核。主要的核有: 项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小脑核是 小脑向外发出传出纤维的部位。 3、小脑的功能
主要是运动调节中枢,与平衡、调节肌张 力和运动协调有关。
(一)脑干
(2)脑干的背侧面: 延髓下部后正中沟的两侧,各有两个纵行隆起,内侧的称薄束结节
,外侧的称楔束结节,其深层分别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束和楔 束的终止核。楔束结节的外上方有小脑下脚,是由进人小脑的纤维组成 ,且形成第4脑室侧壁的一部分。延髓上部构成菱形窝,即第4脑室的 底的下半部分。
脑桥的背侧面形成第4脑室的上半部分,菱形窝的上侧壁为小脑上 脚。
脊髓
位置:
6条沟
两个膨大: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形态 终丝
31对脊神经 脊神经前根和后根 31个脊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在胚胎早期,脊髓与脊柱等长,所有 脊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并通向相应的 椎间孔。从胚胎第4个月开始,脊髓的生长 速度慢于椎管的生长速度,由于脊髓上端 与脑相连,是固定的,下端缩短至第1腰椎 下缘(女子为第2腰椎水平),因此,腰、骶 、尾各脊髓节的脊神经根都不能保持水平 地走向相应椎间孔,而要在椎管内向下行 走一段距离再通向椎间孔。这些在椎管内 垂直下行的腰、骶、尾脊神经根,围绕终 丝一起形成马尾。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癫痫
0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
02
癫痫的症状包括抽搐、痉挛、意识丧失等,且常常反复发作。
03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 为主,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
04
预防癫痫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和早期 治疗等。
脊髓承担着从身体各部位向大脑传递 感觉信号的任务,将疼痛、温度、触 觉等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解释。
脊髓包含许多反射回路,可以在不涉 及大脑的情况下快速响应某些刺激, 如突然的疼痛。
运动传导
脊髓还承担着将大脑的运动指令传递 到肌肉和器官的任务,控制身体的运 动。
脊髓与脑部的联系
脑干连接
脊髓通过脑干与大脑相连,脑干 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如
丘脑
感觉丘脑
感觉丘脑是丘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和传递来自全身的 感觉信息。
联络丘脑
联络丘脑是丘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联络和整合各种感觉信 息。
下丘脑
• 下丘脑核团:下丘脑核团是下丘脑的一部分,主要参与自 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控制以及感觉和运动的整合。
03 脊髓解剖
脊髓的形态与结构
脊髓的长度与形状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 瘤、严重颈椎病等,手术治疗是 有效的方法,能够解除压迫、恢 复功能。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 碍,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手段,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神经系统疾病与病变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 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的 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人工智能导论 第8章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导论)1-47

人工智能导论 第8章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导论)1-47

x1
y
m 1
x2
y
m 2
x p1
y
m pm
35
8.2.2 BP学习算法
2. 学习算法
当yik
1 1 euik

x
d y wikj1
k k1 ij
d
m i
yim (1
yim)(
ym i
y) i
— —输出层连接权调整公式
d y y w d k i
k
i (1
k pk 1
i)
k 1 k1 li l
9
8.1 神经元与神经网络
1. 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2. 神经元数学模型 3. 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10
8.1.2 神经元数学模型
2. 人工神经元模型
1943年,麦克洛奇和皮兹提出M -P模型。
u1
(权重/突触)
wi1 (细胞体)
(神经冲动)

f ()
yi
un
win
激励函数
i (阈值)
-1
29
8.2 BP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
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2. BP学习算法 3. BP算法的实现
30
8.2.2 BP学习算法
▪ 两个问题:
(1)是否存在一个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给定的样本或者函数。
( 2)如何调整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使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与 给定的样本相同。
1986年,鲁梅尔哈特(D. Rumelhart)等提出BP学习算法。
A {aij}NN
U u1 uM T
B {bik }N M
1 N T
V v1
T
vN
Y y1 yN T

