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教师文档附录二常见文言实词课文归纳Word版缺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知识梳理word资料11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知识梳理word资料11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知识梳理《诗经》两首一、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氓之蚩蚩:(氓,古义: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2、泣涕涟涟(泣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快乐。

今义:宴会、酒席。

)4、至于顿丘(至于,古义:到,到达。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5、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

今义:年龄三岁。

)6、秋以为期(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当作。

今:一个词,认为。

)7、不遑启居(启,古义:跪;今义:启。

居,古义:安坐;今义:指居住。

)8、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词类活用1、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夜;在夜里。

2、士贰其行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3、二三其德二三: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

4、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下。

四、一词多义1.言①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

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动词,说。

③听其言而观其行名词,言语、言论。

④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一句话称一言。

(五言诗、七言诗中的“言”一个字称一言)2.以①秋以为期。

介词,把。

②以望复关。

连词,而。

3.作①薇亦作止。

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

开始。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创作,撰写;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劳动,劳作。

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4.曰①曰归曰归。

动词词头,无实意。

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必备02 文言实词(二)-备战高考之高中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必备 Word版含解析.doc

必备02 文言实词(二)-备战高考之高中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必备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一、古今异义单音节词1.凶今义:不幸的(形容死亡、灾难等现象)。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例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2.加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古义:更。

例如: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于国也》)3.假今义:不真实的。

古义:借助,利用。

例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4.河今义:泛指江河。

古义:黄河。

例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5.橹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

古义:盾牌。

例如: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贾谊《过秦论》)6.走今义:步行。

古义:跑。

例如: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司马迁《鸿门宴》)7.次今义:量词。

古义:旁边。

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8.穷今义:贫困、穷困。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例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9.率今义:率领、轻率。

古义:全都、一概。

例如: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10.再今义:又一次。

古义:第二次。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11.原今义:原来。

古义:推究。

例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欧阳修《伶官传序》)12.抑今义:压制。

古义:或者。

例如: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13.归今义:回来。

古义:女子出嫁。

例如:吾妻来归.。

(归有光《项脊轩志》)14.渠今义:人工开凿的水道。

古义:他。

例如: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15.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离开。

例如: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韩愈《祭十二郎文》)16.怒今义:愤怒。

古义:奋发。

例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周《逍遥游》)17.危今义:危险。

古义:高。

例如: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18.但今义:但是。

古义:仅,只是。

例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高中古文实词重点梳理(教师版)

高中古文实词重点梳理(教师版)

高中古文实词重点梳理(教师版)引言这份文档旨在为高中古文教师介绍实词的重点内容。

实词在古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理解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古文文本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档将梳理高中古文中的实词重点,并提供教学指导建议。

实词的定义古文中的实词指的是实际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与虚词相比,实词在句子中承担着实际的意义和功能。

实词的分类在高中古文中,实词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分类方式:1. 名词名词是实际事物的名称或代称。

在古文中,名词的使用丰富多样,往往和其他实词搭配使用,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或句子。

2.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语。

在古文中,动词的使用频繁且多样化,把握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至关重要。

3.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属性、品质或状态。

在古文中,形容词的修饰作用常常被动词或名词所引导,通过把握形容词的修饰范围和含义,能够帮助学生准确解读句子。

高中古文实词重点以下是一些在高中古文中经常出现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词: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物或事物的名称。

在古文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较高,正确理解它们的指代关系对于理解句子的脉络和逻辑关系十分关键。

2. 动作动词动作动词表示人物的行动和动作状态。

在古文中,动作动词经常用来描述人物的行为、心理活动等,理解动作动词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学生把握句子的主谓关系和动态情感。

3. 形容词形容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表示动词的属性、品质或状态。

在古文中,形容词形容动词常用于描写人物、事物的特征和情感状态,理解形容词的修饰范围和含义有助于学生准确解读句子的修辞手法。

教学指导建议针对高中古文实词的教学,以下是一些建议:1. 理解词义:注重学生对实词的词义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 搭配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搭配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辨析能力。

3. 句子解读:通过实词的认识和运用,引导学生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进行准确的解读。

2015年高考语文常见文言知识大全知识清单

2015年高考语文常见文言知识大全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常见文言知识大全一、120个常考文言实词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②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③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④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⑤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p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②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③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本běn①草木的根。

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对点精练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对点精练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Word版含答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课案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详细分析:D D项,劳苦:古今意义相同,劳累辛苦。

A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B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

