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妙玉悲剧的必然性
浅谈对《红楼梦》中妙玉形象的认识
党亚 杰
( 山东大学 ,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0 ) 中图分 类号 :I 2 0 7 1 4 1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i 0 0 3 — 2 7 3 8( 2 0 1 3 )O l 一 0 1 6 6 一 O l
一
悄悄跟进 。后为宝玉沏茶 的时候 ,曹雪芹用 了一句极富暗示性 的话 语 “ 仍将前 番 自己常 日吃茶 的那只绿玉斗来斟 与宝玉” , “ 仍将 ”表示 “ 依然 ,仍然 ”之意 ,这 说明宝玉常来栊 翠庵 吃茶 ,且每 次妙玉都 以 自用 的茶具 为宝玉 斟茶 。妙玉 自认 为与 自己心 性相 匹的只 有宝 黛二 人 ,但 按常理来说 ,她应 该更偏 向于与 女性接触才对 ,佛 门中人是不 方便与男性相处太近 的,更何况与之共 用茶杯 。这便 暗示 出 ,妙玉在 有意无意之 间寻找着 与宝玉亲近 的机会 ,她对宝玉实 则有 着不一般 的 情愫,正如惜春所 言: “ 妙玉虽然 洁净 ,毕竟尘缘未 断”,而这正 是 她 “ 不洁”和 “ 未空 ”的原因 。 . 妙玉 对宝 玉 的秘恋 ,在她 两次 侧面 出场 时也有 体现 。而 在高 鹗 续写 的第八十 七回中 ,妙玉 因宝 玉走火入魔则更是对 其心迹 的直接 揭 露 。如果说 宝黛二人 的爱情 是冲破 封建礼教 的,他们 的离散是世俗 力 量压迫下 的悲剧 。那么 ,妙 玉对宝玉的秘恋 则是更大的悲剧 。宝黛 虽 然最终 未能结合 ,但他们 的感情是可 以直 白表 露并得到承认 的,敢爱 敢恨 ,共读 西厢 ,互表心迹 , 皆人之常情 。而 妙玉的感情首 先需要突 破 的则 是她 已皈依佛 门的身份,佛家色欲俱 空的要求和她 自身隐秘的 情欲 是相悖离 的,身在 “ 槛外 ”情在 “ 槛 内 ”,想爱不敢 爱,想爱不 能爱,妙玉 自 身 的矛盾和 煎熬就构成 了她人生悲剧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而妙 玉的情愫 自然 比木石前盟更无法得 到封 建伦理 的容纳 和认可 ,比 黛玉 面临着更大 的阻碍,只能 自生 自 灭 永埋心底 。来 自内心佛 门与世 俗和外在个人 与礼 教的双重阻力 ,使 妙玉 内心 的痛苦 更加强烈 ,爱情 信念的覆灭也 更为彻底 。这一 隐秘 的感情则是 《 红楼 梦》于木石前盟 和金石之缘而外塑造 的又一爱情悲剧。
《红楼梦》读后感悟之妙玉 (2)
《红楼梦》读后感悟之妙玉《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长篇小说,其中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
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也被称为妙玉。
妙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
她的美貌和聪慧使她成为众人的宠爱,但同时她也总是表现出一种忧郁和哀伤的氛围。
她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个性,不愿妥协和迁就。
她对世俗的虚荣和假面具感到厌倦,对社会的不公和封建礼教感到不满。
正是因为她与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她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
她渴望真实的感情和真挚的友谊,但往往徒劳无功。
她的悲伤和失望使她更加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枷锁和束缚。
然而,她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命运,她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尽管受到了很多限制和阻碍。
妙玉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
她是凤姐带回贾府的孤儿,她一生都被贴上了命运的标签。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虽然深厚,但却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
她的婚事被安排给了平儿,而她只能目睹贾府的兴衰和众人的尔虞我诈。
在贾府的纷乱中,她逐渐消磨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力。
最终,她因为病倒而离世,成为了一把尘封的尸骨。
通过妙玉的一生,我深深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给女性带来的束缚和压抑。
妙玉是一个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灵魂,但她却被生活和社会的限制所困扰。
她的命运让人悲伤,但也让人思考。
读完《红楼梦》,我对妙玉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的悲伤和失望是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抗议,她的独立和坚持是她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她虽然在世俗中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和安慰,但她的灵魂却在追逐着爱与真实。
妙玉是一个富有哲思和感情的人物,她的悲伤和坚持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通过她的一生,我深深被她的坚持和追求所感动,同时也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和束缚有了更深的认识。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大的触动。
聊聊红楼梦里妙玉的悲剧人生
聊聊红楼梦里妙玉的悲剧人生采用即有稿酬:《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8第五版)和征稿选题作者:韩世泰(黛玉传,妙玉)《红楼梦》里的妙玉这一角色,古来颇多争议。
后世"厌妙玉为人"者比比皆是,许多读者读完《红楼梦》之后,妒她太清高孤傲者有之,骂她有怪癖洁癖者有之,说她"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者有之……妙玉从骨子里瞧不起刘姥姥这样的底层劳苦大众,“使人感到可厌、可恶、可呕”。
