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变化与垂钓的关系
钓鱼的最佳时间:水温20度到30度,休闲垂钓,达州生活网
钓鱼的最佳时间:水温20度到30度,休闲垂钓,达州生活网什么时间适合钓鱼,鱼儿离不开水,水温直接影响了鱼类的生活和繁殖的习性,而气温的变化决定了水温的变化,所以说水温和季节对钓鱼有着密切的关系。
鱼儿离不开水,水温直接影响了鱼类的生活和繁殖的习性,而气温的变化决定了水温的变化,所以说水温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鱼的种类不同,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又会有所不同,例如说,有的鱼在52度的温泉水里也能生活得很好,有的鱼在零下3摄氏度的低温冰块中僵冻数周仍能复苏。
但是对大多数的鱼类,入鲫鱼、鲤鱼、鲢鱼等鱼来说,最适宜生存的水温是20度到30度左右。
在这个温度里,鲢、鳙、鲤等大多数鱼类觅食活跃,生长迅速,而水温一旦降到15度到10度左右,它们的食量就会减少,行动也不会太活跃,水温降到4度左右,它们的行动就会变得非常迟缓,呆头呆脑的,几乎不再进食了,水温降到4度一下,它们就基本上进入了冬眠的状态了。
由此说来,虽然钓鱼活动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的,但根据季节,温度,水温等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钓法和钓组,钓获不同的鱼种。
一般来说,钓鱼的最适宜水温是15到30度。
有渔谚把鱼儿觅食与垂钓规律总结为“人穿棉衣鱼不动,人穿夹袄鱼开食,人穿单衣吞钩猛”。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季节不同,水温的高低也不一样,所以一年之中很自然地被分为钓鱼旺季和钓鱼淡季。
对江河、湖沼、坑塘、水库等水域来说,春、夏、秋季都是垂钓丰收的旺季,而冷风呼呼,浪白水寒的冬季则是钓鱼的淡季。
另外,江河、湖泊、水库等水深波宽的水域里,就算是同一季节,同一水域,只要水深不一样,水温也会有所不同。
水域的上层对气候的变化尤其的敏感。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一天之中的早午晚的气温有差异,对鱼儿的影响也有差异。
水域的中层一般是每深1米降温1摄氏度。
水域的下层夏凉冬暖,溶氧少,鱼类的饵料也少,不是鱼儿的觅食之地,却是鱼儿最好的栖息之地。
昼夜温差大对钓鱼究竟有没有影响?答案出人意料之外
昼夜温差大对钓鱼究竟有没有影响?答案出人意料之外人们常说昼夜温差大,鱼不好钓,这已经成为钓鱼人的共识,其原因就是昼夜温差大,水温的变化也大,鱼类是变温动物,鱼体需要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需要无时不刻地调节自身的体温。
如果水温变化过大,鱼一时半会就会很难被适应,所以我们就很难钓到鱼。
那么这种说法真的靠谱,真的会站得住脚吗?今天钓客有鱼乐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气温的昼夜温差大,那么水温的昼夜温差,是不是也很大?其实不一定。
眼下的仲春时节,气温的昼夜温差在北方地区,一般能达到十度左右,而水下五六十公分处的水温,昼夜温差也就在两度左右。
在水下一米的地方,水温的昼夜温差一般不超过两度,两米水下的昼夜温差也就在一度左右。
而水下三到四米的地方,昼夜的温差已经十分微弱,几乎观测不到。
而一米到四米的水深,一般是我们钓鱼人经常选择的作钓深度,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担心水温变化过大,会对鱼口有所影响,那么我们在垂钓时,为何不钓深一点的水深?换句话说,鱼类不喜欢水温变化较大的地方,水温变化大,鱼类会不适应,会呆着不舒服,那么鱼为什么不一直待在深水区?而事实证明,除了冬季以外,其余季节的任何时候,一般都是浅水区域的鱼为最多。
有钓友也许会说,那是因为近岸浅水的食物丰富,如此一说,那就不是因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了。
其实,从气温的全年变化来看,春季和秋季,才是一年当中气温昼夜温差变化最大的两个季节。
春季是乍暖还寒,秋季更是“秋老虎”与寒流并存,然而,这两个季节恰恰却是钓鱼人公认的钓鱼黄金季节,不是都说昼夜温差大,鱼不好钓么?那么昼夜温差对鱼到底有没有影响?有,但影响其实不是那么大,对垂钓的影响也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远远没有气温的绝对值对垂钓的影响大。
比如,在初春的时候,有很多的野外水域,鲫鱼开始进入大面积的开口期时,昼夜温差越大,鲫鱼反而越好钓。
昼夜的温差大,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天白天的最高温度会很高,在这个最高温度的影响下,近岸水域的水温,就能升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也就是水温的绝对值会更高,鲫鱼就会靠近岸边活动。
高温天气钓鱼钓多深
高温天气钓鱼钓多深高温天气钓鱼钓多深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很多钓鱼爱好者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在高温天气中,我们应该在什么深度去钓鱼呢?当温度升高时,水温也会随之上升,这对于鱼类的活动和觅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正确选择钓鱼的深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温天气钓鱼钓多深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了解鱼类的特性是选择钓鱼深度的关键。
在高温天气中,鱼类常常会选择较深的水域,因为水下的温度相对较低,能够提供它们更凉爽的环境。
此外,鱼类的觅食活动也会受到水温的影响。
一般来说,水温较高时鱼类的觅食活动会减弱,它们会选择在较深的水域休息和避暑。
因此,在高温天气中,我们应该向较深的水域寻找鱼群。
然而,在选择钓鱼深度时,我们也需要考虑不同鱼种的特性。
不同的鱼类对水温和水深的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鲤鱼和草鱼偏爱较浅的水域,而鳜鱼和黑鱼则更喜欢较深的水域。
因此,在确定要钓的鱼种后,我们需要了解该鱼种的生活习性和喜好,选择合适的钓点和钓深。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水域的氧气含量。
高温天气中,氧气的溶解性会降低,尤其是在较深的水域。
如果水域的氧气含量过低,鱼类的活动和觅食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在选择钓鱼深度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氧气含量较高的水域,以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除了以上因素外,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些钓鱼技巧来增加钓鱼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采取垂钓或者漂浮钓的方式。
