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十大考点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考点汇总
记叙文一.概括1.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简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概括围绕哪一个人物的事件有哪些(简要概括,只写经过)①②③3.补充表格或横线上的情节或情感技巧: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用线索写了哪几件事(明线,可明线暗线都写,暗线又叫情感线)5.标题的作用/含义/好处(好在哪里)含义:题目,既指内容上(不脱离本意,本意写在草稿纸上)又指情感思想上(不脱离本意,本意写在草稿纸上)作用:①揭示或暗示文章主题②揭示写作对象③揭示主要内容④贯穿全文线索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好处:(手法)+(效果)+内容+情感+作用(见含义)(见含义)(⑤)6.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二.理解1.是什么,为什么(某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某一行为的原因有哪些?)七步之内必有解药2.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判定)①渲染气氛②烘托心情/品质/精神③交待时间地点④交代时代大背景⑤为下文…作铺垫3.结构作用[1]中间或结尾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还包括情感)①过度、照应、引出下文②照应题目、首尾呼应[2]找出与第X段照应的语句并分析作用(结构+内容)找:近似相同/完全相反[3]插叙(如第九段用了哪种说明顺序)判定:完整的,过去的一件事为插叙[4]选文用一/二/三人称的作用①②③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含义不答修辞)1.XX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七步,内容(引申义)+情感(含义))2.XX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有何不同?(七步,内容(引申义)+情感(含义))第一次出现主要针对内容,第二次出现主要针对主题四.1.赏析词语或句子(描写比修辞更重要)①四方向:描写、修辞、重点词、叠词、拟声词、大词小用等②四步骤:手法+效果词+内容+情感2.找出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轻易不答)3.分析/揣摩心理描写,描写/补写心理描写第三人称:评价性语言内疚第一人称:描写性语言对不起4.根据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情感注意:[1]与中心相关的性格[2]尽量用形容词,不行的话用动词短语[3]包括哪些特征:①职业特征②形象特征③身份特征五.形式:开放,内容:中心1.联系生活(结合原文)谈你的感受注意:结合原文要写“从…中,我看出了…”格式:在文中…,在现实生活中…2.选文和课文比较技巧:相同的是中心(精神),不同的是经历(事件),从内容和中心两块来写3.标题能否换了(中心)最好换了4.纵观全文,如何理解结尾的某一句话?①结尾就是中心②有修辞(化修辞,变为道理)5.为主人公写颁奖词(获奖感言)事迹+精神+语言颁奖词:事迹+精神+语言获奖感言:格式:大家好,很荣幸能得到xx奖,我要感谢xx,是他教会了我xxxxxxx(内容),让我懂得了xxxxxx(精神),谢谢大家!。
记叙文的基本考点
记叙文的基本考点有十大类。
一:理解与概括内容考查方式:(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3)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4)根据示例,概括或者补充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
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答题格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考查方式:(1)概括文章主旨或者中心,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写某段内容,主要为了表达什么感情?(3)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析文章某一人物的情感变化。
答题技巧:(1)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2)联系文章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3)依据词句色彩,推敲情感态度。
(4)根据人物,景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具体内容+歌颂(赞美,揭示,讽刺……)精神(情感,现象)三:分析人物形象考查方式:(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概括)某某的性格特征。
(2)你认为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3)对某某的动作,神态等做具体分析。
(4)稳重某某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题技巧:(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答题步骤:(1)审清题干:看题干要求,是只写出人物形象还是要求写出对应分析。
(2)梳理与人物相关的情节或描写。
(3)具体概括。
(4)增加序号,使答案条理化。
答题格式:(1)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2)从....(动作,语言等)可以看出....是(品质,性格等)的人。
(3)某某是....(性格,品质等)的人。
省略处一般是用两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两至四个进行概括。
四:品析记叙文语言又分三大类:赏析类,含义类,理解类。
(一)赏析类考查方式:(1)对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记叙文的考点及答题要点(1)
记叙文的考点及答题要点1.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便于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 记叙的顺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3.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4. 记叙文的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巧合、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5. 标题的作用:(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3)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作用(4)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是文章写作的中心或突出主题。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词语的作用:用替换法,解释其在文章中的意思。
7. 赏析品味句子(主要是运用描写和修辞手法的句子,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1)人物描写:外貌、语音、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答题要点:①运用什么描写②生动形象地写出③人物的什么特征或品质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作用:①写了什么景②渲染什么气氛③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性格④为下文做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反复、双关、借代、反语、通感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活泼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夸张: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的感情。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对称,便于吟诵,有音乐美对比:突出强调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
(完整版)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
记叙文基本知识1、词句段赏析(含义、作用)2、标题分析(含义、作用)3、梳理情节,概括内容。
4、分析人物形象。
5、提炼主旨。
6、结合实际谈看法。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
三、表现手法。
四、描写方法。
(重点:环境描写)五、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重点:插叙的作用)六、标题的含义七、标题的作用八、开头段的作用九、中间段的作用十、结尾段的作用十一、赏析句子十二、赏析词语十三、概括主要内容。