但妙玉的悲惨结局却又令人无不惋惜。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红楼梦》,一起聊一聊妙玉。
(一)贵为"金玉质",三岁遁空门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可谓是贵为"金玉质",是含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界的。
但爱开玩笑的老太爷偏偏让她自小多病,府上花钱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看来破财消灾这一招是不灵了,没办法,最终只能亲自入了空门,在玄墓蟠香寺出家,自己的病方才慢慢好了,所以,妙玉算得上是带发修行的尼姑。
出家不久,妙玉的父母就早早亡故。
从唯心的角度分析,可能是妙玉的命太硬了,只有许身沙门,方可化解吧。
来到蟠香寺,年幼的妙玉则由极精演先天神数的师父带在身边。
这在古代很正常,有很多五行犯冲的人,会找一个五行命理相补的人认做“干爹”,或者,索性找一些方外之人领养、认养,这样便会保佑这个人平安无忧。
这里的“认干爹”和现代社会某些模特或艺人“认干爹”有这本质的区别,首先一点就是古人“认干爹”是单纯为了保命,而不像今天的“认干爹”带着那么多难以言状的功利色彩。
所以说,妙玉的命运从三岁那年开始,就注定了不会太平凡,既已遁入空门,必会带着一些传奇色彩。
(二)虽为沙门人,独爱庄周学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
在她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佛教文化的熏陶要远远胜过家庭的潜移默化,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植根深处的可能就是佛家的“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可以说,家庭这个概念在妙玉的脑海中只是一丁点儿若有若无的遥远的模糊记忆罢了,况且这种远离家庭影响的命运根本就没有什么亲情友情爱情的概念,更不会懂得怎样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注定了妙玉所谓的清高只是不食人间烟火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芳自赏般的高冷和冷艳。
《红楼梦》笔记:流落凡尘举世难容的妙玉
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他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
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妙玉是何等的狂傲孤高,“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这样的话,大有魏晋高士和晚明狂生的口气,如嵇康、李贽之辈,而嵇康抚一曲《广陵散》之后从容赴死,李贽也自尽于狱中。就妙玉而言,一般人比较能够接受的,也应该是不堪受辱,自尽而完的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妙玉的才华,在七十六回中有很好的体现,她对湘云、黛玉所联诗句的欣赏与点评及稍后的小试牛刀,一口气续出十三韵,才气不在钗、黛之下。妙玉的洁癖,略有些过,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所以才会有“才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终止必欲除之而后快。
正因为妙玉的背景是模糊的,我更倾向于把她看作一个化身,是高贵的生命和超绝的才华的化身,为世俗所不理解,为世俗所不容纳。第二回中借雨村之口发了一段颇具荒诞色彩的宏论:“……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
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
《红楼梦》:正册判词之妙玉
《红楼梦》:正册判词之妙玉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来自苏州的带发修行的尼姑妙玉,原来也是富家小姐一。
她住在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依附权门,受贾府的供养,却又自称“槛外人”。
这正如鲁迅所揭露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实际上她并没有置身于贾府的各种现实关系之外。
她的“高”和“洁”都带有矫情的味道。
她标榜清高,连黛玉也被她称为“大俗人”,却独喜欢和宝玉往来,连宝玉生日也不忘记,特地派人送来祝寿的贴子。
她珍藏的晋代豪门富室王恺的茶杯,对她也是个讽刺。
她有特殊的洁癖。
刘姥姥喝过一口茶的成窑杯她因嫌脏要砸碎,但又特意把“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招待宝玉。
所谓洁与不洁,都深深打上了阶级和感情的烙印。
她最后流落风尘,好象是对她过高过洁的一种难堪的惩罚。
象妙玉这样依附于没落阶级的人,怎么能超然自拔而不随同这个阶级一起没落呢!有人说《红楼梦》是演绎“色空”观念的书,这无论就作品的社会意义或作者的创作思想来看,都是过于夸大的。
曹雪芹的意识中是有某种程度的“色空”观念,那就是他对现实的深刻的悲观主义。
但《红楼梦》决不是这种那种观念的演绎,更没有堕入宣扬宗教意识的迷津。
曹雪芹对妙玉这个人物的描写,很能说明问题。
作者既没有认为入空门就能成为一尘不染的高人,也没有因此而特意为她安排更好的命运。
原稿中妙玉的结局与续书所写是不同的。
续书写妙玉的遭劫是因为强人觉得她“长的实在好看”,又听说她为宝玉“害起相思病来了”,故动了邪念。
这与妙玉的“太高”、“过洁”的“偏僻”个性又有什么相干呢?这倒是续书作者一贯意识的表现:在续作者看来,黛玉的病也是相思病,故有“心病终须心药治”,“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一类话头。
问题当然并不仅仅在于怎样的结局更好些,而在于通过人物的遭遇说明什么。
续书想要说明的是妙玉情欲未断,心地不净,因而内虚外乘,先有邪魔缠扰,后遭贼人劫持。
妙玉的悲剧人生
妙玉的悲剧人生汶上县郭仓乡中学张来梅内容摘要:妙玉一生,是在当时的封建礼教制度下的知识妇女的悲剧人生。
妙玉本也生在大户人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可说是慧心兰质,气质高雅,琴、棋、书画、诗词无所不能。
若论及婚姻,一般人她是看不上的。
如果她家道仍好,父母健在,她也必定有一个好的归宿,然而,她偏生不逢时。
本文主要分析妙玉的性格与爱情。
