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果长篇小说的冲突艺术美
法国长篇小说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名著赏析
人物介绍
卡西莫多是当时社会穷苦大众的典 型代表。卡西莫多从小被父母遗弃 在巴黎圣母院门口,他是一个有着 “几何形的脸,难听而忠厚的声音”
埃斯梅拉达是雨果笔下集真、善、美
于一体的完美的艺术形象。她在小时
候被吉普赛人从妓女母பைடு நூலகம்的呵护下偷
走,流浪街头以卖艺为生,虽然饱尝
5
人世的艰辛与苦难
1
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 真、乐于助人的心。埃斯梅拉 达美丽善良,当乞丐国王要绞 死格兰瓜尔时,她承诺要与格
兰瓜尔结婚救下了他的命
当卡西莫多接受刑法口渴难耐时,只
这部书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 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 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保守顽固 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02
小说简介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 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 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 郎埃斯梅拉达
把善与恶、崇高与卑下对照 起来描写,并在环境、情节 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 造成强烈的对照
01
《巴黎圣母院》的文学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影响深 远。这部小说,打破了以往古典主义的桎梏,是浪 漫主义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巴黎圣母院》面世之 后,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动画片、戏剧等。
2
至死还对负心的菲比斯保持热烈的爱情;她品格坚贞,面对克洛德的淫威而宁死不屈。
浅谈《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原则
浅谈《巴黎圣母院》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原则[摘要]:对照手法的运用常能凸显差异,起到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塑造的美丑对照的剖析,旨在理清人物之间、人物自身肉体和灵魂的差异和矛盾,感受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精神。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人物美丑对照《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表现力。
小说以至善至美的爱斯美拉达、邪恶的克洛德和丑中显美的卡西莫多三者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以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展现了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雨果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场景有机连缀起来,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打破传统观念中美与丑的绝对对立,使美丑事物相依相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组人物对照。
一、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热情活泼,不仅容貌美,而且心灵更美,简直是善的化身。
小说通过面貌各异、性格迥异、地位悬殊的克洛德、加西莫多、弗比斯和甘果瓦对她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性质的爱,展示他们各自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与爱斯美拉达的性格和一系列品质形成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
1、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都是孤儿,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最初他们两人毫无交集,一个美丽善良,一个凶恶歹毒,是美与丑的对比。
后来,卡西莫多因受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美拉达而惨招鞭刑时,爱斯美拉达竟垂怜于这个丑陋而又对她凶恶的人,不顾众人的眼光为他送水。
这个举动使二者间建立起了无形的联系,唤醒了本性不坏的卡西莫多内心深处潜藏的善,并使他逐渐用后起的善掩盖被副主教克洛德所同化的恶,以至于后来多次倾力营救爱斯美拉达脱离险境。
善化后的卡西莫多虽容貌无改,但和爱斯美拉达拥有了同样至善至美的心,这为我们对人物的审美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雨果的美丑对照创作原则
法国作家雨果(Victor Hugo)的美丑对照创作原则是指他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述美丽和丑陋的对照来强调和突出主题。
这一原则在他的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雨果的美丑对照创作原则有以下几个特点:
强调视觉对比:雨果经常使用细致而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美丽与丑陋的对比来激发读者的感官体验。
他将绚丽壮观的景色、美丽的人物形象与丑恶的环境、邪恶的人物进行鲜明的对比,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象征意义:美丑对照在雨果的作品中也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美丽往往代表善良、正义、纯洁,而丑陋则代表邪恶、罪恶、腐败。
通过这种对比,他传达了他对人性、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的见解。
强调人性的复杂性:雨果的美丑对照创作原则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不仅刻画了美丽的人物,也赋予了丑陋的人物深度和复杂性。
