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看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开头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论语》的孔子思想与品德培养
论语:孔子思想与品德培养导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视为儒家学派的重要文化遗产。
本文将围绕《论语》这部经典展开讨论,探索其中蕴含的孔子思想以及如何通过其理念培养良好的品德。
孔子思想概述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代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
他注重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主张以仁爱为核心,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以下是几个核心概念:1. 仁:爱与道德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仁德之心,并将之视作社会中最高尚的品质。
仁包括关爱他人、有同情心、宽容和正义等多种义务感。
通过追求仁爱,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体成长。
2. 中庸:恰当而平衡中庸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恰当而平衡的态度。
在孔子看来,人应该遵循适度的原则,既不过分放纵,也不过于拘泥。
中庸反映了孔子对个人品性和行为准则的追求。
3. 学习和教育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教育的意义。
他认为通过学习经典文化、修炼自己并传授知识给他人,可以提高个人素养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孔子强调必须注重礼仪、懂得与人交流和尊重先贤思想。
品德培养实践方法为了培养良好品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孔子思想: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良好品德从最基本的自我修养开始。
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品德,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有个体内外均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持续影响他人并推动社会进步。
2. 追求仁爱与正义在孔子的思想中,仁爱和正义是人类行为的基石。
要培养良好品德,我们应该注重理解他人、关心社会问题,并努力争取公平正义。
通过为他人尽一份力量,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3. 学习并传承经典文化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教育,在品德培养中也是如此。
我们应该继承先贤的智慧,学习经典文化,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通过学习使我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见识更加广阔。
4. 培养合适的价值观个体的品德培养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结合古代成为一名教师
[学习《孔子与儒家思想》体会]学习《孔子与儒家思想》体会一、教师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一直很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师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概括出教师应该具备的四个重要素质: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自己爱学习,这样才能以自己的好学精神感染学生。
自己不学习,却整日严格要求学生,这样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
更直接的理由是,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否则就可能捉襟见肘,难免遇到尴尬的局面。
学而不厌,这是教师首要的基本素质,也是孔子毕其一生身体力行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他终身学习的真实写照。
诲人不倦也是教师的重要素质。
教育是一项深入灵魂的工作,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它更需要的是耐心,是诲人不倦的精神。
孔子自从三十多岁创办私学开始,就一直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即使在他从政期间也从不间断,真正体现了诲人不倦的精神。
没有工资,没有奖金,却能终生坚持,孔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2.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认为能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这是很有见地的。
教育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
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温故知新的能力,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正确地认识过去,合理处理继承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育一批创新型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教师匠,教一批书呆子。
3.修己以敬,以身作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最深刻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模仿。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如上文所论,教师不学习却逼着学生学习,这样的教育是很苍白无力的。
幼儿园教师《论语》、政策法规、核心素养等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论语》、政策法规、核心素养等培训心得体会近日,我参加了一次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班,此次培训涉及到了《论语》、政策法规以及幼儿教育的核心素养等方面。
在培训期间,我有了很多收获和启示,以下是我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关于《论语》的学习,我觉得它对我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的一些言行让我深刻理解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以及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
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个格言不仅是关于道德规范的,也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和解决与学生的矛盾。
同时,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者应该具有的可塑性和方法论。
此外,通过政策法规方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教育制度和管理的重要性。
政策法规的条例明确了教师职责和义务,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行使职责,更好地管理教育。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完善现有的幼教教学法规等等。
学习政策法规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具备可控的前瞻性和特定的策略性。
最后,让我最感受颇深的是幼儿教育的核心素养。
幼儿教育的核心并不是教学术语的积累和思想的复制,而是一种对教育的综合性理解。
例如,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等等。
这些关于幼儿教育的重要因素不仅涉及了老师的技能,也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近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方式。
总的来说,此次培训让我有了许多有意义的体会和收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和原则。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具有学习的意愿,目的是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可能的干扰和影响。
我想继续努力,关注未来的变化,追求完美,为本职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职业生涯初期,我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很浅显。
我甚至认为只要孩子们能听懂老师的话,能够听从老师的要求,就说明教学成功了。
但是,在这次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发现“教好一个孩子,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支撑。
”就如摩西曾说过的“无知是摇摆不定的心灵的罅隙,让腐烂和堕落之风进入”。
幸运的是,我的领悟不太迟了。
对《论语》中有关孔子教师素养思想的探讨-6页文档资料
对《论语》中有关孔子教师素养思想的探讨引言《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代表作,是后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孔子思想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化,并且结合现实的需要,实现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思想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国现代的教育而言,借助《论语》中孔子对于教师素养的看法,促进现代教师素质学习和提高。