她的出身、她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她怪癖性格,但她忠于内心自我、勇于去追求正常人的生活爱情,只是在那样一个社会历史背景下她的追求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世难容怪僻才华馥仙梅花爱情悲剧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个被曹雪芹极为珍爱的女子,与其他十一钗不同,她与四个家族没有血缘和婚姻关系,既不是四个家族的女性,也不是嫁到四大家族里去的女性,曹雪芹却把她安排在十二钗中并且排名还在王熙凤前面,她就是妙玉。
那么,妙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她呢?这个人物身上又蕴含了怎样的内在意义呢?一.妙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妙玉:金陵十二钗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污中。
红楼梦曲说的是“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一诗一词都说了妙玉气质高雅,眼界过高,而最终玉陷泥沼,没有好结局。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妙玉被盗贼劫去,不知所终。
作者以“世难容”三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这三字不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复杂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独特的一生。
妙玉那“世难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决定了她不同的感情世界。
妙玉不是闺阁小姐,而是一个身披袈裟,手持念珠的佛教弟子。
在书中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林之孝家的这样向王夫人介绍妙玉:“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浅析红楼人物之妙玉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浅析《红楼梦》人物之妙玉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有这样一位披着神秘面纱的女子,她是唯一一位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嫁入四大家族的女性,而她的排名却在王熙凤之上,位居第六。
栊翠庵中,花香隐处,青灯古佛,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她便是那“畸零之人”——妙玉。
神秘佳人之所以说她神秘,是因为纵观整部《红楼梦》,对她的描写不足三千字,然而这个人物形象鲜明,有血有肉。
无论是关于她的身世、爱情、结局,在当今的红学研究中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没有定论。
说到妙玉的身世,原著只在第十七回提到“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如今父母俱已亡故”,寥寥几笔,惜墨如金,俗话说“真人不露相”,实乃作者刻意为之,将其身世背景隐去不谈,以此塑造出一个“神秘高人”的形象。
不仅如此,她的名字中有一个“玉”字,而《红楼梦》中除了她仅仅只有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名字中有“玉”。
整部书中所有人物的起名都是经过作者细细斟酌的,许多都带着谐音的隐喻。
“宝黛”是当之无愧的男女主角,而妙玉这个角色在今天看来,戏份也许连“女n号”也排不上,那么为什么她的名字中可以有跟男女主角一样的字?尽管如今我们无法揣度作者的真实意图,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猜测,作者有意无意中都在体现出这个人物的特殊性与神秘性。
高深茶道妙玉其人的一大特点便是她茶道高深,这也就是我之前为什么说她是“高人”的原因。
在论茶上,她丝毫不输给贾母。
第四十一回中,贾母和刘姥姥一行人到栊翠庵中品茶,妙玉出来接待。
当妙玉烹了茶捧与贾母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不喜六安茶,或许是个人习性所致,亦或者是她知道在食过荤腥之后就饮六安茶这种绿茶会导致腹泻。
而妙玉深知这些,所以先一步就奉上了老君眉。
在这之后,贾母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这里便有了一丝斗茶的意味,贾母自持矜贵,在饮茶上便多有讲究。
而妙玉亦是品茶高人,此处她奉给众人的是隔年蠲的雨水,之后却又说:“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红楼梦妙玉判词解析
为什么不能够一死了之?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妙玉高洁、 孤傲,其实是与她最后陷入“泥垢”相对照,是为了更凸 显命运的狰狞与粗暴。刘心武的猜测:妙玉是为了解救宝 玉等人,而以自己为牺牲——在贾府败落之后被迫嫁给忠 顺王爷。
界上很少真正有一块洁净的地方。“带
欲洁何曾洁,空云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 末断的一个根据 佛教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空的。皈依佛
“洁”——操守清白。 “空”——虚。
教,又叫空门。云空未必空句,说跳出 了红尘,也未必能如愿。宝玉过生日时,
“金玉质”——金玉喻贵重之意。
性情相投
• 妙玉与邢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妙玉 曾教其识字,未必真心推重岫烟。
• 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 烟火气,少的是灵气。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 可以,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 差一截。
• 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洁与孤 僻又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远妙玉之意。
