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土地流转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在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基层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持续优化土地流转结构,推动规模化经营与现代高效农业有机衔接。
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存在思想顾虑。
一些农民群众思想比较保守,有“离乡不离土”的眷恋之情,虽然进城务工生活,但仍把农村土地当作自己归乡养老的“保命田二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等措施更严,一系列扶持奖补政策相继出台,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担心流转后自身权益受损,宁可粗放经营承包地,也不愿对外流转。
部分群众习惯种植传统农作物,对发展现代果业、大豆一玉米带状种植等产业有抵触情绪,导致土地流转慢。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一些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私下流转土地时,只是简单的口头约定,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有的书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明确,时限、责任等一些条款与现行政策法规相冲突;有的农民缺乏契约精神,经常出现“一地二租”等问题,发生土地纠纷时,法院对案件的基本事实大多难以认定。
加之一些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经费短缺,在信息收集发布、咨询服务、合同服务、地价评估、纠纷化解等方面功能发挥不充分,土地流转率偏低、流转价格不合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集中连片流转难度较大。
各地在包产到户时多采用优质地和劣质地搭配方式划分,导致农户耕地分散细碎化,形成规模连片地块难度较大,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困难,制约了集约化生产要求下的土地流转。
随着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实施,对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问题整治力度持续加大,要求流转土地只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而一些经营大户为了追求高收益,更愿意利用集中连片土地大规模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大户的流转积极性。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的引言部分中,研究背景是本研究的重要起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土地流转市场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加,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资源碎片化、土地流转主体差异、缺乏流转标准化与规范化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监管不力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发掘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我国农村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而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对于全面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有助于认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了解土地流转市场的供给情况,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农村土地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深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问题可以帮助解决农村土地资源碎片化、流转主体差异、缺乏流转标准化与规范化以及土地流转市场监管不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重要问题,其供给现状涉及多方面因素。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简述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简述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农村土地流转仍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提出对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化随着土地流转的发展,一些利用率较低的土地资源被占据和集中使用,导致了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紊乱。
同时,一些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案件也导致了土地经营权过分集中,农民的土地资源利用权和经营权受到了侵犯。
2.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态度不合在进行土地流转时,土地所有者和承租方之间的权益平衡存在问题。
一些土地所有者信息不足,与承租方在土地流转价格、流转用途等方面存在偏差,甚至一些承租方采取欺诈行为,导致了土地所有者的财产损失。
3.流转土地价格难以确定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比较复杂,流转土地价格通常难以确定。
一些土地所有者和承租方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操纵价格,导致其他农民利益受损。
二、对策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和监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监管,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防止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化和土地所有权的侵犯,维护农民的权益。
2.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公示和挂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公示和挂牌机制,实现土地流转市场的公平竞争。
同时,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提高土地流转信息化水平,以防止信息不对称。
3.加强农村土地评估和价格监测加强对农村土地评估和价格监测,建立土地估价标准和评估机构。
优化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防止价格操纵行为的发生。
4.完善土地所有权与流转权的划分加强对土地所有权和流转权的划分,更好地保护农民的权益,有效地推动土地流转发展。
同时,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稳定的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机构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策略
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策略1. 引言1.1 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策略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的流通、转让、租借等过程。
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土地碎片化、农业生产主体单一化等。
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肥力流失加剧,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土地碎片化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影响整体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主体单一化使得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缺乏多元化经营方式,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为解决土地流转现状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如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
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才能有效解决土地流转现状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推动乡村振兴。
2. 正文2.1 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农民规模经营能力不足。
由于农民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利用流转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是土地资源过度集中。