这些钓技可以使我们的钓饵保持在鱼类喜欢的深度范围内,并增加钓鱼的成功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天气和水温的变化,调整钓鱼深度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总之,在高温天气中钓鱼,选择合适的钓鱼深度非常重要。
了解鱼类的特性和喜好,选择合适的钓点和钓深,以及正确运用钓鱼技巧,都能够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水域的氧气含量,确保钓点的环境对鱼类的生活和觅食都有利。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钓鱼爱好者在高温天气中选择钓鱼深度提供一些帮助。
钓鱼观察 水情 鱼情 钓鱼 垂钓(渔友经验分享)
钓鱼观察水情鱼情钓鱼垂钓钓鱼观察水情鱼情钓鱼垂钓鱼类生活在水中,因此钓鱼首先要与各种不同的、保护并隐蔽着鱼类的水体——沟河、水库、湖泊、大江甚至海洋打交道。
某一水域的鱼情是否适合垂钓,这就要通过对垂钓水域水情观察能大概知道水域中有鱼无鱼、是什么鱼、鱼的多少等问题,以便正确选择钓鱼水域、垂钓地点,确定饵料及垂钓方法。
水情主要包括水色、水的动静、水的气味、水的温度、水的深度及其流动变化等方面,而水的动静又是鱼儿在水中括动及其觅食情况的灵敏反映。
因此,根据水情,察颜观色,就可以判断出水中的鱼情了。
这是垂钓前一项重要的準备工作,如同作战时选择有利地形一样重要。
一、观察水的颜色水色指垂钓水域的颜色及其浑浊程度。
水本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由於生活著大量浮游生物,由於投施各种饲料和肥料而产生的溶解物质、悬游物质,或受到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加上鱼儿用食时的搅拌,使水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
水色与垂钓的关系甚大,富有经验的垂钓者。
可根据水色来判断鱼情及其食饵的类别,以便选用恰当的垂钓方法。
垂钓水面常见的颜色有以下几种:淡黄水呈浅黄色的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
水中黄丝草、无隔藻、金胞藻和合尾藻较多,水质较瘦。
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内的鱼食欲旺盛,喜食动物性钓饵。
黄绿水即呈黄绿色的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左右。
水中绿藻、甲藻、裸藻、褐藻、黄藻丰富,水质不肥不瘦,适宜鱼类生长。
这种水内的鱼儿,动物性、植物性的钓饵皆喜食。
深绿水呈深绿色的水,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
水中绿藻、小球藻等繁殖旺盛,裸藻、金藻也较多。
水质肥,但无风,气温低,阴雨天气,鱼易因缺氧而浮头,不宜垂钓,如刮二三级风,温度20C左右,阳光好,鱼的食欲会随之旺盛,可进行垂钓,而以中层钓或拖钓的效果较好。
淡褐水呈淡褐色的水,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
水中甲藻、褐藻、绿藻等较多,还含部分腐殖质,水质较瘦。
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内的鱼食欲旺盛,多爱吃植物性钓饵。
呈深褐色的水,透明度不到10厘米。
钓鱼的气象与天气因素
钓鱼的气象与天气因素钓鱼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运动,而天气因素对钓鱼活动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钓鱼之前,了解气象条件和天气变化对钓鱼的影响,可以帮助钓鱼爱好者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提高钓鱼的成功率和体验。
本文将介绍钓鱼的气象因素以及它们与天气因素的关系。
1. 气象因素的影响在钓鱼过程中,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压、风速和降水等。
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活动和觅食行为,进而影响钓鱼结果。
a) 气温:气温是钓鱼中最重要的气象因素之一。
温度对鱼类的活动和新陈代谢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水温较低时,鱼类的活动相对较慢,而在水温较高时,鱼类的活动会明显增多。
因此,在选择钓鱼时间时,应考虑气温的影响,选择适宜温度范围内的时间进行钓鱼。
b) 气压:气压变化对鱼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气压变化较大时,鱼类通常会表现出迟缓和不活跃的特征。
相反,当气压稳定或缓慢上升时,鱼类的觅食欲望会增加,钓鱼的成功率也会增加。
因此,钓鱼者可以通过观察气压变化来选择钓鱼的最佳时机。
c) 风速:风速是钓鱼时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强的风会使水面波浪较大,不利于垂钓的稳定性。
同时,风的方向也值得关注,因为风向会直接影响鱼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区域。
一般来说,风向顺着岸边吹时,鱼类往往会靠近岸边觅食,因此找到有风阴的地区,可以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d) 降水:降水对钓鱼的影响因具体情况而异。
在降雨之前,鱼类往往表现出较活跃的特征,此时钓鱼可能会比较成功。
而在降雨过程中,由于水面变动和鱼类活动范围的改变,钓鱼的结果可能会变得难以预测。
因此,在选择钓鱼时间时,需要留意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雨或暴风雨天气下进行钓鱼。
2. 天气因素的关联气象因素对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天气因素对钓鱼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做出钓鱼计划。
a) 晴天:晴朗的天气往往意味着气温较高,此时鱼类的活动较为频繁。
在晴天的时候,可以选择在清澈的水域中钓鱼,观察鱼类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钓点和使用的鱼饵。
浅谈寒冬、春秋、三伏天用饵呈味度和水温的关系(精髓)
浅谈寒冬、春秋、三伏天用饵呈味度和水温的关系(精髓)浅谈不同时节水温鱼性对用饵的影响。
时节是影响水体温度的重要因素,而水温又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因素。
