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2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完整版)一、介绍文言句式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些句式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形式。
在学习和使用文言语言时,掌握文言句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是文言语言的基础。
本文将全面介绍文言句式,并提供一些常见的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句式。
二、主要句式1. 主谓句式主谓句式是文言语言中最常见的句式结构。
这种句式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没有其他成分。
例句:```吾爱学习。
老师教授知识。
```2. 主谓宾句式主谓宾句式是文言语言中另一个常见的句式结构。
除了主语和谓语外,还包括宾语,宾语位于谓语之后。
例句:```学生读书。
吾愿为人民服务。
```3. 主谓宾补句式主谓宾补句式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语补语构成。
宾语补语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特定状态或性质。
例句:```我认他为兄。
君子善终。
```4. 状语从句句式状语从句句式由主句和一个或多个状语从句构成。
状语从句用来修饰或补充主句的意思。
例句:```悲声哀诉,泪如雨下。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语言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句式,与汉语普通语序不同,它通常把谓语动词或其他成分放在主语之前,以达到强调或修辞的目的。
例句:```仁者无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 省略句式省略句式是文言语言中另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它通过省略某些成分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常见的省略有主语、宾语、状语等。
例句:```余乡下,历览群书。
人心险恶,项羽忧国。
```三、总结文言句式是研究和理解文言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和掌握文言句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言文章,也能够更好地运用文言语言进行表达。
本文介绍了文言语言中的主要句式,包括主谓句式、主谓宾句式、主谓宾补句式、状语从句句式、倒装句式和省略句式。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对文言句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孔孟两章文言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无乃……与: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
)译:恐怕该责备你吧。
2.何以伐为(介词宾语后置。
何以……为: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译为:为什么还要……呢?)译:为什么要攻打他呢?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状语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4.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译:先王曾经任命颛臾主持东蒙山的祭祀。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状语后置)译: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该责备谁呢?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省略句)国外的人不归顺,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
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译:却想在国内发动战争。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表示并列关系,列举各种情况。
)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是……也:表示陈述语气的结构。
译: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表示比较的句式)译:这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这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武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译:是不曾有过的事。
5.非我也,兵也(判断句)译:这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武器。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结构后置)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东西或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宾语后置)译: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文言句式 5大类型
(五)固定句式
• 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 ——沛公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陈情表》) • ——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 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的愿望呢。
7.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信 陵君窃符救赵》) • ——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夺取 晋鄙的军队……
(二)被动句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见 于 •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 (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见 •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 被 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 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 (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于 见 于
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 ——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怎么这样愚拙!”
•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 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特点是句子结构简练明确,使用的词汇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一、主谓句式主谓句式是最基本的文言句式,也是其他句式的基础。
主谓句式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可以表达简单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 吾爱汝。
- 子欲何为?二、主谓宾句式主谓宾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宾语,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受事者。
例如:- 吾赐汝金币。
- 吾见子犹如见真龙。
三、主谓补句式主谓补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动作的属性、状态或结果。
例如:- 吾为人帝。
- 彼宜君子。
四、主系表句式主系表句式是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构成,用来表达主语的属性、状态或身份。
例如:- 吾乃石破天。
- 吾今病矣。
五、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用来强调某一成分或改变语序。
例如:- 犹如骏马奔腾,君子忠义无边。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先。
六、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句子通过某种连接词或标点符号并列在一起,用来表示并列关系或对等关系。
例如:- 吾欲与子相约,共谋国事。
- 若非亲朋,谁肯帮助?七、状语从句句式状语从句句式是由一个从句充当状语,在主句中用来修饰动作的条件、方式、原因等。
例如:- 怀念往事,恨不能倒流时光。
- 知止而后行,可以保身修德。
以上是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形式。
穷函天之灵秀,无法尽数其妙。
> 注意:以上文言句式仅供学习参考,实际应用中请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写作目的恰当使用,并结合现代语言风格进行调整和适应。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
译文:(烛之武)答应这件事。
7、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译文:这是我的错误啊。
8、夜缒而出:省略句,省略“佚之狐”。 译文:(佚之狐)在夜里顺着绳索出城。
9、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啊。
10、亦去之: 省略句,省“晋文公”。 译文:(晋文公)也离开了郑国。
17、比诸侯之列: 省略句,省“于”。 译文:并列(在)诸侯的行列。
18、给贡职如郡县: 状语后置句。 译文:像秦国的其他郡县那样贡纳赋税。
19、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译文:燕王在朝廷上行了礼送出。
20、见燕使者咸省阳略宫句:,省“于”。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咸阳宫接见了燕使者。
21、使毕使于前省:略句,省“之”。状语后置句。 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1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省略句,省“秦伯”。 译文:(秦伯)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
文言特殊句式练Leabharlann (二)1、则秦未可亲也 宾语前置句。 译文:那么,无法亲近秦王。
2、秦王购之金千斤,状邑语万后家置:句,定语后置句。 译文:秦王(用)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
3、将奈何省:略句,省“樊将军,樊於期”。 译文:(樊将军)打算怎么办?
