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目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小学体育跨学科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体育跨学科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以提供有关跨学科教学的经验和启示。
近年来,小学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教学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然而,目前对于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相对不足,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支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情况,探讨其对学生研究效果和学科知识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践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小学体育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认知和观点,然后选择若干学校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学生的研究表现。
研究结果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在提高学生研究动机和兴趣、促进综合能力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同时,研究发现实施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教学策略,以及良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支持。
结论与建议本研究的结论是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综合素质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同时积极寻求跨学科教学的相关培训和资源支持。
同时,相关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推广和支持,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只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学校进行观察,样本的局限性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其他方面,如评价方法、课程设计等,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论。
以上是本次小学体育跨学科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感谢各位的支持与关注。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指导思想到决策管理,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从课外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滞后,内容设计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组织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发展,使体育课失去其应具有的生机与活力;2、长期以来体育课是按大纲规定有计划的授课,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过分地强调统一动作、步调一致的有序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课使学生紧张有余、活泼不足;被动模仿多,主动创新少,因而常常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形成和技能的发挥;3、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科学化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引发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改进课程结构并使其更合理、更科学,使体育向课内外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并充满娱乐性、健身性、兴趣性和文化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综合上述情况,依据本校师资力量雄厚、场地相对宽松、器材配备满足需要等特点,围绕素质教育理论,本着改革、探索、创新、发展的思想,决定实施体育课选项模块教学;二、研究的背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课程已经经理了七次改革,每次体育课程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特别在2000年10月体育课程改革中,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课程模式,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获得一些重视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教改经验,为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来审视现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行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有脱节现象;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色彩较重,课程内容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成人化、竞技化运动内容太多,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学习评价简单化,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课程管理过分集中,不能体现地方特色;新课标改变过去“体育教学大纲”为现行“课程目标体系”,面对新的课程目标体系,许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主要原因是教师多年来习惯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大纲不但规定了教学内容、进度、评分方式和考核标准,而且连辅助练习等都有详尽的规定;教师上课只要稍微安排一下课时进度就可以组织教学了;而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以一个课程设计者的身份参加到课程实践中去,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需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选择和制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对新课程的回避和诅咒,而是正视和研究;研究如何从理论层面转向操作层面,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目前推行新课程改革,这对我们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如何在这场改革中适应并通过自正的研究行动更好地推动这场改革的进程,每个人都要正视而不能漠视;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并建议在高中阶段重点学习一两项运动技能,发展熟练运用该项运动技能的能力;据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就连我们一贯重视的学生运动技能,也有所下降;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就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那套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主张两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技术教学为中心;5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端,我校为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回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了“基础+限制性选修”教学模式及配套的评价体系的改革;三、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总结我校几年来开展体育工作的经验,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2、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根据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对策;四、实施过程和研究措施本课题由我校科研处主任赵俊平总负责,尹德志为课题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配合,经过经验总结、提出研究假设、制订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指导、设计实验验证等一系列研究,证明了本课题在打造学科品牌、构建学校体育特色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阶段:宣传课题,调查现状,拟定计划2007年4月—2007年5月1、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认真的研究讨论,确定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2、成立课题组:成立教研负责人及体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3、制定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提高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4、开展前期调查,为