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

合集下载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薛安克)-第7章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薛安克)-第7章

N
{ f [(n 1)T ] f (nT )} f (0) f [( N 1)T ]
第七章 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7.3.2 Z变换性质
Z变换有一些基本定理, 可以使Z变换的应用变得简单和 方便, 其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拉氏变换基本定理有相似之处。
1.
设ci为常数, 如果有
n
f (t) ciFi (z) c1F1(z) c2F2 (z) cnFn (z) , 则
i 1
n
F (z) ciFi (z) c1F1(z) c2F2 (z) cnFn (z)
即式(7.18)成立。
第七章 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4. 初值定理 设lim F(z)存在,则
z
f (0) lim F(z) z
(7.19)
证明 根据Z变换定义有
F (z) f (nT )zn f (0) f (T )z1 f (2T )z2
n0
当z→∞时, 上式右边除第一项外, 其余各项均趋于0, 因此,
上式中e-Ts是s的超越函数, 为便于应用, 令变量
z eTs
将上式代入式(7.10), 则采样信号f*(t)的Z变换定义为
F (z) Z[ f *(t)] Z[ f (t)] f (nT )zn
(7.12)
n0
严格来说, Z变换只适合于离散函数。这就是说, Z变换
式只能表征连续函数在采样时刻的特性, 而不能反映在采样时刻
i 1
(7.15)
第七章 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2.
实数位移定理又称平移定理。实数位移的含义,是指整个 采样序列在时间轴上左右平移若干个采样周期, 其中向左平移为 超前, 向右平移为滞后。
Z[ f (t kT)] zk F (z)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差分方程描述了系统在离散时间点的 行为,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可以预测 系统未来的输出。
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是描述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其形 式为 X(k+1) = A*X(k) + B*U(k),其中X(k)表示在时刻k的系统 状态向量,U(k)表示在时刻k的控制输入向量,A和B是系统矩 阵。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01
引言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动态行为由差分方程或离散状态方程描述的一类控制系统。
适性。
常见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智 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环境监
测等。
案例三: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线性离散 控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和智能化。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分 布式控制结构,通过各种传感器、 执行器和主控制器实现对生产设
备的监测和控制。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通过计算离散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如果所有极点都位于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则系 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通过分析离散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如果频率响应的相位曲线在-π~π范围内,则系统稳定;否则系 统不稳定。
系统实现
将设计好的控制器应用于实际系统中,并进 行实验验证。
离散控制系统设计的常用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
而重要关心其时域响应的性质,如:稳定性、自持 振荡。
7.2 描述函数法
一、描述性函数的定义
非线性元件的输入为正弦波时,将其输出的非正弦波的一次谐波(基
波) 与输入正弦波的复数比,定义为非线环节的描述函数。
分析:
设 输入为:
x(t) Asint
则输出:

y(t) A0 (An cos nt Bn sin nt) n1
见图示说明:
但非线性系统则不然,它的稳定性不仅与系 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还与输入信号及初始 条件有关。因此不能笼统地泛指某个非线性 系统是否稳定,而必须指明不同条件下系统 的稳定性。
3.非线性系统的自激振荡
线性系统只在阻尼比为零时,产生周期性的 等幅振荡;而且这样情况极少出现,极易变 化。但是在非线性系统中,常会出现具有一 定频率、一定振幅的稳定的等幅振荡,即自 激振荡。
二、改变非线性特性
1、改变非线性元件的参数
例如,在例7.1中,当线性部分参数不变(k=15)时,改变非线性部分的参 数a或b,可以使负倒描述函数曲线往左移,从而使两特性曲线不相交,即使 原有自持振荡的系统变为稳定。
2、对非线性元件采用某种并联校正
例如,一个饱和非线性元件并入一合适的死区非线性元件后,变成了线性 比例元件。
An