我愿意相信这一种说法,因为她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个和贾 府非亲非故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佛门中人,如何能排到第 六,并位于王熙凤之前呢?肯定是为贾府做出了非凡的贡 献的,所以当最终宝玉落难之时,妙玉挺身而出,不惜牺 牲自己的清白之身,落得“无瑕白玉遭泥陷” 的悲惨遭遇, 最终换取了宝玉的自由。故妙玉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
“陷”—即陷阱,捕兽或擒敌之坑
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
坎。
“淖(音闹)泥”——烂泥、泥沼。 妙玉身份金贵。贾家仆人说她“祖上也
红楼梦主要人物分析7 妙玉
红楼梦主要人物分析7 妙玉红楼梦主要人物分析7:妙玉妙玉是《红楼梦》里的一个特殊人物,也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重要人物。
她自称是"槛外人",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始终静静地一人独守在栊翠庵,想要在槛外地世界中寻找一份超脱自得。
但在我看来,妙玉仍未能迈出尘世肮脏地门槛。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多病,狠心的父母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人空门。
如果长住苏州玄墓山,虽然"人山不深",也还是一个隔离城市便于修行之地,师傅偏又带着她进京,师傅圆寂前曾劝她留在京城,说道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地结果又是什么呢?还没有广求佛道,遍访名山,却梦一般地住进了贾府的名园。
从官宦之家投入空山古庙,又从空山古庙转入了赫赫豪门,这是什么"缘法"定下来的出家人的行径?贾府的主人为了妙玉身世好,品貌佳,慨然赏赐了一个破格的体面。
"礼聘"入院,从此就被"拢"之在栊翠庵之中了。
可是来到这里,既非主人,又非作客;既非小姐,又非丫鬟;原来自己竟和那些园中的花鸟鱼虫一样了,做了当今贵妃娘娘省亲别墅中的高雅的点缀。
妙玉同黛玉一样,充满了雅洁之气。
但其高洁孤僻,寡言少语的个性,却又比黛玉胜三分。
因此,她更难得到世人的认同。
尽管大观园中同龄的人比比皆是,但没有人能与她成为知己。
李纨说她"可厌",岫烟与她相伴多年,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就连宽容大度的宝姐姐都说她"怪诞"。
毕竟: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妙玉沏茶用的水是收集梅花上的清雪溶化而成的;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品了口茶,她便嫌脏扔掉了;到惜春处闲坐,她竟然带上自己的茶具…如此高洁,怎能融入世人的圈子?所以,正值青春妙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时刻,也仍是独自一人,心中的孤苦无人可诉。
说她孤苦,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心内尘念未决。
《红楼梦》读后感悟之妙玉
《红楼梦》读后感悟之妙玉1500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它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塑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有了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个角色——贾宝玉有了一些感悟。
妙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女性角色,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与贾宝玉形影不离。
她是一个聪明、独立而有个性的女孩,她对贾府的操办非常了解,并且对自己的身世充满了迷惑和疑惑。
妙玉的一生之中,既有快乐和幸福,也有悲伤和痛苦。
在《红楼梦》中,妙玉被描述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她不愿被束缚于传统女子的角色和地位,而是追求着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她不随波逐流,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举止。
妙玉在与贾宝玉相处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温柔、聪明和富有智慧的一面,她对贾宝玉的关怀和支持,使得贾宝玉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同时,妙玉也是一个直率而坚强的女孩,她在遭受情感创伤后选择了独自离开贾府,不再为自己留下任何痕迹。
这种坚强和独立的品质使我深受鼓舞。
妙玉的一生中也经历了许多悲痛的遭遇,她对自己的身世充满了疑惑,一直希望能够寻找到自己的出身和家族的真相。
然而,她的疑虑最终未能解开,这使得她感到失落和绝望。
这一情节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并非如意的事情层出不穷,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自信和希望。
妙玉的坚持和执着,让我明白了只要我坚持向前,相信自己,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还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性和无常性。
妙玉是一个美丽而纯洁的女孩,她被描述为凤冠霞帔,容颜如花,然而她的一生却并不长久。
她的过早离世让贾宝玉痛苦不已,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不忘初心,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时,妙玉的离世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活在当下,用心去感受和珍惜,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红楼梦》中妙玉的形象和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人生和自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红楼梦妙玉判词解析
