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旧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教课方案一、贴题导入,启迪怀疑1.今日我们持续学习第22 课,齐读课题。
2.(出示旧居的图片,教师在轻音乐中讲解)这就是宋庆龄的旧居。
它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1948― 1963 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 年之久。
看,这就是宋庆龄旧居的两棵樟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感觉那房屋小了点,就劝宋庆龄同志迁居。
她不愿,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谁来读?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宋庆龄对樟树的喜欢、不舍 ,, )师:请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有感情朗诵)3.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宋庆龄为何舍不得这两棵树?)二、文本细读,走近樟树板块一:品读樟树外形之美1.为何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让我们先走近它们。
自由读读课文的4、 5 小节,想想:这是两棵如何的樟树?(出示:这是两棵的樟树。
)2.沟通:你读出了这是两棵如何的樟树?(枝干粗壮、枝叶浓密、绿得发亮、四时常青、蓬蓬勃勃,, )相机出示:(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并且伸向四周八方,伸得远远的。
(出示枝干粗壮的图片)师:看,谁来读这个词?还不够粗壮,谁再来读?(出示樟树全景图片)看,它就像什么?(撑开的绿色大伞、一个大绿蘑菇)师:请你读出这把大伞的粗壮、浓烈。
(2)浓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师:看,这个字认识吗?(出示古文的“稠”字)“稠”字的左侧是“禾” ,表示禾苗,右侧是“周” ,表示栽种庄稼的田地,“禾”加“周”就是表示在田里栽种禾苗,稠字的本意也就是指――(生说:植株密集)师:“稠”是左右构造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师生书写“稠” )在这句话中,“浓密”是什么意思呢?(树叶密集)绿叶密密丛丛,可多了,谁来读出绿叶的多?(指名读)师:老师能听出绿叶好多,但还不够亮,谁能再读出绿叶的亮?(指名读)(评论:这一个“亮”齐集了多少生命的能量啊!)( 3)樟树四时常青,不论是夏季仍是冬季,它们老是那么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背景:此教案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一篇托物言志的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其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樟树特点的感悟,进一步感受宋庆龄的高贵品质,让学生感受宋庆龄与樟树的联系,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主要讲述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特点,以此衬托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所以,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本人先通过抓重点字词,重点句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它的“可贵之处”,再通过交流合作,在出示大量宋庆龄的资料让孩子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感受宋庆龄的品质,来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出示图片)上堂课我们理解了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两棵树,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当时,周恩来总理出于对宋庆龄的关心,想让宋庆龄搬个家。
不过宋庆龄却拒绝了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不愿意将小房换成大房,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和拒虫的品质,感悟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悟樟树和宋庆龄的共同之处,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了解课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
教学要求: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课前教师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齐读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教师询问,复习回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课文一定有了了解,谁能简单地说说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棵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学生如果说到“蓬蓬勃勃”“香气”等词语,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宋庆龄的故居、樟树4.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看,这就是宋庆龄在上海的故居,门前就是那两棵樟树。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5.教师课件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学生读描写宋庆龄态度的句子。
6.教师提问:(1)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2)你有没有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问题来呢?7.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作出提炼: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二、默读课文,思考交流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教师指名交流: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预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完善板书:蓬蓬勃勃香气拒虫3.根据学生的发言品读第四、五自然段。
4.品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让我们聚焦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能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点击出示词语:枝干粗壮、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请学生品味这些词语。
指导朗读:同学们真会读书,能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其意思,能通过朗读来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吗?(2)理解“四季常青”的意思,教师询问:请同学们说说“四季常青”是什么意思?(3)教师创设情境,引读这段的前两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方法,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以树喻人”的手法,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课,揭示目标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谁还记得?对,樟树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为什么作者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抬起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课题。
2、还记得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想一想,请你来说)(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3、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完成的更加出色。
任务一: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民主导学;品读课文,感悟樟树外形之美展示交流: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外形的句子。
