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知识点整理
(1)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主要人物或点明时间、地点、背景 等。示例:《藤野先生》、《春》、《孔乙己》《那年冬 天》 (2)点明文章的中心或在一定程度下暗示文章的中心。如 《变色龙》、《白杨礼赞》《热爱生命》《我爱昙花》等 (3)有的标题以提问等方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和思考。也有的文题求新求异或富有诗意等方式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如:《背影》《山那边》《那年冬天好大雪 等。
内容上:详(泼墨如水)略(惜墨如金)
得当
8、记叙文中常用的修辞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具体 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富有人的灵性, 夸张: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 特征,给人鲜明的印象。 排比: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调协调,增 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 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 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这是《爱处无声》的结尾,你认为这 句话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 议论。那盘碟是父亲对我的“温情与 爱”的见证,我深深地理解了他的爱。 谈感受
议论与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常 常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一般起 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以揭示 文章的主题,表明作者的观点 态度和思想感情。
6、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第一类: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的性格品 质,生活景况等。 语言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想 法,反映其性格品质。 动作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想 法,反映其性格品质。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性 格品质 神态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 映思想性
外貌 语言
地的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变色龙》的全文内容。 请概括《孔乙己》的全文内容。(40字内)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其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目的是叙述事情的发生过程以及人物、事件、情景等的描写,主要特点是语言详实生动,情节环环相扣,情感真实自然,一般采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以下是记叙文的一些知识点:
1. 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人物描写需要关注其外貌特征、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并通过描写来让读者对人物有感性的认识。
2. 情节设置:情节是记叙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合理安排情节发展的起伏跌宕和高潮迭起,使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3. 现实主义色彩:记叙文通常强调真实性和生活的感性表达,因此需要借助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刻画真实的人物描写,营造现实主义色彩。
4. 描写手法:记叙文需要通过各种描写手法来描述事物,比如具体形象的描写、比喻与象征性的描写、对比与排比的描写等。
5. 语言风格:记叙文需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使用易懂、贴近读者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到亲切和身临其境。
6. 篇章结构:记叙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篇章结构,整篇文章应该有一个通顺的叙述线索,以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文章内容。
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等,来展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人物的经历。
以下是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的基本要素1. 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第二人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亲切感;第三人称则能更客观地展现事件。
2. 时间:记叙文要明确时间,包括时间period(时代)、时间point(时刻)和时间relation (时间关系)。
正确把握时间,有助于读者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
3. 地点:记叙文中的地点包括空间location(地点)、space relation(空间关系)和atmosphere (氛围)。
地点的描述有助于读者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增强身临其境的感觉。
4. 人物:记叙文要描绘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动作、语言、心理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和情感变化。
5. 事件:记叙文要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
事件的描述要有起伏、波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记叙文的结构1. 导入:引出记叙文的背景、人物、事件等,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2. 主体:详细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人物的动作、心理、对话等。
3. 高潮:事件发展到最紧张、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文章的关键部分。
4. 结局:叙述事件的结果,包括人物的命运、情感变化等。
5. 尾声:总结全文,点明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描述: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事件、环境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力。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3. 心理描写: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4.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手法,暗示文章主题,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5. 抒情议论:在记叙过程中,适时加入抒情、议论,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记叙文的语言特点1. 生动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考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对比: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现主题。
②欲扬先抑: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③托物言志:明确指出比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④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4、记叙文的线索:题目人物实物感情5、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格式:通过什么人做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可抓起因+经过+结果找主旨的方法:a.要抓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2):概括中心事件方法一人物时间地点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人物加做了什么事6、分析人物性格:(1)抓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文中有原词尽量引用原词)(3)找描写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部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充实;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8、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使人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Word版
知识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1) 写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2) 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3) 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4)结合文章主旨。