这种连锁的反应会使鱼类随水温的高低而使其机体的生理代谢产生变化。
鱼类的摄食与生长是随水温上升而呈正相关。
一般在12℃以上摄食生长,以18~23℃时的摄食量最大,生长也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摄食量下降,28℃以上就进入夏眠。
另外,水体呈味度的高低与时节有着直接的关系,鱼类的嗅阈值和味阈值又会因水体呈味度的高低而变化。
那么,垂钓用饵与时节的关系就显得惟妙惟肖了。
当然,选用鱼饵的前提还是要首先确定其垂钓的水域和水体,然后再进行已确定范围之内的调整。
先从不同时节的用饵技巧说起。
一、冰钓冰钓是指当水体表面结冰封冻后,人们在冰面上掘出冰洞后再进行垂钓的一种垂钓方式。
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冰钓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我国的北方。
冬季是太阳距地面的最远时节,加上受冰面的阻断,阳光照射水体的强度和深度均大幅减弱。
由于缺少了阳光的照射,水中的大部分植物已不再产生光合作用。
水温也随之下降的很快,冰面下的水温最低可达到4℃度。
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
水在4℃以上,热胀冷缩。
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而4℃时水的密度最大,含氧量也最高。
在低温条件下,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也变得十分缓慢,从而导致了水体呈味度的降低。
因此,鱼类在这一时节其嗅阈值可以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节鱼类的嗅觉灵敏度最高。
鱼类的嗅觉灵敏度越高,垂钓时所选用的鱼饵的呈味度就应该越低,这就是垂钓用饵的规则之一。
所以,在冰钓时尽量不打窝或少打窝,钓饵也应该选用纯天然或与天然等同的物质原料所制作的鱼饵。
冰钓常用的钓饵有红虫、蚯蚓等,但鱼类在冬季并不是不吃素饵,有时用小米等粮食作物打下的窝子会被鱼类一扫而光。
二、春秋钓在春秋两季垂钓,虽然气温和水温很接近,但用饵仍有区别。
春节的水温由低转高,水体呈味度也开始回升。
温度对钓鱼的影响
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是一则渔谚,它点明了春钓的关键在水温,只有“跟着水温走”,才能做到“鱼满篓”,实际情况正是这样。
春,尤其是早春,气温、水温、地温都低,如果钓鱼不跟着水温走,是难有所收获的。
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水温而变,二者相差仅0.5℃~1℃,只有鱼的体温在适温范围内与水温保持一致,鱼儿才能正常活动与摄食。
不同鱼种有不同的适温范围,当水温随着气温升降时,小则影响鱼的活动与进食能力。
大幅度升降就会导致鱼类被动地进行生理性体温调节,调节中一般不活动不进食,假如升降的幅度超过了该鱼种的适温能力时,其新陈代谢率很低,往往蛰伏水底,以静养生,即使钩饵落在它的嘴边也会“金口难开”。
鱼在水中的天然食物是同水温紧密相连的,水温过低时,水生动植物(水草、藻类、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的生长与繁殖受到抑制,鱼的食物来源和进食欲望受到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垂钓效果。
钓鱼实践证明,在影响鱼类生活的水温、溶氧量、食物源和环境干扰诸因素中,水温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因素。
水温变化对鱼类的各种生理活动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影响。
我们在隆冬和盛夏钓不到鱼,主要原因是水温过低或过高;早春和晚秋鱼难钓,主要原因也是水温偏低。
由此可见,不仅春钓要跟着水温走,在其它季节里钓也要跟着水温走。
跟着水温走,就是跟着鱼的适温能力和进食能力走,只有这样同鱼的生理机能保持一致,钓鱼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那么,如何跟着水温走呢?以春钓来说,首先要将本地区五天波动平均气温值同所钓对象鱼的适温范围比较,如鲫鱼15℃~28℃食欲旺盛,5℃~15℃和30℃以上欠佳,4℃以下基本上不进食。
由于气候决定气温,气温影响水温,水温的升降比气温滞后,且当日最高水温低于最高气温,所以,在气温5℃~18℃上下钓鲫鱼是可行的,而钓鲤鱼则要等最低水温上升到8℃以上才能见效;如果钓喜高温不耐低温的草、鲢、鳙等鱼种,则要等到仲春以后水温进一步升高才会有更多的鱼获量。
温差和钓鱼
温差和钓鱼温差和钓鱼为了观察温度的变化温差对钓鱼的影响,笔者曾经多次地去药店买温度计。
营业员都有点诧异了。
在水边测水温,有时忘了收,有时失手落水。
有点老的感觉。
很想通过测量找出水温变化的规律,但至今还和尚无重大发现。
不过,通过零星的总结,也积累注意到一些小规律,以供钓友参考。
一、夜间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一天中,黄昏到笫二天拂晓前,温度逐渐下降。
降温的幅度有大小。
我把黄昏以后,晚上7时和笫二天早晨7时的温差值叫做夜间温差值(早晨5时可能更准确,但需一早起床,)。
室内温差值较小,我用的是阳台窗外的温差值。
我注意到,夜间温差值与钓鱼有密切联系。
晚秋、冬季、早春,夜间温差值大于5摄氏度时,很难钓鱼。
去到河边,常常看到浑水变清。
这是因为夜间降温多,特别寒冷,鱼儿躲在深水处不动,所以岸边水特别清。
笫二天鱼儿仍觉寒冷,懒得开口。
相反,夜间温差值小于2度,鱼儿不觉得特别冷,笫二天正常觅食。
这样的天气出钓会有收获。
2005年2月20日,晚上室外4度,21日晨室外3度,夜间温差值1度。
何钓友在一小塘钓获3千克。
2月24日晨2度,头天晚上7度,夜间温差值5度,我和另一位钓友去该塘,效果极差,两人共获0,5千克。
2004年3目26日,阴雨,降温天气,夜间温差值为4度(16—14),在东兴一塘钓,蒋钓友获4尾鲫鱼(半斤),我和另一位获4尾,2尾。
第二天,夜间温差值为1度,(13—12),蒋又去该塘,据说获2,5千克。
虽然夜间温差值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确实举足轻重。
可以推想,夏季夜间温差值也同样会对钓鱼有影响。
不过,应是夜间温差值越大,笫二天越是好钓鱼。
夏季夜间降温较多,鱼儿感觉凉爽,夜间活跃,笫二天早上适宜垂钓。
常说的夏钓早,是普遍规律。
夏钓早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夜间温差值的大小。
这一点,只是推测,相信可以得到验证。
二、昼夜温差对钓鱼的影响全天24小时温度最高值大约在下午2—3时,最低值大约在拂晓前5—6时。
24小时之内最高与最低的温度差值越大,越难钓鱼。
气温水温对钓鱼的影响
气温水温对钓鱼的影响鱼,是一种变温动物。
它的体内温度随着其生活环境——水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据专家通过实验测定,鱼类的体温与水温的温差在o.5~rc之间。
