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 第八章 饲料微生物
畜牧微生物学
畜牧微生物学
畜牧微生物学
一、简介
畜牧微生物学是指在畜牧领域中研究、利用各种微生物的学科。
它涉及病原微生物的识别、病原机理的研究、以及病原微生物防控的方法。
通过对畜牧界中微生物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改善畜牧行业的效率和产量。
二、本学科研究的主要主题
1、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病原微生物在畜牧领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畜牧界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其发生。
2、微生物介导的疾病及防控
微生物介导的疾病是畜牧界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它可以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研究病原机理以及病原微生物防控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舍宾内病原微生物的发生。
3、微生物防控技术
微生物防控技术涉及在畜牧界中的微生物疫苗的研究及开发,其中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筛选、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以及细菌的整合防治技术。
三、本学科的应用
1、病原微生物筛选
病原微生物筛选是根据特定病原的生理、生物学特性,结合药敏实验,利用酶联免疫技术等手段,筛选、识别出有病原性的细菌。
病原微生物筛选方法包括荧光免疫定量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膜蛋白酶切片技术等。
2、病原机理研究
病原机理研究是指了解畜牧界中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机理。
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微生物病害的发生必要条件,揭示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及其诱发物质的来源,同时也可以协助我们确定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
3、病原微生物防控
病原微生物防控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治畜牧界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它包括进行免疫接种,建立疾病防控系统,应用免疫调节剂、佐剂等,以及使用化学杀虫剂、抗生素等药物防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畜牧微生物学自考复习参考资料
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类型1.三大种类分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种类2.各自的种类: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属于此类型。
非细胞型:个体不呈细胞结构,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
病毒属于这一类型。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定义细菌:是一大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以二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的个体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二、细菌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3大类。
螺旋状菌又分弧菌和螺菌2种形状。
检查培养细菌典型形态的最好时期是对数期。
三、细菌基本构造细菌的基本构造是: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浆、质粒、核体、核蛋白体和内含物等。
四、革兰氏染色的作用用革兰氏染色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染色后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五、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约15~80nm,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
六、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细菌大小的量度单位用微米(μm),亚细胞结构用毫微米(nm)。
七、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1)保持细菌一定的外形;(2)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物质的损害;(3)构成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4)与对噬菌体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5)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特性等密切相关。
八、细菌特殊构造与主要功能1.细菌的特殊构造有:荚膜(包括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鞭毛、芽胞、纤毛(菌毛)。
2.微荚膜、荚膜、粘液层、菌胶团的概念: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厚度在0.2μm以上.称为荚膜。
《畜牧微生物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23305007课程总学时:32,(其中:授课32 学时)课程学分:2分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秋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所需先修课:《普通生物学》二、教学理念(提示:从以学生为中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等方面阐述)本课程是动物科技学院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变异、免疫学基础、饲料微生物、乳及乳制品的微生物、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蛋及蛋制品的微生物、皮毛微生物、畜禽的病原微生物。
前半部分内容是基本微生物学知识的介绍,后半部分内容是微生物学知识在畜牧生产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