在一些地区,土地流转导致富裕农户或企业通过流转大量土地,使得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加剧了贫困地区土地资源的流失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土地流转中还存在土地权属不清、合同期限不稳定等问题。
由于相关规定不够明确和执行不到位,导致一些农民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出现权益受损、纠纷频发等情况。
土地流转还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一些农民在进行规模化经营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土地流转现状问题还比较严重,需要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农民的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土地流转现状策略一、政策引导1.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土地流转的规范操作流程和责任主体。
2. 出台土地流转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
3. 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和监管机制,防止违法违规行为。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趋势。
土地流转模式的优化与完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模式及存在问题,为未来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与意义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其所拥有的土地经营权、承包权、使用权等,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转移给他人经营的一种经济行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流转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分析(一)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模式是指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家庭农场主,由其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是指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共同参与农业生产与经营。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集体力量,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风险共担。
(三)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是指以土地为纽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份,农民通过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流转价格不合理、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
五、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法规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权益、价格、程序等,为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发布、交易、监管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农民文化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为土地流转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引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土地问题是影响“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而如今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变迁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再到人民公社,最后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原了农业家庭经营最优的特征,通过让家庭成为自身经济活动的剩余索取者,家庭成员成为财产的股东,并赋予家长配置资源、协调生产和应用激励手段的权力,其结果是“一个家庭责任制下的劳动者劳动激励最高,这不仅是因为他获得了他努力的边际报酬率的全部份额,而且还因为他节约了监督费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绩效是显著的。
林毅夫在分析1978-1984年间中国农业增长的源泉时,运用生产函数法测算,此间农业产值增长42.23%,在各种解释变量中,制度变量的贡献约占46.89%,相当于同期化肥、资本、劳动力、土地投入的总效应。
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业增长中的全部问题。
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一,家庭经营规模细小,土地零碎,既妨碍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又妨碍了农业的机械化;其二,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户兼业化日益严重,农业生产成为许多农户的副业,这既不利于传统农业向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也不利于农地的可持续利用;其三,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心理增强,给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民离土离乡增添了新的困难;其四,农民的组织程度降低,农户分散化,使现代农业科技和先进生产经验、先进耕作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变得比过去更为困难。
这些缺陷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和不足,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必须深化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寻求建立农村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占有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寻求一种制度能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对接耦合起来。
我国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土地流转存在以下问题:
1. 偏重于规模化经营:当前土地流转主要是以规模化经营为目的,但这种经营方式往往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权益保障问题。
2. 土地租金高:一些地区土地流转的价格过高,导致农民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 土地资源无序流转:缺乏规范的流转机制,导致土地资源无序流转,存在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期限过短等问题。
4. 土地利用方向单一:现有的土地流转以种植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土地利用方向。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完善土地流转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从政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管理体系,加强流转信息公开和监管。
2. 持续推进土地流转价格市场化:完善土地流转公示、挂牌和交易机制,引导土地流转价格市场化,提高土地价格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延长流转期限,保证流转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推动土地多元化利用:鼓励土地流转向多元化方向,同时鼓励发展农村异地转移就业,引导产业多元化发展。
5. 加强土地生态保护: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修复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
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第一篇:土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县是农业大县,地处安徽东北角,除土地之外,没有什么资源优势,更无区位优势,一小时内经济圈中无发达城市,因此城市拉动效应也不明显,长期以来位次靠后。
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富民强县的举措,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与周边县相比,特别是与毗邻的泗洪、睢宁相比,差距较大。
“四化”进程步履艰难。
成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农业大县首先应盯紧”农”字,没有农民的富,不可能有全县的富,没有农业的大发展,其他各业发展都将缺少基础。
因此,“四化”同步,在我们这些欠发达的农业县,首要是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组织化,生产社会化。