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设计相关的调查表,在学生中进行全面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依据;5、前期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调查出的问题,针对学校现状,共同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实时调控,构建体系2007年5月—2008年7月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1教育的解放,首先要求教师思想的解放,教育思想的改变是学校一切改革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研会议上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观念讨论和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逐步形成职责分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运行机制,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2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现代进步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教师的“一流意识、科研意识、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目前,教研组十一位老师学历都达本科,多人次参加学科培训班、研讨班学习,并参加省学术会议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拓宽了视野、交流了信息,增长了知识,造就了一支教育理念新,勇于探索和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队伍;2、设计问卷调查,各子课题分组进行问卷设计;3、搜集文献资料4、设计实验方案,对实施课改的理论依据进行考证;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实验方案;5、利用传统学校优势,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形成有特色的篮球和足球课程,同时开设了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课,下一阶段准备开设羽毛球课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篮球足球活动为特色,抓普及、促提高、求发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在组织篮球与足球教学活动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水平,把学生划分为启蒙型、诱导型、发展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教学中,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来注入式、被动式的知识技能传授,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入;在教师点拨、质疑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富于创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个性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从而掌握篮球、足球基本的练习方法,并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实验,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反映较好,并对篮球和健美操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动脑、动眼能力,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足球技术开辟了有效的途径;要使学生喜爱篮球与健美操,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对篮球与足球的认识和提高篮球足球比赛能力方面入手;组织学生进行篮球与足球比赛,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篮球与足球才能;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不断地扩大篮球与足球活动面,以往怕脏、怕累、怕伤身体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令人欣喜的是校园中出现了买体育器材的多了,穿运动鞋的多了,着运动服的多了,谈篮球与足球赛事的多了,自发组织比赛活动、参与活动多了的五多新局面,并有效推动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6、在学校现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群体活动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树立地区领先的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由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转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打破旧框框,力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同时改进评价办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2拓宽体育课程学习的渠道,丰富体育与健身的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内容与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3实施完备的教学计划;在高一阶段,涉及的教学内容除了五个选项科目外,还安排了田径、滑冰等内容,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高二的分项教学打好基础;高二实施分项教学后,各教学班以各个项目为核心,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主要有身体素质单元计划、选项科目单元计划和田径单项单元计划;4教法手段求优化;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新颖的教法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应用启发性,创设教学环境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反馈矫正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知识的传授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学生的专项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这也说明我们采取的教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显着的;5学法指导求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如:分组练习时,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6建立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效应;学校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年级篮球与足球比赛等一系列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改变竞赛规则,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活动内容,努力选择学生最喜欢、最受欢迎、最有社会价值的体育项目;7完善考试与评价体系;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和促进身心发展,而不是象竞技体育一样,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指标,去追求运动成绩和竞赛的名次;通过考核促使学生重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要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身体要求,做了规定:每个选修项目一般每学期安排2—3个考核内容占30%,每学期安排2—3个身体素质的考核内容占20%,学习态度占20%、意志品质占10%、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占10%,理论采取答卷和心得体会相结合的办法占10%;第三阶段:后期总结,资料整理,成果推广2008年7月—2008年10月1、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成果;2、课题组对开展的各项实施活动和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和总结;3、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4、在研究后期,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课题总结、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材料准备情况,完善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以备课题管理部门的验收和交流;五、成果与分析1、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积性尝试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体育课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性尝试;2“基础+限制选修”学习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自我意愿及发展的内在需要,尽量满足其兴趣爱好,因而赢得了学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大大强化了学习积极性,共同的兴趣成为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家自觉地克服困难