C项,多谢:古义,多多劝告;今义,非常感谢。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无恒产而有恒心..矣..者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C.俯不足以畜妻子..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详细分析:B A项,“恒心”古义指“永久的善心”,今义指“长久不变的意志”;C项,“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D项,“无伤”古义指“没有关系、不要紧”,今义指“没有伤口”。

3.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B.C. D.详细分析:D A项,振,通“震”;还,通“环”。

B项,采,通“彩”;蚤,通“早”。

C项,知,通“智”;坐,通“座”。

D项,要,通“邀”。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无通假字。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详细分析:D 偏义复词必须联系语境推断。

A项,存亡:本来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相应,偏取“亡”的意义,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

B项,作息:本来指劳作和休息,在语境中偏取“作”的意义,突出刘兰芝的任劳任怨。

C项,出入:本义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不让“他盗”进关。

D项,左右:四周,旁边。

A、B、C三项中加点词都属偏义复词,D项,与这三项不同,加点词语不是偏义复词。

5.(2015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主要出题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知识点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貌似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容易造成错觉,使人望文生义,把他们看成一个双音词,造成误解。

1、汝岂得自由 (自作主张) 《孔雀东南飞》2、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出来给……看) 《鸿门宴》3、至于成立九岁不行 (成人自立,不能行走)《陈情表》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平常、不一般) 《石钟山记》5、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一丈见方) 《项脊轩志》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附录二 常见文言实词课文归纳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 附录二 常见文言实词课文归纳
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过秦论》
1.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4.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5.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6.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2.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7.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
8.永锡尔类(锡,通“赐”)
9.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此指“放逐”)
4.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5.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段太尉逸事状》
1.不嗛,辄奋击(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斄,通“邰”,今陕西武功县)
《郑伯克段于鄢》
1.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
8.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陈情表》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10.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大家推荐了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ﻭ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ﻭ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ﻭ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ﻭ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病ﻭ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ﻭ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ﻭ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ﻭ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ﻭ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ﻭ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ch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ﻭ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ﻭ6期年不听朝(朝)ﻭ7坐南朝北(对、向)ﻭ爱ﻭ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ﻭ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ﻭ4向使三国**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ﻭ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ﻭ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ﻭ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ﻭ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ﻭ被ﻭ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ﻭ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ﻭ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ﻭ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ﻭ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ﻭ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ﻭ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ﻭ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ﻭ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ﻭ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高三语文]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知识总结word版-精品文档

[高三语文]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知识总结word版-精品文档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知识总结实词一.考什么?1.通假字、3.一词多义、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

盗贼之出入与非常也。

5.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2.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的意动用法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4.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5.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6.动词用作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7.形容词用作名词将军身披坚执锐8.形容词用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1.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二.翻译实词的方法1、语境分析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语境来判断。

内部语境,即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即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上下文)。

2、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词性: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句子成分:修饰动词或是谓语的是状语,修饰主语和宾语的是定语等。

4、组词分析法文言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文言单音节词,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积累迁移法将课本所学到得重点的实词意思积累起来,做题时能够灵活迁移。

6、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第一节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文化常识)

第一节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文化常识)

典例感悟
(原文见“考点一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内容)对下列句子中加 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有慈训,幼而卓荦
卓荦:卓越,突出。
B.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休息:休养生息。
C.及宇文化及构逆 构逆:造反,发动叛乱。
D.护儿重然诺,敦交契 交契:交付契约。
解析:D项,“交契”解释错误,应为“交情、情谊”。
答案:D
思维升华
六大推断法帮你解决文言实词
一、依境定位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 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义项。如:2013年天津卷中“敬恒皇恐,长跪谢”一句,“谢”有 多个义项,“辞别、告辞”“道歉、谢罪”“感谢”“谢绝”“告 诉”等,结合语境分析:“敬恒非常惶恐,直身跪着(向母亲)谢 罪”,由此可知,敬恒不务正业,做买卖时以次充好,被他母亲看 到后,训斥了他,于是敬恒跪着向母亲谢罪,可知此处的“谢”应 为“道歉、谢罪”的意思。
七、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 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 “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 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 “宁”“顾”。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 等。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清单2必须掌握的文言文2类常用词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清单2必须掌握的文言文2类常用词 Word版含答案.doc