因此说,鱼的体温的变化依赖着水温的变化,而水的温度变化又依赖着气温的变化。
气温、水温、鱼温三者温度的关系是:气温影响水温,水温影响鱼的体温。
淡水鱼因鱼种不同,生活的区域不同,适应其生存的温度也不同,若水温适宜,鱼就显得活跃,食欲旺盛,繁殖力强。
若水温欠适宜,鱼就显得不活跃,甚至停止进食。
若水温超过鱼的生存的水温是8℃,低于8℃就会死亡。
为了便于读者钓鱼时参考,现将常见的几种淡水鱼适宜生存的水温介绍如下:鲫鱼对水温适应能力较强,在40℃以下还会有食欲,但是,活动力差。
鲫鱼的最适宜的水温是16〜25℃。
鲤鱼、鱼占鱼最适宜水温是20〜27℃。
鲤鱼、鲸鱼最适宜水温是22〜30℃。
草鱼、青鱼最适宜水温是25〜30℃。
蹶鱼最适宜水温是15〜30℃。
甲鱼最适宜水温是18~32°Co概括讲,淡水鱼在15〜25℃的水温范围内都较适宜。
也就是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钓鱼效果最好。
但是,水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了,气温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水温的变化。
鱼对水温的变化,通过自身的调节力争适应水温而生存,鱼对水温有自我调节能力。
这种调节有两种方式:生理性调节。
当水温发生变化时,鱼首先应对的办法就是自我调节。
鱼类的敏感器官是皮肤中的微血管和鳏血管。
而控制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但鱼不可能像人一样通过外在的加减衣服或开启空调来降低温度或增加温度,以使自体不受外部环境温度的不良影响。
鱼类的调节办法是体液调节。
体液包括体内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水分等,通过体液的生理协调,使体温尽量鱼周围的水温相接近。
除了自我调节外,另一个办法是动态调节。
因为水的温度和大气的温度有差异,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水的传热放热也都大气慢,加之水有上、中、下三个层次,这三个水层的温度也有差异。
钓鱼谚语的解释
钓鱼谚语的解释钓鱼谚语通常告诉我们季节、水温和钓位选择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多年垂钓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春钓滩,夏钓渊,秋钓阴,冬钓暖。
一般鱼儿在水温15℃~30℃最为活跃,当然也是垂钓的最佳时机。
所谓“春钓滩”,即仲春三月,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在阳光照射下的浅滩水区,水温上升较快,可达15℃左右,因而浅水区的水生动植物复苏也快,于是成了鱼儿觅食云集的地方,故春天垂钓宜选在向阳的浅滩水区。
“夏钓渊”,即盛夏时节,高温酷暑,烈日当头,浅水区的水温多在30℃以上。
由于水温过高,鱼儿不适应,大多到深水区去“避暑”、觅食了,故而浅水区很少有鱼,即便有也不吃食。
所以夏天垂钓应选在深水区或桥洞里。
早晚则浅水区水温较低,可以钓到鱼。
“秋钓阴”,即初秋季节,暑气尚未全消,中午前后,水温仍然很高,鱼儿大多在树荫底下、苇草、荷叶的荫凉处“纳凉”“避暑”,故宜选在树荫等荫凉处垂钓。
“冬钓暖”,即冬天气温低,多数鱼儿处于休眠状态,早晚由于水温低,不宜垂钓。
中午前后,在背风向阳处,水温较高,较为暖和,有可能钓到鱼儿。
夏季不钓东南风盛暑夏季因为天气炎热,气温很高,东南风会带来大量水蒸气,使大气中的水分增多,气压变低,造成水体溶氧量减少。
鱼儿在缺氧的情况下,不爱进食和活动,上钩率很低。
渔谚说,“钓翁钓翁,不钓东南风”就是这个意思。
夏季垂钓,以刮西风最好,其次是西南风。
因为刮西风和西南风时,早晚并不燥热,鱼儿活跃,适合垂钓。
中午刮西南风则由于天气闷热,水中缺氧,致使鱼浮头,不咬钩,因此不利于垂钓。
上午钓西,下午钓东鱼儿在水中游动,对岸边人畜的动响和倒影十分敏感。
之所以“上午钓西,下午钓东”,一是可以防止垂钓时人和渔竿在水中形成倒影,使鱼受惊吓而逃逸;二是冬天垂钓,上午西边光照充分,下午东边光照充分,水温相对较高,有利于鱼儿活动和觅食,因而上钩率较高。
“上午钓西,下午钓东”的弊端是:迎着阳光垂钓,不容易观察到渔漂的反应。
必须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或者侧身垂钓,才能克服晃眼、看漂不清的弊端。
夏季高温天钓鱼的四个技巧
夏季高温天钓鱼的四个技巧一、非风雨天气不出门民间有小暑鱼怕热,风雨才露头的说法,过了小暑节气,非刮风下雨的天气难有不错的收获。
原因就是高温造成了高水温,导致水温超过鱼类的最佳摄食温度,我们都知道水温过高或者过低时,鱼都会减少进食,进食变少鱼自然就不好钓。
首先下雨天,尤其是绵绵的小雨和中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对水位变化影响不大,鱼在雨中以为活跃。
其次是暴雨之后涨水,或者台风之后涨水。
最差才是刮风天,不过已久高温,只能尝试钓钓早晚。
二、钓阴凉和活水三伏天选择钓位2大“门派”,一是钓阴凉,二是钓活水。
我们都知道这2种位置都有低水温、高溶氧的特点,气温高、气压低时更可能有鱼。
但是两种钓位特点也是有所不同的,钓活水通常来说渔获更加能够保证,但是难免被晒。
钓阴凉可以说是最舒服的,如果气压低未必能够钓得到鱼。
不过经验来看,很多钓友还是更倾向于钓阴凉的位置,尤其是桥下,钓不到鱼没关系,中暑可是闹着玩的。
如果阴凉加活水,比如闸口、水泵站附近,通常是人比鱼还要多的情况。
三、白天不如夜钓酷热的三伏天,白天真心不如选择夜钓。
正因为白天酷热,导致鱼无法在高温的白天正常进食。
而此时又是鱼生命力极为旺盛的阶段,本就非常容易饿,饿了一个白天的鱼到了晚上觅食量会增加不少,所以晚上比白天甚至清晨更容易钓到大鱼。
其实原理很简单,白天太阳出来之后升温,鱼儿躲到阴凉的位置,一般晚上8点以后才能恢复进食,这个期间差不多10个小时。
鱼在0点左右逐渐停口,清晨4、5点恢复进食,早上“饿”的时间明显短了很多。
而且晚上小鱼少,大鱼会靠边,怎么算都是夜钓更好一些。
四、中上层鱼类更好钓最后要注意目标鱼的选择,鱼类品种不同忍受高温的能力不同。
底层鱼类基本都有怕高温但是耐低氧的特点,比如青鱼、鲤鱼、鲫鱼都有这个特点,气温高深水区域虽然溶氧不充足,但是比较凉爽,这些底层鱼类就会躲在深水区域,垂钓难度极大。
中上层鱼类,都有不怕高温但是怕低溶氧的特点,比如鲢鳙、草鱼,气温高点所在水层反而更浅一些。
气温与水温对钓鱼的影响--掌握气温对钓鱼的影响,祝你鱼获满护
气温与水温对钓鱼的影响---掌握气温对钓鱼的影响,祝你鱼获满护!尽人皆知,气温水温影响着鱼类的活动。
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
气温水温的变化趋势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对鱼获多少至关重要。
气温水温的变化,体现在月、日平均气温差及水温差,昼夜气温差,夜间气温差,水层温差,气温水温温差,等等。
为了观察温度的变化趋势和探索温差对钓鱼活动的影响,笔者一次又一次地去一家药店买了好几支温度计。
营业员可能都有点诧异了。
在水边测水温,有时忘了收拣,有时失手落水,有时一脚踩断,上了点年纪,糊涂啊。