达到这“四化”,“两集”是前提,即土地的集中,人口的集聚。
“两集”实现了,城镇化、工业化应运而生,因此,土地流转是农业大县实现“四化”的咽喉要塞,是现代农业必过的一关。
一、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1、各级各部门过死的执行“自愿原则”,致使“一夫当差,万夫莫开”。
2013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自愿”是指“种”和“转”,而不是不服从整体规划的“种”,更不是就在原来那个地方“种”。
一块地小到几十亩,大到上千亩,往往因少数几户不愿流转(有的根本就不是价格问题,纯粹是有意作梗)致使好多外商望而却步,发展农业的外来资金、技术、产业随之消失。
2、面对漫天要价的个别农户,各级束手无策。
有些农户用征迁房屋的理念来经营地租,一看政府出面租地,不切实际的要价,其他人看有利可图,随之附和。
最后土地流转只有“流产”。
3、政策优惠不到位,产生不了助推作用。
目前,各级对土地流转无明显的优惠政策。
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政府为流转大户拨过扶持经费的事。
各级惠农政策还是针对家庭承包的模式出台的。
各自强调自己的使用范围,无法向大户倾斜,特别是一些政策性的补贴,强调打卡,结果是种田者无补助,不种田者领补助,许多农业政策没有跟上“十八大”,与现实对接错位。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个体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或者出售给其他农户或者非农户进行经营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种农村资源配置方式,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大规模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现状问题,例如土地流转难度大、农户权益受损、土地资源浪费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流转难度大:在一些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缺乏土地流转市场、流转手续繁琐、土地流转收益不稳定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影响了农地的合理利用。
2.农户权益受损: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收益不了解,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不了解法律的情况虚假流转土地,使得农民的权益受损。
3.土地资源浪费:目前农村土地存在大量小散经营,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了土地的浪费现象。
1.建设土地流转市场: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租赁、转让等服务,从而解决农民流转土地难的问题。
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知晓度,保护农民利益。
3.培育大型农业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引导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大型农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4.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政府可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对农村小散经营的土地进行规划整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5.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监管系统: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开展中,农村土地流转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力对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农地流转的情况与对策
5.6 O 9 万亩 的7% 3 。截至 2 1 年底 ,江 苏省太仓 市累计流转土 00
地 面 积 2 万 亩 , 占农 地 总 面 积 的 8% 8 0。 3农 地 流转 向规 模 化 方 向发 展 .
农 地 流转 有效 地促 进 了农 业规 模化 经 营 。江 苏 省 苏州 市通过农地流转 使农业适度规模 经营 比例在2 1 年上 半年 已 0 1 经 达到 7 % 6 。太 仓市通过 流转2 万 亩土 地形成 适度规 模经 营 8 总面积2 . 8 5 8 万亩 。在 笔者调 查的6 个村 中,转入 农户最 大 9 经 营面积 平均8 . 2 ( 6 3 亩 总有 效样本5 个村 ) ;转入 耕地 公 2 司最大经营面积平 均3 7 7 亩 ( 1.9 总有效样本 1 个村 );转入 8 耕 地 的8 个农 民专业 合作 社 中,2 个农 民专业 合作 社最 大经 营面积 1 0 0 亩及 以下 ,3 个农 民专业 合作社最 大经 营面积 1 0 0
( 包括临时代 耕等 )的 比例分别为47 、54 、62 和5 6 。 .% .% .% .%
5农地 流转促进 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
土 地 股 份 合 作 为 农 业 经 营 体 制 创 新 创 造 了 条 件 。 太 仓 市
况在政策上做出调整与改进。
当前 我国农地流转现状及特点
亩一 0 亩 ,2 20 个农 民专业合 作社最大经 营面积 2 0 5 0 , O 亩一 0 亩 1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经营面积50 0 亩及 以上 。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产权流转的背景意义农村产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林地、草原等资源的产权在经济交易中进行转移的过程。
在我国,农村产权流转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农村产权流转可以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通过产权流转,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农村产权流转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
农村产权流转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福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1.2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现状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现状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随着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增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发展。
随着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丰富,交易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一些地区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存在违规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风险较大等问题,亟待加强监管和规范。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现状呈现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态势。
只有在加强监管、规范交易,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内容结束】.2. 正文2.1 农村产权流转面临的问题第一,农村产权流转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农村产权流转市场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大部分农民对产权流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导致流转行为不够活跃,交易不够频繁。
第二,流转主体多为个体农户。
在我国,农村产权流转市场的主体多为个体农户,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和管理,导致交易效率低下,流转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产权纠纷等问题。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导致产权流转交易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三权分置是指农村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流转权可以分开流转,村民可以将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流转给他人,而流转给他人的土地则可以重新流转出去。
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户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土地流转和租赁,进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现状困境,需要我们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困境1. 不愿流转在三权分置背景下,一些农户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
