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_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指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形式特点和原则,将艺术创意和意图表达出来的原则和要点。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家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和美感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规则。
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图构图是指在作品中所呈现的物体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安排。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角度,来营造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和美感。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画面的主体、背景、前景、对比度、平衡感等。
2.比例比例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关系。
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的比例来强调或者减弱物体的重要性或者塑造不同的空间感。
比例的运用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谐,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3.色彩运用色彩是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对比度以及色彩的运用方式等,都能够对作品的美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4.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和影子的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提升作品的美感。
5.线条运用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弯曲、方向等来表现物体的形状、结构和美感。
线条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和富有表现力。
6.质感表达质感是指物体的触感特征。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的技巧和效果,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使观者能够真实感受到物体的纹理、光滑度、粗糙度等特征。
质感的表达能够让作品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立体。
7.节奏感和动态感节奏感和动态感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动态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曲直、组合的方式以及颜色的运用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利用节奏感和动态感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形式美法则,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充满表现力和个性化。
美学原理之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美学原理之形式美的主要法则形式美的主要法则: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
节奏韵律是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
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
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在自然和生活中都存在着节奏。
普列汉诺夫曾说,对于一切原始民族,节奏具有真正巨大的意义。
原始民族觉察和欣赏节奏的能力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自然中同样存在着节奏,如寒来暑往。
节奏感不仅存在于音乐中,表现为长短音、强弱音的反复,还存在于绘画、建筑、书法等艺术中。
梁思成分析建筑中柱窗的排列所体现的节奏感。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调的色彩便形成韵律。
韵律更能给人以情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最高级形式,也叫和谐。
从单纯齐一、对称均衡到多样统一,类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多样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中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很强调变化,如书法理论中提出,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不是书。
从艺术美的创造上看,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从内容出发探索形式。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所谓“意在笔先”,就是强调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
在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创作中,“立意”是一个关键问题。
王羲之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郑板桥画竹所谓“墨点不多泪点多”,这样的笔墨才能真正打动人。
形式的审美价值在于显现内容。
高尔基曾说:“要使一部文学著作无愧于艺术品的称号,就必须赋予它以完美的语言形式。
”“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自豪和快乐。
”在艺术创作中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其重要意义在于,灵活地运用这些法则到艺术创作中。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4篇)课时篇一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背影》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篇二一、教材分析: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19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
19,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
父子生隙。
19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
当时他的父亲朱鸿均在徐州任烟酒公卖局长的差事卸。
家庭经济陷入困顿。
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
《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作者从北京赶至徐州随父回扬州奔丧。