初中生物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生物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B.反射弧是一种神经结构C.反射要受大脑的控制D.反射活动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一种神经结构,B正确;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复杂反射受大脑的控制,而不是反射要受大脑的控制,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如神经系统、运动系统,D正确。

2.【答题】下列关于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B.一个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组成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条件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不符合题意;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B不符合题意;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C符合题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3.【答题】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C.在强光下瞳孔缩小D.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

【解答】当气温高时,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发生出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当气温低时,皮肤的冷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属于反射活动,B正确;当强光刺激眼睛时,通过神经调节,使瞳孔缩小,属于反射活动,C正确;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只是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活动,D错误。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2015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各章考点精析: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考纲要求】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纵览】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172内科护理习题_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及护理试题

172内科护理习题_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及护理试题

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及护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A. 痛觉B. 温觉C. 触觉D. 位置觉2.某下肢瘫痪者,经查肢体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断为A. 0级B. 1级C. 2级D. 3级3.下列瘫痪病人的呼吸道护理,那项是错误的A. 室内空气流通、保暖B. 鼓励病人尽量咳嗽、排痰C. 喂食要慢以免呛入气管,注意口腔护理D. 对分泌物较多而咳嗽无力者应先翻身后吸痰4.一般脑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宜在发病后几天进行A. 3天B. 1 周C.2周D.3周5.瘫痪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肺部感染B. 尿路感染C. 便秘D. 褥疮6.瘫痪肢体宜保持功能位,下列那项是错误的A. 膝关节伸直B. 腕关节稍背曲C. 肘关节屈曲D. 踝关节垂直,膝关节外置一枕以防外旋7.下列那项是脑膜刺激征A. 巴彬斯基征B. 戈登征C. 克匿格征D. 奥本海姆征8.深昏迷是最重要的体征是A. 瞳孔反射消失B. 压眶反射迟钝C. 病理反射阴性D. 角膜反射减弱9.我国当前最常见的脑血管是A. 脑出血B. 蛛网膜下腔出血C. 脑血栓形成D. 脑栓塞10.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 高血压B. 脑动脉硬化C. 颈动脉硬化D. 脑动脉瘤11.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A. 大脑中动脉B. 颈内动脉C. 颈外动脉D. 豆纹动脉12.高血压脑出血最易发生在A. 内囊B. 中脑C. 桥脑D. 小脑13.男性,25岁,突发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继之神志不清。

检查:体温36.8℃,颈抗,肺无异常,肢体无偏瘫,您考虑为A. 脑出血B. 脑血栓形成C. 脑肿瘤D. 蛛网膜下腔出血14.对头痛病人,下列护理措施哪项不妥A.鼓励病人应用止痛药 B.鼓励病人进行理疗来缓解疼痛C.鼓励病人进行放松训练 D、鼓励病人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保持环境的安静15.对感觉障碍的病人,护理措施中哪项不妥A.向病人解释感觉障碍的原因 B.缓解病人紧张和不安的情绪C.避免患处重压,防止压疮 D.对感觉障碍患肢使用热水袋保暖16.瘫痪病人护理中,下列措施哪项不妥A.保持肢体功能位,翻身、拍背 B.调整饮食以防便秘发生C.鼓励病人多饮水 D.由于瘫痪肢体不易移动可将静脉输液放在瘫痪肢体侧17.病人对压眶刺激出现痛苦表情,没有言语应答,且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目前病人处于的状态是A.昏迷 B.嗜睡 C.浅昏迷 D.深昏迷18.腰椎穿刺术一般选择的部位是A.腰1-2椎间隙 B.腰3-4椎间隙 C.胸6-7椎间隙 D.胸8-9椎间隙19.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处理的最重要环节是A.用镇静剂,防止癫痫发作 B.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C.立即使血压下降至正常以下,防止再出血 D.立即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20.癫痫大发作时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扶患者侧卧,解开患者的衣领、衣扣和腰带 B.在患者上、下臼齿之间放压舌板 C.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D.按压抽搐肢体21.诊断癫痫最有帮助的检查是A.血、尿、便常规 B.头颅CT、或MRI C.脑电图检查 D.脑脊液检查22.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首发症状多数为A.一侧肢体抽搐 B.一侧肢体感觉障碍 C.双侧下肢无力 D.大小便失禁二.填空题1.脑膜刺激征包括、、等。