红楼梦妙玉判词解析
红楼梦妙玉判词解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杰作之一,其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妙玉是其中一
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妙玉的判词是“明艳不可方物,轻狂难与世争”。
这句判词深入地揭示了妙玉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首先,判词中提到了“明艳不可方物”,这表明妙玉具有非凡的美丽与灵动的形象。
妙玉是一个极具姿色的女子,她的美貌并非寻常,充满了艳丽感和灵气。
她的出现一度令人为之倾倒,无法用常理琢磨其美。
她的明艳不可方物的形象更是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想象空间,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判词中提到了“轻狂难与世争”,这揭示了妙玉的性格内涵。
妙玉是一个
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人物。
她热爱自然,喜欢追求自由,不愿受世俗规范的束缚。
她并不喜欢繁琐的礼仪和世俗的权谋,对于红尘中的争斗与名利都不感兴趣。
她追求个人的内心自由和灵魂的解放,坚持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然而,尽管妙玉拥有如此出众的美貌和自由奔放的性格,她最终却未能脱离命
运的束缚。
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多受到世俗的局限和权力的制约,妙玉也不例外。
她的命运注定是悲剧性的,最终因为红楼梦的陷害而离世。
妙玉在红楼梦中犹如一朵奇葩,孤独地绽放,却注定要消散在纷繁世间。
总结来说,妙玉的判词“明艳不可方物,轻狂难与世争”深刻地勾勒出了妙玉这
个人物的形象和命运。
她的美丽与自由奔放的性格使得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而她坚守自我的态度和对世俗的抗拒也令人敬佩。
然而,她最终却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悲剧的化身。
妙玉的结局
妙玉的结局妙玉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是贾府的侄女,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
妙玉的结局一直是读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她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妙玉的结局,揭示她真正的命运走向。
在小说《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她聪慧而敏捷,拥有艺术才华。
她在贾府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与贾母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她与贾府的其他女性角色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然而,妙玉的命运并不是很幸运。
她在贾府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是被当做玩物和装饰品对待。
尽管她聪明才智出众,但由于贾府的规矩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她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她的结局因此变得模糊不清。
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妙玉的父亲去世了,她成了一个孤儿。
在这个家庭中,妙玉没有亲人可以依靠,只能依靠贾家的陪伴。
她的孤独经历让她更加对贾府中的众多女性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然而,妙玉的结局并不令人满意。
她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角色一直都很尴尬,经受着来自周围人的目光和议论。
最终,她的命运在一次风雨中发生了转变。
在小说的情节中,妙玉因为对贾家的女性们表达了一份深情而受到了冷落。
这让她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她心灰意冷,决定离开贾府。
她选择了一个偏远的地方,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妙玉的结局是一个悲伤而令人唏嘘的故事。
她在贾府中被遗忘,她的才华和美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由于贾府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
她最终选择了离开贾府,过一种独立自主的隐居生活。
尽管妙玉的结局不太如人们所愿,但她的故事却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她在贾府中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她的选择也启示了人们,无论环境多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
妙玉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生并不总是公平,结局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但我们仍然要坚持追求真理和美好。
总结起来,妙玉是一个古代文学中深具意义的角色。
她的结局尽管悲伤而不完美,但她的故事却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红楼梦中与妙玉有关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
红楼梦中与妙玉有关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妙玉这一角色独具魅力,引人深思。
她出身官宦世家,聪明伶俐,才情出众,精通诗词,却因家族衰败而流落贾府,成为其中的座上宾。
