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ppt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讲义(PPT 40页)
•
7、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李希 仲
•
8、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 有他自 己的国 家。— —巴斯 德
•
9、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 光荣的 人注视 着祖国 的事业 。—— 马蒂
•
10、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 下来的 对自己 的祖国 的一种 最深厚 的感情 。—— 列宁
•
1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 之。— —晏婴
•
36、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 爱国决 不是排 外。— —马铁 丁
•
37、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 起来的 对自己 的祖国 的一种 最深厚 的感情 。—— 列宁
•
38、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 后更上 一层楼 ,达到 人类的 高度。 ——罗 曼·罗兰
•
39、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 气蓬勃 的勇敢 的爱国 者却比 黄金更 为宝贵 。—— 林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
(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
《新生备忘录》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 一 纸 苍 凉 —— 杜 高 档 案 原 始 文 本 》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一叶知秋——杨伟名文存》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 其他学科方法的借用 (社会学、人类学、新文化学、心理学)
张乐天著: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曹锦清著:
《黄河边的中国》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意义:解构主流叙史
●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还原 ●地方档案和民间史料的继续挖掘和采集 ●口述历史和回忆录进一步趋热 ●边缘和交叉问题研究的扩展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资料”
第1部分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讲ppt课件
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讲
政治上:(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1978年拨乱反正 后,我国健全了宪法和各项法律制度,恢复并健全三大民主 政治制度,注重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使 民主政治稳步发展。(2)外交政策逐步成熟并取得了重大成 就。我国在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参与 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断提 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了世界大国的重要作用。积 极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组建上海合作组 织,在地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
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讲
[阶段特征] 1.时间:1978年至今。 2.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等。 3.阶段特征:“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增 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民主政治不断健全的时期;更是中国 融入世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时期。正如胡锦涛主席在 国庆阅兵时所说:“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讲
2.“文化大革命”时期 (1)时间:1966~1976年。 (2)关键词:十年文化大革命。 (3)阶段特征 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盛行;“左”倾错误 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 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严重损失;但 由于周恩来、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科技:科技领域取得突破:“两弹一星”和袁隆平的杂交 水稻培育成功。 外交:对外关系获得重大突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五项原则
中国现代史通史概讲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封建社会的写照。→现实的世界
c.大观园——充满“水作的骨肉”,却是挽留不住的破灭。
太虚幻境的延续。→理想的世界
五、批判运动的影响
①用现实主义的原则来阐明、解释红楼梦,看到古典文学研 究中的问题;
②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 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 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超出了捍卫现实 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
a.文艺界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解 决了文艺家的历史观问题;
b.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 斗争,将文艺问题强调成一场政治斗争, 给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 远的消极影响。(↓)
△社论的要点有——
武训传》狂热地宣扬封建文化,歌颂了不应歌 颂的行为;
b.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反衬投降办学的 胜利,污蔑了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了中国历 史、污蔑了了中国民族。
