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合理念指导下的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历史整合型专题复习策略

历史整合型专题复习策略

历史“整合型”专题复习策略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刘汝明《中国考试》2007年第6期专题复习要根据文科综合考试热点和特点来进行。

总结历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考试热点=社会政治经济热点+学术研究热点+教学的主干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专题复习中要进行知识的整合和重组,注重整合型专题的复习。

一、整合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与重大时事热点问题专题关注现实时政热点,是近年文科综合考试的一个特点。

对时事政治热点,不能跟着热点跑,要冷静思考,把握热点的内涵组织专题复习。

时政热点问题可分为年度的时政热点和长效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民主法制建设,战争与和平问题,自主创新与节约型社会问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问题,建设和谐社会问题,就是长效热点问题;而中非关系发展中的中非峰会、胡主席访问非洲八国就是年度热点问题。

时政热点问题与历史专题复习整合,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强化主流意识的统率作用。

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是一个热点。

以文学艺术为例,《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具风格,均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独特历史风貌。

近现代史复习中,可用文学艺术作为情景考查历史:以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考鸦片战争的影响;从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的诗句考《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危害;以文学革命中新文学的表现形式,考“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追求真理的斗争;以1938年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考日寇侵略下的民族精神。

这就要把握其精神内涵和社会历史背景。

同时,还要注意文化遗产产生的社会生态环境。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这一时期社会大动乱、大分裂,南方沃土得到开发,生产技术提高,经济发展,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战乱频仍,南北对峙,民族大融合,文化得到交流和丰富,这就打破了汉武帝到东汉末年,儒家独尊的统治、思想界死气沉沉局面,成为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道家、佛家各家的思想和文化艺术都得到发展,涌现“一时多少豪杰”——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作家,诗歌、绘画、音乐、雕塑等等方面留给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

用新理念带动高三语文复习

用新理念带动高三语文复习

用新理念带动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园地09-01 1135:用新理念带动高三语文复习浙江省温州二中程永超新课程改革当下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但直面高考的“高三语文”似乎是一个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

“春风不度玉门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似乎向来就与考试绝缘。

事实果真如此?其实,从某种角度而言,考试本身也是一种素质的表现,只是我们以往的教育片面追求“应试能力的培养”以致走向一个极端罢了。

至少就当下而言,缺少考试的教育并非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体会,对高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略抒己见。

一、“高考就是天,课本也靠边”──其实,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高考这根“指挥棒”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着高三语文日常教学的。

高三语文教师基本上都认可“高三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高考当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在高三的日常教学中就会出现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普遍现象。

若是高考不考的,或是被考到的可能性不大的内容,即便是高中教材的必修课文,教师也会将其删除,以免影响高考复习时间。

如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西方现代文学),很多教师就是一步跨过,或者让学生“看一遍”,以几个“文学常识题”轻轻带过罢了。

而到了高三后期复习,有的教师干脆就甩开课本(如有些地方第六册课本基本不上)进行以高考复习资料为主载体的教学,让学生刚进入高三就陷身于高考复习氛围之中。

当然,也有不少教师是按照教纲要求进行必修课文教学的,但是,由于高三教师长期以来潜在的讲析权欲,已经习惯与应试为指归的功利目标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将那些血肉丰满,连接着生命的文章,变成一堆堆语言材料,一个个考试命题资源库。

诸如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就绷紧了“高考”这根弦,讲习完毕之后决不会忘记叮咛一句,“注意,这里经常考!”于是,高三的一篇新课文就被演变成了一份试卷,教学就成了变相的“考试演习,学习就成了对答案的猜想和记忆。

