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
课程性质:统设必修,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共设五篇十三章,主要内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决策、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基础和控制系统与方法。
学习目标: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怎么学?
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 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4. 在学习每章内容之前,你需要先进入“本章导学”去了解这章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及课时建议,然后再开始章节内容的系统学习。
按照“本
章导学→引导案例→主要内容→案例解析→本章自测→管理实训”的流程进行单元内容学习。
怎么考?
本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两部分考试的成绩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合成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课程即为合格。
形成性考核包括四次测验题目,随平时学习进度完成,其内容与形式见下表:
终结性考试安排在每学期期末,主要考查学生对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正误和案例分析。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1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着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管理活动都是在组织中发生的,而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都是有一定目标的,管理就是围绕着既定的组织目标进行的。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或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同时还对组织与外界之间发生的各种活动或关系进行协调,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管理不仅追求效果即目标的实现,更追求效率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管理作为协调活动,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组织资源,以最佳方式安排组织活动各个环节的秩序,从而使组织活动更有效地趋向其目标。
1.2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主要表现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二重性的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它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人们通过长期的管理实践活动,将这些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总结出来。
并用其指导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
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1.3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对于管理的职能,不同的管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
图:管理者的职能
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
计划是人类行为特有的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次,计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最后,计划通过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主要内容包括: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确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为岗位配备人员。
组织还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首先表现为组织中的
成员;管理者的所有指令都要借助于组织各部门按次序传递;管理的目标要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和有效的组织行为来实现。
组织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目标、部门和关系。
3.领导
计划与组织工作做好了,还不一定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因此就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人们之间的信息,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穿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不仅组织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要实施领导职能,基层领导也担负着领导职能,都要运用领导艺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期实现组织目标。
4.控制
人们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实践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
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管理者必须及时取得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找出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心的是组织整体的长期的战略规划,中层管理者偏重的是中期、内部的管理性计划,基层管理者关心更侧重于短期的业务和作业计划。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是在遵循国家法律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努力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部门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的行为规范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奉公、守法、忠诚、服务。
其他部门管理者:其他部门是指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
其他部门开展的活动着眼于社会公益事业,为此,其他部门管理者对外应努力争取外界的有效支持,对内应加强管理,保持各项工作的高效和透明。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管理学家热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请参见下表:
表1-1 管理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