③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一、武训其人 武训,清末民初一个热心于教育的人。
出身贫寒,靠忍辱负重的“苦操奇行”行 乞兴学。 二、电影《武训传》的开拍和放映
1948年开拍,后中断;1950年再次开 拍,同年12月由昆仑影片公司摄影制完 成,在全国公映。 三、讨论的缘起
③形成了十七年文学发展中的一种独特的敌我对立的“战争 思维”。(↓)
第四节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一)胡风其人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
春人,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
30-40年代创办《七月》《希望》杂志。发
表大量文艺批评和理论文章。他的文艺思想
和周扬以及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很多分歧, 是
c.大观园——充满“水作的骨肉”,却是挽留不住的破灭。
太虚幻境的延续。→理想的世界
五、批判运动的影响
①用现实主义的原则来阐明、解释红楼梦,看到古典文学研 究中的问题;
②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 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 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超出了捍卫现实 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
a.文艺界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解 决了文艺家的历史观问题;
b.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 斗争,将文艺问题强调成一场政治斗争, 给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 远的消极影响。(↓)
△社论的要点有——
武训传》狂热地宣扬封建文化,歌颂了不应歌 颂的行为;
b.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反衬投降办学的 胜利,污蔑了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了中国历 史、污蔑了了中国民族。
③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一、武训其人 武训,清末民初一个热心于教育的人。
出身贫寒,靠忍辱负重的“苦操奇行”行 乞兴学。 二、电影《武训传》的开拍和放映
1948年开拍,后中断;1950年再次开 拍,同年12月由昆仑影片公司摄影制完 成,在全国公映。 三、讨论的缘起
③形成了十七年文学发展中的一种独特的敌我对立的“战争 思维”。(↓)
第四节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一)胡风其人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
春人,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
30-40年代创办《七月》《希望》杂志。发
表大量文艺批评和理论文章。他的文艺思想
和周扬以及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很多分歧, 是
中国当代史.ppt
第二,当代中国史。
有的学者指出:“所谓‘当代中国史’是 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历史”。它研究的对 象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的各 个方而”,包括“由中央体现的党与国家” 和“地方、基层、社会、人民生活”。
第三,当代中国研究。
有的学者回避了历史学的学科限定,提出 了“当代中国研究”的概念,并且认为当 代中国研究是包括当代中国政治、社会、 经济、法律和文化诸现象,以为研究对象 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三是历史当事人的日记、笔记和回忆录等。
四是海外有关中国当代史的材料。特别是 苏联(前)和东欧等国的档案开放,对研究新 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新中国内政与外交 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史料。但相对这段历 史的丰富性而言,国内史源开发的程度还 是不足的。主要是档案开放利用方面的不 足。
在文档的开放利用方面,有两种情况:
一是对内部档案的开放限制。
国家按照30年解密的规定,开放了一部分 档案。但还有一些涉及到国防、外交、国 家安全以及一些高层活动等方面的档案还 没有开放。查阅档案的限制较多,可供利 用的部分比较有限。相对来讲,地方上的 档案比中央档案要限制少一些。
二是对一些过去公开出版物的查阅限制。 例如红卫兵小报和“文革”中流传的中央 首长讲话等资料,有关收集单位也是将其 列入不开放之类的。档案当然不能说明历 史的全部,但它是解读历史的基本信息。 在某种意义上讲,档案开放到什么程度, 历史的研究才能到达什么程度。
近20多年来,中国当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 成果,日益成为历史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文献资料、学术论著大量出版。我将在以后各讲 的授课中逐步向同学们介绍这些学术成果。
3、存在问题
(1)当代史研究有比较完整的档案材料,但开放程度比较 有限。
中国当代史课件1
•
总体而言, 总体而言,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到 1959年 月的八个多月时间里, 1959年7月的八个多月时间里,纠 收到了初步成效。 “左”收到了初步成效。但由于是 在完全肯定总路线、 大跃进” 在完全肯定总路线、“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进 行的, 行的,“左”倾指导思想并未根本 触动,故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 触动,故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
• 2、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 原因——三年“大跃进” ——三年 A、原因——三年“大跃进”造成的 破坏;自然灾害;苏联撤销援助、 破坏;自然灾害;苏联撤销援助、撤 走专家。 走专家。 • B、表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表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农业、轻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农业、轻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人民 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出现人口非正 常死亡。 常死亡。
3、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及教训 • A、问题讨论:庐山会议由纠“左”转向 问题讨论:庐山会议由纠“
反右的原因是什么? 反右的原因是什么?