作者从北京赶至徐州随父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与他父亲同车至浦口车站分手。
从文本看朱自清是抒写了在父病后不能侍候左右的歉疚进而表达作为儿子对父亲的眷念。
但是还有一个朱自清内衷的秘密:这就是朱自清想借此回忆使父子矛盾和解,朱自清对其父的纳妾很有意见内心很有不满绪。
加上妻子嫁到朱家后蒙受公婆尤其是作者庶母的委屈父亲还经常写信给朱自清说儿媳的不是;儿子不仅不批评媳妇反而写了记实小说《笑的历史》揭露了封建家庭礼教的苛严。
形式美法则对称

形式美法则对称一、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美在无处不在,它以各种形式呈现着。
而形式美是让人们眼前一亮的东西。
在艺术、设计、建筑等领域,形式美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作品更加吸引人、独特和有吸引力。
而法则对称作为形式美的一种基本规律,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
二、形式美法则对称的定义形式美法则对称,指的是元素在图像或设计中沿一条中心线对称排列的一种形式。
也就是说,图像或设计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的,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这种对称排列可以是垂直对称、水平对称或中心轴对称。
三、形式美法则对称的种类形式美法则对称可以根据对称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种类:1.垂直对称:图像或设计沿垂直中心线对称,两侧完全一致。
这种对称常用于卡片、海报、平面设计等领域,给人们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2.水平对称:图像或设计沿水平中心线对称,上下完全一致。
这种对称常常出现在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家具等领域,给人一种平静、宁静的感觉。
3.中心轴对称:图像或设计以某个点为中心,左右两侧呈对称排列。
这种对称常见于徽标设计、花纹设计等,给人一种统一、和谐的感觉。
四、形式美法则对称的优点形式美法则对称具有以下优点:1.稳定感:对称排列的图像或设计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让观者感到舒适。
2.注意力集中:对称排列的图像或设计通常会引导观者的视线集中在中心,增强视觉效果。
3.和谐感:对称排列的图像或设计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使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
五、形式美法则对称的应用形式美法则对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将分别介绍在艺术、设计和建筑中的应用。
1.艺术:在绘画和雕塑中,艺术家常常运用对称排列来创造美感和平衡感。
比如在油画中,画家可以使用垂直对称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并在左右两侧呈现出相似的元素,使整体画面更加和谐。
2.设计:形式美法则对称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都能看到对称的影子。
比如在网页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使用水平对称来布局网页的各个元素,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一)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是一对辩证的矛盾关系,是宇宙运动发展的规律,亦是形式美法则的集大成者,其他法则均围绕其展开,因此统一与变化可称得上是形式美法则中的根本大法。
我们在探讨形式美时,即要求统一,又要找变化,光统一而无变化会使作品流于简单、呆板、浅薄、单调与乏味;光变化而无统一则会使作品失于散乱、琐碎、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等。
因此,我们应该讲求既统一又变化,既主题鲜明、基调一致,又变化丰富、具体鲜活,这样才能使作品完整统一,特征强烈,同时又细致耐看,生动灵气。
统一可以借助于夸大或强调画面中的某一元素,使其成为画面中占绝对压倒优势,以形成画面的主调。
在此前提下,强调细节的对比变化,激活其内的张力,让局部出现亮点,真正做到“尽精微、至广大”。
如在民间木版年画中靠黑线来统一,凭借色彩求变化即属此类。
而在西方现代派大师蒙德里安的画中,是靠那象征宇宙的初始归宿的经纬线来实现统一的;在齐白石的笔下,红花墨叶是其风格,那红花是变化,而那墨叶是统一,将一切纯色、光鲜皆统一于那骨法用笔、墨分五色的点、线、面之笔墨构成中。
(二)对比与调和大凡事物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尽显本色,也只有经过对比,才能使双方的特征变得更加强列。
因此,无对比也就是无关系可言,只有在差异不同的对比关系中,才能形成画面的张力,也才能平添其艺术魅力。
调和的作用是使矛盾着的双方趋于平衡,即谐调双方的对比关系。
对比与调和这组矛盾在装饰表现中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强调对比,不注重调和,画面就会生硬、冲撞、支离破碎而不谐调,而如果一味只强调和而忽视对比,也会使画面软弱、沉闷而缺乏生气,因此要既强调对比,亦注重调和,使作品既充满张力,亦趋于平衡,凭其生动与完整来打动观者。
如在民间木版年画中,红、黄、绿、紫等纯色对比强烈,而利用黑线巧妙地加以调和,使画面既喜庆热烈和鲜亮,同时亦谐调、完整和充实。
再如云南画派重彩中,强调其色彩的丰富斑斓,同时云南画派重彩中,强调其色彩的丰富斑斓,同时用金、银线来调和画面,使其实现对比谐调。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指美术作品在视觉形式上的构成原则和表现规律,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
它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运用。
首先,色彩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能够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色彩时需要注重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度的搭配。
其次,线条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线条时需要注重线条的粗细和曲直程度,以及线条的运用方向和节奏感。
再次,形状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空间感和结构感。
在运用形状时需要注重形状的大小和比例,以及形状的变化和变形。
最后,空间和质感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们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质感。
在运用空间和质感时需要注重空间的深浅和透视关系,以及质感的真实感和质感的质地感。
总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最根
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只有掌握了这些原则和规律,才能够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的作品。
美术鉴赏 美术的几种形式美法则

团结就是力量
(三)对称均衡
1、对称的平衡
新古典主义 达维特 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
(三)对称均衡
2、非对称的均衡布局
题款印章
色块的量比