原本高一、二语文教学还蒙着的一层“语文教育”的温情面纱,在高三教学过程中就被毫不留情地揭去底里,只剩下赤裸裸的“应试”本质。

教师教学理念有效性下的复习策略

教师教学理念有效性下的复习策略
用、 灵活处理 问题 的能力 和探究能力 。 第 二轮 高考数学 复习是 高三复 习的“ 整合期 ” , 这 里的整合 , 既有各 分支内部的整合 , 又有各分支之 问的整 合。这 一阶段必须协调好 专题训 练与综合训 练的关 系。其 教学定 位是 以专题 的形 式 , 强 化重点 , 注重知 识的纵横联 系, 熟 练解题方法与技巧 , 提 升分析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第二 轮复习指导思想是 : 巩 固、 完善 、 综合 、 提 高。巩固 , 即巩 固第一 轮复 习成 果, 把巩固“ 三基 ” 放在首位 ; 完善 , 即通过专题复 习 , 查 漏补缺 , 进一步完 善知识体系 ; 综合 , 即在训 练上 , 减 少单一 知识点 的训 练, 增强知 识的 连 结点 , 增 强知识交 汇点 的题 目, 增 强题 目的综合 性和灵 活性 ; 提高, 即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概括 能力 ,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 落实基础知识 。 倡 导通性通 法
效 的教 学 行 为 。
第一 , 以学生为主体 , 面向全体 学生 。新 课程 理念之 一是课 堂教 学 观念 的转变 , 在新课程 理念下 教师要确立“ 以全体学生 为中心 , 以学 生的 学用 为中心 , 以全体 学生 的主动参 与为 中心 ” 的教学理 念。教 师要转 变 角色, 由知识 传授者 成为 学生 学 习的参 与者 、 引导 者 和合作 者 ; 由支 配 者、 控 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 促进者 和指导者 ; 由静态 知识 占有 者 成 为动态的研究者。而学生地 位也 发生 了转变 , 由单纯 听课 、 被动接 收 地位 转变为主动参与 、 合作 学习 、 探 究发 现 的主体地位 。所 以教师必 须 树 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 摆正讲 与练 的关 系, 课堂 教学 中努力关 注 学 生的复习效率。升上理想的大学是每一个 高三学生 的最大愿望 , 教师 应该 充分正视学生知识水平 的差异 性和认 知能 力 的差 异性 , 因材施 教 , 使 每个学生都掌握高考必备的数学知识 , 提高数学能力 。 第二 , 以数学试题解决为核心 。数学试题解 决是贯穿数 学教学 活动 的一条主线 , 学生通过高三年 级大量 的数 学试题 解决 , 达到巩 固基 础知 识, 掌握基本的解题技能 , 提高数学 思维 能力 。高三数 学复 习教学 时应 注意 : ( 1 ) 不要徘徊在 一招 一式 的归类上 , 要 更注重 观点上 的提高或 实质 性的突破. 有时候 , 出现教学 只是解 题方法 的简单 堆积 矽解题 技巧 的神 秘 出现 , 在解 题具 体操作 与解 题策 略或数 学思想 方法 之间缺 少沟通 的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

利用校史整合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 ——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发布时间:2021-09-23T08:34:25.17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第14期作者:汪斌[导读] 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发校史并将其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还可以借助校史这一素材进行研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汪斌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发校史并将其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还可以借助校史这一素材进行研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我整合并设计这一专题,从微观视角即和县一中110年发展来展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建构知识。

和县一中虽不能像北大一样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头浪尖,但它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大历史的发展脉络;而且利用校史,有利于学生从身边历史资源出发,感悟中国近现代的巨大变迁,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导入设计】教师:(展示图一)今天和县一中,高楼林立,风景如画,充满了现代气息。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和县一中的历史吗?(展示图二)我们学校脱胎于1902年和州官立中学,至今已经走过110年历史。

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中,通过其激昂而又坎坷的发展道路来审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展示课题: 以和县一中110周年发展看中国现代化历程)【设计意图】学生在一中读书两年了,但未必了解一中的发展历程。

即使有人知道,也只是只言片语,难知其事。

直接点出本课主线,实现“身边的历史”和“教材中的历史”的结合。

【讲授新课】一清末——探寻现代化材料一康熙年间,和州城复建书院于北门街,名“和阳书院”。

雍正以后,书院改为官立。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论文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论文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策略之我见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特点,发现专题复习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应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必须以形成网络、揭示本质、探明规律、发展思维为主攻方向。

