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十二五”养殖业发展规划
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发布
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
国 畜 禽 养 殖 “十 二 五 ” 规
污 染 防
治
z l t s l 发 布
国家 环境 保护 部 、农业 部 近 日联 合 印 标 、主要 任 务 和 保 障 措 施 提 出 了 明 确 要 发了 《 全 国畜 禽养 殖 污染 防 治 “ 十二 五 ” 规划 》 ( 以下简 称 《 规 划 》 )。
近年 来 ,我 国畜禽 养殖 业 发展迅 速 , 求 ,进 行 了全面 部署 。 《 规 划 》 的基 本 思路 是 ,践 行 生 态 文明 理念 ,按 照 “ 发 展 中保护 、保护 中发
在 保 障 城 乡 畜 禽 产 品 供 应 、促 进 农 民增 展 ” 的 要 求 , 以推 动 农 牧 结 合 、种 养 平 收 、活跃 农村 经 济方 面发 挥 了重 要作 用 。 衡 、循环 利用 为 根本 手段 ,提 高 农业 资源 但 随 着 畜 禽 养 殖 业 不 断 发 展 ,养 殖 废 弃 综 合 利用 效益 ,减少 污染 物排 放 ,保 障 区 物产 生量 也 大幅 增加 ,由于 我 国畜禽 养 殖 域环 境质量 和 畜牧业 健康 持 续发 展 。 污染 防治 : 亡 作相 对滞 后 ,畜 禽养 殖 污染 日
六 、 肉羊 ( 1 1 家 )
有 限公 司 山亭 分公 司 凤凰 山种 羊场 ,邹平
利津 县盐 窝镇 鲍 王庄 肉羊示 范 场 ,菏 澳 森 金农 牧有 限公 司 ,东 营市 超群 畜 牧有 泽种 羊场 ,金 乡 县宏 发养 殖有 限公 司 ,山 限责 任公 司种 羊场 ,金 乡县吴 然养 殖 有 限
养 殖 污 染 防 治 现 状 、 问题 和形 势 的 基 础 升 ,畜 禽养 殖废 弃 物综 合利 用 和污 染治 理
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
畜牧 业发 展基本 形 势
( ) 一 发展 成 就
党 中央 、 国务 院 高度 重 视 畜 牧 业 发展 , 十一 “ 五” 间 , 期 连续 出 台了一 系 列 扶 持 政策 , 断 加大 不 基 础 设 施 投入 . 为畜 牧 业 持续 健 康 发 展 提供 了强
有 力 保 障 。五 年来 。 牧业 成 功 应 对 众 多前 所 未 畜 有 的挑 战 , 牧 生 产稳 步 发 展 。 料 工 业 持 续 较 畜 饲
消 费需 求仍 将 继续 刚 性增 长 , 进 一 步带 动 畜牧 将
业 的发展 。
产 值 2 8万亿 元 , 2 0 . 0 比 0 5年增 长 5 . 65%。 畜牧业 发 展带 动 了相关 产 业加 快 发 展 。 创造 了大 量 就业 机 会 , 效 促 进 了 农 牧 民 增 收 , 分 畜 牧 业 发 达 有 部
个百 分 点 , 准化 规 模 养 殖快 速 发 展 。 以原种 场 标 和 资源 场 为 核心 , 繁 场 、 良站 为 支撑 , 扩 改 检测 中 心 为 保 障 的 畜 禽 良种 繁 育 体 系 基 本 形 成 并 不 断 完善 。畜 牧业 科技 进步 贡献 率从 2 0 的 4 0 5年 9% 提 高到 2 1 的 5 0 0年 2%, 业技术 水 平 明显提 升 。 产
快 增 长 , 原 保 护 与 建设 取 得 显 著 成 效 , 农 业 草 为
断提高 , 为保 障 人 民群 众 身体 健 康 , 护 社 会 和 维
谐稳 定做 出了贡献 。 4 饲料 工业 快 速发展 。 0 0年工业 饲料 产量 . 21
农村 经 济 的持续 健康 发展 做 出 了重大 贡献 。
( ) 遇和 挑 战 二 机
合肥市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肥市现代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推进合肥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现结合实际,编制合肥市“十二五”(2011-2015年)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合肥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全市“三农”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合肥农业发展力度最大、县域经济发展最快、农民得实惠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显著的时期。
2010年,全市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661.3亿元,财政收入57.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6.58亿元,分别比2005年净增481.7亿元、42.86亿元、581.28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8%、31%、54.2%。
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评价中,肥西名位百强第94位;中部百强第10位;肥东县位列中部百强第20位。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升。
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27.64亿元,比2005年净增132.05亿元,年均增长18.1%,粮食总产量达193.52万吨、油料25.8万吨、棉花1.85万吨,肉类38.02万吨、水产品12.29万吨、牛奶9.2万吨,其中,粮食产量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的七年持续增长,小麦、油菜、水稻优质率分别达到85%、98%和96%。
棉花、肉类、牛奶等三项农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45.4、17.6和160.4个百分点。
(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新突破。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2005年相比,养殖、水产、蔬菜总量大幅增加,传统粮油比重有所降低,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值由2005年49.3:2.3:37.7:9.4:1.3调整为46.9:2.3:38.2:10.8:1.8,其中养殖业和蔬菜园艺业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9.1%和28.8%。
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出台
续 数 月 ,安 徽 省 猪 肉 等 生 活 必 需 品价 格 大 幅 上 涨 ,加 大 了城
乡居 民 特 别 是 中低 收 入 群 体 的生 活 成 本 .为 此 .安 徽 省 各 地
m 台 了一 系列 的措 施 ,稳 定 物 价 。
《 划 》 提 出 ,将 继 续 加 大 财 政 支 持 力 度 ,扩 大 生 猪 调 出 规
大 县 奖 励 资 金 规 模 和 范 围 。 《 划 》 还 首次 提 出对 畜 牧 业 的 规
合 肥 市 建 立 稳 定 市 场 物 价 联 席 会 议 制 度 。分 解 稳 定 市 场 物 价 目标 任 务 .制 定 了 合 肥 市 市 场 价 格 异 常 上 涨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并 采 取 具 体 的措 施 从 生 产 、流 通 、销 售 三 环 节 开 展 “ 惠 民菜 篮 子 ”工 程 ,平 抑 市 场 价格 。