这种对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多面性和深层次的内心冲突。
通过美丑对照创作原则,雨果的作品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形象和情感。
他以鲜明的视觉形象、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复杂的人性描写,创造出了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学作品。
古典与浪漫:《巴黎圣母院》中的文学风格解析
古典与浪漫:《巴黎圣母院》中的文学风格解析1. 引言1.1 概述《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知名小说,被广泛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探讨该小说中古典与浪漫文学风格的体现,并分析这两种风格在小说中的对比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古典与浪漫文学风格的背景知识,包括其定义和主要特点。
接下来,会对《巴黎圣母院》及其作者维克多·雨果进行简要介绍,了解该小说的概述和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古典与浪漫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与对比方面,包括叙事风格、语言运用、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以及主题和意象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古典与浪漫在该小说中的呈现方式和作用,并评估并探讨这两种文学风格在当代的价值和启示性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巴黎圣母院》这一经典作品的文学风格分析,深入探讨古典与浪漫这两种不同风格在小说中的表现方式和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叙事风格、语言运用、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和意象运用等方面,我们将对古典与浪漫文学风格的特点进行详细剖析,并挖掘出当代社会中这两种风格的价值评估和启示性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巴黎圣母院》及其作者维克多·雨果所倡导的古典与浪漫文学风格,并对这些文学风格在当代仍然具有的影响力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知。
2. 古典与浪漫文学风格的背景知识:2.1 古典主义文学风格:古典主义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学流派。
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古典主义追求秩序、理性和严谨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特点包括:1) 追求完美和规则:古典主义作品注重合乎逻辑、有严格结构和明确目的的艺术形式,强调对称、均衡和统一。
2) 理性思维和客观描写:古典主义作品通常以理性思考为特征,注重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来展示人物和事件。
3) 限制感情表达:古典主义作品相对冷静,并不过分强调个人情感或内心体验。
试论雨果小说中的人道主义
试论雨果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19世纪法国的重要作家,人道主义是雨果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
他真诚地同情贫苦人民,颂赞他们的可贵品格;他鞭挞封建统治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伪善。
但是,他往往企图通过道德感化来消灭社会罪恶,在社会斗争面前表现得软弱无力,在如何解决社会矛盾等问题上,也只能提出带有空想性质的改良主义主张。
下面我就雨果的人道主义试论几点:1.雨果的人道主义来源于他对暴政的反抗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在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在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下逐步确立起来的。
1827年雨果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
《序言》强烈地反映了法国1830年革命前夕新兴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公开决裂,对当时文学艺术的解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以后,雨果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观情感和理想得到强烈的表现,其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雨果从早年的迷惘中醒悟过来,逐渐认识了封建王朝和复辟政权的丑恶,也了解了父亲,思想上发生了变化,转向进步道路。
雨果的人道主义来源于他对暴政的反抗。
小说《巴黎圣母院》和《克洛德·格》中所表现的人道主义,为受压迫的劳动群众鸣不平,控诉了封建势力。
2.雨果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善必然战胜恶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雨果的人道主义在小说情节的结局中表现为善恶同归于尽,如《克洛德·格》和《巴黎圣母院》。
他在以后的完全成熟和创作繁荣时期的人道主义则发展善必然战胜恶。
如他在1834年创作的《悲惨世界》的前奏曲的中篇小说《穷汉克罗德》中,就描写了一个工人偷了一块面包被关进监狱由于无法忍受折磨,就杀死了监狱长,自己被送上断头台。
这是一个典型的善恶同归于尽的例子。
而他在1848年2月革命以后,则由资产主义转变为共和主义者。
1852年至1870年他在流亡期间创作了一系列重要作品,作品中则突出了他的善必然战胜恶的人道主义。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分析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分析一、本文概述《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旨在分析《巴黎圣母院》中的浪漫主义特色,探究其如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手法、独特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奇幻与情感冲突的艺术世界。
