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最新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082445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082445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082445一、选择题1.苏德战争开始之初,苏联遭受到了重大损失,士兵伤亡惨重,国土大片丧失。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 )①德军实力强大并准备充分②苏联最高领导层错误估计了战争爆发的时间③战争爆发后苏军的作战态度消极④苏军的防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进行了英勇的作战,顽强地抗击法西斯的侵略。

因此,③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D2.1940年,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

主要是因为( )A.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利益B.日本对美国的军事进攻威胁到美国的安全C.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对美国十分不利D.日本成为美国称霸世界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答案:A3.这是一张1941年名为《美国睁开你的眼睛》的美国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

这张海报意在( )A.说明法西斯侵略与美国无关B.说明美国还没有卷入与法西斯的战争C.警醒对法西斯侵略视而不见的美国人D.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解析:这张海报的真实目的在于警醒对法西斯战争乌云视而不见的美国人,让他们赶快睁开眼睛,认清形势,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中来。

答案:C4.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解析: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尖锐,但法西斯的进攻使它们有了共同的强敌,因而美苏走向联合。

故选D项。

答案:D5.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称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专项练习含答案1.[2023·德州市高三二模]下面是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A.得益于一战后宽松环境B.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C.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2.[2023·安徽淮北高三二模]1935年3月,德国宣布已经拥有一支空军,随后又向英法等国表示将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建立一支约50万兵力的陆军。

对此,英法等国实际上予以了默认。

据此可知,当时()A.德国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地位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解体C.民族复仇主义刺激了纳粹崛起D.绥靖主义助长法西斯势力扩张3.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A.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法西斯势力借经济危机的混乱趁机而起C.建立政党赢得国会选举D.法西斯势力对内进行独裁对外进行扩张4.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

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5.[2023·河北石家庄高三三模]1940年,苏联女性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由38.4%上升到57.4%。

1942年底,轻工业中81%的工人为女职工。

1943年,18周岁以下少年在各工业部门的职工比重达到40%~60%。

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开展的现实需要B.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C.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开始推行D.工人阶级建设苏维埃国家的热情高涨6.[2023·湖北武汉高三二模]1941年上半年,苏军总参谋部一直关注西欧抗寒物资销量和价格波动,并分析德军使用的煤油灯、打火机之类物品的燃料中是否加入抗冻材料。

经过持续半年的观察,苏联得出结论:德国没有做好开战准备。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专题强化练(十二)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2024·广东广州高三一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 )A.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政策B.揭露了垄断资本从斗争中获利C.再现了朝鲜斗争的史实D.讽刺了马歇尔安排的金元外交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龌龊的行为和金元》讽刺了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斗争,赤裸裸的掠夺和屠杀朝鲜人民,美国垄断资本从斗争中获利,B项正确;朝鲜斗争是热战,不是冷战政策的体现,解除A项;不能单纯通过一幅图就认为再现了朝鲜斗争的史实,解除C项;马歇尔安排是美国对被斗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救济、帮助重建的安排,解除D 项。

故选B项。

答案:B2.(2024·广州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20世纪70年头初,伦敦一位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似乎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

”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

据此可知( )A.经济全球化深化到金融领域B.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趋于瓦解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确立D.西方发达国家实力此消彼长解析:依据材料“‘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国际货币体系趋于瓦解,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不是在此时深化到金融领域的,且与材料无关,解除A项;西欧社会福利制度与材料无关,解除C项;材料的现象与“滞胀”现象有关,无法得出西方发达国家实力“此消彼长”,解除D项。

故选B项。

答案:B3.(2024·广州市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更状况,这表明( )A.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B.第三世界发展壮大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欧共体的成员增加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45-1975年间,联合国中亚非成员国的比例不断增加,体现了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区域化,解除A项;材料内容与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无关,解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欧共体的成员增加”的结论,解除D项。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专题14世界近代史选必贯通部分3大考点9个易错点学生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专题14世界近代史选必贯通部分3大考点9个易错点学生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专题十四世界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点一近代西方的民族国家、文官制度与国际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促进了国际法的形成【破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1)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封建领主贵族的阻挠,城市市民支持王权打击地方贵族,利用王权保护城市的自主权,王权逐渐成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这是民族国家兴起的第一推动力。