• 根本原因是对“ 根本原因是对“左”倾错误缺乏深刻认识, 倾错误缺乏深刻认识, 的指导思想仍在全局上起作用; “左”的指导思想仍在全局上起作用;其次是由 于毛泽东骄傲自满和个人专断作风, 于毛泽东骄傲自满和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了 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 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毛泽 东在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上的 错误有了新的发展。此外,国际形势的影响。 错误有了新的发展。此外,国际形势的影响。
• A、批评混淆两种界限、急于过渡的错误, 批评混淆两种界限、急于过渡的错误,
明确人民社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性质。 明确人民公社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性质。 明确指出目前人民公社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不是全民所有制更不是共产 主义性质的。 主义性质的。
中国当代史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ppt课件
23
3、注重国际史与国内史的 互动 4、现在关注地方史
24
5、注重晚清史、民国史和共和国 史三个历史时段之间的延续和联系
25
(一)历史的延续性:从中华 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1、从国民党到共产党 2、从“训政”到“新民主主义”
26
3、从“统制经济”到“计划经 济”
4、对多民族国家的坚持和维护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 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 依据。(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 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3分)
19
2、由于缺乏一个大一统的历史 解释框架,教材的设定出现了分 散化倾向:政治、经济、文化部 分被进行分割处理而未作整体系 统处理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3
(1)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 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 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 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 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复杂关系
36
5、中国对外战争的国际影响
朝鲜战争 中印战争 越南战争
37
5
2008年华国锋去世后:
在逮捕四人帮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 用
在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 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 循”)和压制“真理标准”讨论中 并不是主要任务
3、注重国际史与国内史的 互动 4、现在关注地方史
24
5、注重晚清史、民国史和共和国 史三个历史时段之间的延续和联系
25
(一)历史的延续性:从中华 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1、从国民党到共产党 2、从“训政”到“新民主主义”
26
3、从“统制经济”到“计划经 济”
4、对多民族国家的坚持和维护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 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 依据。(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 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3分)
19
2、由于缺乏一个大一统的历史 解释框架,教材的设定出现了分 散化倾向:政治、经济、文化部 分被进行分割处理而未作整体系 统处理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3
(1)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 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 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 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 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复杂关系
36
5、中国对外战争的国际影响
朝鲜战争 中印战争 越南战争
37
5
2008年华国锋去世后:
在逮捕四人帮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 用
在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 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 循”)和压制“真理标准”讨论中 并不是主要任务
中国当代史》新时期课件5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成 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2、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1978年11月,邓小平同缅甸总统吴奈温会谈中,初 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1年9月,叶剑英阐 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叶九条”)。1982年1月,邓小平说:九条方针是 以叶副主席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概念。1982年九月,邓小平 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准备 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表明“一国 两制”构想已经成熟;1983年6月,邓小平作《中国大 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的谈话(“邓六条”),进 一步发挥了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1984年后,邓 小平又在一系列谈话中从各方面对“一国两制”构想进 行了阐发,形成了完整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
六、“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
(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港、澳、台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40年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香港、澳门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强占。台湾先被日 本侵占,1945年重归中国版图后,1949年又与祖国大 陆长期隔离。
台湾与港、澳问题不同,后者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 中国遗留下来的属于中英,中葡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则 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其本质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容许 外国干涉。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1、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有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 1955年5月,周恩来提出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 式解放台湾。1956年10月,毛泽东表示,如果台湾和平 统一,一切可以照旧。1963年,周恩来将中共对台政策 归纳为“一纲四目”。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统一后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 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 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双方互不派 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中国当代史》新时期 课件2