1

2 0
y(t) cosntdt
Bn

1

2 0
y(t ) sin
ntdt
假设输出为对称奇函数,则 A0 0 ;假设具有低通滤波特性,高次谐波
可忽略。
则非线性环节输出可认为
y(t) y1(t) A1 cost B1 sin t
Y1 sin(t 1) Y1e j1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作用后,运动仍然保持原来的频率和振幅,即这种周期运动 具有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自持振荡,这是非线性系统独有 的现象。
2013-12-13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9
4、非线性系统不适用叠加原理
在线性系统中,若干个信号作用于系统上,我们可以分 别求单独信号作用的响应,然后再叠加就可以求出总的响应。
这给分析综合线性系统带来了很大方便。通常在典型输入函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22
2013-12-13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23Leabharlann 二、相平面图的分析 1.线性系统奇点的类型 假设奇点在相平面的原点上, f ( x, x) 是解析函数,可用泰勒 级数将其在原点附近展开:
f ( x, x) f ( x, x) f ( x, x) f ( x, x) x 0 x 0 x x 0 x g ( x, x ) x x x 0 x 0 x 0 其中,g ( x, x) 是包含 x, x 二次以上的项,在原点附近,x, x 都很小,g ( x, x) 可以忽略。注意到在奇点处有

dx d ( x) dx dx
表示在 ( x, x) 点和 ( x, x) 点相轨迹曲线的斜率大小相等,符 号相反,故关于 x 轴对称。
2013-12-13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14
若 f ( x, x)是 x 的奇函数,即 f ( x, x) f ( x, x)
2013-12-13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17
c.系统的状态沿相轨迹曲线转移的方向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_非线性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_非线性控制系统

7.2 相平面法
1. 基本概念 2. 相平面图的绘制 3. 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4.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7.2 相平面法
1. 基本概念 相平面法是一种求解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方法。 1) 相平面图 f ( x, x ) 0 x 二阶系统的数学描述 ,得下列一阶微分方程组 设x1=x,x2= x

非线性系统一般理解为非线性微分方程所描述的
系统。 线性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叠加原理,因此非线性系 统也可以理解为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

7.1 概述
2. 典型的非线性特性
1) 饱和特性
2) 死区特性
3) 间隙特性(滞环特性)
4) 变放大系数特性
5) 继电器特性
7.1 概述
1) 饱和特性
x(t) k 0 a e(t)
数学表达式
ke(t ) x(t ) ka signe(t )
1 signe(t ) 1 不定
e(t ) a e(t ) a
-a
符号函数(开关函数)
e(t ) 0 e(t ) 0 e(t ) 0
图 7.2 饱和特性
a – 线性域宽度 k – 线性域斜率
(d)半稳定极限环
(a) 可通过实验观察到。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极限环 的大小,以满足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
(b) 不能通过实验观察到。设计时应尽量增大极限 环的大小,以扩大系统的稳定域。
(c)、(d)不能通过实验观察到。(c)不稳定。(d)稳 定,但过渡过程时间将由于极限环的存在而增加。
7.2 相平面法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 统
现代控制理论(20世纪50 年代后)
可以是比较复杂的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

3.数字计算机已经作为控制仪表成为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分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构成控制系统的控制设备, 数字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用数字 计算机替代常规仪表完成控制器及其校正装置的功能。图7-2 所示为数字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r(t) e(t) A/D e*(t)
u*(t)
r r r e r r T r 脉冲控制器 r 保持器 r c r
图7-1
典型采样系统结构图

e是连续的误差信号,经采样开关后,变成一组脉冲序列e, 脉冲控制器对e进行某种运算,产生控制信号脉冲序列u, 保持器将采样信号u变成模拟信号u,作用于被控对象G(s)。
2.被控对象存在的大延迟大惯性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有一类被控对象的惯 性非常大并具有滞后特性。尤其是电站的电 力生产过程,这种延迟和惯性显得更为严重。 对于这类被控对象,采用简单的连续控制系 统的设计方法,容易出现过调现象,往往很 难得到高质量的控制效果。离散控制系统的 合理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E (j )|
|E *(j )| 1/T
|H(j )| 1
- m
0
m
t
- m 0 - s/2
m s/2
t
- s/2
0
s/2