因为他们可能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的经济收入会减少,也可能是对流转对象的信任度不高,担心流转土地后无法获得应有的利益。
2. 土地流转难度大在一些地区,由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不够清晰或者流转手续繁琐,导致土地流转的难度很大。
农户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流转手续,这一步骤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大困难。
3. 流转方式单一目前土地流转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整租、托管、合作社经营等形式存在。
这些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需求,但并不能满足所有农户的需求,导致一些农户仍然难以实现土地流转。
4. 土地流转利益分配不公在一些地区,土地流转后的利益分配并不公平,一些农户未能获得应有的报酬。
这使得一些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导致土地流转规模和效率的降低。
二、对策建议1. 完善流转政策法规政府应该完善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清晰规定土地流转的程序和各方权益保障。
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宣传教育,向农户普及土地流转政策,增强农户的流转意识和积极性。
2. 建立流转服务机构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为农户提供流转咨询、流转交易、流转评估等各种服务。
这样可以让农户更加方便地进行土地流转,减少流转手续的繁琐程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鼓励农户采取多样化的土地流转方式,比如可以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租赁等多种形式。
这将有助于满足不同农户的流转需求,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和规模。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及问题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指农村产权主体之间通过租赁、承包、买卖等方式进行土地资源的交易活动。
在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土地闲置和农业劳动力短缺。
而土地供给方面,农村家庭经营性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土地流转的需求较大。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透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土地流转交易参与者往往不能全面了解市场供给情况。
供给方面,农村土地资源分散,供应主体多为散户,土地质量差异大,这使得买方难以准确评估土地价值。
需求方面,很多农户对土地经营方式、政策规定等不够了解,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加剧。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
由于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主体多样化,交易方式多样化,并且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导致市场交易行为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
这给土地流转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一定的风险,对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面临环境保护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流转会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农业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可能导致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
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方面,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加强土地流转市场供需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供给状况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布土地资源供给信息,促进供需双方信息的全面对接。
可以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各类土地流转信息,提高交易参与者的信息获取能力。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耕地、宅基地等土地权属或经营权交给其他农民或企业进行经营或租赁的行为。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加收入,但也引发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流失和农民权益的隐患。
本文将重点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农村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以期通过出租或合作社形式获得更高的收益。
同时,许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目标。
然而,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知识、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
其次,一些农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大面积流转土地,导致农村耕地的大规模流失。
最后,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土地流转行为,给农民权益带来风险。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存在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
首先,农民个体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流转土地成为他们增加收益的一种方式。
其次,农村土地产权明确不清,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混淆不清。
同时,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地力逐渐衰退,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来规模化经营以增加产量。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和投资,鼓励土地流转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 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流转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 支持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流转的效益。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流转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帮助农民进行规范化的土地流转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土地流转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经济需求。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已成为农村迫切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土地适度规模化集中,更有利于现代农业对机械化、产业化生产要求的实现。
一、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土地纠纷存隐患由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土地流转部分采取口头协议,没有通过签订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使签订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双方责任、权力和义务不明确等问题;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致使存在许多纠纷隐患:一是经营户不与农户签定流转合同,多数是与村社签定;二是流转合同标的不明,没有流转期限和违约补偿办法;三是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和矛盾,调解缺乏依据;四是擅自改变土地农用性质。
这些都是产生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隐患,甚至存在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侵害农民权益和利益的现象。
(二)土地流转租金遭拖欠,流转收益难保障农民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保障、信息公开等制度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收益。