第八章 神经系统检查OK

第八章 神经系统检查OK

第八章神经系统检查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副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观察肋间肌有无萎缩B.观察双侧咀嚼肌力强弱C.观察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有无萎缩D.观察伸舌有无偏斜E.舌缘两侧厚薄是否相等及有无颤动2、关于舌咽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舌偏斜B.舌缘两侧厚薄不相等及颤动C.嘱患者张口,观察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腭垂是否居中D.检查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对称E.嘱患者鼓腮或吹口哨,观察左右两侧差异3、关于舌下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嘱患者张口发“a”音,观察两侧软腭上抬是否有力B.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偏斜C.观察患者腭垂是否居中D.观察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对称E.检查患者是否吞咽困难、饮水呛咳4、下列哪项提示滑车神经受损?A.眼上睑下垂B.眼球向内活动受限C.眼球向下及外展运动减弱D.眼球向上活动受限E.视野变小5、关于副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观察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有无萎缩B.有无斜颈及垂肩C.嘱患者转颈测试胸锁乳突肌的肌力D.嘱患者耸肩比较两侧肌力E.观察双上肢肌肉有无萎缩6、位听神经检查不包括:A.听力检查B.询问患者有无眩晕C.询问有否夜行困难D.观察患者有否眼球震颤E.耳廓检查7、关于展神经检查不正确的是:A.展神经支配眼球外直肌B.检查时目标物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C.观察眼球向外转动情况D.展神经受损时眼球外展障碍E.展神经受损时眼球向下活动障碍8、关于嗅神经检查,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嗅觉的灵敏度可通过问诊了解B.检查时双侧鼻孔同时进行C.用醋、酒、香皂等分别放于鼻孔前,要求辨认气味D.嗅觉正常时可明确分瓣测试物品气味E.如一侧嗅觉减退或丧失提示同侧嗅神经损害9、关于皮肤划纹试验正确的是:A.用针加适度压力在皮肤上划压B.几分钟后就会出现白色划痕C.白色划痕持续时间较久,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D.红色划痕迅速出现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E.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10、下列哪项是检查神经根受刺激的?A.kernig征B.brudzinski征C.Lasegue征D.Oppenheim征E.Babinski征11、下列哪项是检查脑膜刺激征的?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Hoffmann征D.踝阵挛E.颈项强直12、下列哪项是上肢锥体束征: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Gordon征D.Hoffmann征E.Chaddock征13、病理反射中价值最大的是:A.Babinski征B.Oppenheim征C.Gordon征D.Gonda征E.Chaddock征14、关于病理反射,正确的是:A.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B.1岁半以内的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不能出现病理反射C.成人在正常时亦可出现病理反射D.跟腱反射和膝反射属于病理反射E.肱二头肌反射是病理反射15、下列哪项是深感觉检查?A.痛觉B.触觉C.温度觉D.运动觉E.皮肤定位觉16、完成动作的协调一致主要靠:A.小脑的功能B.大脑的功能C.锥体束D.迷走神经E.垂体功能17、手足搐搦见于:A.震颤麻痹B.小脑疾病C.肝性脑病D.低钙血症E.脑性瘫痪18、下列哪项是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A.触诊时肌肉松软B.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C.指鼻试验不能完成D.轮替动作不协调E.有舞蹈样动作19、关于肌张力减弱下列哪项正确?A.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B.可出现齿轮样强直C.触诊时肌肉松软D.可出现手足徐动E.指鼻试验不准确20、关于肌张力下列哪项正确?A.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B.肌张力减弱时肢体强直C.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D.肌张力增加时表现为关节过伸E.肌张力增加主要由周围神经损害引起21、关于截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肢体瘫痪B.单一肢体瘫痪C.多见于脊髓灰质炎D.为双下肢瘫痪E.多见于脑卒中22、关于单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肢体瘫伴同侧中枢性面瘫B.单一肢体瘫,多见于脊髓灰质炎C.双下肢随意运动丧失D.由脊髓横贯性损伤引起E.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23、下列哪项不属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A.眼心反射B.卧立试验C.竖毛反射D.皮肤划纹试验E.角膜反射24、浅反射不包括:A.跟腱反射B.角膜反射C.提睾反射D.腹壁反射E.肛门反射25、深反射不包括:A.肱二头肌反射B.肱三头肌反射C.桡骨骨膜反射D.跖反射E.膝反射26、共济运动检查正确的是:A.两点瓣别觉B.指鼻试验C.体表图形觉D.卧立位试验E.折刀现象B型题A.偏瘫B.单瘫C.截瘫D.交叉瘫E.轻瘫27、一侧肢体瘫,伴同侧中枢性面瘫28、双侧下肢瘫29、单一肢体瘫30、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A.浅反射B.深反射C.病理反射D.脑膜刺激征E.神经根刺激的表现31、Lasegue征:32、角膜反射:33、膝反射:34、Babinski征:35、Brndzinski征:36、腹壁反射:37、踝反射:38、Chaddock征:39、颈强直:40、提睾反射:A.手足搐搦B.舞蹈样运动C.指鼻试验阳性D.手指细颤E.摸空症41、儿童脑风湿42、小脑病变A.肌张力增强B.不随意运动C.共济运动D.浅感觉E.深感觉43、静止性震颤44、位置觉45、闭目难立征46、温度觉47、折刀现象48、手足徐动49、运动觉50、指鼻试验X型题51、神经系统检查包括:A.脑神经B.运动神经C.感觉神经D.自主神经E.神经反射52、动作的协调和平衡靠:A.小脑功能B.前庭神经C.深感觉D.视神经E.锥体外系53、浅感觉检查包括:A.运动觉B.痛觉C.震动觉D.温度觉E.触觉54、共济运动检查包括:A.卧立试验B.指鼻试验C.发汗试验D.闭目难立征E.竖毛反射55、不随意运动有:A.静止性震颤B.舞蹈样运动C.折刀现象D.手足徐动E.铅管样强直56、视神经检查包括:A.眼球运动B.瞳孔C.视力D.视野E.眼睑下垂二、填空题1、运动功能检查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前者由脑神经及脊神经组成,主管传递神经冲动;后者由脑及脊髓组成,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递来的信息。

