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共46张ppt)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者的阅读兴趣。
第9页/共51页
二、文章标题的含义
•(既指)表层含义是……,又指)深层含
义是……。
• 提示:从文章表现的主旨去推敲。
• 题型示例:
• 1、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种的夹竹桃花凋谢了 ,又指爸爸去世了。
第10页/共51页
(2015 •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 年云南省中考卷)
读兴趣。
第13页/共51页
• 《像向日葵一样灿烂》(2018年师宗县二模卷)
• 2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 (1)交代了事情发展的原因,以及我的心情;(2)引出下文,为下文的展开
作铺垫。(3)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第14页/共51页
四、文章中间段落结构上的作用
• 承上启下(过度)。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 25.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 有何作用?
• 议论、抒情;结构上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 心。表达作者对人生苦难的看法,认为人生的苦难并
第18页/共51页
不可怕,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终可以让苦难望而却步。
六、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 感情。
第2页/共51页
• 八、语境词的理解 • 九、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十、赏析句子 • 十一、叙述顺序 • 十二、分析人物形象 •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 十四、表现手法 • 十五、表达方式 • 十六、、谈看法、启示、体验、做法
第3页/共51页
• 2015年:《别样山茶红》
•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 的理解。(2分)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共46张PPT)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共46张PPT)

角度四:从句式的角度
• • 1、长句与短句 • •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效果:表意复
杂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 • • 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效果:短小精
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 •
• 2、整句与散句 •
•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多指排比 句和对偶句)。效果: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语势强烈, 极富感染力,体现语言的对称美。
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 作用

•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 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 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 •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
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 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 展; • •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 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 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描写——侧面描写
• 题型: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 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
•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 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 反应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的描写; 对环境的描写
了)……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 理解。 • •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 作),使之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特 点)。 • • (3)夸张:突出强调了……的本质特点,给读者以深 刻的印象。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答题归纳ppt课件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答题归纳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Biblioteka 33、文中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 2.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3.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最新版整理ppt
4
4、最后一段作用:
1、结构上:照应开头或题目;首尾呼 应;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 完整。
2、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深化 中心(全写);指出技巧,用
一句话概括中心
最新版整理ppt
第二人称: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转插叙:由于 某种需要,暂时换为第二人称,便于与读者交流, 便于直接抒情,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
事件、场景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视听限
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
最新版整理ppt
16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表现一定的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
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最新美版整的理ppt享受。
7
7、赏析加点词或画线句:
第一步:赏析句子要选取赏析角度,如修 辞,描写等;赏析词语要写出词语含义 第二步:(概括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XXX 第三步:表达(表现,赞美)了XXXX.
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
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
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
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中心突出。
最新版整理ppt
15
13、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我直接 面对读者叙述,缩短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抒胸 臆,读来亲切、真实。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课件

5、说明:
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用等特征 和事理做客观、科学的解释。
六、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概括情节,可通读全文,筛选信息,按 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顺 序进行语言表述。
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保留“何 人,做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即“谁做了 什么,结果如何”。
想,创造气氛。
8、反复:加 强 语 气 , 强 调 内 容 。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的印象。 (4)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二、两种描写方法
(一)按描写内容分为:
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按描写方法分为: 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其中包括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 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三、三种记叙顺序
• 顺叙:按时间、地点转换的顺序来记叙事情;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6) 衬托: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 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 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 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内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64张PPT)


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
顺叙
倒叙
插叙
记叙顺序:
顺叙
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 先后顺序来写。一般包括时间 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 事件发展的过程。
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读起来脉络清晰,让人印象深刻。
记叙顺序:
倒叙
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 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 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 整个过程。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记叙人称
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我、我们
你、你们
他/她/它 他/她/它们
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①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作为事件的见证人,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便于直接抒情和表现主题。 ③显得亲切、自然,便于心理描写。
线索分类: 事线 地线
感情线
人线 时线 双线并行
线索分类: 事线
以一个具体 事件为线索。
如: 《社戏》始终围绕“社戏” 这件事展开:盼社戏—— 看社戏——忆社戏。
线索分类:
人线
以人物为线 索。包括人物动 作行为的变化、 思想性格的发展、 所见所闻等。
如: 《孔乙己》通过“我”
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 的形象特征和遭遇。
记叙文 文体知识梳理
壹 记叙文六要素
贰 记叙文分类 叁 线索 肆 记叙顺序
伍 记叙人称 陆 标题含义及作用 柒 修辞手法 捌 表达方式 玖 描写手法