致使土地流转租金交付不稳定,流转收益难保障等主要原因有:一是土地产权制度的缺失,不利于土地的流转和利益的保护。
二是缺乏有效统一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
三是缺乏统一的合同格式、内容和效力,不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
这一系列政策制度的缺失,保障方案也难以落实,群众们为保护自身利益,会产生矛盾纠纷等冲突,造成农户的权益和收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进而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造成阻碍且难以开展调解工作。
(三)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交易规模小和信息不对称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土地流转工作。
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一是缺乏专业人才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土地流转的信息基本依靠亲朋好友以及村组织干部的交流。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在农户之间进行转让或租赁的行为。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权流转难、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农户权益难以保障,以及流转土地管控不严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建设。
当前,由于土地承包权流转难,许多农村土地闲置不用,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和实施,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条件,简化流转手续,鼓励和支持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加大土地流转规模。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很多农户只将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意愿,鼓励他们将更多的土地流转出去,实现规模化经营。
第三,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既不符合土地实际价值,也不符合市场需求。
因此,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壤肥力、水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使土地流转价格能够真正体现土地的价值。
第四,加强农户权益保障。
当前,流转农户的权益保障存在问题,许多农户担心流转后无地可耕种,生活无着。
为了保障农户的权益,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监管机制,确保流转农户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确保土地的合法性和流转农户的权益。
第五,加强流转土地管控。
目前,流转土地的管控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非法流转的情况出现。
为了加强土地流转的管控,应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确保流转土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流转行为。
第六,加强土地流转的技术支持。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许多农户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无法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
因此,应通过加强农技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方式,为流转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现状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我国土地流转市场是指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到有经营能力和意愿的市场主体,以实现土地更加高效地利用和农业产业升级的一种市场化行为。
土地流转市场在我国农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次报告旨在对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二、现状分析:1.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快速增长,流转面积与流转收益均呈现上升趋势。
特别是政府推出的土地流转政策,促使农民积极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
2.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提高:土地流转市场有助于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农民通过将土地流转出去,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不擅长的土地资源,使得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3.区域差异明显:土地流转市场在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发达地区如沿海和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土地资源较为紧缺,流转市场相对活跃;而中西部和一些欠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流转市场相对不活跃。
这种区域差异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问题和挑战:土地流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流转信息不透明、交易难度较大等问题,导致市场不够规范和有序。
其次,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市场缺乏了解,对流转风险担心,不太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再次,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合同纠纷和不良竞争现象,导致市场秩序受到破坏。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政策引导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条件和流程,保障土地流转权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交易效率。
2.健全土地资源平衡机制:各地区应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统计,建立土地资源的动态平衡机制,确保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防止“土地荒”和“土地闲置”等问题的发生。
3.完善流转信息公示平台:加强土地流转信息的公示,建立统一的流转信息公示平台,保护农民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导致许多土地闲置撂荒。
各级各地区积极正确引导和推进土地流转,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土地纠纷存隐患。
在流转过程中,仅有少数签订流转合同,土地流转期限较短,有的承租方采取短期行为,不愿作较多投入,未能落实保护耕地措施。
同时农村许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将土地交由村民或亲戚代为管理,双方口头约定,缺乏协议的约束,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双方没有明确责权关系,没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存在土地纠纷隐患。
二、土地流转租金遭拖欠,流转收益难保障。
有一些农民外出打工前,将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有的经营主体受近几年疫情影响、市场萎缩等各种因素影响,经营不善亏损甚至破产,无法按期兑付土地流转费,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流转协议非正常性中止。
三、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交易信息不对称。
土地流转市场缺乏中介服务,平时的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政府推动,想转出土地的农户因缺少健全的交易市场而造成供求双方在信息沟通上的不流畅,以至于出现土地撂荒等现象,而而真正需要转进土地开展经营活动的农民群体往往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而无法找到可以用来转让的土地。
为了继续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一、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建议成立县级耕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专门指导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有序进行,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应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办理签约和登记手续,并报管理机构备案。