过 10 4 %,成 年 奶 牛 年 平 均单 产 超 过 55 0k ;在 相 关 的 畜 牧 0 g 科 技 重 大 关 键 技 术 领 域 取 得 实 质性 进 展 。
一
阶 段 集 中整 治 成 果 基 础 上 , 续保 持 高 压 态 势 .切 实 加 强 各 继
环 节 监 管 ,严 厉 打 击 违 法 添 加 行 为 。 在 兽 药 残 留监 控 方 面 , 要 抓 好 养 殖 环 节 隐 患 排 查 , 强化 监 督 执 法 队伍 建 设 ,严 格 兽 药 质 量 安 全 执 法 ,强 化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处 置 ,抓 好 宣 传 教 育 , 引导 养殖 户 自觉 规 范 兽 药 使 用 行 为 。 督 查 期 间 ,高 鸿 宾 多次 与 当 地 政 府 有 关 负 责 同 志 交 换 意 见 。他 指 ,要 进 一 步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统 一 思 想 ,提 高 认 识 , 落实 T 作 责任 ,强 化 工作 措 施 ,扎 实 做 好 重 大 动 物 疫 病 防 控 、
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环发正2012)135号关于印发《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农业(畜牧)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农业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为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总量减排要求,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附件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二O一二年十一月前言 (6)一、现状、问题与压力 (7)(一)现状特征 (7)(二)工作进展” (8)(三)主要问题 (9)(四)面临压力 (11)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1)(一)指导思想………………………………………………………ll(二)基本原则 (12)(三)主要依据 (13)(四)时限范围 (13)(五)规划目标 (13)三、规划重点 (17)(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17)(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单元 (17)四、主要任务 (17)(一)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政策和标准 (17)(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 (18)(三)强化分区分类管理和源头控制 (19)(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 (21)(五)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 (22)五、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24)(一)重点工程 (24)(二)预期效益 (26)六、保障措施 (27)(一)加强组织领导 (27)(二)强化考核监督 (27)(三)健全投入机制 (28)(四)推进宣传教育 (28)附表: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汇总表 (29)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城乡畜禽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畜禽养殖业不断发展,养殖废弃物排放量也大幅增加,对区域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部分
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部分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部分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
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它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
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远洋捕捞。
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四:畜牧兽医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专业代码:012000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责任校领导:李正局(副校长)项目负责人:李善平(副书记)项目组成员:王丽牛常青刁书永蔡忠陆何德贵朱金成一、需求论证(一)人才需求分析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的意见》(皖政办〔2010〕42号)和《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将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重大机遇期,加快畜牧业发展,需要很多与之相关人才。
1、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供不应求。
通过对近几年我省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相关毕业生数量调查分析发现,近几年毕业的本科生约600人,高职生约300人。
而省内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在4000个左右,高等院校培养的畜牧兽医人才严重不足。
2、中、初级人才需求量大。
霍邱县面积3493平方公里,人口164.5万,辖32个乡镇680个行政村。
是一个农业大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畜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生猪出栏大县,养殖大县。
淮猪、皖西白鹅、霍邱青脚麻鸡等地方畜禽品种生产性能好、风味独特。
蛋鸡养殖量全市第一,青脚麻种鸡全省一流。
全县现有大中型养殖企业上百家,养殖业从业人员数万人。
但总体生产水平不高,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很多从事畜牧业养殖的人员都是由农民转型而来,专业知识匮乏。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外出农民工带着资金返乡,养殖业办起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养猪场、养鸡场、和养鹅场等,但因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不足,造成企业生产水平较低,效益不高。
初步统计,我县养殖业从业人员亟待进行初中级培训的约有6000人,每年需要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约在1000人。