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精神,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能够掌握动物及动物制品相关微生物的特点,并把微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提高与保证畜产品的数量、质量与安全。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与课程目标关系图五、教学方法(1、如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如何实现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教学活动?3、如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请给出具体措施)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小组讨论、课堂论文、课堂报告等多种教学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1、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微生物学发展历程中重要事件以及重要科学家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通过对与畜牧生产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学习,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在当前畜牧养殖业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建立创新创业的关键知识体系构架。
六、考核方法(强化过程考核,注重知识考核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七、使用教材、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1.《畜牧微生物学》, 陈金顶、黄青云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年,第六版2.《兽医微生物学》,甘肃农大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3.《现代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普通微生物学》,H.G.施莱杰著,陆卫平,周德庆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5.《动物病毒学》,殷震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6.《动物分子免疫学》,郑世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7.《兽医传染病学》,陈溥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第六版。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1320课程名称: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学时:48学分:3.0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占总分的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黄青云主编,<<畜牧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畜牧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动物生产学、兽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课程有广泛的联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研究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至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研究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畜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至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
畜牧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研究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将微生物知识与动物生产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和类群,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畜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畜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分支科学,是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与饲料作物栽培、饲料加工调制、畜产品加工检验贮藏以及畜禽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命活动规律、分类以及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饲料生产学、家畜饲养学、畜产品加工学、兽医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为饲料的保存、合理地饲喂家畜、保存畜产品、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科学职业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尊重爱护保护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掌握畜牧微生物学对畜禽疫病预防控制,保护动物生命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畜牧微生物学已经成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说明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和畜牧微生物学的概念,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掌握酵母菌、霉菌、担子菌的概念;掌握病毒的基本特性、干扰现象和干扰素;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掌握温度、消毒剂、抗菌药物、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掌握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和变异机理。
通过掌握上述畜牧微生物学基础内容,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微生物知识的信心,为更好地预防控制畜禽传染病和保护畜禽生命安全提供有力地保证。
②掌握与畜牧微生物有关的畜禽免疫基础知识,主要掌握如下内容,抗原与抗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变态反应,血清学反应和血清学技术,免疫学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
通过学习上述免疫学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畜牧微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性与毒力的概念,感染发生的条件;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掌握鸡新城疫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畜牧微生物学》是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微生物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和防控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系统掌握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1、细菌(1)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大小测量单位,以及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2)细菌的染色方法和革兰氏染色原理了解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重点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能够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类别。