(2)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建立商品流通的交通网络,需要保护资产阶级的海外活动,这都需要建立强大的、统一的国家机器,这是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根源。

(3)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后,几乎涵盖欧洲的基督教会在很多国家的统治土崩瓦解,“民族”的宗教、语言、心理诞生,新教成为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宗教因素。

(4)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民族国家在欧洲更加普遍。

【深度剖析真题】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

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警示】掌握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

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由大国所主导的国际法是在20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59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59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59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命题点1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特点(2023·高考广东卷)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解析:选A。

据题图可知,1978—1982年西方国家失业率增加,消费品价格增长率先升后降,市场活力不足,因此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活力,A项正确。

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各主要货币在投机力量冲击下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与苏联无关,排除C项;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灵,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采取的是新自由主义政策,排除D项。

命题点2 二战后苏联经济建设的特点(2023·高考辽宁卷)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大部分厂房还是废墟时,就已开始生产,仅1946年就生产了6 000台拖拉机。

到1950年,全市的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已完全恢复,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

这体现了当时苏联( )A.重视重工业的发展B.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C.集体化进程的加快D.工业生产技术的领先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战争废墟中快速恢复生产,并且产量超出战前水平的30%以上,这体现了当时苏联重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

命题点3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建设(2022·高考重庆卷)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解析:选D。

从“1972年”可以看出此时苏联处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国家为了发展重工业项目,向民众提供更高的福利,引导政策的执行。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考纲指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主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主线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常规考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及答案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做试题卷,锻炼我们的做题能力,这样子才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和要解决的核心矛盾分别是( )A.货币措施,劳资矛盾B.工业措施,供需矛盾C.农业措施,供需矛盾D.福利措施,劳资矛盾3.当时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时候在美国政坛引起了一场激烈地争论,很多资产阶级当权派反对新政,你认为他们反对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国家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B.整顿金融体系,结果引起了美元贬值C.新政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措施D.新政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4.右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NRA一一WE DO OUR 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

”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的内涵是指( )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B.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D.“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5.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____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A. ①③B.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6.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B.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C.国会纵火案D.希特勒当选为国家7.下列国家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西班牙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④②③①D. ②③①④8.1935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B.有利于中共领导的长征的最后胜利C.推动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 号召中共要继续反蒋,配合了中国的抗日9.下列最早走上反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中国B.朝鲜C.埃塞俄比亚D.西班牙10.西班牙内战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因为它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和斗争。

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60课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60课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60课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命题点1 二战后新兴国家的贸易(2023·高考全国乙卷)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

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

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额虽然在绝对量上有很大增长,但是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的所占比重却出现下滑,这说明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自身的经济地位在下降,故D 项正确。

此时正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出口额有所增长,表明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有所加强,排除C项。

命题点2 二战后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趋势(2023·高考山东卷)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

他力图( )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B.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解析:选B。

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承认了非洲许多地区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其认为这些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并以“我们都是非洲人”发出号召,实际上是想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故B项正确。

2020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跟踪检测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跟踪检测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1938年9月13日,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

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

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

”张伯伦解决的办法是()A.默许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B.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C.静观德国吞并奥地利D.签订《慕尼黑协定》解析:选D据材料“1938年9月……张伯伦……‘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伯伦企图牺牲小国利益,避战自保,反映了《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故D项正确;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在193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张伯伦无关,故B 项错误;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

2.(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1940年5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下列属于英国参加的“战争”有()①“火炬”行动登陆西西里岛②北非战场发动大规模反攻③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④强渡莱茵河,夺取鲁尔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火炬行动又称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登陆法属北非的军事行动,①错误;在北非战场,英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发动大规模反攻,②正确;不列颠之战英国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③正确;强渡莱茵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联军实施的进攻战役,夺取了鲁尔区,④正确;故选D。

3.以下发生于苏德战场中的重要战役,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莫斯科战役③柏林战役④库尔斯克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解析:选C①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发生;②莫斯科战役1941年发生;③柏林战役1945年发生;④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发生,按照时间排序②①④③,C项符合题意。

(适用新教材)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4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适用新教材)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4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命题角度
角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
【典例1】 (2021浙江卷,22)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
《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
一次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
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
从进步性 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

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
从局限性 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