在红楼梦中,妙玉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妙玉的出身背景和性格特点为她日后的命运奠定了基础。
她出身名门,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情横溢,孤高自许,不同凡响。
她性格倔强,不屈于世俗的眼光,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这种性格在红楼梦中表现为她对世俗礼教的蔑视,以及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其次,红楼梦中妙玉所处的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她与贾府的关系、与黛玉、宝钗等女性角色的互动,以及诗词才艺的展现。
她与贾府的交往使她得以接触到上层社会的生活,同时也使她更加深知世俗的险恶。
在与黛玉、宝钗等女性角色的互动中,妙玉展现出了她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她的诗词才艺更是为她赢得了众人的敬佩和关注。
再次,红楼梦中妙玉所处的社会环境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特点。
贾府家族的兴衰使妙玉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同时也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世俗观念对妙玉的影响表现在她坚守尼姑的身份,却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
佛教信仰在妙玉生活中的体现,使她在红楼梦中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角色。
然而,在红楼梦中,妙玉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
她虽才情出众,却因家族衰败和世俗的束缚,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而导致这一悲剧命运的原因,既有她自身的性格因素,也有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总结来说,红楼梦中的妙玉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既坚守自己的信仰,又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
她的命运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当时社会风貌的窗口。
同时,妙玉的形象也对当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她坚定信仰、独立自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妙玉的叛逆性格和悲剧命运
妙 玉 可 算是 一 个 特殊 的 人 物
,
、
。
她不 是 贾 府 的 亲 属
”
。
,
不是
、
也不 是 贾 府 的 仆 脾
。
更 不 同 于 贾 府 从 姑 苏买 来 学 戏 的 女 孩 子 和 小 尼 姑
而 是 由贾 府礼 聘 为 拢 翠 庵 住 持
以下 几引
出身 于
,
,
“
读 书仕 宦 之 家
,
( 程 乙 本
。 。
都是 闻 其 声 未 见 其 人
,
特别 是第 五 十 回 乞 梅 一 节
其 人 更 在 若 有若 无 之 间
品 茶 和 凹 碧馆 续 诗 两 处
真 正 有 妙玉 出 场
使 我 们 既 见 其 人 又 观 其行 的
。
只有 拢翠 庵
,
看来
,
作者 给 予 我 们 的 太 少 了
。
其实
,
,
就在 这 五 处
梦》 第 十 七 回
自程 乙 本 的 语 句
都 只 注 明 回 数 ) 的 女尼 似 乎 是 无足 轻 重
然而
。 。
这 样 一个
人物
,
在 以 描 写 贾府 盛 衰 为 主 线 的 《 红 楼 梦 》 中
,
、
,
作 者 曹雪
,
芹 却 将 她 列 入贾 宝 玉 在 太 虚 幻 境 薄 命 司 看 到 的 《 金 陵 十 二 钗 正 册 》
,
受 来 丰富 人 物 形 象
无须 他 多费 笔墨
妙 玉 是 一 位 正 当 妙 龄 的 大家 闰 秀
而且
“
文墨 也极 通
《红楼梦》中妙玉的真正结局——会让你伤心欲绝[一点资讯]
《红楼梦》中妙玉的真正结局——会让你伤心欲绝[一点资讯]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妙玉可谓是最特殊的一个。
另十一个人,都是或多或少和贾府有关系的人,或者是贾府的小姐,比如元、迎、探、惜四春和巧姐,或者是贾府的媳妇,李纨、秦可卿、王熙凤以及后来嫁给宝玉的宝钗,而黛玉和湘云,则是宝玉的“娥皇”和“女英”,一个和宝玉有过婚约,一个和宝玉“白首双星”,而且也都是贾府的亲戚。
唯独这个妙玉,好像和贾府完全无关,只是寄居在贾府之中。
那么这个妙玉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妙玉是正册十二钗中最为特殊的一个。
)我们且来看看妙玉的性格特性:孤僻、冷傲。
妙玉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坚决不肯要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
你道可使得。
”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关于“刘姥姥”,笔者在上一回的解读中已经分析过了,其实就是影射着满清政权的丑态。
这样一来,妙玉的洁癖就很好理解了,作者是借妙玉这个人物表达对满清的不屑和鄙夷!但是对宝玉,妙玉却表现出另外一种态度,同样是在第四十一回,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竟然拿自己常日吃茶的杯子给宝玉用!不仅如此,在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宝玉过生日,妙玉没有亲自到场,只是发了一个帖子,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中。
这些都不是闲笔,而是为日后两人的“姻缘”埋下伏笔。
在《癸酉本石头记》(以下简称“癸石”)的八十五回“痴王孙传信牵奇缘惭妙尼避情乘游槎”中,贾政竟然想到让宝玉娶妙玉!在“癸石”第十八回中有一条关于妙玉身事的批语:“实是史太君同他祖上有过瓜葛,故厚情待之。
”而我们知道,史太君是影射明太祖朱元璋的,那么妙玉的祖上与其有什么瓜葛呢?在“癸石”第八十二回里贾政道:“妙玉模样儿人品不比黛玉强?想当年祖上带兵建功立业,他祖父同咱们是生死相随的同僚,老太太同他祖母亦是知交。
《红楼梦》爱洁净的妙玉,为什么反而脏了身子被强盗劫持?