2、真菌(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熟悉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真菌的分类了解真菌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类群。
3、病毒(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结构(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和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2)病毒的增殖过程理解病毒的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增殖步骤。
4、其他微生物(1)放线菌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熟悉这三类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和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掌握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及其功能。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了解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利用不同划分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2、微生物的代谢(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熟悉微生物的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产能方式及其特点。
畜牧微生物学.pptx
2020/9/7
畜牧微生物学
20
42-43oC下培养 的老龄炭疽菌
37oC下培养 的新鲜炭疽菌
几星期后 获免疫力
巴斯德发现免疫现象
2020/9/7
畜牧微生物学
21
2020/9/7
畜牧微生物学
22
科赫的功绩
2020/9/7
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 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
证实炭疽病因 — 炭疽杆菌, 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
2020/9/7
畜牧微生物学
3
内容介绍:
第二篇 各论
饲料微生物 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 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 蛋和蛋制品的微生物 皮毛微生物 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2020/9/7
畜牧微生物学
4
绪论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掌握)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指个体微小,须借
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的总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形态
发展。
2020/9/7
畜牧微生物学
28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9.720.9.7Monday, September 07,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6:13:0816:13:0816:139/7/2020 4:13:08 PM
科赫法则
畜牧微生物学
23
柯赫法则
2020/9/7
畜牧微生物学
24
单菌落
划线法获得单菌落
2020/9/7
科赫定理图示
畜牧微生物学
畜牧微生物学基础养殖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畜牧微生物学基础养殖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畜牧微生物学是对于动物饲养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通过了解和掌握养殖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养殖品质。
本文将介绍畜牧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与养殖相关的微生物学内容。
一、畜牧微生物学的意义畜牧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养殖业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在饲料发酵、消化系统菌群平衡、疫病防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动物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疾病传播,改善养殖环境等。
二、饲料微生物发酵饲料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于畜禽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发酵能够降低饲料的抗营养因子,增加饲料的可利用性。
常见的微生物发酵剂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等,通过发酵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增加动物的摄食量和生长速度。
三、肠道微生物群落平衡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了多种有益菌和有害菌。
有益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它们能够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帮助动物吸收和消化养分。
有害菌则可能引起疾病,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添加益生菌等方式来调节和维护肠道健康。
四、养殖场环境微生物监测养殖场环境中的微生物情况直接关系到畜禽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通过对养殖场环境微生物的监测和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微生物,防止疫情的发生。
同时,通过合理管理,可以减少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提高动物的生存率和养殖效益。
五、疾病微生物防控畜禽疾病的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了解并掌握畜禽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学特性,可以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微生物药物的应用等都是通过研究微生物学来实现疾病的有效防控。