图7-5单一频谱
图 7-6多频谱之和
图 7-7 理想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如果加大采样周期T,采样角频率ω相应能够 的减小,采样频谱中的补分量相互交叠,致 使采样器输出的信号发生畸变,这时即使采 用理想滤波器(理想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如图77所示),也无法恢复原来连续信号的频谱, 因此,对采样周期T的设定有一个约束条件, 用于保证附加频谱不覆盖主频谱。所以如何 选择采样周期时离散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 一个重要问题 。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
差分方程描述了系统在离散时间点的行为,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可 以预测系统未来的输出。
Z变换
01
Z变换是分析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 的有力工具,它将离散时间信号 或系统转化为复平面上的函数或 传递函数。
02
Z变换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离散时 间信号或系统进行无限次加权和 ,将其转化为一个复数域上的函 数或传递函数。
离散状态方程
离散状态方程是描述离散控制系统动 态行为的数学模型,它的一般形式为 $mathbf{dot{x}}(k) = Amathbf{x}(k) + Bu(k)$,其中 $mathbf{x}(k)$表示在时刻$k$的系 统状态向量,$u(k)$表示在时刻$k$ 的输入向量,$A$和$B$是系统的系 数矩阵。
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系统本身的结构 和参数,以及外部干扰和测量噪声。
离散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
动态响应定义
动态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信号作 用下,系统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 的特性。
动态响应的描述方

动态响应可以通过系统的传递函 数、频率特性、根轨迹图等方式 进行描述。
优化动态响应的方

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改变系统结 构、引入反馈控制等方法,可以 优化系统的动态响应。
离散控制系统的仿真工具与实例
仿真工具介绍
离散控制系统的仿真工具用于模拟和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常见的仿真工具包括MATLAB/Simulink、 LabVIEW等。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函数库和图形化界面,方便用户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仿真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仿真实例,可以深入了解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特点。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调整 系统参数和控制算法,观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特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比不同方案,可以评估各种参数和控 制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y y k
0
包含死区的非线性系统 k K K A
k
x

x
0
x

在实际系统中死区可由众多原因引起,它对系统可产生不同 的影响:一方面它使系统不稳定或者产生自振荡;另一方面 有时人们又人为的引入死区特性,使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
二、饱和
•饱和特性也是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 非线性特性。
图7-9 部件的饱和现象
A1 0
B1
KA sin t 2. 饱和特性 y (t ) Kc
2
0 t
t
4


2
0
1
y (t )sin t dt
0
4

KA sin 2 t dt
2 Kc sin t d t
y K x y ω 0 ψ π 2π
2 KA 2 2 2 2 KA 2 1 ( ) 1 ( ) 1 ( ) arcsin arcsin 2 A A A A A 2 A A A
死区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B1 2 K 2 N ( A) 1 ( ) (A ) arcsin A 2 A A A



前面研究的线性系统满足叠加性和齐次性; 严格地说,由于控制元件或多或少地带有非线性特 性,所以实际的自动控制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 一些系统作为线性系统来分析: ①系统的非线性 不明显,可近似为线性系统。②某些系统的非线性 特性虽然较明显,但在某些条件下,可进行线性化 处理; 但当系统的非线性特征明显且不能进行线性化处理 时,就必须采用非线性系统理论来分析。这类非线 性称为本质非线性。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七章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七章解析

1、线性定理 齐次性 Z [ae (t)] aE(z ) Z[e1 (t) e 2 (t)] E1 (z ) E 2 (z ) 叠加性 2、实数位移定理
Z[e(t- kT )] z -k E(z)
Z [e(t kT)] z k [E(z)- e(nT)z -n ]
n 0
k -1
z变换实际上是采样函数拉氏变换的变形,
因此又称为采样拉氏变换
z变换只适用于离散函数,或者说只能表征
连续函数在采样时刻的特性,而不能反映其 在采样时刻之间的特性。
2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2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二、Z变换的性质
0T
*
采样器可以用一个周期性闭合的采样开关S来表示。
理想采样开关S: T (t ) (t nT )
n 0