,提高和完善技能与技巧,满足自己多方面的发展需要;87%的学生认同了这种教学形式,81%的学生对所选项目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76%的学生认为技能得到了提高;篮球与健美操教学班座谈话会上有学生说:从不会三步上篮到能熟练地运用自如,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觉得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后就更有兴趣打球了;3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对教学内容认识和理解的局限性,紧紧围绕学生主动参与这个核心,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重新优化组合,在教学上并重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改变约束性强的班级授课制,创造了以共同爱好与需要为基础、以选项相同的学生分班授课制;这既拓展了更为广泛的授课时空,又使教学的中心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强,大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锻自练习惯;5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评价与考试体系;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与课程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加强由于在实验研究中,要求行动者参加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为今后走向社会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独立进行科学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3、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1从构建学校体育特色研究以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群众体育有了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各种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及担任裁判工作,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参加比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锻炼,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2我校运动队参加比赛成绩突出;2008年8月学校田径队参加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第六名,我校近几年为高等院校输送几十名学生;4、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有了新的领悟和新的发现,同时又由于这一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注重创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个性,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才能,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参加的教师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六、建议1、在今后的教学中,学校应尽可能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和重新选择要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选修课不流于形式;2、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好学生自主学练,不使之失控,是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建议自主学习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注意发挥体育骨干的核心作用,教师不应让学生自无锻炼而听之任之,要适时加以引导和纠正;3、选项教学中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技术评定的依据无权威性,多为教师自定,如何改进须加强研究;建议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由教务部门牵头组织编写分项教学的校本课程,避免随意性,明确教学内容和评定标准;4、分项教学由于教学内容集中,具有技术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特点,同时打破了原班级单位而重新组合,教学对象具有层次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善于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5、教学评价百分比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论证,评价手段有待改进;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靠性有待加强;6、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资料的收集和教学的反思,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做好准备;。
《幼儿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体能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体能有效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而体育活动,则是达到这一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我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来看,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积极地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但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城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
同时教师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
由此幼儿园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
因此,不论是指导教师正确理解、实施新《纲要》提出的幼儿园任务,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还是正确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内容与时间,我们都应将体育活动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体育运动是幼儿的本能,是直接受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的规律所支配。
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在成人的称赞中、小伙伴的羡慕和钦佩中,逐渐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从而促使他们建立较强的自信心,能不依靠他人帮助而独立尝试新的活动;同时,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参加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
体育运动处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模板
体育运动处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模板体育运动处方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体育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因此,为了让人们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运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人们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问卷了解受访者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等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
接着,对不同处方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数据统计,评估不同处方的效果。
四、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是非常必要的。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制定了不同的运动处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等不同类型的运动,并根据受访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跟踪调查,我们发现不同处方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有些处方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访者的身体素质,有些则效果不佳。
五、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是可行的,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但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制定处方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此外,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为人们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提供了参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本研究也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广和应用。