一、周围神经系统(一)脑神经共有12对,采用罗马数字命名。

除第I、11对脑神经进入大脑外,其他10对脑神经都和脑干相联系。

脑神经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其中第III、IV、VI、X、Xn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I、n、Vlu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V、VIkIX、X对为混合神经。

(二)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麟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由后根(感觉根)和前根(运动根)所组成。

临床根据不同部位的感觉障碍水平,判断脊髓病变的平面,这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脊神经前根支配相应肌肉,其中颈4~胸1前根结合成为臂丛,主要支配上臂、前臂和手部肌肉;腰2~舐2组成腰舐丛,其主要功能为支配下肢肌肉。

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组成。

脑又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一)脑(1)大脑:由大脑半球、基底核和侧脑室组成。

大脑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皮质表面有脑沟和脑回,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题叶、顶叶、枕叶、岛叶和边缘系统。

大脑半球的功能双侧不对称,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综合能力、短暂的视觉记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2)间脑: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球的连接站。

间脑可分为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感觉纤维上升至大脑的三级神经元所在地,均由该区投射至大脑半球相应部位。

下丘脑位于间脑腹侧、丘脑下沟的下方,与垂体相接。

下丘脑对体重、体温、代谢、饮食、内分泌生殖、睡眠和觉醒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与人的情绪行为有关。