很想通过测量各种温度寻找些客观规律出来,但至今还没有重大发现。
不过,通过零星的积累,也注意到一些不太成熟的小规律,公之于众,供钓友参考。
一、夜间温差值对钓鱼的影响一天之中,从黄昏到笫二天拂晓前,温度逐渐下降。
下降的幅度有大有小。
在下把黄昏以后,晚上7时左右和笫二天早晨7时左右的温度差值叫做夜间温差值(早晨5时可能更准确,但需一早起床,观测不便)。
室内温差值较小,我用的是阳台窗外的温差值。
我注意到,夜间温差值与钓鱼有密切关系。
晚秋、冬季、早春,夜间温差值大于5摄氏度时,很难钓鱼,很可能打白板(当空军)。
去到塘边、河边,常常看到岸边的浑水变清了,甚至清彻见底。
这是因为夜间降温多,特别寒冷,鱼儿躲在深水处一动不动,不会游动到岸边,所以岸边水特别清彻。
笫二天鱼儿仍觉寒冷,懒动懒开口。
出钓一天,常常是不见浮子动一下。
相反,夜间温差值小于2摄氏度,夜里降温很少,鱼儿不觉得特别冷,夜间仍四处游动,笫二天正常觅食。
这样的天气出钓会有收获2005年2月20日,晚上室外4度,21日晨室外3度,夜间温差值1度。
何钓友在一小塘钓获6斤。
2月24日晨2度,头天晚上7度,夜间温差值5度,我和另一位钓友去该塘,效果极差,两人共获半斤。
2004年3目26日,阴雨,降温天气,夜间温差值为4度(16—14),去东兴一塘垂钓,蒋钓友获4尾鲫鱼(半斤),我和另一位获4尾,2尾。
温湿度气压温差与钓鱼
钓鱼与温度一、气温、水温和鱼的关系鱼是变温动物。
气温影响水温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气温骤然下降,鱼类很敏感,即使在夏季,较急的北风使气温下降过快,气温低于水温时导致鱼停止摄食(在风向转变期间也会停止摄食)。
气压、气温急剧变化,使鱼一时难以适应,此时气温下降气压增高,而水温相对较高。
二、气压、气温及空气相对湿度之间关系及对鱼的影响风力大小是受气压高低和气温变化影响的,除温度对鱼有很大影响外,气压变化的影响也很大。
气压变化较小时,人是感觉不出来的,而鱼却很敏感。
空气湿度大小受风和空气乱流的影响,空气稳定时蒸发慢,湿度大天发闷。
这种闷热天气鱼类很不适应。
其中最敏感的鱼类是鲢鳙及草鱼。
经长期观察发现每逢能钓到草鱼的天气,除气温较高以外(有时气温低些也能钓到),其空气湿度很少超过70%,而湿度在50%~60%时草鱼特别好钓。
我观察到在盛夏草鱼好钓的天气时,空调冷凝水很少滴或不滴,说明空气相对湿度小,天气热而蒸发量大。
鲤鱼和鲫鱼耐力稍强些,但也有不同的影响。
关于气压的认识问题,从地面情况上看温度高气压则低,温度低则气压高。
气压高时,空气水分子蒸发的就比气压低时进行得慢,此时空气相对湿度就大。
如果遇到高温,无风则必然形成潮热发闷的天气,其昼夜温差也不会很大,这样的天气里鱼是很难钓到的。
三、关于温差问题一年四季之中,每天昼夜温差不同。
温差变化较小的季节往往是在冬季或盛夏。
而春秋季是天气多变的季节,也是钓鱼的旺季。
昼夜温差过大影响鱼类活动。
在北方,春秋季的温差往往在15度左右,而钓鱼适宜的温差变化在10度以内较好,当然不是越小越好。
在盛夏如果温差在5度以内或更小时,非但钓鱼困难,人也感到不舒服,夜间难以入睡,空气潮热。
对于较小而水浅的肥水鱼塘往往会在凌晨翻塘。
综上所说不难看出昼夜温差、空气湿度、气压高低和风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水中含氧量(当然也和水质肥瘦有关)。
钓鱼选对水深就成功了一半:气温、水温与水深的关系
钓鱼选对水深就成功了一半:气温、水温与水深的关系水深的选择对于钓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认为选择钓位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水深。
受水深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压强、含氧量、水温。
另外,对于鱼类来说浅水区域含氧量高、微生物数量多,食物丰富,深水区域虽然含氧量低、压强大,但是相对更安全,利于鱼类藏身。
如果不考虑安全性以及水温两大因素,鱼类会更喜欢在浅水区活动,因为含氧量和食物永远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但是受水温变化的影响,鱼类活动的水深区域会不断变化,水温对鱼类活动规律的影响非常明显,不同的水深会产生不同的水温,而水温又受到气温的影响,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气温、水温、水深这三大因素之间的关联与规律。
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淡水鱼种来说,当水温达到25℃-28℃的时候鱼的活跃性以及食欲是最旺盛的,所以鱼类会尽量选择在最佳水温的区域活动、觅食。
对于钓鱼人来说,只有选择水温适宜的水深下竿,才能够保证钓到更多的鱼。
如何找到水温最合适的水深呢?为了方便演示,我们把大致分为浅水区、中层区以及深水区。
规律:浅水区域升温快,降温也快;深水区升温慢,降温也慢浅水区与气温层直接接触,所以受气温的影响也是最明显的,也就是说水温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气温发生变化之后首先影响到浅水区,然后再由浅水区传递至中层区,最后才会影响到深水区。
深水区的保温性最强,因为深水区不会受到气温的直接影响,所以深水区升温慢,降温也慢。
也就是说,当气温高于浅水区的水温时,浅水区的水温会先随着气温升高,然后再将热量传递至中层区,最后由中层区将热量传递至深水区。
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逐渐衰减,所以最终会呈现出浅水区水温最高,深水区水温最低的现象。
当气温高于浅水区水温时,热量传递示意图相反,当气温低于浅水区水温时,浅水区的水温会先随着气温降低,然后再逐步吸收中层区以及深水区的热量,导致中层区和深水区的水温降低,最终会呈现出浅水区水温最低,深水区水温最高的现象。
昼夜温差多少适合钓鱼
昼夜温差多少适合钓鱼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掌握钓鱼的最佳时机至关重要。
其中,昼夜温差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那么,昼夜温差多少才适合钓鱼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昼夜温差对鱼类活动和觅食的影响。
鱼类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当昼夜温差较小时,水温相对稳定,鱼类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其活动和觅食也会较为正常。
反之,如果昼夜温差较大,水温波动明显,鱼类需要花费更多的能量来调节自身的体温,从而可能减少活动和觅食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昼夜温差在 5℃到 10℃之间时,是比较适合钓鱼的。
在这样的温差范围内,水温的变化相对较为平缓,鱼类能够较好地适应。
比如说,白天的最高气温在 25℃,夜晚的最低气温在 15℃,这种情况下,鱼类的活跃度通常较高。