但是在专题复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知识条理化的层面,达不到系统化的要求。

所以,为了更好地搞好专题复习,大面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牢牢把握新课改基本精神下,我打破以往思维模式,在专题复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现就历史专题复习谈几点我粗浅的看法。

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以四种新史学观指导专题整合,拓展历史视野。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大众化进程。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横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要重视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文明史观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单位的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

它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认为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社会史观则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

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

从社会空间角度去理解历史。

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整合与复习策略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整合与复习策略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整合与复习策略在初中阶段,物理是一门关键性的科学学科,涉及到基础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

因此,对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有效的复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物理知识点整合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复习策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整合方法1. 建立知识框架:首先,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是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的关键。

将不同的物理知识点按照主题进行组织,例如力学、光学、热学等。

然后,在每个主题下细分出具体的概念、公式和实例。

这将帮助您理解和记忆不同的知识点,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

2. 制作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物理知识点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使用中心思维单词或主题,将相关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

这样您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迅速回顾和记忆物理概念。

3. 制定知识点总结表:总结表是将重要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的有序清单。

您可以按照主题或章节来整理这些知识点,包括关键概念、公式和示例问题。

通过制定总结表,您可以快速回顾物理知识点,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4. 制作学习卡片:学习卡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复习的工具。

将每个物理知识点写在一张卡片上,一边写下相关的概念和公式,另一边写下重要的例子和应用。

您可以随时携带这些卡片,进行随机复习,帮助巩固知识。

二、初中物理复习策略1. 定期复习:将物理知识点分散到不同的复习周期中,并在每个周期内进行复习。

这样可以帮助您保持对知识的记忆,并避免遗忘。

建议每周安排一到两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巩固和回顾所学的物理知识。

2. 重点理解:物理知识点中有一些更为重要和基础的概念和定律。

请确保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因为它们可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解题来运用这些知识点,加深对其的理解。

3. 运用公式:物理问题重在实践,通过多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实际问题。

学会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式,并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换算和数值带入。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进行知识点串联与整合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进行知识点串联与整合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进行知识点串联与整合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需要面对众多的知识点,因此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应对考试。

本文将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高三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

一、建立知识框架在进行知识点串联与整合之前,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内容,将各个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纳。

例如,在数学科目中,可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点按照代数、几何、数论等分类。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后续的串联和整合做好准备。

二、寻找共性和差异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通过找到共性,学生可以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而通过找到差异,学生可以清楚地辨别不同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和特点,避免概念混淆。

例如,在物理科目中,学生可以比较电路中的并联和串联电阻的特点,从而形成对两个概念的清晰理解。

三、制定学习计划为了有效地进行知识点串联与整合,学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避免知识点遗漏和混淆。

在学习计划中,学生可以设立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并合理安排知识点的优先级。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学习计划中安排一些时间来进行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将不同章节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进行综合性练习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并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东西,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

因此,进行综合性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各个学科的考试要求,选择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进行练习。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检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将不同知识点相互串联起来,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注重归纳总结在进行知识点串联与整合的过程中,学生要始终注重归纳总结。

每学完一个知识点或复习完一个章节,学生应该及时总结所学内容,将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

初中学科知识点的复习与整合策略

初中学科知识点的复习与整合策略

初中学科知识点的复习与整合策略学科知识点的复习与整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通过系统复习和整合学科知识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学科内容,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中学科知识点的复习与整合策略。

一、建立知识框架在进行学科知识点的复习与整合之前,需要建立一个知识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按照学科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组织,每个章节对应一个核心概念或关键思想。

在学习过程中,将新学的知识点与已学知识点联系起来,逐渐完善这个知识框架。

通过这样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学科知识,形成连贯的学习体系。

二、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过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根据学科的不同,可以将学科知识分为不同的单元,并制定每个单元的复习计划。

在计划中包括每天要复习的知识点和要完成的习题。

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适当的复习。

同时,要将复习计划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实现,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动力。

三、多种复习方式的运用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复习方式。

例如,口头讲解、绘图、实验演示、实践操作等。

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加深记忆。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强化重点知识点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那些易错或难理解的知识点。