全面建立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土地流转实行规范化管理,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各项制度,对土地使用权的形式、程序、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流转的管理做明确规定。
二、发挥带头作用,推进特色产业。
以专业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推动,集中成片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随着农村产权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难、产权交易缺乏规范和透明度低等。
为了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
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1.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1)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难。
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资源流转受到诸多限制,导致农村产权流转难度大。
(2)产权交易缺乏规范。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交易风险较大,交易主体之间存在信任缺失。
(3)透明度低。
当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不对称,信息透明度较低,缺乏有效的交易市场。
二、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对策1. 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产权流转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流转市场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范围、完善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等措施来促进土地流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设立土地流转权交易挂牌等方式来增加土地流转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程度。
2. 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机制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建立统一的交易标准和规则,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合法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可以通过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监管机构、建立交易信息发布平台等方式来提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程度,减少产权交易中的交易隐患。
3. 加强交易主体培训与服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主体包括村民、农民合作社、土地经纪人等,这些主体在产权交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交易主体的交易意识和交易能力,可以通过开展交易主体培训、提供交易咨询服务等方式来提升交易主体的交易水平和信任度,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存在交易风险,为了防范交易风险,可以建立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包括设立交易风险准备金、建立产权交易市场风险应急预案等方式来降低交易风险,保障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p周飞摘要: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我国农地流转的对策。
关键词:农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6)05-011-02一、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1.农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但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农地流转的发生率都一直是偏低的。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地流转的规模开始扩大,速度开始加快。
以湖南、江苏、浙江三省为例,2000年湖南流转土地8.35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26.8%;江苏流转土地7.78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19.6%;浙江至2001年4月流转土地20万公顷,比1997年增长11.0%。
根据2002年上半年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部、国发中心等单位在全国部分省份的一份调查表明,我国农地流转已初具规模,浙江、广东、湖北、江西、黑龙江、四川等省流转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均在5%以上。
尽管如此,农地流转在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均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2.农地流转地域扩张明显,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早期的农地流转主要发生在农村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民非农就业和收入比较稳定的沿海发达地区和各大中城市郊区;而欠发达地区因为农民就业门路少、农民收入对土地依存度高,而较少发生农地流转。
近年来,农地流转地域扩张趋势明显,呈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向内地由点向面全面扩张。
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条件、农地制度实现形式、农民文化背景及地方政府偏好等的差异,致使地区之间的农地流转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3.农地流转形式多样化,但仍以农户自发流转为主。
农地流转是一个从实践中催生的产物。
因而不同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农地流转形式。
从流转主体看,可分为农户自发流转和通过集体组织流转。
农户自发流转主要采用转包、转让、互换等形式,通过集体组织流转主要采用入股、租赁等形式。
但目前农户自发流转仍是农地流转的主体。
农户自发流转的福建省占85.3%,浙江省占58%,江西省占67.5%,湖南省占75.6%,湖北省占51.2%,海南省占62.4%。
二、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地流转市场供需失衡。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在比较利益驱使下,农村劳动力逐渐离开农业从事非农产业,出现了农地显性或隐性撂荒。
在农地流转市场存在潜在供给的情况下,农地流转市场有效需求却不足。
通过(2001)对浙江省1200多户农户的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从集体承包土地239.05hm2,转出土地的只有90户,转出土地仅16.85hm2。
通过(2000)对江西古竹村的调查表明,已转出土地的面积只相当于欲转让土地面积的40%,尚有60%的土地无法转让。
农地流转市场供需失衡还可从农地流转价格上得以反映。
浙江的调查显示,在90户转包户中,最高的一户转包费4000元,承包土地3.33hm2,承包费1200元/公顷;有17户表示只要代交土地承包费;还有2户以倒贴形式转包土地。
江西的调查也显示,在江西古竹村的土地流转中,有50%的土地属无偿转让,有38%的土地以倒贴形式转让,仅有17%的土地属有偿转让。
在17%的有偿转让中,若剔除转让方应上缴的相应农业税及提留与统筹等费用外,转让方实际所得仅有525元/公顷。
2.农地流转主体相互侵权。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了一个地区产业的创新动力和经济活力。
2.规避/羊群效应0。
首先,调整IC内部结构,完善产业链。
整合现有的IC内部企业,通过有效政策,鼓励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合并、转产,最终形成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从生产普通零部件到关键的核心部件的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集群创新升级模式;其次,各地政府应当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重点放在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集群政策的目标方面应该是遵循IC形成、演进、升级的规律,把握集群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满足IC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对IC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对集聚产业的整合、调整从而延长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适时适地的个性化发展。
IC战略要适时适地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该区现有的基础和优势。
