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15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Word版含答案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课件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公众对遗传学知识普及重要性认识
遗传学知识普及意义
遗传学知识普及对于提高公众对遗传性 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遗传学知识的普及,可以帮助公众 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VS
遗传学知识普及途径
遗传学知识普及的途径包括学校教育、科 普宣传、社区活动等。学校教育是遗传学 知识普及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生物 课程和相关实验课程向学生传授遗传学基 础知识。此外,科普宣传和社区活动也是 有效的普及途径,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 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遗传学知识。
05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遗传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包括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和复制方式等。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包括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后果,以及 基因重组的方式和意义。
ABCD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
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等。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包括遗传学说的建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遗传密码的破译等重要事件和科学家贡献。
04
遗传物质与人类健康关系探讨
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关系剖析
基因突变定义及类型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基 因结构改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
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囊性纤维化等。此外,基因突变还可增加患某些疾病的 风险,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100%
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对基因在杂种后代中的组合 是自由的,互不干扰。
80%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
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为 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复习课件
三、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 1.20世纪中叶,遗传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 2.早期,人们认为蛋白质是基因,各种不同的氨基酸就是遗传信息 的贮存单位。 3.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斯进行了肺炎 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赫尔希和蔡思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一系列实验证明了携带 遗传信息的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DNA。富兰克林·科瑞特通过烟草花叶病 毒的拆合实验证明在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辨析遗传物质
【例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B.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只含有RNA的生 物,遗传物质是RNA;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在没有DNA的病毒中, 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4.萨顿的遗传染色体学说 染色体是联系亲代与子代的桥梁,染色体携带着孟德尔 所说的遗传因子从亲代传给子代。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使 用基因一词代表遗传因子。
5.摩尔根的基因论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染色 体是基因的载体。摩尔根证明了一条染色体上有许 多基因,并提出了基因的连锁遗传规律。
) D.孟德尔
2.遗传信息理论兴起的标志是( ) A.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 B.遗传物质DNA的发现。 C.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 D.遗传密码的破译。 答案:D
3.首先把遗传现象缩小到细胞的范围,引导人们从细胞领域看待
遗传问题的是( )
A.达尔文
B.魏斯曼
2019-2020版高中生物3.1.1遗传物质的发现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目标导航】1•阅读教材,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结合探究活动,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产预习导学屈挑战自我,点点落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1. 萨顿的假说(1) 发现问题: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的行为具有完全平行的现象。
①存在: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③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2) 提出假说: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2. 实验证据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特定的基因位于特定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
3. 结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二、D 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 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和培,养基。
(2) 实验原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病死亡。
(3) 实验过程及结果⑷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某种物质”2.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 设计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DNA—蛋白质 +-K 他物底—DNA(DNA酶处理)(3) 结论:DNA 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 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 材料:大肠杆菌和 T 2噬菌体。
(3) 实验过程及结果①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 适和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 T 2噬菌体分别侵染两种不同标记的细菌,分别得到蛋白质被35S 标记和DNA 被 32P 标记的噬菌体。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16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答案
第16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科学思维)肺炎双球菌两个转化实验的比较2.(科学思维)S型细菌和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2)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3)一般情况下,转化率很低,形成的S型细菌很少,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快速繁殖形成大量的S型细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3.(科学探究)肺炎双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图解分析注:图1图示的实线表示R型菌,虚线表示S型菌。
(1)据图1图示的ab段R型菌数量减少,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小鼠体内形成对抗R型菌的抗体,致使R型菌数量减少。
(2)据图1图示的bc段R型菌数量增多,其原因是什么?提示b之前,已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S型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菌大量繁殖。
(3)据图2分析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什么?提示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4)依据上述实验,可做出怎样的假设?提示DNA是遗传物质。
教材VS高考1.判断正误(1)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017·高考江苏卷,T1A)()(2)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2017·高考江苏卷,T2B)()提示(1)×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2)×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使小鼠死亡,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
2.深挖教材(1)教材必修2 P44中图3-3: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对照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不能长出S型细菌的菌落,可见DNA被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15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Word版含答案
第15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如下表所示: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2)实验:果蝇杂交实验;(3)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4)结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有怎样的区别?提示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区别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是否已导致DNA和蛋白质变性?提示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其转化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实现转化时遗传物质来自S型细菌,原料和能量均来自R型细菌,转化实质为“基因重组”。