这些重点知识点往往是学科的核心和基础,掌握它们对于学科知识的建立和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将这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制成卡片,进行重点复习。

通过不断强化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

五、与实际生活结合学习应用性知识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将学科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巩固记忆。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几何知识时,可以与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

通过与实际问题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复习和整合学科知识点的方式。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1. 引言1.1 文中主题介绍知识整合法是一种在备考过程中整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科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备考方法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备考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备考内容,提高备考成绩。

二轮备考关键策略是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备考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整合,以及对备考重点的把握和应用。

学科核心素养在备考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备考内容,提高备考成绩。

备考方法的实践是指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实际应用知识整合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备考方法,以提高备考效果。

知识整合法的有效性和学科核心素养对备考的重要性将对未来备考方法的发展和展望产生重要影响。

2. 正文2.1 知识整合法的概念知识整合法是指在备考过程中,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知识整合,考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帮助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知识整合,如制作思维导图、制定复习计划、编写总结性文章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整合和理解知识,从而更高效地备考。

知识整合法是一种高效的备考方法,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可以不断完善知识整合法,使其更加有效。

完。

2.2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备考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备考方法是指在备考过程中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指导原则,通过整合和提炼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备考效率和质量。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备考方法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学生可以结合数学、科学、社会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

例谈初中数学专题复习“问题整合”的策略

例谈初中数学专题复习“问题整合”的策略

例谈初中数学专题复习“问题整合”的策略摘要:在问题的引导下,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整合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模式。

数学是一门探究学科,在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问题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是提升复习质量和效率的好方法。

本文对此做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专题复习;问题整合;策略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是按照数学课本中的章节顺序来引导学生复习的,忽视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练习,既影响到复习质量,也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专题复习可以把相似和相关的数学问题融入一体,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感悟共性的复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教师要加强专题复习,在创新和反思中促进初中数学质量。

1.以基本题型为专题复习的出发点,促进学生整合能力的提升所谓基本题型指的是能够代表数学最核心的本质内容的题型。

数学问题种类繁多,但是常常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在专题复习中引导学生抓住基础题型的核心要素,学生就能从容面对一系列数学衍生问题,即通过解决一道题型,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数学领域。

比如在复习“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几何基础知识时,学生会遇到“数线段”的数学问题:一条直线上有四个点,从左到右分别是ABCD,以四个点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题型简单,学生很快就能算出来,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基本题型进行拓展,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宽广的复习体验。

案例1:一条直线上假设有无数个点,以n表示,那么以这无数个点为端点的线段有多少条?这样一道问题就从基本题型上得到了衍生,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从基本题型中获得的方法进行计算,在直线上从左到右依次标记ABCDEFG......提升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经过研究,学生很容易求得公式: .诸如此类的衍生案例还有很多,如下:案例2:以一个点为端点向外辐射无数条射线,求解角的个数。

案例3:羽毛球比赛中,如果任意一场比赛都在两队之间展开,请问比赛的场数和羽毛球的队数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案例4:依据上面的案例,一次羽毛球比赛如果总共举办30场,请问会有几支羽毛球队参与比赛?案例5:从北京到广州的火车,需要途径很多城市,观察地图,计算城市的数目,并思考:从北京到广州,需要制作的火车票有多少种?以上几个案例,看似和基础题型无关,其实都是从基础题型上衍生变化出来的,其核心内容都是“数线段”这个数学模型,既促进了代数和几何的融合,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整合能力和自主复习能力。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知识整合法是一种学习方法,旨在通过整合学科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下面将介绍知识整合法在二轮备考中的应用。

一、了解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进行备考前,学生需要清楚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指学科中最为关键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备考的重点。

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在数学学科中,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等。

了解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明确备考的目标和方向。

二、整合学科的相关知识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学科的相关知识,将散落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可以根据核心素养整理一张知识清单,将各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整合到该清单中。