七、研究不足和展望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样本量较小、实验时间较短等。
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实验时间,以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究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应用。
九年级体育课程实施总结三篇
九年级体育课程实施总结三篇第一篇: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在九年级体育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活动,我们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设计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内容。
课程包括了各种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以及一些传统体育活动,如太极拳和武术。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并在课程中加入了一些有趣的团队合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第二篇: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在九年级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通过示范、练习和反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评估方面,我们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
除了考察学生的技术水平,我们还通过体育比赛、团队合作项目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团队精神。
我们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以促进整体班级的发展。
第三篇:体育课程的改进与展望在九年级体育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们发现学生更喜欢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课程的种类,引入更多有趣的体育活动。
此外,我们也将加强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通过与健康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结合,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还计划组织更多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以提高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体 育 科 研 课 题 结 题 报 告
体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厦门市禾山中学陈文斌林明好温鹭鹏贺勇胜六中张丽杰、郭虹梅;厦门市前埔中学王继伟郑艺力廖晓玲五中陈韧勤、孙素卿;一、课题名称:《体育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改革之研究》二、研究背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当前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困惑第一线老师的一大障碍。
传统的体育评价模式,由于受到体育学科特点和竞技体育的影响,较多的是对学生的体能与技能进行考核,运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对每位学生进行定量评价和终结评价。
这种只重定量评价,忽略定性评价;只重绝对评价,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只重结果,忽略过程的评价方法,只重单方面的成绩,却忽略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身心健康、协作创新、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但片面,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相适应,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提出一定的评价改革建议和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在厦门市禾山中学的水平四学生中进行实验性实施后,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选择了我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校(体育课改基地校与一般实验校;一级达标校与普通学校、城市学校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进行更深入的实验、论证与研究,以便取得更大的信度、效度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对象:厦门市禾山中学、六中、五中、前埔中学2003级初中新生462人(实验班227人,对照班235人)。
四、研究人员:1、课题主持人——陈文斌、张丽杰、王继伟、陈韧勤;2、实验人员:禾山中学——陈文斌、林明好、温鹭鹏、贺勇胜;六中——张丽杰、郭虹梅;五中——陈韧勤、孙素卿;前埔中学——王继伟、郑艺力、廖晓玲。
五、研究方法:(一)实验法:1、实验时间: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
两年跟踪实验。
2、实验的分组:(1)实验组:227人(5个教学班),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09人。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评价理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简称新评价方案),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运动技能、运动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评价。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一)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一)初中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起点,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探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一、课题开题报告本课题选取中山市某初中五年级学生进行实践研究,通过教师实验课、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数据,分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1.背景及意义随着生活节奏加速和家长教育观念日趋多元化,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越来越弱化,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2.目标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兴趣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
3.研究方法通过采取实验课、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确认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并进行反思总结。
4.预期结果期望探讨出一些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去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中期报告中期报告主要重点在整理前期获取的数据,并初步归纳出培养学生兴趣的常见策略。
1.数据整理通过实验课、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策略的情况、教师对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看法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期深入分析。
2.常见策略归纳通过整理数据,初步发现以下常见的兴趣培养策略:运动场馆的创设、游戏化策略的运用、亲子活动、比赛和表彰等,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以便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结题报告结题报告主要是根据中期报告的数据分析和策略归纳,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1.游戏化策略的应用通过游戏化策略的应用,可以将传统的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身体认知训练、趣味性游戏、亲师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进行优秀的体育教育。
体育课题结题报告3篇体育课题中期报告范文
体育课题结题报告最终定稿3篇体育课题中期报告范文篇一:体育课题结题报告《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讨论》课题研究报告朱志辉江西省萍乡市麻田中心学校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讨论》是我校向江西省基地办上报的省级小学体育课题。
该课题于2023年12月立项,历经近2年多的讨论。