从教育方面来看,《论语》从教育观、育人观以及教师的学习行为和模式方面都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培养新型的教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论语》中孔子教育思想的具体概述(一)孔子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1.德育是教学内容的首位。
孔子长期从事着教育工作,对教育有着很深的看法和研究,在他周游列国期间,学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从而创设了儒家独有的学科。
他在设定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
其中他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所有教育的首要位置,可见孔子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在他的四教之中也体现出他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他认为只有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才能学到更好的知识,否则一个人知识学得再好,思想不正也是徒然。
《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观点:“学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证明了他对于学生道德思想的重视。
2.德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视。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君子,他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游学,将课堂的思想体现在实践的生活中,学习并不是空喊口号,培养了学生对是非善恶的分辨以后,他将学生的实践作为对他们的考验。
在《子路》中提到“言必信,行必果”,体现出实践出真知的理论,他认为会说但是不做的人不能说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此外孔子并没有专门设立德育教育方面的书籍,而是将德育的教育融入到各门各科的教育过程中,比如《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不同的六种书籍之中,虽然这些书的教育内容各有侧重,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对人的道德品行进行熏陶。
(二)《论语》中的教育内涵《论语》中重要的阐述理论就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
试述孔子教师素质观,并结合实际情况
孔子教师素质观孔子教师素质观是指孔子对于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所持有的看法和观点。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和思想家,对于教育和教师的角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他的著作《论语》和《大学》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教师素质的相关论述。
孔子认为,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能力,从而能够培养出德、智、体、裙、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述孔子教师素质观。
第一、孔子强调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
在孔子看来,教师应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是教师首要的素质。
孔子认为,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慎言慎行,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秉持仁爱之心,对待学生要宽容、关爱,做到以德化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成就美好人生。
第二、孔子强调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学识。
在孔子看来,教师素质的关键在于学识的渊博和学问的造诣。
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做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
第三、孔子强调教师应具备卓越的能力。
在孔子看来,教师应该不仅具备丰富的学识,还应该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善于用心灵交流,用真诚感染学生。
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
第四、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师素质观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师的品德素质,提倡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施。
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培训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提升,还注重教学技能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养。
这些都与孔子教师素质观有着显著的契合。
孔子教师素质观强调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能力,这一观点对于现代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对教师提出的6点要求
孔子对教师提出的6点要求孔子对教师提出的6点要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要求一直被后人所推崇。
在《论语》中,孔子曾提出了对教师的六点要求,这些要求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孔子对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
一、德行高尚“德行”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和道德规范。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高尚的德行,成为学生心目中值得尊重和信任的榜样。
只有德行高尚的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激发学生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二、身体力行“身体力行”是指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口才和智慧,更需要亲身示范,在实际操作中教育学生。
只有身体力行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实践的重要性。
三、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指教师应该在言语和行动上都能够给学生以启示和激励。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更需要善于用言语传授知识,用行动展现智慧。
只有言传身教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地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在成长中不断提升自己。
四、耐心细致“耐心细致”是指教师应该具备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教师需要具备耐心细致的品质,因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
只有耐心细致的教师才能够克服困难、化解疑惑,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善于引导“善于引导”是指教师应该具备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成长。
只有善于引导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六、关注全面发展“关注全面发展”是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需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发展。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摘抄1000(一)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摘抄一、为人师者要有高尚的品德在教育行业,师德师风一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师德师风就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教育品质和规范。
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二、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一位好老师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更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成长。
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师德师风,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一个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品质和水平,是需要不断提升和修炼的。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师德师风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格修养,只有教师自身不断追求进步,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传播正能量。
