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纲(打印版)修改中....
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嗅觉2.味觉3.触觉4.动觉5.内脏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1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人格大五理论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标准分数(五)2。
心理学大纲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学习心理学,科学的解释心理学现象,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意义2.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为不同领域的实际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4)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2人格特征。
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机构图: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念、信念、世界观)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2测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
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
3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4临床法。
5个案法6)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8)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分为4个层次1基础研究2心理现象研究3心理对象研究4活动领域层次9)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10)冯特是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2、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包括许多不同的分支,如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每个分支都不同的领域,并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3、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心理学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教育心理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组织心理学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临床心理学如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
二、认知心理学1、认知的定义:认知是指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记忆和思考过程。
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语言、思维、知觉等方面的研究。
它探讨了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问题。
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一些变量来研究认知过程中的某个方面。
观察法则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他们的认知过程。
调查法则通过询问个体关于他们自己的认知过程的问题来获得信息。
三、情感心理学1、情感的定义:情感是指人类对外部事件的感受和体验,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情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情感的产生机制、情感对行为的影响以及情感与认知的关系等问题。
它探讨了情感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的问题。
3、情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情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通常是通过操纵一些变量来研究情感对行为的影响。
观察法则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他们的情感状态。
调查法则通过询问个体关于他们自己的情感状态的问题来获得信息。
四、人格心理学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持久的特征和模式,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反应和行为方式。
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格的结构和特征,探讨不同的人格类型和人格障碍,并研究人格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大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时间:当前的事物、2.反映形式:直接的反映、3.内容:个别属性);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基本属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个性最鲜明的表现,人们对他人的知觉中所力图确定的个性特征往往就是性格;心理健康:在界定人的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时,因其复杂性,至今尚无公认的答案。
多数学者主张应以人的整体行为的适应情况为标准,而不过分重视个别症状的存在;二、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的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心理学的性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暗适应A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例:视觉适应明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先后对比;B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3.联觉;C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例:风扇,看电影;D感受性的发展;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人和动物共有);第二信号系统:凡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感知规律在教育中:有利于观察力的培养,提高社会知觉的能力.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3、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种类:A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也称空间感)、时间知觉、运动知觉B 社会知觉:他人知觉(1.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例:一坏百坏,一无是处】3.刻板印象【例:东北人身材高大,豪爽直率】4.近因效应)、 自我知觉(以人为镜,剖析自己,自我反思)、人际知觉;C 错觉(歪曲的知觉)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4、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记忆术:直观形象记忆法,隔绝记忆法,特征记忆,谐音记忆,比较记忆,重点记忆自编提纲记忆,图表记忆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复习的策略: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导论1、概念:(1)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用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填空、判断、选择):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人的心理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人格)。
行为是对情境的反应;行为反应的三种基本形式:内在生理性反应、外在躯体性运动、反应形式是人的言语活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或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大脑是心理的最重要的器官);心理的产生是脑的反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生活中,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反射的例子。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心理现象的观念性;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心理反映的能动性(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人要求认识客观现实的本质与规律;能维持与调节目的性的活动);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的元素主要有感觉、意象、感情三类。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精神分析学派创立者:弗洛伊德。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道德性。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刺激变量、个体变量、反应变量。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选择和确立课题、确定研究设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347大纲2024年
2024年心理学347大纲
一、大纲简介
本大纲是针对2024年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导性文件,涵盖了
考试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二、目录大纲
1. 基础知识
1.1 心理学导论
1.2 研究方法与统计学基础
2. 心理学各领域
2.1 普通心理学
2.2 发展心理学
2.3 社会心理学
2.4 认知心理学
2.5 人格心理学
2.6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3. 应用与实践
3.1 心理治疗与干预
3.2 职业与组织心理学
4. 专业素养与伦理
4.1 心理学专业素养
4.2 心理学伦理规范
5. 综合考试要求
5.1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5.2 实验设计与研究能力
5.3 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能力
6. 附录
6.1 相关法律法规与指导性文件
6.2 样卷及答案解析
三、大纲解读
本大纲着重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强化各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以及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通过阅读此大纲,考生可了解考试的内容结构和难度,以便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针对性地提高应试能力。
同时,对于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一)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思考:行为和心理有没有联系?解析:行为是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使我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二)人的心理现象的内容和结构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现象。
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风土人情、社会准则等。
分类:它们有的属自然现象,有的属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分别由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构成了人类不同的知识领域。
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除此之外,在人的一切活动——劳动、学习和游戏中,还有一种最复杂最奇妙的现象,这就是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客观存在,同时又纷繁复杂,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大类。
2、心理学的流派;(一)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基本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有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基本观点:意识是变化的,强调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以思维为例,结构主义心理学关心思维是由哪些成分构成,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关心思维在人适应环境过程中具有哪些作用。