3.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对照作用,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可见DNA被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4.两个转化实验有哪些相同点及联系?提示(1)相同点:所用材料相同;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联系: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考查科学思维能力1.(2017·经典高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A错误;S型菌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导致细菌死亡,所以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能存活,B 错误;转化的效率不是100%,所以从病死小鼠中可分离得到S型菌和R型菌,C 错误;本实验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结论是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未证明转化因子是DNA,D正确。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课件必修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05
遗传物质变异与疾病关系探讨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的类型
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影响因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和生 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等)均可导致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导致疾病案例分析
染色体数目变异
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 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智力发育障 碍和多种畸形。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
CRISPR-Cas9系统原理
利用CRISPR序列特异性识别目标DNA序列,并通过Cas9蛋白对目标DNA进行 切割,从而实现基因组的定点编辑。
CRISPR-Cas9系统应用
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农作物遗传改良等领域。例如,利用 CRISPR-Cas9技术可以敲除或修复致病基因,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 段。
染色体结构变异
如猫叫综合征等,由于染色体片段的 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导致疾病 发生。
肿瘤发生与遗传物质关系
肿瘤的遗传基础
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物质的改变密切相关 ,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 活等。
VS
遗传因素对肿瘤的影响
家族遗传、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等遗传因 素均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环 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也可 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肿瘤的发 生。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课
件必修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
索过程
汇报人:XX
20XX-01-29
CONTENTS
• 遗传物质探索背景与意义 • 经典遗传学实验与发现 • 分子水平上的遗传物质探索 •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测序技术发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第16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2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
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本单元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易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相联系。
(2)热点考向:①遗传物质探索的两个经典实验。
②DNA的结构、复制及相关计算。
③转录、翻译过程与中心法则的综合考查。
④DNA和RNA的区别及判断。
(3)考查形式:①选择题考查以上各考点。
②简答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及中心法则,多以图解的形式出现。
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①以“DNA的发现—结构—复制—功能”为主线,系统复习两个经典实验、DNA的结构及与RNA的比较,DNA的复制及相关计算。
②以“中心法则”为纽带,比较转录、翻译、DNA复制、RNA复制、逆转录过程的区别,尤其是转录、翻译与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2)特别关注:①两个经典实验的设计原理、材料、流程、现象及结论。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的计算。
③DNA复制的特点、条件、原料、结果、意义等。
④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
(3)复习方法:①借助实验流程图和列表比较法突破两大经典实验。
②采用图文结合法理解记忆DNA的组成、结构。
③列表比较和图文结合法理解基因的表达。
第16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一、肺炎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球菌转化为S型球菌的“转化因子”。
判一判(1)S型肺炎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球菌无毒性( √)(2)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和R型活球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全部是S型球菌( ×)(3)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DNA才是使R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思考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一是对照说明只加DNA组的结论,二是说明DNA的基本构成成分不能实现转化。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ppt
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并 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果。 因为,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的纯度最 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设计思路: 于是科学家设想最好把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 直接的、单独的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更具说服力的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 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 (M.Chase)
蛋白质外壳
(d)
(a)
在B图中:
未被感染 。 蛋白质外壳 感染烟叶,结果 _______ (1)a 表示用 TMV 的 _______ 被感染 。 HRV的RNA 感染烟叶,结果______ (2)b表示用____________ 的蛋白质外壳 和 ___________ HRV的RNA 组成的“杂种 (3)c 表示用TMV ____________ 被感染 病毒”感染烟叶,结果 ________。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遗传物质都是DNA
非细胞结构的病毒, 多数只含DNA,遗传物质是DNA; 少数只含RNA,遗传物质是RNA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练习: 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必修2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课件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策略
精准诊断
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疾病进行精确诊断,为 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和疾病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精准预防
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个体患病风险,制定针对 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研究
基因突变概念及类型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 变包括点突变和框内突变等类型。
基因重组类型及意义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等类型,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参与探究性实验和实践活动,培 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备考策略分享及心得体会交流
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注重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 分享备考经验和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保持积极心态,调整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心和应试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群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04 基因工程技术在 遗传物质研究中 应用
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
重组DNA技术
通过酶切、连接等操作将外源基因与载体DNA连接,构建重组 DNA分子。
基因克隆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实现外源基因的大量扩增。
基因表达
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产生相应的蛋 白质或多肽。