清单二必须掌握的文言文2类常用词一、表时间的常用词1.朔:农历的每月第一天。

2.望:农历的每月十五。

3.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4.少间、少时:稍过片刻,过了一会儿。

5.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6.未几:不久。

7.既而:一会儿。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

9.翼日、翌日:次日,第二天。

10.食顷:一顿饭工夫。

11.少顷:一会儿,一刻工夫。

12.逾时:过了一会儿。

13.有顷:过了一会儿。

14.顷刻:一会儿,不多久。

15.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16.向:从前,先前,往昔。

17.良久:很久。

18.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19.曩:以往,过去,从前。

20.他日:往后的某一天。

21.不日:往后没几天。

22.夜阑:深夜。

23.旦日:第二天。

24.旦旦:天天。

25.夙、旦:早晨。

26.已而:不久。

27.暝:日落,天黑。

28.寻:不久。

29.间:一会儿。

30.久之:时间过了很久。

31.无何:不多久。

32.是日:这一天。

33.亭午:正午。

34.夜分:半夜。

二、传记文中的常用词1.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2.课:考核、督促、征收。

3.风、化:教育感化。

4.按、案①:巡视,巡行;②考察,核实,查明。

5.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6.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7.劾:举报,检举,揭发。

8.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9.短:进谗言,说坏话。

10.害:嫉妒。

11.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2.党:偏袒,伙同,包庇。

13.矫:假托,假传。

14.质:做人质,抵押。

15.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6.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7.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

18.多:赞扬,欣赏,若带宾语,就是意动。

19.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0.佞(nìnɡ):能说会道,引申为巧言谄媚。

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级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文言实词基础知识( 2014高考)

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级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文言实词基础知识(  2014高考)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从而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如“引”: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通假的具体情况三、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情况。

如:四、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指“异”,“不同”)(2)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指“作”,“劳作”)(3)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公姥:偏指“姥”,“婆婆”)(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指“兄”,“兄长”)又如某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等。

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高考语文综合复习 文言文知识(第二册)

高考语文综合复习 文言文知识(第二册)

高考语文综合复习文言文知识(第二册)一、通假字1.《谏太宗十思疏》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2.《滕王阁序》俨骖于上路俨,通“严”。

云销雨霁销,通“消”。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

3.《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4.《六国论》暴霜露暴,通“曝”。

读pù,冒着。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

读yàn,满足。

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5.《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读fǔ。

6.《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至莫夜月明莫,通“暮”。

读mù。

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读zhì。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7.《项脊轩志》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8.《五人墓碑记》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插。

9.《登泰山记》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少圜圜,通“圆”。

二、古今异义1.凡百元首古义: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3.怨不在大古义:怨恨;今义:责怪。

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即在土里的那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5.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思,骄傲;今义:尽情。

6.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实指使心虚;今义:一种美德,不骄傲。

7.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8.俨骖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

9.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

10.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泛指求学之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之人。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所”与“以”的结合,用来……的(方法);今义:因果连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托着)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
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噌吰如钟鼓不绝。
《苏武传》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段太尉逸事状》
1.不嗛,辄奋击(嗛,通“慊”,满足,快意)
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打,砸)
3.太尉判状,辞甚巽(巽,通“逊”,谦恭)
4.出入岐周邠斄间(斄,通“邰”,今陕西武功县)
《郑伯克段于鄢》
1.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3.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
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4.汝泣告我
古义:请求;今义:控告、告诉等。
5.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6.钟情如我辈者
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逍遥游》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28.曾不吝情去留。
“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三、常见古今同形异义词归纳
粤教版古今异义整理
必修二
《阿房宫赋》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古义:遮盖,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建筑精巧;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4.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5.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6.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7.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策略)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9.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10.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鸿门宴》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
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11.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1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13.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
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7.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
14.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5.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6.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17.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8.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19.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25.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偏义在“钟”,“罄”是衬字。
2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7.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7.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因与“观”搭配的为“目”。
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
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
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
《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趣”通“趋”,取向)
《归去来兮辞》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滕王阁序》
1.俨骖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4.俊采星驰(“采”通“寀”,官吏)
二、常见偏义复词归纳
《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于国也》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1.以为轮(“”通“煣”,用火烤)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4.放失旧闻(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6.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人教版通假字整理
必修一
必修四
必修五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3.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关上)
《与妻书》
1.几家能彀(“彀”通“够”)
2.依依旁汝也(“旁”通“傍”)
3.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逍遥游》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nài)征一国者(通“能”,能力)
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晏子治东阿》
1.属托不行(“属”通“嘱”,嘱咐)
2.并曾内敛(“曾”通“增”,增加)
3.仓库少内(“内”通“纳”,缴纳,纳税)
4.再拜便辟(“辟”通“避”,退避)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
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一、常见通假字整理
粤教版通假字整理
必修二
必修四
必修五
《阿房宫赋》
缦立远视(“缦”通“慢”,长久)
《赤壁赋》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樽”,酒杯)
《项脊轩志》
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
2.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指优秀人才。
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值得怜悯。
《赤壁赋》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