(3)小脑:位于后颅窝,由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组成。

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维持躯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负责调节和管理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1. 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由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组成。

大脑负责思考、感觉、运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小脑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脑干负责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间脑则参与情感和内分泌的调节。

2. 脊髓
脊髓是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主要通道,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息和身体对大脑的感知信息。

脊髓还包含了许多反射回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刺激作出反应。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起来。

周围神经系统可以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1. 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负责管理身体的皮肤、肌肉和骨骼等部分的运动,以及感知外界的刺激。

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位于脊髓和脑中,通过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相连。

2.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

交感神经负责在紧急情况下调动身体的资源,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在非
紧急情况下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和脑干中。

第八章 神经系统

第八章   神经系统

第八章神经系统一、选择题[A/型/题]1.大脑皮质的内锥体细胞层内主要神经元为()A.锥体细胞B.水平细胞C.梭形细胞D.星形细胞E.篮状细胞2.大脑皮质的Betz细胞位于()A.外颗粒层B.内颗粒层C.多形细胞层D.外锥体细胞层E.内锥体细胞层3.投射纤维和联合传出纤维主要起自大脑皮质的()A.第5、6层B.第3、5、6层C.第1~4层D.第4~6层E.第2、3层4.大脑皮质、小脑皮质和脊髓灰质均具有的细胞是()A.少突胶质细胞B.浦肯野细胞C.室管膜细胞D.闰绍细胞E.锥体细胞5.小脑皮质的传出神经元是()A.篮状细胞B.颗粒细胞C.浦肯野细胞D.高尔基细胞E.卫星细胞6.下列关于小脑浦肯野细胞层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一层浦肯野细胞组成B.浦肯野细胞胞体大,呈梨形是C.细胞顶端有2~3条主树突伸向髓质D.主树突四周分支繁多E.小脑皮质中最大的神经元7.小脑皮质的平行纤维是()A.从延髓来的攀缘纤维B.浦肯野细胞的轴突侧支C.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D.从脊髓来的苔藓纤维E.颗粒细胞轴突末端分支8.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终末的突触小泡内含有()A.P物质B.去甲肾上腺素C.脑啡肽D.多巴胺E.乙酰胆碱9.小脑皮质颗粒层内的神经元有()A.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B.颗粒细胞和星形细胞C.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D.高尔基细胞和星形细胞E.高尔基细胞和篮状细胞10.血-脑屏障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层是()A.有孔毛细血管内皮B.基膜C.周细胞D.星性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E.具有紧密连接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1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分布在()A.大脑皮质B.交感神经节C.脊髓灰质D.小脑皮质E.脊神经节12.大脑皮质运动区较发达的一层是()A.外锥体细胞层B. 内颗粒层C.外颗粒层D.内锥体细胞层E.多形细胞层13.脊髓前角的闰绍细胞是()A.投射神经元B.躯体运动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D.内脏运动神经元E.感觉神经元[B/型/题](14~16题共用备选答案)A.浦肯野细胞B.锥体细胞C.篮状细胞D.小脑颗粒细胞E. 星形细胞14.大脑皮层内锥体细胞层的主要神经元是()15.小脑皮质最大的神经元是()16.细胞的轴突未端分支形成平行纤维的是()[X/型/题]17.下列关于大翼维体细胞的描述。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其中神经系统作为生命体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在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整合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1.感觉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信息,如温度、压力、疼痛、味道等。

感觉神经纤维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和分析,形成感觉体验。

2.运动功能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动,实现生物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运动神经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收缩或分泌反应。

3.调节功能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使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4.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参与思维、记忆、语言、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

大脑皮层是认知功能的关键部位,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语言、记忆、情感等功能的集成。

5.生殖功能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途径,神经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影响生殖细胞的和性腺的发育。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区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等,各功能区协同工作,实现各种生理功能。

2.间脑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松果体等结构。

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传递站,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心,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参与生物钟的调控。