我们将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构建以及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来揭示雨果在这部小说中所展现的浪漫主义魅力。
通过对《巴黎圣母院》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价值,以及雨果如何在作品中将这些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欣赏这部文学经典的美学价值,也能够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理想、表达情感、以及对待社会与人生的态度。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巴黎圣母院的象征意义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座庄严而神圣的建筑,更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象征符号,承载着多重意义和深刻的象征内涵。
巴黎圣母院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是宗教信仰和神圣权力的象征。
教堂的宏伟壮观、高耸入云的塔楼和精致的玫瑰窗,都体现了人类对神明的敬畏和对信仰的虔诚。
然而,在雨果的笔下,这座教堂并非仅仅是宗教的殿堂,更是人性的试炼场。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市民生活的缩影和反映。
小说中,教堂不仅是信徒们祈求救赎和忏悔罪恶的场所,也是市民们欢聚一堂、庆祝节日的地方。
教堂的钟声、祈祷声和赞美歌声,与市民们的欢声笑语、喧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巴黎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氛围。
巴黎圣母院还是爱与善的象征。
在小说中,卡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身体残疾,但他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爱斯梅拉达的纯真爱情和无私奉献。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外貌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善良和美好。
巴黎圣母院作为卡西莫多的庇护所,也象征了爱与善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巴黎圣母院还承载着雨果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浅析雨果小说的思想
浅析雨果小说的思想一(作者简介1(生平概述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小说家、政治活动家和文艺理论家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对整个19世纪的法国文学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用萨特的话来说,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致意,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2(代表作品1831年完成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
1862年出版不朽的名著长篇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1869年长篇小说《笑面人》。
1874年《九三年》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二(作品解析雨果的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他的长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创作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进一步表明了他的创作天赋和水平。
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小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而且语言高昂,激动和热情,经常运用多义词,富有隐喻性,有的句子类似成语格言。
这些特点使小说的叙述具有一种崇高的史诗般风格。
雨果创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作品配合了现实的政治斗争,宣扬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
流亡期间,雨果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尤为突出。
,(《巴黎圣母院》这是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也不是记录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而是通过几个任务来演绎的历史故事。
举例论证雨果的美丑对照观
举例论证雨果的美丑对照观雨果的美丑对照观是指他在作品中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社会现象的反差,进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
下面列举了十个例子来阐述雨果的美丑对照观。
1.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通过对贫穷与富裕的对照,描绘了法国社会的丑恶面貌。
贫苦的冉阿让与富有的提斯达利特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社会阶级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
2.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对卡西莫多与埃斯梅拉达的美丑对照,揭示了外貌对人们评判他人的影响。
卡西莫多因为丑陋而被社会所拒绝,而埃斯梅拉达因为美丽而备受追捧。
3. 在《海上劳工》中,雨果通过对船员的丑陋形象的描写,暗示了人性的丑恶和残酷。
船员们为了生存而互相残杀,展现出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本性。
