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ppt
中国当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美国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政权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政策。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新中国外交的另一重要政策是“另起炉灶”。就是说,新中国不承认原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鉴于当时一些国家仍支持国民党集团或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因此,中国政府坚持建交前必须进行谈判,对方必须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在联合国支持中国恢复自己的席位,并将各该国管辖地区内属于中国的财产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此相联系的还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就是不急于得到帝国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一下,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
土地改革是通过1950年6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拉开序幕的。土改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发动群众、划分农村阶级、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等步骤,到1953年春,中国大陆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全部完成土改,约有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无偿分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及其他财产,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约700亿斤粮食的沉重地租。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3时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以夺取政权为主要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以发展经济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也进人到当代时期。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讲义(PPT 40页)
•
7、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李希 仲
•
8、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 有他自 己的国 家。— —巴斯 德
•
9、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 光荣的 人注视 着祖国 的事业 。—— 马蒂
•
10、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 下来的 对自己 的祖国 的一种 最深厚 的感情 。—— 列宁
•
1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 之。— —晏婴
•
36、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 爱国决 不是排 外。— —马铁 丁
•
37、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 起来的 对自己 的祖国 的一种 最深厚 的感情 。—— 列宁
•
38、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 后更上 一层楼 ,达到 人类的 高度。 ——罗 曼·罗兰
•
3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 气蓬勃 的勇敢 的爱国 者却比 黄金更 为宝贵 。—— 林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
(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
《新生备忘录》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 一 纸 苍 凉 —— 杜 高 档 案 原 始 文 本 》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一叶知秋——杨伟名文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 其他学科方法的借用 (社会学、人类学、新文化学、心理学)
张乐天著: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曹锦清著:
《黄河边的中国》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意义:解构主流叙史
●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还原 ●地方档案和民间史料的继续挖掘和采集 ●口述历史和回忆录进一步趋热 ●边缘和交叉问题研究的扩展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PPT教案
与古代史一致说
•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史以“一个运动”、“两 个过程”、“四次战争”为基本体系。这种体 系割裂了数千年中国历史体系的系统性,把占 社会支配地位和统治地位的主要方面置于一个 不重要的地位,不符合历史实际,也不利于人 们全面了解历史。
• 2002年10月在聊城大学评聘为副教授,2004年8月 在阜阳师范学院聘为教授。
• 教学及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近代社会史,主 治中国秘密社会史。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四十 余篇。
课程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 基础课,是其他关于近(现)代史选修课 的先修课程。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使学 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制 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本框架,为进 一步学习专门史、写作史学论文打下基础。 本课程讲授一学期,每周3学时。评价方式 包括平时测试与考试成绩两部分。
• 1919年五四运动和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1919年
• 列宁划分历史时代的标准,即区分不同 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哪一个阶级成为时 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 代发展的主要方向。
• 所谓近代史,就是指以资产阶级为中心 的时代的历史。
• 所谓现代史,就是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 的时代的历史。
1949年
的开展。 • 1931.9—1937.7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由国内战争
向抗日战争过渡。 • 1937.7—1945.8 抗日战争。 • 1945.9—1949.10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 •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高等教育出
版社1988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2那02些1/3被/9 判决的声音。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授课未:X来XX人们凝视的眼睛。
9
舒婷:抒情型
“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碳”, “如果你是树/我愿是土壤” (《赠》)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 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 起”(《致橡树》)。
2021/3/9
授课:XXX
5
朦胧诗大讨论
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1980 年第8期《诗刊》“问题讨论”专栏)
“懂”和“不懂”的争论——由于“新的 美学原则的崛起”而引发的文学观念冲突
“崛起的青年对我们传统的美学观常常表
现出一种不驯服的姿态。他们不屑于作时
代精神的号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以
14
不小的磁场效应,吸引了北岛、江 河等人的造访,也为《今天》的 创办做了铺垫。
2021/3/9
授课:XXX
4
1978年底,芒克、北岛等人发起创办《今天》杂志 。集结起了顾城、舒婷、杨炼、严力等诗人,且将 其诗作的影响扩散开去。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 代人来说,今天,只有今天!”(代发刊词《致读 者》)
反对派:臧克家和艾青
臧克家视朦胧诗为“诗歌创作的 一股不正之风”,是“社会主义 文艺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艾青批评朦胧诗的理论“就是以
‘我’为创作的中心”,“排除
了表现‘自我’以外的东西,把
‘我’扩大到了遮掩整个世界”
,并指责“几个‘崛起论者’信
口胡202说1/3一/9 味吹捧的话”。 授课:XXX
2,两分法。 1949—1976 1977——
中国当代史.ppt
第二,当代中国史。
有的学者指出:“所谓‘当代中国史’是 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历史”。它研究的对 象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的各 个方而”,包括“由中央体现的党与国家” 和“地方、基层、社会、人民生活”。
第三,当代中国研究。
有的学者回避了历史学的学科限定,提出 了“当代中国研究”的概念,并且认为当 代中国研究是包括当代中国政治、社会、 经济、法律和文化诸现象,以为研究对象 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三是历史当事人的日记、笔记和回忆录等。
四是海外有关中国当代史的材料。特别是 苏联(前)和东欧等国的档案开放,对研究新 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新中国内政与外交 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史料。但相对这段历 史的丰富性而言,国内史源开发的程度还 是不足的。主要是档案开放利用方面的不 足。
在文档的开放利用方面,有两种情况:
一是对内部档案的开放限制。
国家按照30年解密的规定,开放了一部分 档案。但还有一些涉及到国防、外交、国 家安全以及一些高层活动等方面的档案还 没有开放。查阅档案的限制较多,可供利 用的部分比较有限。相对来讲,地方上的 档案比中央档案要限制少一些。
二是对一些过去公开出版物的查阅限制。 例如红卫兵小报和“文革”中流传的中央 首长讲话等资料,有关收集单位也是将其 列入不开放之类的。档案当然不能说明历 史的全部,但它是解读历史的基本信息。 在某种意义上讲,档案开放到什么程度, 历史的研究才能到达什么程度。