十四、梳理文章情节。
十五、概括人物性格。
十六、提炼行文线索。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是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同宿易懂。
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3、夸张:突出强调某一事物或感受,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丰富语言内容,增强气势,加强语气,(抒情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
6、反复: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8、反问:发人深省,其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强烈地表达……的感情。
9、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想象、对比,衬托、伏笔、铺垫、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前后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等。
(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1、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2、象征:化抽象为具体,意蕴深刻,委婉含蓄。
3、铺垫、伏笔: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巧妙。
4、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巧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隽永优美,耐人寻味。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第一篇: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l、考点:记叙文的标题常见题型:(1)标题有什么作用?(或问文章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方法: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叙述的对象;揭示(暗示)文章主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语双关。
(2)标题的含义:需要从两方面回答①表层含义;②深层含义例如:①文章题为“背影”,有何作用?(《背影》)答:题目“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思路更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背影的难忘深情。
②《蜡烛》一课的标题有何含义?答:题目“蜡烛”表层含义是指文中南斯拉夫老妇人在苏联青年坟头点亮的蜡烛,深层含义是指蜡烛所象征的革命烈士的生命之光,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精神,对红军烈士的哀思及两国人民的战斗情谊。
2、考点:内容概括常见题型:(1)请概括选文的内容(2)文章为刻画人物写了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3)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横线。
(链式概括)答题方法:人(物)+(核心)事件+结果(注意:有些文章,人(物)中的“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
)例如:(1)请概括《芦花荡》第55-63段的内容。
答:老头子(人物)设计报复鬼子(核心事件)为大菱报了仇,尽泄心中之恨(结果)。
(2)《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为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写了哪些事情?请概括出其中三件。
答:阿长睡觉时爱摆成一个“大”字形;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想方设法给“我”买来《山海经》。
3、考点:人物描写方法—一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有时还用侧面描写。
常见题型:某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描写,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人物***情感(心理),突出其***特征。
例如:①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老王》)分析:本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地突出老王病入膏肓、生命垂危的状态。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 分析段落作用(练习+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分析段落作用(练习+答案)XXX的语文课专注于提升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其中考点十分析段落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能力点。
分析段落的作用需要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不能仅仅关注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位置。
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开头段可能总领全文、点明题旨、奠定感情基调、开启下文、铺垫或设置悬念。
中间段可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能扩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或照应上文。
结尾段可能在内容方面点明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感悟或情感,也可能在结构方面总结上文、首尾呼应或照应题目。
在解题时,要从内容表达和文章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是时间的富翁。
有时我待在家里无聊,或者被父亲赶出去玩,我就会去街口看快手XXX戏法。
快手XXX是一个胖胖的大汉,他在地上搭了一个小摊卖糖。
他随身带着一个漆成绿色的小木箱,放在摊位上。
箱子上有一根横木板,上面插着一排廉价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
戏法很简单,被称为“小碗扣球”。
他用两只茶碗,每只碗下面都有两个红球。
他很快地动手,把一个球塞在碗底下,然后问孩子们:“球在哪里?”一次,我看到他把一个球塞在右边的碗下面,我兴奋地喊道:“在右边的碗下面!”快手XXX惊讶地看着我,然后把右边的碗翻过来,球不在那里。
他把左边的碗也翻过来,球还是不在那里。
最后,他把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让球重新出现在碗里。
我输了,只好买了一块糖。
快手XXX当时只有40多岁,精神饱满,肉厚肌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
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手指滚圆,转动灵活。
他的双手非常敏捷,大概这就是他被称为“快手XXX”的原因。
我童年时光的许多时刻都在他的表演中度过,他的戏法总是让我感到好奇和快乐。
上中学后,我很少见到快手XXX了。
偶尔路过那个街口时,我还能看到他变着“小碗扣球”。
第⑥段主要描述了作者的思考和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览表
10、句子深层含义(与考点7结合)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结合作者情感和作品主题)
11、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一、内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整 体 感 知
1、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或感情。 (注意字数限制)
学生自己整理
2、题目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深层含义往往是作者的感情或观点;象征义,引申义等。
3、题目作用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品味语言
9、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
常用具体如下:
1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思想感情等。
4 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记叙文高频考点归纳