4.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通过对法国革命中的美与丑的对照,表达了对自由、正义和人权的追求。
一方面,革命者为了追求平等和自由而奋斗,展现出美好的一面;另一方面,革命中的暴力和混乱也凸显了人性的丑恶。
5.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对教堂的美丑对照,反映了宗教的力量和腐败。
教堂作为美丽的建筑,代表着宗教信仰的美好一面;然而,教堂内部的腐败和虚伪也揭示了宗教的黑暗面。
6. 在《九三年》中,雨果通过对巴黎市民和军队的美丑对照,展现了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以及军队对人民的镇压和暴力。
市民们的热情和勇敢体现了美好的一面,而军队的残暴和专制则显示出社会的丑恶。
7.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通过对恩约尔与波尼娅的美丑对照,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邪恶。
恩约尔作为一个善良、慈悲的人物,代表了美好的一面;而波尼娅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角色,代表了人性的丑恶。
8.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对斯塔西奥与弗罗洛的美丑对照,揭示了爱情与欲望的冲突。
斯塔西奥对爱情持有纯洁和美好的看法,而弗罗洛则是一个追求欲望和权力的人物。
9. 在《海上劳工》中,雨果通过对船长和船员的美丑对照,展现了领导者的责任和船员们的懦弱。
《悲惨世界》
雨果和《悲惨世界》雨果:法国“第一诗人”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降生在贝桑松一所古老的屋子里,他是雨果家的第三个孩子。
从他稍稍懂事起,他就感受到了家庭的分裂和对立,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一个将军,而母亲则是保皇党人,他们彼此誓不两立,而且各自对孩子们灌输自己的观念。
这种家庭气氛以及观念冲突,影响了维克多·雨果的童年生活,也影响了他日后的文学创作。
早熟的小雨果迷恋上了诗歌,十四岁时他就已是一位丰产的诗人,他写了十余本诗稿,还写了一部献给母亲的诗体剧《伊尔塔麦娜》。
父亲本来希望维克多考理工科大学,但看到儿子如此嗜迷文学,后来又获得了两项诗歌大奖,也就默认了儿子的选择。
雨果终其一生都是一位诗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纪德就曾说过,雨果是法国的“第一诗人”。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也明确指出:雨果“在今天的地位主要得之于他的诗歌”。
写小说“仿佛蹲监狱”然而,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维克多·雨果主要的是位小说家,他是和《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经典名著联结在一起的。
这也难怪,雨果的诗译成中文的不多,而且最要命的是,翻译的诗几乎不可能再现原诗的精妙。
有论者说:雨果“能用词语敲出钟点,用韵脚奏出钟声,用顿挫、反复来吹起悠扬的笛声”。
可惜从译成中文的雨果诗篇中,我们感觉不到这样的艺术魅力。
诗人雪莱就曾说过,把诗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无异于“把紫罗兰投放在炉火中”。
而小说则不同,尤其是情节丰富的小说,它译成另一种文字之后,不会有多少损失。
所以,我们所熟悉的雨果是一位小说家,一位极具诗人气质的小说家。
1830年,28岁的雨果“买了一瓶墨水和一大块厚厚的灰色羊毛披肩,把自己从头到脚裹了起来……他奋笔疾书,撰写他的小说,仿佛蹲监狱一般。
”雨果夫人阿黛尔语五个多月后,小说写成了,就是那部动人心魄的《巴黎圣母院》。
书中美丽、纯洁的爱丝美拉达,丑陋而善良的卡西莫多,虚伪、阴毒的副主教克洛德,这些人物对我们许多读者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
读书心得——论《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的塑造
读书心得——论《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的塑造《巴黎圣母院》是19 世纪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他深刻地表现了19 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并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刻画了多位性格各异、相互之间蕴含着剧烈冲突的人物形象,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便是其中两位重要的人物。
以往对《巴黎圣母院》的人物研究集中于对其道德内涵和精神境界的阐释,笔者认为,书中对克洛德的头部与爱斯梅拉达的脚部描写意蕴丰富,这对理解二者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艺术技巧、美学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一、丑陋的头与精致的脚雨果在塑造克洛德形象的时候,突出了他的“头”,与之对应的,在塑造爱斯梅拉达形象的时候,突出了她的“脚”,前者表现出丑陋的特点,而后者则是精致的化身,这在文本中有多处体现。
《巴黎圣母院》对克洛德的头部描写共有十一次,屡屡提到他光秃的头部。
第一次出场是在达格雷沃广场,克洛德注视着跳舞的爱斯梅拉达:“那是一张严肃、平静、阴沉的脸孔。
那人顶多不过三十五岁,他的衣服被周围群众遮住看不清楚,他是一个秃头,只有几撮稀疏的花白头发。
”a在他多次厉声斥责跳舞的爱斯梅拉达时,雨果以“秃头男子”“秃子”称呼克洛德。
“秃头”是克洛德衰老丑陋外表的标志,注定了他无法获得爱斯梅拉达的好感。
除了克洛德稀疏的头发,他的面部表情也值得注意。
“看到那使他面孔皱缩的呆板的笑容,你会认为克洛德身上只有眼睛还是活着的”(巴,288)。
克洛德沉思时的阴森气质在他的脸上尽显无遗,他的笑容时常给人带来异样的感受。
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的画面后,“只见一个魔鬼般的笑,一个不复是人类所能有的笑,从神甫铁青的脸上迸出来”(巴,567-568)。
他的阴郁气质使人们疏远他,认为他是一个将灵魂献祭给魔鬼的可怕的人。
就连克洛德收养的婴儿伽西莫多的行为,也被人看作了巫师行径。
与克洛德花白的稀疏头发和阴森的表情相对应,雨果对爱斯梅拉达脚部的描写也十分细致。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对爱斯梅拉达脚部外貌的详细描写共有六处,小说中亦多处提及爱斯梅拉达旋转脚尖、赤脚、跛脚等行为。
