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意义
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措施及意义
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措施及意义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措施和意义如下:措施:1. 加强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学校可以建设物理实验室,或者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接触更加真实的物理现象。
2. 重视科普教育:课程改革应该重视科普教育,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学校可以开展物理科普活动,或者与社会组织合作,举办物理展览和讲座,让学生了解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加强课程内容的讲解:课程改革应该加强课程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或者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4.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课程改革应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理解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或者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意义: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改革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3. 加强物理学的实际应用:课程改革能够加强物理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促进教育公平:课程改革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好的物理课程和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简述新课改的结构
简述新课改的结构(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新课改的背景与意义2.新课改的主要结构3.新课改的实施与效果正文(篇1)【新课改的背景与意义】新课改,全称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部于 2001 年启动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工程。
其背景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教育观念滞后、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新课改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以适应 21 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新课改的主要结构】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其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新课改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新课改强调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人文化和科技化,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程实施: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益。
4.课程评价:新课改倡导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个性化,强调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5.课程管理:新课改强调课程管理的民主化、人性化,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新课改的实施与效果】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育观念得到更新,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当然,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
但总体来看,新课改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之,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主要结构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
目录(篇2)1.新课改的背景与意义2.新课改的主要结构3.新课改的实施与效果正文(篇2)一、新课改的背景与意义新课改,即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在 21 世纪初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
其背景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如教育观念滞后、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通过教学改,要掌握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整理教学改革经验范文的范文,欢迎阅读!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一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自20XX年春季开学以来,我县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了抓住这有利时充分发挥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校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学改革引领教师进步,促进我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学校多措并举,领导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现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它蓬勃的动力,带来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变化,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阶段工作回顾(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有效引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保障“课改”的各项活动有力开展。
研究制定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重点实验年级、科目、教师,召开了实验年级教师座谈会,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实验教师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立潮头,争做课改先锋(二)、强化细化管理机制,提供课改坚实保障1、制度保障机制完善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建立了课改实施工作台账,成立了课堂教学督评组,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课改巡课制度,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通过领导不定时对教师课改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学生和教师的出勤情况;检查课堂教学状态和课堂纪律;检查教师是否携带导学案授课;检查课堂教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
发现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与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交换意见,进行整改。
2、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从财力、物力、经费支出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保障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4.新课改的作用
新课改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探索过程。
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学习文化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简单文体写作等等,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一、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所选取的语文课文都是经典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与时代要求同步的课文,也就是透露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求知欲。
即在生活中发现语文问题,解决语文问题,养成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意识,有大语文思想,形成没有语文不能快乐成长的理念。
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课程改革教材改变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和调查,进行了互动教学,让学生完成调查中,遇到的问题问题,讨论合作,设计解决方案,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找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做会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以便学生可以积极寻求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课程改革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创新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知识是新课程教学的特点,它使学生和教师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个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年级语文新课改作用
一年级语文新课改作用
一年级语文的新课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一年级语文的新课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可以通过新颖的新课导入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发展求异思维能力以及重视朗读品评感悟等方式实现。
其次,新课改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它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如自学、合作、探究等,使学生和社会初步接触,了解当前社会的复杂形势。
此外,新课改还改善了师生关系,使得教师更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而是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和学生们一块学习,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当中,提倡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一年级语文的新课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课改的必要性和意义
郑静玲一.课改的必要性和意义: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过去我们的教育是“学生是适应教育”的教育,现在,教育必须适应学生,去满足不确的定社会的变化与需求.这颠覆了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教学也就从灌输中心转化为对话中心,教师也由孤独的熟练技术工人转化为伙伴式的实践团队.时代改变了,社会的需求变了,学生改变了, 在诸多的变化因素下,我们要提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依赖知识灌输式的课堂为什么不好---这样的课堂在培养厌学的人,或者说在培养憎恶学习的大多数。