[俄] 帕维尔·德米绘 也维奇·柯林(Pavel Dmitriyevich Korin ) 《高尔基》
故意使得构图 量比不均衡(构 图形式给观众以 心理平衡是重要 的)
深浅色的对比 [法] 安格尔 《泉
(光)明暗对比
[法] 皮埃尔·波纳 尔(Pierre Bonnard) 《逆
虚实晦显对比
[俄] 阿列克谢·阿达莫夫(Алексей Адамов)
[俄] 瓦伦丁·亚历 山大罗维奇·谢罗 夫 (Valentin A. Serov) 《抱着 孩子的娜杰日达 》
(一)多样变化 和谐统一
多样就是不单调,有变化,多样变化, 则给人感觉丰富;统一,指构图中诸因 素符合一定的规范和秩序。
• (一)多样变化 和谐统一
宋人牧溪《柿子》
法国 莫兰迪 静物
(二)疏密变化的生动性 与平均排列的秩序性
中国画对疏密布局讲究“ 疏能走马,密不透风”, 形成疏密的对比,给人以 丰富变化、节奏不同的感 受。
(四)整体联系 互相呼应 艺术作品中各形象要素与物象结构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经营位置时要求各要素之间彼 此相互关联,互相呼应。
内在的呼应
[俄] 伊里亚.叶菲 莫维奇.列宾 《意 外归来》
梵高临摹米勒 《第一步》
[苏联] 莫尔 《你志 愿加入红军了吗?》
(五)对比调合 相互映辉
构图中的对比因素极多,诸如线、形、明暗
钱松嵒 《溪山幽 居》
繁简对比
[法] 莱昂让 (LéonJean-Bazille Perrault) 《金星和鸽子》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形式美学是一种审美理论,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表现方式,而不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形式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美感来源于其形式特征和结构组织,而非作品所描绘的主题或情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形式美法则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影响。
案例一:毕加索的《盛宴》《盛宴》是毕加索的一幅抽象油画作品,描绘了一场丰盛的宴会场景。
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状和鲜艳的色彩,将宴会场景简化为了几何图形的组合。
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桌子、椅子和人物,但这些形象都被简化为了基本的几何形状,形成了一种抽象的表现方式。
通过这种形式的简化和几何图形的运用,毕加索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享受。
案例二:巴洛克音乐中的对位法巴洛克音乐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音乐作品以复杂的对位法和丰富的音乐结构著称。
对位法是一种音乐形式美学的表现方式,通过将不同乐器或声部的旋律进行交织和对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巴赫的《音乐的奉献》就是一个典型的对位法作品,其中不同的音乐主题在不同的声部中交替出现,形成了复杂而有序的音乐结构。
通过对位法的运用,巴洛克音乐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使听众在欣赏音乐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结构的美丽和复杂性。
案例三:建筑中的比例与对称在建筑艺术中,比例和对称是形式美学的重要表现方式。
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就是一个典型的比例与对称的建筑作品,其建筑结构严谨而对称,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于完美比例的追求。
通过建筑的比例和对称,帕特农神庙创造出了一种庄严而优美的建筑美感,使人们在欣赏建筑时能够感受到建筑结构的和谐与美丽。
以上三个案例分别从绘画、音乐和建筑三个艺术领域,展示了形式美法则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影响。
形式美学强调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表现方式,通过对形式的精心设计和处理,艺术家们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美感,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享受。
形式美法则教案

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标题: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3. 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和分类;2. 形式美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3. 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教学设计的实例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幅美丽的图画或一段优美的音乐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对形式美的兴趣。
导入知识:2. 介绍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和分类,如对称美、比例美、色彩美等,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进行说明。
知识拓展:3. 分析形式美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如建筑、绘画、音乐、服装设计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形式美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实例分析:4. 选择一个学科或领域,如绘画,通过分析一幅经典的艺术作品,解读其中的形式美法则,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学设计:5.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的形式美法则,设计一个小组项目,如绘画作品、服装设计、音乐演奏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展示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解和创造力。
总结回顾:6.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形式美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形式美的存在。
作业布置: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或学科,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形式美法则,并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个展示海报。
教学评估:8. 针对学生的小组项目和作业,进行评估,包括对形式美法则的正确应用和对形式美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9.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形式美的例子;2. 经典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小组项目所需的绘画材料、服装设计工具等。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确保教案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形式美的实践和欣赏活动。