《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思想内涵:1.宽容与人性:《巴黎圣母院》探讨了宽容和对他人的理解的重要性。
雨果通过描绘主人公埃斯梅拉达的遭遇和后来的救助,表达了对人性的同情和激励人们以宽容和善意对待他人。
2.社会不公与苦难: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对弱势群体的压迫。
雨果通过塔桑和邓尼斯等角色的遭遇,表达了对社会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批评。
3.美与艺术的力量:《巴黎圣母院》凸显了美和艺术的力量。
雨果通过对巴黎圣母院和文艺复兴艺术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和建筑的崇敬,并认为它们有助于人们对美、想象力和灵性的探索。
艺术手法:1.描述和细致描绘:雨果善于细致描绘维多利亚时期巴黎的城市风貌,包括人物形象、建筑物和街道等。
他通过详细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感和史诗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景。
2.对比和象征:作品运用了丰富的对比和象征手法。
例如,通过对埃斯梅拉达和塔桑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通过巴黎圣母院作为象征性建筑物,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
3.叙述和叙事结构:雨果采用了多线叙事结构,通过切换不同角色和情节,以及插入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方式,使故事更富有层次感和扩展性。
他的叙事手法流畅而生动,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4.悲剧与浪漫主义情怀:《巴黎圣母院》融合了悲剧元素和浪漫主义情怀。
通过对塔桑的命运和爱情线索的描写,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矛盾和命运无情的思考,同时也呈现了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和激情。
《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多样的艺术手法而闻名。
雨果通过作品对社会不公、人性与宽容、美与艺术的探索,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问题。
这部作品以其文学价值和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影响了19世纪文学和社会思潮,并成为维克多·雨果作为浪漫主义作家的又一杰作。
冲突与美——试论雨果创作的对照原则
冲突与美——试论雨果创作的对照原则作者:沈桂琴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4期一、对照原则的运用雨果的每一部作品都努力忠实地实践他的对照原则,各种鲜明的对比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中。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也是雨果运用对照原则的典范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对比体系——球形体系,把美丽圣洁的爱斯梅拉尔达置于球体的中心。
卡西莫多、克洛德、法比、甘果瓦以他们对爱斯梅拉尔达不同程度、方式、目的的爱情而围绕在爱斯梅拉尔达的周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于是就构成了中心人物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对比。
在这个体系中,爱斯梅拉尔达集真、善、美于一体,她是作者理想状态中美的象征。
她浑身洋溢着蓬勃朝气,性感而妩媚,矫健又多姿,一出场就像阳光一样把美和善洒满了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
她的美丽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
而最美的是她的心灵,她敢于在危难之际救助曾经伤害过她的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她愿意用自己的婚姻来换取毫不相识的甘果瓦的性命;在自己遭诬陷面临绝境时她还一心一意关心着无情无义的法比的生命安危;她对爱情忠贞不二,为了爱情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她的光辉照耀下,卡西莫多外表的丑陋、克洛德的阴险歹毒、法比的虚伪荒淫、甘果瓦的懦弱自私被赤裸裸地曝露在阳光之下,显得触目惊心。
同时爱斯梅拉尔达的美却在这种对比中更加光辉夺目。
而在卡西莫多、克洛德,法比、甘果瓦四个人之间又各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中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尔达的爱是崇高圣洁的,毫无猥亵的念头。
与之相比,其他三人对爱斯梅拉尔达的所谓的“爱”都带有情欲的成分。
克洛德对爱斯梅拉尔达的“爱”只是他长期受压抑的变态情欲的爆发,这种爱是极具毁灭性的。
为了满足这种情欲,他不择手段,千方百计设置阴谋,对爱斯梅拉尔达威逼利诱,在得不到时不惜毁了她。
法比则是个逢场作戏的花花公子。
他贪慕爱斯梅拉尔达的美色而与她幽会。
实际作为上流社会的人,他看不起爱斯梅拉尔达的身份,更不用说娶她了。
论《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
论《悲惨世界》的艺术特色《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被称作“社会史诗”的传世之作,除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外,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
首先,善恶对立,鲜明的对比。
在《悲惨世界》中,人物鲜明地分成两类。
一类是理想人物,如米里哀主教,冉阿让等;一类是否定人物,沙威,德纳第夫妇等。
这两类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米里哀主教与沙威的对照,显示“爱”强似“恨”,“善”胜于“恶”,宗教优于法律偏见;通过冉阿让与沙威的对照,肯定基督教的博爱主义,否定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小说对资产阶级的批判也不是像现实主义作品那样,淋漓尽致地暴露其脓疮,而是通过对海滨蒙特猗市这一理想社会的描写来反衬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丑恶。
其次,戏剧性的情节,戏剧性的结尾是作者浪漫主义大师的雨果最常使用的手法之一。
