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之我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学习已不是一种数学知识的简单了解和被动性的接受,而应该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数学”的形态。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创设一个多样化的特定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自行体验和自我感悟。
将过去那种单纯的被动接受灌输式的教条的数学学习过程,改变为学习主体主动:“做数学”的过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与感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动手、去讲解、去小结。
一、学生自己去发现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其创设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
因此,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例如:教学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时,我先出示(1)12÷4=3,让学生观察(1)组题,被除数、除数、商的特点,再进步引导,让学生总结出整除的概念。
接着再看17÷5=3------2组题,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与整除的特点一样,都是整除且除数是不为零的整数,只是商不一样,这样学生就非常轻松的掌握了这两个概念。
二、学生自己动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自己摆弄和操作获得知识,是发挥学生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小棒,引导学会按时如下方法进行操作:
(1)8根小棒,每份4根,可分几份?8根小棒。
每份2根,可分几份?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教师板书:
总数每份根数可分份数
8 4 2 8÷4=2(份)
8 2 4 8÷2=4(份)
(2)9根小棒,每份4根,可分几份?余几根?9根小棒,每份2根,可分几份?余几根?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教师板书:
总数每份根数可分份数多余根数
9 4 2 1
9÷4=2(份)---------1(根)
9 2 4 1
9÷2=4(份)---------1(根)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2)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并体会到:分东西往往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个数叫做余数。
这样,通
过动手操作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对比、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想活跃。
三、学生自己提问
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激发求知欲望,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得出的经验。
我们应当打破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诱导鼓励学生置疑。
实践证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确保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当老师把课题板书后,问“看到课题,你能找出哪些问题?”顿时,学生活跃起来,经过思考,提出问题:“什么叫按比例分配?”“怎么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置疑而后释疑,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己讲解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就总处于被动地位。
为什么不让学生“讲”,老师“听”呢?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所以对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教材,可采用先出示结论,再让学生探索真理,各自讲解道理的方法实施教学。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我先告诉学生结论,再由学生找理由,论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
课堂立即热闹起来。
有的学生用长方形来证明,因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它的内角和是360°。
然后再将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就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2=180°。
有的学生用剪贴的方法来验证,他们先在纸上画一个平角,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沿平角平拼在一起,刚好与平角重合,因为平角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还有的学生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也得到180°。
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学生讲出好多方法,最后教师再重点讲解。
这样学生站到了学习的主动地位上,对教材理解更深刻、灵活运用了旧知识,效果要比老师直接讲解好得多。
五、学生自己小结
进行知识小结时要把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小结,这样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且能促进主体的发展。
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问学生:本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已见,有的说我学到了“比的基本性质”,有的说:“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还有的说学到了“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怎么化简比”等等。
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使零散的知识上升到了综合性的理论高度。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并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