2、性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主要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分步 骤、有领导、有秩序推进。 C、目标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 制。
(五)对外开放的历程、特点和成就
1、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1991年,重点是建 立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发区。 第二阶段:1992—2001年我国加入WTO,特点是开 放格局开始由沿海经济特区向内地扩散,重心开始由体 制试点向全面制度建设转型、对外开放度提高,全面对 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第三阶段:2001年—今,重点是“引进来”和“走出 去”相结合,使对外开放适应科学发展。
第二阶段:1992—2002年,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 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阶 段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主要内容有: ①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有 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要求,以规范、完善的企业法人 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 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管理科学为 特点的新型企业制度。 ②推进财政、金融、外汇体制改革和市场 体系建设。 ③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四)政治体制改革
1、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92年,政治体制改革初步 探索和全面推进。1980年8月邓小平《党和国家领 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近期政治体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改革的长远目标, 改革全面开 始启动。 第二阶段:1992—2002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四大重申了政治体制 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1997年“十五大”后, 规定了一个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 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完善民 主监督;维护安定团结。主要在政府机构改革和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第三阶段:2002年——今,政治体制改革继续 深化。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8个方面的 内容;十七大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新部署。
中国当代史》新时期课件4
3、正确处理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二者并举,绝 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坚持两者的统一,处理好立 国之本和强国之路的关系,搞好两个基本点的结 合,两手一齐抓。
4、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
A、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步—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 现现代化。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中共十五大根据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第一次明 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主要内容: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 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共领 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 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上述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 统一,不可分割,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纲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当代史》“新时期”课件4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理论的提出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1981年6月,《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 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 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说:“我国的社会主 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我国还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 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和竟争,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中国现代史复习》课件
社会背景: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民族 危机严重
政治背景: 军阀混战, 国民党统 治时期
经济背景: 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农村经济 衰落
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 动,马克 思主义传 播
国际背景: 第一次世 界大战, 第二次世 界大战
发展历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 立中华民国
1919年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 促进思想解放
中国现代史复 习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现代史概述
03
政治制度与改革
04
经济建设与发展
05
文化与社会变迁
06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中国现代史概述
章节副标题
历史背景
时间范围: 1919年五 四运动至 1949年中 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公平等
应对措施:加 强社会保障、 推动绿色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等
政策支持:政 府出台相关政 策,如养老保 障、环保法规、
教育改革等
社会参与:鼓 励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如企 业社会责任、 公益组织、志
愿者等
06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章节副标题
国际关系演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与苏联建立友 好关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参战, 与美国关系恶化
文化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文化事业开始发展
1950年代,文化事
业得到快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经典作
品
1960年代,文化事
业受到政治运动的 影响,出现了一些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功绩就在于它为 当代文学准备了作家队伍,一些在现代时 期就享有盛名或十分活跃的文艺家在新中 国成立后又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 这些跨越现代而来的文艺家为当代文学的 产生发展提供了保证。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1
• 第三,中国当代文学是随着新中 国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
