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百年沉思--“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PDF X页)

合集下载

弘扬冯如精神作文800字

弘扬冯如精神作文800字

弘扬冯如精神作文800字篇一弘扬冯如精神说起冯如,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精神,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冯如那种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劲儿,也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没什么大不了。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他可能无数次面对失败,无数次被人嘲笑,但他从未放弃。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想打退堂鼓,和冯如相比,我简直太弱啦!冯如精神还在于他的爱国情怀。

他一心想着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做贡献,让我们在天空中有一席之地。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大力弘扬吗?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各种便利,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冯如那样,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拼搏一把呢?我觉得,弘扬冯如精神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得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

比如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退缩;在生活中,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也许有人会说,这太难啦!但要是每个人都这么想,那谁来传承这种伟大的精神呢?冯如精神,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篇二弘扬冯如精神冯如,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

但他的精神,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你想啊,在那个年代,科技不发达,条件又艰苦,冯如却怀揣着航空梦想,勇往直前。

他难道不知道会遇到困难吗?当然知道!但他就是有那股子倔劲儿,非要闯出一片天来。

他的创新精神,就像一把利剑,刺破了传统的束缚。

他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我觉得这种精神在今天尤其重要。

我们总是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不敢去创新,害怕失败。

可冯如告诉我们,不创新,怎么能进步呢?再说他的爱国心,那真是炽热得发烫。

他一心想让中国的航空事业崛起,让祖国在天空中拥有话语权。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一些人,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把国家利益抛在脑后。

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吗?弘扬冯如精神,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勇气去创新,要有一颗爱国的心。

也许我们做不到像冯如那样伟大,但我们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2019-我国设计师冯如试飞成功-范文模板 (14页)

2019-我国设计师冯如试飞成功-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我国设计师冯如试飞成功篇一: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记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叮咚我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研制成飞机。

苟无成,毋宁死!——冯如中国航空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一个人。

一个被誉为“中国民航第一人,中国航空之父,中国的莱特”等佳称的人。

他就是冯如。

冯如,原名冯九如。

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

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

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1903年,得知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冯如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

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

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

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毋宁死”。

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

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

《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

为国家寻找星辰大道中国航天精神的重要意义

为国家寻找星辰大道中国航天精神的重要意义
0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航天精神教育 ,如航天博物馆、航天科技馆等 ,提供丰富的航天知识,激发青 少年对航天的兴趣和热情。
发挥航天企业的示范作用
航天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航 天精神融入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培训 、宣传等方式,让员工深入理解航天 精神内涵,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
航天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如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以实际行 动践行航天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形 象。
这种精神激励着航天人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航天团队的协作精神
航天事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 统工程,需要各个团队之间的 密切协作和配合。
航天团队的协作精神体现在团 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沟通 与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和 完成任务。
这种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团队 的整体效能,推动航天事业的 快速发展。
21世纪初
2013年
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
02
中国航天精神的体现
航天科技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航天科技的创新精神体现
在不断探索、突破和超越。
航天科技的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 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
自主的航天技术。
1956年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航天科技人员 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 始了自主研制卫星和火箭的历程。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航 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航天精神的内涵
自力更生
坚持自主创新,不依赖 外部力量,努力突破关
键技术。
艰苦奋斗
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拼 搏,为实现航天事业发

中国梦――腾飞梦

中国梦――腾飞梦

中国梦――腾飞梦记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东成镇中心小学横槎校区六年级吴斐帆我心中涌现的中国梦,是腾飞梦,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恩平人民的自豪。

冯如是广东省恩平人,幼年时曾在乡间私塾就读数年,冯如学习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

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梦见自己像鸟儿一样在蓝天飞翔。

他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等等。

老师都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

他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旧金山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艺,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他发誓为中国人争口气,要用自己的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他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精通36种机械原理,发明了抽水机、打桩机,制成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创制飞机成功的消息轰动世界。