记叙文高频考点归纳一.概括文章内容(必考考点)答题公式:①(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②(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考点分析:公式1:首先要找到故事的中心人物,这是概括情节的第一步,可以从两个细节入手,一是文章的线一是文章的标题。
其次是判断事件,即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围绕中心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当把两个要素都寻找完毕后,就可以在文中寻找起因。
公式2:此公式的应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文章中人物比较单单一,确定好中心人物,然后根据公式1的的方法答题即可。
另一种情况是文章人物众多,故事情节也纷繁复杂,对于这样的试题,要明确每一段落都有相应的人物物,并且注意陈述角度的变化。
以上两个公式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试题,前者主要对应一句话概括主要情节或字数要来较少的试题;而后者主要对应没有特别明确的字数限制或者文章情节比较复杂的试题。
常见概括方法:① 六要素综合法②关键词与提炼法(含中心词语提炼法)③段意合并法④去粗取精法阅读方法:应特别注意开头、结尾,看文中是否有概括性的段落,每段开头或结尾是否有概括或总结性的语句答题方法: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二是“简洁”,答题语言一定要精炼,切记啰嗦。
二.顺序(重要考点)答题公式:①顺序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给人鲜明的意象,便于读者理解②倒序的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感染力,便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③插叙的作用:(概括内容+作用+好处)① 概括插叙内容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好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做铺垫,便于突出文章的中心③这样写补充背景材料,有助于情节完整,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理清记叙顺序①理清时间。
要分清顺叙、倒叙和插叙的类型,其方法是仔细读文章,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乱现象。
②关注变动。
要仔细分析事件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有,则这些地方可能运用了倒叙和插叙③紧扣段落。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考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对比: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现主题。
②欲扬先抑: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③托物言志:明确指出比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④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4、记叙文的线索:题目人物实物感情5、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格式:通过什么人做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可抓起因+经过+结果找主旨的方法:a.要抓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2):概括中心事件方法一人物时间地点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人物加做了什么事6、分析人物性格:(1)抓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文中有原词尽量引用原词)(3)找描写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部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充实;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8、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使人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
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阅读的兴趣;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
就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一 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总结插叙的作用有:
①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②衬托人物品质。
③为后文做铺垫。 ④突出文章的中心。 相对而言, 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
答题的格式一般为:补充交代了······的原 因 /······的背景 /······的经历;突出 了谁谁谁的· ·····形象 /品质;为下文· ·····事
A、从修辞切入。(运用了……修辞手法……)
B、从句式切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C、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切入。(贬词褒用、褒词贬用)
其实是反话正说,
B 破折号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或补充。
此 知
1)“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
识
玛峰。”
点 考
②表示话题的转变
得
1)“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 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 ——我能抽
较 少
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知识点 8:重点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引号的作用
①引用 1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②强调 1)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③特殊含义 (讽刺和否定、特定称谓)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 明确: 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 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记叙文(小说)作用:1.开头:①点明主旨,统领全文(结构上)②埋下伏笔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结构:2.中间句: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
内容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内容:3.结尾:结构上:①总领全文②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开头,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①点明中心②升华感情③体现人物精神④言有尽而无穷⑤引起读者思考。
4.标题:①概括内容人物②线索③揭示主旨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记叙顺序:顺叙:①时间、空间、逻辑。
②作用:按顺序写,清楚明了,贯通性好,层次分明。
倒叙:①含义:先写结果,再按顺序写。
②:作用:A:设悬,吸引读者。
B:增强文章的灵活性,避免叙事的枯燥乏味。
C:突出中心。
插叙:①含义:暂时中断原来记叙,插入一段,再接着叙述。
②A:补充说明。
B:推动情节发展。
C:使情节曲折。
D:激发读者兴趣。
补叙:作用:①使事件完整,结构完整,主题完整。
②:使情节曲折,突出人物或主题。
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6.修辞手法赏析句子①字词(动词)②修辞③表现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拟人:拟物、比拟。
夸张:超前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对偶、双关、反问、反复、排比、借代、顶针、对比。