(三)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柯勒-------基本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例如,一支乐曲,对人来说是一个整体,若把它分拆开成为各种音符,则就不会产生听到该曲调的心理感受。
(四)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基本观点:反对意识研究,主张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法。
他甚至自信地宣称,社会若需要某类人,他就可以把任何智力与身体正常的人,教导成为所想要的人,如数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律师或军官,也可以让他成为乞丐、流氓或罪犯。
(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基本观点: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心理学大纲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无变化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测验法
4 调查法
5 个案法
无变化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3 行为主义心理学
4 格式塔心理学
5 精神分析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7 认知心理学
无变化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五)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无变化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功能
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动机的理论
无变化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的层次理论
无变化
(三)意志
1.意志的含义
2.意志的特征
3.意志行动过程
1.言语感知
2.言语理解
3.句子理解
4.语篇理解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无变化
九、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无变化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种类
无变化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
2.表情的种类
无变化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无变化
1 神经元
2 突触
3 周围神经及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无变化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心理学大纲
从个体发生史来看,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联的。
来自进化论的证据,来自个体发生史的证据,来自生理解剖学的证据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心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条件发射(巴甫洛夫提出,如“望梅止渴”)和操作条件发射(斯金纳提出)。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
如眨眼、吸吮、膝跳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兴奋:大脑皮层细胞从相对的静止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分别转入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神经活动从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分别转入相对的静止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
扩散:一个部位兴奋引起其他部位兴奋。
如相似的事物相混淆、脾气发作时表现出不理智的行为动作等。
集中:兴奋与抑制过程从扩散所及的周围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和集合的现象。
如相似事物的分辨,多余动作的消失等。
第二,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现象,叫做神经过程的相(2)人的心理正确与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3)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能动地进行的。
人的心理也正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
仅有人的大脑和客观现实并不能产生人的心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不断检验与修正,人的心理才能逐步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并(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3)心理发展的程序性。
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便构成其内部矛盾。
这种内部矛盾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1)新的需要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比较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大纲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的这一能动性,使人的行为程序前后一致,保证了内部动机与外部行为结果之间的统一。
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心)。
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恩格斯称它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情感过程(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2.保持时由视觉加工为主
在整个小学阶段,凡需要儿童记住的材料,切莫忽视运用视觉通道来接受有关信息。
3.逐渐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
三、情绪状态和外加动机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表扬能促进小学各年级儿童识记效果明显提高。其中,二年级儿童在有物质奖励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而六年级儿童则在有精神表扬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
(1)采用直观形象记忆法。如“灭”,可解释为板子在火上一盖,火就灭了。
(2)口诀记忆法。如“买卖”两字,可编成口诀“少了就买。多了就卖”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5.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
(1)词形结合 (2)分析记忆材料
(三)合理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当天的功课当天就要安排复习。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就是及时复习的一种手段。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期中、期末复习。各次复习的安排应“先密后疏”。
心理学大纲(考核要求整理版)
第一章概论1,识记:心理学的概念2,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3,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领会: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5,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第二章意识与注意1,识记:意识,无意识2,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3,识记:生物节律,日节律4,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5,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2,领会:感觉性和感觉阀限3,识记: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4,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5,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6,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7,领会:知觉的机制8,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9,识记:社会知觉的一半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10,领会: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第四章记忆与学习1,识记:记忆2,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3,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领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隔成分的关系5,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像长时以及装换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于建构的特征6,识记:遗忘7,领会: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8,应用:如何提高记忆能力9,识记:学习10,领会: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1,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2,领会:思维的机制3,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概念的功能4,领会: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5,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6,领会:推理的一半过程,问题的一半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步骤7,识记:想象的概念,创造性的概念8,领会: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第六章智力1,识记: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2,领会:智力的类型,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与能力的关系3,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异4,识记:常模,信度,效度5,领会:智力检测的性质与类型,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6,识记:遗传因素7,领会:智力的影响因素8,应用:如何发挥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1,识记:动机、需求、诱因2,领会: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3,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4,识记: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工作动机5,领会:成就动机的成分,工作动机理论6,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性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7,识记:本能理论、匮乏动机、成长动机、认知与期待理论8,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9,应用: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10,识记:情绪情感,心境。
心理学大纲
心理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范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作为心理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正常人的心理。
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心理活动的动力(情绪、需要、动机、意志);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能力、人格)。
心理学科的性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心理学的学科范围:心理学科的研究由各分支学科来承担,理论任务由基础心理学科承担,实践任务由应用学科承担。