《红楼梦》爱洁净的妙玉,为什么反而脏了身子被强盗劫持?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人,她的判词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对《红楼梦》较为熟悉的小伙伴们估计早就猜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妙玉。
其实《红楼梦》中妙玉这个人的争议挺大的,有些人认为她是真正拥有高贵品性,清高善良的人,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妙玉是一个假清高的虚伪之人。
为何妙玉会有这样的争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原著中作者究竟写了什么吧!《红楼梦》第112回,妙玉被强盗使了闷香,不能动弹,也不能言语,那强盗将妙玉轻轻地抱起,轻薄了一会子,便拖起背在身上掳走了。
可怜如此爱洁净的妙玉,竟然很讽刺地遭遇贼人如此侮辱。
虽然文章没有确定妙玉最后是否不屈而死,但是根据妙玉的性格,想来妙玉是不能忍受如此玷污的。
妙玉在大观园中修行是她遁世的一种。
为何遁世?妙玉的判词如此说。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出场时就曾这样说过:“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妙玉的孤傲是天生的,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愿为世俗折腰。
妙玉出身也是名门贵族,后来贾府为了请这位贵族出身的“小姐”,还是下了帖子才请来的。
冷子兴自己或勾结强盗趁火打劫,去偷取古董之际,顺手牵羊将妙玉掳走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妙玉再有本事,再洁身自好,落入强盗之手,想要保全干净之身,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睡得深沉,忽觉有人对自己上下其手,乱摸乱抓起来。
妙玉大惊,这回竟顾不得许多,欲开口大喊,却被人死死捂住嘴巴,欲要睁眼细看何人,怎奈眼睛也被蒙住。
妙玉本想挣扎着坐起,却不料四肢已被“大”字形状固定于床腿之上。
妙玉惊惧异常,却动弹不得,内心绝望不已。
又有曲子这样写道: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jb@
52妙玉是曹雪芹所珍爱的人物之一,虽然在《红楼梦》
前八十回中,妙玉的正面出场只有两次。
据林之孝家之口
得知妙玉的身世,她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娇贵、美丽、
气质非凡,但同时,她的性格却极不寻常—孤傲、清高、
不合群。
刑岫烟曾这样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
男,女不女。
”这印证妙玉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子,也正
是这种“不同寻常”孕育了她富有悲剧性的人生。
1、清高、不合群的孤傲性格。
妙玉独居于大观园中的栊翠庵,生活环境极其封闭。
作为一名带发修行的尼姑,虽然谈不上“青衣古佛”地虔诚修炼,但也绝对称得上闭关修行。
她平时很少与外界有联系,除了几个特别的朋友,如刑岫烟、惜春、宝玉、黛玉。
在这样一个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平静的环境里,她将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读书上。
她喜欢读庄子的文章。
事实上,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中,庄子的作品可谓是独具特色。
“意出尘外,怪笔生端”的文章风格,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与妙玉的性格相契合。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节,是妙玉正面
出场的第一次。
在这一回中,刘姥姥随着贾母到栊翠庵吃
茶,而对于刘姥姥吃茶所用过的成窑茶杯,妙玉却嫌脏而
舍弃不要。
由此可见,妙玉是一位非常爱干净的女子。
妙
玉对茶杯的嫌弃,实际上是她孤傲性格的反映。
她不愿意
与世俗的东西混在一起。
进一步,她对世俗的抵抗实际上
也表明她与外界的不相融合。
古往今来,我们同样可以看
到许多仁人志士,退隐山林,不食人间烟火。
试问,他们
为何要这样做呢?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内心所秉承的东西和
世俗世界繁乱杂芜的名利斗争相抵抗。
所以,一旦外界闯
入他们狭小的生活圈时,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
最后,
贾府被盗,众贼将妙玉劫持而去,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孤
独清高的女子,如果幸运,最后脱离贼徒的魔爪,保全了
自己贞洁的身体,但离开了长期居住的栊翠庵,流落于三
教九流的江湖中,她的路又何去何从?如果不幸,妙玉惨