7.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近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情感,增强亲切感,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不受时空限制,全知全能,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8.分析句子的含义(表层+深层)对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道理)9.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①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动作;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说明。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 分析段落作用(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十分析段落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在阅读中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能力点。
它主要考查对重要段落在主旨表达、结构安排、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
▲命题形式1.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2.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分析段落的作用,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切忌只阅读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只看它的位置就急于答题。
要从内容表达和文章结构这两方面去分析。
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各不相同:1.开头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起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来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氛围。
2.中间段的作用。
文章中比较短的中间段落,往往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分析时要注意指出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
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除起过渡作用外,还起扩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或照应上文的作用。
3.结尾段的作用。
在内容方面的作用: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感悟或者情感;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在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
▲答题格式1.开头段:这段话开篇点题,照应题目(点明题旨)/开门见山,交代写作对象、内容/渲染了……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引发读者的思考……;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段: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记叙文文章相关考察点序号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人物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一人称记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亲切自然,能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和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二人称记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读之让人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以“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
以第三人称记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可写范围更加更加广泛。
3.记叙文章结构:1、开头:开门见山直抒主题。
作用: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引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例如:《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开篇直截了当的点名了主题,说话不拐弯抹角,寥寥数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明中心,摄魂魄。
2、开头描写环境,这是最长见的方式。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水浒传》中大量使用环境描写,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落难。
即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又的铺垫了下文。
3.在段落上经常有过渡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
通过查找过渡句可以给课文分段,还能帮我们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是记叙文文章的线索。
4.记叙文文章的结尾一般都有中心句,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
5.记叙文文章线索: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①以某个人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描写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
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景和行踪及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如《孔乙己》中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②以某个物或者物的特征为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猫》中以“猫”为叙事线索。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答题归纳
11、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时要语意连贯,分析表层含义和深 层含义。
12、写作手法
常用的主要写作手法:
对比、衬托、烘托、欲扬先抑、前后照 应、巧设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开宗明义、 卒章显志、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 夹叙夹议……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 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 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 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 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与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 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 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生动形象地描写了XXX 2、渲染XXX气氛,烘托XXX心情 3、为下文XXX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表现一定的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 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9、概括主要内容: 多种考法:限定字数;不限定字数;根 据情节填空。
答题模板: 1.本文记叙了谁+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 果怎样 2.本文记叙(描写)了……(事物)的……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情感
10、分析人物形象(或结合内容分析):
两种考法:1、性格特征:写词 2、完整的话,如XX是XXX的 人, 他有XXX的性格 注意:看题目有没有要求结合文章分析
7、赏析加点词或画线句: 第一步:赏析句子要选取赏析角度,如修 辞,描写等;赏析词语要写出词语含义 第二步:(概括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XXX 第三步:表达(表现,赞美)了XXXX.