活动二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DOC

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语言,了解了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
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
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
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
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
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二、新授1.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作品分析:(1)在表现方法上属于哪一类?(2)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3)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分别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抱白貂的妇女》达芬奇画中的人物略微侧坐,面部表情温顺柔和,沐浴在光线之中。
她的脸向着右方,似乎是听见什么人说话而侧身。
达·芬奇不但用这个姿势表现出动态,而且成功地让画巾女了流露出如雕像般高贵、端庄的气质。
《戴帽子的妇人》马蒂斯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被称为“20世纪最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
画中,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红色的笔触,粗犷地把轮廓勾勒出来的。
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强烈颜色并不表现现实中存在的真实对象,而是经过艺术家自己的主观视觉经验加工后对人物进行处理,从而想引起观看者视网膜的振动,以此来树立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的绘画准则。
形式美八大法则

07
和谐性法则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和谐性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在视觉艺术中各元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以达到整体美感的效 果。
概念
和谐性法则认为,在视觉艺术中,各元素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 舒适感。
和谐性法则的应用
色彩搭配
在色彩搭配中,应遵循和谐性法 则,使色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 衬托,以达到整体美感的效果。
2
律动性法则强调的是动态美,通过动态的变化和 重复,使设计作品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 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律动性法则在设计中应用广泛,如建筑、平面、 产品等设计领域,都可以通过律动性法则来增强 设计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律动性法则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律动性法则,创造出具有节奏感和动态感的建筑外观,如运用重复的线 条、图案或元素等,使建筑外观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
在质感方面,可以通过 粗糙与光滑、软与硬等 对比来增强触感和视觉 感受。、大小等方面的对比,突出主题和 重点信息,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使海报更加引人注目。
在网页设计中,通过运用对比性法则 ,可以突出重点内容,引导用户视线 ,增强用户体验。
不对称平衡
通过调整画面中元素的数量、形状、 大小等,使画面在不规则中寻求平 衡,以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动态平衡
通过画面中元素的动态变化,如方 向、重心等,使画面保持动态的平 衡,以达到动态美感的视觉效果。
平衡性法则的案例分析
中国的传统建筑
中国的传统建筑在布局和设计上非常注重平衡性法则的应用 ,如故宫的建筑群,通过左右对称的设计,使整个建筑群显 得庄重、稳定、和谐。
重点性法则的应用
形式美法则与重复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是一切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

5、夸张与简化
夸张把事物的特征强调和突现出来,使之非常醒目 而令人印象深刻; 简化则弱化特点、减少细节,保留总体的特征 夸张和简化都是艺术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
6、动感与静感
动感纹饰较活泼(均衡)线条变化粗细不同、波纹、 旋涡状线、暖色、对比强烈的色彩 静感纹饰较严肃(对称)线条变化粗细一致、一条 水平线、十字形、冷色、调和色彩
3、骨骼
骨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骨格最大的功用是将形象在空间或框架里作各种不 同的编排,使形象有秩序地排列,构成不同的形状与气 氛。 骨骼可分为规律性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
三、二维绘画构成形式——重复构成
1、定义 相同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作用: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特点:平稳、规律、秩序化(室内地板砖、检阅的部队) 歌德“重复就是力量” 电视广告、招贴画、歌词重复
名称:米洛斯的维纳斯 规格:高204厘米 作者:亚历山德罗斯
整个雕像的比例是十分耐 人寻味的。雕像的各部分 比例几乎都蕴含着黄金分 割的美学秘密。
4、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由一个或一组纹样作为单位,作反复、连续、 有条理的排列,它有等距离的,也有渐变的;在视觉语 言中节奏是规律的重复 (机械美) 例如:每天的活动、四季的变化、行进的脚步 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发展的,它表现得是一种情 调,赋予节奏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音乐美)
1、对比与统一
对比是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搭配在一 起,使人具有鲜明强烈的感触,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 视觉效果更加活跃 形状的大小、粗细、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形 态的虚实、黑白、轻重、软硬、色调的明暗、冷暖 统一是找寻其共同点,内在联系 没有变化的画面单调乏味,没有统一则会杂乱无章缺乏 和谐, “对比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比”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 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还发现总结了一些最佳的比例方案,为图案的设计 提供了数理性的依据。众所周知的黄金矩形比例,也称“黄金分割”,它的 长边与短边之比是1:0 618或l 618 l,即长边比短边=(长边+短边):长边。黄 金矩形与正方形关系紧密,可根据任意一个正方形作出相应的黄金矩形。作 图步骤: • ①作正方形ABcD} • ②取底边Bc中点为E,连接ED; • ③以E为圆心,ED为半径作弧交Bc的延长线于F} • ④由F点作cD的平行线交AD的延长线于G点; • ⑤矩形ABFG即是一个黄金矩形。