译文:不要跟着(刘邦)一同送死。 8、良乃入,具告省沛略公句:,省“以之”。
译文:张良于是进去,(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沛公 9、谁为大王为此计判者断:句。
译文:谁是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 10、孰与君少固长定:句式。
译文:你和他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11、长于臣状:语后置句。 译文:他比我大。 12、将军战河省北略:句,省“于”。 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 13、得复见将军状于语此后:置句。 译文: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14、不然,籍何以宾至语此前:置句。 译文:不这样,我凭什么会这样? 15、项王即日因留沛省公略与句饮,:省“之”。 译文: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饮酒。 16、亚父者,范判曾断也句:。 译文:亚父就是范增。 17、举所佩玉玦以示状之语者后三置:句。 译文:多次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 18、因击沛公于状坐语:后置句。 译文:乘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 19、若属皆且为被所动虏句:。 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 20、军中无以为固乐定:句式。 译文:军营中没有用来娱乐的东西。 21、客何为宾者语:前置句。 译文:你是干什么的?
七-九年级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此非恶声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 例二: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 2、倒装句: 布三千匹(宾语前置。应为“三千匹布”。) 3、省略句: 例一: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省略主语。〈祖逖〉) 例二:以为谘祭酒(省略宾语。应“以〈之为〉”。) 例三:大惊曰(省略主语。鲁肃。)
《捕蛇者说》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如,如何,怎么样。) 2、省略句: 例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省略介词“于”,甚是蛇:甚于是蛇。) 例二: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包拯》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何为”,应“为何”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契 例一:使契丹(省略主语。应为“包拯使契丹”。) 例二:主来诉(省略状语。应为“主来衙诉”。)
《岳飞》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飞何功之有(疑问句宾语“功”前置。) 2、省略句 例一:死事(省略介词“于”,应为“死〈于〉事”。) 例二:愿于交欢(省略宾语“之”,应为“愿于〈之〉交欢”。) 例三:课将士注坡跳壕(省略主语“飞”。应为“〈飞〉课将士注坡跳壕”。)
《干将莫邪》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是必烂也(“也”表判断。) 例二:吾干将、莫邪子也(“也”表判断。) 1、倒装句: 吾父所在?(疑问句宾语前置。“所在”即“在所”。) 3、省略句: 例一:购之千金(省略介词,应“购之〈以〉千金”) 例二:立僵。(省略主语,应“尸体立僵”。)
《劳山道士》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例一:何术之求(“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应“求何术”。) 例二:烈如箫管(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如箫管烈”。) 例三:饯我于月宫可乎(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月宫饯我可乎”。) 2、省略句: 例一:一道士坐蒲团上(省略介词“于”。应为“一道士坐〈于〉蒲团上”。) 例二:见二人与师共酌(省略主语“王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2)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
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7、唯才是举。
(是,宾语提前标志)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何罪之有?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
(抗我)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
(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6、信义著于四海。
文言特殊句式练习
2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判断句。 判断句。 译文: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译文: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23、樊哙覆其盾于地: 、樊哙覆其盾于地: 译文: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 译文: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 于其” 24、加彘肩上: 省略句,省“于其”。 、加彘肩上: 省略句, 译文:把猪腿放(在盾牌) 译文:把猪腿放(在盾牌)上。 状语后置句。 25、劳苦而功高如此: 、劳苦而功高如此: 状语后置句。 译文:这样的劳苦功高。 译文:这样的劳苦功高。 判断句。 判断句。 26、此亡秦之续耳: 、此亡秦之续耳: 译文:这是已经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 译文:这是已经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 2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判断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判断句。 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 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28、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何操: 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29、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译文:沛公在哪里? 译文:沛公在哪里? 30、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句,省“之”。 、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句, 译文: 这小子不值得和( 共同就谋划大事。 译文: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同就谋划大事。 3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 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译文: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32、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动句。 