至于浪漫主义时代最喜欢的高潮戏剧性,则是放在了旅馆夫妇爱自己的女儿而虐待柯赛特,未料到十多年后,他们的女儿暗恋大学生,大学生爱的却是柯赛特,导致女儿为大学生牺牲自己的生命。
当然最高潮的还是在1832年巷战中,冉阿让,沙威,大学生,旅馆老板的女儿竟然都聚到了一块儿,冉阿让又能有机会与沙威单独对峙,而冉阿让救走柯赛特深爱的大学生时,还碰到恶的代表——旅馆老板,太多的巧合,让人一眼便能识穿作者刻意铺陈高潮迭起的戏剧张力。
再次,《悲惨世界》的艺术典型还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
就像冉阿让是向善的,自我牺牲的象征;米里哀主教是仁慈的,博爱的象征;沙威是惩罚,暴力的象征;德纳第是资产阶级恶习的象征.这样的艺术典型,其深刻程度取决于人物性格和生活现实的内在的联系。
它的深刻含义常常是以人物的夸张、奇特而非凡的性格特征使人们产生广泛的联想,而后再在象征意义的基础上概括出人生的价值.最后,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一系列不寻常的人,不寻常的环境时,并不是冷静地,具体的,而是夸张而抒情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其社会地位,经历,生活方式都是不寻常的.比如,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具有明显的奥德修式的传奇性,他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所遇到的厄运与磨难是那么严峻,他的生活中充满那么多惊险。
波德莱尔与雨果对美丑关系诠释之对比探析
一、雨果的美学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家都是把恶作为伦理道德批判的对象,其目的是从根本上达到对恶的否定。
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美丑对比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他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段,雨果早在他的《克伦威尔·序言》中就认为,人们认识到事物存在着善恶美丑两个方面。
他说:“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二、雨果的美学观在小说中的运用1、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比《巴黎圣母院》作为雨果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原则,无论是整体描写还是人物形象塑造,对比手法都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为了突出两种力量的斗争,广泛地使用了对比手法,美丑、善恶的对比性描写贯穿全篇,整部作品正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刻画人物、反映现实、突出主题的。
这其中有场面的对比如加西莫多与甘果瓦受审场面的对比;有环境气氛的对比,如行刑时圣母院“庄严肃穆”的气氛与判决本身荒谬性的对比;有上层统治者与下层平民的对比,如统治者的冷酷、残暴与流浪人的善良、正直的对比,路易十一王朝与“乞丐王国”的对比等。
除了场面对比,作品中更主要的是人物的对比。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克洛德、弗比斯等,他们自然地分成两大阵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
而且在雨果笔下,外形的美与丑并不与内在的品质相符合,有时出现恰恰相反的情况。
首先是爱斯梅拉达和克洛德的对比。
爱斯梅拉达不仅外貌十分美丽,而且还有极美的心灵。
她对爱情忠贞而专一,内心纯洁而美好;弗比斯虽然外表英俊但是对待感情不专一,怯懦而虚伪,是名符其实的伪君子。
其次是加西莫多与克洛德的对比,加西莫多虽然外表奇丑无比,但是内心纯真、善良而真诚;相反克洛德披着宗教虔诚的外衣,内心却无比阴暗。
这样的对比就让内心美的加西莫多形象更加高大忽略了其外表的缺陷。
而外在英俊的克洛德和弗比斯却相形见绌。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本书通过讲述爱弥儿的成长故事,探讨了教育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和影响,揭示了雨果独特的教育思想。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和人性的尊重。
在小说中,爱弥儿从小就展现出独立自主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他和其他的孩子不同,拥有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对自由的渴望。
通过和爱弥儿的对话和思想交流,雨果表达了他对个体天生的独立思考和抗争精神的赞赏。
爱弥儿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邦尼尔一直尊重他的独立性,并给他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自由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人道主义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小说中,爱弥儿面对社会不公和贫穷的现实,他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革运动,成为了一个寻求正义和改善社会的先锋。
通过他的行动,雨果揭示了个体对于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他通过揭露社会的丑陋面目和呼吁社会公平,呈现了一种关怀他人、追求公正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人的爱与关怀的重要性。
在小说中,爱弥儿得到了许多人的爱和关怀。
他的养父邦尼尔和他的养母菲尔明娜从小就把他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疼爱。
他们用温暖的家庭环境和深情的父爱母爱给予了爱弥儿成长的力量。
爱弥儿也给予了他周围的人无私的爱和关怀,使他成为了朋友和家人的精神支柱。
通过这种互相关爱和关怀的关系,雨果传递了育人要以爱为基础,注重培养个体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思想。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强调了艺术和美的力量。
爱弥儿天生对艺术有着特殊的感悟力和欣赏能力。
他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美的追求。
雨果在小说中通过爱弥儿的个人经历,强调了艺术作为精神食粮对于个体成长和教育的重要性。
