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 物质的含义(2) 运动的含义(3) 静止的含义(4) 规律的含义◇理解(1) 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性(2)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3)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1)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3) 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2)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能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二、【重点、难点】:1、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物质运动是绝对的三、【合作初探】: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课堂探究1(P28):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

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

高中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想让我们明白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不得回避的问题。

对此,本课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因此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个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可以说是一头雾水。

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要,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教学目标分析】一、基本知识: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如何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什么关系。

【教学方式】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搜索材料,主要是关于地球起源与演变的探索。

【教学结构】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教学】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探索世界的本质》教案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框题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1、师生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2.课堂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

3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4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材分析】知识结构分析: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以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已有的具体知识中得出较为抽象的哲学原理。

从知识学习的意义看,本框题是哲学知识重要的基础理论部分,对学生唯物主义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和重点知识教师精讲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已有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1原有知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把相关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与严密。

3非知识因素分析:通过对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较为抽象的哲学知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

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物质与事物的区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所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要,这将直接决定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教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

必修4第七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教学设计与课件【课标再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含义(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3)系统的含义与特征2.理解(1)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2)联系的多样性(3)系统优化的方法(4)综合性思维方式3.运用(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3)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4)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最终落脚点。

高中政治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概念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理解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学习重难点】(1)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的物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离不开运动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离不开物质(3)错误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区别:——含义不同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错误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所以,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是客观的,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板书设计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本质
1、物质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社会的存在来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物质的。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的意识决定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从现实状况看,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人想怎样就怎样的。实践证明,建国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就不符合当时的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使我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贫穷落后。这就证明,从资本主义一下子跨入共产主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因为中间还有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二)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共同点,比如苹果和菠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水果。苹果和狗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生物。苹果和石头的共同点是什么?原子。
读课本29页第一段。
老师: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什么是物质?(列宁下的定义)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探究世界的本质【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考点点击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构建知识体系 三、易错点剖析1、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3、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4、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5、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探究一:(2016衡水七校作业精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中国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增长向适度增长转变的转型阶段。

两位数的增长率已成为过去,这应该在预料之中,毕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熟,房地产市场饱和、甚至供应过量,经济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增长放慢是发展进程的必然组成部分。

过去几年,经济发展一直是太快,经济总体过热,产生了许多挑战,如严重的环境恶化、社会冲突加剧、国际压力上升等。

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资源、劳动和土地不可继续承受如此大规模和粗放型发展的重压。

虽然中国经济减速了,但经济会转变到今后数年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新常态总趋势。

所以,经济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

在转型期,不同寻常的事必然会发生。

许多对中国未来经济持悲观看法的人,不太理解调整时期的经济增长规律,也不了解大趋势。

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分析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探究二:(2014高考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优秀资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知识准备: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的含义、3、运动和静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渔夫的誓言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个次出海只捕捞墨鱼。

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

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全身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

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

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

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

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点评:(看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身败名裂。

模拟练习:长身药从前,有一个国王,生了一个女儿。

国王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儿立刻张大,便对一个医生说:“替我给女儿一种药吧,让她吃了之后会立刻长大。

”医生回答说:“尊敬的国王,我可以给她一种良药,能使她吃了后立刻长大。

但是现在没有这种药,必须去寻找。

在我找药的短时间内,请国王不要去看她。

等我给她吃了药,就带她来见国王。

”国王答应了医生的要求。

于是,医生便到远方采药去了。

转眼过了12年。

医生回来了,把药拿给国王的女儿,叫她吃了,便带她去见国王。

国王看到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十分欢喜,说:“真是一位良医,拿药给我女儿一吃,就能使她突然长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3课时)一、考点整合:(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P28-301、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 P28-29(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 P 30(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P30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P29:哲学上的物质是例1、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例2、(03年全国)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例3、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④(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 P31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4、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P321、对立(区别):(1)含义不同(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夸大绝对运动不可知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例4、(200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普遍性,。

(3)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受到惩罚。

(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例5、(03年全国)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例6、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

“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

撞击的成功,表明()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例7、(2004·江苏·不定项)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A.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3、反对: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例8、水利专家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也就是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材料中淮河领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

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洪水有其特有的规律,治水要尊重洪水本身的特性。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治水思路的转变说明人们对洪水规律认识的深化,并逐步纠正不合规律的思路和做法,按规律办事,使洪水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难点解疑1. 哲学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4、“规律”和“规则”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

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

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高考实战演练:1.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3. (2004年江苏,17)"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4.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

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005年9月,太阳表面出现大黑子,直径10万千米。

据此回答5-6题。

5.此次黑子的出现,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可能随时出现耀斑爆发,放射大量的强力射线,同时放射大量的带电粒子。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D.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6.、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

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①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③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④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

”这一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8、(02年全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堰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0.“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11.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