四、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教师是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任的,他们的每一个行为举止都代表着教师这个职业的尊严和荣耀。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声誉,也关系到整个教育行业的形象。
只有在师德师风上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贯穿于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培育学生成才、促进学校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都需要教师们时刻以师德师风为镜,自我要求,自重自律。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五、结语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只有教师们时刻铭记在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和引路人。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身作则,做一个有品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好老师。
师道尊严,师德高尚,师风正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谱写出更加美好的篇章。
《论语》中的修养与个人品质
论语中的修养与个人品质《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述行。
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个人修养和品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论语》中关于修养与个人品质的内容。
1. 修身:内在修养孔子强调了一个人内在心性的培养和自律,并通过自省、谦逊、正直等品质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他说:“君子不器。
”(《论语·雍也》)这句话意味着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应该追求道德美而非外表形式上的华丽或功利性格。
此外,《论语》还强调了谦虚和谦逊的重要性。
孔子教导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里仁》),这里告诉我们应该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待人接物,不断提高自己内在品质。
2. 礼仪:外在修养除了内在修养外,《论语》还强调了外在的修养,尤其是对礼仪的重视。
孔子强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和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例如,《论语》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这条原则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做自己不愿被对待的事。
通过遵守礼仪规范,在交往中展现出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3. 学习:知识与智慧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他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和内涵。
《论语》中多次提到了对于知识追求的重要性。
例如,《论语》中有一句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它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新知识的获取,还应该善于回顾旧有的知识体系,通过持续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
4. 社会关系:待人接物《论语》也强调了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教导学生:“朋友之间,信而好忤”(《论语·子罕》),指出了诚实和坦率在朋友关系中的重要性。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孔子对于家庭关系的看法,例如:“父母在,不远游”(《论语·为政》)。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家庭,并履行自身作为子女的责任。
5. 公德:社会责任最后,《论语》也着重强调个人的公德和社会责任。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程宝一师德为先《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论的第一条就是“师德为先”,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传统,教师是社会文化道德的维系者,所谓“师之所以存,道之所以存”。
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对职业道德的强调上,更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师范作用。
(一)热爱教育事业孔子成为万世师表,流传千古,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包容。
在他政治生涯经历大起大落,在陈国最破落的时候,他仍旧坚持在杏树下讲学传教。
尤其是他晚年回到鲁国之后,更是全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晚年整理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基本教材,说明孔子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一以贯之,用“爱”的教育思想对待教育事业和学生。
(二)热爱关心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衡量标准。
是教育知识的传递,是人格的塑造,是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爱学生,就是要亲切地关心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在人格上平等对待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全面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孔子跟弟子相处,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人格上的尊重平等,他对学生的教育秉持着“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思想,对弟子毫无保留。
孔子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厚此薄彼。
“陈亢问于伯鱼”(《论语·季氏》)一章中记载,陈亢问伯鱼:“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陈亢之所以发问,是因为他用常人之心态来揣度孔子,认为孔子对儿子总会偏心。
然而,孔子却是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你是年老年幼、聪慧愚笨、贵族贱民,孔子都是“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平等对待,教之成才。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人,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细心教导。
浅析《论语》中的教师观
浅析《论语》中的教师观作者:赵幸子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0期摘要:《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其中对于教育的观点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直到今天孔子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仍然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当今社会各种非理性思潮冲击着人们的心灵,道德层面的各种精神文化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
本论文以孔子为例,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两个方面对《论语》中的教师形象进行了论述,从而细致地分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素养,促进我国当代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论语;教师观;孔子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66-02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的思想渗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地区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为了记录孔子的言行所著,它从学、识、德、业、品、行等方面来论述教师为人师表所要达到的要求,其中也不乏对教师素质和教师言行方面的记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教师言行等方面是有着深刻认识的。
以下就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两个方面分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一、职业道德素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一种自律的意识和行为。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职业道德有着自身的特点。