遭贼人玷污,那么,连刘姥姥喝过的脏茶杯都要嫌弃的人,
等待她的,只有走向死亡!此时此刻,“死”对她而言,
才是一种解脱。
另一方面,《红楼梦》中所写的贾氏家族,
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每况愈下,终究走向衰败。
所以,
妙玉所处的栊翠庵,注定有一天会被“毁灭”。
那么,随
之而来的,便是妙玉的“毁灭”!2、心性高深,谨小慎微
脂评道:“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深。
”事实上,妙
玉的内心世界是细腻、复杂而敏感的。
在与人的交往中更
是谨小慎微。
在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只有四人—惜春、刑岫烟、黛玉、宝玉。
然而,在这四人中,他们也并非与妙玉亲密无间。
所以,妙玉在世上几乎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
她始终将自己放置在边缘地带,因孤傲而孤单,因孤单而悲观。
最典型的莫过于“妙玉奉茶”一节。
长期与外界的喧嚣隔离,加上内心独有的敏感,细腻,造就了妙玉带有悲观的情绪。
在“凹晶馆联诗”一节,妙玉写到:“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对岔道歧路太熟
悉,怎么可能忘记人生的大道?非常清楚水泉的来龙去脉,
怎么可能去问水的源头在哪里?“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
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她认为,有雅致,悲愁
怎么可能乘虚而入呢?没有任何忧愁,怎么可能心烦意乱
呢?由此可见,妙玉的头脑、思路非常清晰,她似乎看透
了人世间的一切事物,而站在一个制高点,遗世而独立。
所以,当黛玉请她作诗时,她说:“如今收结,到底还该
归到本来面目上去。
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
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3、空灵中的“叛逆”用“空灵”一词来形容妙玉,最恰当不过了。
她的最大特点是静。
动中的极静,静中的极动,“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
”在动与静的结合中,带有叛逆。
首先,她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尼姑;其次,身为佛门弟子,却尘缘未断,心有情爱,妙玉的内心是炽热而澎湃的。
在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一节,她梦到有王孙公子要娶她,有盗贼持刀执棍要劫她,说明,在妙玉的潜意识里,仍然渴望她能够像普通的闺阁女子一样,得到幸福。
可是,回到现实之中,她却应是四大皆空的佛门弟子。
这种自身身份与内心诉求不可调和的矛盾显得极为尖锐。
所以,当她走火入魔被叫醒时,她破口骂道:“我是有菩萨保佑,你们这些强徒敢要怎么样?”妙玉努力地在这种矛盾的夹缝中寻求生存,可想而知,她的内心是何等苦痛!小结:《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她的悲剧存在其客观因素。
清高、不合群的孤傲性格使她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谨小慎微、细致复杂的心性更让她增添几分孤寂。
最后,她的反抗注定要向残酷的现实妥协。
故,妙玉的悲
剧有其必然性。
《红楼梦》中妙玉悲剧的必然性
陈佳佳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位于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足以窥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她美丽、博学、聪颖,然而,她又极度地高傲、孤寂,始终将自己孤立于众人之外。
判词写到:“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内心里仍然充满着雅趣、芳情,并未完全与红尘隔离。
她的叛逆,注定其人生不可避免地带上悲剧色彩。
关键词:悲剧 孤傲 叛逆
参考文献:[1]《红楼梦》,曹雪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2]《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红楼梦》中妙玉悲剧的必然性
作者:陈佳佳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刊名:
北方文学(中旬刊)
英文刊名:Northern Literature
年,卷(期):2013(5)
1.曹雪芹红楼梦 2000
2.叶朗美学原理 2009
引用本文格式:陈佳佳《红楼梦》中妙玉悲剧的必然性[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中旬刊)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