(请同学们说说,谁还有补存?)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2、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眼中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说一说,随机板书:枝干粗壮树叶稠密)3、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4、你们想不想看看这课樟树?(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5、这个自然段,除了描写它的外形,还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生长特点)6、“四季常青”怎么理解?(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再读这句话,其中还用了一对关联词,如果去掉这对关联词,再读一读,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薛莲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2.通过文本语言感知樟树的蓬勃生机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4.会用“无论……总是……”造句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师: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学习1~3自然段,感受宋庆龄的不舍之情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一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将课文读通读顺。
谁来读一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倾听并思考从这3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1)在读中如有错字漏字的情况师:语言文字是连接读者与作者间的桥梁,有没有听出这位同学哪个地方需要改善的?(指名说)(2)如果没有错字漏字的情况发生师:读的真不错,又大声又流利。
请你来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宋庆龄故居在上海师:知道了地址,还知道了什么?生2:我知道了这两棵树是樟树师:哦,知道了文中的主角是谁了,还有吗?生3:我知道了宋庆龄舍不得(非常喜欢)这两棵樟树师:喜欢到什么程度呢?生3:周恩来让她搬到大房子里她都不肯师:哪个词语一眼就让我们看出她的喜欢不舍生3:舍不得师: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宋庆龄的舍不得吧(幻灯片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2、读中感悟不舍之情指名读宋庆龄的话读得好:我感受到了她的不舍喜爱之情,女生们齐来一下,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份不舍喜爱之情吧女生齐读二、学习第6小节,感受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1、师:仅仅是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喜爱吗?(不是)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文中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生自由读课文2、指名交流师:请你来告诉大家,指名读,幻灯片出示第六自然段3、质疑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1: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不是其他事物前?生2:为什么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故居?生3:宋庆龄舍不得樟树的什么?师小结问题:刚才的几个问题问的好,庭院里的这两棵樟树有什么魅力使得宋庆龄和大家都那么喜爱,让我们走近这两棵樟树,去领略他们的魅力吧三、感知樟树的外形美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中描写樟树的段落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棵樟树的外形生读第四自然,(幻灯片出示第4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樟树的样子师:能说说你介绍的是樟树的什么吗?生:外形师:能找到一个词语概括樟树的特点吗?生:蓬蓬勃勃师:请你写到黑板上师:理解这个词语吗?指名说生:形容非常旺盛,繁茂。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_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_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语文教案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课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又该如何引导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一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1.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读后,教师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
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强调: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
(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3.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
(生命旺盛、品质高贵)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一)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2.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态。
3.组织交流、讨论: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
(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
(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4.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
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
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口头填写内容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填的内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导读文本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你们见过樟树吗?谁来说说你对樟树的了解?2. 那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品悟重点,体会樟树特点1. 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外形美。
(1)这段话共几句话?分别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A: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写出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能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B: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写出樟树的什么特点?“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2)想象说话:一年四季,樟树经历了多少考验!无论是(),还是(),它们都是那么()。
(3)读了这一段你还能想起哪些词语呢?(青翠欲滴、根深叶茂、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2. 品读第5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内在美。
(1)同学们用这么多的词语来形容樟树的外在美,真了不起呀!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着宋庆龄,让她舍不得离开呢?(2)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好好地体会一下樟树的可贵之处,可以将你的收获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4)石榴树与樟树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写石榴树有什么作用呢?(5)(出示: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即?┦埂?…仍然,只要……就……”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进一步赞美了樟树的可贵之处,怪不得宋庆龄那么舍不得它们。
(6)教师引读:?v师?w这木质存在一年,?v生?w虫类就怕它一年。
?v师?w这木质存在十年,?v生?w虫类就怕它十年。
?v师?w这木质存在一百年,?v生?w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7)课文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出示)这是两棵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语言感知樟树的蓬勃生机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题。