必要时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处房屋、风俗等)个社会环境描写(景物等)动时间、地点、季节、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环境描写己说出来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心理活动:我想、动作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白)独白、对白、群白、旁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人物描写一般描写时代,小至家庭、一社会、整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注意:1.交代的背景可以认为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2.如果环境描写的内容是不好的环境(下大雨,刮大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阴沉、泥泞的草地、漫天黄沙、狂风暴雨等等需视具体环境内容而定)那么渲染的气氛及烘托的人物的心情一般也是“不好”的气氛(冷清、凄凉、孤寂等视具体内容而定)或不好的心情;相反环境描写的内容是好的环境描写,那么渲染的氛围或烘托的人物的一般也是好的。
知识点2: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的情感。
结合句子)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1.散文(叙事散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散文按照所写内容通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和“我”;起因——“我”去北京读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车站送别,展现深沉的父爱;结果——怀念父亲。
3.写作手法
(1)常用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5种: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①描写的作用
4.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渲染、反衬、反讽、对比、虚写、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等。
3.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总领下文、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做铺垫、埋伏笔、虚与实、详与略、总与分、正面与侧面、以线索贯穿全篇等。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反问、设问等。
5.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并不会改变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乡》等。
主要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突出主题。
(6)为下文作铺垫。
(7)突出中心思想。
6.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包括人物、情节、时间和地点等要素,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面将从叙述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来介绍记叙文的知识点。
一、叙述方式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有两种: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
直接叙述是指作者直接叙述事件或人物的情况,如“他走进了房间”;间接叙述则是通过描写和暗示来表达事件或人物的情况,如“他踱步进了房间,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
二、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要展开故事情节,结尾要有总结和反思。
同时,记叙文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倒叙、插叙和回环等手法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深度。
三、语言运用
记叙文的语言运用要求生动、形象、具体,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语言运用也要符合故事的情境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描写悲伤场景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
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
记叙文是一种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叙述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记叙文知识点概括课件
06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开头与结尾的技巧
开头技巧
使用悬念、引起共鸣、描绘场景等方法,吸引读者的 注意力,为全文打下基础。
结尾技巧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留下思考空间,使读者回味无 穷。
情节安排的技巧
情节连贯
确保情节发展自然、合理, 避免突兀和跳跃。
节奏控制
通过调整情节的紧凑度和 缓急,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地点描写
通过对地点的详细描写,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人物
人物
记叙文中的主要角色,通常包括主人 公、配角等。
人物塑造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和 语言等方面,塑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 使读者对人物有深刻的印象。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起因
记叙文中描述事件发生的原因,通常在故事开头部分呈现。
结局意义
事件的结果对于主题表达和故事意义 具有重要影响,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03 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
总结词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组织材料。
详细描述
顺叙是最常见的记叙方式,从头到尾,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先发生的先说,后发 生的后说,脉络分明,有条不紊。
倒叙
对偶
要点一
总结词
将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句子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 对比。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偶是一种利用对比来强调表达内容的修辞手法。通过对 偶的运用,可以将相反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突出各自 的特点,使表达更加鲜明。
夸张
总结词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强调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详细描述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强调表达效果 的修辞手法。它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 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记叙文(小说)作用:1.开头:①点明主旨,统领全文(结构上)②埋下伏笔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结构:2.中间句: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
内容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内容:3.结尾:结构上:①总领全文②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开头,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①点明中心②升华感情③体现人物精神④言有尽而无穷⑤引起读者思考。
4.标题:①概括内容人物②线索③揭示主旨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记叙顺序:顺叙:①时间、空间、逻辑。
②作用:按顺序写,清楚明了,贯通性好,层次分明。
倒叙:①含义:先写结果,再按顺序写。
②:作用:A:设悬,吸引读者。
B:增强文章的灵活性,避免叙事的枯燥乏味。
C:突出中心。
插叙:①含义:暂时中断原来记叙,插入一段,再接着叙述。
②A:补充说明。
B:推动情节发展。
C:使情节曲折。
D:激发读者兴趣。
补叙:作用:①使事件完整,结构完整,主题完整。
②:使情节曲折,突出人物或主题。
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6.修辞手法赏析句子①字词(动词)②修辞③表现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拟人:拟物、比拟。
夸张:超前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对偶、双关、反问、反复、排比、借代、顶针、对比。
7.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近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情感,增强亲切感,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不受时空限制,全知全能,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8.分析句子的含义(表层+深层)对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道理)9.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①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动作;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说明。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记叙文知识点