3.中脑中脑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红核、黑质等结构。

中脑参与调节运动、姿势、视听等功能,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后发放 后发放 (6)局限化与扩散 感受器在接受一个适宜刺激 局限化与扩散 后,一般仅引起较局部的神经反射,而不产生广 泛的活动,称为反射的局限化(localization)。 但如果用过强的刺激刺激皮肤或过内脏时,均会 引起蛙的广泛的活动,称为反射的扩散 (generalization)。 (7)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机体缺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氧、体内二氧化碳和酸性代谢产物过多等因素均 可影响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改变突触的传递能力。
• 8.1.1.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即传 传 导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如下 导动作电位 特征: • (1)结构和生理功能完整性 结构和生理功能完整性 (2)绝缘性 绝缘性 (3)双向性 双向性 (4)不衰减性 不衰减性 (5)相对不疲劳性 (实验表明,以每秒50-100次 相对不疲劳性
• 8.1.3.2中枢神经递质(自学) 中枢神经递质(自学) 中枢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 . 2.单胺类 .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 羟色胺 谷氨酸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氨基丁酸 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多肽 下丘脑肽能神经元分泌的多肽 阿片样肽
3.氨基酸类 氨基酸类
• 8.1.1 神经元 神经系统是动物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 神经系统 节系统。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 系统组成。 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 神经元 系统基本的结构与能
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功能
(1)支持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绝缘和屏障作用 (5)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6)吞噬作用及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 8.1.4 神经递质的受体 受体(receptor)一般是镶嵌于细胞膜或 细胞内、能与某种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 激素)发生特异结合的特殊生物分子。 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 应的化学物质称为激动剂(agonist);只发 生特异性结合,但使递质不能发挥生物学效 应的物质则称为拮抗剂(antagonist)或受体 阻断剂,两者统称为配体(ligand)。 • 受体不仅存在于突触后膜,而且也存在于 突触前膜,其作用是调节神经末梢的递质释 放,突触前受体 。
• (2)局部神经元回路 局部神经元回路(local neuronal circuit, 局部神经元回路 LNC) 指由局部回路神经元及其突起构成的 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联系通路。在此回 路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大约有三种: ①由多个局部回路神经元构成; ②由一个局部回路神经元构成; ③由一个(或多个)局部回路神经元的 部分结构构成,
4.肽类 肽类
5.其他可能的递质 嘌呤(ATP)、脂类 其他可能的递质 嘌呤( )、脂类 )、 前列腺素)、气体( ) )、气体 (前列腺素)、气体(NO)
• 8.1.3.3 递质与调质的概念 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 它能作用于所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 特殊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调质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 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它们在神经元之间并 不是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 递的效率,起到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作用, 因此被称为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调质 所发挥的作用称为调制作用。
• IPSP的产生是因某种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 后膜,使后膜上C1-通道开放,引致C1-内 流,从而使后膜发生超极化。 •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也可以总和,加 深,使下一个神经元不易兴奋。事实上突触后 膜在一定时间的状态乃是EPSP和IPSP相互抵 消的净结果,如果IPSP占优势,突触后神经 元就呈抑制状态;如果EPSP占优势,则呈兴 奋状态。当EPSP的值达到阈电位水平时,突 触后神经元就发放冲动。
• 8.1.3.4 递质的共存 一个神经元内可含有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 (包括调质)。通常多是一种经典递质与一 种神经肽或多种神经肽的共存。递质共存是 一种普遍现象,可起到递质间的调节作用。 • 戴尔原则(Dale’s principle)一个神经元的 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相同的递质;他并没有 限定一个神经元只能含一种递质。因此,戴 尔的观点还是对的,而戴尔原则则是需要修 改的。
8.2.1.2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征 8.2.1.2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征
• (结合第1章突触传递和上节内容总结出)
(1)单向传布 单向传布 (2)中枢延搁 (synaptic delay) 中枢延搁 (3)兴奋的总和 兴奋的总和(summation)包括时间 兴奋的总和 上或空间上的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出神经元发放冲 兴奋节律的改变 动的频率不但取决于传入冲动的节律,而且 还取决于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的联系方 式及它们自身的功能状态。
第8章 神经系统