1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理想单位脉冲序列 采样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幅值调制过程。
1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1 jns t T ( t ) e T n -
1 jns t * 代入采样信号表达式:e ( t ) e( t ) T (t ) e( t )e T n
对采样信号表达式取拉氏变换: 1 E* (s) E(s jns ) T n 采样信号的付氏变换: 1 E* ( j ) E[j( ns )] T n
T (t)的付氏级数形式:
T (t)
n -
(t - nT) C e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条件下的时间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四、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
3.稳定性 3.稳定性 从曲线及方程中可以看出, 系统有两个平衡状态,即 x=0和 x=1 。 按稳定性的定义对平衡状 态 x=1来说,系统只要有一 个很小的偏离,就再也不会 回到这一平衡状态上来。 因此,x=1的平衡状态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7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教学内容:
§7-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7-2 描述函数法 §7-3 相平面法
§7-1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一、引言 二、研究非线性系统的一般方法 三、典型非线性特性 四、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
一、引言
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非线性元件或环节的系统为非线性系 统。 实际上自动控制系统的各个环节不可避免的带有某种程度 的非线性,线性系统只是非线性系统的近似。 非线性系统程度不严重时,在一定范围内或特定条件下, 可采用微偏法进行线性化,这种非线性称为非本质非线性。 如果系统的非线性具有间断点、折断点,称为本质非线性。 这时采用线性系统分析方法去研究会引起很大的误差甚至导 致错误的结论。
四、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
3.稳定性 3.稳定性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与参数,与起始 状态无关。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仅和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有关, 还和起始状态有直接关系。 一个非线性系统,他的某些平衡状态可能是稳定的, 某些平衡状态可能是不稳定的。因此对于非线性系统, 不存在系统是否稳定的笼统概念,要研究的是非线性系 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2 n
A +B
2 n
An ϕn = arctan Bn
一 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非线性特性为奇对称,则直流分量 A0= 0; 同时,各谐波分量的幅值与基波相比一般都比较小; 因此,可以忽略式中的高次谐波分量,只考虑基波分量, 这种近似也称为谐波线性化。则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自持振荡问题 根据以前的分析可知,线性系统可能会 包含二阶振荡环节,但是,由于信号或功率 在传递过程中必然出现损耗,实际工程中绝 对不存在无阻尼情况。但在非线性系统中, 即使没有外部作用,系统也有可能产生一定 频率和振幅的周期运动。并且当系统受到扰 动后,运动仍能保持原来的频率和振幅,因 此这种周期运动具有稳定性。非线性系统出 现的这种周期运动称为自持振荡。
第七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 分析方法
本章目录
第一节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念 第二节 描述函数法 第三节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分析 第四节 改善非线性系统性能的方法 第五节 相平面分析法 第六节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本章小结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有一个或一个以 上的环节具有非线性特性时,该自动控制系 统就称为非线性控制系统。 所谓非线性环节就是指环节的输入和输 出之间的静特性不是线性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非线性控制系统 的分析方法。
稳定性问题 对于线性系统,若它一个平衡状态是稳 定的,可以推出其所有的平衡状态都有是稳 定的。而对于非线性系统,它的某些平衡状 态可能是稳定的,但另外一些平衡状态却可 能是不稳定的。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形式 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不但与系统的结构形式 和参数有关,还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y B
-c
0 c x
-B
图7-05 间隙非线性
三、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殊性
叠加原理不能应用于非线性控制系统 对于线性系统,描述其运动的数学模型 是线性微分方程,因此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进一步还可引入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 迹等概念。由于线性系统的运动特征与输入 的大小及初始状态无关,通常可在典型输入 函数和零初始条件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但对 于非线性系统,则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因此 也就不能应用上述概念和方法对其运行状态 进行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特点
常见于放大器中,在大信 号作用下,放大倍数小,因而 降低了稳态精度。
a
k
K
0
a
e
4
2、死区特性
0 e(t ) a
x
a
0
k
x
k e (t ) a k e (t ) a
e(t ) > a e (t ) < a
a
e
特点
常见于测量、放大元件中。死区非线性特性导致系 统产生稳态误差,且用提高增益的方法也无法消除。
0 A
a

1 N ( A)
(2)交点 b
外界干扰 外界干扰
G ( j )
A↑ A↓
该交点产生自持振荡
24
总结
G ( j ) 1 N ( A)
A b
Im
Re
1 R e G ( j ) R e N ( A) 1 Im G ( j ) Im N ( A)
G ( j ) 1 N ( A)
1 N ( A) 1 2
Im
1 R e G ( j ) R e N ( A) 1 Im G ( j ) Im 0 N ( A)
Re
A 1
0
28
G ( j )