被动句。 译文: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译文: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长于臣: 状语后置句。 、长于臣: 状语后置句。 译文:他比我大。 译文:他比我大。 12、将军战河北: 省略句,省“于”。 、将军战河北:省略句, 译文:将军( 黄河以北作战。 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 13、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 、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 译文: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译文: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14、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 、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 译文:不这样,我凭什么会这样? 译文:不这样,我凭什么会这样? 1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省略句,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省略句,省“之”。 译文: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 饮酒。 译文: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饮酒。 16、亚父者,范曾也: 判断句。 、亚父者,范曾也: 判断句。 译文:亚父就是范增。 译文:亚父就是范增。 1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状语后置句。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状语后置句。 译文:多次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 译文:多次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 18、因击沛公于坐: 状语后置句。 、因击沛公于坐: 状语后置句。 译文:乘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 译文:乘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 19、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 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 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 20、军中无以为乐: 固定句式。 、军中无以为乐: 固定句式。 译文:军营中没有用来娱乐的东西。 译文:军营中没有用来娱乐的东西。 21、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句。 、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句。 译文:你是干什么的? 译文:你是干什么的?
文言常用句式
文言常用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
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
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
这是本次复习要重点介绍的:存在于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有整体不同或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即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则”“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非”作判断动词。
例如:①问今是何世……②城非不高也(二)被动句1、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柳毅传》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示被动。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
10第九章文言句式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于朝廷战胜) ⑥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 ⑧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 不于时拘,于余学。) 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 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且于其墓之门 立石) 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1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 风· 静女》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 魏风· 硕鼠》) ②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 宪问》) ③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晋灵公不君》) ④(亮)每自比於管仲、乐颜,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 诸葛亮传》)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於国也》) 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介词“以”有“用、把、拿”等意义, 则其宾语往往可以提到“以”的前面。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矣! 蛹以为母,蛾以为父。《荀子· 蚕》 赋· 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荀子· 议兵》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 氓》〈诗经〉 这种宾语前置在汉语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如: 一以当十 一以贯之 夜以继日 晚食以当肉 安步以当车 无祸以当福
疑问代词 有三类: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子罕》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 隐公元年》 敢问何谓也?《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彼且奚适也?《庄子· 逍遥游》 而今安在哉?《苏轼· 前赤壁赋》
文言文句式结构 (二)
文言文句式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文言常用句式
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如:
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如:
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
2.无乃……乎?