虽然它在50、60年代向这个传统中灌注了过 多的政治内容,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 元独尊的偏向和并不十分成功的“两结合”的尝试, 甚至在“文革”中将这一传统变成了一种僵硬的政 治模式。但是,“文革”结束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却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再一次使这 一传统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不断地融合异质艺 术因素的过程中,使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 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整体 的历史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为 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正是从文学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方面, 说明了当代文学与作为中国新文学 主流的革命文学的历史具有本质上 的一致性。但除此以外,当代文学 还有其他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 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2
1、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深化。
中国文学自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完成了从 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之后,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 化一直是新文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当代文学是 中国新文学这个统一的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 发展阶段。
在50、60年代步履维艰,在“文革”中甚 至处于一种完全中止的状态,但经过“文革” 后的“拨乱反正”,80年代以来,它又复归于 正常发展轨道,而且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也进一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当代文学正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它必将实现中国新文 学所确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目标。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11
• 第三,中国当代文学是随着新中 国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
虽然它在50、60年代向这个传统中灌注了过 多的政治内容,也曾经出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 元独尊的偏向和并不十分成功的“两结合”的尝试, 甚至在“文革”中将这一传统变成了一种僵硬的政 治模式。但是,“文革”结束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却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再一次使这 一传统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在不断地融合异质艺 术因素的过程中,使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 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整体 的历史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称为 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正是从文学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方面, 说明了当代文学与作为中国新文学 主流的革命文学的历史具有本质上 的一致性。但除此以外,当代文学 还有其他各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 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2024/4/3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2
1、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深化。
中国文学自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完成了从 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之后,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 化一直是新文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当代文学是 中国新文学这个统一的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 发展阶段。
在50、60年代步履维艰,在“文革”中甚 至处于一种完全中止的状态,但经过“文革” 后的“拨乱反正”,80年代以来,它又复归于 正常发展轨道,而且表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度, 也进一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当代文学正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它必将实现中国新文 学所确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的历史目标。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
现出一种不驯服的姿态。他们不屑于作时
代精神的号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以
外的丰功伟绩。他们甚至于回避去写那些
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
忘我的劳动的场景。他们和我们五十年代
的颂歌传统和六十年代战歌传统有所不同
,不是直接去赞美生活,而是追求溶解在
心灵202中1/3的/9 秘密。”(孙绍振授)课:XXX
3,文学性质:表现共和国历史进程的文学。
2021/3/9
授课:XXX
1
(2)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的诸种观念。
1,三分法。十七年、文革文学、新时 期文学。
2,两分法。 1949—1976 1977——
2021/3/9
授课:XXX
2
⑶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一,政治性:具有政治性的文化形态:文艺 为政治服务——“五个一过程”
14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 代人来说,今天,只有今天!”(代发刊词《致读 者》)
2021/3/9
授课:XXX
5
朦胧诗大讨论
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1980 年第8期《诗刊》“问题讨论”专栏)
“懂”和“不懂”的争论——由于“新的 美学原则的崛起”而引发的文学观念冲突
“崛起的青年对我们传统的美学观常常表
,并指责“几个‘崛起论者’信
口胡202说1/3一/9 味吹捧的话”。 授课:XXX
7
北岛:哲思型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
它不懂我的沉默”(《无题》);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回答》)
2021/3/9
授课:XXX
8
告诉你吧,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PPT课件
绪论1
本课程“中国近现代历史”之特殊涵盖 时间起止:1840-2012从鸦片战争到党的十八大 召开(182年) 三大段:近代、现代、当代
内容:近现代(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旧、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历史;(新中国时期)当代社会主义建设 与改革历史。
本课程,对传统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是近现代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变革的历史 仍然是最基本的
3、教化文明-崇仁尚德的伦理精神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充满人本精神;儒家的“仁爱”为核心的伦
理理念深入人心。奠定民族心灵的魂。“仁”有丰富多样适合人 们日常生活实际的演分:忠、孝、悌、正义、礼、智、信;德等; 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上帝”、信仰。物化遗址如包公庙、广 州番禺大夫祠;。以“教化”代替“刑杀”是儒士的共同要求, 西汉贾谊、董舒,东汉的王符无不如此。民族伟大品格牢固形成。 春秋时期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观点,但 将特别注重,从比较新意的角度,贯穿几个 重要的剖面的社会转型来叙述和评价历史。
绪论2