基础学科有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应用学科有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传统心理学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作品分析等;新的研究方法有反应时法、信号检测论、间接测量法等。
三、心理学简史及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说科学心理学的起源,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多学科交叉整合,应用心理发展快,重大问题提上日程;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认知过程的机制、认知神经科学、智力与脑的关系、意识与无意识问题、儿童认知发展、学习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认知工程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
四、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对脑的依存性,种族进化中心理发展水平对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的依赖性,个体心理发展中心理发展水平对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的依赖性。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最高反映形式,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的、积极能动的,心理反映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脑机能定位的研究手段传统的研究手段:电刺激、切除等;新的研究手段:正电子发射扫描图技术(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术(FMRI)高分辨率脑电图(EEG),高分辨率脑磁图(MEG)二、人的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神经的兴奋(神经冲动)与传导;突触传导三、神经系统的构造与机能神经系统的构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四、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大脑的结构;机能分布,三类机能区一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皮层联合区。
2024 心理学 大纲
2024心理学大纲:全面解析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心理学在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2024心理学大纲为主线,全面解析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旨在为心理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认知心理学:探索人类思维之谜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关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认知心理学不断揭示出人类思维的奥秘。
未来,认知心理学将继续关注认知过程与脑机制的关系,探索人类智慧的本质。
三、社会心理学:解析群体行为与社会现象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心理学对于解析网络群体行为、舆论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社会心理学将继续关注网络环境下的群体心理与行为特征,为构建和谐网络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四、发展心理学:揭示人类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胎儿到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学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心理学在老年心理、认知衰老等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未来,发展心理学将继续关注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五、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障碍、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方法的学科。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将继续关注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心理治疗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为心理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六、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交叉融合:开启心理学新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交叉融合将成为未来心理学领域的一大热点。
人工智能可为心理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助力心理学家更深入地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
同时,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可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灵感和指导,使其更好地适应人类需求。
心理学复习大纲
心理学笔记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P1*一、心理学 P2含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概念。
心理学一般从两个方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意识形成及其活动表现的一般形式;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意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个别差异。
(一)、心理过程: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
它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三过程。
其中认知过程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
(二)、个性心理: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而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
两者的关系:心理过程与心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带有个性色彩。
*二、关于实验法 P15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的诞生。
他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之父”,其《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P24一、神经系统*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P24*2.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P253.大脑皮层分成四大区(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P264.大脑皮层的四个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P27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024 心理学大纲
2024 心理学大纲一、导论 -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二、认知心理学 1. 信息加工理论 - 感知和知觉的基本过程 - 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 - 思维和推理的过程2.学习与记忆–古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记忆的类型和特点–遗忘的原因和防范策略3.语言与沟通–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组织和理解–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比较三、发展心理学 1. 儿童发展 - 儿童认知和感知的发展 - 社会和情感发展 - 性别认同和角色形成2.青少年发展–青少年身体和性别发育–青少年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青少年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3.成人发展–中年危机和生涯发展–老年人认知和情感变化–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四、社会心理学 1. 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 - 社会认知和情感的作用 -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 社会支持和人际冲突解决2.领导与影响–领导理论和风格–影响和说服的机制–领导力的发展和培养3.集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群体行为的原因和动力–群体决策和合作–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后果五、心理健康与应用心理学 1. 精神障碍和心理治疗 - 常见精神障碍和病因分析-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评估 - 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措施2.应激与适应–应激的类型和反应–应对和适应的方式–应激管理和心理韧性的培养3.工作与组织心理学–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组织文化和领导行为–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的预防六、实验与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设计 - 实验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 - 随机分组和双盲实验 - 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和伦理问题2.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样本选择–量表的设计和信效度检验–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解读3.观察和个案研究–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的特点–个案研究的设计和分析–观察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综上所述,本文档概括介绍了2024年心理学的大纲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导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应用心理学以及实验与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
心理学复习大纲
⼼理学复习⼤纲师范⽣《⼼理学》课程的复习考试⼤纲第⼀章绪论1、概念:⼼理学:⼼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发⽣、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过程:⼼理过程是指在⼈的认识、情感、意志⾏动⽅⾯表现出来的那些⼼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理状态:在⼼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理过程到个性⼼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理现象称之为⼼理状态。
例如,注意状态、灵感状态。
个性⼼理:个性倾向性是指⼀个⼈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它是⼈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决定着⼈的⾏为的⽅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我意识等。
2、⼼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既研究动物的⼼理,也研究⼈的⼼理,⽽以⼈的⼼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3、⼼理学的主要任务1、描述与测量、2、解释、3、预测、4、控制4、学习⼼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学既是⼀门理论科学,⼜是⼀门应⽤科学。
⼼理学研究的理论作⽤在于探讨⼼理活动的发⽣、发展的规律,揭⽰客观现实与⼈的⼼理的关系,探索⼼理的起源,从⽽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作⽤。