发挥各种载体和纽带的作用,有效整合集群行业的各种生产资源,突破瓶颈环节,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行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垂直整合,提高产业组织水平,强化同周边地区IC的联系和合作。
从目前情况看适合IC战略的是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区、乡镇企业集聚区、、智力密集区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区。
4.用科学发展观做好区域经济和IC规划。
由于IC大都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所以政府应是集群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或者桥梁,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对IC的/干涉0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取而代之,要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和后勤服务者。
首先,在IC的雏形形成之后引导IC合理有序发展,制定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搞活民营经济,制定IC扶持政策的思想基础;其次,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扩大集群的影响力;第三,在IC发展进入成熟期后,政府应引进产业内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或一些公共机构、智囊团体,改善IC的结构并融入国际产业链来开创IC新的市场空间和核心竞争力,创造一个有利于IC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防止IC退化甚至走向衰退。
从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而IC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或循环利用,同时可以集中治理污染,规模发展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条捷径。
经过多年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IC经济的发展将全新演绎我国市场的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1.孙艳.产业集群: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加速器0.中国经济周刊,2005(10)2.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我国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2(22)3.李君华.基于全球供应链的产业集群优势的制度分析4.谢兵.基于地方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5.刘斯康.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责编:若佳))11)5经济师62006年第5期p博士硕士论坛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与农民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侵权现象。
一方面,基层政府出于种种原因,不顾客观条件,强制推动流转,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另一方面,农户之间自发的农地流转行为许多未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又使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管理权受到侵犯,给土地税费征收、承包合同管理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3.农地流转过程操作失范。
目前我国有关农地流转的政策、法规还较缺乏,给农地流转的规范化运作带来困难。
通过对河北等六省的调查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操作不规范的地方主要在于合同不规范及流转期限短且不稳定。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仅有13.2%的农户签订了书面合同, 85.8%的农户只有口头约定,在签订的流转合同中,有近60%的可以随时终止合同;流转期限以1年的最多,占44.1%,2年至5年的占13.4%, 6年以上的占5.1%,有34.7%的没有确定转让期限。
这样,一方面削弱了集体土地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造成了土地承包关系的混乱,为今后的农地流转工作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造成土地利用当事人的短期行为,因为土地受让方获得的是没有长期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当然不愿对土地作较大投入,只愿意维持现状或搞掠夺式经营,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推动我国农地流转的对策1.继续落实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政策。
农民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地流转的基础,而坚持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是农地流转的条件。
因为只有把承包关系稳定下来,农地流转才能有更大的空间。
我国著名的农村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同志也说:/关于承包的稳定和经营权的搞活,在政策上是不矛盾的。
0他认为,经营权搞得活不活,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承包权是不是真正稳定了,如果一天到晚都在调整土地,农民是没法搞活的。
1994年,最早开始土地承包的地方15年承包期限到期。
这时候,国家又作出决定, /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0,这一政策的初衷是想通过30年不变,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让农民吃下一颗/长效0定心丸。
但是,许多实证材料证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0政策落实并不到位。
这加剧了农民投资的风险,影响了农民投资预期和投资积极性,许多有意转入土地的农户因此不敢贸然地转入土地。
因此,要继续落实土地延包30年不变政策,对尚未落实的村庄进行督促落实,对已经落实的村庄进行核实检查,并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以增强农民的信心。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游离于社会保障网之外。
农村社会保障仍以家庭保障为主,农民家庭既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又是生产消费单位,还是养老和失业保障单位。
在这种条件下,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土地因而承担了其本不应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牵制了农地流转。
在非农就业的岗位和收入尚不稳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农民仍将土地视为/活命田0、/保险田0和非农就业的/退路0,因而宁肯种/粗放田0、/应敷田0,甚至不惜暂时/抛荒0,也不愿轻易转让和放弃土地。
因此,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广大农民从土地中彻底解放出来,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村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内,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备农村社会保障项目。
3.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地矛盾是影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国家。
据调查,我国人均耕地为1.11ha,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
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3ha的警戒线,其中有463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033ha。
而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却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到2亿左右,约占农业总劳动力总数的50%。
因此,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紧张的人地矛盾是推动农地流转的重要条件。
(1)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破除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樊篱,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铺平道路。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村非农产业水平,为农民增加非农就业机会。
(3)重新构建城市化发展战略,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