因为课堂的不快乐、被胁迫、被顺从、被修正,才长期以往造成“受教育者”心灵的被扭曲,我们实施这样的教学就犹如施暴。
而课改是拯救课堂的良药.课改就是要学生获得安全感,变得自信甚至自恋,让学生越来越留恋课堂.二.课改成长的基础.1.不断的教学反思是课改成长的基础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遗憾不可避免,但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则可以促进英语课程的改革,减少遗憾.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就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作为老师如果没有反思,便只是重复。
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作为课程改革者,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课程的改革.2.集体研讨是课改有效实施的基础.集备的流程化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补充(二度设计)--教学实践--课后反思,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分享交流的过程.而集体研科(研讨课),”多人上一课".更是能促进教师之间教学思想的跟进,比较,优化整合的功效,以利于课改的不断深入.三.课堂模式+X英语"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英语课改教学模式既要有对传统课堂的传承又要有创新突破. 将英语的"五步教学法"Revision-Presentation-Drill-Practice-Consolidation.与”先学后教"的理念相结合,提出先学后教的 3+X 课堂模式.“3”指预习交流、展示点拨、当堂训练三个必备环节;“x”表示灵活机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型(如听说课、阅读课, 写作课 ,练习课.复习课等)、个人风格等自行调整,灵活嵌入。
全面解读“新课改”: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全面解读“新课改”: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什么是新课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
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数学课改背景意义
初中数学课改背景意义
背景:
1. 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 教育改革的推动: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数学课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科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意义:
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课改,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改使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推进教育公平:课改提供了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数学教育。
初中数学课改的背景和意义在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通过教学改,要掌握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整理教学改革经验范文的范文,欢迎阅读!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一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自20XX年春季开学以来,我县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了抓住这有利时充分发挥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校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学改革引领教师进步,促进我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学校多措并举,领导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现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它蓬勃的动力,带来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变化,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阶段工作回顾(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有效引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保障“课改”的各项活动有力开展。
研究制定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重点实验年级、科目、教师,召开了实验年级教师座谈会,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实验教师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立潮头,争做课改先锋(二)、强化细化管理机制,提供课改坚实保障1、制度保障机制完善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建立了课改实施工作台账,成立了课堂教学督评组,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课改巡课制度,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通过领导不定时对教师课改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学生和教师的出勤情况;检查课堂教学状态和课堂纪律;检查教师是否携带导学案授课;检查课堂教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
发现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与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交换意见,进行整改。
2、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从财力、物力、经费支出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保障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课程改革对于教学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对于教学的必要性摘要:课改是我国教育事业面对着新形势以及新要求提出并推广的教学改革手段,本文论述了课改的目标、内容以及课改对于教学方式的影响与作用,进而论证了课改对于教育事业的必要性以及有效性,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工作;重要性教学的改革是一项耗时长、影响深远的工程。
虽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的弊端与困难,但是实践证明新课改在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仍存在着积极的作用,是适应了形势发展需要以及教育重任的改革,具有深化推广的价值以及必要性。
一、新课改的必要性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要求。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形势的变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新形势条件下的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更要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抗压能力,因此,教育的主要任务变转化为对于人才能力以及生存技能的教育,而这显然是应试教育不能适应的,这就为研究新型教育方式与教学理念提供了现实的必要性。
2.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根本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也应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个性的强调以及兴趣的重视,不断的改变传统的千篇一律、忽视个体感受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个体的长处对于教学工作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索以及自我提升的能力与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二、新课改对于教学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一)新课改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目标为了适应形势以及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正是适应了这种发展趋势,不仅制定了初级阶段的改革目标,更加为教育的改革与深化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指导。
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实施,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的管理与评估方式,进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实施更高水平的教学方案,减轻学生的负担,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的引进,提高教学水平,在提高了现代教学对于社会的适应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的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的意义
课程改革的意义新课改精神对每位习惯了传统方式进行教育学生的教师都是一个思想难题,只有思想转变才能使教师蜕掉传统教育方法,领悟真正的新课改精神.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固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不小成绩,但我们传统的教育方针,也只能培养”传统人才”而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创新等好的一面.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转变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
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规律、自己去推论学习结论,要善于创设教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成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二、转变师生角色传统的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三变评价方式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应改变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
新课改的文件名称
新课改的文件名称摘要:一、新课改文件的背景与意义1.新课改文件的出台背景2.新课改对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二、新课改文件的主要内容1.新课改的教育目标2.新课改的课程设置3.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改革4.新课改的评价体系改革三、新课改文件的实施与成效1.新课改文件的实施过程2.新课改文件的初步成效3.新课改文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四、新课改文件的未来展望1.新课改文件的持续推广与深化2.新课改文件对于未来教育发展的影响正文:新课改的文件名称是《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该文件于2001 年6 月正式出台。
新课改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改文件明确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改文件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