两年中,我们以摔跤运动为依据,围绕此课题所蕴涵的主要目标“培育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进展实践讨论,已完成各阶段的实践与讨论任务,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现将课题讨论状况报告如下:一、课题背景1.从新课标理念分析体育课程标准中说明,小学体育的课程价值是从四个方面表达:1.增进身体安康;2.提高心理安康水平;3.增加社会适应力量;4.获得体育与安康学问与技能。
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可以培育学生英勇坚韧、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安康欢乐的心智。
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两方面结合为学生的进展打下根底。
2.从学生现状分析目前体育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育,压抑学生的共性进展,实行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无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进展。
在传统教材上,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无视全面熬炼学生的身体,无视体育学问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力量的培育。
学校没有根据国家体艺2+1的要求进展教学,没有充分重视体育给学生成长带来的好处。
3.从讨论状况分析在国内同类课题中,有关体育方面的课题有不少,但是针对单项摔跤运动讨论的课题不多。
我校《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讨论》是有关如何在学校开展摔跤运动,发挥摔跤运动育人功能的讨论。
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倡素养教育,各地各校都开设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在讨论农村小学特色课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
但是,在如何将摔跤运动进展成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方面还没有发觉有系列的讨论,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6篇)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6篇)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1我校于__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于__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__年3月——__年年__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__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
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
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
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
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
__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
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
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
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
__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
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
体育组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体育组课题研究情况汇报本次体育组课题研究主要围绕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展开,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了解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大部分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三个小时。
其次,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单一,大部分学生只是在体育课上进行锻炼,缺乏额外的体育活动。
再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很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建议学校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
其次,学校可以丰富体育锻炼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增加体育锻炼的乐趣和吸引力。
再次,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引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最后,学校可以加强体育锻炼的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确保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
在实施改进措施的过程中,我们将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我们相信,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将会得到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将会得到全面发展。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以上就是本次体育组课题研究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
快乐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制定课题实践方案和子课题的实施。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按计划全面启动。
2.搜集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验证实验方案。
3.汇总各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4.在中期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再作调整,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2.1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根据实验班在跑、跳、投掷项目中使用实验器材的兴趣进行了统计,通过实验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
2.2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改变了课堂教学内容竞技化,脱离学生的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3摸索出了4种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2.3.1结合生活中传统节日,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传统节日是小朋友最喜欢过的节日,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节日。
3.2实验班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状态显著提高
九、存在的问题
(一)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安全,少数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爱护而产生对体育锻炼的负面认识,家长往往以种种理由阻止孩子上体育课,说出汗容易感冒、跑步容易摔伤等等。
(二)体育课堂上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上级教育部门都会责问,相关教师轻则被处理、通报批评、赔偿医疗费用等,重则失去评级、评优机会、甚至丢掉工作。体育教师面对着如此大的压力,因此,许多学校和体育老师为了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在课堂上采取消极的预防办法,体育课渐渐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样既影响了体育健康标准的贯彻,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
2.3.3利用季节变换,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我们将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为一次有趣的郊游,将一些枯燥的技能技术的学习结合在郊游的每一个环节中,会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刺激,同时又学到了新知。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模块教学的方式,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重构,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模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丰富和发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体系,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可以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推动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 课程体系构建: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设置,以及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2. 教学方法探索: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五年级体育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五年级体育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一、背景介绍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针对“提升学生体育兴趣与体能”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教师讨论等多种方式,我们对当前五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二、研究方法