当昼夜温差小于 5℃时,虽然水温相对稳定,但可能会出现气压较低、水体溶氧量不足的情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鱼类的食欲。
不过,在一些特定的水域和鱼种中,较小的温差仍可能是钓鱼的好时机。
而当昼夜温差大于 10℃时,钓鱼的难度往往会增加。
较大的温差会导致水体上下层温度差异明显,形成水温分层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鱼类可能会游向水温较为稳定的水层,使得它们的活动范围变得难以捉摸,给钓鱼带来挑战。
然而,昼夜温差对于钓鱼的影响并非绝对,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比如季节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春季,昼夜温差相对较大,但随着气温逐渐回升,鱼类开始从冬眠中苏醒,积极觅食准备繁殖。
此时,即使昼夜温差较大,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段和钓点,仍有不错的收获。
比如在阳光明媚的上午,水温逐渐升高,鱼类可能会靠近浅水区觅食。
夏季是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但也是昼夜温差较小、气温较高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如果昼夜温差在 5℃到 10℃之间,通常是钓鱼的好时机。
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水温较为凉爽,鱼类的活跃度较高。
但如果温差过小,且气温过高,鱼类可能会躲在深水区或者阴凉处避暑,此时钓鱼就需要选择深水区域或者有遮阴的地方。
降温前的高温天钓鱼
降温前的高温天钓鱼降温前的高温天钓鱼导语:钓鱼是许多人喜欢的户外活动之一。
而在降温前的高温天钓鱼,则是一种令人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降温前的高温天钓鱼所带来的挑战和乐趣,并分享一些在炎热天气中钓鱼的技巧。
一、挑战1. 高温天气下的低活性:高温天气会导致鱼类的活动减少,它们往往会选择在水中较深处或较凉爽的地方停留。
这使得我们在此时钓鱼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
2. 湖水温度上升:高温天气下,湖水的温度会上升,这对于一些对温度敏感的鱼类而言,可能会导致它们减少采食或者转移到更凉爽的水域。
二、技巧1.选择合适的时间:在高温天气下,鱼类往往在清晨和傍晚活动较多。
这是因为此时气温相对较低,水温也相对较凉爽。
所以,选择在这些时间段去钓鱼,往往能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2.选择合适的钓位:炎热的高温天气下,鱼类会选择去水温较低的地方栖息。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在较深处、有较多植被覆盖的地方钓鱼,这些地方的水温相对较低,有更多的鱼群聚集。
3.选择合适的饵料:在高温天气下,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也会随之改变。
一些常用的鱼饵,如蚯蚓、玉米等,在高温天气下可能效果不佳。
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冷饵料,如鱼粉、虫子等,以提高吸引鱼儿的效果。
三、乐趣1. 感受大自然的美:虽然高温天气给钓鱼带来了挑战,但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湖泊旁边钓鱼,可以欣赏到湖水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色,听着鸟儿的歌唱,感受微风的拂面,让我们心情放松愉悦。
2. 独特的体验:在高温天气下钓鱼,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来钓鱼的人往往较少,湖水也相对安静,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享受钓鱼的乐趣。
而当我们成功地钓到鱼时,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更是无以言表。
3.锻炼耐心和专注力:在高温天气下钓鱼,往往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
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同时保持专注力以监控鱼线的动向。
这种耐心和专注力的锻炼,也是钓鱼带给我们的宝贵收获之一。
结语:降温前的高温天钓鱼,虽然存在一些挑战,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水深、水温与鱼的关系+(1)
水温与饵料的关系
饵料的味型一般分为腥、香、本味、酒四类。 水温 低于5℃ 1O℃左右 15℃以上 钓 饵
用气味猛烈的浓腥或浓腥香饵 用气味柔和一些的腥香饵 选择纯谷物香的饵
注意:早春不提倡酒类饵,可是酒类饵上的鱼个体大,只是数量有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深、水温与鱼的关系
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是经常随着它们生活水域的温度不同 而变化的。在鱼类生活中,水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鱼体新陈代 谢的强弱。各种鱼类都有其生存、生长的适宜温度,比如,鲤鱼、 草鱼、团头鲂等属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5℃左右;鲫鱼 适宜在15℃~20℃的水温中生活。在此温度范围内,这些鱼类摄食 旺盛,就是垂钓的好机会。温水性鱼类,当水温降到10℃~15℃ 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降至4℃以下时,鱼儿则潜伏到水底深处 冬眠了。5 水深 早春 仲夏 晚秋 冬季 1m 10℃~17℃ 18℃~23℃ 15℃~17℃ 3℃~5℃ 5m 7℃~8℃ 17℃~18℃ 14℃~15℃ 7℃~10℃
季节水温垂钓深度钓饵季节表面水温垂钓深度春天用气味柔和一些的腥香饵夏天选择纯谷物香的饵秋天选择纯谷物香的饵冬天用气味猛烈的浓腥或浓腥香饵水温与饵料的关系饵料的味型一般分为腥香本味酒四类
季节、水温、垂钓深度、钓饵
季节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表面水温 达到15℃ 达到20℃ 达到15℃ 低于5℃ 垂钓深度 以l米以下,40公分以上 为宜, 以2.5米为宜, 以3米为宜, 以4米或4米以上为宜。 钓 饵 用气味柔和一些的腥香饵 选择纯谷物香的饵 选择纯谷物香的饵 用气味猛烈的浓腥或浓腥香饵
风速气压温度溶氧量等气候条件对钓鱼的影响
风速气压温度溶氧量等气候条件对钓鱼的影响钓鱼要有所收获,除掌握鱼类的栖息习性,活动规律外,还必须研究季节,天气和时间对钓鱼的影响,气象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钓鱼的效果。