这些人才不可能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必需依托本地中职学校开展,大量的初、中级专业人员也只能依靠本地中职学校来培养。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于1983年设置,一直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多年来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市场,并依托企业。
专业化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些畜牧养殖小 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 没有统
一
标准 , 选址 随意 , 布局小 、 、 。养殖场舍有 的用砖垒 , 散 乱 有 的用土垒 , 间距有大有小 , 向各异。 其 朝 这样 的布局很难达到
科学生产和动物防疫 的要求。 人员流动性大 、 外来 车辆多 、 垃 圾 到处堆 放 , 既无 法为生产提供 良好 的环境条件 , 又给畜禽
禽粪便随便堆放 , 致使污水乱流 , 污染 了环境 。
1 规 划 、 局 不 合 理 . 2 布
一
划为指导 , 以管理局 “3 6 目标 任务为动力 , 33” 以建设 绿色奶
牛养殖基地为 目标 , 加快标准化饲养 , 专业化生产 , 集约化经 营和社会化服务的进程 , 使农场奶牛养殖业 由数量型 向数质 并重型发展 。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带头创办股份 制牧 场 , 加快 奶牛养殖生产方式 的转变 。在机械化应用上 , 实现 了机械榨 奶和冷链 运输 。同时 , 加快 冻精 繁育 、 疾病防控 、 标准化饲养 管理技术 的发展步伐 , 增加科技含量 , 提高养殖效益 , 实现畜 牧业稳步 、 健康发展。
3 帮扶 包保到位 . 3
梨树县委县政府 主要领导亲 自抓合作社 的建设 , 成立 了 “ 梨树县农村经济组织创 新领导小组 ” 下设 办公室 , , 明确农 村集体资产管理局为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社 的主管部 门, 畜牧
使一家一 户销 售的小市场转 变为 由畜牧 经济 人和畜牧交 易
市场进行 规模 化整体销售 的大市场 , 拓宽 了销售渠 道 , 打开 了全 国的市场 。由于合 作社社员养殖 的畜禽产 品质量好 、 数
围, 使更多 的农 民了解合作社 , 支持合作社 , 引导更 多的农 民
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来源: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原文链接>> 网页快照>> 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一、畜牧业发展基本形势(一)发展成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五年来,畜牧业成功应对众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畜牧生产稳步发展,饲料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草原保护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2010年肉类产量7 925.8万吨,比2005年增长14.2%,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2 762.7万吨,增长13.4%,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3 748万吨,增长30.8%,居世界第三位。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充分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
2. 产业素质稳步提升。
201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500只以上蛋鸡和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5%、82%和28%,比2005年分别提高19、16和17个百分点,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以原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扩繁场、改良站为支撑,检测中心为保障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
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5年的49%提高到2011年的52%,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生猪、蛋鸡和奶牛优势省区猪肉、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2.0%、67.7%和88.3%,畜牧业主产区产业优势明显。
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大型企业不断涌现,产业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国肉牛业发展战略
规 则 的 肉牛身份 标识 ,建立 全 国及 区域 人员 业务 水平 ,鼓 励科 技 创新 ,为推进 现
牛 肉质量 安全 追溯 信 息数 据库 ,制 订 肉牛 代化 肉 牛业 的发展 提供 技 术储 备 和人力 资 质量 安全 追溯 信 息 国家标 准 。强化 违禁 添 源保 障 。
良种 补贴 、秸 秆 养 牛 项 目等 ; 同 时 ,各 点 :
宜 繁 准 庭 的 化 立 农
种
精
护
支
产
草食 家畜
性能测 定 中心 和遗 传评估 中心 ,积极 培 育 的 引入 ,运 用 财政贴 息 及补 助 具 有 国际竞 争力 的 核心 种业 企业 ;扩 大 肉 导 和鼓 励商 业银 行 、保 险公 司等 各类 金融
重点 工 程分析
合 我 国肉牛 业发 展所 面 临的 机遇 与挑 战 ,
就 “ 十二五 ”期 间年 我 国 肉牛业 发展 的政 策环 境 和重点 措施 等做 了分 析和解 读 。
一
按 照 《 国 畜 牧 业 十 二 五 规 划 》中 全
所提 m的 “ 始终 坚持 转 变畜 牧业 发展 方 式
加物 监 督检测 ,严 厉 打击 肉牛 饲料 兽药 中 的非 法违 禁添 加行 为。
政 策
加 强 肉牛规 模 养 殖 用地 管理 利 用 合 理开 发利 用土 地 资源 ,鼓 励养 殖场 户在 符
地 、丘 陵 、滩 涂 发展 畜禽 养殖 ,鼓 励企 业
(中国畜牧 业协会 牛 业分会 )
持 农 民专 业合 作社 和规 模 养殖 场户 搞好 良
肉牛饲 草料 资源 高效利 用工程 积 极 种 引进 、水 电道路 改造 、圈舍 改扩 建 、粪 推动南 方 草 山草坡 开发 利 用 ,推广 种植 多 污 处理 设 施建 设等 ,加 快形 成 一批设 施 先 年生 高产 饲草 ,利 用冬 闲田种 植饲 草 。加 进 、管 理 规范 、运 行高 效 、具 有示 范带 动
养殖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养殖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养殖业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畜禽水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进展,推动“猪、沼、果、渔”生态养殖工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的需要以及XX县农业进展总体定位及概念规划,为进一步促进养殖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特制定我县养殖业进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回顾〔一〕养殖业基本状况2021年,全县共出栏生猪8.9万头、存栏生猪4.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47万头,出栏牛0.1万头,存栏牛0.42万头,出栏羊0.11万头、存栏羊0.31头,出笼家禽41.8万羽、存笼家禽41.9万羽,养蜜蜂箱数10430箱,年产蜂蜜102吨。