边缘适合
角隅适合
边缘适合
1.造型 造型的变化是指形态因素在大 小、长短、粗细、曲直等方面 的区别与对比,统一则是将这 些对比因素做秩序化的组合或 形式上的协调。
这是两幅表现同一种植物的图案作品,左边所示的图案轻柔、纤巧, 用线松软、自然;右边所示的图案厚重、饱满,用线严谨,刚挺。 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语言奠定了各自的风格基调,构成了花、叶、茎 造型形式的统一,而在各自统一的形式中.花、叶、茎又有大小、 方向及形态的多样性变化,使图案效果看起来丰富而和谐。
建筑的对称造型 器皿的对称造型
对称体现统一,富于静感,具有严谨的规律性。
线对称
中心对称
放射对称
图案的均衡是以假想的重心为支点,在视觉 上保持重心周围纹样量的均等,由形的对称 变为量的对称,变化中求稳定。均衡运用纹 样的虚实、疏密、动势和色彩进行对比照应 处理,在组织上有较大自由度,变化更为丰 富。
黑白大小差异很大的母子马,以它们共有的体 貌特征及生死相依的内在亲缘构成和谐。
• 调和产生的效果: 画面和谐
鹰的羽毛与枯枝、鹰 嘴与鸟蛋等都存在着 强烈的对比,但通过 线条的表现处理和黑、 灰、白的层次过渡实 现整体形象的调和。
人美版九上美术 1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案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中构图的基本形式,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悟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等学习活动,分析鉴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了解构图的基本方法,领悟其重要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逐步提高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1、教学重点:作品构图形式的分析;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美术手段带来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的审美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构图形式及创作意图。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德拉克洛瓦法国)(学生回答问题,并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
)谁能发现画面中这个重要的三角形,并把它画在黑板上的方框内。
自由引导人民》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
画中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处在横向黄金分割线处,巷战人群的头部位于纵向黄金分割线的位置。
如果人物众多、宏伟而动荡的战斗场面,被画家组织在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画面构图之中。
《自由引导人民》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之一,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该油画又名“1830 年7 月27 日”,以纪念1830 年7 月27 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该起义从27 日至29 日,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1830 年七月革命事件) 法国正处在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增强皇权,宣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
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
图中那位青年姑娘,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召唤着群众们勇往直前。
她旁边一位群众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课件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
︰
《自己领导人民》 以典型的金字塔式构图为主, 黄金分割线的位置标志了稳定画面,突出主题作用,
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着尺寸数量间的变化。
v v v
是指动势或 气韵的有秩 序的反复, 在和谐、统 一中包含着 更富变化的 反复。
形式美法则
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 比例 对称 均衡 节奏 韵律 变化与统一
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进化心理学综合了进化生物学的各种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法则主张用进化论的视野来看待和研究人格问题为人格心理学核心概念的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活动二*活动三
美的一种范畴。既指客观事 物和目的性的外观形式,亦指由人工 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结构形式。
分析讨论:
评析一幅你喜欢的绘画作品
学生参与活动实践 模仿《自由领导人民》中的主要人物, 感受构图的给人产生怎样的效果。 老师引导完成模仿。
谢谢大家
形式美法则作业片

形式美法则作业片
形式美是指事物在外表上的美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而法则则是指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形式美法则作业片,即是指在作业片的外表上,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使其呈现出美感。
首先,形式美法则作业片的标题应当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表达作业片的主题。
标题应当吸引人,让人一眼就能够明白这篇作业片所要表达的内容。
标题的字体应当清晰易读,大小适中,与整个作业片的风格相符。
其次,在排版方面,形式美法则作业片应当注重整体的平衡感和美感。
段落之间的间距应当适中,行距和字距也要考虑到阅读的舒适度。
标题、正文、结尾等部分的字体、颜色、大小应当统一,整体风格应当协调一致。
在插图和配图方面,形式美法则作业片也有一定的要求。
插图应当与正文内容相符合,能够起到衬托、解释或丰富正文内容的作用。
插图的位置应当合理,不要影响正文的阅读。
配图的颜色、风格应当与整个作业片的风格相统一。
另外,形式美法则作业片还应当注重语言的规范和精准。
语言应当简练明了,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和生僻的词汇,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后,形式美法则作业片还应当注重整体的审美感受。