初中记叙文考点整理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句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六种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当时人的 情感、心里、性格特征。
拟人:把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现了人 的情感。
夸张:增强语势,强调了……
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
四种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心里、肖像 表达效果:表现了人物的心里、情感和性格。 例:选文第一段中的黑体字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奥楚蔑洛夫
假装大义凛然,公平正义,其实却非常虚伪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的作用: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 物情感、心里),可能为下文……做铺垫
例:文中第7段“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 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有什么作 用?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沉重的氛围,体现出我们一家人 看到穷困潦倒的于勒,发财美梦破灭,心情的沉重。
句子或段 落的作用:
一.内容(概括,反映人物情感,为下文……情节做 铺垫)
二.结构:①首: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三.中:过渡 四.尾:照应开头(上文) 例:第七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为下文下雪的情节做铺垫 二.为下文农民开灯指引我做铺垫,也衬托出我面
记叙文考点之一——字
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例:guan gai (灌溉) 三.看汉字写拼音: 四.拮据(jie ju) 五.找错别字: 六.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
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个震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 七.该句中的错别字:震(振)
对恶劣天气也敢出诊的善良、高尚
八年级记叙文常见考点
八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答题技巧及实战练习一、题型汇总(10种)1、题目理解2、句段作用3、环境描写4、概括内容5、人物形象6、品味语言7、表现手法8、主旨探究9、补写内容10、主观迁移二、答题技巧1、题目的理解1)、题目含义:①找双关意a、表层含义b、深层含义②挖比喻义③结合中心2)、题目作用: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
③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交代写作对象、时间、地点和环境。
2、句段作用(1)开头段作用: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②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基调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思考。
④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⑤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⑥渲染气氛,埋下伏笔(2)中间段作用(过渡段):①承上启下②承上(总结上文)③启下(领起下文)结尾段作用:①总结全文②呼应开头或题目.结构完整③深化主旨,升华情感④言有尽而意无穷.⑤抒情议论,点明主旨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⑦启发联想,象征、暗示或揭示(4)句子作用①中心句或点睛句:概括段落或全文中心(内容)、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②议论抒情句:揭示作者一定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直抒胸臆。
③矛盾句:字面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深刻地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④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句:创造文化氛围,富有文学色彩,思路开阔。
再结合语境分析。
3、环境描写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背景,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2)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
3)渲染出强烈的气氛,增加感染力。
4)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社会环境。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7)暗示文章主旨4、概括内容(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技巧:谁+ (地点时间)+事+结果(3)段意合并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十大考点如何快速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教你高招考点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对策: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①文章的标题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考点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类型3、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一: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对策二: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考点三:表现手法类型:直接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其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考点四:含义作用题类型1、直接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类型2、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
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
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点五:结构层次考查1、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对策: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考查2、概括层意的方法(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考点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①文章标题法;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一线串珠法④六要素法考查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对策: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考查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对策: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考点七: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
(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 句,因为它xx。
考点八:结构和思路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故事(事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对策:这类题目更强调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是目前考试中使用率比较高的题型。
做这种题目时,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
思考顺序:概括的是什么内容——是文章的哪些段落——怎样概括。
考点九:标题考查类型1、直接让考生给文章拟标题:对策: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类型2、判断已有标题是否正确,并另拟几个合适的标题。
对策:从多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
考点十:知识拓展题类型1、人物事件拓展。
如:本人主人公是一个爱国将领,你还能举出哪些?对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质,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寻找合适答案。
类型2、主旨拓展:用广告、宣传语、对联体现主旨对策:掌握广告、宣传语、对联的写作方法,再根据主旨而定。
类型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对策: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类型4、仿照文中某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对策: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及感情色彩;2、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