1.课堂观察:我们观察了五年级各个班级的体育课,记录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
度以及体能表现。
2.学生访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
谈。
3.教师讨论:组织了体育教研活动,与各位体育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体育
兴趣与体能。
三、研究结果
1.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普遍较高,但体能表现参差不齐。
2.部分学生对某些体育项目存在抵触心理,需要进一步了解原因。
3.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改进。
四、反思与建议
1.针对学生体能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
所提升。
2.深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减少学生的抵
触心理。
3.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体育
兴趣、提升体能。
五、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能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时,加强与家长、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体育教研活动总结范本(2篇)
体育教研活动总结范本一、教育教学工作:这学期教的是高三年级(1)至(13)十三个班级,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了学生的体能和技术动作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
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
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
本学期尤其是在对于田径的短跑技术、跳的技术和篮球的技战在课堂上展开了多样化的练习,即提高学生了身体素质又加深了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了解,也促进了学生积极参加校运动的热情。
平时也积极听取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听课笔记的记录,能够经常与老师相互讨论新课改的认识和心得。
二、运动训练及比赛成绩: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是我这学期的重要工作,每天坚持早上六点和下午第八和第九节课训练,训练上我就采取了分组训练。
常规练习是所有队员一起训练,人多场地器材受限制我就尽量把基础抓好,用尽可能多的练习方法来对队员进行训练,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特点我新制定训练计划来区别训练。
总体上经过一年的训练在____月份的高考专业考试中队员们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三、常规工作:这学期在常规工作上还是按照学校和教研组的.安排认真完成。
上半学期每周一到周四的课间年级跑操进退场能都按时按要求一丝不苟的完成。
下半学期的新课间操《舞动的青春》整队和组织队伍入场。
体育课题期末总结简报
体育课题期末总结简报一、背景介绍体育是一项全民健身的活动,对于保持健康、促进身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我校体育课在本学期强化了体育课程的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体质素质,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课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益。
二、整体开展情况1. 整体目标本学期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的开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素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身心健康。
2. 课程设置在规划本学期体育课程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尽量使体育课更具趣味性和针对性。
我们的课程设置有:(1)体育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能。
(2)球类运动: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注重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水平。
(3)田径运动:包括短跑、跳远、跳高等,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
(4)武术、游泳等其他项目:通过开展不同的项目,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法、创造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活动组织本学期我们积极开展了一些体育活动,如运动会、趣味体育演示、校内足球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一个展示学生才艺的平台,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取得的成果1. 学生体质素质提高通过本学期的体育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运动会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好的竞技水平,多个项目取得了好成绩。
2.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本学期的体育课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学生们逐渐养成了每天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不再有久坐不动的问题。
3. 学生的运动技能进步明显经过本学期的培训和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跳远、跳高等田径项目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体育课题期末总结
体育课题期末总结一、引言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塑造良好的人格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课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得到必要的锻炼,培养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为了对本学期的体育课进行全面总结,本文将从体育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来确定的。
本学期,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功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体育基本动作、体育技能和体育游戏等方面。
1. 体育基本动作:体育基本动作是学生学习各种体育技能的基础,包括抡、拍、击、跳、跑等。
通过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基本动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规范动作,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2. 体育技能:包括传球、接球、投篮等技能。
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如个人练习、对抗练习和团队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意识。
3. 体育游戏:通过进行各种体育游戏,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教学方式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动作的方式,让学生观摩、模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活动,通过相互合作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 多元评价:在课堂中,我们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测试、观察、记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本学期,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锻炼: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各个身体系统的协调运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2024年小学体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024年小学体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根据2024年小学体育教学教研工作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明确。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科学。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教育部的课程标准,确定了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