以下就从《论语》中分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孔子认为,“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古代,孔子的一言一行已经对教师“诲人不倦”的精神做了很好的诠释。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与高校教师的职业修养
现实指 导价值 。
关键 词 : 论语 ; 高校教 师 ; 业修养 职
中图分类号 : 5 . G4 16 文献标 识码 : A
记 录孔子 言 行 的《 语 》 论 中所 蕴 含 的 教育 思 想 是 中国优 秀传统 文化思 想宝库 的璀璨 明珠 。孑子 提 L
出 的一 系列 教育 教学理论 是我 国教育教 学研究 的 主
公 正贵 在 坚 持 真 理 , 持 必 先 热 爱 真 理 。 “ 坚 朝 闻道 , 死 可矣 ” “ 士仁 人 , 夕 ;志 无求 生 以害 仁 , 杀 有 身 以成 仁 ” 生命 诚 可 贵 , 比生命 更 可 贵 的是 真 。 但
主张“ 居处 恭 ” “ 思恭 ” 认 为恭 是 君 子 的必 要 条 ,貌 ,
收 槁 日期 :00— 9— 8 2 1 0 0
作者简介 : 刘晓然( 9 1 , , 18 一) 女 山西运城人 , 齐鲁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 , 硕士。研究 方向 : 高教理论。
l6职 修 晓 , 勇《 》 高 教 的 业 养 论
要基石 和 源泉 。当今 社 会 正处 于转 型 期 , 种非 理 各
性 思潮 冲击 着人们 的心灵 , 神世 界 的失 落 也渐 成 精
一
大社 会 问题。高 等院校 做为学 生走 向社会 的最后
个 “ 工厂 ” 教师 的影 响 尤 为重要 。学 生 1 , 观 加 , 1n  ̄/ -
一
与价值 观 的发 展 与修 正有 赖 于 教师 的言 传身 教 , 知
真正 的贤师要 具备 对各种 状况从 容应 对的阔 达境界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及其当代价值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及其当代价值作者:车琨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34期摘要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今天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教师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论语》为突破口,探讨孔子教师素质观的主要内容,挖掘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孔子论语教师素质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Confucius' Teacher Quality and Its ContemporaryValue from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CHE Kun(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8)Abstract Confucius as a great educator in ancient China and thinker, he thought not on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today's equally important. Where teachers concep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fuciu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is paper, "Analects of Confucius" as a breakthrough, discuss the main content of Confucius concept of teachers' quality, tap its contemporary value.Key words Confuci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teachers' quality作为我国古代第一位教育大家,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广收贤士,将毕生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是一位尽职尽责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及答案1、孔子在《论语》中阐述了许多关于“仁”的理念,其中“爱人”是“仁”的核心。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仁”的基本理念。
2、调查显示,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热爱学生,但只有10%的学生表示感受到老师的爱。
这说明教师应该通过沟通和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爱。
3、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这是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来看的。
4、这句话出自孟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这表达了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
5、“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的根本特征在于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7、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世界本质问题。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坚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
8、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解析】:教师是国家公务员,应当享受与其他公务员相同的待遇,故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8、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A】。
A、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B、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C、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D、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辅助者答案解析】: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负责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主体地位。
19、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C】为中心。
A、学科知识B、教材C、学生D、教师答案解析】: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导向。
20、教育的本质是【C】。
A、知识的传授B、技能的培养C、人的全面发展D、道德的灌输答案解析】: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于师德要求的当代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于师德要求的当代借鉴意义所谓“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的和感情以及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中国教育史记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活动的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现就其中一些著名教育思想家论述过的“师德”作一简略介绍。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教师占有特殊的位置,因为陶冶学生的品德,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才能,发展他们的专长等,都是教师的重大职责,用今天的话来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是教师的重大职责。
孔子根据自己教育实践的体会,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孔子认为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正派,就是不发命令,学生也会执行;如果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不正派,就是发命令,学生也不听从。
孔子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如果自身不断正,又怎么能端正别人呢?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孔子的学生子贡称赞孔子教人“正身以俟”。
荀子颂扬孔子“早正以待”(《荀子•儒效》)。
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
教师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他认为可以同学生谈,进行“有言之教”,而不去同他谈,这叫做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谈,只能进行“无言之教”,却去同他谈,这叫做浪费了言语。
一个聪明、合格的教师及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应该采用“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
“言教”在于说理,以提高学生的认识;“不言教”在于示范,实际指导学生的行动。
赞扬师德的古文名句
赞扬师德的古文名句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在古代文化中,有许多赞扬师德的名句,这些名句表达了对教师的敬重和教育事业的重视。
以下是一些赞扬师德的古文名句,并对其进行拓展阐释。