包括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 和SOS修复等。
03 染色体变异与遗 传规律剖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及影响
缺失
染色体片段丢失,导致 基因缺失和表型改变。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15讲+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和答案
第15讲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1.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1)果蝇的杂交实验——问题的提出(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设①假设: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如图)(3)测交验证:亲本中的白眼雄蝇和F1中的红眼雌蝇交配→子代中雌性红蝇∶雌性白蝇∶雄性红蝇∶雄性白蝇=1∶1∶1∶1。
(4)结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6)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比较2.摩尔根提出假说与演绎推理的拓展(1)提出假说,进行解释(2)演绎推理,验证假说摩尔根依次做了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提出假设1,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一和回交实验二。
为了验证假说1和假说2的正确性,摩尔根设计并实施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设1得到了证实。
3.(思维提升)依据假说以及摩尔根实验一的解释图解,尝试分析如下信息内容: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 和f 表示)。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 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
则:(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提示 X 染色体上 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
(2)写出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及推导过程。
提示 X F X f ×X F Y 由图可知,子代雄性个体有直毛与分叉毛,基因型为X f Y 、X F Y ,则母本的基因型为X F X f ,又知雌性子代中只有直毛,说明直毛是显性性状,则父本的基因型为X F Y 。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课件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不同基因之间通过 重组和突变等方式产生遗传多样性。
基因突变与表现型变化
01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导 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02
基因突变可以引起表现型的改变,即生物体的性状 发生变化。
03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为自然选择提 供了可能。
了解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等与遗传物质相 关的最新科技进展,拓宽知识面。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 力,以应对高考中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摩尔根果蝇实验
实验材料
红眼和白眼果蝇。
实验方法
假说-演绎法。
实验结果
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符合分 离定律。
实验意义
揭示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 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遗传学第三定律
• 连锁与交换定律: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往往连在一起,进 入同一配子中。但也有少数情况下,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 会发生交换,导致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产生新的 基因型。这种交换现象称为“交叉互换”。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 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
采用图表、曲线图等方式直观呈现实验 结果,便于分析和比较。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学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学案见《自学听讲》P120学科素养课程标准学习指导1.生命观念: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征。
2.科学思维: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科学探究: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相关实验。
4.社会责任:树立预防疾病的理念,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1.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3.运用实验中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遗传物质的探索能很好地体现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特别注意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分析实验时要与遗传规律紧密联系起来,从分子水平上来理解遗传规律,同时注意总结与之相结合的题型。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猜测理由: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论:S型细菌有毒性,R型细菌无毒性;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实验结论: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1.T2噬菌体的特点(1)结构与组成(2)生活方式: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
(3)增殖特点: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3.实验过程与现象:培养含32P的大肠杆菌含32P的噬菌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沉淀物放射性很高上清液放射性很低培养含35S的大肠杆菌含35S的噬菌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沉淀物放射性很低上清液放射性很高4.实验结论:噬菌体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蛋白质没有进入,DNA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5讲+遗传信息的表达和答案
第15讲 遗传信息的表达考点一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比较RNA 和DNA点悟:DNA 和RNA 合成的判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 或U 可判断DNA 和RNA 的合成。
若大量消耗T ,可推断正发生DNA 的合成;若大量利用U ,可推断正进行RNA 的合成。
2.RNA 功能3.转录(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在叶绿体、线粒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程。
(3)过程(4)产物: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
4.遗传信息的翻译(1)场所或装配机器:核糖体。
(3)过程(4)产物:多肽――――――→盘曲折叠蛋白质教材VS高考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1)真核细胞内DNA 和RNA 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2018·江苏卷,3B)( ) (2)同一细胞中两种RNA 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2017·全国卷Ⅲ,1B)( ) (3)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 病毒,病毒RNA 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2016·四川,6B)( )(4)rRNA 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2015·海南高考,11A)( )(5)基因B 1和由其突变而来的B 2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2013·海南高考,22C)( )提示 (1)×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合成DNA 、RNA 。
(2)√ (3)√ (4)√ (5)√ 2.教材·拓展·拾遗(必修2 P37-40“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DNA 转录和翻译过程(1)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中也有DNA 的解旋过程,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吗? 提示 不需要,RNA 聚合酶也有解旋功能。
(2)为什么说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提示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少量的DNA ,因此叶绿体和线粒体也有部分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3)起始密码子AUG决定甲硫氨酸,为什么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提示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往往需进行加工修饰,甲硫氨酸在此过程中会被剪切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D