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国联沦为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最终走向了世界大战
拓展4 素养要语 (1)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争斗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最终,大战以 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新秩序不仅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为新的 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深化拓展
侵略性、非正义性
拓展1 多角度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判断的 标准
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 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 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战争的 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
起因 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
进到马恩河一线
(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5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5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5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命题点1 美苏冷战争夺的特点(2023·高考全国甲卷)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

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

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解析:选D。

美国通过对菲律宾提供援助的方式来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其目的是和苏联争夺在第三世界的主导权,故选D项。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排除A项;美国在菲律宾实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质是服务于冷战的需要,而不是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和观念变革,排除B项;美国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与苏联争夺在第三世界的主导权,不会起到推动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作用,排除C项。

命题点2 影响美国国防科研经费的因素(2023·高考山东卷)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

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解析:选D。

据材料的时间可将其定位于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最低时在50%左右,最高时达80%以上,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美国为争夺霸权,力图在军事、科技等方面打压苏联,故D项正确。

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更多影响的是联邦政府研发投资的总量,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与图中信息不符,A项错误;冷战时期,美国于1961年发动越南战争,于1973年被迫撤出越南,而图中1965—1973年美国国防研发的占比相对较低,这一点不符合B项的逻辑,排除;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竞争激烈,另外美国还受到20世纪60年代逐渐崛起的西欧、日本等的竞争压力,但这与美国国防研发占比在该时期的下降状况不吻合,故C项错误。

高三历史高考专题讲练 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三历史高考专题讲练 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三历史高考专题讲练 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局势动荡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日法西斯上台(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3)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4)德国对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绥靖政策: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了纵容迁就政策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① ,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初期:西线溃败,法国沦陷,英国遭德军轰炸,出现著名的②()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③ 》空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国太平洋军事基地④ ,英美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⑤ 》,标志反法西斯联盟形成苏德战场:1943年,⑥ 战役,成为苏德战场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 ⑦ 海战,成为太平洋战场上的转折点北非战场:1942年10月,英军在 ⑧ 发动反攻,掌握战争主动权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⑨ ,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华盛顿会议:1942年中苏美英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会议:1943年,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针对日本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美、英、苏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决定开辟⑩ 和就战后处置德国.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做出协同作战、处置战败国、建立联合国等决定,就对(11) 处理和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问题做出重要安排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苏美英重申雅尔塔精神,三国名义发表《(12) 》,开罗宣言必须实施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胜利: (1)1945年5月8日,(13) 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2)1945年8月15日,(14) 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性质:是一场(15) 战争,是人类的胜利,是民主战胜专制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胜利意义:拯救了世界恢复了和平,改变了世界格局(1)沉重打击了德、日、意(16) 国家 (2)严重削弱了英法等主要(17) 国家,欧洲国际地位再次下降,国际会议第二次世界大 战背 景后果和影响转 折局部侵略 过程扩 大:(3)美苏两强并立出现,导致(18)格局逐步形成,(4)(19)制度超出一国范围有了新发展瓦解了殖民体系,加快了亚非拉等国家的独立,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经验教训:(20)是战争根源、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2)(21),纵容姑息法西斯,使得战争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侵略战争,(3)建立国际反法西斯(22),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的重要保证。

最新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考试必备)

最新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考试必备)

专题训练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 2 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

……(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

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C.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解析:A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0年”可知,此时的德国正值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时期,故A项正确;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故B项错误;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是三个标志性事件:德国吞并苏台德区、英法承认德国的“正常国家”地位、德国入侵波兰,故C项错误;法西斯轴心国建立的时间是1936年,故D项错误。

2.(2017·浙江温州期中)墨索里尼曾明确规定“事情的解决必须不迟于1936年”;在打几场胜仗之后,“要想瓦解那个帝国不应该是一桩艰难的任务”,“用这种方法就能够保证成功”。

这件“事情”指的是( )A.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B.吞并埃塞俄比亚C.建立“新罗马帝国”D.同德国缔结盟约解析:B 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被颠覆于1939年,显然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不相符,故A项错误;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于1935年10月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并于次年的5月将埃塞俄比亚吞并,故B项正确;建立“新罗马帝国”反映意大利的侵略野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故C项错误;同德国缔结盟约显然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故D项错误。

3.(2017·浙江宁波选考模拟)随着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德国加快了侵略步伐,欧洲局势一步步紧张。