20岁的冯如被这一发明所吸引,引起他的极大兴趣。

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三省爆发战争。

冯如得知祖国主权被践踏,骨肉同胞遭蹂躏,非常气愤。

他想到,列强之所以敢欺凌我们,就是凭借那些坚船利炮。

飞机在军事上的作用很大,于是他决心献身飞机制造事业,将来好为祖国发展航空事业服务,使祖国强盛起来。

1906年,冯如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宗旨,向华侨筹资,在旧金山租了一间厂房开始艰难的飞机设计与研制工作。

在此其间,他屡遭挫折,志气不灭,为了试飞他8次从飞机上坠地,也从不为畏缩。

终于在1909年制成一架试验性飞机。

9月21日,他驾驶自制飞机翱翔在奥克兰市天空,以2640英尺的航程超过莱特兄弟首次试飞852英尺的成绩。

美国报纸惊呼:“中国人航空技术超过西方。

”1910年3月,美国莱特和亚屈在洛杉矶表演飞行。

冯如精神永存我心

冯如精神永存我心

冯如精神永存我心!请赐予我一双翅膀,怀揣炽热的梦想,飞翔吧!___题记今夜微风轻吹。

月光皎洁,洒落在羊肠小道上如履轻纱。

我满怀火一般的热情,伴着月色,来到了冯如纪念馆,瞻仰一位我无限敬佩同时鼓舞着我不竭向前的伟人——冯如。

此刻,我仰望伫立着的冯如雕像,思绪万千。

年少的冯如,怀抱梦想,在那个国运衰微,内忧外患的年代,历经艰辛,终于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成为我国第一位飞行设计师和飞行家。

此刻,微风中,我仿佛看到了冯如在向我点头微笑。

我与他一样,同样怀揣梦想,而我,正在为梦想努力奋斗。

啊!冯如,你在制造飞机时是否遭到了外国人嘲笑“不自量力”?你在异国他乡是否听到许多侮辱祖国的恶言?你是否在看到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第一架飞机是为祖国的衰微感到深深的痛心?——你,又是否把这些都化作你奋斗的动力,化作你为祖国贡献,挽救祖国命运,为祖国扬眉吐气的驱动力?是的!是的!你不畏艰辛,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你立志为国争光,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中国飞行史上描出了举足轻重的一笔——你是好样的!而如今的我,满腔的热情,你的成功成为我奋斗的原动力,你的精神成为我前进的精神支柱。

作为一名高中生,也许名不经传,也许默默无闻,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像你一样,永远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现实多么残酷,只要有梦,就永不言败!此刻,抚摸着你旁边的这架历经沧桑的飞机,我仿佛感受到当年的你,制造飞机的艰难困苦。

它仿佛在述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岁月变迁,仿佛在述说着你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今夜微风轻吹。

我怀揣梦想,在冯如的像面前,坚定了我不变的方向,那就是:“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也许我成不了像你一样的伟人,或者我会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但我并不气馁,因为我有梦想,我努力追求,我不竭奋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行各业,各有千秋。

振兴中华,振兴恩平,我需要做的,就是贡献自己的全力,在自己的位置中体现价值,焕发自身的光彩!腾飞吧,梦想!腾飞吧,恩平!怀揣冯如精神,无数的中华弟子,正在努力奋斗,奋力飞翔!。

我的航天梦征文800字弘扬冯如精神

我的航天梦征文800字弘扬冯如精神

我的航天梦征文800字弘扬冯如精神《我的航天梦:弘扬冯如精神》篇一嘿,你知道冯如吗?那可是咱中国航空史上的超级大牛人!我呀,就有一个航天梦,这个梦里面满满当当都是冯如精神的影子。

我第一次知道冯如的时候,就感觉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那时候我在一个航空展览上,看到了冯如和他飞机的照片。

照片里的他站在那架简陋但充满希望的飞机旁边,眼神坚定得就像要把天空戳出个洞来。

我当时就想,这人是谁啊?咋这么酷!后来我一了解,才知道他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