每个年级的课程设置都是有针对性的,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不同的体育项目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此外,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突出。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个人练习、小组比赛和整体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智能设备)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最后,教学评价的方法更加科学全面。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如考查测试、观察记录和学生自主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帮助。
通过对2024年小学体育教学教研工作的总结,我们得出了以上几点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
参考。
我们将不断努力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评价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体育教育的效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课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对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
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体育兴趣、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我们还对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观察实验前后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最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和分析。
三、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
具体来说,实验组学生的肺活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
此外,实验组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
同时,我们还发现实验组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了显著提高。
四、课题价值和应用前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结果具有可信度和有效性。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表明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因此,我们建议在体育教育中推广和应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还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如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在应用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后的效果差异。
莲南小学教育部重点体育课题结题综述
莲南小学教育部重点体育课题结题
4月15日,莲南小学举行教育部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结题仪式。
参加结题仪式的专家有前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总课题组组长、首都体育学院曲宗湖教授、广东省教育厅饶纪乐教授、省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庄弼老师、深圳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刘晋老师。
罗湖区教育局石兴中副局长、罗湖区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孟宪劼老师到会。
早晨,看完莲南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展示会后,曲宗湖教授非常高兴,即席做了详细的点评,特别高度赞扬了学生们的精神面貌。
罗湖区教育局石兴中副局长作了讲话,他说在黄仲强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莲南小学体育改革做得很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尤其是大课间活动,很有特色,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和很高的社会声誉。
看完大课间活动,嘉宾们在成果展示室参观了近三年来莲南小学体育组所取得的教育、教学、科研、训练、群体活动业绩。
下午黄仲强校长亲自作结题报告。
报告会上,黄校长、向苏龙老师回答了专家的提问,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在结题鉴定报告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全票通过了结题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目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中小学减负的正确方针指导下,体育教育同处在改革范畴的体系中,为了迅速推进体育素质教育同整体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区加强了体育教育的研究和改革,成立了体育目标教学研究小组,剖析了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实验了体育目标教学,并设置了体育学科目标教学模式,以活性的目标教学代替了传统的目的教学。
为配合整体的素质教育发展,建立了一个有序的体育目标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了体育课堂教学环节。
下面就体育目标教学研究实验做以粗浅的介绍。
一、体育目标教学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教育学专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 1913—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西北大学教授)学派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科学的教学评价理论和掌握学习的理论及策略引进我国之后,我国一些专家对布氏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探索,特别是在1986年10月,西安市教科研所提出“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教学与常模参照性测试”的科研课题,被列为国家“七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实验项目之后,“目标教学”在我国诞生了。
为了更快地提高大兴安岭地区体育教学质量,适应国体教育改革的发展,在98年4月我区把这项实验项目引进课堂。
并设定了十五所实验点校,由于体育学科目标教学在全国还没有具体方案,再加上课题难度大,又没有体育目标教学方面的资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全区只有育才中学科研小组坚持这项课题的实验工作,全校有14个班,730人参加了这项实验活动,在中心领导和体育教研员的支持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课堂的改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还促进了学生逐层达标的规范效果。
使学生活学活用,发挥了个体的主人翁作用,同时,教师也感到体育目标教学好于传统的目的教学,上起课来轻松自如,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在六环节的应用上,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
我通过对初一到初三毕业学生三年来的实验证明,学生达标率从原来的86.5%,上升到95.6%;教学任务的完成率,由原来的72.4%提高到96.3%,把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又推向了一个新层面。
如;在99年全省体育说课竞赛和2000年全省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中,我区体育教师代表队,以体育目标教学为龙头出台,并荣获全省一等奖和全省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甩掉了我区体育教研教学落后的帽子。
使我区体育教研教学跨进了全省先进行列,并得到目标教学专家和同仁们的认可。
同时借鉴了一些国内外教育专家关于目标教学的理论与资料。
经过三年来的艰辛努力和56次的反复改进才初步形成了体育目标教学模式。
它包括六个环节,比其它学科“目标教学模式”多两个环节,这是体育教学的特性所决定的。
体育目标教学的形成,不仅对我区体育教研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改进和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什么是体育目标教学?体育目标教学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导向,以具体化、系统化、序列化的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整体性和区别对待的综合形式为手段,以目标达成度的教育评价为标准,以反馈—矫正为关键,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措施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体系。