在下图中,德国军队控制带圆圈数字所代表区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解析:D 根据所学,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德国占领①苏台德地区;1938年3月,德国占领②奥地利;1939年③捷克斯洛伐克沦为德国保护国;1936年德军入侵④莱茵河非军事区,D项符合题意。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62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62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第62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命题点1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特点(202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缘由,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担当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

该主见意在( )A.公允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发达国家应担当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解析:选C。

依据材料可知,一些发达国家将当今世界环境恶化主要归因于发展中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担当相同责任,这一观点明显没有从历史和现实动身,违反了公允公正原则,实质是推卸发达国家应担当的历史责任,故选C项,解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解除;材料强调的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担当环境责任,看不出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解除D项。

命题点2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特点(2022·高考天津卷)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 3.7 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

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C.南北不平衡的危急性D.世界多极化的必定性解析:选B。

从题干可看出,1950—1985年世界人口和谷物产量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在增长,且速度更快,1981年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意味着能源供应与人口增长、作物种植面积方面的冲突日益凸显,人类要接着发展须要留意能源消耗的改变,由此可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故选B项。

题干所述是人口增加与能源消耗、作物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不是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解除A项;题干所述并未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能体现出南北不平衡的危急性,解除C项;题干所述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领域,解除D项。

命题点3 国际合作组织(2023·浙江选考)21世纪伊始,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为深化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欧亚地区平安,推动区域合作,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精品】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

【精品】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1.二战爆发前的形势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1)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使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向外谋求出路。

(2)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3)战时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

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

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4)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原因。

【例1】(2009·武汉市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观察如图所示历史照片,两巨头这次会晤的背景是()A.意大利投降B.欧洲溃败和苏德战争爆发C.日本突然发动太平洋战争D.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照片中的两巨头是罗斯福和丘吉尔。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宣言。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排除A;太平洋战争开始于1941年12月7日,排除C;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于1942年7月,排除D。

【答案】 B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会议(1)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目的:在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战争主动权已转入反法西斯同盟手中的背景下,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协同作战,并对战后一些重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

(3)对会议的评价: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在雅尔塔会议上,也表现出大国奉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强权政治。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特别是雅尔塔会议的若干内容,为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奠定了基础。

怎样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英、法、美等西方大国虽然奉行绥靖政策,在事实上鼓励了法西斯的扩张欲望,但当英、法被迫对步步紧逼的法西斯国家进行宣战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进行一场旨在维护领土完整和民族生存的斗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 板块三 专题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 板块三 专题十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课后作业

专题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课后作业(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讲,他强调:“为把这项急迫的任务完成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而且我真挚地希望还有苏联,都应该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

”这说明丘吉尔( )A.主X建立包括美苏的欧洲合众国B.认为欧洲联合是欧洲自己的事情C.主X英国在新欧洲之外发挥作用D.认为欧洲统一需要各国力量帮助解析:选C。

据材料可知,丘吉尔主X英联邦、美国与苏联要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二战后,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英国作为老牌强国主X发挥其在新欧洲之外的作用,故选C项。

2.“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X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解析:选B。

“遏制战略”指的是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冷战,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答案为B项。

铁幕演说是发出冷战的信号,排除A 项;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具体运用,排除C项;北约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排除D 项。

3.(2019·余杭中学等四校高三期中)《冷战1945—1991》中写道:“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

……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1945—1991年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是( )①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②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③推行马歇尔计划④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所采取的举措,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题干中四个事件的时间。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考点规X练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

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

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和西班牙有相似的国情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2.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

”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3.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

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

”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 )A.《布列斯特和约》B.《慕尼黑协定》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反共产国际协定》4.丘吉尔说:“我知道,今天人们很不愿意回忆那一次会议,在那次会议中X伯伦和达拉第等自投罗网,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投降。

”丘吉尔这样说的理由是因为“那一次会议”()A.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C.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D.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5.(2015某某某某二模)当德国1940年4月9日入侵挪威和丹麦的时候,时任苏联外长的莫洛托夫即在当天早晨对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说,“苏联政府谅解德国被迫采取的措施”,“我们祝德国在它采取的防御措施中取得完全成功”。