近20多年来,中国当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 成果,日益成为历史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文献资料、学术论著大量出版。我将在以后各讲 的授课中逐步向同学们介绍这些学术成果。
3、存在问题
(1)当代史研究有比较完整的档案材料,但开放程度比较 有限。
[PPT荟萃]《中国现代史》PPT课件
194919561961976 1978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新中国的成立
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 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 A.润扬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江阴长江大桥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 .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合作社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中国当代史课件1
•
总体而言, 总体而言,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到 1959年 月的八个多月时间里, 1959年7月的八个多月时间里,纠 收到了初步成效。 “左”收到了初步成效。但由于是 在完全肯定总路线、 大跃进” 在完全肯定总路线、“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进 行的, 行的,“左”倾指导思想并未根本 触动,故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 触动,故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
• 2、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 原因——三年“大跃进” ——三年 A、原因——三年“大跃进”造成的 破坏;自然灾害;苏联撤销援助、 破坏;自然灾害;苏联撤销援助、撤 走专家。 走专家。 • B、表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表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农业、轻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农业、轻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人民 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出现人口非正 常死亡。 常死亡。
3、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及教训 • A、问题讨论:庐山会议由纠“左”转向 问题讨论:庐山会议由纠“
反右的原因是什么? 反右的原因是什么?
• 根本原因是对“ 根本原因是对“左”倾错误缺乏深刻认识, 倾错误缺乏深刻认识, 的指导思想仍在全局上起作用; “左”的指导思想仍在全局上起作用;其次是由 于毛泽东骄傲自满和个人专断作风, 于毛泽东骄傲自满和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了 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 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毛泽 东在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上的 错误有了新的发展。此外,国际形势的影响。 错误有了新的发展。此外,国际形势的影响。
• A、批评混淆两种界限、急于过渡的错误, 批评混淆两种界限、急于过渡的错误,
明确人民社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性质。 明确人民公社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性质。 明确指出目前人民公社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不是全民所有制更不是共产 主义性质的。 主义性质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b.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 斗争,将文艺问题强调成一场政治斗争, 给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 远的消极影响。(↓)
△社论的要点有——
武训传》狂热地宣扬封建文化,歌颂了不应歌 颂的行为;
b.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反衬投降办学的 胜利,污蔑了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了中国历 史、污蔑了了中国民族。
中国当代文学史
绪论
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当代部分,有 的被称为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当代部分。
一般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
定义一:首先是指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其次 是指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 它 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畴中,台湾、香港、澳 门地区的文学不包括其间。(北大,洪子诚)
背景: 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文学艺术内部的变革 a.作家文艺队伍发生大的变化,出现了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更替和位置上的转移;
◇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沈从文、朱光潜、废名、萧乾、 师陀、李健吾、穆旦、郑敏;
◇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 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号召,适应、追赶形势;现代作家至此存在着广泛的自我 反省行为。之交,
例如最早索隐派代表人物、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
培写了《石头记索隐》,认为它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 它是扶汉排满的。“红”字影射“朱”字,即朱元璋,
朱者明也、汉也,《红楼梦》中女子都是指汉人,男子
都是指满人,并把贾宝玉影射康熙原太子胤 ,林黛玉 影射当时著名诗人朱彝尊,把《红楼梦》所描写的人物
中国当代史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ppt课件
3、注重国际史与国内史的 互动 4、现在关注地方史
24
5、注重晚清史、民国史和共和国 史三个历史时段之间的延续和联系
25
(一)历史的延续性:从中华 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1、从国民党到共产党 2、从“训政”到“新民主主义”
26
3、从“统制经济”到“计划经 济”
4、对多民族国家的坚持和维护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 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 依据。(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 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3分)
19
2、由于缺乏一个大一统的历史 解释框架,教材的设定出现了分 散化倾向:政治、经济、文化部 分被进行分割处理而未作整体系 统处理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3
(1)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 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 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 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 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复杂关系
36
5、中国对外战争的国际影响
朝鲜战争 中印战争 越南战争
37
5
2008年华国锋去世后:
在逮捕四人帮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 用
在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 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 循”)和压制“真理标准”讨论中 并不是主要任务
第二讲:认识中国:过去、现在、未来ppt课件
历史发展、当代中国、未来设想
叙事脉络
历史发展:中国的近代史(1840-1949,学术观点) 当代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至今取得的成就
和经验教训(1949-2012) 未来设想:2013年——
一、历史发展:中国近代史
1.历史回顾 2.近代史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 3.总结
二、当代中国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军事、外交 总结:成功经验和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文
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一)当代中国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
经济:保持较高增速,总量世界第二,基本实现小 康水平。
政治:民主权利日渐得到尊重,法制体系初步建立。 文化: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初见规模。 社会建设:公民意识慢慢形成,民生问题日益得到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 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 英军进攻广州,1860年10月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 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 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 订《瑷珲条约》。
三、未来之路
顶层设计(改革原则): 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社会制度之争——社会主义的本质。
经济改革
促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贯彻科学发展观念,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1901年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 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 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 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 定的一个和平协定。被认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 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是一丧权辱国 的条约。