近现代中国社会9大转型: 将近现代中华社会变迁分解为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公共领域、法制等九个方面,认为近代中 国开始出现了千百年来未曾有过的新格局,并且 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从臣民社会转向公民 社会;从宗法社会转向契约社会;从自然经济社 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变迁;从传统私人转向现代 公共社会;从惯习社会转向法理社会;从非科学 理性社会转向科学理性社会;从近代以来半殖民 地社会回向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从旧民主主 义社会转向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其中, 最后一个转型,为最核心、具有总拉动力的转型。 这是一个漫长、曲折但无可逆转的过程。今天, 在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本社会制度的条件下,仍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种转型仍然在继续进行
本课程“中国近现代历史”之特殊涵盖 时间起止:1840-2012从鸦片战争到党的十八大 召开(182年) 三大段:近代、现代、当代
内容:近现代(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旧、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历史;(新中国时期)当代社会主义建设 与改革历史。
本课程,对传统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是近现代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变革的历史 仍然是最基本的
3、教化文明-崇仁尚德的伦理精神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充满人本精神;儒家的“仁爱”为核心的伦
理理念深入人心。奠定民族心灵的魂。“仁”有丰富多样适合人 们日常生活实际的演分:忠、孝、悌、正义、礼、智、信;德等; 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上帝”、信仰。物化遗址如包公庙、广 州番禺大夫祠;。以“教化”代替“刑杀”是儒士的共同要求, 西汉贾谊、董舒,东汉的王符无不如此。民族伟大品格牢固形成。 春秋时期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观点,但 将特别注重,从比较新意的角度,贯穿几个 重要的剖面的社会转型来叙述和评价历史。
绪论2
近现代中国社会9大转型: 将近现代中华社会变迁分解为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公共领域、法制等九个方面,认为近代中 国开始出现了千百年来未曾有过的新格局,并且 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从臣民社会转向公民 社会;从宗法社会转向契约社会;从自然经济社 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变迁;从传统私人转向现代 公共社会;从惯习社会转向法理社会;从非科学 理性社会转向科学理性社会;从近代以来半殖民 地社会回向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从旧民主主 义社会转向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其中, 最后一个转型,为最核心、具有总拉动力的转型。 这是一个漫长、曲折但无可逆转的过程。今天, 在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本社会制度的条件下,仍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种转型仍然在继续进行
[PPT荟萃]《中国现代史》PPT课件
中国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国家
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 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3、人民 4、世界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的斗争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1)准备: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内容:①通过临时宪法— 《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③确定国旗—
五星红旗
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 北京
建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年-- 公元纪年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1、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 我们的国旗,是在( )上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历史当事人的日记、笔记和回忆录等。
四是海外有关中国当代史的材料。特别是 苏联(前)和东欧等国的档案开放,对研究新 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新中国内政与外交 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史料。但相对这段历 史的丰富性而言,国内史源开发的程度还 是不足的。主要是档案开放利用方面的不 足。
在文档的开放利用方面,有两种情况:
术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在官方组织行为的史学研究之外,形成了一
些个人独立研究的学者队伍。在推进学术研究中, 双方有很强的互动性。 二是研究工作不再拘泥于中央有关政治结论,有 了学术上的自觉。一些研究成果已经突破了《历 史决议》的政治论断。
三是研究的客观性加强,有了学术规范的 追求。研究者从史料的整理,史实的考证 进行客观性研究,实事求是地纠正了过去 的一些陈说旧见。即使是过去政治敏感性 很高的中共党史,也逐渐脱离了泛政治的 窠臼,开始恢复了历史学的面目。官方史 书的修订中,从历史事实出发,修正了过 去一些社会发展 学院 张登德
第一章 概述
教学提纲 1、概要介绍中国当代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历
史主线、历史分期,及其史学界关于历史分期的 不同观点,教师本人的看法。帮助学生对这一学 科的基本论有一初步的了解。 2、概要介绍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学科建设情况, 如主要学术机构、团体、刊物和已取得的学术成 果,加深学生对这一学科学术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第四,中国现代史或者现代中国。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其中用 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概念。 现代中国是指1949年建国以来的中国。
第五,中国当代史。
“ 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在历 史学学科的意义上属于断代史。但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 它拥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因此,1949年 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又不是完整意义 上的断代史。我倾向于把它作为当代史来 处理。
4、五个阶段
1949一1956年、1956一1966年、1966一1976年、 1976--1989年、1989一2001年。
(1)1949- 1956年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心 内容是接管政权、稳定经济、建立计划经济模式 与完成所有制改造。
(2) 1956 --1966年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中 心内容是反右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 动和调整大跃进的极左错误。
一是对内部档案的开放限制。
国家按照30年解密的规定,开放了一部分 档案。但还有一些涉及到国防、外交、国 家安全以及一些高层活动等方面的档案还 没有开放。查阅档案的限制较多,可供利 用的部分比较有限。相对来讲,地方上的 档案比中央档案要限制少一些。
二是对一些过去公开出版物的查阅限制。 例如红卫兵小报和“文革”中流传的中央 首长讲话等资料,有关收集单位也是将其 列入不开放之类的。档案当然不能说明历 史的全部,但它是解读历史的基本信息。 在某种意义上讲,档案开放到什么程度, 历史的研究才能到达什么程度。
中国当代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举世罕见 的,在它的述事空间里混杂着历史和现实 的,政治的和学术的各种言说。既有严谨 的科学之论、探微之作,也有大量因袭旧 说、重复雷同、粗制滥造的读物,还存在 着许多造成误记和误读的情况。
(一)当代史的社会变迁内容极为深刻,有着极 其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全面变革的时代。在 这段历史中,不仅展现了变迁社会中充满各种变 化的政治风云图谱,还展现了变迁社会中充满极 端色彩的人生百态。在各种整来斗去的政治运动 中,人性的善恶被发挥到了极致,给历史留下了 一份难得的自我反省的样本。这是在特殊的历史 环境下发生的,有可能成为绝本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中国当代史的含义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应该把1949年以来的历史叫做什么?或者 说,这段历史的学科定义是什么?