六、饲养管理中的微生物学应用在养殖管理中,微生物学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饲料添加剂中的益生菌、发酵剂等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改善养殖场的环境质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学的方法来实现。
畜牧微生物学
3.孢子(spore)
是霉菌的繁殖器官,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形成新菌丝。孢子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作为鉴定霉菌的依据。
无性孢子:直接由繁殖菌丝分化而来;
有性孢子: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产生。
孢子与芽孢的区别
三、霉菌繁殖方式
2.霉菌菌落
大、疏松、不透明、有色(正反面颜色、中央边缘颜色不同)、有霉味、常呈扩散状、纽扣状和絮状。
嗜酸性微生物:pH<5.4,如真菌
嗜中性微生物:pH 5.4-8.5,如大多数细菌
嗜碱性微生物:pH 7.0-11.5,如多数弧菌
氧气对微生物的影响
好氧菌、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
去除O2-等有害活性氧分子的机制
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规律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与酵母)群体生长繁殖规律
位置:中央、近端、顶端
结构:多层、坚实
3芽孢的性质
具有高度的抗逆性(heat, drying, UV and chemical
disinfectants,在自然界存活10-20年以上);
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存在的休眠体形式。
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是鉴定细菌的指标之一。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的种类与共性
2 微生物的酶
除病毒外,其他微生物均能产生很多种类的酶。
胞外酶及胞内酶固有酶及诱导酶、蛋白酶、酯酶、淀粉酶、呼吸酶类等
3.微生物的呼吸
是指微生物借助自身酶类,从物质氧化还原中获得能量的过程。根据最终受氢体不同,分为有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发酵。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发酵
底物
有机物
有机物
《畜牧微生物学》章节笔记
《畜牧微生物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畜牧微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畜牧微生物学的定义:畜牧微生物学是介于微生物学和畜牧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专注于研究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及其与动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门学科旨在通过微生物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保障动物健康,以及促进生态平衡。
2. 畜牧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微生物:- 细菌:如乳酸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 病毒:如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等。
- 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等。
- 放线菌:如链霉菌等。
- 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等。
(2)动物:- 家畜:如牛、羊、猪、马等。
- 家禽:如鸡、鸭、鹅等。
- 特种动物:如兔、狐、貂等。
- 野生动物:与畜牧业相关的野生动物种群。
(3)研究内容:- 微生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 微生物在动物肠道中的定植与功能。
- 微生物在饲料发酵和营养转化中的作用。
- 微生物病原体的感染机制和防控策略。
二、畜牧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阶段:- 人类无意识地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酿造。
- 早期医学文献中有关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记载。
2. 近代阶段:- 17世纪: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 19世纪:路易·巴斯德证明微生物是发酵和疾病的原因。
- 罗伯特·科赫等微生物学家建立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科赫法则。
3. 现代阶段:- 20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PCR、基因测序等。
- 微生物遗传工程的应用,如重组疫苗的研制。
-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中的作用被重视。
三、畜牧微生物学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1. 提高饲料利用率:- 微生物可以将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转化为动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 饮用发酵饲料可以增强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 促进动物生长:- 益生菌可以改善动物肠道环境,增加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的生长。
畜牧微生物
• 饲料中添加EM波卡西2%~5%进行混合后喂饲。饲料中加 入EM进行发酵后喂饲效果更佳,但要注意发酵时间应在2 周以上发酵味减少后使用。青贮饲料中喷洒500倍EM扩大 液,以及喂饲时饲料中或牧草中喷洒EM活性液,效果也物既微生物形态小,数量大,繁殖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粮食微生物的活动,不仅会影响粮食的安全储藏,导致粮食 质和量的损失,而且可能产生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影响食用 者的健康安全.本文就储粮有害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及其造 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总结能促进污垢沉积,又能促进腐 蚀。所以,要解决好腐蚀结垢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好微生物 的危害问题。
有益微生物在我国开发应用前景
• EM技术在日本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机肥制作、种子 处理、病虫害的防治,畜牧业的除臭、提高畜禽免疫力及 环境净化、污水处理、人粪尿处理,种苗与食品保鲜、水 产养殖与加工等领域。有益微生物技术效果明显,成本低, 对于我国生态的建设及有机农业和环保型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广阔开发应用前景。
