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母题题文】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试题解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命题意图】
本题通过汉初道家兼采各家学说思想以及后来董仲舒思想亦兼采众长来考查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思想需要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
【考查素养】
本题考查了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哲学原理,也明确考查了学生对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思想与政治相关历史事实的掌握情况。
【得分技巧】
本题材料在理解上并不难。接下来我们对错误项一一进行分析。A项:首先题干中说的两家学说的发展都是
西汉王朝的发展需要而变通发展的,即这两家思想服务对象是西汉王朝,与地方王国势力强大没有关系。其次,与史实不符,西汉初年奉行清静无的黄老思想,王国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到汉武帝时是想要通过思想统一来加强中央集权。
B项:是迷惑项,如果不认真分析可能会误选。但是如果把题干分析完整会发现,该项错误的也很明显。通过史实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可能出现“百家争鸣”。
“罢D项:应该说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误读,排除方法也需要结合史实,如B项所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思想,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有儒家思想一家独大,不存在“兼收并蓄”的现象。
【母题来源二】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母题题文】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试题解析】
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 选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旨不符,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 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命题意图】
本题以宋代诗歌为切入点,将审美活动融入试题的作答过程中,体味宋诗以理为诗的美学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考查素养】
本题考查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要作答此题,首先需要对本题材料诗句大意有所理解,然后转换思维,定位时空,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说明。
【得分要点】
首先了解本诗大意,本诗翻译过来意思是:心情闲静安适,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不忙的。一觉醒来,红日已高照东窗了。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本题解答的关键句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然后分析错误项:
A项:初看和材料描述有些接近,但是并没有反映材料的主旨——道,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万物遵循法则,即“同一个理。
C项:结合宋明理学主要内容可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可能提倡张扬个性。
D项,首先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程颢是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其次也没有点出题干主旨“道”。
1.(辽宁沈阳2019届高三第八次模拟)孔子和孟子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后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儒者
A.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
C.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D.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
【答案】B
【解析】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体现了儒学积极入世、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重构伦理道德,排除A;材料信息与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了儒学高度社会责任感,并非急攻近利,排除D。
2.(河北省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预测卷)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
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A.互相吸纳融合
B.具有优劣之分
C.展开思想争鸣
D.具有不同传统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冯友兰先生认为,儒家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道家思想在哲学领域具有优势,这表明儒道两家具有不同的传统,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道两家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并未体现两家相互吸纳融合;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儒道两家在不同的领域拥有优势和特长,并未体现优劣之分;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儒道两家展开思想争鸣。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江西上饶2019届高三模拟)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B正确;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初期社会的发展,A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C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D错误。
4.(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西汉中晚期,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据此可知这些举措
A.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B.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C.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太学弟子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并结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