五种观点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代表性著作是《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 ),叙述的时间范围 是1949 -1982年。 (2)朱宗玉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叙述时间是1949 1983年; (3)朱玉湘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福 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叙述时间是1949 -1989 年; (4)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7年版),叙述时间是1949-1993年。
(3) 1966-- 1976年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 的中心内容是十年文革。
(4)1976 -1989年是第四阶段。
(5)1989--- 2001年是第五阶段。从维护稳 定转向改革和发展的新高度,是这个阶段 的主要特点。
三、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价值
这段历史已经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具 有恒久的言说价值。
(2)当代史有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但发 展还不平衡,研究视野还比较狭隘。
进行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高层人物政治活动 的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内部档案,普通 研究者难能涉猎。这是这些题材的政治敏 感性决定的。但如果把研究的视野放宽, 放眼于其他相关研究领域,可供研究者利 用的学术资源则是相当丰富的。
(三)当代史中遗留了许多错误的历史记忆,在历史的言说 空间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史实的陈见旧说。
任何国家的政治活动,都有当时不能公诸于世的事情,留
待后人揭秘的历史。中国当代史的过程特别曲折,情况也 就更为特殊。建国以后,由于大大小小政治运动接连不断, 偶发性事件多,社会发展起落大,政治内幕错综复杂,留 下的历史谜团也就特别多。在国家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 下,历史是政治的工具,历史的话语权是政治家的专利。 普通民众知道的历史,只是为政治宣传教育所用的历史。 政治不是学术。学术的要求是实事求是,求事情的本然。 政治则不然。政治的要求是维护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的有 效性。
2、研究机构、团体和期刊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主要机构是1990年成立 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以及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 室,省、市党史研究机构,省、市社会科 学院中的研究机构,省、地、县地方志编 纂委员会,高等院校中的历史系,党校、 军事院校中的研究机构。
目前全国高校中已有22个中国近现代史博 士学位授权点、7个中共党史博士学位授权 点,都承担着中国当代史的学术研究任务 和人材培养任务。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国当代史同 样都应该以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演变过 程、社会面貌的全面变化、社会成员全面 参与的生活进步为完整的认知对象,在这 一点上两者不应该有任何区别。
第三,我们应该通过改变对通史内容的看 法来加深对中国当代史的认识。
中国当代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都存在一 个体例上通史的整体框架性研究与具体事 件史、人物史、思想史、经济史、社会, 乃至政治史、艺术史、地区史等等专题性、 细节性、细部性研究的区别。对任何时代 历史的研究,这两种类型都是不可偏废的。
二、中国当代史的分期
1、前后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1月,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曲折发展时期; 第二个时期:从1978年12月至今,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
2、三或四个阶段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把1949至1982年的中共党史划分为3个阶 段,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1949-1956 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1956-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的10年(1966-1976年)。
(四)当代史言说空间中文史不分的情况 比较集中,还存在一些刻意炒作的成分。
文学带动了史学,率先进入了过去不能言 论的一些敏感地带。在市场经济的商业化 影响下,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
其一、历史题材的商业化操作。
其二、说教性宣传向商业化宣传的转向。
其三、诠释历史和历史文学创作的低俗化。
主要学术团体有1992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史学会,此外还有中国中共党史学 会、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近现代史史料 学学会等。
全国性的学术刊物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 中国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双月刊《中共党史研 究》、季刊《中共党史资料》,中共中央文献研 究室主办的双月刊《党的文献》,中国社会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季刊《中国经济史研究》等。
(3)当代史研究已有了明确的学术导向,但还 比较缺乏治史的眼光和驾驭史料的方法。
当代史研究发展状况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缺乏治史的眼光和方法。
一是公开出版的报刊资料,一些部门出版的专门史和文献 集,各地出版的地方史志材料。
二是国家档案馆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中央权威部门陆续公 开的文献、档案资料。《建国以来中央文件选编》,国家 领导人的文选、文集、文稿、年谱和传记等。《党的文献》 等刊物也有选择地披露了一些档案资料。其中,中央文献 研究室出版的国家领导人的文稿和谱传,提供了许多外界 接触不到的珍贵史料。
第二,当代中国史。
有的学者指出:“所谓‘当代中国史’是 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历史”。它研究的对 象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的各 个方而”,包括“由中央体现的党与国家” 和“地方、基层、社会、人民生活”。
第三,当代中国研究。
有的学者回避了历史学的学科限定,提出 了“当代中国研究”的概念,并且认为当 代中国研究是包括当代中国政治、社会、 经济、法律和文化诸现象,以为研究对象 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二)当代史的历史悲情色彩浓郁,充满各种不同 的甚至相互对立的历史认识。
人们对当代历史的认识往往是带有个人经验的印 记。中国当代史的政治环境,长期受制于绝对主 义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和政治生活上把阶级斗 争绝对化了,给社会生活添加了许多极端色彩。 建国以来的各种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给数以亿计 的人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人们在讲述这段历史 时,往往带有个人经历的悲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