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的知识,提高备考效率。

三、制定备考计划在整合学科的相关知识后,学生需要制定备考计划。

备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和学习内容安排。

学习时间安排要合理科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人特点。

学习内容安排要围绕学科的核心素养展开,将相关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进行系统性学习在备考期间,学生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系统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提高备考效果。

学生可以按照备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重点复习和强化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还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进行模拟测试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学生需要进行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真题或模拟题进行测试,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进行答题,然后进行评估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备考水平。

六、调整备考策略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备考策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备考策略包括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方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来评估和调整备考策略,找出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式,提高备考效果。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知识整合法是指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以达到更好的应用和理解。

在进行二轮备考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更有效地进行知识整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了解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里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核心素养要求,比如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问题研究能力等。

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能够明确备考的目标和重点,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整合。

建立知识结构图。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知识结构图来整合所学知识。

知识结构图是将知识点按照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和整理的图形化工具。

通过建立知识结构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知识结构图也可以帮助发现知识点之间的遗漏或者薄弱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

接着,进行知识点串联。

知识点串联是指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延伸进行整合。

在备考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可能会被孤立地掌握,很难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

通过进行知识点串联,可以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进行知识运用练习。

知识运用练习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进行练习和巩固。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做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运用练习。

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可以帮助巩固知识,并且发现知识应用的不足之处。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度,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进行知识的反思与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反思与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将每次复习和练习的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找出不足和问题所在,并且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反思与总结,可以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有助于下一轮备考的重点和方向的调整。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备考方式。

初中总复习同步整合方案

初中总复习同步整合方案

初中总复习同时整合方案引言初中毕业前的总复习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学知识的全面回忆和稳固,以便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然而,由于初中学科众多,各学科内容繁杂,学生在总复习中往往面临知识点碎片化、难以理清脉络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初中总复习同时整合方案,帮助学生高效、系统地进行总复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复习同时整合方案的重要性1. 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在初中学习中,学生所学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中,且常常出现难以理解和消化的情况。

通过总复习同时整合方案,可以将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2. 理清知识脉络初中学科内容繁多,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通过总复习同时整合方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提高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 提高学习效果总复习同时整合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回忆和稳固所学知识,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该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性复习,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总复习同时整合方案的设计1. 制定总复习方案根据初中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和重要知识点,制定总复习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学科的整体布局、复习的时间安排和重点内容的分析等,以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整合知识点根据总复习方案,将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

可以采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清晰地展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同时,还可以建立起重要知识点的索引,方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行查阅和回忆。

3. 制定总复习笔记让学生制定详细的总复习笔记,包括重点知识点的总结、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技巧的总结等。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同时也方便他们在需要时进行温习和复习。

4. 制定综合练习题根据各学科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制定综合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应涵盖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提供一定难度的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

而在备考阶段,如何将海量的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需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知识整合法,并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备考。

一、知识整合法概述知识整合法是一种将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

通过知识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1.1 知识整合的重要性知识整合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关键一环。

在当今社会,要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整合,而这正是知识整合法的核心价值所在。

知识整合的方法主要包括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框架,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备考阶段,学科核心素养是考生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以下将结合具体学科,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2.1 数学梳理知识结构。

将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数学知识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强化数学建模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考生需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数学建模能力。

多维度练习。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通过不同难度的题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物理物理是一门涉及实验、观察和理论的学科,需要考生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在备考物理二轮时,考生需要注重以下方面:强化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同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应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深入理解物理定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具体问题中,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知识整合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在学生备考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整合理念指导下的专题复习

在整合理念指导下的专题复习

在整合理念指导下的专题复习整合,既是一种做法,更是一种教育观念。

具有整合意识的教师,能够自觉地将整合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贯穿于教育行为之中。

在学生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各学科进行总复习时,将众多繁杂的“分装”于学生脑信息库中不同存储空间里的相关信息,设计学科教学整合专题,把复习过程变为学生对多种信息的重组过程,使学生在重构相关知识体系中实现对所知所学的再认识与深度内化,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和迁移应用的本领,使整合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将在教师指导下的被动的整合变成主动整合。