在那个啥都缺、啥都难的年代,他就像一个孤胆英雄,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对蓝天的热爱,硬是造出了飞机。

这就好比在一片荒芜的沙漠里,他凭借一己之力种出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简直牛到没朋友!我自己也有过类似想要创造奇迹的冲动。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想要一个遥控飞机,可是爸妈不给买,说我肯定玩几天就扔一边了。

我那小脾气就上来了,心想:哼,不买就不买,我自己做!然后我就找了一堆硬纸板、小马达之类的东西,开始捣鼓。

当然啦,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根本飞不起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奇形怪状的大盒子。

但是那时候的我,就像冯如在制造飞机时一样,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冯如精神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

在航天这条路上,困难就像一座座大山。

就拿学习航天知识来说吧,那些复杂的公式、原理,有时候真让我头大。

什么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定律,感觉就像一堆乱麻在我脑袋里缠来缠去。

我就想,冯如制造飞机的时候肯定也遇到了无数的难题,他难道就没打过退堂鼓吗?也许有吧,但他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那我也能行!可是有时候我也会犹豫。

我就会想,航天梦是不是太遥远了?我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真的能在航天领域做出点什么吗?我看到那些真正的航天科学家,他们都是超级学霸,在实验室里摆弄着各种高端仪器,而我还在为一道物理题发愁。

这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像一只小蚂蚁,想要撼动大树,有点不自量力。

但是每当我想起冯如,我就又充满了力量。

弘扬人文精神 肩负航空人使命

弘扬人文精神  肩负航空人使命

弘扬人文精神肩负航空人使命两个月的人文学习,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

从人文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的工作,让人感触颇深。

航空事业需要我们弘扬人文精神,肩负历史使命。

一、使命召唤距今100年前,一个名叫冯如的青年人在莱特兄弟研制出人类第一架动力载人飞行器之后仅仅六年的时间,就研制出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架叫作"冯如1号"的飞机。

这样一个年仅20多岁的青年人不仅研制出了先进的飞机,同时还提出了"航空强国"这样一个梦想。

在孙中山麾下,他组建了中国最早的"空军",看到了航空技术对于未来国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空军战略的某些重要设想。

在冯如之后10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航空技术从来还没有达到过像冯如那样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程度,我们目前的空中力量和国家地位与我们的需要相比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二千多年前中国军事思想家孙子的一句名言,成了描述二十世纪现代战争特点的准确预言。

两次大规模的战争警示人们:世界局势千变万化,爆发战争的可能随时存在,任何一个希冀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国家,在打造自己综合国力的时候,都不得不把航空工业作为进行角逐的制高点。

今天,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制空权的重要性。

没有空中安全,国家的国防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

因此,航空工业对我们的民族和祖国来说意义重大。

它不仅是发展国防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走向复兴之路的重要物质基础。

作为一个航空人我倍感骄傲,同时面对我们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的差距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四个字——任重道远。

二人文精神品读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对自然、对社会,乃至对天道的一种认知,并且内化为人们自觉的一种意识。

人文精神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界一场以神学为中心的反叛,他深化于哲学界,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对宗教、对自然、对人、对人性的一种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垦航空亘 沉思——“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专 稿骚 中国航空百 年沉思 “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 Centennial Reflections on Chinese Aviation: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ment of“Feng Ru Spirit” 