1. '为人师表':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强调教师应以自己的为人做出表率,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教书育人':这句名言强调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教师应该将教育视为一种育人的事业,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才能。
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名言出自《荀子》,强调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培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名言出自《庄子》,强调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解答疑惑。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能够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这些古文名句都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使命,它们启示我们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的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的职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情怀的人才。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及其当代价值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及其当代价值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师素质观及其当代价值1. 引言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在《论语》中的言论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教育,也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论语》讲的是什么内容
《论语》讲的是什么内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内容主要围绕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展开。
本文将以“论语”为主题,探讨其所讲述的内容。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成为了后世儒家学说的基石。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录,记录下了他们的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观点。
《论语》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塑造他们良好的品德,发展他们的修养和能力。
在《论语》中,可以发现许多关于人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思想。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要求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品德和独特的潜力,只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显现出来。
他相信通过自我调整和修养可以达到道德和精神的完善。
孔子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便是源于此。
他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修身养性,以身作则,然后才能影响家庭,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
其次,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社会的根本途径。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师德,他认为作为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品德和榜样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他提倡学生应该虚心求教,勤奋学习,并且注重实践。
他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孔子还强调了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友爱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在和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此外,《论语》中还包括了孔子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看法。
他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而小人则缺乏道德和责任感,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温和的德行和明智的才干,要用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和处理社会事务。
他提倡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仁爱和宽容来领导国家,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结而言,《论语》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了对人性、教育、政治和社会的思考。
通过研读《论语》,人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及其学生的思想和追求,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论语》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培养人才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善良和宽容的品质。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要求是什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学科知识、教学技能、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来探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要求。
一、学科知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只有掌握了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同时,教师还要有广泛的学科视野,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技能除了学科知识,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
这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学生评价能力等。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重要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不搞权谋勾心斗角。
其次,教师要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发展和利益放在首位,不盲目追求分数和名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情商和智商,善于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和合作,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四、人文素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当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关注时事热点,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和关心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另外,教师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起到榜样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读论语中的师德
读论语中的师德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在《论语》中,孔子对师德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本文将围绕师德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孔子对于师德的理解和要求。
孔子强调了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不器。
”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孔子还说:“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愿,不使百姓怨乎不服。
”这说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真诚和善良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做到公正无私。
孔子对于教师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并且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做到知识全面且不断更新。