⼼理学所提供的关于知、情、意活动的规律,关于个性形成的规律以及关于⼉童、青少年⼼理特点的知识,成为教育学阐明教学原理和教育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种种教学法的知识基础。
掌握⼼理学的科学认识,使⼈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精神现象,有助于⼈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破除迷信、摒弃偏见的理论武器。
5、⼼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伦理性原则6、⼼理学的研究⽅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7、⼼理学的诞⽣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锡⼤学创⽴了世界上第⼀个⼼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理学的诞⽣。
从这开始,⼼理学才脱离哲学⽽成为⼀门独⽴的学科,冯特为此被称为⼼理学的始祖。
8、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9、当代⼼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1、⼼理学的第三势⼒ = ⼈本主义⼼理学、重视⼈⾃⾝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的潜能2、认知⼼理学、把⼈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过程来研究⼈的认知活动第⼆章⼼理的⽣理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在结构上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基础心理学大纲(DOC)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伴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心理的发生经历了四个阶段:•感应性——感觉(环节动物)•感觉——知觉(脊椎动物)•知觉——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思维(人)脑是心理的活动器官,这个观点得到了生活经验、临床事实和科学研究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是一种主观映象,可以是形象、概念或体验等。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产品,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没有具体形态,但可以支配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三、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学科性质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属于自然科学心理现象的社会制约机制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心理学工作的最基本手段是通过对行为的准确描述和细致分析,间接地推论心理现象的规律所以,心理学又被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冯特在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时候,也提出了科学心理学思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心理学应该借鉴化学的研究思路•心理学的任务是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到组成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利用这些基本元素构造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冯特的思想被铁钦纳带回了美国,并形成了构造心理学2、行为主义科学依据:条件反射理论创始人华生John Watson (1878 – 1958)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
认为心理(行为)无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不同时期的其他代表人物: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3、机能主义思想基础:进化论和实用主义哲学奠基人詹姆斯William James学派创始人杜威John Dewey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但不是意识结构,而是意识的适应性机能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进行分解推动了心理学应用研究4、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5、精神分析学派经典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心理事件是精神障碍的根源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我实现2、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研究方法:心理学方法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3、生理心理学研究▪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研究问题: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研究方法:解剖、生理、生化、临床、病理方法脑电波、脑成像技术▪重要影响:大脑机能定位、心理活动的脑物质变化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的手段和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解决社会实践提出来的问题,这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动力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心理学课程知识大纲
心理学课程(kèchéng)知识大纲本学期共进行(jìnxíng)十六周的知识学习,其学习的内容框架如下:第一周课程(kèchéng)安排第一章心理(xīnlǐ)、行为和心理科学 ----心理学概貌(gàimào)引入:5个实验一、心理学是什么(一)定义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行为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就是要理解人类及其他有机体如何思维、学习、知觉、感觉、行为、交往,以及如何实现对自身理解的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心理学研究的主题2.心理学的研究领域I----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II----应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学习心理学(learning 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动物心理学(animal 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 犯罪心理学(Crime Psychology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hology)法律心理学(forensic psychology)广告(guǎnggào)心理学(advertising psychology)心理(xīnlǐ)测量学(psychometrics)健康(jiànkāng)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二、心理学的研究(yánjiū)方法(一)常见(chánɡ jiàn)的四种研究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xìtǒng)的观察,由此收集(shōují)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fēnxī)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
心理学总纲
心理学总纲心理活动: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同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必然会长生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信息加工:外界失误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与人的机体器官。
经过大脑和神经系统处理加工。
感知觉:人脑经过对信息的加工一起人对周围事物的主观体验。
人的心理过程就是知情意的过程。
(知)人的认知或认识过程:人能注意到环境的变化,记忆发生的事。
思考各类不同的事,想像未来的环境。
(情)人的情感过程: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意)人的意志过程:人根据既定目标克服困难,作出努力。
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边个客观事物的过程。
人格(个性):一个人对待某事的态度,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冬季和价值观等差异。
这种差异与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学习经验有关。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没有形体不能直接观察。
心理活动不仅来源于现实来源于实践活动,又通过其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语言变现出来。
心理现象由外界失误和体内变化引起,在行为上有所表现。
这里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但是由于人心里的复杂性(外部行为与主观并不一致)。
这就增加了心理学研究的难度。
但是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借助仪器和专业测量工具仍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心理学的繁杂可以分为两类:1按层次分类: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
2按应用分类: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
心理学的任务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分类: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二者除研究目的不同外,在其他方面,如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乃至运用的概念研究的方法都是相互交叉的。
基础心理学侧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策奖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工作质量。
医学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其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④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问: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作用)体现在?(P7→9)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注: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1924年)时期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 成熟时期 完善时期 时间20世纪20年代以前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桑代克 布鲁纳 特点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问:简述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大纲》:1、他是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心学体系;2、他的教心学分为三部分:①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②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③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3、这一著作奠定了教心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问: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哪4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二)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3、发展阶段: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1、定义: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二)智力差异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4、差异表现:(见书P27)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P27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现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