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2

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2

第十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假设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持世界和平B.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C.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D.两个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2.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①扶持、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开展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韩国一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代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A.50——60年代B.80年代C.90年代D.2000年以来4.以下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方案〞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5.以下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开展中国家的关系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开展6.以下图是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战争国际力量朝鲜战争〔1950—1953〕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21年〕西欧〔法国〕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7.以下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②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8.以下各项,正确反映了美国在二战以后初期同西欧的关系的是〔〕①实施马歇尔方案,使西欧受援国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②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使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受美国的控制③组建欧共体,加强经济合作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控制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02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02重点题型巩固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在于()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②具有反共产主义的因素③有关于赔款问题的决定④有关于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2.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能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日本法西斯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之处的是()①法西斯通过政变获取政权②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一党专政③军部在政权中举足轻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发动战争A.②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4.二战爆发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人在战争打响后,会东侵苏联。

三个“小孩”分别指()A.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 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C.西班牙、南斯拉夫、波兰 D.卢森堡、荷兰、比利时5. (2017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考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下图的①②③④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关于四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B.②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C.③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D.④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6.下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7.(2015 浙江温州高考模拟)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是()A.日德兰海战B.敦刻尔克撤退C.德国入侵苏联D.诺曼底登陆8.(2015 浙江稽阳高考模拟)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约,保证使用其全部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对法西斯三国同盟成员国及仆从国家作战,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 2 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

……(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

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C.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解析:A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0年”可知,此时的德国正值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时期,故A项正确;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故B项错误;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是三个标志性事件:德国吞并苏台德区、英法承认德国的“正常国家”地位、德国入侵波兰,故C项错误;法西斯轴心国建立的时间是1936年,故D项错误。

2.(2017·浙江温州期中)墨索里尼曾明确规定“事情的解决必须不迟于1936年”;在打几场胜仗之后,“要想瓦解那个帝国不应该是一桩艰难的任务”,“用这种方法就能够保证成功”。

这件“事情”指的是( )A.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B.吞并埃塞俄比亚C.建立“新罗马帝国”D.同德国缔结盟约解析:B 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被颠覆于1939年,显然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不相符,故A项错误;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于1935年10月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并于次年的5月将埃塞俄比亚吞并,故B项正确;建立“新罗马帝国”反映意大利的侵略野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故C项错误;同德国缔结盟约显然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故D项错误。

3.(2017·浙江宁波选考模拟)随着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德国加快了侵略步伐,欧洲局势一步步紧张。

在下图中,德国军队控制带圆圈数字所代表区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解析:D 根据所学,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德国占领①苏台德地区;1938年3月,德国占领②奥地利;1939年③捷克斯洛伐克沦为德国保护国;1936年德军入侵④莱茵河非军事区,D项符合题意。

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图为马绍尔群岛发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邮票,题为《入侵低地国家》,画面表现的是德军轰炸荷兰的大城市鹿特丹(左图)及俘虏比利时士兵的情景。

此时,德国军队正在执行( )A.“空中闪电战”计划B.“曼斯坦因方案”C.“巴巴罗萨计划”D.“霸王方案”解析:B “空中闪电战”计划是德军入侵波兰,故A项错误;“曼斯坦因方案”是将德军主力放在法德交界的阿登森林山区,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而北方则负责吸引法军注意,最后形成合围之势,故B项正确;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故C项错误;“霸王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美英盟军跨越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北部沿海登陆,将战争推向德国本土,故D 项错误。

5.(2017·浙江温州期中)1939年12月,日本阿部内阁签署《对外政策方针纲要》,提出“对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确保日苏两国平静无事”“努力使我方可能向南洋方向发展”的主张。

日本此时出台《对外政策方针纲要》,是由于( )①德国在欧洲“闪电战”的胜利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③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④英美荷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C 1939年12月前后,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暂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故①正确;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作为德国盟国的日本自然不愿或者不想提前与苏联发生冲突,故②正确;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是在1940年9月27日,与材料时间段显然不符,故③错误;英美荷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这是发生在1940年的史实,同样与材料的时间点不相符,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6.193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的《中立法》规定与交战国的非军火贸易实行“现款自运”,并将武器禁运扩大到任何发生内战的国家。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中立法》,撤销了武器军火禁运条款,把“现款自运”原则扩大到了军火贸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反应②与1937年相比,新《中立法》最大的变化是废除“禁运条款”③德国攻占波兰是美国通过新《中立法》的重要背景④“现款自运”原则利于所有反法西斯国家购买美国军火物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C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①错误;④中“所有反法西斯国家”说法太绝对,要考虑各国的财政实力和交通运输条件。