随着科学飞跃发展和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气象条件对垂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广大垂钓爱好者的重视。
只有应地利,适天时,才能省力少而收获多,反之,则徒劳而无获。
1)季节对垂钓的影响一般说来,春天和秋季是钓鱼的旺季,冬季是钓鱼的淡季。
早春天气渐暖,水温上升,水草及浮游生物开始大量繁殖,过冬的鱼儿开始觅食产卵,急需营养,于是成群出游,摄取食物,此时是钓鱼的好季节,但鱼类多在中午暖和深水处活动,所以此时宜在深水中钓底层鱼。
仲春时节,水草丛生,芦苇拔节,到浅滩处最有利于钓鱼。
夏季雷雨过后空气清新的时刻,风平浪静的清晨和傍晚是垂钓的好时机,但在盛夏,天气炎热,日光强烈,水温高,鱼群分散在深水或阴凉处,相对难钓,同时水中的饵料充足,优势幼鱼发育时期,此时难钓大鱼,以早晚垂钓为好,中午可在树荫下或深水处垂钓。
秋天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水温上凉下暖,天然饵料丰富,鱼游水底层,此时宜钓深水中的底层鱼,但到中午水温升高,鱼游到上水层浅滩觅食,此时也有利于钓鱼。
秋天气候稳定,鱼肥壮食量大,形成钓鱼的第二个旺季,此时大鱼,成鱼容易上钩,所以常常钓到大鱼。
冬季水冷草枯,天寒地冻,水温降低,鱼群很少活动,一般都潜入深水处休眠越冬,特别是雨雪或寒潮过境时,更少有鱼类活动,这是钓鱼的淡季。
在风和日丽的中午,水温比较高,仍会有少量的鱼游到向阳的深水处觅食或是晒太阳。
当然冬季在北方,初冬未上冻前,下午是较好的钓鱼时机。
上冻并冻的结实后,冰钓自是别有风味。
2)晴天,雨雪天对垂钓的影响季节与天气相比,天气的情况更为重要,甚至成为钓鱼成败的关键,若将天气的变化加以分类,适宜春,秋钓的天气为晴,晴间多云,多云间晴,多云,适宜垂钓时间为7~11时与14~18时,适宜夏钓的天气为晴转多云,多云,多云转阴,连阴,阴有小雨,或间断小雨,适宜夏钓的时间为5~10时与16~24时,适宜冬钓的天气为晴,晴间多云,适宜冬钓的时间为10~16时。
水库涨水后如何钓鱼的技巧
⽔库涨⽔后如何钓鱼的技巧 不同的钓鱼场地有着不同的钓鱼技巧与⽅法,⽔库是钓友都⼗分喜欢的钓鱼场地,但是当⽔库涨⽔后钓鱼也是需要⼀定的技巧的。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库涨⽔后如何钓鱼,希望你们喜欢。
⽔库涨⽔后钓鱼的技巧 ⼀、⽔位上升与垂钓的关系 通过实践表明,⽔库在⼀定的范围内,钓友的钓获量随⽔位上升⽽增加,超过⼀定范围,则随⽔位上升⽽直线下降。
这“⼀定范围”数值,随⽔库⼤⼩⽽定。
在⼩型⽔库,⼤约是20—25厘⽶;在中型以上⽔库,⼤约是15—20厘⽶。
不管哪种情况如果⼀次⽔涨量超过30厘⽶,垂钓效果都差;涨⽔越⼤,效果越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库涨⽔后,⽔中溶氧量增加,从岸上冲到⽔中的事物增多,鱼⼉呈积极觅⾷的活跃状态,所以垂钓效果好。
但如果涨⽔过⼤,⽔域⾯积增加太⼤,鱼⼉密度呈反⽐例下降;冲⼊⽔中的⾷物也相对增多,鱼⼉咬钩的机会⾃然下降,因⽽垂钓效果不好。
⼆、涨⽔原因与垂钓效果的关系 有以下⼏种情况 第⼀种是⾮降⽔性涨⽔,没有引起温度、⽓压等⽓象条件的变化,鱼⼉在正常觅⾷的基础上随⽔位在⼀定范围的上升⽽更加活跃,是垂钓的⼤好时机。
第⼆种是由于雷阵⾬引起的涨⽔,⼀般出现在夏季,由对流云引起降⽔,来势凶猛,历时较短,涨⽔不⼤,往往⾬后放晴或或阴转多云,温度下降不⼤,⽓压迅速回升。
这是鱼⼉觅⾷最旺盛期,也是垂钓的最佳时期。
⼀般所说涨⽔后好钓鱼,多指这种情况,钓友切莫错过。
第三种是连续中到⼤⾬甚⾄暴⾬引起的涨⽔。
这种情况往往由于⾼空低⽓压槽侵⼊,带来⼤⽚浓密⾬层云滞留于某⼀地区上空所致。
⾬量⼤,降⾬时间长(3—5天或更长),⽔库容⽔量饱和或溢出,⽔域⾯积达最⼤值。
温度下降较⼤,⼜持续维持低⽓压天⽓,⽔中溶氧量锐减。
鱼⼉相对密度下降,⼜不积极觅⾷,这时出钓定⽆收获。
三、垂钓时机的选择 不论哪种情况造成的涨⽔,都要正确的选择垂钓时机。
⼀般来说,在降⾬过后,⽔库⽔位迅猛上涨时,鱼⼉从相对静⽌状态转变为⼗分活跃状态,⼤多浮游于⽔体中上层;此时泥沙⼤量冲⼊,⽔质浑浊,能见度很低,除能钓到鲶鱼、黄颡之外,难于钓到其他鱼类。
天气转凉钓鱼怎么样
天气转凉钓鱼怎么样天气突然转凉钓鱼有影响,鱼可能不开口。
在气温突然降低的情况下,水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此时鱼类会因为水温降低而变得不太活跃,因此不太适合钓鱼。
当然,并不是说此时就一定不能钓鱼,在冬季都可以钓鱼,此时自然也是可以钓鱼的,只不过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
比如,在饵料准备、钓具准备等方面,都得留心注意。
季节交替时会导致突然降温或者突然升温,这对人体温度有影响外,对鱼的活动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
那么天气突然变冷了好钓鱼吗?天气突然变冷好不好钓鱼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就是气温和水温的关系,天气变冷就是气温产生变化,但是这并不是衡量水温的标准,而水温是直接影响鱼活动的条件。
有很多钓鱼人在突然降温的时候认为鱼不好钓,其实这种观点不能以偏概全,气温是可以影响水温,但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水域对比广的地方,气温对水温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说突然降温就能给鱼造成影响。
以上就是本文分析的气温突然降低好不好钓鱼的问题,通过本文可看出气温突然降低短期内对对水温影响不太大,也就是说对钓鱼的影响不太大,因为钓鱼主要参考的还是水温。
天气变凉了怎样钓鱼?现在已经是秋季了,天气也慢慢开始凉了起来,其实这季节也蛮好钓鱼的,因为现在鱼要尽量多吃点,以备储存脂肪过冬,如果没吃到足够食物,鱼是很难熬过冬天的,所以要钓鱼的也要抓紧这些时间了,那我们这个季节该选用什么饵料呢?我可以推荐大家使用以下饵料~第一:我们最常用的商品饵,最好选择腥饵,因为现在天气不像夏天那么热了,气温也慢慢开始下降了,鱼的口味也慢慢跟着变化了,腥饵是大多数鱼都喜欢吃的,其中鲫鱼鲤鱼罗非等偏爱腥饵,鲫鱼鲤鱼也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垂钓的鱼,一到了秋季很多钓友们都喜欢钓鲫鱼和鲤鱼,所以腥饵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秋季钓鱼也可以选择用蚯蚓,因为蚯蚓也是很多鱼喜欢吃的,而且有时惊喜多多,有时可以钓到鲶鱼,黄骨鱼,辣嘛锯,黑鱼,甲鱼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而且好吃,我也是很喜欢用蚯蚓钓鱼,它便宜但收获确实不错,所以选择蚯蚓也是一个明智之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温层水体存在于江河小溪等流动的水域,和北方春秋两季的静止水域、南方秋季的静止水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秋与冬季的静止水域。在同温水体中,鱼儿可以不调节体温就全水域立体方位觅食。所以,春、秋两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而春、夏、秋季的江河小溪是垂钓的黄金水域。