雨果的《爱弥儿》通过讲述爱弥儿的成长故事,展示了他独特的教育思想。
该书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和人性的尊重、人道主义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人的爱与关怀的重要性,以及艺术和美的力量。
这些教育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塑造良好社会环境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评价维克多雨果400字作文(参考)
评价维克多雨果400字作文评价维克多雨果400字作文篇一:评价维克多雨果评价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强力地讽刺“法兰西”和“英吉利”对于他自己的国家并不构成理论,而对于世界来说,他是对的。
他是浪漫主义作家,在“远征中国”方面给与了自己的看法,他不顾巴特勒上尉的指责,努力地写出这篇在战争之后意味深长的文章。
越出国界,谈出自己的感想,看法,不被帝国主义的热情所迷茫,用世界的角度去观察,感叹这件事,并不已“自私自利”的态度用各种滑舌来说自己的国家,而是以一种正义的心态,正义的做法斗胆向巴特勒上尉说出自己真实的语言。
可以说维克多,雨果是一个有正义,爱憎分明的人。
他的作品更是名不虚传,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一个不怕上峰指责而大胆吐露真言的人,一个不分国界而有思想的人,一个爱恨分明的人,能不被世人颂赞吗?初二:坏怒还篇二:评价维克多雨果评价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强力地讽刺法兰西和英吉利对于他自己的国家并不构成理论,而对于世界来说,他是对的。
他是浪漫主义作家,在远征中国方面给与了自己的看法,他不顾巴特勒上尉的指责,努力地写出这篇在战争之后意味深长的文章。
越出国界,谈出自己的感想,看法,不被帝国主义的热情所迷茫,用世界的角度去观察,感叹这件事,并不已自私自利的态度用各种滑舌来说自己的国家,而是以一种正义的心态,正义的做法斗胆向巴特勒上尉说出自己真实的语言。
可以说维克多,雨果是一个有正义,爱憎分明的人。
他的作品更是名不虚传,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一个不怕上峰指责而大胆吐露真言的人,一个不分国界而有思想的人,一个爱恨分明的人,能不被世人颂赞吗?初二:坏怒还篇三:雨果作文素材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小说家雨果的创作特色
小说家雨果的创作特色雨果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在有资格居于文学庙堂高位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流作家中,也许只有雨果一人同时在诗歌与小说这两个领域里达到了如此高的成就。
他这种双强项兼备的优势,是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这些大师也难以企及的。
作为一位小说家,雨果创作规模之巨大、成果之丰硕,又足以与所有那些以小说而名垂千古的巨匠比肩而立。
他的五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与《九三年》以及若干中短篇小说,共有三百多万字的篇幅,与狄更斯、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量几乎不相上下,仅次于巴尔扎克与左拉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与《卢贡·马卡尔家族》。
但他的《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作为独立的巨制鸿篇,不论就其篇幅规模与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范围而言,无疑都超过了巴尔扎克、左拉的系列小说中任何一部独立的名篇。
19世纪以后的小说领域从来都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占压倒优势的天地,从人类文学思潮流派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小说几乎可以说是被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赶下了文学的历史舞台。
但时至今日,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各种文学潮流汹涌澎湃的冲击,仍然巍然屹立,如岁月江河中郁郁葱葱的巨岛,现在仍在人类文化生活中占有着一个大的份额,保持着一个重要而崇高的地位。
而雨果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则无疑将相当主要地以他的小说而长存不朽,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小说创作的一个奇迹。
浪漫主义小说一般总是以不同凡响的奇特想像而引人入胜,雨果在小说创作上,开始就是以想像为本,靠想像起家的。
这主要表现在他最初的小说中。
雨果于1819年,当他只有17岁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布格-雅加尔》。
1821年,他又开始写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冰岛凶汉》。
1823年,他已经是一位出版了两部小说的作家了。
这两部小说既是当时文学时尚的产物、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产物,也是雨果在而立之年幼稚、不成熟的结果。
不论是哪一种根由,最后到小说里,都归结为一种奇特的近乎怪诞的想像。
外国文学——雨果作品分析
外国文学——雨果作品分析(一)重要作品:文艺论文《克伦威尔·序》,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抒情性叙事诗集巨著《历代传说》。
(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宣言《克伦威尔·序》的文艺思想:1、基础:发展的人性论。
人类“经历过生长、发展和成熟阶段”,即原始时代、古代和近代。
2、文学发展与历史阶段相对应:跟这三种时代相应的文艺便是抒情短歌、史诗和戏剧。
3、艺术特征也随时代而不同:“第一种的特征是纯朴,第二种是单纯,第三种是真实”。
4、世界、人生和人都是二元性的。
5、艺术对象也是二元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6、艺术就应该表现世界、人生和人的这种二元性的本质,不能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悲壮崇高,也要写滑稽丑怪,相反相成的对照就成为表现人生的重要艺术手段。