一、记叙文分类:1、侧重写人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如《顶碗少年》。
2、侧重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
如《羚羊木雕》3、侧重写景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
如《春》。
4、侧重状物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以抒怀。
如《核舟记》、《爱莲说》。
二、记叙文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
《老山界》《枣核》②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如《在那颗星子下》。
作用: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如《爸爸的花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让她汇款一事。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使结构曲折。
五、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语文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就是说通过具体地继续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立场,读后使人收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事件的起因: 为何发生这件事;经过: 来龙去脉写清楚;结果:交代好结局。
3、记叙文的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串联在一起。
(例:《伟大的悲剧》)(2)以某事件为线索:例如《散步》一文,以一家三代人散步、发生分歧、统一意见来组织材料,突出中心。
(3)以某物为线索:围绕某一件物品来展开,这件物品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例:《羚羊木雕》)(4)以人物为线索:(例:《我的叔叔于勒》)(5)以见闻为线索:(例:《故乡》,所见、所闻、所感。
)(6)以地点转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例:《阿长与<山海经>》)4、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更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必要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绘声绘色、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由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
记叙文中的议论主要是为记叙服务的,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散文的具体要求有: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主旨。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对具体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表达,对分散的内容加以概括。
考查的是提取、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概括文章主旨,就是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意或目的加以概括。
要求考生能够体察作品中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题角度:
(1) 归纳内容要点:要求对选文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如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什么,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说明了哪些内容,文章向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性格特点,表现在哪些事件上等等。
(2)概括文章主旨:①直接概括文章的中心(或论点等)。
②简谈文章给你的教育、启迪作用。
③给文章拟定标题。
以考查对文章内涵的把握和概括及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④概括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式,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现。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手段。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作的思想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就能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设题角度:划分段落层次,句子或段落的复位,选择或补写衔接上下文的句子,指出文章的线索或写作顺序,分析句子或段落的功能,找出伏笔和照应的语
句,等等。
间接考查主要是将层次分析和思路理解糅合在从语句理解到主体把握、文章分析等其他考点中。
近年来,直接考查层次划分的题目并不多见。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就是要能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
说明性语言平实、简明、准确;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
体味和推敲这些语
言特点都必须仔细体会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意义、深层含义、作用
及表达效果。
设题角度:要求品析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和蕴涵在语
句中的作者的情感。
重要词语:指句中的富有表现力和特殊作用的词语。
如精当的动词、形
容词,别具意蕴的词。
(1)要弄清词语的本意。
(2)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
(3)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一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
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语句赏析:
修辞方法指导:
a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生动形象
地表现了------内容(语境义),表达了作者-----情感。
b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内容(语境义),表达了作者-----情感。
c排比:增强-----语势,加强-----语气,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d对偶: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
e其他:对比反复反问设问夸张等修辞起突出强调作用,答题方法同上。
描写方法作用:
例如:这句话是动作描写,用了xx和xx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内容(语境义),表达了作者-----情感。
(其他描写方法作用答题方式同样)
注意: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是表现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重要语句: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如标题、主旨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文章结构(如过渡)句等。
(1)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要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
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诠释深层含义。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文章开头,内容:(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
结构: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文章中间,内容:(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
结构:承上启下(过渡)等。
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文章末尾:(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
结构: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②还应考虑到句子所带的标点符号和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如:
句末带省略号,还有引人联想、思考的作用;
感叹句: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
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作者的观点、感情,加强节奏感等;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尝试探讨。
设题角度:a就文章的主题、观点、内容
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议论文)b结合
自己的经历谈感受,先叙事再谈感受。
c 描写
景物后谈感受。
D 续写或扩写。
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9)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情。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