Im G ( j ) 0
0 .3 K 4 .5

50 rad / s
G(jw)与负实轴 相交处的幅值
R e G ( j )
50
系统临界稳定
0 .3 K c 4 .5

1 2
K c 7 .5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基本思想 相轨迹的特点 相轨迹的绘制方法 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
基本思想
ɺ x
x
相平面分析法是分析非线性系统性能的一种图 示方法。 示方法。而相轨迹和相平面图的绘制为该分析方法的前提 条件。 条件。
x 1 (t), 2 (t) x
相平面定义:由两个线性无关的状态变量 作为坐标的平面称 为相平面。通常采用位移和位移的变化率作为状态变量用于描述一、二 阶系统的运动特性。
ɺɺ = -f(x, x ) ɺ x ⇒ ɺ ɺɺ = d x x = − f(x, x ) ɺ ɺ x dx ⇒ ɺ ɺ dx f(x, x ) = − ɺ dx x
ɺ x
x
相轨迹的绘制方法
解析法
消除变量法 直接积分法
等倾线法绘制相轨迹思 ɺɺ + f(x,ɺ ) = 0 x x 令: ⇒ 路: ɺ dx f(x,ɺ ) x =− ɺ x dx
E 0
Im

Re
死区继电器的负倒描述函数曲线
Im
N(E) N(E)
4M = πE = 0
Δ2 1− E 2 (E ≤ Δ )
(E
≥ Δ)
∆ ∞
E Re

1 N(E)
= − 4M
πE
Δ2 1− E 2
(E
≥ Δ)
拐点参数:
E = 2 Δ 1 − N(E) E =
Y ϕ 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N = 1 e j 1 = E
2 2 − A 1 + B 1 jtg 1 B 1 B A = 1+j 1 e E E E
A1
描述函数的自变量为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
求取描述函数应用举例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解:1.将继电特性的参数代入相应公式得到:
4B 12 a 1 N ( A) 1 1 A A A A
2 2
1 πA N(A) 12 1 - 1 2 A
根据
( N (1A) ) ( )
a A
0,求得

1 π 的极值为 6 N ( A)
7.4.2 非线性系统结构的简化
非线性环节串联 若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可将两个环节 的特性归化为一个特性,即以第一个非线性 环节的输入和第二个非线性环节的输出分别 作为归化后非线性特性的输入和输出,从而 作出等效非线性特性。注意,若两个非线性 特性的描述函数分别为 N1 ( A)和 N 2 ( A,等效非 ) 线性的描述函数为 N ( A)绝不等于 N1 ( A和 的 ) ) N2 (A 乘积,并且串联非线性环节的次序不可交换。 对于多个非线性环节串联,其处理方法可以 按照串联的次序,先归化前两个非线性环节, 等效后的非线性特性再与第三个环节进行归 化变换。 非线性环节并联 若两个并联的非线性环节其描述 函数分别为 和 N ( A) ,则并联后的 N 2 ( A) 1 等效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 数 。
7.2 典型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间隙特性
也称回环,机械传动中为保证齿轮转动灵活不卡齿,主动轮、从动 轮齿轮之间必须有适当的间隙存在,使得两者不能同步运转,即从 动轮滞后主动轮。含有间隙特性的系统,其输出相位滞后于输入相 位,从而减小了系统的相稳定裕度,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坏,同时增 大了系统的稳差。
7.3 描述函数法
7.3.2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非线性特性 描 述 函 数
7.3 描述函数法 描 述 函 数
非线性特性
7.4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课件
是有确切值的。而 e(t ) 经过采样后,只能给出采样 时刻的数值 e(nT)。从时域上看,在采样间隔内连 续信号的信息丢失了。
下面从信号采样前后的信号频谱变化来分析。 设连续信号 e(t )的频谱 E(j)为有限带宽,其最大角 频率为 h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课件
下面分析一下采样后e * ( t ) 的频谱。
e*(t)e(t)δT(t)e(t) δ(tn)T
n
理想单位脉冲序列 T (t)是一个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可以展开成傅氏级数形式:
T(t) Cnejnst
s 2/T 为采样角频率
n
T
Cn
1 T
2
T(t)e d jnst t
T2
Cn
1 T
0
(t)dt
1
0
T
为傅氏系数
T(t)
1
Tn
ejnst
如果在控制系统中有一处或几处信号不是时间t 的连续函数,而是以离散的脉冲序列或数字脉冲序列 形式出现,这样的系统则称为离散控制系统。
系统中的离散信号是脉冲序列形式的离散系统称 为采样控制系统或脉冲控制系统。
系统中的离散信号是数字序列形式的离散系统称 为数字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课件
或数码,控制的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沿用连续系统 的研究方法。
研究离散系统的工具是z变换,通过z变换,可以 把我们熟悉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迹法等概念 应用于离散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课件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采样器与保持器是离散系统的两个基本环节, 为了定量研究离散系统,必须用数学方法对信号的 采样过程和保持过程加以描述。 一、采样过程
采样信号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7章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7章
离散信号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
采样周期的选取: 原则上采样周期的选取应该保证能够复现系统所能通过 的最高频率的信号,一般需要经过实验确定。对于伺服
系统一般认为频率超过c的信号将被滤除,因而一般选 择采样周期s 10c
信号的复现D/A转换
x (t)
T 2T 3T
解码,将数字信号折算成对应的电压或电流值 x(KT )
1- e-aT a(z - e-aT )
二.线性离散系统的闭环传函
• 在分析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时,应注意在 闭环的各个通道以及环节之间是否有采样开关, 因为有、无采样开关所得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是 不相同的。
试求右图所示系统的闭环传函
R(s) (s)
-
Y(s)
G1(s)
G2(s)
C* (s)
f () lim f (t) lim(z 1)F(z)
t
z1
(7) 卷积定理
若:Z[ f1(t)] F1(z), Z[ f2 (t)] F2 (z),