一、直接饲用微生物及其菌种
• 直接饲喂动物的微生物, 1974年首先被美国学者 R·E·Parker称之为 Probiotics,目前国内把这 个词又译为促生素、益生 素、生菌素、促菌生、活 菌制剂、微生态制剂等。 Probiotics词的解释曾经有 过一段时间的混乱。1989 年,Fuller重新定义为“一 种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 平衡而对动物施加有利影 响的活微生物饲料添加 剂”。
2有益微生物技术应用成果
• 1作物的健康化 • 2畜牧业的无蝇、无臭化 • 3污水、污泥的净化 • 4生垃圾的资源化
动物饲养中的饲料微生物研究
动物饲养中的饲料微生物研究动物饲养是一项关系到人类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行业。
饲料作为动物饲养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和食品品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饲料中的微生物,认识到饲料微生物在动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动物饲养中的饲料微生物进行探讨,并分析其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一、饲料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饲料微生物是指存在于饲料中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等。
它们通过分解和转化饲料中的有机物质,提供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根据其生态特征和功能,饲料微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产酶菌:这类微生物能够分泌酶类物质,参与饲料成分的分解。
比如淀粉酶、纤维酶等。
2. 发酵菌:这类微生物能够通过发酵作用,将饲料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有益的产物,比如乳酸菌、醋酸菌等。
3. 益生菌:这类微生物能够在肠道中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比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二、饲料微生物在动物饲养中的作用1. 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饲料微生物能够分解饲料中的复杂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简单易吸收的营养物质,提高动物的消化吸收率。
2. 保持肠道健康:良好的肠道微生物群落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减少动物的肠道疾病。
3. 促进生长发育: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生长因子、维生素等物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
4. 提高免疫力:饲料微生物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其对抗病原菌的能力。
三、饲料微生物研究的现状目前,饲料微生物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研究者们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饲料中的微生物,深入探究其种类、数量和功能。
同时,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比如高通量测序、代谢组学等,研究者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饲料微生物的特征和作用机制。
饲料微生物研究的内容广泛,涵盖了饲料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物质的代谢途径、影响因素等方面。
尤其是对某些特殊类型的饲料微生物的研究,如益生菌的筛选和功能性菌群的构建,已成为研究热点。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与思考题(20XX)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与思考题(20XX)畜牧微生物学复习与思考题绪论1.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特点。
2.掌握微生物的种类。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1.什么是菌落,有何意义?2.细菌有哪些基本形态,球菌根据排列形式分为哪几种类型? 3.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作用?4.何谓原生质体、原生质球、L型细菌、质粒?5. 何谓自养菌、异养菌?细菌的呼吸类型有哪些?6. 简述细菌的代谢产物。
7. 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8. 细菌的生长曲线分哪几期?有何意义?各期有何特点? 9. 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 10.叙述细菌培养性状观察的内容。
第二章真核细胞微生物1.霉菌有哪几种繁殖方式?产生哪些孢子? 2.酵母菌的构造有哪些?有哪几种繁殖方式? 3.菌丝的种类有哪些? 无性孢子的种类有哪些? 4.简述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第三章病毒1.病毒颗粒的基本结构如何?画出模式图。
2.简述病毒的特点。
3.阐述病毒核酸及蛋白的特点。
4.叙述病毒的复制过程。
5. 何谓噬菌体、噬菌现象、噬斑?第四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1.叙述反刍动物瘤胃定居的微生物种类、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2.简述大肠微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3.何谓益生菌、益生元?有何作用?4.何谓正常菌群、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5.无菌动物(GFA)、悉生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SPF)?6.简述土壤、空气和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人、畜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第五章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何谓灭菌、消毒、防腐?2.何谓无菌、无菌法,无菌法有何实践意义?3.叙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实践意义。
4.何谓消毒剂、防腐剂、化学治疗剂? 简述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
第六章细菌的遗传变异1.何谓遗传、变异?2.简述微生物变异的类型3.何谓转化、转导、接合? 5.简述微生物保存的方法第七章动物免疫学基础1.何谓免疫?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功能?2.何谓抗原、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抗原决定簇?3.简述抗原具备的条件。
饲料微生物
酸化成熟期:乳酸菌大量繁殖,乳酸进一步 完 成 保 存 期 : 当 乳 酸 积 累 到 1.5 ~2.0% ,
PH4.0~4.2 乳酸菌的活动也受到抑制,青贮料 在厌氧和酸性环境中成熟。
积累,PH值不断下降,饲料进一步酸化成熟。
3
四、青贮时促进乳酸菌增殖的条件 1.选择适当的植物: 用作青贮的植物,应含