中国当代史》新时期课件5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成 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2、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1978年11月,邓小平同缅甸总统吴奈温会谈中,初 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1年9月,叶剑英阐 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叶九条”)。1982年1月,邓小平说:九条方针是 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概念。1982年九月,邓小平 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准备 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表明“一国 两制”构想已经成熟;1983年6月,邓小平作《中国大 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的谈话(“邓六条”),进 一步发挥了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1984年后,邓 小平又在一系列谈话中从各方面对“一国两制”构想进 行了阐发,形成了完整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
六、“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
(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港、澳、台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40年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香港、澳门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强占。台湾先被日 本侵占,1945年重归中国版图后,1949年又与祖国大 陆长期隔离。
台湾与港、澳问题不同,后者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 中国遗留下来的属于中英,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则 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其本质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容许 外国干涉。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1、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有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 1955年5月,周恩来提出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 式解放台湾。1956年10月,毛泽东表示,如果台湾和平 统一,一切可以照旧。1963年,周恩来将中共对台政策 归纳为“一纲四目”。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统一后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 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 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双方互不派 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四史ppt课件讲稿
05
中国当代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
总结词
百废待兴,国家重建
详细描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重重困难,经济崩溃,民生凋敝。但中国人民在 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建设,努力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总结词
艰苦奋斗,建设国家
详细描述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展大 规模的经济建设。这个时期,国家的基础设施、工业、农业 、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隋唐时期
总结词
繁荣与开放
详细描述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这一时期 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中国文化 的传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词
唐诗的发展与影响
详细描述
隋唐时期,唐诗发展到了巅峰。唐诗在形式、风格和内容 上取得了巨大的创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唐诗 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
总结词
推翻国民党统治
详细描述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的 战争。在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 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 ,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解放 战争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阶段,标志 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总结词
铁器牛耕的出现
详细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巨大 进步。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经济发展奠定了 基础。
总结词
合纵连横策略
详细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频繁采用合纵连横策略, 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或攻击敌国。这一策略成为 了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中国当代史
中国当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时期:1.过渡时期:1949年建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前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4.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今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9月,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率西藏代表团进京,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年表及大事件1949-1956年政治:1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1953)3镇压反革命运动4“三反”“五反”运动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4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5土地改革1953年,中共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3-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4年秋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电影《早春二月》;1956-1966年政治:1.中共八大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经济:1“大跃进” (一次错误)2人民公社(一次错误)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提出国民经济八字方针1962年初,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领导人自我批评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一次严重错误)导火线:1965年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全面发动:1966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发表两个文件全国动乱:以1967年初的上海“一月夺权”为开端;二月抗争(又被反革命集团称为二月逆流)坚决反对这种行为调整整顿: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调整、整顿走向结束:四五运动奠定群众基础: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四人帮” 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达5000亿元,但社会还是有缓慢发展1977-1978年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徘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改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前进”:教科文事业面貌一新,国民经济较快恢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今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史的伟大转折1980年,平反冤假错案,为党史最大冤案(刘少奇)平反;为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右派”平反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革.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阐述这一构想的《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80年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由于台湾岛内分裂倾向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阻碍了和平统一的进程文化体育事业也在逐步发展许海峰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科技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史综述综述(1949年10月—今)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此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两大历史时期。