其中全县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3户,年出栏生猪1000到2000头的专业户25户;养牛专业户2户,养羊专业户13户,珍禽养殖户5户。
水产养殖总面积20300亩,水产品总产量为9600吨,渔业总产值96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3%。
特种水产总产量为6410吨,主要品种为大鲵、棘胸蛙、三文鱼、鲟鱼、螃蟹等。
其中大鲵规模养殖户14户,农户230余户,养殖规模8.3万余尾;棘胸蛙养殖户5户,规模3万只;三文鱼养殖基地2处,规模10万余尾;鲟鱼养殖规模8000余尾。
〔二〕进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产投入资金缺乏,包括政府、养殖户对养殖业的投入缺乏;生产中的服务技能不高,特别是村级协防员的服务技能有待提高;生产中防灾减灾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2、草地资源未能开发与利用,牛羊饲养总量偏小。
3、我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照旧严峻,防控工作任务繁重。
4、生态环境制约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爱惜和污染治理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养殖业污染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6、常规水产业总体养殖水平较低,新技术应用少,养殖模式基本上处于单养形式,养殖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四大家鱼。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0•【字号】合政[2008]131号•【施行日期】2009.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合政〔2008〕13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市委常委会议审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十日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合肥实际,制定如下政策: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中央、省、市、县区按5:3:1:1的比例筹集建设资金。
列入全国专项规划的小型水库,按照国家、省、市、县区3:4:1.5:1.5比例筹集建设资金;列入省级计划的小型水库按照省与市县区1:1的比例共同承担。
2.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对新建的村村通水泥路建设项目,市级按每公里8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对新建的农村客运站项目,按省下达计划,市级按省补标准1:1配套,累计补贴最高不超过本项目决算金额。
3.实施农村土地规模整治。
对经市土委会批准实施的宅基地整理和土地整理项目,农户宅基地复垦部分,按市国土资源局审定的新增耕地面积,每亩给予5万元补助;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部分,每亩给予最高不超过2010元补助。
4.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对经过国家、省批准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财政按照规定足额配套,对项目中农民筹资部分,由市县财政代筹。
5.整合巢湖湿地保护、粮食大县、油料大县和生猪大县奖励等项目和资金,加大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安徽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作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奋力跨越赶超、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不断解放思想,强化创新驱动,突出改革开放,着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展示崭新形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预计“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台阶,达到5600亿元以上,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5%左右;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1.2万美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9300亿元,增加值2255.7亿元、年均增长15.6%。
财政收入达到1000.5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1.5亿元,年均增长15.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万亿元,年均增长1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83亿元,年均增长16.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5.5:40。
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实现增加值14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约64%。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产值突破2700亿元,增加2.6倍,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保持国领先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分别完成1280亿元、2260亿元,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1 .%和 1 .% : 1 0 0 6 水产 品 出 口额 18亿美 元 , 续 3 连 1 年居 国内大 宗农 产 品 出 口首 位 : 1 质量 安全 水 平 稳步 提 升 . 产地 抽 检合 格 率 连续 5年 保 持 在 9 % 6 以上 : 产 品市场供 给 充足 , 水 价格 年 均涨 幅 49 .%, 为 丰 富城 乡居 民“ 篮子 ” 给 . 定 农 产 品价 格 菜 供 稳 发挥 了重要作 用 : 民人均 纯收 入 89 3元 , 均 渔 6 年
明确 “ 十二 五 ” 期 我 国渔业 的发展 思 路 、 时 战略 目
标和 主要任 务 . 促进 渔业 经济 又好 又快 发展 . 根据 《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第 十二 个 五年规 划纲 要》 和