8.1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8.2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8.3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8.4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8.5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8.1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掌握] 1.主要的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种类、分布、生理功能. 2.反射活动的协调基础及意义;中枢抑制的种类及结构基础 3.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 4.感受器的一般特征 [熟悉] 1.兴奋在中枢传播的特征 2.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3.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
8.1.2.2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 主要有以下几种联系方式: (1)辐散式 辐散式divergence)(扩散); 辐散式 (2)聚合式 (convergence) (整合); 聚合式 (3)链锁式 链锁式(chain circuit空间上加强或扩 链锁式 大作用范围)。 (4)与环状式(recurrent circuit,正反馈调 节作用“后放”或后放电(after discharge) ; 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可使原来的神经活动及 时终止
• 一个脊椎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可 有2000个左右突触,而一个大脑皮层锥体细胞 则约有30000个突触。
• (1)确认为神经递质的物质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突触前神经元内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前体物 质和酶系; ②合成的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 动传到神经末梢时,能被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③该物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相应的受体发挥其生理作用;当人为施加递质 至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旁,应能引起相 同的生理效应
人的上肢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 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分别为58m/s和65m/s
神经纤维的分类
• 8.1.1.3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的功能性作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作 用于突触后膜,改变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神经纤维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神经通过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物质,持续 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 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这一作用 与神经冲动无关。
的感应电震连续刺激蛙的神经9-12小时,神经纤维仍保持 传导冲动的能力,这说明神经纤维具有相对不疲劳 性。 )
• 8.1.1.2 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和分类 • 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包括神经纤维的 粗细、髓鞘的有无或厚薄、温度的高低等。根据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的差异 ,将哺乳 动物的外周神经纤维分为A(有髓躯体的传出传 入)、B(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C(自主神经 的节后纤维)三类。A类又分为α、β、γ、δ四 类。根据纤维的直径大小及来源不同可将神经纤 维分为Ⅰ、Ⅱ、Ⅲ、Ⅳ四类 。
④有能使该递质灭活的酶或摄取、回收的其 他失活方式; ⑤该递质应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或阻断(拮 抗)剂,并能分别拟似或阻断其突触传递 作用。;
神经递质的代谢
• 8.1.3.1外周神经递质(自学): 外周神经递质(自学): 外周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 . 2.去甲肾上腺素 . 3.嘌呤类和肽类递质 .
• 神经营养性因子(neurotyophin, NT)神经 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也可持续产生 某些物质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并 促进神经的生长发育。 较为重要的神经营养性因子有:神经生长 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脑源 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营养性 因子3(NT-3)和神经营养性因子4/5 (NT4/5)等。
• 8.2.1 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递 8.2.1.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在兴奋性递 质的作用下,突触后膜上的Na+或Ca2+通 道开放,Na+或Ca2+内向电流,使突触后 神经元局部去极化,形成的电位变化。此 时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升高。
• 8.2.2.1 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 动引起的。这些神经元兴奋时,轴突末梢释放 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该突触 后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降低,活动受到 抑制,故称为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这种突触后膜上的电位的变化称 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以下4个特性: 相对特异性; ①相对特异性 饱和性和竞争性; ②饱和性和竞争性 可逆性; ③可逆性 ④受体的脱敏性 当受体长时间的暴露于 配体时,大多数受体会失去反应性,即产 生脱敏现象 desensitization) 。 脱敏现象( 脱敏现象
• 8. 2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 反射(reflex).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躯体反射和内脏 反射。 反射弧(reflex arc)。 单突触反射弧:如膝跳反射的中枢仅在脊 髓,传入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只有一个突触。 多突触反射弧:从传入到传出神经元之间 插入一个或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
碱中毒 7.4 酸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