则 F1(z) F2 (z) Z[ f1(mT ) f2(kT mT )] m0
4. Z反变换
(1) 幂级数展开法
第七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分析初步
•学习重点
了解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把握线性连 续系统与线性离散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掌握Z变换、Z变换的性质和Z反变换方法
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开环与闭环系统脉 冲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7.1 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延迟定理 设t<0时f(t)=0,令Z[f(t)]=F(z),则
Z f (t nT) znF(z)

孟华《自动控制原理》ch7-10

孟华《自动控制原理》ch7-10

k=0
Zx(kT T ) = x(k 1)T zk= z[ X ( z ) x( 0 )]
上二式相减: k=0
x(kT T ) x(kT)zk
k =0
= ( z 1 )X ( z ) zx( 0 )
(z 1)X (z) = zx(0) x(k 1)T x(kT)zk
lim (z 1)X (z)
第七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7.1 引言
离散控制系统,又称为采样控制系统。
在离散系统中,有一处或几处的信号是时间
的离散函数。
X(t)
离散系统方块图
X*(t)
e*(t) G(s)
y(t)
T b*(t) -
T
b(t)
H(s)
简化
简化后
X(t)
e(t) e*(t) G(s)
y(t)
-
T
b(t)
H(s)
DDC系统
采样信号的频率特性
X *(
jw )
=
1 T
X(
k =
jw
jkws )
假设连续信号x(t)的频谱
X(jω)
1
需要:滤掉高频谱线,
防止谱线互相搭接。
X *(
jw )
=
1 T
X(
k =
jw
jkws )
ω max
0 2ωmax
+ωmax ω
基谱
|X*(jw)|
k=1
1
k=0
k= -1
T
-ω s
-ω s
z
z eTs
X (s)(s
si )i
s
=
si
例7.7
例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9 UAA4002原理框图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UAA4002的特点 4002的特点 1. UAA4002的特点 ① 标准的16脚双排直插式结构。 ②UAA4002将接收到的以逻辑信号输入的导通信号转变为 加到功率晶体管上的基极电流,这一基极电流可以自动调节, 保证晶体管总处于准饱和状态。UAA4002输出的最大电流为 0.5A,也可以外接晶体管扩大。 ③ UAA4002可给晶体管加-3 A的反向基极电流,保证 晶体管快速关断。这个负的基极电流亦可通过外接晶体管扩 大。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由于在一个周期内,电枢两端电压正负相间,即在0≤t<ton期 间为+Us,在ton≤t<T期间为-Us,所以称为双极性PWM变换器。利 用双极性PWM变换器,我们只要控制其正负脉冲电压的宽窄, 就能实现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当正脉冲较宽时(ton>T/2),则电 枢两端平均电压为正,电动机正转;当正脉冲较窄时(ton<T/2), 电枢两端平均电压为负,电动机反转; 如果正负脉冲电压宽度 相等(ton=T/2),平均电压为零,则电动机停止。此时电动机的停 止与四个晶体管都不导通时的停止是有区别的,四个晶体管都 不导通时的停止是真正的停止。 平均电压为零时的电动机停止, 电动机虽然不动,但电动机电枢两端瞬时电压值和瞬时电流值 都不为零,而是交变的,电流平均值为零,不产生平均力矩, 但电动机带有高频微振,因此能克服静摩擦阻力,消除正、反 向的静摩擦死区。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1 不可逆PWM变换器电路原理图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大功率晶体管VT的基极由脉宽可调的脉冲电压ub驱动,当 ub为正时,VT饱和导通,电源电压Us通过VT的集电极回路加到 电动机电枢两端;当ub为负时,VT截止,电动机电枢两端无外 加电压,电枢的磁场能量经二极管VD释放(续流)。电动机电枢 两端得到的电压UAB为脉冲波,其平均电压为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2 电压和电流波形图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可逆PWM PWM变换器 7.1.2 可逆PWM变换器 双极式PWM PWM变换器 1. 