《中国当代史》新时期 课件2
2、性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主要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分步 骤、有领导、有秩序推进。 C、目标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 制。
(五)对外开放的历程、特点和成就
1、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1991年,重点是建 立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发区。 第二阶段:1992—2001年我国加入WTO,特点是开 放格局开始由沿海经济特区向内地扩散,重心开始由体 制试点向全面制度建设转型、对外开放度提高,全面对 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第三阶段:2001年—今,重点是“引进来”和“走出 去”相结合,使对外开放适应科学发展。
第二阶段:1992—2002年,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 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阶 段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主要内容有: ①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有 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要求,以规范、完善的企业法人 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 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管理科学为 特点的新型企业制度。 ②推进财政、金融、外汇体制改革和市场 体系建设。 ③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四)政治体制改革
1、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92年,政治体制改革初步 探索和全面推进。1980年8月邓小平《党和国家领 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近期政治体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改革的长远目标, 改革全面开 始启动。 第二阶段:1992—2002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四大重申了政治体制 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1997年“十五大”后, 规定了一个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 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完善民 主监督;维护安定团结。主要在政府机构改革和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第三阶段:2002年——今,政治体制改革继续 深化。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8个方面的 内容;十七大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新部署。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1
• 第三,中国当代文学是随着新中 国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
虽然它在50、60年代向这个传统中灌注了过 多的政治内容,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 元独尊的偏向和并不十分成功的“两结合”的尝试, 甚至在“文革”中将这一传统变成了一种僵硬的政 治模式。但是,“文革”结束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却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再一次使这 一传统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不断地融合异质艺 术因素的过程中,使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 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整体 的历史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为 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正是从文学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方面, 说明了当代文学与作为中国新文学 主流的革命文学的历史具有本质上 的一致性。但除此以外,当代文学 还有其他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 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2
1、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深化。
中国文学自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完成了从 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之后,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 化一直是新文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当代文学是 中国新文学这个统一的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 发展阶段。
在50、60年代步履维艰,在“文革”中甚 至处于一种完全中止的状态,但经过“文革” 后的“拨乱反正”,80年代以来,它又复归于 正常发展轨道,而且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也进一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当代文学正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它必将实现中国新文 学所确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PPT
第一讲导论一、课程性质:政治课/历史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
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须遵循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
1.疑惑之一:“政治课”抑或“历史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
--- 对“历史”、“历史学”的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野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中国成立后, 执政党致力于将其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运而生,并逐步确立起较完备的课程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历史事实的说服力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的本质要求?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
我们所讲的历史,主要是第二层含义上的历史,即史学,并非一般的“过去的事实”,历史是对过去史实的解读,因此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历史到我们手中,已不是原始的、血淋淋的事实,而是文本的产品,根据意志(为真理)与企图(为权力)以编织成的叙事。
历史是一堆糊涂账,惟有在史学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这一意义上,它才成了可以理解的。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科学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存真、求实,就是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
做到历史的“真实”又是何其难!“一个政权完全不侵犯历史的神圣与尊严,是一种不敢奢望的境界,人类历史的真实性与价值,全靠史学家的纯真的精神来维系。
中国当代史》新时期课件4
3、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二者并举,绝 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坚持两者的统一,处理好立 国之本和强国之路的关系,搞好两个基本点的结 合,两手一齐抓。
4、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
A、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步—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 现现代化。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中共十五大根据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第一次明 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主要内容: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 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共领 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 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上述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 统一,不可分割,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纲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当代史》“新时期”课件4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理论的提出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1981年6月,《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 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 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说:“我国的社会主 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我国还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 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和竟争,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