2)正分层水域
在盛夏节,太阳直射水表面长,表面水升温便特别快,密度也就小,重量轻,只有浮在上层,很难下沉;相反,底层水因水的隔离,升温就很慢,水温度低密度大而质量也重,它只好留在水底。这种上热下凉的水域,就是正分层水域。这种水域上面的水密度小、质量轻;下面的水密度大,质量重,上下无法自由流动、混合,于是就形成了“跃温层”,其特点是:水的深度增加不多,温度下降却很快,温度梯度比较大。但是,当有大风时,因为风卷起水浪,分层不变温的水也会因水的大幅波动而混合,但是混合的深度也不一,取决于风力的大小和上下水的温差,温差太大的也难以流动混合。
有些钓鱼人好守窝,认为鱼是四处游动的,到时候就会游到窝点,这种看法有片面性。不能说死守不是一种钓鱼的技巧,但是,这种方法只限于钓者熟悉的水域,曾经经过多次摸索,弄清了鱼的走向,也就是说通晓了鱼路,用这种方法守鱼是有道理的,因为是鱼路总会有鱼经过。
但是,在初去的、不熟悉的水域,或天气剧变的水域这种方法就难以奏效了。本人就有过一次典型的经验教训,那是几年前的一天,天气十分的热,气温达36摄氏度,钓友约我去了一个大水塘钓鱼,钓友把他上次钓到大鱼的钓位让给了我,并帮我打窝,因为他上次钓鱼就是在这个点内。心想我是肯定会钓到鱼了。
3)养鱼塘因为水面小,水温升降快。水库、河流因为面大水深,水温升降慢,但浅水又比深水升降快。要根据气象、水温来选择钓场和钓点。
4)小温差天气,鱼比较活跃,非常适合垂钓。
关于正分层水域,鱼类专家曾做过试验测量。正分层水域的上层与下层水的水温相差较大,当表层水温达到22摄氏度时,水面以下5米的水温为21摄氏度,下到10米水温为18摄氏度,下到15米深处时,水温便为9摄氏度,下到20米时水温便成了5摄氏度,下到20米以后就为4摄氏度了。这个水温测量对于我们钓鱼者来说很有启发作用,因为鲫鱼的觅食水温为15——30摄氏度之间,15——20摄氏度为最合适。从科学测出的水温看,所谓的“夏钓深”,亦不能深过10米,3至5米为最好。
有人做过试验,逆分层水域的水温温差没有正分层那么悬殊,冰面为0摄氏度,下降5米水温上升为2摄氏度,下降到10米,水温为3摄氏度,10米以下到15米水温为4摄氏度,再往下水温不会上升,一直保持4摄氏度。
有人对冰厚20厘米,水深1米的水体加以测量,冰下表层的水为0摄氏度,底层水温为6摄氏度。冬季鲫鱼的摄食水温亦不要低于5摄氏度。从这些测量来说,这个暖水层便是鱼儿的活动区域,也就是说,在这个水层里会有鱼群集中,由此联系到钓鱼选位,从理论上来讲,冬天钓鱼不能深过10米。
水温变化与垂钓的关系
一、鱼的体温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一般比其所在水温高1——2摄氏度。鱼不能象人类那样通过新陈代谢活动来保持自身温度的恒定,而只能与水温保持相对的稳定(鱼的最佳生理代谢温度是15——25摄氏度)。低于4度或高于30度鱼儿就停止进食甚至死亡。所以,是水温决定着鱼儿的生死存亡。鱼能自主的主动寻找适合它生理活动水温区域。
但是恰恰相反,一个多小时也未见鱼吃钩。钓友选另一个钓点钓鱼,比我强些,钓到一条小鱼。后来又来了一位钓友,他选下钓位后也是半个小时不上鱼。但他没有死守,而是又选了五个点打窝,结果他找到了鱼群,一上午钓有好几斤鱼。钓友看不行,便又找了个他附近的钓点,结果也钓到了不少鱼,我一直死守不动,最后只钓到四条小鱼。
夏天,北方的水温成为正分层,也就是表热底凉,鱼便移位于凉水处,此时的鱼聚集的地方在下层,钓者所选钓位主找凉水区,或深水区。冬季南方静止水域的水温,因为气候暖和,有时有如北方的夏季,它的水温处在正分层状态,上热下凉,上轻下重,南方春日钓鱼应参照北方夏日的方法。南方的夏天仍为正分层,鱼儿多聚集在深水底层,在此下钩,收获毕丰。
二、水温与水的导温特性
自然水体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的照射和地壳温度的散发,太阳的照射有四季变化与昼夜变化,受水体流动的影响;而地壳散热是恒定的。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摄氏度时密度依次变小、质量变轻。在阳光照射下,浅水增热快,水温比较高,密度变小,质量变轻,体积增大;而深的对流,这就是水的导热特性。由于水的这一特性,便使不同温度的水层、水域产生了垂直对流或环流运动。
冬季北方的静止水域为逆分层水体,深水底层较温和,鲫鱼、鲤鱼仍能觅食,为冰钓爱好者提供了用武之地。
四、综合归纳
1)同温:水温不分层温,深浅都处于同等温度,鱼的体温与水温相同,此时鱼最为活跃,进食也快,是钓鱼的黄金时期。
2)“移位”调温:水温变化时,春、秋、冬季鱼向暖水“移位”,夏天,鱼向凉水“移位”,所以,春、秋、冬季找鱼群时,先找暖水区,找到暖水区就找到鱼群了,因为此时的鱼都向暖水区集中。
3)逆分层水域
所谓逆分层水域,是与正分层水域相对而言的。正分层是上热下凉,就是说,在湖泊、水库的水域在阳光的照射下,表面浅水温度高,水深处难得日照,所以温度低,是夏日的气温所形成。但是到了冬季,北方的天气变寒,下层的水温散出慢,表层的气温散发快,所以便形成了与夏日相反的水层温度,同样因为水的密度不同,形成不了大的环流运动,保持了上凉下温的水温层,这就叫逆分层水域。
三、水的导热特性
根据自然水温的来源以及水的导热特性,我们将自然水域分同温水域、正分层水域、逆分层水域。
1)同温水域
同温水域是指在此水域的24小时中,水体的上下层温度都是相等的。也就是不分表层、中层、底层。只有四季变化与昼夜变化,没有分层变化。
水能形成24小时上下同温,是由水的导温特性形成的:白天在阳光照射下,浅水增热快,深水增热慢,使浅水区与深水区有了较大的温差,便形成了两个方向相反的环流。到了夜间,水面失去了阳光照射,水温也会随之下降,浅水处与岸边此时降温快,而深水处却降温慢,水中又形成了两个相反方向的环流运动,使整个水域水温达到了同温。
钓友很是奇怪,再三解释他确实在那儿上几次都钓了不少鱼,当然我相信他之所言。但是当我问起他上几次钓鱼时的天气时,他说那天刮北风,气温28摄氏度,这时我才明白过来,鱼之所以不在此处,此处的气温不适应它,它只好“移位”到别处适合自身体温的地方去了。而那位钓友多次试验找到了鱼“移位”调温合适的水域,所以收获较多。看来找鱼“移位”调温水域比凭经验选钓位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气温剧变或不熟悉的水域钓鱼的时候。
鱼在水温的这种运动中,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环流而移动,游向适合自己生存水温的地方,即水温为15——30摄氏度的水域。所以,我们在钓鱼时要特别注意水在环流运动时鱼的走向,选择什么时候钓浅水,什么时候钓深水,找到了鱼的这个游向,也就找到了鱼群,这样选好的钓位方可丰收,否则是难以钓到大量鱼的。
但是,这样的环流怎么个找法不能说不是个难题,这样的环流何时才能出现又使钓鱼人难以捉摸,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水温的下降与上升处是调温区,也就是凉水与热水的交汇处。在这种情况下,可行的方法是多打几个窝,一个窝一个窝的试探,这样才能找到鱼的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