《 国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发 展 第 十二个 五 年 规 划 》 全 , 制 定 《 国渔 业发展 第 十二个 五年规 划》 全 。
创建 标 准化 健康 养 殖示 范 场 ( ) 7 0多 个 . 区 10 工
厂 化循 环 水养 殖 、 水抗 风 浪 网箱养 殖 等集 约化 深
养 殖方 式 迅速 发 展 :国内捕 捞业 发展 平 稳有 序 ,
作 业 渔 船 结 构 有所 改 善 :远 洋 渔 业 结 构 继续 优
经 济平 稳较 快发 展创 造 了 良好 的环 境 。 5年来 , 全 国渔 业 系统 坚持 以科学 发 展 观 为指 导 . 实推 进 扎 现 代 渔 业 建 设 , 利 完 成 了“ 确 保 、 顺 两 两促 进 ” 的 任 务 目标 。渔业 在保 障粮食 安 全 、 加农 民收入 、 增 促 进 生 态 文 明 、 护 海 洋权 益 、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维 建
合肥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合肥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13•【字号】合政[2011]113号•【施行日期】2011.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合肥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合政〔2011〕1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二○一一年九月)目录一、发展形势(一)发展基础(二)发展机遇(三)面临挑战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重点行业发展(一)围绕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二)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推进金融创新(三)围绕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建设,切实加快会展业发展(四)围绕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商贸业水平(五)实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工程,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六)实施安居保障工程,稳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七)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八)实施旅游名城工程,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九)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增强和谐社会能力建设,大力提升社区服务业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庐阳区(二)瑶海区(三)蜀山区(四)包河区(五)肥东县(六)肥西县(七)长丰县(八)高新区(九)经开区(十)新站区(十一)滨湖新区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二)创新服务业发展环境(三)实施品牌带动与重点项目(四)建立资金、信贷、土地等复合支撑体系(五)加强人才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合肥市现代养猪业2009~2015年发展规划(2009年12月12日公布)
( ) 自然 资 源 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基 一
9 %P 。近 几 年 ,在 我 市 出 台 的有 关 5  ̄上
合 肥 市 居 皖之 中 ,通 江达 海 , 承东 良种 猪 场 的 奖 补 政 策 激励 下 ,温 氏 、长
风 、华 杰 、新 安 、安 泰 等 多 家 大 型 龙 头
8 6亿 元 , 占农 业 总 产值 4 . 78 %。城 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1 5 0元 ,农 民人 均 55
纯收入 56 3 8元
提 升 行 动 的 意 见 》 ( 政 [ 0 8 4 皖 20 ] 6
号 ) 。
亿 头 ,约 占世 界 的 5 %。安 徽 省 是 养 猪 0
( )产 业 发 展 基 础 二
1总量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2 0 年 .全 . 08 市 存 栏 能 繁 母 猪 1 . 头 , m栏 生 猪 56万 28 0. 8万 头 , 猪 肉 产 量 1 . 6 9万 吨 .较
2 0 2 0 年 平 均 产 量 分 别 增 长 0 5~ 0 7 1 .% 、95 02 .%和 1 .% ,增 幅 位 于 全 省 05
合肥 市现 代 养猪 业 2 0 2 0 9 0 1 5年发展 规 划
( 0 9年 1 20 2月 1 日公 布 ) 2
《 肥 市 现 代 畜 牧 业 ( 业 、养 猪 合 奶 业 、家 禽 业 )2 0 ~ 0 5年 发 展 规 划 》 09 21 已经 合 肥 市 政 府 同 意 ,并 于 2 0 0 9年 1 2 3 国务 院 关 于 促 进 生 猪 生 产 发 展 .《 稳定市 场供应 的意见》 ( 国发 [ 0 7 20 ]
发 展 态 势 。 为 抢抓 发展 机 遇 ,进 一 步 加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一、畜牧产业发展(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
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7.1万头,其中牛存栏7.08万头。
生猪存栏68.61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兔存栏309.94万只,肉类总产量13.2万吨,蛋类3.78万吨,奶1.53万吨,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800元。
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生产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1、产业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是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整。
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沂水六合凯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山东金泉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可是全县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与生猪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加工能力滞后,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低,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