2、宋庆龄为什么不舍得这两棵樟树?二、感知樟树的外形美生读第四自然段,师:能说说你介绍的是樟树的什么吗?生:外形师:能找到一个词语概括樟树的特点吗?生:蓬蓬勃勃师:请你写到黑板上师:理解这个词语吗?指名说生:形容非常旺盛,繁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划出文中表现蓬蓬勃勃的语句生默读思考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指名说(1)交流第一句话生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师:读这句话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樟树,能加上你的动作说说吗?把体会送入语句中,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师小结:同学们,读书的方法往往就隐藏在文中的语言文字中,现在再请你们来读读这四个字“蓬蓬勃勃”师:这是多么有生机的樟树啊(2)交流第二句话师:刚才从枝干上我们看到了蓬勃的生机,樟树身上还有什么也是蓬蓬勃勃的?指名说师:给你什么感觉生:叶子很多,而且很绿,绿到发亮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相信你肯定能将这句话读好,指名读(3)交流第三句话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这旺盛的样子是暂时的吗?生:不是师:你来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读第三句话,出示这句话师:从哪个词语上看出来的?生:四季常青师:能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吗生:四季常青就是无论冬天还是秋天樟树的叶子都是绿的师:是呀,当其他树木的叶子都凋谢时,樟树的叶子却还是绿的,不仅是绿的,还绿的-----发亮师:从这些词句中你觉得樟树是一种什么样的树?生:这是两棵生命力旺盛,坚强的树师:这两棵顽强的樟树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日子里会经历哪些磨难呢,请同学们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出示说话话练习: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蓬蓬勃勃指名说师:听听,多么顽强的樟树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学习对比、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
1、揭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3、围绕“宋庆龄”“樟树”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学生质疑,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a. 樟树的外形是怎样的?b. 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二、品读感悟樟树的特点。
1、学生交流,最想解决哪个问题?2、下面我们一起把书打开,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樟树的小节。
3、交流。
指名读第四小节(投影出示第四小节)细细品读读,边读边思考,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 学生齐读课文后举手,蓬蓬勃勃)4、指名读蓬蓬勃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谈对词语的理解5、联系文本理解蓬蓬勃勃,你从哪里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组织学生交流( 抓住枝干粗壮、四面八方、远远的、稠密、发亮、四季常青)通过想象、品读提升对学生对樟树理解。
6、同学们,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幻灯片出示:无论是( ) 还是( )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7、整体品读,评价,加深学生对樟树的感知。
8、继续交流,还有哪里写到了樟树?( 出示第五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樟树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抓住本身、永久保持、等词语理解樟树有香气、拒虫的特点9、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敬佩的语气、赞美的语气、敬畏的语气)教师、学生评价、提升学生对樟树特点的理解10、再次交流樟树的外形、品质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串联,说出你对樟树的理解。
三、学习对比,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这小节还写了什么?交流(幻灯片出示“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2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品质。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学习借物喻人的手法,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学情预测: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
运用了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法,借赞美樟树的可贵之处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两棵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但对樟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高贵品质却很难理解到位。
因此,我利用微课,突破这一重难点,体会树和人融合一体,不可分割的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
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两棵树也就是两棵樟树。
2.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不舍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 课,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走近两棵树。
(一)品读樟树外形之美1•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棵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7页,放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1)生自读,师提示生圈点勾画。
(2)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板书:蓬蓬勃勃、香气永存。
作者是怎样写出樟树那种蓬蓬勃勃的特点的呢?咱们先来看蓬勃这两个字,同学们你们瞧,蓬上边是草字头,勃右边是力字,蓬勃指的就是像小草一样具有生命的活力,这蓬蓬勃勃指的是?生体会。
(生命力更加顽强,生命力特别的旺盛)让生感受叠词表达的意思更加强烈。
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呢?生命力旺盛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词语句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宋庆 龄故居 的樟树》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赵 静
2 2 3 1 0 洪泽
一
、
教 材分 析
《 宋 庆 龄故 居 的樟 树 》 是 一 篇 以 物 喻 人 的 叙 事 性 文 章 。课 文先 描 写 了宋 庆 龄 故 居 的 两 棵 樟 树 的 外 形 与 生 长 特 点 ,然 后 写其具有拒虫的香气且 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 文章赞美 树 , 实 际赞 扬 宋 庆 龄 高 尚 的 品 格 和 坚 毅 的 革 命 情 怀 。又 于 字 里 行 间流 露 出作 者 对宋 庆龄 的深 深 怀 念 之 情 。 文 章 层 次 清楚 , 语 言 简洁 , 重点 突 出 , 樟 树 的象 征 意 义 深 刻 。 二、 教 学 目标 ( 一) 正确、 流利、 有 感 情 地 朗 读课 文 , 背诵课文。 ( 二) 理解 课 文 内容 ,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 领会 樟树 的 象
征意义 。 三、 教 学 重 难 点 理 解 课 文 内容 及 层 次 段 落 .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 领 会 樟 树的象征意义。 ( 一) 情境 渲 染 , 导入 新课 。
1 . 课 件 出示 宋 庆 龄 故 居 的 图片 , 播放 舒 缓 的音 乐 。 2 . 今 天 老 师 先 带 大 家 到宋 庆 龄 的故 居 看 一 看 。 讲解 : 上 海宋 庆 龄故 居 的庭 院 里有 两棵 树 。 有 一 次 , 周 恩 来 同 志觉 得 那 房 子 小 了一 点 ,就 劝 宋 庆 龄 同志 搬 个 家 。她 不 肯, 说: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出示 : “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3 . 谁 来 读 一 读 这 句话 。从 这 句 话 中 , 你 读 懂 了什 么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5套)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5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教学实录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执教者:王英俊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师:根据课题,大家来讨论一下,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应当知道哪些东西?(学生思考后迅速讨论)生:通过学习,我们应当知道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