故C项正确。

7.(2017·浙江金华期末)下图所示漫画《意外收获》反映了二战期间某一时刻的战争态势。

该漫画创作的时间不早于( )A.1938年B.1939年C.1940年D.1941年解析:D 漫画中美国人拿着剑对准法西斯,表明美国参战,二战期间推动美国参战的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故D项正确。

8.下图反映的是二战期间希特勒的一项军事进攻计划。

该计划最有可能制定于( )A.苏德战争爆发前B.库尔斯克战役后C.莫斯科保卫战后D.诺曼底登陆前夕解析:C 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没有深入苏联腹地,故A项错误;库尔斯克战役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图中可以看出,德军目标是斯大林格勒,故B项错误;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想攻下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占领斯大林格勒,从图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故C项正确;诺曼底登陆前夕,苏联军队已经基本收复全部国土,故D项错误。

9.(2017·浙江11月选考)《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

这反映了(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解析:D 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提出了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并重建世界和平,表达了摧毁法西斯暴政和恢复世界秩序的坚强决心,D项正确。

10.1943年11月28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在这里举行了一次由美、英、苏三国首脑参加的国际会议。

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B.会议宣布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C.会议决定由苏、美、英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会议奠定了战后美苏两国主导世界的基础解析:A 本题考查德黑兰会议。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于1943年2月,苏德战场发生转折,故A正确。

宣布日本必须归还中国领土的是开罗会议,故B错误。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美英,不包括苏联,故C错误。

奠定战后美苏两国主导世界的基础的是雅尔塔会议,故D错误。

11.某学者在其著作中以“爆发”“狂澜”“蔓延”“转向”“退潮”“低潮”“终结”为篇名逐年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下表是节选其中四篇的部分章节标题,其对应的篇名正确的是( )B.①爆发、②蔓延、③退潮、④低潮C.①蔓延、②转向、③退潮、④低潮D.①爆发、②转向、③低潮、④终结解析:A 根据所学,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挪威的蹂躏、不列颠之战、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是战争的初期阶段(1940年)法西斯进攻势头较猛,可以用“狂澜”形容;对苏联的侵入、隆美尔进入非洲、日本的征服狂潮是战争的进一步扩大(1941年),可以用“蔓延”形容;“火炬”作战、向突尼斯赛跑、大西洋之战后,盟军逐渐处于主动的时期(1942年),可以用“转向”形容;再度进入欧洲、非洲的肃清、进入意大利,是法西斯势力走向衰落的时期(1943年),可以用“退潮”来形容,A项符合题意。

12.二战期间,战争双方制定了名目繁多的作战方案。

下列作战方案,按其实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炬”方案②“霸王”计划③“巴巴罗萨”计划④“海狮”计划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解析:B “火炬”方案实施时间是1942年11月,“霸王”计划又叫艾森豪威尔计划,实施时间是1944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实施时间是1941年6月,“海狮”计划实施时间是1940年7月,按其实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④③①②,B项符合题意。

13.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A.二战爆发:1939年B.太平洋战场转折性战役:中途岛战役C.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D.二战结束:德国投降解析:D 题目要求了解与二战相关的知识,二战爆发于1939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故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德国投降后日本还在负隅顽抗,日本投降二战才真正结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4.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

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B.成为了二战的主要转折点C.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解析:C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在此之后的反法西斯战争都是属于盟国的联合行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的转折性战役都发生于1942年,故B项错误;从“1944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可知是诺曼底登陆,其意义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同年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故C项正确;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的事件是1943年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故D项错误。

15.某论文的关键词为“奥斯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纽伦堡审判”“东京大审判”。

下列选项中,最可能作为其主题的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A “奥斯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是法西斯分子残害无辜平民的史实;“纽伦堡审判”“东京大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法西斯战犯的审判。

两组关键词共同体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经验教训的主题,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6.(2017·浙江温州期末)大国对法西斯侵略的姑息和妥协是酿成二战惨剧的重要原因,也是二战留给后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科书编写材料二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达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