三、鲜蛋的贮存原则及方法 1、 冷藏法: 0~1℃ 相对湿度 70%~85% 9~10个月 2 、石灰水贮存法: 3~4个月 3 、水玻璃贮存法: 4~5个月 4、矿物油喷雾或浸渍法: 5 、巴氏消毒贮存法
四 、种蛋的保存与消毒
一 、种蛋的保存 12~16 °C ,相对湿度70~80%,越新鲜 越好, 入孵前种蛋的存放时间不超过7天 二 、种蛋的消毒 1 甲醛气体熏蒸法: 1 立方米福尔马林30ml+高锰酸钾15g 20~30min 2 过氧乙酸熏蒸法 1g /立方米 20~30mi
适当(1.1~1.5%)糖类,不太老,不太嫩, 可混合两种(多种)饲料,可喷洒水分,调 节水量
2 压紧,密封: 酸菜是如何制造出的? 3 加入某些物质,改善发酵条件。 0.1~0.5%食盐、适当的废糖蜜 4 减少杂菌的污染: 保持新鲜,无腐烂变 质,无污染
§四
白质。
单细胞蛋白饲料
1、单细胞蛋白(scp) 单细胞生物产生的细胞蛋 2 、单细胞蛋白饲料:由单细胞生物个体组成的
2瘤胃液接种发酵饲料:仿效瘤胃 3担子菌发酵饲料:可分解部分木质素
§六
微生物与饲料中毒
(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真性饲料中毒)
真菌污染饲料的现象很普通,有时甚至相当严重, 不仅使饲料霉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真菌性 饲料中毒屡见不鲜。
一、黄曲霉毒素中毒(AFT) 1.粮、豆、花生、饲料、玉米、油饼中寄生。 2.引起人、动物的急性、慢性中毒,强 致癌性,导致肝硬变和肝癌 3.其毒素10多种,毒性最强为B1
2022年畜牧微生物学自考复习资料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微生物旳定义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一般须借助显微镜才干看见旳生物类群旳总称。
二、微生物旳类型1.三大种类分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种类2.各自旳种类: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涉及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属于此类型。
非细胞型:个体不呈细胞构造,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干增殖。
病毒属于这一类型。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第一节细菌一、细菌旳定义细菌:是一大类个体微小、形态简朴、构造略有分化、以二分裂法繁殖旳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旳个体要在显微镜下才干看见。
二、细菌形态细菌旳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3大类。
螺旋状菌又分弧菌和螺菌2种形状。
检查培养细菌典型形态旳最佳时期是对数期。
三、细菌基本构造细菌旳基本构造是: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浆、质粒、核体、核蛋白体和内含物等。
四、革兰氏染色旳作用用革兰氏染色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染色后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五、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差别革兰氏阳性菌旳细胞壁较厚,约15~80nm,其化学成分重要是肽聚糖。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
六、表达细菌大小旳单位细菌大小旳量度单位用微米(μm),亚细胞构造用毫微米(nm)。
七、细菌细胞壁旳重要功能(1)保持细菌一定旳外形;(2)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入压和有害物质旳损害;(3)构成细菌旳致病性、抗原性;(4)与对噬菌体和药物旳敏感性有关;(5)与革兰氏染色反映特性等密切有关。
八、细菌特殊构造与重要功能1.细菌旳特殊构造有:荚膜(涉及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鞭毛、芽胞、纤毛(菌毛)。
2.微荚膜、荚膜、粘液层、菌胶团旳概念: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旳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旳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厚度在0.2μm以上.称为荚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粗饲料的加工与微生物的活动
一、干草的调制与微生物的活动
饲草在干制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养分 损失。适当干制的干草仍保持一定的青 绿颜色,所以也称青干草。制备良好的干草能有效地保存 青绿饲料的营养成分,是一种较高质量的粗饲料。 在我国普遍采用自然干燥法调制干草,也即田间自然 晒制法。该法在于制过程中,常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34-
pH 6.0 Lactic acid Bacteria
pH 3.8 - 5.0
(Total ensiling time 14-21 days)
Phase 4: Stable phase where pH has dropped to 4.5 or lower - silage can be kept for long periods provided air tight. 第四阶段:稳定阶段是青贮饲料的PH值已经降到4.5或更 低—在不透气的条件下青贮料可以存储很长时间
-31-
pH 6.0 Lactic acid Bacteria
pH 3.8 - 5.0
(Total ensiling time 14-21 days)
Phase 1: (aerobic): production of C02, water and heat – lasts until all air is used up 第一阶段:产生CO2,水,热量—直到用完所有空气
有条件的地区使用机械强力通风的人工干燥法,使饲 草的水分迅速降低。
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通过人工干燥法 大量制备优质的干草。我国一些有条件的 牧区和集约化经营牧场也可采用该法生产 品质优良的干草。
-11-
-12-
-13-
Options to determine moisture 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
-33-
pH 6.0 Lactic acid Bacteria
pH 3.8 - 5.0
(Total ensiling time 14-21 days)
Phase 3: rapid increase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stops when pH is low enough to limit bacteria growth - can last for several weeks 乳酸菌迅速增多,直到PH值足够低,从而限制细菌的生长— 可以持续几周
-32-
pH 6.0 Lactic acid Bacteria
pH 3.8 - 5.0
(Total ensiling time 14-21 days)
Phase 2: initial production of Acetic & Lactic acid by bacteria (24-72 hours) 第二阶段:细菌开始产生乙酸和乳酸(24—72小时)
• Electronic moisture meters need to be used properly - test wet stems 需要正确使用电子水分测量 仪器—测量草茎部分湿度 • Micro Wave takes longer but more accurate 微波测量仪器花时间较长, 但精确度高 • Hand method - “stems crack”人工测量—弄碎草 茎观察