师:是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长得怎么样?外表美不美?有未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还有谁想说?生:通过学习,我们还应当知道作者为何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这个问题我们是要搞清楚。
天下樟树多的是,为何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生:我还想知道,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师:同学们刚才开动脑筋,提出了很多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这样多问题中,你觉得我们首先应当解决哪个问题?生: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是什么样的树?师:对。
下面我们一起把书打开,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樟树的小节。
(学生自读课文后纷纷举手。
)生:课文的四五俩小节写了樟树?(投影出示第四小节)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第四小节。
一起读,边读边思考,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学生齐读课文后举手)生:枝干粗壮。
师:这是樟树的外形。
生:蓬蓬勃勃。
师:蓬,后鼻音。
跟老师读,蓬蓬勃勃。
(学生齐读。
)师:词语找的是对的。
看黑板,跟老师一起书写这个词。
注意“蓬”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的一横要长些。
(学生随着老师一起书空。
)师:谁知道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生:蓬蓬勃勃的意思是树长得茂密。
生:是叶子很多生:是树长得很大,很粗。
……师:同学们刚才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讲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第四小节,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学生自读后举手。
)生:第一句话,“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并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第22课〕执教: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周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蓬蓬勃勃的含义,感受樟树旺盛的生命力。
会用“无论……总是”造句。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思念之情。
4.感受比照写法的好处,体会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并学习运用。
字词学习重点:能结合汉字的特点和上下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
〔难点〕句段学习重点:1、体会“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句子中饱含的赞美之情。
〔难点〕2、重点学习第四、第五段,通过品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旺盛的内在精神;感受樟树永远保持香气,永远拒虫的可贵品质。
3、学习第五段中的比照描写,懂得这样的用意和好处。
篇章学习重点:1、通过朗读、揣摩,体会本文比照和“借物喻人”写法的奥妙,练习仿写。
〔难点〕2、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又为什么要在樟树下拍照留念”。
〔难点〕学习者特征分析:我班学生有良好的朗读习惯,善良、感性,但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欠缺。
对于本篇课文中樟树的特点理解并不难,其难就难在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走进文本,并将其与宋庆龄的伟大品质联系起来,从而激起学生对宋庆龄的无比崇敬和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师:课文朗诵;制作多媒体课件生: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或故事教学过程: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二课。
板书课题,带着不同的理解课题。
(假设要读出这是两棵巨大壮观的樟树怎么读?假设要读出这是名人故居前的樟树怎么读?假设要读出这是宋庆龄生前非常喜欢的樟树怎么读?)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引导关注文章首尾两部分:有什么发现或者说疑问吗?〔如: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两棵樟树?人们瞻仰宋庆龄,为什么却喜欢与樟树留影纪念?〕针对这些疑问,你还有什么大胆的推想?〔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特别之处?宋庆龄与樟树之间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关系?〕二、讲授精读,披文入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范文最新推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2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2、细读第3~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1/ 5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板书:蓬蓬勃勃)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稠密、绿得发亮)④指导朗读。
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范文最新推荐------------------------------------------------------ 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3/ 5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胡净(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通过对课文中”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等关键词句的理解,感悟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4.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的内容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齐读)师:近三百字的文章浓缩成八个字作为题目,以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题目,这也是定题目方法之一,我们在以后学习中试着用一用。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请同学们准备听写。
老师提高一些难度,我一下子读两、三个词,你敢挑战吗?(请一同学上黑板板书)粗壮永久保持稠密瞻仰四季常青枝枯叶落师小结:我们不仅要做到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还要注意一定的速度。
3.学习了1~3自然段,回忆一下,有一次,周恩来同志劝宋庆龄奶奶搬家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生齐说)二、引导质疑,筛选主问题教学师:爱思考的同学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读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谁能说说心中的疑问?预设:1.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2.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师:读到这儿的时候,老师也心生疑惑,巧的是,我们不谋而合。
(出示问题)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
(指名读)3.师:答案就藏在课文的4、5自然段里。
听清老师的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4、5自然段,要求字字入目,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
可以读慢一些。
(提醒:课文的插图也是学习的好帮手,可以图文对照起来学习。
)4.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
请同学们静思默想,圈划出相关的词语,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
5.巡视后,相机出示某同学学习感悟的过程:(课件)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生齐读题目
2、出示词语。
(1)指名分行读。
(2)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樟树的,你能选择其中的2、3个来说说文中的樟树吗?