下面就以高三物理专题《能量》为例具体说明。

一、教学背景能量概念是自然界中对于物质运动各种形式都适用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更是支配自然现象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能量的概念和外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说在物质世界中无所不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中都有体现,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中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有的出现面貌不同,但本质类似,有的事件中,会出现不同学科的多种能量形式。

比如:我们观察一个1 千克重的固体的能量。

假如我们在研究经典力学,可能只对这个固体的动能势能感兴趣:假如我们在研究热学,可能只对这个固体的内能感兴趣:假如我们在研究物理化学,可能只对这个固体所含有的化学能感兴趣:假如我们在研究原子能,可能只对这个同体所含的原子能感兴趣:等等。

所以一个系统到底有多少能量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随着对这个系统的描写而变换。

而这些描述分布在不同的学科和章节,在学生的学习中是散乱和不系统的。

学生对能量这个概念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最初的能量是反应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到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从能量有各种形式到了解自然界的能量的转化是守恒的。

而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散落在各个章节的,是比较凌乱的。

高中物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能关系,并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设计了此专题,目的在于全面梳理与能量有关的知识,深入理解能量概念,形成系统网络,建立能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并且在具体问题中熟练应用。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一、知识整合法的定义和原则知识整合法是指在备考过程中,将各个学科的知诧进行整合,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横向、纵向的渗透和协同作用,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的一种学科复习方法。

知识整合法的核心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全面性原则:要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科的知识点,不能只是片面地了解一些重点知识,而忽略了其他内容。

只有做到全面掌握,才能在考试中做到应对自如。

2. 多角度原则: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整合,不能只是单一的视角观察知识,可以从历史渊源、实际应用、相关联系等多个角度进行整合,以求全面了解。

3. 知识联结原则:要将各学科知识进行联结,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是有联系的,要善于发现这些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本质。

4. 知识渗透原则:要使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渗透,相互交叉融合,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深层次的理解。

以上原则是知识整合法的核心,贯穿整个备考过程。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整合法进行备考。

二、知识整合法的应用方法知识整合法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二是备考方法的整合。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方面,要从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整合。

在历史学科中,要从历史的渊源、历史事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在数学学科中,要从数学公式、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整合,使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相互贯通、相互融合。

在备考方法的整合方面,要将不同的备考方法进行整合,形成更科学、更高效的备考方法。

在阅读理解的备考中,不仅要善于总结出题规律,还要将阅读理解和词汇搭配起来进行综合练习;在作文备考中,不仅要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还要善于将作文和阅读相结合,形成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知识整合法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备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知识整合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知识整合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在学术考试中,知识整合是许多学生遗忘的一环,但它实际上也是备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知识整合的含义是将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综合性整理的过程。

通过知识整合,我们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和知识点整合起来,强化自身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将其应用于实际考试中,帮助我们取得好成绩。

追求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科本身的基本概念、理论、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全面掌握,以及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探究和创新。

因此,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并掌握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准备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第一轮备考:集中复习在第一轮备考阶段,我们需要集中复习所学的知识点和相关概念。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列出一个清单,列出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我们可以查看教材、笔记、课堂练习、网课等来源,强化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复习笔记中做笔记,暴露我们尚未掌握的问题和难点,并注意加强弱项。

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学习重点放在学科核心素养上,并不断强化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轮备考:整合与应用在第二轮备考阶段,我们需要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应用。

整合的过程需要我们看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查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理解教材中的例子和案例,进行概念融合等方式。

应用的过程需要我们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不同情境中,我们需要通过模拟考试、做真题、进行练习来加强我们的应用能力。

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学科核心素养,并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点。

总结总之,知识整合法是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不同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使我们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备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科本身的基本概念、理论、信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

知识整合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二轮备考方法知识整合法是一种学习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整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以应对二轮备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知识整合法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了解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所需具备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智慧。

了解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二轮备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备考目标,选择适当的备考内容。

选择合适的备考材料。

在备考过程中,有很多参考资料可供选择,如教材、习题集、复习资料等。

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选择与备考内容相关的材料进行备考。

接着,进行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将学科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整合和组织,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为了实现知识整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制定学科知识框架。