好热性:
好温性:
最重要的是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
-26-
第三节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
乳酸菌在发酵后产生乳酸 作用:为乳酸菌自身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 其他微生物死亡(腐败菌、酪酸菌等) 当乳酸大量产生后,酸度增加,乳酸菌的生长 被抑制。
-27-
第三节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
丁酸菌:厌氧菌,不耐酸 葡萄糖、乳酸
-9-
青贮 Silage
• 多年生或一年生 Perennials or Annuals • 受天气影响小 Less Weather Dependent • 低的田间及饲喂损耗 Lower field and feeding wastage • 高设备成本 Higher Equipment Costs • 装运费用高且运输过程中腐变的可能性大 Costly to transport and more susceptible to spoilage in transport
-5-
第一节 饲料中的微生物
二、动物性饲料的微生物及其来源
动物性饲料富含蛋白质,且加工过程常 需一定时间,因此,其中的微生物能有时间 大量生长和繁殖。 在这类饲料成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常很多其中特别富含腐败性细菌,常见的包 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需氧性芽孢杆菌和厌氧性梭菌等, 另外还有多种霉菌。 动物性饲料一般都作干制或盐渍以利于贮 存,这样微生物因缺乏可利用的水分而不能 活动,但一旦遇湿或水,其中的微生物即可 迅速生长和繁殖,引起饲料发霉变质,因此, 在保藏和使用时应该注意。
-36-
青贮过程
1.植物呼吸(好氧菌活动阶段)
收割后,植物细胞保持1-3天的活性,进行呼 吸作用 耗O2,放出CO2 损失糖类,同时大量产热
好氧菌活动加强
第八章 饲料微生物
畜牧兽医学院 冯 新
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青贮饲 料中的乳酸菌
营养价值高的微生物——微生物蛋白饲料 饲料败坏,降低营养价值——腐败性微生物 侵害饲料作物或使种子丧失发芽力——饲 料作物减产,毒素中毒
-2-
第一节 饲料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粗饲料的加工与微生物的活动
挥发性臭味 丁酸+CO2+H2 使饲料发臭变黏
蛋白质
挥发性脂肪酸
-28-
第三节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
腐败菌:好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不耐酸
主要在青贮的开始阶段生长。
-29-
第三节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
醋酸菌:好氧菌
乙醇 醋酸
在青贮的早期发挥作用
好处:降低pH值,帮助厌氧环境的形成
坏处:产生过多时,因其具有刺鼻气味,影 响适口性和饲料品质
第三节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
第四节 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第五节 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
第六节 微生物与饲料中毒
-3-
第一节 饲料中的微生物
一、植物体表的微生物及 其来源
植物体表包括植物根系表面 和植物地上茎叶表面两部分。 根际存在着很多微生物群, 其中细菌中的99%属于不形成 芽孢的细菌,包括草生假单胞 菌、荧光假单胞菌,还有能进 行乳酸发酵的细菌,其中以异 型乳酸发酵菌为主。真菌的数 量也很多,主要有青霉菌、木 霉菌、镰刀菌等。植物根际微 生物群与植物形成互生或共生 的关系。
-7-
饲草贮存的损失
Stored Forage Losses
• 刈割损失Harvest Losses • 贮存损失Storage Losses • 饲喂损失Feeding Losses
-8-
干草 Hay
• 多年生=年成本低 Perennials = Lower Annual Costs • 较高的田间及饲喂损耗 Higher field and feeding wastage • 低设备花费 Lower Equipment Costs • 易于装运 Easily transported • 第一次刈割后放牧利用再生草也是一个选择 Grazing regrowth after first cut is an optio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SAFE STORAGE安全存储
-17-
-18-
第二节 粗饲料的加工与微生物的活动
二、秸秆饲料的微生物学处理
秸秆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粗 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少,而粗纤维含量 较高,因此粗纤维的利用率是决定秸 秆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 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交织在 一起形成植物细胞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被反刍家畜消 化利用,而木质素是限制秸秆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学处理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破坏秸秆饲料的植 物细胞壁,从而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这在理论上具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关键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微生物。这 种微生物应该是既能分解植物细胞壁或木质素,使有饲用 价值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暴露出来被动物利用,但又不能 消耗这些物质及其他可被动物消化利用的养分。
-14-
One has to wonder - how do you judge hay? Feed it to a cow and see which one they like the best, or eat it yourself?
-15-
第二节 粗饲料的加工与微生物的活动
一、干草的调制与微生物的活动 干草贮存时要防止过度发酵和自燃。一般 而言,合格的干草要求含水量低于17%,这样 便于贮存。 在干草堆贮过程中 要控制含水量,当温度 上升到65℃以上时,应 立即穿堆降温或倒堆散 热。
创造条件促使乳酸菌大量繁殖
-21-
圆捆青贮 Round Bale Silage
-22-
-23-
-24-
第三节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
一、青贮过程中的微生物:
乳酸菌 醋酸菌 丁酸菌 酵母菌 腐败菌 霉菌
-25-
第三节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
乳酸菌:厌氧菌,少量为微需氧菌
分解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乳酸
-4-
第一节 饲料中的微生物
植物地上部分(茎和叶等)也存在很多微生物,称为附 生微生物。它们主要来源于土壤、根际和空气尘埃等, 其中包括氨化细菌、乳酸菌、丁酸菌、大肠杆菌、硝化 细菌、反硝化细菌、霉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 健康植物通常能产生杀菌素并具有表皮屏障作用,因 此其表面的附生微生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6-
饲草贮存选择
Options for Stored Forages