整个作业片的内容应当有条不紊,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通过合理的段落分隔和过渡,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有愉悦的感受。
总之,形式美法则作业片是一种在外表上追求美感的作业片。
它要求标题简洁明了,排版平衡美观,插图配图合理,语言规范精准,整体审美感受良好。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符合规律和原则,作业片才能够呈现出形式美的效果。
中国画的形式美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教学用具
教具准备:
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画架、画板、笔墨纸砚等绘画用品。
分别找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并演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虾形象概括、简单、比现实生动。进而总结形象之美,形象是绘画的基础,写神才是目的。即:“以形写神”请学生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认真品味形象之美的内涵。
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再现艺术作品所体现的形象之美。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让学生真正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
三、笔墨之美
师:师生互动并补充讲解。强调,各因素的关系(各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谐统一的)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小组之间交流学习心得,使学生确立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中国画的形式美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各个因素,那么这几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如何呢?重点讲解《露气》,《露气》整幅作品请同学欣赏
师:请同学议一议,说一说。这幅画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画的形式美?
生:学生的回答会很多种。学生会在色彩、墨、色、章法等方面回答。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口头语言陈述美术问题的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
《中国画的形式美》优秀教案

中国画的形式美课时 2 总课时数2授课时间第5、6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板书设计中国画的形式美一、形象之美二、笔墨之美三、色彩之美四、章法之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1、《万山红遍》的作者是谁?2、《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3、《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谁?复习导入2、新课中国画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在形式美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因素:一、形象之美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
古代为人物画像,称作“传神”。
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二、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
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
三、色彩之美中国画有独特的特点。
以画法分,又白庙、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泼墨泼彩等。
各种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是世界绘画重要的品种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金分割又称美学分割,即把一根线段分为 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全线段的比(即a+b) 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 a : (a+b) = b : a,其比值为0.618 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 称为黄金分割率。
a
0.618
b
0.382
由于黄金分割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 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 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活动二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抱白貂的妇女》 达芬奇
《戴帽子的妇人》
马蒂斯
《肖像》
米罗
《弗拉基米尔之路》 列维坦
《塞林莱斯大道》
梵高
《道路》 克利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 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 抽象概括。如比例、均衡、对称、对比、 节奏、和谐、多样统一等。
综合运用实例(九宫格+黄金分割)
化妆品广告,干净稳重,注意字的位置。
综合运用实例(九宫格+黄金分割)
mazda的节目演示,注意各元素的关系
综合运用实例(九宫格+黄金分割)
大众汽车的视频截图
综合运用实例(九宫格+黄金分割)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协调、 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
v v v v
是指动势或 气韵的有秩 序的反复, 在和谐、统 一中包含着 更富变化的 反复。
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 比例 对称 均衡 节奏 韵律 变化与统一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活中 不断地发现,及时地总结才能更好地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在实际运用中,黄金比多只采用近似值。最 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数列2、3、5、8、13、21…… 得出2 : 3、3∶5、5∶8、8∶13、13∶21等 比值作为近似值。
抽象主义摄影大师兰克运用的黄金分割
人类的形状(1956) 兰克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在国外的 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顾名思义,被 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 易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