当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三是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风险保障政策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畜牧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限制,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没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依然存在。
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市畜牧水产局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2011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原巢湖市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将巢湖及其主要流域集中于合肥市,巢湖成了合肥市内湖。
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
为认真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环巢湖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特制定本规划。
环巢湖区域是合肥市重要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全市乃至全省淡水渔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渔业是环巢湖生态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保持“巢湖一湖清水”,渔业必须发挥应有作用。
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是合肥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基础,是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环巢湖生态渔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对于切实提高环巢湖区域渔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充分展示生态渔业的生产、生态、生活、高效等多重内涵,实现农民增收、生态增优、经济发展的目标,改善巢湖水域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概况(一)区域概况巢湖濒临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巢湖市和包河区三县一市一区。
湖区正常水面近800平方公里,环巢湖周边岸线长180多公里。
规划区共有27个乡镇(街道),其中:沿湖岸线乡镇(街道)17个,沿河圩区乡镇(街道)10个。
具体分布为,巢湖市: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中垾镇、夏阁镇、卧牛山街道、天河街道、散兵镇、槐林镇、坝镇镇;庐江县:盛桥镇、白湖镇、白湖农场、庐城镇、白山镇、同大镇、郭河镇;肥西县:三河镇、丰乐镇、花岗镇、严店乡、柿树乡;包河区:大圩镇、烟墩街道、义城街道;肥东县长临河镇、撮镇镇。
安徽十万头生态养猪场项目可行性报告
十万头生态养猪场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10万头生态养殖场项目;2、项目规模:人民币15000万元;3、项目地点:肥西4、项目建设单位:安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5、项目负责人:6、项目主管部门:招商局7、投资规模:15000万元8、占地总面积:300亩其中:发酵床猪舍70000平方米;辅助用猪舍33000平方米;饲料加工厂3000平方米。
共计分三期投资:第一期,建立2400头能繁母猪的良种种猪繁育场和10万头无公害标准化发酵床生态商品猪的养殖场,预计工期1年—年半;第二期工程:公司+基地养殖基地及优质饲料加工厂,预计工期1年半完工,第三期工程:生猪屠宰—冷链肉食品加工运输—肉制品深加工—自营菜篮子便利店销售—(国际电子商务)肉制品出口,预计2年时间完成。
公司有信心在未来的5年里发展成为我市乃至全国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集团企业。
公司将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向管理要效益等管理方法进行经营活动。
同时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项目建设的意义及背景(一)、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无公害生态优质肉猪的发展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整个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国内市场上优质无公害生态廋肉型猪肉销售将呈现巨大的市场空间,况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更为我市的生猪养殖发展带来无限商机,自2006年起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普遍上扬,并且一涨再涨的现象,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很好证明;同时也表明,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猪低效,猪肉市场长期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而规模化标准化的无公害型生态养猪将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大力发展扶持畜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无公害生态型养猪企业。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关于促进生猪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在安徽省肥西县建立一个以十万头无公害型生态商品猪的养猪场,以解决合肥市及周边大城市的菜篮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十二五”养殖业发展规划为了推动合肥市现代养殖业全面升级和跨越发展,根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合肥市养殖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产量、产值等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跨越。
2010年,全市养殖业一产产值达到112亿元,比2005年增长127%,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实现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73.18万吨,比2005年增长53%,其中肉类产量38.00万吨、禽蛋产量13.60万吨、牛奶产量9.20万吨、水产品产量12.38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1%、70%、283%、47%。