7、艺术的本质好比“一面聚物像的镜子”,应该有凝聚放大作用,“能使微光化为光明,光明化为光芒”,所以,艺术可以而且需要运用夸张强化的手段,以突出地表现人生的本质。
(三)《巴黎圣母院》1、主旨:肯定人的自然天性,揭示宗教迷信对人性的扭曲,歌颂下层人民崇高品德,揭露封建贵族卑劣,控诉宗教与专制制度罪恶。
2、艺术:以紧张奇异的故事情节、色彩缤纷的景色描写、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和绚丽多姿的语言而成为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特别是对照原则在小说中运用最为广泛。
①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互相对照A、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以小说的主要人物爱斯美拉达为核心的一个对照体系,围绕核心人物,围绕平民乞丐与僧侣贵族两个对立阶层的人物,其外表或内心的美丑善恶显得格外分明。
B、人物本身的自我对照卡西莫多外丑内美;法比斯外美内丑;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阴森恐怖,在神圣的法衣下掩藏着一个卑鄙的灵魂。
②情节场景的对照巴黎,法国的中心,圣母院,宗教权威的象征地,然而这里凄惨,阴森可怕,鲜血淋漓,尸体堆积如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人 与社会 的冲 突实际上 就是黑 格尔 所说 的 由于 自然 条 件产 生 的心 灵 冲突 。由于 自身的 出身 的低微导 致命运 不 公, 是人 与社会 冲突 的主要原 因。《 悲惨世界 》 中主人 公与社 会 的 冲突就是 对这 种说 法 的最 好注 解 。《 悲惨 世界 》 巾的主 人 公冉 阿让是 一个 出身 于贫农 家庭 的孩 子 , 从 小不 识字 , 长 大 之后 当过零 工 、 小工 、 牧 羊人 及苦工 。冉 阿让 的出身是 低 微 的 .正是 由于 出身 低微导 致冉 阿让 为 了姐 姐家 巾 的七 个 孩 子偷 了一 块面包 而被判刑 十九年 。个人 出身的低微 , 法律 制度 的不公 主人公 身上得到 了体现 。在这部小 说 中, 主人公 的出身 、 阶级 差别 和法律 影响 是 冲突 的重 要情 境 , 通 过创 设 这 样 的情 境使 得小说 中 的人 物形 象充 满矛盾 。人应 有 的要 求、 目的和愿 望都受 到 了社会 组织 的压制 , 法 律 已经 不再 是 保证 人们 权利 的文件 , 而 变成 了压 迫人们 的工 具 , 人 与社 会 的关 系变成 了 冲突 的矛盾 。小说 中的社会成 了人 的桎梏 , 不 公 正的法 律造成 了人 的犯罪 。小说 对等 级制 和贫 富悬殊 的 描写展 示 出了尖锐 的冲突对立 。 从 总体上 来看 . 小说 通过 典型 动作 、 情节 构造个 人与 社
张 文 波
( 河南科技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河南科 技大学 洛 阳文 化创意产 业研究 中心 , 河南 洛 阳 4 7 1 0 2 3 )
摘 要 : 冲 突艺术 美是 重要的 文艺 关学形 态, 雨果的 长篇 小说 充分表现 了冲突艺术 关。《 悲惨 世界》 、 《 海上 劳工》 、 《 巴黎
圣母 院》 是 雨果 最经典 的三部 长篇 小说 , 在 这 三 部 小 说 中 作 者 用 三 种 冲 突给 审 美鉴 赏 者 带 来 全 新 体 验 , 给 读 者 带 来 理 性 与 感
性、 品味 与 直觉和逻 辑与经验 的思考 。本文重 点分析雨 果/ g. z . 部 小说 中所表现 出来的 冲突艺术 关。
关键词 : 冲 突 美 雨 果 社 会
雨果 是法 国1 9 世 纪著 名 的作 家 . 一 生 期 间创 作 了大 量
冲突 主要是人 与社会 的冲突 。具 体而言就 是人学 作 品 ,尤 其是 他
的长篇 小说更 是为 人所称 颂 。雨 果所 创作 的长 篇小 说一 方 面用深 刻 的笔 调为 我们翔 实地记 录 了十九 世纪 法 国社会 状 况 .另一 方 面又通 过艺术形 象 向我们 展示 出 了鲜 明的 冲突 艺 术美 。这 两方面 是雨果长 篇小说 的典 型特 点。
能不 研究这 三部作 品。 夸 张和对 比手 法的应用 是雨果 作 品的 典型 特点 。在雨 果 的作 品中 ,作者 往往 通过夸 张 的手法 表现 人物 形象 的性 格特 点 , 通过 非凡 的情 节展示 出人物形 象 的特点 。雨 果小说 中的情节是 非常 紧密 的 , 矛盾一 个接 一个 , 对 比手 法 的应用 使得 雨果小 说 的主题更 加鲜 明 。浪 漫主 义与 现实 主义 的结 合是雨 果作 品的又一 大特色 。在 雨果 浪漫主义作 品 中 , 我们 能够看 到真 实 的典 型人 物 .雨 果能 够 同时用 浪漫 主义 和现
会 的巨大 冲突 . 并 表 达 对 黑 暗 社 会 和丑 恶 现 象 的 憎 恶 。黑 格
、
雨 果 及 其 作 品
维 克多 ・ 雨果 是法 国十九 世纪 的著名 作 家 , 是浪 漫主 义 文 学运动 和人 道主义 的代表 人物 。雨果 是 法 国文学 史上杰
出的资产 阶级 民主作 家 , 他 曾写过 小说 、 诗歌、 剧本 、 散文 和 文 艺评论 等多 部作 品 ,在 这些 众多 的作 品 中 , 《 悲惨 世界 》 、 《 巴黎圣母 院》 和《 海上 劳工》 是 其代表 作 。要研究 雨果 , 就不
等不合 理现 象 的冲突 。《 悲 惨世 界》 具有 强烈 的人道 主义精
神 ,作 者通过 描写 广阔 的社会 画面 和丰 富的生 活容量 表现 个 人 的悲惨命 运 。作 者 没有停 留在 对人物 形象 悲惨命 运 的 描写上 , 而是更 加深刻 地寻找其 中造成命运 不公 的原 因。在 《 悲 惨世 界 》 中通过 主 人公 同法律 的冲 突 、 个 人 与社 会 的 冲 突、 德 行 与罪恶 的冲突 生动鲜 明地 表达 了对 不合理 形式 、 不
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经典的三部长篇小说在这三部小说中作者用三种冲突给审美鉴赏者带来全新体验给读者带来理性与感性品味与直觉和逻辑与经验的思考
¨ …
| ¨ 囊
j
蓦
誊
i
— 董 爱
。 。
2 0 1 4  ̄
晒圄凹吩旺孤 购
论 雨 果 长 篇 小 说 的 冲 突 艺 术 美
公 正 法 律 机 构 的批 判 态 度 。
《 海上 劳工》 、 《 巴黎圣母 院》 和《 悲惨世界 》 是 三部风格 各 异, 主 旨不 同的作 品 。在这三部作 品 中作 者都是 借助不 同的
冲突表达 作 品的主题 , 三 种不 同 的冲突形 式 , 构 成 了三种 冲 突艺术美 。详 细分析 这三部 作 品的 冲突艺 术美 是把 握雨果 作 品的关键 。
实 主义塑造人 物。
雨果 的作 品具有深 刻 的人 文价 值 ,在他众 多 的作 品 中
尔认 为 冲突越艰 巨 , 矛盾 破坏力 越 大 , 越 能表 现 出主体性格
充满对 广大 劳动人 民的同情 。他热情 歌 颂人 民群众 的斗争 精神。 强烈批判 了资本 主义社会 中的各 种罪恶现 象 。他 的作 品具有 浓厚 的人道 主义 色彩 ,期 望通 过 改 良社 会 改善人 们 生 活 。在这 方面 , 《 悲惨 世界》 、 《 巴黎圣母 院》 、 《 海上 劳工》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