一马健张学义 摘要:文章缅怀冯如一个世纪前的宝贵探索,归结出以爱国创新为核 心的“冯如精神”,即紧盯世界航空发展潮流的深远目光,酷爱科学、悉心钻 研、勤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忠于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心系 民族、航空报国的赤子情怀,自立自强、不断开拓的创新意识。揭示了“冯如 精神”对当代民族航空工业和空军转型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航空冯如转型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547(2009)04—0001~04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和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航空事业走过百年 沧桑历程,其先行者是被誉为“东方莱特”、中国“航空之父”的冯如。 冯如之所以在中国乃至国际航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关键在于他的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探索,开辟了一个自行研制、独立飞行的民族航空时代。冯如身上所 拥有的那种紧盯世界航空发展潮流的深远目光,酷爱科学、悉心钻研、勤于探索的科 学态度,忠于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心系民族、航空报国的赤子情 怀,自立自强、不断开拓的创新意识,构成了难能可贵的“冯如精神”。翻开中国航空 百年史可以看到,以爱国创新为核心的“冯如精神”,不仅拉开了中国航空事业从无 到有的序幕,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经略空天的历史巨轮。冯如之于中国航空,犹如莱 特兄弟之于世界航空。在中国航空百年来临之际,我们极有必要再次重温、重拾这种 精神,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鼓 

作者简介: 马健.男,院长,少将.空军指挥学院,100097 张学义.男,政治委员,少将,空军指挥学院,100097 垦I砭 l霸2009年第4期第3O卷第4期 舞当代中国航空事业再次腾飞和加速人民空军 战略转型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 “军用利器莫飞机若”——冯如这种紧盯 世界航空发展潮流的深远目光,既是“冯 如精神”所产生的历史条件之于爱国者个 体的能动反映,也是促进当代中国航空事 业再次腾飞和加速人民空军战略转型应 具备的一种敏锐与远见 冯如先生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华民族 积贫积弱,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祖国河山惨遭列 强涂炭的危难关头。当侨居海外的冯如看到列 强蚕食我国领土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麻木不仁的 时候,他深感羞耻、痛心与不安。于是他发誓要 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起初,他想制造一 艘军舰,但鉴于当时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冯如 从中敏锐地意识到飞机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所以他决定改建飞机。因为他感到: 建造飞机比制造军舰更廉价省工,用处更大,甚 至可以免遭列强欺侮! 尽管冯如的第一次试飞比莱特兄弟晚了6 年,但在飞机性能上却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 1911年经改进完善后的“冯如二号”,创造了比 当时国际飞行比赛更好的成绩。海外航空界赞 誉:“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了后面”。 事实证明,在世界航空的萌芽阶段,冯如所代表 的中国航空最高水平是在世界前列的。 如今,百年过去了,虽然百年来尤其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但是,发展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 距,这与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 位、需要关切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上所需承 担的义务和责任是极不相称的。 应当看到,当今世界空天领域的发展如火 如荼0美国把发展航天视为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的基石。俄罗斯和北约国家正在极力发展适应 现代战争需求的强大航空航天力量。一些发展 中国家也竞相采购和研制先进飞机,掀起推进 2 · 空天建设的军备竞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周边 29个国家共部署6000多架作战飞机。面对这种 严峻的形势,如果没有冯如那种放眼世界的全 局视野和紧盯发展潮流的开放眼光,就只能落 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就要任人宰割。历史尤其 是近些年发生的几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已经表明:完备、发达、先进的航空工业体系,历 来是空中力量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一个没有 空天力量或空天力量不够强大的国家,是不能 有效保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的。纵观今日世界, 个铁定的事实与发展经验是:凡综合实力靠 前的强国一定是空天大国,而一个国家的空天 工业水平、所拥有的空中军事力量的强弱、国民 的空天意识和国内空天运动开展的氛围,都在 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实力的象征。具体到 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有“举首盯太空,低头抓高 新”的前瞻性思维。因为太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是大国乘势 而起的一个绝好机遇,而高新技术则是实现这 理想的可靠保证。 

二、“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 达’’,“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冯如 这种酷爱科学、悉心钻研、勤于探索的科 学态度,既是“冯如精神’’的重要底色,也 是促进当代中国航空事业再次腾飞和加 速人民空军战略转型的基本要求 