双极式PWM变换器 双极式PWM变换器主电路的结构形式有H型和T型两种,我 们主要讨论常用的H型变换器。如图7-3所示,双极式H型PWM变 换器由四个晶体管和四个二极管组成,其连接形状如同字母H, 因此称为“H型”PWM变换器。它实际上是两组不可逆PWM变换 器电路的组合。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6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原理图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7.2.1 直流脉宽调制器 直流脉宽调制器 在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中,晶体管基极的驱动信号是脉冲宽 度可调的电压信号。脉宽调制器实际上是一种电压—脉冲变换 器装置,由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电压Uc 控制,给PWM装置输出 脉冲电压信号,其脉冲宽度和Uc成正比。常用的脉宽调制器有 以下几种: ① 用锯齿波作调制信号的锯齿波脉宽调制器; ② 用三角波作调制信号的三角波脉宽调制器; ③ 用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触发电路组成的脉宽调制器; ④ 数字脉宽调制器。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5 单极式PWM变换器电压电流波形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如果希望电动机反转,就使ub3 恒为正、ub4 恒为负,使 VT3饱和导通、VT4截止,VT1和VT2仍工作在交替开关状态。 这样 , 在0≤t≤ton 期 间,电 动机 电枢两 端 电 压 uAB=0, 而 在 ton≤t≤T期间,uAB=-Us。 由于单极式PWM变换器的VT3、VT4二者中总有一个常通, 而另一个截止,这一对开关元件无须频繁交替导通,因而减 少了开关损耗和上、下管同时导通的几率,可靠性得到了提 高。同时,当电动机停止工作时,Ud=0,其瞬时值也为零, 因而空载损耗也减少了。但此电路无高频微振,启动较慢, 其低速性能不如双极性的好。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8 锯齿波脉宽调制器波形图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7.2.2 逻辑延时电路 在可逆PWM变换器中,由于晶体管的关断过程中有一段存 储时间和电流下降时间,总称关断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晶体管 并未完全关断。如果在此期间另一个晶体管已经导通,则将造 成上、下两管直通,从而使电源正负极短路。为了避免发生这 种情况,在系统中设置了由RC电路构成的逻辑延时电路DLD, 保证在对一个管子发出关闭脉冲后,延时一段时间后再发出对 另一个管子的开通脉冲。由于晶体管导通时也存在开通时间, 所以,延时时间只要大于晶体管的存储时间就可以了。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7.2 脉宽调速系统的控制电路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原理图如图7-6所示,由主电路和控制 电路两部分组成,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案,转速调节 器和电流调节器均为PI调节器,转速反馈信号由直流测速发电 机得到,电流反馈信号由霍尔电流变换器得到,这部分的工作 原理与前面介绍的双闭环调速系统相同。主电路采用PWM变换 器供电,主要有脉宽调制器UPW、调制波发生器GM、逻辑延 时电路DLD和电力晶体管基极驱动器CD组成,其中关键的部 件是脉可逆PWM变换器电枢平均端电压可用公式表示为
ton T − ton 2ton Ud = Us − Us = − 1U s T T T
以ρ=Ud/Us来定义PWM电压的占空比,则ρ与ton的关系为
2ton ρ= −1 T
调速时,ρ的变化范围变成-1≤ρ≤1。当ρ为正值时,电动 机正转;当ρ为负值时,电动机反转;当ρ=0时,电动机停 止。
1 p = − U samax , 这样: U 2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当Uc=0时,输出脉冲电压Upw的正负脉冲宽度相等,如图7 -8(a)所示。 当Uc>0时,+Uc的作用和-Up相减,经运算放大器倒相后, 输出脉冲电压Upw的正半波变窄,负半波变宽,如图7-8(b)所示。 当Uc <0时,-Uc的作用和-Up相加,则情况相反,输出脉冲 电压Upw的正半波增宽,负半波变窄,如图7-8(c)所示。 这样,通过改变控制电压Uc的极性,也就改变了双极式 PWM变换器输出平均电压的极性,因而可改变电动机的转 向。 通过改变控制电压Uc的大小,则就能改变输出脉冲电压 的宽度, 从而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3 双极式H型PWM变换器原理图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