出栏生猪230.00万头、出栏家禽1.30亿只、存栏奶牛3.45万头,分别比2005年增长57%、73%、386%。
家禽出栏和奶牛存栏位居全省第一。
(二)区域化布局取得新进展。
肥东县形成以生猪、奶牛、商品鱼养殖为重点,肥西县形成以家禽、生猪、黄鳝、泥鳅养殖为重点,长丰县形成以奶牛、生猪、家禽、黄鳝、龙虾养殖为重点,城郊形成以观赏休闲渔业为重点,沿湖形成(巢湖、瓦埠湖)以水产水禽养殖为重点的区域布局。
(三)产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先后引进立华、温氏、伊利、现代牧业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
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成为全省良种畜禽生产、供应的核心区。
规模养殖场达到500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8%,产值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7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7个。
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位居全省首位,牛奶、生猪、家禽、龙虾和饲料的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0万吨、400万头、2.5亿只、5000吨和200万吨。
休闲渔业方兴未艾,用于开展休闲渔业的水域面积达5万余亩,规模休闲渔业基地200余个,其中省级8个。
龙虾经济成为农业经济的亮点,“中国合肥龙虾节”连续九年成功举办,合肥获“中国淡水龙虾之都”殊荣。
(四)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新提升。
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全面普及,已制定实施20个养殖业地方标准,建成市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1家、省级10家、国家级10家,通过三品认证的畜水产品73个、产地认定33个。
在农业部和省农委例行抽样检测中,养殖基地和市场畜水产品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五)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全面完成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省级示范区建设,在全市设立了1个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所、3个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11个基层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建成了59个标准化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办公室,配备了65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构建了“市县有局、区域有所、乡镇(街道)有室、村级有员”的动物防疫新体系,“十一五”期间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连续5年获得“全省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市”称号。
(六)畜水产品安全监管取得新成效。
全面贯彻落实《合肥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不断规范养殖业投入品使用,建立健全养殖档案,认真开展“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专项治理,加强屠宰、加工、经营和外来报验管理,全市未发生一起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七)渔政管理得到新加强。
养殖证制度稳步推进,渔业养殖生产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已核发养殖水域滩涂面积15万亩。
开展了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养护。
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实现零死亡目标。
被省农委授予“全省渔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八)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
养殖业技术推广队伍基本建立,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150人。
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形成,淮猪选育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牛羊胚胎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合肥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森科公司淮猪、富安公司富安白鹅、肥西老母鸡公司乡鸡等3个配套系通过省级审定,森科公司被农业部确定为淮猪遗传资源保护场,长风公司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安泰公司被畜牧总站认定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
二、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合肥养殖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养殖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重要机遇期。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保障。
国务院、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养殖业发展和加强养殖业工作的政策性文件。
市政府先后出台《合肥市现代畜牧业(奶业、养猪业、家禽业)2009-2015年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水产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为养殖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产业转移为现代养殖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家坚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本、人才、技术不断向内陆延伸。