冯如l2岁那年,被在美国做小生意的舅舅 带到旧金山。在那里,冯如见识了美国的先进和 发达,也逐渐明白了西方国家之所以敢欺辱我 们的根源在于它们工业先进发达。于是,他立下 “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的誓言,决心用“千 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实现“固吾圉,慑强 邻”的夙愿。 在旧金山,冯如日间做工,晚上读书。后来, 为学得更多的机器制造技能,他又来到纽约,先 后在造船厂、电厂和机器厂当学徒工,历时7年 之久。为了更多地了解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他 经常把节省下来的食宿费用购买报纸书刊;为 中国航空百年沉思——“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专 稿嚣鹱璧 了交纳学费,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工,终于 成为著名的机械工程师。冯如这种悉心钻研、勤 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不仅为他今后从事飞机制 造与驾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我 们今天振兴航空工业、加速空军战略转型提供 了精神动力和效法榜样。 如今,人类社会已步人空天时代。飞机制 造较冯如那个时候所需的各项技术更加尖端、 复杂、缜密、综合集成。以空客A380为例,其制 造至少采用380多项技术专利,每架飞机由400 多万个零部件构成。作战飞机美国空军现已发 展到第四代(F一22),并且正在试飞x一43型 机,该机以5马赫每小时6O00千米的速度试 飞,已打破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为今后太 空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俄罗斯目前正在 试飞并批量生产苏一34型机;印度、韩国、日本 等国家积极引进部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 器装备,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自给能力。美国 为维持其在空天方面的超强优势,曾制定和出 台了包括((2020空军构想:全球警戒,全球到达 和全球力量》、《航空航天部队:21世纪保卫美 国》等许多扶持和鼓励探索和加大研制力度的 政策、制度措旌。我国作为技术条件相对落后 的发展中大国,要想振兴航空航天事业,加速 实现空军的战略转型,必须拥有像冯如那样 “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的钻劲和 韧劲,“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的干劲与恒 劲,力争在载人航天、大飞机制造、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空天飞行器技术、弹道导弹与反导 等高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我们还需再一次从头开始”。“勿 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冯如这种忠于 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既 是“冯如精神”的鲜明内质。也是促进我们 当代国家航空事业再次腾飞和加速人民 空军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由于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冯如有生之年没 有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但他凭着矢志攻 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成就了自 己所钟爱的航空事业。他数度飞机坠毁,屡遭 磨难和挫折,但他愈挫愈勇、无怨无悔,为发展 航空事业奋不顾身。甚至在回国作飞行表演 时,由于飞机操纵系统失灵,他身受重伤,在弥 留之际,仍不忘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 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又嘱将其遗体葬 于黄花岗,“俾能与七十二烈士英灵长相作 伴”。冯如这种忠于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 的顽强意志对于当前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和 人民空军的转型建设弥足珍贵。因为无论是航 空事业的繁荣还是转型建设的发展,都是高科 技密集、高风险性始终相伴的创造性系统工 程,其广泛性、深刻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因 此,忠于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对于每个人 来讲,是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而对 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言,更是促进发展、保 持繁荣、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 

四、“壮国体,挽利权"。“苟无成,毋宁 死”——冯如这种心系民族、航空报国的 赤子情怀,既是“冯如精神”的核心,也是 促进我们当代中国航空事业再次腾飞和 加速人民空军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冯如在试制成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载人 飞机后,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不顾国内航 空环境空白、器材严重不足等困难,毅然将自己 在美国创办的飞机制造厂迁回祖国,将自己研 制的两架飞机也带回祖国,就是靠这些东西,冯 如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扬起了中国航空最初的 风帆;也就是在这近似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冯如 用一次次大胆的试验,践行他“壮国体,挽利权” 的誓言,用一次次的游说,传播他航空救国的思 想。他说:“吾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 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他强调:“倘得千百 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目前,我 国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而一个国家 的崛起,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崛起和一大批志向 远大、忧国忧民的英才。冯如精神之于我们的最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