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 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件(共38张PPT).ppt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件(共38张PPT).ppt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攀”“缩”“微倾”几个连续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为我买橘时过 铁路、爬月台的情景,突出父亲的艰难不易,表现了父亲细腻深沉的父爱。
二、句子角度
2.句子作用
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2.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 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范围的转换,一目了然。
3.以物为线索
如《台阶》一文是以“台阶”为线索,讲述了父亲要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定义:贯串全文,推进文章情节的发展,通过线索可以把相关的人物、事
②作用:补充交代了上文某些内容;与上下文情节形 成对比;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 节富有波澜;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中心。
《故乡》一文, “我 ”和 “母亲 ”谈到闰土时, 插入过去少年闰土和“我 ”的友谊片断,接着回到现实。
定义:所谓记叙顺序是指叙事前后安排的次序。主要包括顺叙、倒
件、场面、环境等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4.以人为线索
如《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人物线索,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展开叙述的。
5.以事件为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 装”。
如《社戏》一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 全文,再现儿时美好生活。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实在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 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ppt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ppt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刻、地址、人物、工作的原因、经过、成果
2、记叙顺序分为: 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人称有: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绘、阐明、抒发、谈论
5、记叙性语言特点是: 精确、生动
6、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标志、烘托、比照、挖苦、烘
答题格式: 什么表现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
(1) 标志办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予在所描绘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体现力。 (2) 比照办法 经过比较,杰出事物的特色,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3) 烘托(旁边面烘托)办法 以非有必要的人或事物烘托首要的人或事物,杰出首要 的人或事物的特色、性情、思想、爱情等。
(4)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
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 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记叙头绪及效果
场景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
作用: ①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时间、地点和景物特点);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 景、时代特征。 ②烘托人物……心情。 ③渲染……气氛。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5.记叙文中常见的体现(写作)办法及效果
象征手法 对比手法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讽刺手法 欲扬先抑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1)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给 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
(2)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对话,便于抒情, 显得 亲切感人。

记叙文阅读-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ppt课件

记叙文阅读-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ppt课件

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 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 物喻人。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 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 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 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 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第二部分 常见试题及解题思路
单击此处添 加大标题内 容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一.整体感知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 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② 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 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③ 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 心内容; ④ 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 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2. 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 去除无关 紧要的修饰语,② 多音节词改为单音 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 将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 如有,必须修改。
二.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13.仿写句子: 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 点(如叠词)等。 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吐血整理,十分实用)PPT教学课件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吐血整理,十分实用)PPT教学课件
你知道这些描写的区别吗?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4
末页
①人物描写:能把人物的形态、动作等具体特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
来,使其具体、传神、生动、可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
其境,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
体形、姿态等)进行的描写。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情况;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语言描写:对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
进行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些)性 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能推动故事的发展。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5
末页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
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专题
1
专 题 一
考 情 分 析 文 体 特 征 考 点 精 讲 备 战 演 练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
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文
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 形象的特点等。
目录
上一页
5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文体特征
1. 记叙文的含义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
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注:河南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
文和小说。)
2.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目录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2021/6/3
4
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 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 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 主题,耐人寻味。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 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
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2021/6/3
9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 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 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文章用典的赏析:
一是丰富文章主题,
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021/6/3
10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
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
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
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2021/6/3
8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 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作用;
写作方法及作用;或表现手法(象征、借 景抒情等)
感悟(心得、看法、疑问)
2021/6/30
3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理解标题的作用 贯穿全文线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交代了文章的记叙(写作)对象。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 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 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 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021/6/30
4
表达方式及作用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叙述: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叙事情。(人物+事件) 议论: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抒情: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 染力。
描写:描写的作用。
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为写人记事服务。
2021/6/30
2021/6/30
19
分析文章语言特色之二:写法
(1)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 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 格、思想、感情等。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 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PPT资料(正式版)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PPT资料(正式版)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五、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
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
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⑵倒叙:
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 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表 达的需要:或为了突出中心;或为了使内容 集中,对比鲜明;或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 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三种重要标点的作用。
◆引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六种用法: ①表注释②表提示③表插说④表声音中断、 延续⑤表话题转换⑥表意思递进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 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 索正在进行
4、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5、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10、设置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十四、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记叙的线索: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 (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 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 理清楚、层次清晰。
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 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七、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 用第二人称。
8、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 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 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 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 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 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作用:做到情景交 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示例二:他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强烈反抗意 识的起义领袖。