表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对某件事情的认识,带有反问兼感叹的语气。“无乃”可译为“恐怕”“只怕”。如反问的语气较重。也可译为“莫不是”。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教之战》)
文言常用句式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道理同上。
3.宾语前置,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如:
①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苻救赵》)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4.定语以“者”字短语的形式置于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可以加助词“之”,也可不加。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冯谖客孟尝君>)
(五)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
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 此帝王之资也。
(也)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
语文文言文句式
语文文言文句式1、状语后置(介宾后置)句格式: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放在谓语前面。
而在古代汉语中,介词于、以、乎+宾语,通常后置,翻译时请将该介宾短语提前至谓语动词前。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覆之以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2、定语后置句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格式:中心词(名)+之+定语+者,翻译时请将定语置于中心词前面。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求人可使报秦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宾语前置句动词或介词所带的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的句子,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类型。
(1)动词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战国策》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之”、“是”不用翻译。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介词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②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放介词前。
项王、项伯东向坐。
——《鸿门宴》③为了强调介词宾语,将宾语放介词前。
一言以蔽之。
——《论语》4、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1)、……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2)、……,……也。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3)、……,……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4)、不用助词,直接由名词对名词(或代词)作出判断。
文言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文翻译不再难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
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
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
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4。
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
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
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1。
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必修2文言虚词句式补充材料2
必修2文言虚词句式补充材料2若第五组《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代词,你的)乃第六组《项脊轩志》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副词,才)者第七组以下都是:语气词,表判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以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与妻书》)以下都是: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妻书》)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与妻书》)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与妻书》)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惟恐未尽(《与妻书》)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与妻书》)(代词,……的原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乎第八组《阿房宫赋》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嗟乎(语气助词,用于感叹句)《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音节助词,用于形容词后,起增强作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音节助词,用于形容词后,起增强作用)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音节助词,用于形容词后,起增强作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反问)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而又何羡乎(语气助词,表反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介词,于)《项脊轩志》儿寒乎?欲食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儿之成,则可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语气助词,表感叹)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语气助词,表反问)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语气助词,表反问)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语气助词,表感叹)《逍遥游》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相当于“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义)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风(音节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焉第九组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形容此词尾,……样子)(《阿房宫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音节助词)(《赤壁赋》)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逍遥游》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逍遥游》《赤壁赋》重点虚词归类补充:于归类: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从)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于是”,连用,与现在同)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 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1、用“者”、“也” 表判断。 (1) ……“者”, ……也
(2) ……“者” , ……
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 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翻译倒装句式要注意什么? 翻译文言倒装句应注意运用翻译 五法 (留、换、补、调、舍)中的 “调”法。
三、考点解读 文言文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特殊 句式的一种,2005年纳入考试范围。
于 于
于
四
倒装(变式)句
一、课前热身(导)
1、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宾语前置.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定语后置.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9分)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 旋畔。 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
(3) “……,……也”式
。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蔺列传》 (4) “……者也”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荀卿,赵人。
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 等表判断。
判 断 句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 示否定的判断。 5、直接判断。
二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常常借助一些介词 表示被动,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4 )、烈士为天下见善(赞美)矣
巩固练习: 指出下边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 • A.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C.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文言文 特殊句式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
题型: 翻译题 选择题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 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 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 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 出来。
③一言以蔽之。
3、下列句式不与其他三项相同的一项是: D A、大王来何操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C、夫晋,何厌之有 D、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二)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 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 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这种句式, 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这仅仅 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三)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规律: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 语 “于” “以”“乎” 等。如果介词结 构置于谓语部分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 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状语后 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3、具告以事。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考点分析: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主谓倒置
省略句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一
判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 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 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判断句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3、沛公安在?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 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 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 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 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 读所必需的能力。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2.
3.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
4.
介词宾语前置。
试一试: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其孰能讥之乎? D、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置句式。 ① ② ①何以战? ②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吾从而师之
·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意什么? 如:“躬耕于南阳”。 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即 “于南阳躬耕”。
考查形式有两种:
一是单独命题,以选择题出现 二是结合文言语句翻译综合考查
四、考点知识链接与整合
• 文言文倒装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 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 • 倒装情况概括起来有两种: 前置型句式: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后置型句式: 1、定语后置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一)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何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②沛公安在? “安在” 安 ③客何为者? “何为” 何
“操何” “在安” “为何”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恶(怎么、如 何)、安、焉、奚”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自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未有之”
之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余
“不欺余”
பைடு நூலக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自、汝、尔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3、唯利是图。
有标志的被动句
1、 “于”“受……于……” ,(“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B 3.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知识迁移
4.翻译下列句子
(1)义,人之本也。 忠义是做人的根本。 (2)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 我听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
小结:
规律三:
用 “是”或“之”作为提宾标志。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小结: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宾 语 前 置
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 ─谓─ (定) ─“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 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 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 后颠倒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温 馨 提 示
[ ]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 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