新课改文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新课改文件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从过分强调分数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倡导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新课改文件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得到更新,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然而,新课改文件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部分地区和学校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执行不到位,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
展望未来,新课改文件将继续推广和深化,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制度,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改的意义
新课改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提升学习素质的同时,加强个人能力开发、发挥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善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改善校园教学环境,通过课堂重组、硬件设施升级等,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友好的环境中学习。
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将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能融入到实际的知识应用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能深入理解知识,懂得如何利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改的历程和背后的意义
新课改的历程和背后的意义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期间,成立了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课程内容结构化等相关基础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同时,组织浙江、河南和甘肃等15个省近6万名学生进行了课程标准测试,并广泛征求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教师、教研员等各方意见建议,在不断修改完善后,教育部于2022年3月25日以通知形式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2年版的修订认真总结了自2001年以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组认为, 20年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语文素养整体发展不断得到凸显,三维目标的整体认识和实践探索不断得到深化,整本书阅读呈现出可喜的实践样态,学生学习的合作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与此同时,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多教师依然习惯于碎片化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囿于单篇课文逐段逐句分析讲解,从上而下的灌输现象还较为普遍,课程内容整合和问题探究设计意识淡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不深入不突出,考试内容和形式没有大的改变。
相比于其他课程,义务教育语文标准的修订,在内容构建上更加富有挑战性,确定语文课程内容的维度、要素以及呈现方式等都极其艰难并富有争议,素养型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等更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语文课程育人价值在新时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课程理念已发生根本变化,由此必然引起系列、整体的课程变革,新的课程目标、内容及考试评价必然也应进行相应的修订。
二、新课标下新的启示身为教师的我们在时代新要求下也需要有新的改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描绘了培育时代新人的蓝图。
理想的蓝图如何变为现实?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实施层级理论告诉我们,从理想的课程到学生体验到的课程,其中关键环节是教师理解的课程和课堂上实际操作的课程。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答: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国的教育体系、考试体系、选拔体系越来越体现出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裂隙和冲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㈠、新课改的重要变化1 、教育理念的变化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新课改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终身发展为基点的“三角形”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的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已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索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这种教育思想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培养要求上,明确提出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行动引导为导向”。
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落实双基”的倾向。
突出强调知、情、行的统一,并把重点放在“行为指导”上,要求知识的掌握,情感的陶冶,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2、教材的变化3、教学模式的变化新课改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指导”。
改变以往围绕“应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应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
要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学”。
倡导学生多说、多问、多讨论、多交流经验、多合作、多参与;倡导教师多引导、多组织、多鼓励、多“无为”、多反思、多研究。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最新版)目录1.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2.三维目标的定义和内涵3.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4.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5.三维目标的评价与反思正文一、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我国教育部门在 21 世纪初推出了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新课改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旨在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体系。
二、三维目标的定义和内涵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简称三维目标。
这一目标体系旨在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知识与技能: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方法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养成。
三、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1.知识与技能: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1.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3.作业布置与评价:教师要依据三维目标设计作业,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五、三维目标的评价与反思1.评价: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
初中英语新课改教研(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新课改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新课改的背景、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课改背景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初中英语新课改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初中英语学习者。
二、新课改目标1.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2.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主动探究、自主发展。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提出新观点、新思路。
三、新课改内容1. 课程内容:初中英语新课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教材内容应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新课改强调评价的多元化,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的公平性。
四、新课改方法1. 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新课改的核心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英语能力。
2.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运用英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暑期10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
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化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想: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教”的教师。
这个“促进者”的角色特别适用于新课程中的教师。
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
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
1、做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的“教练”。
2、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
3、做课堂上的促进者。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
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
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
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四、使化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目前化学教学十分需要的。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
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
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
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
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四、使化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目前化学教学十分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