7 4 双 极 式 变 换 器 电 压 电 流 波 形 图
PWM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由于电枢两端电压uAB的正负变化,使得电枢电流波形根据 负载大小分为两种情况。当负载电流较大时,电流id的波形如图 7-4中的id1 ,由于平均负载电流大,在续流阶段(ton<t<T)电流仍 维持正方向,电动机工作在正向电动状态;当负载电流较小时, 电流id的波形如图7-4中的id2,由于平均负载电流小,在续流阶 段,电流很快衰减到零,于是VT2和VT3的c-e极间反向电压消失, VT2和VT3导通,电枢电流反向,id从电源Us正极→VT2→电动机 电枢→VT3→电源Us 负极,电动机处在制动状态。同理,在 0≤t<ton期间,电流也有一次倒向。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7 锯齿波脉宽调制器原理图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图7-7中,加在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上的有3个输入信号, 一个输入信号是锯齿波调制信号Usa ,由锯齿波发生器提供, 其频率是主电路所需的开关调制频率,一般为1~4kHz;另一 个输入信号是控制电压Uc,是系统的给定信号经转速调节器、 电流调节器输出的直流控制电压,其极性与大小随时可变,Uc 与Usa 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叠加,从而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 端得到周期不变、脉冲宽度可变的调制输出电压Upw;为了得 到双极性脉宽调制电路所需的控制信号,再在运算放大器的输 入端引入第三个输入信号——负偏移电压Up,其值为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3. 受限单极式 受限单极式PWM变换器 变换器 在单极式PWM变换器电路中有一对晶体管开关元件VT1 和VT2交替导通,仍有上、下管直通的危险。 如果将控制方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当电动机正转时,让 ub2恒为负,使VT2一直截止,VT1则处于开关工作状态;当电 动机反转时,让ub1恒为负,使VT1一直截止,VT2处于开关工 作状态,其它晶体管的驱动信号与单极式电路相同,这样就 不会产生上、下管直通的故障了,这种控制方式称为受限单 极式。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双极式PWM变换器的优点是:电流连续,可使电动机在四个 象限中运行,电动机停止时,有微振电流,能消除静摩擦死区, 低速时每个晶体管的驱动脉冲仍较宽,有利于晶体管的可靠导 通,平稳性好,调速范围大。 双极式PWM变换器的缺点是:在工作过程中,四个大功率晶 体管都处于开关状态,开关损耗大,且容易发生上、下两管同 时导通的事故,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防止双极式PWM变换器的上、下两管同时导通,可在一 管关断和另一管导通的驱动脉冲之间, 设置逻辑延时环节。
式中ρ=ton/T为一个周期T中,大功率晶体管导通时间的比率, 称为负载电压系数或占空比,ρ的变化范围在0~1之间。一般 情况下周期T固定不变,当调节ton,使ton在0~T范围内变化时, 则电动机电枢端电压Ud在0~Us之间变化,而且始终为正,因 此,电动机只能单方向旋转,为不可逆调速系统。这种调节方 法也称为定频调宽法。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7.1 直流脉宽调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7.2 脉宽调速系统的控制电路 习题7 习题
第7章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7.1 直流脉宽调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7.1.1 不可逆 不可逆PWM变换器 变换器 变换器 不可逆PWM变换器就是直流斩波器,其电路原理图如图7 -1所示。它采用了全控式的电力晶体管,开关频率可达4 kHz。 直流电压Us由不可控整流电源提供,采用大电容C滤波,二极 管VD在晶体管VT关断时为电枢回路提供释放电感储能的续流 回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