同时,孔子还强调教师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心全意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耐心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孔子还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和蔼可亲的品质。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认为教师应该以道义为先,不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而是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道德标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孔子还认为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孔子还强调了教师要不断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平。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他认为教师应该不断自我反省和修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孔子在《论语》中对师德的论述,为我们树立了明确的师德标准和要求。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具备耐心和责任心,以道义为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论语》中看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作者:潘世流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5年第01期
《论语》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圣人言行录,常于一问一答之间告诉人们许多为人为学的道理,其中就有不少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为人有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要为师先学做人,做人是为师的基础。
为人到什么程度才能为师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做人就要有“仁”,“仁”是立人的根本。
那什么叫“仁”呢?简单说就是“爱人”。
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自身推及别人,让爱内在传承长生巨大的正能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便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乃至社会大同。
因此爱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
为人有仁是为师根本。
“爱人”产生能量有哪些呢?爱人有孝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爱人有诚信,“巧言令色,鲜矣仁!”更有知识和智慧的传递,“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韩愈这样解释教师的功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要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就必须“博学”,那“博学”又从哪里来?肯定从不断地学习中来,圣人孔子还能“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呢;博学从积累中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博学从疑问中来,“学问贵于疑”;博学从思考中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要优秀就得有博大的学问,以此传道授业,让人人有知识,人人有智慧,人人能成为生命自觉的人。
为学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成为一位教书匠其实很容易,照本宣科即可。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
优秀的教师理应如此,一生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
孔子有“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究的是终身学习。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因此就有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也”的感叹。
那么如何学呢?这里涉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问题。
学习与思考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在思考中提升,思考在学习中完善,实践证明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用心专一。
“默而识之”,心无旁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人的学习更应该如此。
善于发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于在温故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增进,扬长避短。
态度端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问不能弄虚作假,不学无术自欺欺人只能误人子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如今时代知识爆炸、日新月异,务必加强内修,学识渊博了,教师播撒出去的才有可能是阳光和智慧。
内外兼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如果说为人为学重在内秀,作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些素质之外,还得加强外在能力的培养。
做到内才外才和谐统一。
真正的优秀教师,在内,腹有诗书,才华横溢,不仅有专攻,而且兼修别的学科,融会贯通;在外,必定洋洋洒洒,潇洒自如,触类旁通,善于化平庸为神奇,大千世界尽收眼底。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恰到好处是最美的。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要和谐统一。
仅有外在美,徒有虚名,就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光有内才而不修边幅,邋邋遢遢,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是最好例子,叫人受不了。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说:“一个君子只要有实质就可以了。
何必要文呢?”子贡回答说:“可惜呀!棘先生关于君子的说法,话一说出口,驷马难追。
倘若文质一样等同,君子和野人有什么区别呢?虎豹之革和狗羊之革那不一样了吗?)实在的,文质彬彬是我们所需要的。
为何强调优秀的教师要内外兼修表里如一呢?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很大:一个时刻注意自身外在形象的教师,他的学生一般不会邋邋遢遢;一个学富五车才华出众的教师,调教出来的肯定是学养丰富多才多艺的学生,这样从外到内协调一致文质彬彬的正人君子不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吗?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性相近,习相远”,可见教育的重要。
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就杏坛传教,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主张“有教无类”。
现代的教育当然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但学生肯定有学商高低之别,因此个别学校至今还执行快慢班或重点普通班教学制,学生无形之中就有了等级之别,这一点远不比远古时代的孔子教育。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以这四件事教学生:古代传下来的典籍,德行,忠恕,诚信。
)他时常以天地为课堂,授课形式多样,充分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可畅所欲言,可据理力争,给予学生尊重。
最精彩莫过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师徒之间的对话折射出理想教育的一种理性模式的同时,又探寻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大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梦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教师去奋斗终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里讲的就是教学教法,讲究启发式,力求举一反三。
我们现代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提倡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他那里研习得来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如果说教育终极目标大而言之是实现社会大和谐,那小而言之就是唤醒人生命的自觉。
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础和领悟,那教育目标都是一样的。
这需要我们教师量体载衣,因材施教。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无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先进的教育总是以多样能动的方法唤醒人的潜能,不管学情如何,只要脚踏实地终身学习,会终有成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从“爱”出发又回归到“爱”,让“爱”呼唤“爱”,“爱”生成“爱”,“爱”传承“爱”,“爱”汇聚成海,这是教育的过程和目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教育理想的境界就源于《论语》。
潘世流,语文教师。
现居广西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