3、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樟树。
出示: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4、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同志劝宋庆龄搬家时。
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说——“舍不得这两棵树。
”(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5、这究竟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这两棵樟树。
二、细读课文,体情悟道。
(一)外形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4、5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这段中最能概括樟树外形特点的一个词语。
出示第4小节。
(1)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2)板书:蓬蓬勃勃指导学生一起写,写后齐读
(3)什么叫蓬蓬勃勃啊?(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4)这样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机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3、找到这个词,只能让我们对樟树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这个自然段话的每一句话都具体描写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这段话,看看作者用哪些词句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
4、交流: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
A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1)请2、3生交流。
(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
(2)这句话描写了樟树的哪个部位?(枝干)
(3)枝干有怎样的特点呢?自己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
(4)交流:枝干不仅粗壮还怎么样?(树很大)
(5)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两棵樟树?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6)这样的两棵粗壮有力的樟树,真是蓬蓬勃勃。
能读好这句话吗?
(7)指读,齐读。
(8)还从哪里读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
(1)请生交流。
(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
(2)你见过绿得发亮的树叶吗?描述一下。
(3)樟树的树叶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每一片树叶上都跳动着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多么的蓬蓬勃勃啊!多美的树叶。
女同学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4)一起读。
那么,樟树的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
(1)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2)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你能体会到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 (生命力非常顽强的樟树。
)
(3)一齐读这句话,读出樟树顽强的生命力。
(4)同学们,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烈日暴晒还是狂风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
(5)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齐读第4小节)
5、出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让我们也把这两棵樟树永远记在脑海中。
6、出示:樟树不高,但,,。
稠密的树叶。
樟树,无论是,它们总是。
齐背
7、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宋庆龄舍不得它们,人们喜爱它们,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外形吗?
(二)可贵的品质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2、交流:还有什么特点?(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
3、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
(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4、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即使……也……)(只要……就……)
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5、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段话在写樟树的可贵品质,可是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写樟树,而是写了别的树。
先自己读读看。
谁来读,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要先写其它的树呢?
6、作者写别的树木容易招虫,就更能反衬出樟树的不招虫,更能体现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7、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8、出示:这是的两棵樟树。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9、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出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三)借物喻人
1、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
看
到它,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它的主人——宋庆龄。
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宋庆龄的资料,自己读一读。
读了这段话,你对宋庆龄有些什么了解吗?
2、如今,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生接读。
3、此时此刻,你能明白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吗?(这两棵樟树长得蓬蓬勃勃,使人喜爱。
这两棵樟树的生命力顽强,人们愿意向它学习。
这两棵樟树很可贵,就像宋庆龄奶奶一样有高贵的品质。
在人们的心目中,宋奶奶的品质就像这两棵樟树。
人们希望通过这张照片,让宋奶奶的高贵品质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出示
4、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宋奶奶的化身,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融为一体,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次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5、像这样,表面上写一个事物的,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个事物来写人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一起读
三、总结全文。
1、总结:今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故居的樟树,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可贵之处,通过读书体会到这樟树也是宋庆龄人格的象征。
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撒在人们心间,播撒在我们的心间。
出示句子
2、摘抄:将课文中好词好句摘抄到积累本上。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继续上网搜集宋庆龄有关故事,讲讲宋庆龄的故事。
板书: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物喻人
蓬蓬勃勃
香气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