(二)描写——环境描写
• 题型一: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 1、环境(景物)描写的方法 • ①多感官写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 ②多角度写景:远与近、实与虚、点与面、动与静,高
与低 • 作用:使景物的特点更全面,更形象地呈现出来,产生
(三)描写——侧面描写
• 题型: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 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
•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 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 反应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的描写; 对环 •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 •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

(五)议论
• • 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点明主旨;深化
(升华)中心;画龙点睛;引人深思
角度三:从词语的角度
• 题型一:体会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其作用 • 1、方法指津:抓住一些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成语等词语,来品析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 2、答题模式:词语 + 效果 + 表面内容 + 深层作用 • 通过……词语,……(效果)描写了……(表面内容),表
主旨
•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
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 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 (现象、感悟)。 •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 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
部编版
标题
• 题型: • 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 •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 •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
它妙在哪里? 4、给文章拟(换)标题。 •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 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标题的含义
• 1、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 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 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 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 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 义。
• 3、侧面描写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 有利于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激 发读者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描写更全 面、更具体,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节 省笔墨,使得表达更精练,结构更紧凑。
(四)抒情

• 直抒胸臆,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 主旨;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了文章 的感染力。

• (10)引用:引用……,表现了……(特点),增添了文 章的文采。

• (11)反语:使语言幽默风趣,讽刺了……(特点) •
• 3、示例: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 写了柳叶在烈日炙烤下的形状,表现了天气的炎热 和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
角度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 •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
• • 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
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 • • 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
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 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 •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 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 谨。
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 垫下文内容;衬托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
• 答题模式:效果 + 表面内容(景物特点) + 深层 作用
• 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特点)景物,烘 托了……心情,……
• 示例:此句运用了景物描写,传神地描写了夜晚的 阴森可怕,烘托了“我”当时害怕、恐惧的心情, 为下文“我”回家埋伏笔。
摇曳多姿,极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产生 一种特殊的交错美。
写作手法
• 题型一:分析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 1、顺叙:按时间先后和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 •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多变,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补充、衬托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解释说明了故事情节; 衬托了人物形象;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使结构曲折有致。
现了……(深层作用) • 示例:“绕住”“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
孩子拥抱男子的感人情景,突出了两个孩子的纯真善良。
题型二:理解句中代词指代的内容
• 1、常考的代词:这、那、这些、这种、那 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 2、方法:指代的内容一定在代词的前面, 或者指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或者离代词最 近的那句话,或者指前面某句话;有时指 代的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短语或词语)。
例析:
• 《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 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 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 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 之情。 《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 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 上十分渴望读课文。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 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 需要亲情和友情。
了)……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 理解。 • •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 作),使之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特 点)。 • • (3)夸张:突出强调了……的本质特点,给读者以深 刻的印象。
• (4)排比:突出强调了……(特点),节奏鲜明,增强语 势,极富感染力。
现了……,与上文(下文)…… • (1)表层内容指语言本身的具体内容,句末应有一个
中心语,来表明人物的身份或职业。如“……的教师形 象”“……的清洁工”“……的人”
(2)深层作用包括多种角度:
• ①文中人物的特点——外形特点、内心活动、性格特征、思想 感情、精神品质;
• ②作者的感情与感悟——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 者……的感悟。

•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效果:富于变 化、错落有致,表意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 3、倒装句 • • 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
言更富有表现力。
• 示例:放心吧,爸爸妈妈!(主谓倒装)她站在哪 儿,静静地。(状语与中心语倒装)
• 4、综合运用,灵活搭配 • 如果将各种句式综合运用,能使文章行文不呆板,
一种立体动态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 • ①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 •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
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 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
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人物的活 动提供背景; •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文 章……形成对比; • ⑤突出……的中心,升华……的主旨
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 作用

•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 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 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 •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
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 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 展; • •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 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 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 (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 • (6)反复:强调突出……(特点)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 (7)设问:有问有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 (8)反问:突出强调……(特点),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9)对比: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特点), 以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③读者的感受;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激起读者阅 读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的注意;引起读 者的深思;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 ④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主旨;点明中心;突出主旨;进一步深 化中心;进一步升华主旨;
• ⑤在结构上的作用。
• 3、示例一: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表 现了李想在阳光下自由快乐的形象,与上文 “忧郁和漠然”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父 母归来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角度一:从修辞的角度

• 题型一:判断语句的修辞,并品析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 用。

• 1、答题模式:修辞+效果+表面内容+深层作用 •
• 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描写了……(表层 内容),表现了……(深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