它向学生导教、导学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及智能开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某项技术能力的有效转化,具有德育修养的、以层次量化达标的(95%以上学生达标),有效性教学模式。
三、体育目标教学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体育目标教学是以科学为先导,具体系统地把教学分为六环节,逐层量化的一种标准的教学模式。
它把教学目标作用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学目标对教学全过程的导向,对整个教学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布卢姆提出),是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信息科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是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望于学生的、以知情行思相统一的,以激疑启思所诱发的,从心理到行为,从生理到形成的有序变化,它是对某一些内容的具体完成所定的一种量化标准,同时在宏观上也是教学大纲规定和社会需要所要求的指向性任务,它包括总目标和子目标。
因此,目标教学和教学目标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目标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过程中一项内涵量化要求的标准度,它是目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属于目标教学的一个子集。
如图:体育目标教学与体育教学目标关系对比图四、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有何区别教学目的是教师所要求于自己的,以教养教育相统一的,用说教影响于学生心理生理变化的。
而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望于学生的,以知情行思相统一的,以激疑启思所诱发的,从心理生理到行为的有序变化。
从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既存在着联系,又存在着区分。
二者的共性有五点即①指向性②客观性③知能性④思想性⑤整体性。
总之,目的教学与目标教学都强调教育与教养或知能与情感相统一。
但是,目的教学是一种理想性、无量无标的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有量有标的教学模式。
那么,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区别又在哪些方面呢?共有六点:①指向上的共动性。
教学目的利用“使学生懂得”,“让学生受到”等都是老师说的,也就是说教学目的只导教不导学。
教学目标则不然,它利用“说出”“列出”“说明”等词语直接对学生提出要求,指明方向,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教学目标既导教,又导学。
教学目的着眼点是教师支配一切学生被动的接受一切,教学目标着眼点是师生双方同处主动地位,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功能。
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以共动性为宗旨。
②方法上的激疑性。
从二者的指向和规定来看,它们都是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发生某些变化。
但是如何促使学生发生这种预期的变化,二者用的方法不同。
教学目的着眼于要求教师向学生讲什么,靠说教来影响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思想、智能、技能变化。
在教学上,必然重讲授,重灌输。
教学目标则不是,它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其基本方法就是向学生提问题,深入思考问题,自求解答。
它产生的激疑性是教学目的产生不了的导思功能。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只能是启迪学生思路、动作技巧。
而不是灌输知识、技术技能,只能给学生明确的思维导向,而不是给现成的公式、定理或结论。
总之,用激疑启思代替讲授灌输。
这是教学目标有别于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特点。
③内涵上的完整性,前面已经讲过,教学目的中的教养目的与教学目标中的知能领域(即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相对应。
但是对应并非相等,后者比前者更有丰富的内涵,二者都含有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任务和要求,这是二者相同之处。
教学目标中的认知领域一般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级。
其中的识记、理解在知识传授、运用(简单的直接运用和复杂的综合运用)重在技能的训练。
而分析、综合、评价则重在智力的开发,由于教学目的偏重知识的传授,而教学目标更重智能的开发,这就产生了现代教学理论有别于传统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变化。
总之,无论从教养目的与知能目标的对应比较来看,还是以教育目的与情感目标的对应比较来看,教学目标的内涵较教学目的的内涵都更为完整、系统、更为充实、丰富。
④变化上的操作性,在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二者中,教学的形态变化是不同的,教学目的表述常用内隐体验的动词,如“认识、懂得、受到、理解”等等。
这种变化是思想认识上的变化是藏在内心的一种心理感情体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不易检测的隐性变化。
教学目标则不然,它的表达常用外显行为动词如“说出、划出、做出、说明”等等,这种变化是从思想到行为的变化,是发于内,形于外的变化,是从心理到行为的外显性变化。
⑤调控上的层次性。
由于教学目的笼统、概括性强,使目的教学程序上处于层次不太清的状态,主观随意性强。
目标教学则不是,它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生理智能能力的层次高低以及教材内容重难点的知识结构,有序排列的具有层次性或序控性的特点。
目标的系列完成就是教学的程序完成。
系列的教学目标产生了有效的教学管理,序控性成了目标教学的重要手段,管理功能的严密性是目的教学所不极的,而是目标教学固有的重要特殊功能。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原来笼统概括的教学目的要加以适应的分解,按照达标教学的先后排列好顺序,以便教学的实施,依“纲”扣“本”因地制宜方面的中介性,教育部颁发的各科教学大纲和依据大纲编发的教材课本是我们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依“纲”扣“本”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教学大纲是以高度概括为主的,是教学的宏观指导纲要,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它受地理环境、器械条件、学生自身素质的约束。
因此,要依“纲”扣“本”是不容易的,那么,为了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教学目标,对于体育教学大纲起到分解落实、因地达标的效果,对于课本教材和教学实际,又能做到综合梳理,使教学条理清晰,系列分明,它为“纲”达“本”以及因地制宜架起了一道可行性的桥梁,它为“学知”“认知”构出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图,同时也为学生技能培养,智力开发创造一个网络型的良好的氛围,这就是教学目标的中介作用。
下面就二者的区别,举例对比说明一下:例如:原地徒手模仿推铅球(处)初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徒手原地投掷专门性练习,初步建立原地推铅球用力顺序和完整技术概念。
2、通过实心球推、掷、抛的各种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投掷能力。
3、初步掌握原地正面推铅球的技术和学会推球与持球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原地徒手模仿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和技术概念,说明原地徒手模仿推铅球的作用。
(知识目标)2、在用实心球推、掷、抛的练习中,重点是增强学生力量素质和培养推球与持球的技术动作。
(培养目标)3、学生能作出原地正面推铅球技术中的推球与持球的规范动作。
(能力目标)4、说出铅球课对提高自我素质和国防意识有何益处。
(德育目标)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区别和功效,是不同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质,就是更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现代体育目标教学的教学目标与现代传统教学教学目标有何区别?目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分层次达标的,它是按照教学目标本身固有的层次性、顺序性,不同的措施逐层达标的环节来完成的具有“低层级目标引达、中层级目标导达、高层级目标助达”的教学策略,这些步聚从单元到课堂,都形成了独特的具体的实施方案,因为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把启发诱导的灵活性和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直接提高了启发诱导的透明度和实施力度,它经过分层达标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了“引达、导达、助达”为主导思想,达到预期的标准,克服了“注入式”教学,使课堂真正进入“启发式”教学境界。
另外,在目标达成这一环节教师和学生不断的互传信息,随时进行“目标调控与反馈矫正,保持着教与学在认知过程中的平衡发展,它以科学的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绩,而现在的传统式教学也把“教学目的”改为“教学目标”,从形式上看也在达标,是一种量变的举措,从教学环节和方法上看,并没有达到质的变化,在教学效绩上与传统的“教学目的”区别不大,我认为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改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不可行的一种教学,例如:某省市主编的初一年级教材中的第二单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