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学科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全局观念。

2. 制定学科知识图谱。

在学科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绘制知识图谱的方式,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表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科整体理解能力。

3. 进行知识串联。

通过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彼此之间的共性和规律,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串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4. 进行知识应用。

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实际应用能力。

进行系统性的练习和复习。

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练习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解答,进行错题分析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知识整合法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备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学科核心素养,选择合适的备考材料,进行知识整合,并进行系统性的练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二轮备考,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整合理念指导下的专题复习整合,既是一种做法,更是一种教育观念。

具有整合意识的教师,能够自觉地将整合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贯穿于教育行为之中。

在学生高中学习的最后阶段,各学科进行总复习时,将众多繁杂的“分装”于学生脑信息库中不同存储空间里的相关信息,设计学科教学整合专题,把复习过程变为学生对多种信息的重组过程,使学生在重构相关知识体系中实现对所知所学的再认识与深度内化,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和迁移应用的本领,使整合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将在教师指导下的被动的整合变成主动整合。

下面就以高三物理专题《能量》为例具体说明。

一、教学背景能量概念是自然界中对于物质运动各种形式都适用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更是支配自然现象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能量的概念和外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说在物质世界中无所不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中都有体现,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中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有的出现面貌不同,但本质类似,有的事件中,会出现不同学科的多种能量形式。

比如:我们观察一个1千克重的固体的能量。

假如我们在研究经典力学,可能只对这个固体的动能势能感兴趣:假如我们在研究热学,可能只对这个固体的内能感兴趣:假如我们在研究物理化学,可能只对这个固体所含有的化学能感兴趣:假如我们在研究原子能,可能只对这个同体所含的原子能感兴趣:等等。

所以一个系统到底有多少能量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随着对这个系统的描写而变换。

而这些描述分布在不同的学科和章节,在学生的学习中是散乱和不系统的。

学生对能量这个概念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最初的能量是反应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到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从能量有各种形式到了解自然界的能量的转化是守恒的。

而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散落在各个章节的,是比较凌乱的。

高中物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能关系,并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设计了此专题,目的在于全面梳理与能量有关的知识,深入理解能量概念,形成系统网络,建立能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并且在具体问题中熟练应用。

二、设计思路(一)进行专题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列出了此专题的整合纲目:知识点学科内相关点学科间关联点1.功和能的概念2.知道物理中常见的能量及其变化的量度。

3.深刻理解、熟练应用能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1.力学中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2.电学中的电势能。

3.热学中的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4.原子中的核能,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化学中化学键的建立和断裂从中可以看出,此专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科内力、电、热、光、原子能都涉及到了,涉及到的能量有:机械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热能、焦尔热、电能、核能、光能。

学科问有化学键能等。

专题的整合要求首先做好学科内的复习,适当穿插学科间的问题。

所以确定本专题的教学目标为:1.空面梳理功和能的关系,深入理解能量的概念;2.培养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学生基础状况,编制专题复习指导材料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有了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和框架。

1.编写预习资料:编写的原则是尽量让学生从头脑中提炼出与能量有关的知识要素,并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完善。

在学生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漏洞,这样进入课堂学生会更有收获。

2.根据高考要求编排了配套的习题(略)(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学计划复习的方法,先是要求学生利用预习材料课前先复习本专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初步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教师课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完善。

针对主要内容精讲,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点方法,挖掘本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并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利用规律分析一个物理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问题。

三、具体实施(一)教学计划本专题计划用四课时完成:前两课时,主要是完成对概念的梳理和深化。

复习的顺序先是物理中常见的能量及其变化的量度:突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侧重总结物理中常见的功能关系,进而推广到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对能量概念的认识,由粗浅理解表示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逐步深化到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后两课时,侧重应用这些概念规律分析具体问题,加深理解,熟练应用。

体会应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引入: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对于物质运动各种形式都适用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也是支配自然现象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能量及其守恒的观点在物理学中十分重要,要正确理解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能关系,要学会从能量守恒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问题。