结合创新拓展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3.(2019·河南顶级名校联考)回答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问题: (1)在 20 世 纪 以 前 , 大 多 数 科 学 家 认 为 蛋 白 质 是 遗 传 物 质 , 他 们 的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蛋白质和核酸的物理性质,你认为蛋白质不能作为遗传物质的理由 是 。如果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 会 (填“更多”、“更少”或“变化不明显”)。 (2)现 在 人 们 认 为 DNA 是 主 要 的 遗 传 物 质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种刚刚发现的新型动物病毒,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想:将病毒破碎获取提取液,置于试管中,同时加入核糖核苷酸、 ATP,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足量的 20 种氨基酸和相关酶,一段时间后 检测有无新病毒的产生,如果有,说明该新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他们的实 验 方 案 (填 “能 ”或 “不 能 ”)达 到 预 期 目 的 , 请 陈 述 你 的 理 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如果作为遗传物质,变异更快, 物种更加丰富。(2)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 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3)病毒的繁殖离不开细胞,离开细胞, 病毒不会增殖。 答案 (1)蛋白质中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不同生物 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蛋白质容易受环境影响,不稳定(或受热易变性不稳定) 更多 (2)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3)不能 新病毒的产生离不开细胞,实验中没有提供病毒的繁殖场所——细胞
(1)(中图版必修 2 P55“相关链接”拓展)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 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实际上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 35S 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 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 (2)(中图版必修 2 P55“分析讨论 3”改编)尽管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 但其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你能否具体指出? 提示 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 察 DNA 和蛋白质的作用。 3.边角拾遗 (中图版必修 2 P55 图 3-1-4 拓展)对 T2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 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 DNA 分子中。
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1.(2017·经典高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S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 B.S 型菌的 DNA 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 S 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 S 型菌而无 R 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是由 S 型菌的 DNA 引起的 解析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A 错误; S 型菌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导致细菌死亡,所以注射 S 型菌后的小鼠仍能存活,B 错误;转化的效率不是 100%,所以从病死小鼠中可分离得到 S 型菌和 R 型菌,C 错误;本实验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结论是 S 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促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但未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D 正确。 答案 D 2.(2018·广东中山期末)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中 S 型菌 DNA+R 型菌一起培养,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 S 型菌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已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蛋白质已经失去活性而 DNA 仍具有活性 解析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仅仅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 因子”,没有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A 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中:在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 后,培养一段时间,由于 S 型菌的 DNA 能够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因此 添加 S 型菌 DNA 的培养基中,既有 R 型菌,也有 S 型菌,B 错误;肺炎双球菌转 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加热易使蛋白质变性 失活,但 DNA 热稳定性较高,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DNA 仍具有活性,D 正确。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实验材料 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
(2)噬菌体的增殖
2.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该实验中用 35S、32P 分别标记蛋白质和 DNA。 3.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噬菌体
(2)噬菌体侵染细菌
4.实验结果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 DNA 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 遗传的。 5.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助学巧记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个关键环节——“保温”与“搅拌” (1)32P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35S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结合两大经典实验及其比较,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3.(2019·中原名校联盟质量考评)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 T2 噬 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设计思路一致 B.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果蝇杂交实验; (3)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4)结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X)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有怎样的区别? 提示 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区别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第 15 讲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考纲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 最新考纲
程(Ⅱ)
生命 DNA 的结构与其作为遗传物质 观念 的功能相适应
近三年 考情
2018·全国卷Ⅲ(5)、2018·全 国卷Ⅲ(1)、 2017·全国卷Ⅰ(29)、2017·全 国卷Ⅱ(2)、
科学 思维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
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 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 结构相对稳定
存 体细胞
成对
成对
在 配子
成单
成单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方
一条来自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形成配子时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教材VS 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T2 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2018·全国卷Ⅲ,5B)( ) (2)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2017·全国卷Ⅱ,2B)( ) (3)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2017·全国卷Ⅱ, 2D)( ) (4)T2 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2013·海南卷,13A)( ) 提示 (1)× 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需在寄主细胞内合成 mRNA 和蛋白 质。 (3)× 前者是 RNA 病毒,后者是 DNA 病毒。 (4)× 核酸中不含硫元素。 2.深挖教材
巧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1.(2017·全国卷Ⅱ,2)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 T2 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 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 T2 噬菌 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 mRNA 和蛋 白质,B 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 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 ATP,所以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 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C 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 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前者是 RNA 病毒,后者是 DNA 病毒,D 错误。 答案 C 2.(2018·广东江门一模)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了 DNA 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其中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关于混合培养的
科学
分析总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 和过程 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