国内外产业和资本加速转移,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合肥必将以其优越的区位、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三)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养殖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对畜水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合肥城区每天平均消费畜产品已达80万公斤、水产品40万公斤;龙虾产品南下江浙沪,北上黑吉辽,远销欧美;伊利、雨润、和诚等肉鸡加工企业先后落户合肥,乳品、生猪、家禽综合加工能力显著提高,对原料奶、生猪、家禽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先发地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养殖业加速外迁,畜水产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四)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近100所,安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200多个,各类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350多个,人才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与此同时,合肥现代养殖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重,影响了市场竞争力;畜水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进入市场的畜水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良种繁育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土地、环境对养殖业经济发展的约束更加突出。
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养殖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推进畜牧业升级和水产跨越发展;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养殖业为重点;以培育现代化大型龙头企业为支撑,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进程;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着力提升养殖业科技水平,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发展思路着力推进“12355”发展战略,即牢牢抓住养殖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条主线”,加快推进畜牧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两大工程”,实现全省现代养殖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城市、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先进城市“三大目标”,突出发展生猪产业、家禽产业、奶业、特色水产业、畜水产品加工业“五大产业”,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养殖体系、畜水产品加工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水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五大体系”。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养殖业布局和结构更加优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养殖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养殖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主要指标:——在保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养殖业一产产值达200亿元,年均增长12.3%。
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肉、蛋、奶、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60万吨、15万吨、25万吨和18万吨,年均分别增长9.6%、2%、22.1%和7.8%。
优质畜水产品占90%以上。
——出栏生猪400万头、出栏家禽2亿只、存栏奶牛7万头。
——年存栏种猪35万头,种禽230万套,水产苗种年产量达30亿尾。
良种供应率达90%以上。
——年屠宰加工生猪能力达到700万头、家禽3.5亿只、乳品40万吨、水产品2万吨、饲料260万吨。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建成首个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规模养殖场官方兽医监管率达100%,畜禽产地检疫率达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规模养殖场(小区)建立起完善的生产、用药、用料、销售记录,健全畜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全年畜水产品抽检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地产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为零,屠宰检疫率达100%,杜绝“病害肉”、“未检肉”上市。
四、空间布局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科技领先,重点建设”的思路,依托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科技含量、产业配置、市场潜力和服务体系,立足北畜南渔、东奶西禽的区域布局,着力打造“二带三园四区“的产业格局,带动合肥经济圈养殖业发展。
合肥市养殖业“二带三园四区”空间布局表五、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养殖体系、畜水产品加工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五大体系”。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良种猪繁育——瘦肉型猪原种场新建、改扩建。
强化合肥在全省种猪业的龙头地位。
加大现有原种猪场的建设力度。
在三县新建或改扩建瘦肉型猪原种场2~3个。
2015年,全市瘦肉型原种猪年供种能力达到8000~10000头。
——地方良种猪原种场新建。
配合农业部良种项目实施,保护与利用地方优质猪种质资源,开发生产优质猪,在肥东县新建一个定远黑猪保种场,存栏母猪150头以上,公猪10头以上(含6个家系)。
2015年,具备年供应定远黑猪种猪1500头的能力,满足合肥市及周边地区对定远黑猪种猪的需求。
——种猪扩繁场新建、改扩建。
为提高父母代种猪的供应能力,在三县新建或改扩建种猪扩繁场8-10家。
2015年,全市父母代种猪年供种能力达到20万头。
——父母代猪场新建、改扩建。
为提高商品仔猪的供应能力,在三县新建或改扩建大型父母代种猪场20-30家。
2015年,全市商品代仔猪年供应能力达到500万头。
——种猪场技术升级。
鼓励技术引进和技术升级项目,重点支持标准化种猪场建设、种猪繁育、安全高效饲养、疫病防控、环境污染防控等技术,并在全市选择20-30家基础较好的种猪企业进行技术集成、升级,通过示范,带动种猪企业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