师:观察一个物体,比如教师手中的一根粉笔,分析它具有什么能量?生:如果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它具有重力势能。

这根粉笔具有重力势能;还具有内能、核能、化学能等等。

师:同一个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

这些能量是可以转化的,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过程,使它的能量发生转化。

生:让它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如果有空气阻力做功,还有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师:不同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守恒。

在不同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不同的,与什么力做功有关。

请同学展示预习资料中的表格填写情况,小组之间互相学习,自己先加以完善。

1.师生一起完成对能量及能量变化的量度的知识框架的整理。

重点内容重点讲解。

2.举例分析,说明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例如: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粗糙斜面: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哪些能量发生了转化,转化的量度是什么?列出方程(2)分析下列现象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电磁感应: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电磁振荡:理想的振荡电路: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

光电效应:电子吸收光子能量用于克服原子核引力做功和增加自身的动能等等。

(3)典型例题分析:(2001年高考题)“和平号”空间站已于今年3月23日成功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坠落过程可简述为从一个近圆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空间站的绝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

此过程中,空间站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走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通过其他方式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

(1)试导出用下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散失能量E’的公式。

(2)算出E’的数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的质量M=1.17×109kg: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h=146km;地球半径R=6.4×106m;坠落空间范围内重力加速度可看作g=10m/s2;人海残片的质量m=1.2×104kg:人海残片的温度升高ΔT=3000K;人海残片的人海速度为声速340m/s;空间站材料每lkg 升温1K平均所需要能量c=1.0×103J;每销毁lkg材料平均所需能量μ=1.0×107J。

问题:1.分析这个物理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写出初状态的能量及转化成的能量。

2.列方程,求解。

四、小结(一)你对能量概念的认识。

(二)如何利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解题?1.这种方法的优势?2.应注意的问题?五、教学反思(一)复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网络,掌握方法综合专题的实施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

在课前准备、讨论的过程中始终非常认真,积极而热烈,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专题调用大量日积月累的零散信息,重组多学科知识。

自我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综合知识体系。

在自我梳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澄清了模糊认识,校正了常见错误,补上了漏洞,形成了对某一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预习资料中详细列出本专题的知识点,专题练习备有与相应知识点的例题,便于学生复习并熟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建立完整、有条理、明晰的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搞清典型物理问题,分析典型物理过程,弄懂物理情境,建立常见的物理模型。

(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课前预习有据可依;课上专心于老师的讲课,专心于预习时所提出的疑问,解决了听课和做笔记之矛盾,课堂效果得以提高;课后整理课堂内容轻松容易、条理分明、脉络清楚。

也可作为资料以便第二轮复习之用。

从减轻教师的负担、减轻学生的负担出发,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成效。

(三)为了多侧面地理解能量的概念,物理和生物联合,一起做这个专题生物侧重讲《生命中的能量》,物理侧重讲物理中的能量。

在所选的例题中也适当结合化学知识。

附件:学生的预习资料:知识回顾:1.学过的能量:2.物理中常见能量及能量变化的量度:(1)能量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做功的多少,定量地研究能量及其转化的问题。

(2)不同力做功对应不同的能量转化:以下是一些经常遇到的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物理中常见的能量能量的变化量度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机械能:其它:(3)其它能量:分子平均动能:_________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物体的内能分子势能:与_________有关。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_________和_________。

热力学第一定律:_________。

一些与此有关的现象:光子的能量:定义式:(光子说,光电效应)(能级,原子跃迁)核能: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量亏损:损失1u的质量相当于产生_________的能量。

3.与能量有关的规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原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说明:(1)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一条主线。

(2)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要分清系统中有几种形式的能,发生了哪些转移和转化。

某种形式的能的减少,一定存在其它形式的能的增加,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它物体能量的增加,且减少量一定和增加量相等。

列式办法分为两种:(a)初、末状态能量相等即E=E列方程;(b)某些能量的减少等于另一些能量的增加,即△E增=△E减列方程。

(3)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原理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

解题时各有优势。

4.小结:你对能量概念的认识及如何利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